土壤中总碳的测定

土壤中总碳的测定
土壤中总碳的测定

土壤中总碳的测定

土壤中总碳的测定

一、方法提要

本法测定的结果是试样的总碳含量,包括碳酸盐的碳和有机碳的含量,试样用管式高温炉灼烧产生全碳量的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被乙醇—乙醇胺吸取液吸取,以百里酚酞为指示剂,用乙醇钾标准溶液滴定,测得全碳量。

二、试剂

1、乙醇—乙醇胺吸取液:100mL 无水乙醇中加入100ml 乙醇胺和0.3g 百里酚酞,摇匀备用。

2、乙醇钾标准溶液: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钾溶解在乙醇中,配制成乙醇钾标准溶液(依碳的含量)。

3、乙醇钾标准溶液的标定:称取0.0400g 预先在105—110℃烘干过的基准碳酸钙于瓷舟中,按分析手续进行标定,按下式计算滴定度: T=V m 1200

.0

式中:T ——乙醇钾标准溶液对碳的滴定度。(g/mL ) V ——滴定时所用乙醇钾标准溶液的体积。(mL )

m ——所用碳酸钙的重量。(g )

4、碳酸钙:基准试剂。

5、二氧化锰:活性。

三、仪器:

1、管式炉:瓷管:φ121×φ225×600(mm )

瓷舟:88mm

2、滴定—吸收装臵。

四、分析手续

1、连接好滴定—吸收装臵,逐渐将炉温升至1200℃(指放瓷舟处温度),通氧气检查,确信装臵不漏气后,加吸收液于吸收杯中,使液面高出杯内筛板2~4cm 。

2、将盛有0.0400g 碳酸钙的瓷舟用不锈钢钩将其送入管式炉高温区,迅速塞紧胶塞,通入氧气(约0.3升/分),待吸收液蓝色褪去后,滴加滴定液至出现稳定的淡蓝色,取出瓷舟。

3、称取0.2000g 试样于瓷舟中,按步骤操作滴定。

五、分析结果计算

按下式计算碳的百分含量:

C(%)=m V

T ×100

式中:T ——滴定液对碳的滴定度。(g/mL )

V ——分析试样所用滴定液的体积。(mL )

m ——称样量。(g )

六、注意事项:

1、每个试样滴定到终点后,要稳定30秒以上再取出瓷舟。

2、通入氧气的流量要稳定,大约控制在每秒3—4个气泡。

3、每次滴定终点,颜色必须一致。

土壤微生物量碳测定方法

土壤微生物量碳测定方法及应用 土壤微生物量碳(Soil microbial biomass)不仅对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循环起着主要作用,同时是一个重要活性养分库,直接调控着土壤养分(如氮、磷和硫等)的保持和释放及其植物有效性。近40年来,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研究已成为土壤学研究热点之一。由于土壤微生物的碳含量通常是恒定的,因此采用土壤微生物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Bc)来表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大小。测定土壤微生物碳的主要方法为熏蒸培养法(Fumigation-incubation, FI)和熏蒸提取法(Fumigation-extraction, FE)。 熏蒸提取法(FE法) 由于熏蒸培养法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碳不仅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不适合于强酸性土壤、加 入新鲜有机底物的土壤以及水田土壤。Voroney (1983)发现熏蒸土壤用0.5mol·L-1K 2SO 4 提取 液提取的碳量与生物微生物量有很好的相关性。Vance等(1987)建立了熏蒸提取法测定土壤 微生物碳的基本方法:该方法用0.5mol·L-1K 2SO 4 提取剂(水土比1:4)直接提取熏蒸和不熏 蒸土壤,提取液中有机碳含量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以熏蒸与不熏蒸土壤提取的有机碳增 加量除以转换系数K EC (取值0.38)来计算土壤微生物碳。 Wu等(1990)通过采用熏蒸培养法和熏蒸提取法比较研究,建立了熏蒸提取——碳自动一起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碳。该方法大幅度提高提取液中有机碳的测定速度和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林启美等(1999)对熏蒸提取-重铬酸钾氧化法中提取液的水土比以及氧化剂进行了改进,以提高该方法的测定结果的重复性和准确性。 对于熏蒸提取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碳的转换系数K EC 的取值,有很多研究进行了大量的 研究。测定K EC 值的实验方法有:直接法(加入培养微生物、用14C底物标记土壤微生物)和间接法(与熏蒸培养法、显微镜观测法、ATP法及底物诱导呼吸法比较)。提取液中有机碳的 测定方法不同(如氧化法和仪器法),那么转换系数K EC 取值也不同,如采用氧化法和一起法 K EC 值分别为0.38(Vance等,1987)和0.45(Wu等,1990)。不同类型土壤(表层)的K EC 值有较大不同,其值变化为0.20-0.50(Sparling等,1988,1990;Bremer等,1990)。Dictor 等(1998)研究表明同一土壤剖面中不同浓度土层土壤的转换系数K EC 有较大的差异,从表层 0-20cm土壤的K EC 为0.41,逐步降低到180-220cm土壤的K EC 为0.31。 一、基本原理 熏蒸提取法测定微生物碳的基本原理是:氯仿熏蒸土壤时由于微生物的细胞膜被氯仿破 坏而杀死,微生物中部分组分成分特别是细胞质在酶的作用下自溶和转化为K 2SO 4 溶液可提取 成分(Joergensen,1996)。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或碳-自动分析仪器法测定提取液中的碳含量,以熏蒸与不熏蒸土壤中提取碳增量除以转换系数K EC 来估计土壤微生物碳。 二、试剂配制 (1)硫酸钾提取剂(0.5mol·L-1):取871.25g分析纯硫酸钾溶解于蒸馏水中,定溶至10L。 由于硫酸钾较难溶解,配制时可用20L塑料桶密闭后置于苗床上(60-100rev·min-1)12小时即可完全溶解。 (2) 0.2 mol·L-1(1/6K 2Cr 2 O 7 )标准溶液:称取130℃烘2-3小时的K 2 Cr 2 O 7 (分析纯)9.806g 于1L大烧杯中,加去离子水使其溶解,定溶至1L。K 2Cr 2 O 7 较难溶解,可加热加快其溶 解。 (3) 0.1000 mol·L-1(1/6K 2Cr 2 O 7 )标准溶液:取经130℃烘2-3小时的分析纯重铬酸钾4.903g, 用蒸馏水溶解并定溶至1L。

水质——总有机碳(TOC)的测定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8245—1987《水质——总有机碳(TOC)的测定——导则》。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地面水中总有机碳的非色散红外线吸收法。 1.2 测定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地面水中总有机碳的测定,测定浓度范围为0.5~60mg/L,检测下限为0.5mg/L。 1.3 干扰 地面水中常见共存离子超过下列含量(mg/L)时,对测定有干扰,应作适当的前 处理,以消除对测定的干扰影响:SO 42-400;Cl-400:NO 3 -100;PO 4 3-100;S2-100。 水样含大颗粒悬浮物时,由于受水样注射器针孔的限制,测定结果往往不包括全部颗粒态有机碳。 2 原理 2.1 差减法测定总有机碳 将试样连同净化空气(干燥并除去二氧化碳)分别导入高温燃烧管(900℃)和低温反应管(160℃)中,经高温燃烧管的水样受高温催化氧比,使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碳酸盐均转化成为二氧化碳,经低温反应管的水样受酸化而使无机碳酸盐分解成二氧化碳。其所生成的二氧化碳依次引入非色散红外线检测器。由于一定波长的红外线被二氧化碳选择吸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二氧化碳对红外线吸收的强度与二氧化碳的浓度成正比,故可对水样总碳(TC)无机碳(IC)进行定量测定。 总碳与无机碳的差值,即为总有机碳。 2.2 直接法测定总有机碳 将水样酸比后曝气,将无机碳酸盐分解生成二氧化碳驱除、再注入高温燃烧管中,可直接测定总有机碳。 3 试剂 除另有说明外,均为分析纯试剂,所用水均为无二氧化碳蒸馏水。 3.1 无二氧化碳蒸馏水:将重蒸馏水在烧杯中煮沸蒸发(蒸发量10%)稍冷,装入插有碱石灰管的下口瓶中备用。 3.2 邻苯二甲酸氢钾(KHC 8H 4 O 4 ):优质纯。

水中总有机碳TOC的测定

水中总有机碳(TOC)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了解本仪器的工作原理,熟悉各操作步骤。 二、方法原理: 总有机碳TOC(Total Organic Carbon),是以构成有机物成分之一的碳的数量表示有机污染物质的量。它是把水中所含有机物质里面的碳转化成二氧化碳后加以测定而求得的。 TOC-10B自动测定仪采用分别测出总碳量和无机碳量,并从两者的差值求得TOC的方法。测定原理如下: 用空气泵将空气引入吸气管,吸气管置于TC电炉内。900℃的高温足以把空气中含碳的物质变成CO2,由吸气管而来的空气经由空气过滤器除尘,由CO2吸收器除CO2制成载气。 载气被通入TC和IC两个通道,它们由各自的流量控制阀控制在给定的流速下,空气按给定的流速进入燃烧管(不是T C燃烧管就是IC反应管,这要根据所需要的途径来选择)。一定量的样品由微量注射器通过注射口注入,使其燃烧或分解。分解或燃烧后的气体直接通过T C一IC选择部分到除水器以除去剩余水气。经这样处理的气体引入红外分析部分去测量CO2浓度。 (1)总碳量(TC )的测定: 用微量注射器将样品注入燃烧管中,在900℃的高温及C O304催化剂的作用下样品中所有含碳物质(T C)燃烧和氧化成CO2,被载气带到红外线分析部分检测,样品所含C的浓度正比于记录议出出现的峰高。 (2) 无机碳(IC)的测量: 用微量注射器将样品注入IC反应管中,在160℃的温度及磷酸催 化剂的作用下样品中所含无机碳(IC)分解产生CO2,被载气带到红外分析部分检测,样品所含C的浓度正比于记录议出出现的峰高。 (3)TOC (总有机碳)的测量: 从T C(总碳)减去IC(无机碳)得到TOC (总有机碳),或者将样 品预处理除去IC,然后在TC通道中进行测量,这样就能直接测量TOC。 (4)红外线分析原理: 由一种原子组成的那些分子如N2、O2、和H2不吸收红外线,由两种原子组成的分子,如CO2和CH3吸收红外线,所吸收的红外线的波长与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结合状态有关。在TOC-10B中,载气中的N2和O2不吸收红外线。但是CO2吸收4.3μm的红外线。所吸收的光量正比于气体的浓度。根据朗勃-比尔定律,气体的浓度可由吸收的光量来测定。红外线分析部分原理如下: 为了测量起见,采用非色散系统代替色散光谱,两股间断平行光由检测器测量,并 对之进行选择,被测气体引入测定池光路中的样品池,在另一光路上的参比池封有不吸

有机碳测定及方法

1.活性有机碳(CL) 土壤活性有机质是土壤有机质的活性部分,是指土壤中有效性较高、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利用、对植物养分供应有最直接作用的那部分有机质。土壤活性有机质在指示土壤质量和土壤肥力的变化时比总有机质更灵敏,能够更准确、更实际的反映土壤肥力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综合评价各种管理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土壤活性有机质还可以表征土壤物质循环特征,作为土壤潜在生产力和由土壤管理措施变化而引起土壤有机质变化的早期预测指标。 (1)活性有机碳(CL):高锰酸钾氧化法。秤取过0.25mm筛的风干土样1.59于l00ml离心管中,加入333mM(或167mM、33mM)高锰酸钾25ml(易氧化态碳),振荡1小时,离心5分钟(转速2000次/min),取上清液用去离子水按1:250稀释,然后将稀释液在565nm比色。根据高锰酸钾浓度的变化求出样品的活性有机碳。 (2)总有机碳:重铬酸钾氧化法。 (3)非活性有机碳(CNL):总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的差值为非活性有机碳(CNL) (4)碳库活度(L):土壤碳的不稳定性,即碳库活度(L)等于土壤中的CL与CNL之比:L=样本中的活性有机碳CL/样本中的非活性有机碳CNL。 (5)碳库指数(CPI)=样品总有机碳含量(mg/g)/参考土壤总有机碳含量(mg/g) (6)活度指数(LI):碳损失及其对稳定性的影响,LI=样本的不稳定性(L)/对照的不稳定性(L) (7)基于以上指标可以得到碳库管理指数(CMI):CMI=CPI*LI*100 2.水溶性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土壤中最重要、最易降解的有机成分之一,其对气候变化、耕作、生物处理等外界影响的敏感程度高于有机质总量。而且作为土壤微生物细胞必需的组成物质和主要能源,碳水化合物与土壤微生物存在密切的关系。 按Grandy 等的方法测定,操作过程为:称取一定量的风干土(根据有机质含量而定) 加入去离子水(水土比为10:1) ,在85℃下培养24 h 后用孔径为0.45μm的玻璃纤维滤纸过滤,将虑液按1:4的比例进行稀释,然后吸取5 ml 稀释液放入比色管中,再加入10 ml 蒽酮溶液,最后在625 nm 处进行比色测定,其含量用葡萄糖表示。 Grandy AS , Erich MS , Porter GA. 2000. Suitability of the anthrone-sulfuric acid reagent for determining water soluble carbohydrates in soil water extracts [J]. Soil Biol . Biochem. ,32 :725~727.

土壤微生物量测定方法

土壤微生物量测定方法 一、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氯仿熏蒸-K2SO4提取-碳分析仪器法) 1、试剂 (1)去乙醇氯仿制备:在通风橱中,将分析纯氯仿与蒸馏水按1 ? 2(v : v)加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摇动1 min,慢慢放出底层氯仿于烧杯中,如此洗涤3次。得到的无乙醇氯仿中加入无水氯化钙,以除去氯仿中的水分。纯化后的氯仿置于试剂瓶中,在低温(4℃)、黑暗状态下保存。 (2)氢氧化钠溶液[c(NaOH)= 1 mol L-1]:通常分析纯固体氢氧化钠中含有碳酸钠,与酸作用时生成二氧化碳,从而影响滴定终点判断和测定的准确度。配制时应先除去碳酸钠,根据碳酸钠不溶于浓碱,可先将氢氧化钠配成50%(w : v)的浓氧溶液,密闭放置3~4 d。待碳酸钠沉降后,取56 ml 50%氢氧化钠上清液(约19 mol L-1),用新煮沸冷却的除去二氧化碳的蒸馏水释稀到1 L,即为浓度1 mol L-1 NaOH溶液,用橡皮塞密闭保存。 (3)硫酸钾提取剂[c(K2SO4)= mol L-1]:取1742.5 g分析纯硫酸钾,用研钵磨成粉末状,倒于25 L塑料桶中,加蒸馏水至20 L,盖紧螺旋盖置于摇床(150 r min-1)上溶解24 h 即可。 (4)六偏磷酸钠溶液[ρ(Na)= 5 g 100 ml-1,pH ]:称取50.0 g分析纯六偏磷酸钠溶于800 ml高纯度去离子水中,用分析纯浓磷酸调节至pH ,用高纯度去离子水定容至1 L。要注意的是六偏磷酸钠溶解速度很慢应提前配制;由于其易粘于烧杯底部,若加热常因受热不均使烧杯破裂。 ) (5)过硫酸钾溶液[ρ(K2S2O8)= 2 g 100 ml-1]:称取20.0 g分析纯过硫酸钾,溶于高纯度去离子水中,定容至1 L。值得注意过硫酸钾溶液易被氧化,应避光存放且最多使用7 d。 (6)磷酸溶液[ρ(H3PO4)= 21 g 100 ml-1]:量取37 ml 分析纯浓磷酸(85%),慢慢加入到188 ml高纯度去离子水中即可。 (7)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溶液[ρ()= 1000 mg C L-1]):取2.1254 g经105℃烘2~3 h的分析纯邻苯二甲酸氢钾,溶于高纯度去离子水,定容至1 L。 2、仪器设备 碳–自动分析仪(Phoenix 8000)、容量瓶(100 ml)、振荡器(300 r min-1)、可调加液器(50 ml)、可调移液器(5 ml)、烧杯(盛滤液用)(50~100 ml)、聚乙烯提取瓶(100,150 ml),聚乙烯塑料桶(20 L,带螺旋盖),三角瓶(150 ml)、其它常规仪器。 3、操作步骤 ; (1)土样前处理 新鲜土壤应立即处理或保存于4℃冰箱中,测定前先仔细除去土样中可见植物残体(如根、茎和叶)及土壤动物(如蚯蚓等),过筛(孔径< 2 mm),彻底混匀。如果土壤过湿,应在室内适当风干,以手感湿润疏松但不结块为宜(约为饱和持水量的40%)。如果土壤过于干燥,用蒸馏水调节至饱和持水量的40%。将土壤置于密封的大塑料桶内在25℃条件下预培养7~15 d,桶内有适量水以保持相对湿度为100%,并在桶内放一小杯1 mol L-1 NaOH 溶液以吸收土壤呼吸产生的CO2。经过预培养的土壤应立即分析。如需保留,应放置于4℃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测定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测定 (高锰酸钾氧化法) 土壤样品经粘磨过0.5mm筛,根据土壤全有机碳含量,计算含有15mg碳的土壤样品量作为待测样品的称样重,然后将样品转移至50ml带盖的塑料离心管中,以不加土样作为空白。 向离心管中加入25ml浓度为333mmol/L的高锰酸钾溶液,在25℃左右,将离心管振荡(常规震荡即可)1小时,然后在转速2000rpm 下离心5分钟,将上清液用去离子水以1:250倍稀释,吸取1ml上清液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加去离子水至250ml即可。稀释样品用分光光度计在565纳米处测定吸光值。 配制不同浓度梯度的高锰酸钾的标准溶液,同样于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吸光值,建立高锰酸钾的浓度和吸光值的线性直线方程,将稀释好的待测样品的吸光值代入方程得到氧化有机碳后剩余高锰酸钾的浓度,同样得到空白的高锰酸钾浓度,前后二者之差即为氧化活性有机碳后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变化值,根据假设,氧化过程中高锰酸钾浓度变化1mmol/L消耗0.75mM或9mg碳。其中能被333mmol/L高锰酸钾氧化的碳是活性有机碳,不能被氧化的碳上非活性有机碳。 高锰酸钾标准曲线配制:首先配制0(去离子水)、15、30、60、100、150、300mmol/L的高锰酸钾标准梯度溶液,从每个浓度的标准溶液中吸取1ml标准溶液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定容(既稀释250倍),这样能够就得到浓度梯度为0、0.06、0.12、0.24、0.4、0.6、1.0、1.2mmol/L的标准高锰酸钾梯度溶液,然后同样用分光光度计在565纳米处测定吸光值,绘制高锰酸钾的浓度与吸光值间的标准曲线。注意标准曲线配制过程中尽量避光,以防高锰酸钾氧化消耗,可以将容量瓶套上信封袋以避光,还有容量瓶等一定要清洗干净,以防高锰酸钾氧化杂质而消耗,影响测定结果。 活性有机碳(mg/g) =高锰酸钾浓度变化值×25×250×9 称样重×1000

土壤有机质测定

土壤有机质测定 5.2.1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 5.2.1.1方法原理在外加热的条件下(油浴的温度为180,沸腾5分钟),用一定浓度的重铬酸钾——硫酸溶液氧化土壤有机质(碳),剩余的重铬酸钾用硫酸亚铁来滴定,从所消耗的重铬酸钾量,计算有机碳的含量。本方法测得的结果,与干烧法对比,只能氧化90%的有机碳,因此将得的有机碳乘以校正系数,以计算有机碳量。在氧化滴定过程中化学反应如下: 2K2Cr2O7+8H2SO4+3C→2K2SO4+2Cr2(SO4)3+3CO2+8H2O K2Cr2O7+6FeSO4→K2SO4+Cr2(SO4)3+3Fe2(SO4)3+7H20 在1mol·L-1H2SO4溶液中用Fe2+滴定Cr2O72-时,其滴定曲线的突跃范围为1.22~0.85V。 从表5—4中,可以看出每种氧化还原指示剂都有自己的标准电位(E0),邻啡罗啉(E0=1.11V),2-羧基代二苯胺(E0=1.08V),以上两种氧化还原指示剂的标准电位(E0),正落在滴定曲线突跃范围之内,因此,不需加磷酸而终点容易掌握,可得到准确的结果。 例如:以邻啡罗啉亚铁溶液(邻二氮啡亚铁)为指示剂,三个邻啡罗啉(C2H8N2)分子与一个亚铁离子络合,形成红色的邻啡罗啉亚铁络合物,遇强氧化剂,则变为淡蓝色的正铁络合物,其反应如下: [(C12H8N2)3Fe]3++e [(C12H8N2)3Fe]2+ 淡蓝色红色 滴定开始时以重铬酸钾的橙色为主,滴定过程中渐现Cr3+的绿色,快到终点变为灰绿色,如标准亚铁溶液过量半滴,即变成红色,表示终点已到。 但用邻啡罗啉的一个问题是指示剂往往被某些悬浮土粒吸附,到终点时颜色变化不清楚,所以常常在滴定前将悬浊液在玻璃滤器上过滤。 从表5-4中也可以看出,二苯胺、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变色的氧化还原标准电位(E0)分别为0.76V、0.85V。指示剂变色在重铬酸钾与亚铁滴定曲线突跃范围之外。因此使终点后移,为此,在实际测定过程中加入NaF或H3PO4络合Fe3+,

土壤 有机碳 方法学验证

分析方法验证文件 (?验证/?重新验证) 标题:土壤有机碳的测定重铬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文件编号: 参考方法/标准:土壤有机碳的测定重铬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 HJ615-2011 本次方法验证时间: 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目录 1.目的 (1) 2.试样处理 (1) 2.1试样的制备 (1) 3.仪器试剂条件参数 (1) 3.1仪器参数条件 (1) 3.2试剂 (1) 4.绘制标准曲线 (1) 4.1原理 (1) 4.2标准曲线线性分析 (2) 5.最低检出限 (2) 6.精密度和回收率 (2) 7.方法验证结果判定 (2)

1.目的 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CNAS-CL01-2006准则的要求,确认开展《HJ 615-2011土壤有机碳的测定重铬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的检测能力,通过反复试验和应用统计技术进行分析总结,编制此方法确认文件。 2.试样处理 2.1试样的制备 将土壤样品置于洁净白搪瓷托盘中,平摊成2~3cm厚的薄层。先剔除植物、昆虫、石块等残块,用木槌压碎土块,自然风干,风干时每天翻动几次、充分混匀风干土壤,采用四分法,取其两份,一份留存,一份通过2mm土壤筛用于干物质含量的测定。在过2mm 筛的样品中取出10~20g进一步细磨,并通过60目土筛,装入棕色具塞玻璃瓶中待测。3.仪器试剂条件参数 3.1仪器参数条件 仪器名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仪器型号UV-1800 波长585nm 3.2试剂 葡萄糖标准使用液(10.00g/L):吸取1.000g葡萄糖标准物质(纯度:99.6%;批号:15002)于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其他试剂及处理方法参照《HJ615-2011土壤有机碳的测定重铬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 4.绘制标准曲线 4.1原理 分别取0.00、0.50、1.00、2.00、4.00和6.00mL葡萄糖标准使用液移入100mL消解管,其对应有机碳质量分别为0.00、2.00、4.00、8.00、16.0和24.0mg。分别加入0.1g硫酸汞和5.00mL重铬酸钾溶液,摇匀。再缓慢加入7.5mL硫酸,轻轻摇匀。开启恒温加热器,设置温度为135℃。当温度升至接近100℃时,将上述具塞消解管开塞放入恒温加热器中,以仪器温度显示135℃时开始计时,加热30min。关掉恒温加热器,取出具塞消解管水浴冷却至室温。向每个消解管中加入50mL水,继续冷却至室温。再用水定容至100mL,摇 1

测量水中的TOC总有机碳

测量水中的TOC总有机碳 有机碳化合物种类繁多,由于碳有形成长链分子的能力,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几乎是无限的。气相色谱仪(GC) 或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可以用来定量分析特定的有机化合物,当然前提是要知道分析什么物质。 测量总有机碳(TOC)并不分析某种特定的有机化合物,实际测量的样品中往往非常复杂,含有多种混合的有机物质,总有机碳(TOC)表征的就是所有这类物质的总和。测量TOC的原因不外乎过程控制或法规限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TOC测量应用: 自来水厂:有机碳与消毒剂例如氯或臭氧形成消毒副产物(DBP),有可能有致癌性。 在消毒前减少有机碳含量可以大大降低消毒副产物(DBP)对公众健康的危害。 市政污水处理厂:监测进水的TOC含量测量,有助于指导工艺控制,提高处理效率。出水的TOC含量需要达到相应标准才能排放到地表水系中。 工业污水处理:监测出水的TOC含量,确保达标排放。 发电厂:过程水中的TOC含量测量和控制,有助于减少腐蚀性成分对昂贵设备的损害。 制药厂:监测并控制水中的TOC含量,阻止有害细菌的生长。 半导体厂:芯片生产需要超纯水,集成度越高的芯片,对水的纯度要求越高,也需要监测其中的TOC含量。 TOC 的相关概念 无机碳只与氧原子结合,例如二氧化碳,碳酸氢盐或碳酸盐。有机碳可以与不同的原子结合,例如氢原子,氮原子或其它碳原子。下面是关于有机碳的常用概念: TC: 总碳 TOC: 总有机碳 TIC: 总无机碳 DOC: 总溶解有机碳 POC: 可清除有机碳(也叫VOC 挥发性有机碳) NPOC: 不可清除有机碳 总有机碳可以用总碳减去总无机碳来计算,写成公式如下: TC – TIC = TOC

第三章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特别是氮、磷的重要来源。它还含有刺激植物生长的胡敏酸类等物质。由于它具有胶体特性,能吸附较多的阳离子,因而使土壤具有保肥力和缓冲性。它还能使土壤疏松和形成结构,从而可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它也是土壤微生物必不可少的碳源和能源。因此,除低洼地土壤外,一般来说,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本章介绍了有机质的形态、含量与分布,土壤有机质测定各种方法的方法原理、适用范围、试剂的配制、操作步骤、结果计算、方法要点等内容。

3.1.1 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在肥力上的意义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特别是氮、磷的重要来源。它还含有刺激植物生长的胡敏酸类等物质。由于它具有胶体特性,能吸附较多的阳离子,因而使土壤具有保肥力和缓冲性。它还能使土壤疏松和形成结构,从而可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它也是土壤微生物必不可少的碳源和能源。因此,除低洼地土壤外,一般来说,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华北地区不同肥力等级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约为:高肥力地>15.0g·kg-1 ,中等肥力地10~14g·kg-1,低肥力地5.0-10.0g·kg-1,薄砂地<5.0g·kg-1。 南方水稻土肥力高低与有机质含量也有密切关系。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水稻高产土壤研究组报道:浙江省高产水稻土的有机质含量大部分多在23.6~48g·kg-1,均较其邻近的一般田高。上海郊区高产水稻土的有机质含量也在25.0~40g·kg-1范围之内。 我国东北地区雨水充足,有利于植物生长,而气温较低有利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因此东北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达40~50g·kg-1以上。由此向西北,雨水减少,植物生长量逐渐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亦逐渐减少,如栗钙土为20~30g·kg-1,棕钙土为20g·kg-1 左右,灰钙土只有10~20g·kg-1。向南雨水多、温度高,虽然植物生长茂盛,但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作用增强,黄壤和红壤有机质含量一般为20~30g·kg-1。对耕种土壤来讲,人为的耕作活动则起着更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同一地区耕种土壤有机质含量比未耕种土壤要低得多。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土壤质地,砂土有机质含量低于粘土。 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很复杂,包括三类物质: 1.分解很少,仍保持原来形态学特徵的动植物残体。 2.动植物残体的半分解产物及微生物代谢产物。 3.有机质的分解和合成而形成的较稳定的高分子化合物——腐殖酸类物质。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2.0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土壤学实验 指导老师: 谢晓梅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同组学生姓名: 边舒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 四、实验器材与仪器 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 八、讨论、心得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1. 了解土壤有机质测定对于农业生产的意义; 2. 掌握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二、 实验内容和原理 有机质是土壤中重要组成成分,其含量水平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本实验 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稀释热法,利用浓硫酸和重铬酸钾混合时产生的热氧化有机质中的碳,通过测定消耗的氧化剂的量来计算得出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分析该土壤肥力水平,并对此提出改良措施。 重铬酸钾容量法——稀释热法过程的化学反应式: 氧化过程:K 2Cr 2O 7+C+H 2SO 4→K 2SO 4+Cr 2(SO 4)3+CO 2+H 2O 滴定过程:K 2Cr 2O 7+FeSO 4+H 2SO 4→K 2SO 4+Cr 2(SO 4)3+Fe 2(SO 4)3+H 2O 土壤有机碳与有机质换算公式: 土壤有机质(g/Kg )=土壤有机碳(g/Kg )×1.724 三、 实验器材与仪器 土样(取于余杭塘路施工旁,风干研磨细后过100目筛);

250mL三角瓶×2,10mL量筒,100mL量筒,5mL移液管,5.00mL移液枪,棕色酸式滴定管; 1mol/L 1/6 K2Cr2O7标准溶液,浓硫酸,领啡啰啉指示剂,0.5021mol/L FeSO4标准溶液。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1.在500mL三角瓶中加入m=0.5070g土样; 2.用移液管加入1mol/L 1/6 K2Cr2O7标准溶液10mL; 3.混匀后用移液枪移取浓硫酸20mL,旋转摇动1min,之后放置30mL,加水100mL; 4.滴入3滴指示剂后用0.5021mol/L FeSO4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暗绿色, 最终以瞬间变为砖红色为终点; 5.用相同方法作空白对照(不加土样)测定。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表1 FeSO4标准溶液消耗体积与土壤有机质(碳)含量 样品 滴定前读 数V1/mL 滴定后读 数V2/mL FeSO4消耗体积 V(V0)/mL 土壤有机碳么 m1(g/Kg) 土壤有机质 m2(g/Kg) 第一组0.00 18.70 18.70 5.255 9.060 空白组 3.32 23.35 20.03 注:m1={[c(V0-V)×10-3×3.0×1.33]/m}×1000;m2=m1×1.724 其中,1.33为氧化校正系数;m为所称量土样重。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TOC(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原理方法

下面针对TOC仪器的测定原理、TOC分析方法及分析的步骤进行介绍。 一、TOC仪器的测定原理 总有机碳(TOC),由专门的仪器——总有机碳分析仪(以下简称TOC 分析仪)来测定。TOC分析仪,是将水溶液中的总有机碳氧化为二氧化碳, 并且测定其含量。利用二氧化碳与总有机碳之间碳含量的对应关系,从而 对水溶液中总有机碳进行定量测定。 仪器按工作原理不同,可分为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电导法、 气相色谱法等。其中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只需一次性转化,流程 简单、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因此这种TOC分析仪广为国内外所采用。 TOC分析仪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进样口、无机碳反应器、有机碳 氧化反应(或是总碳氧化反应器)、气液分离器、非分光红外CO2分析器、数据处理部分。 二、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按测定TOC值的不同原理又可分为差 减法和直接法两种。 1.差减法测定TOC值的方法原理 水样分别被注入高温燃烧管(900℃)和低温反应管(150℃)中。经 高温燃烧管的水样受高温催化氧化,使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碳酸盐均转化成 为二氧化碳。经反应管的水样受酸化而使无机碳酸盐分解成为二氧化碳, 其所生成的二氧化碳依次导入非分散红外检测器,从而分别测得水中的总 碳(TC)和无机碳(IC)。总碳与无机碳之差值,即为总有机碳(TOC)。 2.直接法测定TOC值的方法原理 将水样酸化后曝气,使各种碳酸盐分解生成二氧化碳而驱除后,再注 入高温燃烧管中,可直接测定总有机碳。但由于在曝气过程中会造成水样 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损失而产生测定误差,因此其测定结果只是不可吹出的 有机碳值。 三、水样中TOC的分析步骤 1.试剂准备 (1)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基准试剂 (2)无水碳酸钠:基准试剂 (3)碳酸氢钠:基准试剂 (4)无二氧化碳蒸馏水 2.标准贮备液的制备 (1)有机碳标准贮备液:称取干燥后的适量KHC8H4O,4用水稀释, 一般贮备液的浓度为400mg/L碳。 (2)无机碳标准贮备液:称取干燥后适量比例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用水稀释,一般贮备液的浓度为400mg/L无机碳。 3.有机碳、无机碳标准溶液的配制 从各自的贮备液中按要求稀释得来。

土壤有机碳检测方法介绍与自我总结

土壤有机碳检测方法介绍 土壤有机碳是以有机物形式存在于土壤中的C元素的一种存在形式,作为土壤碳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在土壤品质监测中是一项重要的检测项目,另一方面对研究空气中二氧化碳来源也有很大的作用。 土壤有机碳根据其稳定性可分为活性有机碳、慢性有机碳和惰性有机碳三种,其中活性有机碳是反映土壤肥力和土壤管理措施的较好指标。而根据土壤中有机碳的溶解性质又可分为溶解性有机碳和非溶解性有机碳。非溶解性有机碳属于惰性有机碳,由于不能溶解不能被植物吸收也不易产生迁移,所以在土壤质量监控和环境监测方面没有实际意义,而活性有机碳和慢性有机碳大多属于溶解性有机碳。 目前土壤有机碳的检测方法主要是干烧法和湿氧化法。常用的重铬酸钾和浓硫酸湿氧化滴定技术由于不能确保样品完全氧化,检测效果较差检测结果必须进行修正。而干烧法目前又有土壤直接高温燃烧和土壤经溶液萃取后高温燃烧溶液两种方法。 土壤直接燃烧法大多需在样品燃烧前使用磷酸溶液或盐酸溶液去除土壤中的无机碳。磷酸酸性较弱不易将土壤中的难溶碳酸盐氧化(西南地区广布卡斯特地貌,碳酸岩形成的土壤比重较高),而直接燃烧需要在900℃以上的温度才能保证燃烧完全,碳酸盐在800℃左右就会分解,所以检测结果受无机碳干扰明显。盐酸溶液虽然可将大部分碳酸盐去除,但是残留的盐酸会对催化剂和检测器的寿命造成严重影响,使用时必须将样品再次淋洗、烘干才能上机检测,冲洗过程中又会造成溶解性有机碳的损失,所以检测结果也不是很准确。这正是Tekmar在第6带产品设计生产时取消固体进样器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相对来说检测更准确的则是溶液萃取法。 溶液萃取法是通过一定浓度的盐溶液将土壤中的有机碳转移至液相后再对溶液进行检测的方法。一方面该方法只将溶液中的溶解性碳转移至溶液,溶液再上仪器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中仪器会自动清除无机碳,所以检测结果准确可靠;而不溶解性碳(包括难溶性碳酸岩和不溶性有机碳)不是土壤的有效养分或污染物所以实际监测意义不大,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农科院和中科院下属单位长期将溶液萃取法作为土壤有机碳检测手段的根本原因。

土壤中总碳的测定

土壤中总碳的测定 土壤中总碳的测定 一、方法提要 本法测定的结果是试样的总碳含量,包括碳酸盐的碳和有机碳的含量,试样用管式高温炉灼烧产生全碳量的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被乙醇—乙醇胺吸取液吸取,以百里酚酞为指示剂,用乙醇钾标准溶液滴定,测得全碳量。 二、试剂 1、乙醇—乙醇胺吸取液:100mL 无水乙醇中加入100ml 乙醇胺和0.3g 百里酚酞,摇匀备用。 2、乙醇钾标准溶液: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钾溶解在乙醇中,配制成乙醇钾标准溶液(依碳的含量)。 3、乙醇钾标准溶液的标定:称取0.0400g 预先在105—110℃烘干过的基准碳酸钙于瓷舟中,按分析手续进行标定,按下式计算滴定度: T=V m 1200 .0 式中:T ——乙醇钾标准溶液对碳的滴定度。(g/mL ) V ——滴定时所用乙醇钾标准溶液的体积。(mL )

m ——所用碳酸钙的重量。(g ) 4、碳酸钙:基准试剂。 5、二氧化锰:活性。 三、仪器: 1、管式炉:瓷管:φ121×φ225×600(mm ) 瓷舟:88mm 2、滴定—吸收装臵。 四、分析手续 1、连接好滴定—吸收装臵,逐渐将炉温升至1200℃(指放瓷舟处温度),通氧气检查,确信装臵不漏气后,加吸收液于吸收杯中,使液面高出杯内筛板2~4cm 。 2、将盛有0.0400g 碳酸钙的瓷舟用不锈钢钩将其送入管式炉高温区,迅速塞紧胶塞,通入氧气(约0.3升/分),待吸收液蓝色褪去后,滴加滴定液至出现稳定的淡蓝色,取出瓷舟。 3、称取0.2000g 试样于瓷舟中,按步骤操作滴定。 五、分析结果计算 按下式计算碳的百分含量: C(%)=m V T ×100 式中:T ——滴定液对碳的滴定度。(g/mL ) V ——分析试样所用滴定液的体积。(mL ) m ——称样量。(g ) 六、注意事项: 1、每个试样滴定到终点后,要稳定30秒以上再取出瓷舟。

TOC总有机碳总结

TOC总有机碳总结 总有机碳是反映水质受到有机物污染的替代水质指标之一,和其它水质替代指标一样,它不反映水质受到那些具体的有机物的特性.而是反映各个污染物中所含碳的量,其数量愈高.表明水受到的有机物污染愈多。根据本市发展的要求,我站为更好、及时的监督,监测本市的水质,故扩展此项目。 选用标准 方法标准GB13193-91规定的测定范围为“地面水”,HJ/T71-2001规定的测定范围为“地表水和废水”。虽然目前我国现行的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中,没有对地表水、地下水中总有机碳含量的评价指标,但以后有可能制定。又因这两个标准的方法和原理基本没有差别,所以我站选用国标GB13193-91来做为TOC的方法依据。 排放标准有两个:《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和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 有关测定的技术信息 峰面积的测定 向TOC-V注入试样时,自动地检测产生峰的开始和结束,求出峰面积。峰的开始和结束的检测是采用峰的斜度(时刻变化地连线的斜度)。峰的检测在斜度达到预先设定值的以上时开始。相反,达到负的斜度设定值以下时峰的检测结束。 注释 ·分离峰:在TC回路的测定中,进样量大时有可能产生多数的峰。这时,只检测最后峰的结束,多数峰的全面积累计计算。 ·基线校正:在基线变动状态下产生的峰,进行基线校正后求出准确的峰面积。 图1 峰面积的求法 峰的形状 TOC-V测定TC时,测定峰的形状有时会成为多数的分离峰。特别是,使用高灵敏度催化剂进样量在100 L以上的条件下测定时这种倾向非常显著。

这是由于注入在催化剂上的试样中易气化的有机物与结晶性的有机物的燃烧时间不同,出现数次产生二氧化碳而形成的多数峰所致。容易气化的有机物最好是水溶液加热蒸发时与水一起气化类型的有机物,乙醇等就是例子。结晶性有机物是水溶液蒸发干燥时最后成为固体剩下类型的有机物,例如葡萄糖。 另外,进样的状态也对峰的形状有影响,试样注入到燃烧管的中央时与注入到周围时在燃烧时间上也会有差别,使峰成为多数。 然而,因上述有机物的种类和注入位置产生的峰形状异常,由于TOC-V是按二氧化碳产生的峰的全面积测定求出TOC(或TC),峰的形状对测定结果没多大影响。 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的种类 1点标准曲线和2点标准曲线 本仪器的输出信号是直线化的。而且,TC/TN燃烧部和IC反应部的反应系统上几乎没有使浓度-输出特性偏离直线的因素。标准曲线通常使用只有量程点1点标准曲线和有零点和量程点的2点标准曲线。 虽然也按调制标准液的纯水中所含的TC、IC或TN的浓度,但是,制作50~100mg/L以上的标准曲线时几乎都通过原点,因此,实用上1点标准曲线完全可以对应。 在调制标准液的纯水中所含的TC、IC或TN对标准浓度不能忽视时,使用2点标准曲线。它的操作请参照下边的「标准曲线的移动处理」。 多点标准曲线 为评价标准曲线,可制作最多为10点的多点标准曲线。3点以上的标准曲线时采用折线或最小二乘法制作回归直线的标准曲线。采用最小二乘法的回归直线时表示相关系数。 标准曲线的移动处理 向原点移动处理 含调制标准液用水的TC、IC或TN对标准液浓度不可忽视时必须制作校正水中所含TC或TN的校准校。校正时,使用向原点移动处理的功能。例如,使用含0.5mg/L TC的水调制TC 10mg/L(实际是10+0.5mg/L)的标准曲线,制成2点标准曲线时,是如图2的实线所示的标准曲线。直接使用此标准曲线时,试样的测定值通常是低0.5mg/L程度进行测定。但是,使用向原点移动处理功能,进行如图2虚线所示的移动时,将校正含标准液调制用水的0.5mg/L的TC标准曲线

土壤有机碳及碳组份测定

①土壤有机碳测定 风干土过0.25 mm土壤筛,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有机碳含量。 ②土壤重组和轻组分离 取100 g(干土重)土,分成3等分,分别放入密度为1.70g cm-3的重液中(ZnI 2和KI 混合溶液,用KOH 溶液调至中性),用手摇动震荡5min,再用超声波400Jml-1震荡3 min,离心机离心,虹吸法取上清液,过滤,重复操作3 次。所得样品用 100 mL 0.01 mol L-1CaCl 2 溶液洗涤,再用200 mL 蒸馏水反复冲洗,得到轻组。 剩余部分为重组,用100ml 0.01mol L-1 CaCl 2 溶液洗涤,再用200 mL 蒸馏水反复冲洗。样品回收率均在95%以上。将得到的组分分出一份,过0.25 mm 土壤筛,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有机碳含量。 ③土壤水溶性有机碳测定 20g(干土重)新鲜土放入盛有60 mL 蒸馏水的三角瓶中,常温下震荡浸提30 min,用高速离心机离心,上清液过0.45μm 滤膜,用岛津TOC-V CPH仪测定浸提液有机碳浓度,得到水溶性有机碳。为了避免浓度的差异对特定波长吸收值的影响,先把所有样品的水溶性有机碳的浓度稀释到10 mg/L,再用岛津UV-2550 测 定250 (A 250)、280 (A 280 )、和365 nm (A 365 )处吸收值,并计算A 250 /A 365 比值。 ④热水浸提碳的测定 10 g(干土重)新鲜土放入盛有100 mL 蒸馏水的三角瓶中,先震荡10 min,80℃浸提16 h,再震荡10 min,离心后,上清液用0.45 μm 滤膜过滤,用TOC-V CPH 仪测定浸提液碳浓度,得到热水浸提碳。 ⑤土壤微生物量碳测定 土壤微生物量碳(MBC)采用氯仿熏蒸-K 2SO 4 浸提法,熏蒸和未熏蒸的样品分 别用0.5 M K 2SO 4 浸提30 min,用岛津TOC-V CPH仪测定浸提液碳浓度。然后,用 以下公式计算获得微生物量碳: MBC =Ec/0.38 (1-1) 式中MBC 为微生物量碳,Ec 为熏蒸和未熏蒸样品浸提液测定的有机碳差值。用以下公式计算微生物商: MQ=MBC/TOC (1-2) 式中MBC 为微生物量碳,MQ 为微生物商,TOC 为土壤总有机碳

水质 总有机碳的测定

水质总有机碳的测定 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总有机碳(TOC)的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总有机碳(TOC)的测定,检出限为0.1 mg/L,测定下限为0.5 mg/L。 注1:本标准测定TOC分为差减法(3.1)和直接法(3.2)。当水中苯、甲苯、环己烷和三氯甲烷等挥发性有机物含量较高时,宜用差减法测定;当水中挥发性有机物含量较少而无机碳含量相对较高时,宜用直接法测定。 注2:当元素碳微粒(煤烟)、碳化物、氰化物、氰酸盐和硫氰酸盐存在时,可与有机碳同时测出。 注3:水中含大颗粒悬浮物时,由于受自动进样器孔径的限制,测定结果不包括全部颗粒态有机碳。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总有机碳 total organic carbon,TOC 指溶解或悬浮在水中有机物的含碳量(以质量浓度表示),是以含碳量表示水体中有

机物总量的综合指标。 2.2 总碳 total carbon,TC 指水中存在的有机碳、无机碳和元素碳的总含量。 2.3 无机碳 inorganic carbon,IC 指水中存在的元素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化物、氰酸盐、氰化物和硫氰酸盐的含碳量。 2.4 可吹扫有机碳 purgeable organic carbon,POC 指在本标准规定条件下水中可被吹扫出的有机碳。 2.5 不可吹扫有机碳 non-purgeable organic carbon,NPOC 指在本标准规定条件下水中不可被吹扫出的有机碳。 3 方法原理 3.1 差减法测定总有机碳 将试样连同净化气体分别导入高温燃烧管和低温反应管中,经高温燃烧管的试样被高温催化氧化,其中的有机碳和无机碳均转化为二氧化碳,经低温反应管的试样被酸化后,其中的无机碳分解成二氧化碳,两种反应管中生成的二氧化碳分别被导入非分散红外检测器。在特定波长下,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二氧化碳的红外线吸收强度与其质量浓度成正比,由此可对试样总碳(TC)和无机碳(IC)进行定量测定。 总碳与无机碳的差值,即为总有机碳。

土壤有机碳恒温加热器

SN-TR-12土壤有机碳恒温加热器 一、适用标准 本产品适用于国标《HJ615-2011土壤有机碳的测定重铬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Soil–Determination of Organic Carbon–Potassium Dichromate Oxidation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二、产品介绍 土壤有机碳恒温加热器是一种采用电加热方式的加热消解装置。它采用PID温控器,升温速度快,温度恒定均匀,操作方便,是一种实验手段仪器化的产品。 SN-TR-12型土壤有机碳恒温加热器采用数字化设定,显示实时加热温度,自动控制加热温度,可设定恒温加热时间,可查询计时剩余时间。该仪器可应用于环保部门、农业、第三方检测、高等院校等行业的土壤有机碳测定。 三、技术特点 1、具有时间控制功能,时间可自由设定。 2、自动计算恒温加热时间,无需人工进行计时,加热时间结束后,仪器自动停止加热。 3、温漂小、节能、耗电少、升温速度快。 4、加热板采用铝材质,每个加热孔恒温均匀。 5、表面防腐工艺处理,增加仪器的使用寿命。 6、免校准温度,简化使用步骤。 四、技术指标 1、温度可调节范围:32℃~200℃

2、恒温精度:±2℃ 3、升温时间:(135℃)<15min 4、功耗:1.0~1.4kw 5、同时加热样品数:12个 6、电源电压:AC220V±10%,50Hz 7、主机尺寸:435*285*105mm;主机重量:12.8kg 8、工作环境:温度0-50℃,湿度<85%RH,无腐蚀无强磁干扰场合 9、配套刻度具塞消解管 10、配套专用试管架 五、附录:土壤有机碳的测定重铬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 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土壤中有机碳的重铬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 本标准适用于风干土壤中有机碳的测定。本标准不适用于氯离子(Cl-)含量大于2.0×104mg/kg的盐渍化土壤或盐碱化土壤的测定。 当样品量为0.5g时,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06%(以干重计),测定下限为0.24%(以干重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HJ613土壤干物质和水分的测定重量法 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3方法原理 在加热条件下,土壤样品中的有机碳被过量重铬酸钾-硫酸溶液氧化,重铬酸钾中的六价铬(Cr6+)被还原为三价铬(Cr3+),其含量与样品中有机碳的含量成正比,于58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根据三价铬(Cr3+)的含量计算有机碳含量。 4干扰和消除 4.1土壤中的亚铁离子(Fe2+)会导致有机碳的测定结果偏高。可在试样制备过程中将土壤样品摊成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