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基因克隆的策略与方法
植物遗传工程中的基因克隆与转化技术
植物遗传工程中的基因克隆与转化技术植物遗传工程是指通过改变植物的遗传物质,以达到改良、改变或创新植物性状的目的。
其中基因克隆与转化技术是植物遗传工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基因克隆指的是通过将特定基因从一个生物体中分离并扩增形成DNA片段,使其能够在其他生物体中稳定表达。
转化技术则是将克隆的基因导入到目标植物体内,使其能够在植物表达并产生相应的功能。
一、基因克隆技术基因克隆技术是植物遗传工程中的关键环节。
首先需要从源生物体中分离出目标基因。
常用的方法有PCR扩增、限制酶切片段分离等。
通过PCR扩增技术,可以快速、高效地扩增目标基因,提供足够的DNA片段用于后续的克隆工作。
限制酶切片段分离则是利用特定的酶将目标基因从源DNA片段中切割出来。
接下来,克隆基因需要被插入到适当的载体中,常用的载体包括质粒和病毒等。
将基因插入载体后,需要通过转化技术将其导入目标植物体内。
二、转化技术转化技术是将克隆的基因导入到目标植物体内的关键步骤。
常见的转化技术主要有基因枪法、农杆菌介导法和化学法等。
基因枪法是通过将DNA微粒射入植物细胞,使基因得以导入的方法。
此方法简单、高效,对不同植物都适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植物遗传工程中。
农杆菌介导法则是利用农杆菌将目标基因导入植物细胞。
这种方法克服了基因枪法的一些限制,可以导入更长的DNA片段,但受适用植物种类的限制。
此外,化学法也是一种常用的转化技术,通过利用化学物质使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通透性增强,从而实现目标基因的导入。
三、应用前景与挑战基因克隆与转化技术在植物遗传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基因克隆和转化技术,可以实现对植物农艺性状的改良,提高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耐逆性和产量,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利用基因克隆和转化技术还可以为植物生物制药、环境修复等领域提供解决方案。
然而,基因克隆与转化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对于目标基因的选择和定位仍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1、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原理
植物转基因技术是指将外源DNA片段插入到植物细胞的过程,从而改变植物的表型特征。
在植物转基因技术中,将外源DNA插入到植物细胞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DNA片段的生产和收集:DNA片段的生产和收集是通过一系列的生物技术手段来实现的,比如PCR扩增技术、染色体复制,等等。
(2)特異性克隆:特異性克隆是一种利用抗原受体系统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是通过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将无菌的DNA片段植入到宿主细胞中,从而使改变细胞表型性状的抗原受体获得潜在的克隆特异来源。
(3) 载体特异性转染:载体特异性转染是将DNA片段植入到宿主细胞中的过程,它通常是利用哺乳动物质粒等载体将外源DNA片段植入到宿主细胞中。
(4) 转化:转化是植物细胞在受到DNA片段植入后,能够形成含有外源基因的植物的过程。
2、植物转基因技术的方法
(1) 诱导细胞抗性:植物转基因技术可以利用一些诱导剂,如多聚糖、双链RNA等,通过诱导植物细胞的自然抗性,让其增加免疫反应及抗外源性抗原的能力,从而提高转基因植物的转化效率。
(2) 共价结合技术:共价结合技术是一种利用化学方法将外源DNA植入植物细胞的技术,它通常利用某种活性稀释剂将DNA片段与
植物细胞表面形成稳定的共价结合,从而使外源DNA片段能够植入宿主细胞。
(3) 转化抗性:转化抗性是一种利用抗生素来抑制植物细胞的自然抗性,从而促进植物细胞内部外源DNA的转化。
一般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和环丙沙星。
(4) 小麦内含体技术:小麦内含体技术是一种利用小麦内含体将外源DNA植入植物细胞的技术,它通常利用小麦内含体外质壁偶联(ECC)促进外源DNA的转化。
植物基因克隆的策略及方法
植物基因克隆的策略及方法首先,PCR是植物基因克隆的重要策略之一、PCR(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体外复制DNA片段的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增大量的特定DNA序列。
通过PCR可以快速准确地克隆植物基因。
PCR的基本原理是利用DNA 聚合酶酶学合成原理,在DNA片段两侧设计引物,将其与DNA片段的两侧结合,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DNA的聚合酶链反应,从而扩增目标基因。
PCR方法主要包括加热解性、引物连接、扩增和酶切等步骤。
其次,限制性酶切也是植物基因克隆的重要方法。
限制性酶切是指利用特定的限制性酶将DNA分子切割成特定序列的片段。
通过限制性酶切,可以将目标基因从植物DNA中剪切出来,然后进行进一步处理。
限制性酶切的基本原理是将特定的限制性酶加入反应体系中,该酶能识别和切割DNA的特定序列,从而将目标基因从DNA中剪切出来。
限制性酶切方法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限制性酶、反应条件的优化、酶切产物的回收和检测等步骤。
连接是植物基因克隆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连接是指将目标基因连接到特定的载体DNA上,以便在目标植物中稳定地表达。
连接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步骤:首先,需要处理载体DNA和目标基因的末端,以便它们能够相互连接;其次,利用DNA连接酶将载体和目标基因连接起来。
连接步骤中的处理涉及到DNA末端的修饰和处理,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如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引物扩增、酶切等进行。
最后,转化是植物基因克隆的最后一步。
转化是指将连接好的目标基因插入到目标植物的基因组中,使其能够在植物体内稳定表达。
转化的方法有多种,包括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基因枪转化、电穿孔转化等。
其中,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是利用农杆菌作为载体将外源DNA导入到目标植物细胞中,通过农杆菌的自然寄生习性以及在植物细胞中特定的植物基因的活性表达,实现目标基因的稳定表达。
总的来说,植物基因克隆的策略和方法包括PCR、限制性酶切、连接和转化。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克隆植物基因,实现对植物遗传特性的改变和优化,为农业生产和植物遗传研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植物生物技术中的基因克隆与基因工程技术
植物生物技术中的基因克隆与基因工程技术植物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们改良和改造植物基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基因克隆和基因工程技术成为植物生物技术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以“植物生物技术中的基因克隆与基因工程技术”为题,探讨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基因克隆基因克隆是指通过复制和扩增DNA序列,从而制备大量相同DNA分子的过程。
基因克隆是植物生物技术中最早也是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1. PCR技术PCR技术(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能够扩增DNA片段的方法,它可以制备大量具有相同DNA序列的片段。
在基因克隆中,PC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检测和扩增目标基因,为基因工程技术的开展提供了基础。
2. 限制性内切酶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类能够识别特定DNA序列并对其进行切割的酶。
基因克隆中,通过选择性地使用限制性内切酶来切割DNA,将目标基因从其它无关基因中分离出来,实现基因的纯化与提取。
3. DNA连接DNA连接是将经过切割的DNA分子重新连接起来的过程。
连接后的DNA可以通过转化等方法引导其进入植物细胞,实现外源基因的导入。
二、基因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是通过直接改变植物基因组中的DNA序列,对植物基因进行修改和调控的技术。
它在改良植物性状、提高植物品质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1. 基因转化基因转化是指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并使其稳定表达的过程。
通过选择合适的基因载体和转化方法,将目标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染色体中,实现基因的稳定遗传。
2. 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是指直接对植物基因组中特定基因进行修改和编辑的技术。
通过CRISPR/Cas9等工具,可以对植物基因组中的目标位点进行特定的编辑,实现基因的精确调控。
3. 基因沉默基因沉默是通过RNA干扰等方法,对特定基因的转录或翻译进行抑制的过程。
通过基因沉默技术,可以实现对植物性状的精确调控,提高植物产量和抗病能力等。
三、植物生物技术的应用前景基因克隆和基因工程技术在植物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前景巨大。
第6章目的基因的分离克隆(植物基因工程)课件
12
13
14(2) 如何从cDNA中找到所需要的基因?15转录水平上的基因克隆方法
l 差别杂交筛选 l 扣除杂交 l 代表性差别分析 l 差异显示 l cDNA阵列杂交 l 基因表达系列分析 l 抑制差减杂交
筛选目的基因(核酸探针法、免疫结合法)因库应当能包括全部的基因组序 列。如果每一个克隆包括的DNA片段大,则总 克隆数目少,常选择能接受较大片段的载体。 令检测是否包括一个完整的基因组序列的公式:
令例:人类基因组3.0x106kb, 以λEMBL作载体, 插入片段的平均长度为17kb ,p为99%时, 基因 库应有8.1x105 个 重组噬菌体。
21
22
n基于EST信息的基因克隆
EST
23
由杨树EST库获得基因序列
PCNA
24
克隆的核酸酶
25
26
2、基因组水平上的克隆
将ry) :将某种生物的基因组DNA切割成 一定大小的片段,并与合适的载体重组后导入宿主细胞,进 行克隆。这些存在于所有重组
➢差别杂交筛选
含有表达 目的基因
不含有表 达目的基因cDNA 铺平板转膜 转膜提取分离 mRNA
cDNA 探针
提取分离 mRNA
cDNA 探针
比较 分析
用对照样品cDNA作探 针杂交的X光片中没有 而在检测样品cDNA作 探针杂交的X光片中有 的印斑,可对照X光片 从原平板挑出菌落进行 鉴定是否含有目的基因
31
菌落杂交技术寻找目标DNA克隆
32
文 库 的 抗 体 筛 选
33
(2) T-DNA标签克隆基因
植物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克隆策略及鉴定方法
a d ie t c to t o fpa tc tc r meP4 O r u n d ni ain meh dso ln yo h o 5 swe e s mmaie An hef u er s ac e r r dce . i f rzd. d t utr e e r h swee p e itd
K e r s Cyo ho 4 0:Clnn tae y;I e t iain meho s y wo d tc rme P 5 o ig sr tg色素 e 5 (yoho eP 5 简称 e 5 ) 4 o ctc rm 4 0, 4 o 广泛存 在于 动物 、 物 、 菌 、 菌等 细胞 内… , 与 内质 网、 粒 体 、 植 细 真 是 线 质
Clnng Sta e isan d n i c to M el rso a o i r tg e d I e tf a n tl fPlntCytc o 5 n i i o o hr me p4 0 Ge e
Z HANG o gh a ta ( olg f eSin e ,H n nA r utrl ies y Z e gh u ,Hea 5 0 2) S n ・u ne l C l eo “f ce cs e a gi l a vri , h n zo e c u Un t n n4 0 0
lt fbo h mia e cin . P a tc tc rme P4 0siv lei h y t e i fma y s c n r tb l e n eo ic t n mea ls o os o ic e c lra to s 1n yo ho 5 n ov n t e sn h sso n e o day mea oi sa d d txf ai tboim f t i o
研究植物基因功能的策略和方法_3110
研究植物基因功能的策略和方法研究植物基因功能主要有两种策略:正向遗传学(forward genetics)和反向遗传学(reverse genetics)策略。
正向遗传学即通过生物个体或细胞基因组的自发突变或人工诱变,寻找相关表型或性状改变,然后通过图位克隆并结合一些基因差异表达筛选技术(如差减杂交、差异显示PCR、差异显示分析等)从这些特定性状变化的个体或细胞中找到对应的突变基因,并揭示其功能,例如遗传病基因的克隆。
反向遗传学的原理正好相反,人们首先是改变某个特定的基因或蛋白质,然后再去寻找与之有关的表型变化,例如基因剔除技术或转基因研究。
简单地说,正向遗传学是从表型变化研究基因变化,而反向遗传学则是从基因变化研究表型变化。
研究植物体内基因功能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基因功能丧失或减少,即筛选目的基因功能部分丧失或全部丧失的突变体,比较其与野生型的表型差异来确定该基因功能;(2)基因功能增加或获得,即筛选目的基因高水平表达的植株,比较其与相应对照植株(野生型植株,功能丧失突变体或模式植物植株)差异,观察其表型性状变化来鉴定基因功能;(3)基因异位表达(Ectopic expression),通过定向调控靶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来研究基因功能;(4)微阵列(Microarray)是一种在全基因组水平对基因表达进行高通量检测的技术;(5)酵母双杂交技术(Yeast two-hybrid system)用于分析基因产物即蛋白质之间的互作。
1 基因功能丧失或减少以前,通常通过筛选自然突变体来获得基因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的突变体,但概率较低;现在一般通过各种人工方法来获得合适突变体。
人工产生基因功能丧失的方法有插入突变、反义抑制(antisense suppression)、共抑制(cosuppression)、双链RNA干扰(double-stranded RNA interference, dsRNAi)。
植物基因识别及克隆策略研究进展
s rp o c n r t o c . T r u h o aio o i e e t sr tg e , a v n a e n ia v n a e o i e e t c it mi s a d p oe mi s h o g c mp r n f d f r n tae i s s f d a t g s a d d s d a t g s f d f r n f
通 讯 技 术 L I R N B O E N L G V l 2 N . J t 0 1 EI S I I T C O Y 丌 H o. o ・~ . … 1 — 4 u・ 2 , ,2 l r E T H O
… .
5 9 8
di 03 6 ̄.s.0 9 0 0 . 1 . . 1 o:1 . 9 i n10 - 0 22 1 40 9 s 0 0 3
释, 揭示 其参 与 的发 育及代 谢 途径 。传 统上 , 因 的 基 识 别 主要 从 基 因组 水 平 、 录组 水 平 和 蛋 白质 水 平 转 进 行 , 转 录 组 水 平 的基 因识 别 及 克 隆 , 在 成 为 而 正 通 过 基 因功 能 解 读 揭 示 发 育 及 代 谢 调 控 途 径 的 重
lt d t e eo me t n mea oim f p a t f n t n a n t t n o h g n s n t e e es f g n mis t n a e o d v lp n a d tb l s o l n , u ci n o ai f t e e e o h lv l o o o e o c , r - a
植物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植物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植物光合作用是指在光的作用下,植物体内的叶绿素吸收光能,将其转化成化学能,从而产生能量和氧气的过程。
植物光合作用是生命的基础能量来源之一,也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过程。
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基因克隆和表达,是近年来植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这一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植物光合作用的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等方面。
细胞生物学角度,植物体内的光合细胞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负责光合作用的叶绿体细胞,另一种是负责运输产物的质体细胞。
这两种细胞在外形和功能上有所不同,其内部的基因表达和调控也存在差异。
因此,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克隆和表达,需要从细胞类型的角度进行分析。
分子生物学角度,植物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研究,主要探索基因的结构、功能和调控等方面。
例如,利用PCR技术和基因克隆技术,可以获得植物体内的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然后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基因序列、编码蛋白质和表达谱进行分析。
另外,还可以应用转基因技术构建基因敲除或添加的重组植物株系,进一步揭示光合作用相关基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和机理。
基因组学角度,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基因组数据的丰富,研究人员可以在全局范围内分析植物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基因组学特征、进化关系和功能注释。
例如,通过对一些重要植物基因的全基因组序列比较,可以发现在多个物种中保守的部位和变异的部位,进而获得这些基因在植物演化中的起源和分化过程。
此外,研究人员也可以利用系统生物学的方法,将各个基因的作用和调控网络进行拼凑和模拟,从而模拟出更加细致的植物光合作用模型。
总之,植物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研究,对于理解植物生物学和解决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成果和创新突破。
植物基因克隆的方法
阳性克些候选基因,再进行别离,时空表达
特点,同源性比较等分析确定目的基因。
1. 序列克隆 利用目标基因的近等基因系或别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进行连锁分析,筛选目标基因所在局部区域的分子标记。
4、目的区域的精细作图 的标记和通过转座子在染色体上
植物基因克隆的方法
基因:为RNA或蛋白质编码的核苷酸序 列。
基因克隆:利用体外重组技术,将特定 基因
体中。
和其它DNA顺序插入到载
克隆目标:识别、别离特异基因并获得 基因
的完整全序列,确定染色
植物基因克隆的方法
能的mRNA序列,据此合成寡核苷酸探针从文
抑制性扣除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人工合成并克隆基因
方法:根据的氨基酸或核苷酸序列,采 用植物偏爱的密码子,人工合成并
克 隆该基因。〔可对基因进行改造〕
例子:根据蜘蛛毒素的氨基酸序列,人பைடு நூலகம் 合
成并克隆了此肽的基因。
表 型 克 隆〔phonetypical cloning〕
方法:利用植物的表型差异或组织器官特 异 表达产生的差异来克隆植物基因。此方法 试图把表型与基因结构或基因表达联系起 来,从而别离特定表型相关基因。不必事 先知道基因的生化功能或图谱定位,根据 基因的表达效应就直接别离该基因。
3、构建目的基因区域跨叠克隆〔contig〕
测所测序列或氨基酸序列与序列是否同 定位克隆的优点和局限性
通过转座子上的标记基因〔如抗药性等〕就可以检测出突变基因的位置和克隆出突变基因来。
源→发 不必事先知道基因的生化功能或图谱定位,根据基因的表达效应就直接别离
方法二: 利用Velculescu等建立的基因 表达
植物克隆的原理和技术应用
植物克隆的原理和技术应用1. 植物克隆的原理植物克隆是指通过非性系繁殖方式,从一个植物体的一部分获得新的个体,具有与母体完全相同的基因组成。
植物克隆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组织培养组织培养是通过外植体培养技术,利用植物组织的特殊分化能力,通过组织再生和分化形成新的植物个体。
常用的组织培养技术有悬浮培养、植株培养和愈伤组织培养等。
1.2 茎段扦插茎段扦插是将茎段插入培养基中,利用茎段的再生和分化能力形成新的植株。
通过茎段扦插可以实现大量繁殖和快速繁殖。
1.3 芽分化芽分化是通过芽的再生和分化来实现植物克隆。
可以通过不定芽发生或唇瓣调控等方式实现芽的形成,再通过培养和分化形成新的植株。
1.4 子种子繁殖子种子繁殖是指利用种子体内的胚乳、胚尖或胚乳的一部分进行培养和再生形成植株。
子种子繁殖可以避免传统种子繁殖过程中的性别的随机分化。
2. 植物克隆的技术应用植物克隆技术在农业、园林、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植物克隆技术的一些主要应用:2.1 农业领域植物克隆技术可以用于农作物的繁殖和改良。
通过植物克隆,可以快速繁殖优良的经济作物,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另外,还可以利用植物克隆技术进行基因工程,创造抗病虫害、耐逆性强的农作物品种。
2.2 园林景观设计植物克隆技术可以用于园林景观设计,通过无性繁殖,可以制作出大规模相同的植物个体,保持园林景观的一致性和美观性。
同时,植物克隆技术还可以用于保存和繁殖珍稀濒危植物种类,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2.3 医药领域植物克隆技术在医药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植物克隆,可以快速繁殖药用植物,以满足大规模生产药物的需求。
例如,通过植物克隆可以大量生产出重要的药用植物如中药材,提高中药的疗效和临床应用。
2.4 研究基因功能植物克隆技术可以用于研究植物的基因功能,通过对克隆植物的比较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的基因调控机制和信号转导途径,为植物遗传学和植物生理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
植物抗性育种中抗性基因克隆的研究
植物抗性育种中抗性基因克隆的研究植物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药物等各种生物资源,而植物疾病则会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为了提高植物的产量和抗病能力,植物育种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利用植物天然抗性及其遗传资源进行抗病育种。
而抗性基因的克隆则是植物抗病育种的重要一环。
抗性基因是指能够识别和抵御病原体的植物基因。
由于植物抗性不直接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因此抗性基因是植物抗病育种中的一种优良基因资源。
抗性基因的克隆能够帮助植物育种学家们更好地利用优良基因资源进行育种,从而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和产量。
抗性基因的克隆需要先进行抗性基因的筛选和鉴定。
抗性基因的筛选可以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如基因芯片、表达分析和遗传杂交等方法。
利用这些方法可以快速而准确地筛选出具有抗性基因的植物材料,并进行对比分析和鉴定,从而确定抗性基因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
其次,需要进行抗性基因的克隆。
抗性基因的克隆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包括基因克隆、限制性酶切和PCR扩增等方法。
利用这些方法可以将筛选出来的抗性基因进行克隆,从而建立克隆库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抗性基因的克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植物抗病机制,还可以为植物抗病育种提供可靠的基础。
通过抗性基因的克隆,可以将优良基因资源整合到一起,形成更加强大的抗病能力,从而提高植物的产量和抗病能力。
此外,抗性基因的克隆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植物与病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人类未来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当然,抗性基因的克隆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首先,一些抗性基因具有强大的遗传多样性,因此难以筛选和鉴定;二是抗性基因的克隆需要综合多种技术手段,因此需要有丰富的实验技能和经验;三是抗性基因的克隆还面临一些伦理和道德问题,需要更加注意人类和社会的道德底线。
综上所述,抗性基因的克隆是植物抗病育种的重要一环。
它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植物抗病机制的途径,为植物抗病育种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为人类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挑战。
植物抗病性基因筛选与克隆
植物抗病性基因筛选与克隆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植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无论是为了食品、药品或让自然环境更加美好,植物的健康与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植物生长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来自病原菌的威胁。
这时候,植物抗病性基因的筛选和克隆就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植物抗病性基因的重要性植物抗病性基因是指在生物学上,植物对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病原菌、病毒、真菌和其他微生物产生抵抗力的基因。
植物抗病性基因是植物健康和生存的重要保障,因为它们能够提高植物抵御外部微生物威胁的能力。
抗病性基因的筛选和克隆,既可以增强植物自身免疫力,还可以减少使用农药,改善环境质量,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同时,植物抗病性基因的研究对于基因工程以及新型药物的发现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植物抗病性基因的筛选方法目前,发掘和克隆植物抗病性基因主要有一下几种方法:1. 直接筛选法直接筛选法是指将目标基因片段克隆在表达载体中,然后进行感染分析。
如果感染者病情不严重,证明该基因具有抗病性。
直接筛选法的优点是较为简单,但缺点是效率低,只能发现一小部分基因。
2. 差异表达法差异表达法是指将野生型基因和突变体基因在不同情况下进行对比分析,如感染、非感染、转化前后等。
通过比较两者基因表达现象,确定哪些基因和病毒、真菌、细菌等微生物之间有关。
这样就能发现更多的抗病性基因。
3. 功能互补法功能互补法是指利用模式植物或者相关物种中的对应基因替换受测配基因进行实验。
这种方法来源于相似基因之间的跨物种功能替换。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发现多种具有相似功能的抗病性基因。
三、植物抗病性基因的克隆植物抗病性基因的克隆主要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 整理信息首先,需要对前人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进行了解,了解植物抗病性基因的共性和特性。
然后在数据库中整理和筛选与抗病性相关的DNA序列。
2. 获得样本样本依据具体研究目的而定。
通常,目标植物不同阶段的RNA或DNA样本,是克隆抗病性基因的主要来源。
植物抗病性状关键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植物抗病性状关键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植物的抗病性状是保持健康的重要途径。
许多研究表明,植物的免疫响应与特定的基因有关。
在最近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已经克隆了一些植物抗病性状的关键基因,并对它们进行了功能分析。
本文将探讨这些研究的进展和意义。
一、克隆关键基因研究人员通过利用系统发育学、转录组学等手段,克隆了许多与植物抗病性状相关的基因。
例如,研究人员克隆了拟南芥的RPS5基因,它是拟南芥抗菌性的主要基因之一。
当拟南芥感染革兰氏阴性菌Pseudomonas syringae时,RPS5基因会激活拟南芥的免疫反应,使其产生一种叫做PAMPs的抗病物质。
具有RPS5基因的拟南芥在受到Pseudomonas syringae的侵染时能够快速抵抗病原体,从而减少了植物的损失。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关键基因被克隆了出来。
如拟南芥的EDS1和PAD4基因,这两个基因在植物抗病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EDS1和PAD4在植物免疫反应的前线,调控着植物抗病反应中的许多关键基因,从而增强了植物的免疫能力。
二、功能分析研究人员通过功能分析揭示了植物抗病基因在免疫响应中的作用机制。
例如,在拟南芥的抗病性中,RPS5基因的激活能够诱导许多免疫反应的基因,促进植物产生抗病物质。
这些抗病物质可以诱导一系列转录因子的激活,从而增强植物免疫反应。
此外,在MOI1基因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 MOI1 参与调控 E3 Ligase RING-BOX1(RBX1) 的 Ub 结合活性及其对 PAD4和EDS1的泛素化,从而激活 PAD4 和 EDS1 的活性。
这表明了 MOI1 在调节植物抗病性中的重要作用。
三、意义与展望研究植物抗病基因的意义在于提高植物抗病能力,减少病害对植物生长和产量的损失。
未来,研究人员将继续探索植物抗病性状的分子机制,同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和基因组学方法,研究人员可以设计出更具抗病性的作物品种,以满足人们对食品的需求。
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在农业生产中,植物病害一直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有效地防治植物病害,科学家们致力于研究植物的抗病机制,并对植物抗病基因进行克隆和功能分析。
这一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为开发新的抗病品种和制定更有效的病害防治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是研究其功能的前提。
克隆植物抗病基因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常用的是图位克隆法。
这种方法首先需要构建一个包含大量个体的遗传群体,然后通过对这些个体的抗病性表现和遗传标记进行分析,逐步将抗病基因定位在染色体的特定区域。
接着,通过精细定位和测序,最终确定抗病基因的序列。
除了图位克隆法,还有基于同源序列的克隆法。
许多抗病基因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可以根据已知抗病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从待研究的植物中扩增出同源序列,再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和验证来确定是否为真正的抗病基因。
还有一种比较新的方法是基于转录组测序的克隆法。
通过对植物受到病原菌侵染前后的转录组进行测序和分析,可以筛选出在侵染过程中表达量显著变化的基因,这些基因很可能与抗病反应有关,进而从中鉴定出抗病基因。
成功克隆出植物抗病基因后,接下来的关键任务就是对其功能进行分析。
这通常包括对基因的表达模式、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在抗病反应中的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在研究基因表达模式时,常用的技术有实时荧光定量 PCR 和 RNA 原位杂交等。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了解抗病基因在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以及在受到病原菌侵染后的表达情况。
比如,有些抗病基因在叶片中高表达,而有些则在根部特异性表达;有些抗病基因在病原菌侵染早期就迅速被激活,而有些则在后期发挥作用。
对于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分析,通常会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其氨基酸序列进行预测和分析,确定其可能的结构域和功能位点。
同时,还可以通过体外表达和纯化蛋白,进行酶活性测定、蛋白质互作等实验,进一步明确其功能。
植物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的同源克隆PowerPoint 演示文稿
植物总RNA提取的难点 1.内外源RNase的污染。 2.多酚类物质的干扰 3.蛋白质的干扰 4.多糖的干扰
19
创造一个无RNase的环境
20
1.器械的消毒:用0.1%DEPC—二乙基焦碳酸盐 (Diethyl Pyrocarbonate )浸泡处理2hr以上, 然后高压灭菌去除DEPC;或高温(250℃) 干热消毒4hr以上或200℃干热消毒过夜。
9
植物DNA提取的难点
1.多酚类物质的干扰:多酚类物质被氧化后,与DNA 分子发生不可逆的结合,使提取的DNA样品呈棕 褐色。
2.多糖类物质的干扰:多糖与DNA形成粘稠的胶状 复合物,DNA被包埋在这种复合物中难于溶解。
3.其它次生物质的干扰:乳胶、树脂等,与DNA共 沉淀。 这种褐色、粘稠的DNA不易被限制性内切酶和Taq DNA聚合酶所识别,从而导致PCR扩增和酶切的 失败 。
29
植物RNA提取过程中蛋白质污染的排除
30
1.在冷冻条件下研磨植物材料,以抑制 RNase的活性。 2.在提取缓冲液中加入蛋白质变性剂(苯 酚、胍、SDS、CTAB等)。 3.利用蛋白酶K降解蛋白质。 4.利用苯酚、氯仿抽提。 5.用70%高氯酸钠溶液沉淀蛋白质。
31
植物DNA和RNA的检测
5.研磨时加入大分子聚合物或吸附剂除多酚: PVP、PVPP:2-6.0%(W/V);活性炭: 0.1-0.3%(W/V)。
13
6.高盐去多糖法:在氯仿/异戊醇的抽提后的水相 中加入0.5V的5MNaCl混匀,然后加入2V的无 水乙醇沉淀DNA,大部分多糖留在上清液中; 在DNA的水溶液中,加入5MNaCl使其终浓度 为0.5-3.0M,以2.0M除糖效果最好。
植物基因的同源克隆
植物中抗逆性相关基因的鉴定与克隆
植物中抗逆性相关基因的鉴定与克隆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和环境的污染,植物遭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能够适应这些压力并保持生长和发育能力,植物本身有着很多抗逆性相关基因。
这些基因的鉴定和克隆对于植物的研究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这方面的内容。
一、什么是抗逆性相关基因?抗逆性相关基因主要是指植物为了适应环境压力而产生的各种抗逆性基因,这些基因可以激活植物本身的防御机制,进而提高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比如,有些植物会在遭受干旱等环境压力时,产生一些蛋白质分子,这些分子可以保持植物内部的水分平衡,从而减缓植物的水分流失,提高其抗旱能力。
二、抗逆性相关基因的鉴定方法抗逆性相关基因的鉴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基因芯片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同时检测和分析上万个基因的表达情况,包括植物的各种抗逆性基因。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快速,能够大大提高基因鉴定的效率。
2. 差异表达分析差异表达分析主要是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植物的基因表达情况来鉴定抗逆性相关基因。
比如,在干旱和正常状态下分别收集植物的RNA样品,然后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RNA序列,找出不同条件下不同表达的基因,然后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这些基因的功能,最终确定哪些基因是抗旱相关的基因。
3.基因组学方法基因组学方法是指通过对植物基因组的全面分析和比较,鉴定出抗逆性相关基因。
比如,对于某些已经被鉴定出来的抗逆性相关基因,可以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其他植物基因组中进行寻找,并带领这些基因进行鉴定和分析。
4. 蛋白质组学方法蛋白质组学方法是指通过分析植物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各种蛋白质组成变化,从而鉴定和分析抗逆性相关基因。
蛋白质组学方法主要包括两种技术:蛋白质质量分析和蛋白质结构分析。
这些方法可对所提取的蛋白质进行扫描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M)分析,从而测出其三维结构,从而确定哪些蛋白质是抗逆性相关的。
三、抗逆性相关基因的克隆方法鉴定出抗逆性相关基因后,下一步的任务就是进行基因克隆。
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与鉴定植物病害是世界各地农民和园艺爱好者所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为了保护农作物和花卉的健康,植物学家和遗传学家们一直在致力于研究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和鉴定。
抗病基因的发现与研究为了确定植物中的抗病基因,研究人员首先需要从这些植物中分离出基因。
基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人员能够对基因进行克隆和鉴定。
最近,科学家们在研究拟南芥的抗黑线病基因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研究表明,该抗病基因能够依靠其基因编码产物来刺激植物的免疫反应,从而保护植物不受病原体的伤害。
抗病基因的克隆与鉴定抗病基因的克隆过程通常包括两个步骤:DNA文库构建和筛选。
DNA文库是指植物细胞中所有基因序列的集合。
文库中的DNA通常是通过群体DNA提取方法或单细胞PCR方法获得的。
研究人员将DNA文库插入DNA载体中,构建出含有全部植物基因序列的基因文库。
接下来,研究人员需要验证一些基因是否为抗病基因。
通常这种工作是通过功能鉴定进行的。
功能鉴定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转基因技术、基因敲除技术、基因启动子分析和蛋白质互作鉴定等。
利用这些技术,研究人员可以确定哪些基因与植物的免疫反应有关联。
抗病基因的功能分析与利用基因鉴定后,研究人员通常会进行功能分析和利用。
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转移、喷雾或浸泡等方式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病基因转接到植物中去。
这个过程通常称为转基因。
转基因作物被引入后,它们就能够抵御一系列的病原体,从而提高农民的产量和收益。
此外,研究人员还在寻找其他类型的抗病基因。
研究表明,一些植物物种的抗病基因和人类免疫系统中的基因有些相似之处。
这可能意味着这些植物基因能够为人类的免疫系统研究提供思路。
未来,研究人员将继续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去寻找新型抗病基因,从而保护我们的农业和花卉生产。
动植物克隆技术的原理应用
动植物克隆技术的原理应用1. 简介克隆技术是指通过无性生殖方式获得与个体基因完全相同的生物体的方法。
动植物克隆技术在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在农业、医学、生物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动植物克隆技术的原理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2. 动物克隆技术的原理动物克隆技术主要有基因植入、生化合成和胚胎分裂三种方式。
2.1 基因植入基因植入是指将需要克隆的动物的细胞核提取出来,然后将细胞核注入一个没有细胞核的卵细胞中。
经过适当的处理后,这个卵细胞就能发育成为与原动物基因完全一样的个体。
2.2 生化合成生化合成是指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在实验室中制造出与目标动物基因完全一样的生物体。
这种方法可以直接合成DNA,并用该DNA合成新的细胞。
2.3 胚胎分裂胚胎分裂是指将早期胚胎进行分裂,然后将分裂后的细胞重新培养成一个个新的胚胎。
这些新的胚胎继续发育下去,最终形成与原动物基因完全一样的个体。
3. 动物克隆技术的应用动物克隆技术在农业、医学、生物学等领域有着丰富的应用。
3.1 农业领域动物克隆技术在农业领域可以通过复制优质畜禽个体来提高种畜禽的质量和产量。
此外,还可以用于保存濒临灭绝物种的基因,保护生物多样性。
•提高种畜禽的质量和产量•保护濒临灭绝物种的基因3.2 医学领域动物克隆技术在医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包括组织工程、疾病模型的建立、药物筛选等。
•组织工程:利用克隆技术可以培养出与患者自身组织相匹配的器官,用于器官移植。
•疾病模型的建立:通过克隆技术可以制造出与患者基因相同的动物模型,用于疾病的研究。
•药物筛选:利用克隆技术可以制造出与患者基因相同的动物模型,用于药物的筛选,加速药物研发过程。
3.3 生物学研究领域动物克隆技术在生物学研究方面的应用更加广泛,可以用于基因功能的研究、胚胎发育的研究等。
•基因功能的研究:通过克隆技术可以制造出与目标基因有关的动物模型,用于研究基因的功能。
•胚胎发育的研究:通过克隆技术可以制造出各个发育阶段的胚胎,用于研究胚胎发育的过程和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基因克隆的策略与方法基因的克隆就是利用体外重组技术,将特定的基因和其它DNA顺序插入到载体分子中。
基因克隆的主要目标是识别、分离特异基因并获得基因的完整的全序列,确定染色体定位,阐明基因的生化功能,明确其对特定性状的遗传控制关系。
通过几十年的努力由于植物发育,生理生化,分子遗传等学科的迅速发展,使人们掌握了大量有关植物优良性状基因的生物学和遗传学知识,再运用先进的酶学和生物学技术已经克隆出了与植物抗病、抗虫、抗除草剂、抗逆,育性、高蛋白质及与植物发育有关的许多基因。
我们实验室对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作了功能克隆的研究(舒群芳等,1995;舒群芳等,1997),为了克隆植物基因也探讨了其它克隆方法,本文论述基因克隆的策略、方法及取得的一些进展。
1 功能克隆(functional Cloning)功能克隆就是根据性状的基本生化特性这一功能信息,在鉴定和已知基因的功能后克隆(Collis,1995)。
其具体作法是:在纯化相应的编码蛋白后构建cDNA文库或基因组文库,DNA文库中基因的筛选根据情况主要可用二种办法进行,(1)将纯化的蛋白质进行氨基酸测序,据此合成寡核苷酸探针从cDNA库或基因组文库中筛选编码基因,(2)将相应的编码蛋白制成相应抗体探针,从cDNA入载体表达库中筛选相应克隆。
功能克隆是一种经典的基因克隆策略,很多基因的分离利用这种策略。
Hain等从葡萄中克隆了两个编码白藜芦醇合成的二苯乙烯合成酶基因(Vst1和Vst2),葡萄中抗菌化合物白藜芦醇的存在,可以提高对灰质葡萄孢(Botrytis cinerce)的抗性,在烟草和其它一些植物中无二苯乙烯合成酶,因此克隆该基因经过转基因后,对有些植物产生对灰质葡萄孢的抗性很有意义(Hain 等,1985)。
Kondo等1989年对编码水稻巯基蛋白酶抑制剂的基因组DNA做了克隆和序列分析(Kondo等,1989)。
周兆斓等构建了水稻cDNA文库,分离了编码水稻巯基蛋白酶抑制剂的cDNA(周兆斓等,1996)。
植物蛋白酶抑制剂是一类天然的抗虫物质,它可抑制摄食害虫对蛋白质的消化,使害虫因缺乏所需氨基酸而导致非正常发育或死亡。
胡天华等人从烟草中分离出流行于我国的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并克隆了编码该病毒外壳蛋白的cDNA基因(胡天华等,1989)。
王春香等从感病的烟草叶片中分离纯化了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 pvx),克隆了完整的马铃薯x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并将外壳蛋白基因转入马铃薯中,以期获得抗pvx病毒的栽培种马铃薯(王春香等,1991)。
病毒外壳蛋白(Coat protein cp)基因的成功克隆,可使转基因植物中产生病毒外壳蛋白基因介导的抗性(Coat Protein Mediated Resistance CPMR)或病毒CP-RNA介导的抗性。
Van kan 报道从真菌中成功的克隆出无毒基因Avr9,可直接利用此基因介导广谱高效的基因工程植物(Van Kan等,1991)。
我们1995年构建了天麻cDNA文库,制备抗体探针成功地分离了编码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的cDNA克隆,为抗真菌基因在农业、医药等方面的应用打下了基础(舒群芳等,1995;舒群芳等,1997)。
功能克隆的特点是用基因表达的产物蛋白质来克隆基因、虽然某一性状的编码基因是未知的。
如果对其生理生化及代谢途径研究的比较清楚,就可以分离和纯化控制该性状的蛋白质。
因此功能克隆的关键是分离出一个纯度很高的蛋白质。
只要有一个纯的蛋白质,得到十分特异的探针,这一策略是行之有效的。
采用功能克隆方法虽然已经克隆了很多基因,但由于绝大多数基因的产物目前还不知道。
所以大多数基因难以用这一经典的方法来克隆。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一条新的基因克隆策略逐渐形成,这就是定位克隆。
2 定位克隆(Positional cloning)根据遗传连锁分析,染色体步移将基因定位到染色体的一个具体位置上后不断缩小筛选区域进而克隆该基因,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或抗性的生化机制,这样一种策略叫定位克隆(Monaco,1994)。
连锁分析即通过基因与DNA标记之间的重组系数来估计这两者之间的距离,若某种性状的基因与DNA标记在子代不分离,即有连锁在一起的趋势。
根据这一原理可将与已知的某一DNA标记连锁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定位。
由于连锁分析需要依赖特定的基因作为连锁标记,即标记基因与待研基因之间存在连锁关系,而满足与待研基因相连锁的基因实在太少,所以连锁分析对克隆大多数基因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RFLP的出现使多态性基因标记存在于整个基因组内,解决了连锁分析中难以克服的困难。
1980年Wyman等科学家首次建立了限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使对任何一种表型相关的基因的定位成为可能。
限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是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产生的DNA片段长度的多态性呈孟德尔式遗传,是存在于全基因组的独特的多态标记,RFLP使基因定位变得易行(Wyman等,1980)。
目前定位克隆一般是用RFLP 等分子标记制作遗传图谱,寻找与待测基因连锁的RFLP标记,获得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然后克隆基因。
所以RFLP和后来发展起来的RAPD技术的建立,可将待测基因相对准确地定位,利用已知的基因可分离与之连锁的未知基因。
其基本程序是构建一个基因组文库、用已知的A基因为探针,从基因组文库中筛选出与其有同源序列的a克隆,再用a克隆为探针从基因组文库中筛选出与a克隆有同源序列的b克隆,然后以此类推最后筛选出未知基因并把它分离出来。
目前已在番茄、烟草、大麦、水稻、大豆、玉米等植物中发现了与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RFLP标记并构建了遗传图谱(Figdore等,1988;Heun等,1991;Smith,1991;Diers等,1992)。
用这种方法已分别克隆到拟南芥菜、番茄、水稻等植物中的有关抗病基因(Martin等,1993;Bent等,1994;Mindrinos等,1994;Wenyuan等,1995) 。
Martin等1993年最早用定位克隆技术克隆出番茄pto基因,pto基因负责对带有无毒基因Avrpto的细菌,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菌株的抗性,Pto基因导入感病番茄后转基因植株增强了对病原菌的抗性(Martin等,1993)。
Wenyuan等1995年用这一技术克隆了水稻Xa21基因,Xa21基因对真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Xoo)具有抗性(Wenyuan等,1995)。
3 转座子标记法(transposon tagging)转座子是可从一个基因位置转移到另一位置的DNA片段。
在转座过程中原来位置的DNA片段(转座子)并未消失,发生转移的只是转座子的拷贝、基因发生转座可引起插入突变使插入位置的基因失活并诱导产生突变型或在插入位置上出现新的编码基因。
通过转座子上的标记基因(如抗药性等)就可检测出突变基因的位置和克隆出突变基因来。
转座子标记法是把转座子作为基因定位的标记和通过转座子在染色体上的插入和嵌合来克隆基因(Fedoroff等,1984;Jones等,1994)。
利用转座子克隆植物基因的操作步骤主要应是以下几方面:(1) 把已分离得到的转座子与选择标记构建成含转座子的质粒载体。
(2) 把转座子导入目标植物。
(3) 利用Southern杂交等技术检测转座子是否从载体质粒中转座到目标植物基因组中,这是转座子定位和分离目标基因所不可缺少的。
(4) 转座子插入突变的鉴定及其分离(Ellis等,1992)。
通常用于克隆植物基因的转座子有玉米的Ac. Mu, Smp和Ds等。
Ac含有编码转座酶的基因,能够自主的转座,Ds 不含转座酶所以不能自主的转座,但Ds-Ac系统因Ac为Ds提供了转座酶就可以自主的转座了。
用转座子标记法进行植物基因的分离,首要的是把Ac等转座子转化到要进行基因克隆的植物中,目前多数是利用土壤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系统把转座子导入目标植物中(Keller等,1993;Bancroft等,1993)。
目前已在玉米、烟草、番茄、亚麻等植物中克隆出抗性基因(Johal和Briggs,1992;Whitham等,1994;Jones等,1994;Gregory等,1995)。
Johal和Brigge分离出抗灰色长蠕孢(Helminth osporium carbonum)1号小种玉米的HMI 特异真菌抗性基因。
该基因存在于玉米的抗性品种中,能够分解长蠕孢1号小种产生的对玉米具特异致病性的HC毒素,该基因编码HC毒素脱毒酶可使植物具有抗病性(Johal和Briggs,1992)。
和转座子标记法的原理相似的还有T-DNA 标记法,两者都是由于一段基因的插入导致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化产生突变体,而T-DNA标记法产生的突变是由于T-DNA插入导致的。
Kenneth等利用T-DNA插入标记培育出拟南芥矮化突变体(Kenneth等,1989)。
4 人工合成并克隆基因蜘蛛毒素是一种小肽,它只有37个氨基酸,体外实验表明它能杀死多种对农作物有害的昆虫,蒋红等1995年根据蜘蛛毒素的氨基酸序列,采用植物偏爱密码子、人工合成并克隆了此肽的基因(蒋红等,1995)。
Adang 1995年人工合成了苏云金杆菌毒蛋白(Bacillus thuringiensis insecticidal crystal protein)基因(Adang等,1995)。
5 表型克隆(phenotype cloning)1995年Jonsson和Weissman提出表型克隆概念(Jonsson和Weissman,1995),有些植物目前即不了解它的基因产物,也没有对它们进行基因定位,但已知植物在表型上存在差异,利用表型差异或组织器官特异表达产生的差异来克隆植物基因就是表型克隆。
San等用表型差异从拟南芥中克隆出赤霉素合成酶基因(Sun等,1992)。
表型克隆在策略上试图将表型与基因结构或基因表达的特征联系起来,从而分离特定表型相关基因,力求不必事先知道基因的生化功能或图谱定位,根据基因的表达效应就直接分离该基因(Brown,1994)。
6 mRNA差异显示(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1993年Liang和Averboukh等科学家提出了mRNA差异显示(mRNA DD, 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的方案(Liang等,1993)。
这一方案的依据是在高等真核生物中所有的生命过程和病理变化,不论是由单基因控制的还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最终都是通过基因表达的质或量的差异而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