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主导下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均势策略与集体安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主导下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均势策略与集体安全

【摘要】本文从均势策略与集体安全的视角,回顾了国际贸易体系在二者不同思维模式下转变的过程,说明美国在二战后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曾经反映了其集体安全的思想。不过,当WTO框架下的国际贸易体系越来越不符合美国的实际利益时,其冲破现有体系的倾向就会加大。随着“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议(TTIP)”的签订,美国重塑世界贸易体系的格局已初现雏形。

【关键词】均势策略集体安全国际贸易体系WTO TPP TTIP

一、国际政治含义中的均势策略与集体安全

均势策略与集体安全是近代国际政治中的常用概念。前者首创于十七世纪法国的红衣主教黎塞留,他提倡以民族自决为原则,追求国家利益为终极目标。后经过十八世纪大英帝国的“均势外交策略”,十九世纪奥地利梅特涅构建的“欧洲协调”机制,均势策略在以欧洲为中心的近代国际关系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集体安全则是美国首次踏入国际舞台时提出的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框架。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策略下的国际争端,代之以建立世界性组

织国际联盟,通过集体安全而非均势考量下的结盟来维护世界和平。至此之后,以信仰为基础的集体安全成为美国外交策略的主流价值观,在小罗斯福与罗纳德?里根总统任职期间尤为明显。美国仰仗其强大的国力和对理想的自我肯定,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体系成为美国集体安全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欧洲式的均势策略旨在使不断变化的各国实力反映到国际关系中保持一种相对的势力均衡,因此其在道德上没有偏颇、保持中立,并根据各国经济、军事实力的微妙变化而进行不断调整。集体安全否定根据实力和利益来调整国际关系,它认为国际秩序的基石在于国际法以及国与国之间的信任,而解决国际争端应仰赖具有约束力的国际仲裁而非武力。在这样一种观念的指引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立了联合国,以讨论国际事务、解决国际纷争。不过,当今的国际社会虽然秉持着集体安全的信念,但基于均势策略的地缘政治依然是左右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二、均势策略与集体安全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表现

1、均势策略的表现与不足

在重商主义盛行的十八、十九世纪,一国在国际贸易中表现优秀的标准在于出口大于进口、货币流入。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各国不仅凭借拥有某种资源的绝对优势或者相对优势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贸易,更重要的是设立关税以防止国外

商品的大量流入而对本国市场造成的冲击。关税的高低由本国能够承受的由此带来的报复性风险和阻止商品流入的成

本来决定。其基本的思维类似于国际政治中的均势策略:凭借在国际贸易中所占优势的多寡或者是政治军事实力的强

弱来调节其经济和贸易政策,以期在国际贸易体系中达到一个相对均衡状态。这类似于亚当?斯密对于自由市场的描述:通过国际贸易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各国贸易的进出口量应该完全根据自身占据的资源所决定。因此,一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地位也就由此而诞生。

正如实行完全自由主义的负外部性会造成资源浪费,在各国相互试探彼此对关税高低容忍度的过程中,国际贸易市场曾发生过严重的关税倾轧;各国竞相提高关税以防止在贸易交往中受害,均势策略下的国际贸易体系陷入混乱。最为严重的当属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以提高关税为主要手段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兴起。1930年美国实行《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根据这项法案,进口商品的平均税率上升至历史最高水平,并引发了大规模的以邻为壑的贸易战争。英、法、德等国先后提高关税,然而除英联邦国家因实施“帝国优惠制”使得英国夺回世界贸易总量第一的位置外,其他国家的进出口量均大幅度的下降。均势策略下的关税战使得国际贸易秩序混乱,不断动荡。

另外,均势策略的不足还在于其忽略了在国际贸易体系

中处于绝对或相对劣势的经济体的贸易需求。特别是对于前殖民地国家而言,其出口产品的单一性、对初级产品出口的高度依赖性使得其在产品贸易“剪刀差”存在的情况下,在国际贸易体系中越来越边缘化且无力以提高关税或是制定配额来控制或影响大宗商品的价格。

2、集体安全的尝试与困境

正如联合国的成立是基于需要全球层面的集体行动来支撑政治稳定一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经济组织是基于相信全球层面的集体行动能够维持经济稳定。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的会议奠定了二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这一格局涉及平衡经济发展、稳定金融市场以及促进国际贸易,并由此建立了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贸易组织以对应其职责。世界银行原为世界复兴与发展银行,其目的在于终结贫困、共享繁荣;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偏重于通过稳定金融来达到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目的;原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世界贸易组织旨在通过降低关税以促进商品、贸易和服务在国家间的自由流动。从三者的目标不难看出,其成立的基础全都仰赖于以集体行动维护经济稳定这一理念。

就国际贸易体系来说,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背离了均势体系下各国国际贸易地位由其自身实力来决定的先决条件,而是提倡各国无论经济贸易实力的大小,都需要对降低关税

和促进世界贸易做出同等的努力。在均势策略下常见的秘密协定在世界贸易组织中明令禁止,而世贸组织也明确表示对于处在贸易“剪刀差”下的发展中国家予以相应的支持,这都反映出在集体安全的指导下,二战后的国际贸易体系在表面上更加注重国家间在贸易领域内的合作而非对抗的性质。另外,由于世贸组织签署的文件具有法律效应,各国的贸易争端也是诉诸其相应的法律条款以求得世贸组织的仲裁,因此其对于国际法律的尊重和执行也符合集体安全的核心思想。

遗憾的是,2001年举行的多哈回合贸易谈判使得在集体安全下执行的世界贸易组织陷入了僵局。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发展中国家希望发达国家取消对本国的农业补贴以开放农业市场,而发达国家则希望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开放工业制成品和服务贸易市场。与此同时,在均势策略下的关税倾轧已经让位于形式多样的非关税贸易壁垒,而世界贸易组织对于知识产权、技术、环境、劳工标准等问题并没有达成实质性的协议,也更加谈不上对此的强制约束作用。这些不仅是多哈回合谈判中最主要的分歧,同时也是现代国际关系中理念上的集体安全与现实中的利益冲突的一次直观反映。经过不到一百年的发展,以集体安全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体系受到了传统均势的重大挑战。三、从WTO到TPP 与TTI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