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和管理评审的区别
内审和管评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二者的联系:都是对公司现行体系的审核与评价,内审的输出是管理评审的一个输入。
二者的区别:一、级别不同管理评审由公司管理层进行,一般由公司最高管理者(总经理或总裁)主持;内审则一般是由质量部门(不少企业是体系部门)、知识产权主管部门等组织,各相关部门参与。
二、目的不同管理评审主要是讨论公司现行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以及公司战略方针目标的适宜性及调整等;内审是审查现行体系是否正常运行,以及运行工作的改进建议。
三、方式不同管评一般是以会议的形式进行,中高层领导参与;内审以会议加现场审核为主,涉及到体系内各个岗位和人员。
四、权限不同管评会议后发布的决议,是必须执行的;内部审核的结论和不符合项,都有“申诉”的余地。
五、管理评审简要要求:标准5.5.2(略)实施建议:一、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定期组织实施,对知识产权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1、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每年至少一次)进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管理评估;2、评估的目的是评估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3、评估依据是知识产权管理方针和预期的目标,必要时,应考虑内外环境的变化;4、评估结论应明确管理体系调整和方针、目标改进的需求,以及采取措施的可行性,以利于持续改进。
二、管理评估应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1、知识产权方针;2、内部考核结果;3、企业经营策略改变;4、新产品、新业务规划;5、技术、标准发展趋势;6、经营目标达成情况;7、知识产权获得和拥有情况;8、知识产权争议和诉讼情况;9、知识产权风险评估;10、事前管理及跟进情况;11、重大更正及预防措施、改进建议;三、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1、提出知识产权方针和目标的改进措施;2、提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及管理程序的改进措施;3、确定人力资源、基础设施、财务资源及信息资源投入措施;4、保持评审的输入和输出记录;5、实施评审的决定和措施,在管理者代表的主持下,制定责任部门,制订实施计划,明确完成时间。
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ppt课件
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
*
内部审核概述(一)
质量审核(ISO8402:1994) 确定质量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的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有效地实施并适合于达到预定目标的有系统的,独立的检查。 质量审核包括三方面的检查: 符合性:质量活动及其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安排; 有效性:安排是否被有效贯彻; 达标性:贯彻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
现场审核核查表 记录控制
审核要点
结果
客观证据(面谈、查文件、观察)
1、是否建立并保持记录,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2、记录是否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3、是否编制记录控制程序
详见文件评审报告
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实施得如何
A. 记录的标识是否适宜和有效。
*
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
*
首次会(一)
首次会是审核的开端,目的是创造审核气氛,确保各项工作安排就绪。 与会人员:审核组全体人员、实验室管理层人员(必要时)、被审核方代表及主要管理人员、观察员和观摩人员(应征得审核组和被审核方的同意)。
*
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
*
首次会(二)
会议程序 与会人员签到,组长宣布会议开始。 人员介绍。 申明审核的目的、范围、依据、内容、方法和程序。 强调审核的原则(公正性和抽样性)。 明确审核的要求。 澄清有关问题。 确认审核计划。
*
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
*
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
*
不符合项
不符合项的判定 内审员对观察的结果可否判为不符合项,取决于: 该结果是否直接与质量体系标准或被审核方的一个质量体系文件的规定相违背。 现场审核记录能否提供明显的证据支持所做的判定。 不符合项的表述方式 一个非指责性的事实陈述; 以内审员核查表上记录的客观证据为基础; 与标准或体系文件的某个特定要求直接相关。
质量控制的质量管理评审与内审
02
内审(内部审计)
内审的定义与目的
定义
内审是一种对组织内部的质量管理体 系进行独立评估的活动,以确保其符 合相关标准和规定,并识别改进的机 会。
目的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发现潜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 促进持续改进。
内审的流程
01
策划
确定内审的目标、范围、准则和资 源需求。
报告
目的
通过质量管理评审,发现体系中存在 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促进 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评审流程
准备评审资料
收集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记录和数据 报告,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制定评审计划
明确评审的目的、范围、时间 、人员和资源等。
进行现场评审
编写内审报告,总结发现的问题、 建议和改进措施。
03
02
实施
进行现场检查、收集证据、记录观 察结果。
跟踪
对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 验证。
04
内审结果的处理和改进
处理
对内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评估和记录,并制定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改进
根据内审结果,持续优化质量管理体系,提高组织绩效和客户满意度。
VS
详细描述
SPC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评估过程的稳 定性和一致性,并识别出异常波动。它利 用控制图来监测过程状态,控制图上的点 表示实际测量值,如果点落在控制限内, 则表示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过程能力分析
总结词
过程能力分析是评估生产过程在规定条件下 满足技术要求的能力的一种方法。
详细描述
过程能力分析通过计算过程能力指数来评估 过程的性能,这些指数包括Cp、Cpk、 Cpm等。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过程的性能 ,识别潜在的问题,并确定改进的方向。
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区别
6
频率
3.出现以下情况时由管理者代表及时组织进行内部审核: a) 组织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 b) 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顾客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 c) 法律、法规及其他外部要求的变更; d) 在接受第二、第三方审核之前; e) 在认证证书到期换证前。
2.其他进行专项管理评审的时机包括: a) 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发现重大不符合项时; b) 顾客提出重大投诉时; c) 法律法规出现重大变更时; d) 进行重大技术革新时; e) 其他必要时。
1.由最高管理者召集开会,研究来自内审、外审、顾客、 能力验证等各方面的信息,解决体系适宜性、充分性、有 效性方面的问题。
1.管理评审往往涉及文件修改、机构或职责调整、资源增
1.对双方确认的不符合项,由被审核方提出并实施纠正措 加等
5
输出 施,由审核组长编标、目的和活
1.主要考虑受益者(管理者、员工、供方、顾客、社会) 的期望 2.依据相对相对宏观、广泛
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区别
为维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不断完善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必须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但两者之间有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如下:
编号 不同点
内部审核
管理评审
4
程序
1.由内审员按照一套系统的方法对体系所涉及的部门、活 动进行现场审核,得到符合或不符合体系要求的证据
2
组织者
1.由质量主管人员组织 2.由与被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关系的审核员具体实施
1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实施 2.技术管理层人员、质量主管、各部门负责人、关键质量 管理人员参与
3
依据
1.主要依据企业制定和使用的体系文件 2.包括质量体系标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 、合同以及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行政规章 3.依据具体细致
管理评审与内部审核的关系和区别审批稿
管理评审与内部审核的关系和区别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管理评审与内部审核的关系和区别(1)目的不同内部审核目的在于验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符合性和有效性,找出不符合项并采取纠正措施。
管理评审的目的在于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对环境的持续适用性、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改动和改进。
(2)组织者的执行者不同内部审核由质量主管组织,与被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关系的审核员具体实施。
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实施,技术管理层人员、质量主管、各部门负责人、关键质量管理人员参与。
(3)依据不同内部审核主要依据实验室制定和使用的,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合同以有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行政规章。
管理评审则主要考虑受益者(管理者、员工、供方、分包方、顾客、社会)的期望。
(4)程序不同内部审核由内审员按照一套系统的方法对体系所涉及的部门、活动进行现场审核,得到符合或不符合何的证据。
客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召集开会,研究来自内审、外审、顾客、能力验证等各方面的信息,解决体系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方面的问题。
(5)输出不同内审时,对双方确认的不符合项,由被审核方提出并实施纠正措施,由审核组长编制内审报告。
内审的输出是管理评审输入的重要内容。
管理评审往往涉及文件修改、机构或职责调整、资源增加等,其输出是实验室计划系统(包括下年度的目标、目的和活动计划)的输入,是对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和与顾客要求有关的检测/校准活动的改进。
内部审核根据拟审核的活动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程度及以往审核的结果,策划公司全年审核方案,编制《年度内审计划》,确定审核的范围、频次、和方法,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每年内部审核至少1次,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并要求覆盖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过程,另外出现以下情况时由管理者代表及时组织进行内部审核:a) 组织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b) 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顾客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c) 法律、法规及其他外部要求的变更;d) 在接受第二、第三方审核之前;e) 在认证证书到期换证前。
管理评审和内审的区别
一、目的不同内审: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管审:确定管理体系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二、对象不同内审:组织的管理体系(不包括方针、目标的适宜性)管审:组织的管理体系(包括方针、目标的适宜性)三、实施者不同内审:内审员管审:最高管理者主持和管理层人员参加四、评价依据不同内审:审核准则(包括ISO9001\ISO22000\ISO18001等)管审:顾客/相关方的期望和要求五、方法不同内审:系统、独立分获取客观证据,与审核准则对照,通常在现场进行管审:以广泛的输入信息为事实依据,就方针、目标及顾客、相关方的需求对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以会议的方式进行六、输出结果不同内审:对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是否有效实施和保持作出结论,对不符合项提出纠正措施要求管审:提出改进措施和资源需求,包括对管理体系的方针、目标是否适宜作出评价内部审核目的在于验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有效性,找出不符合项并采取纠正措施。
管理评审的目的在于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对环境的持续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并进行必要的改动和改进。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是不同的活动,二者的区别如下:为维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不断完善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必须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但两者之间有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1)目的不同内部审核目的在于验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有效性,找出不符合项并采取纠正措施。
管理评审的目的在于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对环境的持续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并进行必要的改动和改进。
(2)组织者的执行者不同内部审核由质量主管组织,与被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关系的审核员具体实施。
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实施,技术管理层人员、质量主管、各部门负责人、关键质量管理人员参与。
(3)依据不同内部审核主要依据企业制定和使用的体系文件,包括质量体系标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合同以及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行政规章。
管理评审则主要考虑受益者(管理者、员工、供方、顾客、社会)的期望。
内审和管理评审的区别
内审和管理评审的区别:1、参加人员不同;2、采用方法不同;3、工作环境不同;内审结果是管理评审的输入。
4、目的不同,一是符合性(内审)一是三性(管理评审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5、可能会频率不同,一般内审会比管理评审的次数多;6、内容不同,内审会更具体一些,而管理评审相对宏观一些;7、组织者不同;内部审核根据拟审核的活动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程度及以往审核的结果,策划公司全年审核方案,编制《年度内审计划》,确定审核的范围、频次、和方法,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每年内部审核至少1次,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并要求覆盖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过程,另外出现以下情况时由管理者代表及时组织进行内部审核:a) 组织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b) 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顾客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c) 法律、法规及其他外部要求的变更;d) 在接受第二、第三方审核之前;e) 在认证证书到期换证前。
管理评审总经理每年定期在十二月份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一次系统的会议评审,当有需要时,总经理可临时组织进行专项管理评审。
进行专项管理评审的时机包括:a) 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发现重大不符合时;b) 顾客提出重大投诉时;c) 法律法规出现重大变更时;d) 进行重大技术革新时;e) 总经理认为有必要时。
管理评审介绍:管理评审就是最高管理者为评价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
管理评审的主要内容是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就管理体系的现状、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及方针和目标的贯彻落实及实现情况组织进行的综合评价活动,其目的就是通过这种评价活动来总结管理体系的业绩,并从当前业绩上考虑找出与预期目标的差距,同时还应考虑任何可能改进的机会,并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组织在市场中所处地位及竞争对手的业绩予以评价,从而找出自身的改进方向。
管理评审内容:对该组织的整个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有标准要求的体系)执行状况进行的评估.应该涉及到:外部机构,客户等对该组织之审核状况各项组成部门之管理目标达成状况过程绩效体现和产品符合性评估纠正措施改善措施成效各项资源配备之评估管理评审程序目的本程序规定了管理体系评审的具体要求,确保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满足相关方的要求。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1内部审核内部审核是由质量负责人根据内审计划制定的日程和内审检查表负责组织和策划的,由内审员组织实施,对检验检测机构的周期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内部审核,从而验证检验检测机构的各项工作运转是否持续符合质量管理体系和评审准则的要求。
2管理评审管理评审是检验检测机构最高管理者定期系统地对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以确保其符合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都是对质量体系进行评价的方式。
内审结果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材料之一。
农小测(1)目的不同内部审核:确定质量活动及其结果的符合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质量体系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2)依据不同内部审核:依据评审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质量体系文件和技术标准;管理评审:依据客户的期望、外部机构的评审结果,内部监督、内部审核的结果等,重点在于改进。
(3)范围不同内部审核:要求每年度覆盖质量体系的全要素和实验室的所有与质量有关的活动;管理评审:要求对质量体系和检测活动进行评审,应考虑到若干方面的工作内容。
(4)层次不同内部审核:控制质量活动及结果符合质量方针、目标的要求,属战术性的;管理评审:控制质量方针、目标本身的正确性,属战略性的。
(5)组织者不同内部审核由质量负责人组织,管理评审由机构主要负责人组织。
(6)结果不同内部审核主要是发现和纠正不符合项,使质量体系更有效地运行;管理评审主要是改进质量体系,修订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能力。
(7)地点不同内部审核一般在被审核部门的现场进行,管理评审一般在会议室内进行。
管理评审和内审的区别
管理评审和内审的区别管理评审(Management Review)和内审(Internal Audit)是企业管理过程中两项重要的机制,它们虽然都与管理有关,但其目的、内容、参与人群和执行方式有所不同。
下面将分别介绍管理评审和内审的区别。
管理评审管理评审是由企业领导层或管理团队在一定周期内进行的管理绩效评估活动。
管理评审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组织管理体系运行有效,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和要求。
在管理评审中,管理层会对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政策、程序和绩效进行全面审查,评估其与实际运行情况是否一致,是否有效执行。
管理评审通常由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主持,参与的人员包括各部门负责人和关键岗位的员工,以确保全面、客观地评估企业的管理情况。
管理评审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的管理目标和政策、组织结构、资源配置、工作流程、关键绩效指标等方面。
评审的结果将作为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帮助企业不断优化管理体系,提升组织绩效。
内审内审是由企业内部专业的审计人员或团队进行的独立、客观的审计活动,其目的是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合规性和风险管理是否有效、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
内审的主要职责是提供独立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管理层改善内部控制,确保企业运营和管理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内审的执行方式通常包括审计调查、文件审计、资金追踪、数据验证等,通过客观的数据和事实提供独立的审计意见。
内审的执行人员通常是企业内部的专业审计人员,他们独立于被审计部门,具有丰富的审计经验和专业知识。
区别对比1.目的不同:管理评审的主要目的是评估企业的管理绩效和达成目标的情况,而内审主要目的是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和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2.执行人员不同:管理评审由企业的管理团队主持,参与人员包括各部门负责人和关键岗位的员工;内审由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或团队执行。
3.内容不同:管理评审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总体战略、目标、政策等方面的审查,内审主要内容包括内部控制体系、合规性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审计和评估。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区别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区别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是不同的活动,二者的区别如下:为维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不断完善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必须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但两者之间有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1)目的不同内部审核目的在于验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有效性,找出不符合项并采取纠正措施。
管理评审的目的在于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对环境的持续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并进行必要的改动和改进。
(2)组织者的执行者不同内部审核由质量主管组织,与被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关系的审核员具体实施。
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实施,技术管理层人员、质量主管、各部门负责人、关键质量管理人员参与。
(3)依据不同内部审核主要依据企业制定和使用的体系文件,包括质量体系标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合同以及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行政规章。
管理评审则主要考虑受益者(管理者、员工、供方、顾客、社会)的期望。
内审内容更具体一些,管理评审相对宏观一些。
(4)程序不同内部审核由内审员按照一套系统的方法对体系所涉及的部门、活动进行现场审核,得到符合或不符合体系要求的证据。
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召集开会,研究来自内审、外审、顾客、能力验证等各方面的信息,解决体系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方面的问题。
(5)输出不同内审时,对双方确认的不符合项,由被审核方提出并实施纠正措施,由审核组长编制内审报告。
内审的输出是管理评审输入的重要内容。
管理评审往往涉及文件修改、机构或职责调整、资源增加等,其输出是企业计划系统(包括下年度的目标、目的和活动计划)的输入,是对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和与顾客要求有关的检测/校准活动的改进。
(6)频率不同一般内审会比管理评审的次数多;内部审核每年至少1次,间隔不超过12个月,并要求覆盖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过程。
出现以下情况时由管理者代表及时组织进行内部审核:a) 组织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b) 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顾客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c) 法律、法规及其他外部要求的变更;d) 在接受第二、第三方审核之前;e) 在认证证书到期换证前。
体系运行、内审及管理评审
(三)审核准则
审核的准则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管理体系的标准; (2)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其他相关的管理体系文件;(这
是根据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编制的文件,它对组织管理体系的 建立、实施和改进提供强制性指令和具体运作的指导,发布 后就是组织管理的法规,因此它们是内审依据的主要准则) (3)适用于组织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包括行业规范、 标准,与有关机构的协定,非法规性指南)
本部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体系文件编写的。 因为毕竟一个组织建立的管理体系运行结果是需经检查 和验证的,而文件是既需要理论审核,又要经实践检验 的,特别是对于要通过认证审核的单位,文件编写的好 坏其意义就显得更加重要。
20
关 于 体系 文 件 审 核
文 件 审 核 的 种类
管
程支
理
序持
手
文文
册
件件
审核证据比较核对后才能得出合格与否的结论。
36
原则3:坚持独立、公正的原则 审核判断时应坚决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包括来自受审核
方的、审核员感情上的等影响判断独立、公正的因素,自始 至终维护、保持审核判断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不能因情面或 畏惧而私自消化不合格项。
原则4:坚持“三要三不要”原则 要讲客观证据,不要凭感情、凭感觉、凭印象用事; 要追溯到实际做的怎样,不要停留在文件、回答上面; 要按审核计划如期进行,不要“不查出问题非好汉”
为取得较好的效果,可以通过面试、笔试、实际操作等 方式检查培训的效果。
7
(二)所需资源的配备
在环境管理体系策划时,我们已经对体系每个过程所 需的资源进行了策划。这时,在体系运行之前还要检查和 落实资源方面的配备。
如:体系文件及表格是否发放到位;人力资源是否满 足部门/岗位要求;设施、设备是否满足环境管理的要求 等。
内审与管理评审37页PPT
6. 审核报告
(1) 审核报告的内容
(2) 审核报告的编写要点
(3) 审核报告的分发
(四) 跟踪审核
1. 纠正措施要求的提出 2. 纠正措施的认可 3. 纠正措施的实施与落实
4. 跟踪和验证
3.3.3 管理评审
一、管理评审的目的、依据和任务
(一) 管理评审的目的
(三) 管理评审的任务 (二) 管理评审的依据
2. 内审员个人素质要求
(1) 正当地获取和公正地评定客观证据;
(2) 不卑不亢,忠实于审核目的; (3) 在审核过程中注意观察结果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4) 处理好有关人员的关系,以取得最佳的审核效果;
(5) 尊重审核所在的部门、区域的规定;
(6) 审核过程中排除干扰,自主地作出判断; (7) 在审核过程中全神贯注,全力以赴; (8) 在特殊情况下作出有效反应; (9) 以审核观察记录为基础,得出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结论;
(1)确定审核所需的时间 (2)(2) 确定受审核部门或活动
3. 收集并阅读有关文件 4. 编制检查表 (1)检查表的作用 (2) 检查表的编制要求
(三) 内部审核的实施
1. 召开首次会议
2. 现场审核
(1) 现场审核的原则 (2) 收集证据
(3) 现场审核记录 (4) 现场审核的技巧
3. 不符合项报告
(三) 内部审核的一般程序
1. 审核计划 2. 审核准备 3. 实施审核 4. 审核报告的编制和发放
5.自己挑选,并经专业培训 机构的培训,取得内审员的注册资格证书的人 员。
1. 内审员的作用、主要工作和职责
(1) 作用:
(2) ①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起监督作用;
(二)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基本原则
管理评审与内审的区别
管评与内审的区别:1、参加人员不同;2、采用方法不同;3、工作环境不同;内审结果是管理评审的输入。
4、目的不同,一是符合性(内审)一是三性(管理评审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5、可能会频率不同,一般内审会比管理评审的次数多;6、内容不同,内审会更具体一些,而管理评审相对宏观一些;7、组织者不同;内部审核根据拟审核的活动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程度及以往审核的结果,策划公司全年审核方案,编制《年度内审计划》,确定审核的范围、频次、和方法,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每年内部审核至少1次,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并要求覆盖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过程,另外出现以下情况时由管理者代表及时组织进行内部审核:a) 组织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b) 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顾客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c) 法律、法规及其他外部要求的变更;d) 在接受第二、第三方审核之前;e) 在认证证书到期换证前。
管理评审总经理每年定期在十二月份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一次系统的会议评审,当有需要时,总经理可临时组织进行专项管理评审。
进行专项管理评审的时机包括:a) 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发现重大不符合时;b) 顾客提出重大投诉时;c) 法律法规出现重大变更时;d) 进行重大技术革新时;e) 总经理认为有必要时。
管理评审的管理程序:1、管理评审策划在管理评审前30天,由总经办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经管理者代表审核后,报公司总经理批准。
2、发布会议通知,总经办在管理评审会议前15天下发《管理评审计划》,通知参加管理评审的所有人员。
3、管理评审准备,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按《管理评审计划》要求准备相关工作,调查有关情况,收集并提交有关文件和资料。
4、召开管理评审会公司总经理依据《管理评审计划》主持评审会议。
管理者代表报告公司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5、发布评审报告总经办将《管理评审报告》(包括确定分发范围)提交管理者代表审核,公司总经理批准后,在评审会议结束后的8个工作日内,依据分发范围分发至相关部门、人员。
内审与管理评审之间的区别
DP05b_205_215TC005 092-661解决方案内审与管理评审之间的区别2009-12-09 16:02:41 来源:Error! Hyperlink reference not valid.作者:【大中小】浏览:63次评论:0条内审与管理评审的区别一、1、内审是确定质量活动及其结果的符合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是就质量方针和目标评价质量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及效率。
2、依据不同:内审:准则、法律、法规、体系文件;管理评审:审核的结果、相关方的期望、改进的需求。
3、层次不同:内审:控制质量活动及其就结果符合方针目标要求(战术控制);管理评审:控制方针、目标、体系的适应性(战略控制)。
4、组织者不同:内审:内审员;管理评审:最高管理者主持和管理层人员参加5、方法不同内审:系统、独立分获取客观证据,与审核准则对照,通常在现场进行管审:以广泛的输入信息为事实依据,就方针、目标及顾客、相关方的需求对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以会议的方式进行6、结果不同:内审:对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是否有效实施和保持作出结论,对不符合项提出纠正措施要求管理评审:改进体系,修订方针、目标及文件,提高管理适应性、有效性、竞争力。
二、如果内审和管理评审的对象都是针对质量管理体系来做的话。
内审有符合性和有效性,没有适宜性和充分性。
因为它得不到这方面的客观证据的。
没有办法做的;管理评审反过来少了一个符合性。
因为,这个问题在内审中解决了。
管理评审的输入中有内审输出,管理评审的时侯要对内审工作本身的好坏进行评审的。
方法可以利用其他信息。
譬如,就顾客满意方面。
标准5.6.2管理评审的输入中包括a)各个审核结果。
这是自己方面来评定的;b)顾客反馈信息。
从外部来的信息。
c)还可以通过8.4条数据分析中从财务信息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看看未来的系统能力如何。
避免在片面性的基础上作出不正确的结论。
内审的重点把过去做的和准则进行“核”对,来判定符合性和有效性。
2.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
六、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一、内部审核二、管理评审三、内审与管评的区别返回首页一、管理体系内部审核1、概述2、审核的基本概念3、内部审核的基本要求4、内部审核的一般步骤返回首页1、概述准则原文:4.5.15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程序,以便验证其运作是否符合管理体系和本准则的要求。
内部审核通常每年一次,由质量主管负责策划内审并制定审核方案,审核应涉及全部要素,包括检验检测活动。
审核员须经过培训,具备相应资格,审核员通常应独立于被审核的活动。
内部审核发现问题应采取纠正措施,并验证其有效性。
要求:为保证管理体系按照文件和准则要求运行,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对管理体系开展有计划的、系统的、独立的内部审核活动,对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以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持续改进。
如果内部审核工作未充分实施,可以认为该机构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不够,自我完善机制不完善,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在为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存在一定风险,难以始终得到顾客和社会信任。
新准则强调机构自律,检验检测机构要定期向资质认定部门上报包括持续符合资质认定条件和要求、遵守从业规范、开展检验检测活动等内容的年度报告,以及统计数据等相关信息,只有在有效进行内审、管理评审后,才能为其遵守法律法规、独立公正从业、履行社会责任等情况提供证据,这样才能对年度报告及自我声明的真实性负责。
返回首页1、审核的基本概念(1) 内审的定义(2)内审的目的(3) 内审的依据(4)内审范围(5)审核发现(6)不符合报告返回首页(1) 内审的定义定义:检验检测机构自行组织进行的管理体系审核。
即通过内审员有计划的、系统的、独立的检查活动,查阅机构的记录、交谈、观察等获得证据,并将这些证据与评审准则和机构的管理体系对照,评价机构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
返回首页(2) 内审的目的目的:评价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对审核发现实施的纠正措施,进行跟踪验证,促进体系的保持。
实验室内审和管理评审
04
实验室内审和管理评审的实 施
实施主体
01
实验室主任
负责制定内审和管理评审的计划 和要求,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实 施。
内审员
02
03
实验室工作人员
经过培训和资格认可的专门人员, 负责按照计划进行内审,并提交 内审报告。
随着实验室规模的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内 审和管理评审的难度和工作量也相应增加, 同时还需要应对各种新的技术和标准变化。
机遇
随着内审和管理评审的日益重要和规范化, 实验室可以通过有效的内审和管理评审提高 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同时也可以借助 数字化和智能化工具降低评审成本和提高效
率。
内审和管理评审的未来发展方向
改进措施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实验室采取了多项改进措施 。例如,加强实验操作培训、建立数据记录规范 、实施质量控制计划等。
内审和管理评审问题
在过去的内审和管理评审中,该实验室存在一些 问题,如实验操作不规范、数据记录不完整等。
实施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这些改进措施取得了显著 效果。实验室的实验操作更加规范,数据记录完 整性和准确性得到了提高,整体运行效率和质量 得到了提升。
相互促进
管理评审可以为实验室内审提供战略指导和方向,帮助内审更加深入地了解实验室的需求和目标。
内审的结果和改进建议可以为管理评审提供实际数据和案例,帮助管理评审更好地发现问题和改进点,促进实验室的持续改 进。
相互影响
管理评审的决策和改进措施可以影响实验室内审的方向和重点,内审需要根据管理评审的要求和方向 调整评审计划和内容。
实验室内审和管理评审
内审以及管理评审基础知识和流程培训
内审以及管理评审基础知识和流程培训一、内审的基础知识1.内审的定义:内审是指企业内部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独立的、系统的、有计划的评审活动,以确保质量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2.内审的目的:通过内审,企业可以发现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缺陷和风险,以便采取改进措施提高企业绩效。
3.内审的原则:内审应遵循以下原则:独立性、客观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定期性。
4.内审的步骤:内审的步骤包括:准备工作、制定内审计划、进行内审活动、整理内审记录、制定改进措施和跟踪改进效果。
二、管理评审的基础知识1.管理评审的定义:管理评审是指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评估和审查的一种管理活动,旨在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效能。
2.管理评审的目的:通过管理评审,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可以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确定改进需要和制定改进措施,并推动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3.管理评审的原则:管理评审应遵循以下原则:领导参与、客观公正、全面审查、持续改进和跟踪监控。
4.管理评审的内容:管理评审的内容包括对质量目标的达成情况、关键绩效指标的表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以及客户满意度的评估等。
三、内审和管理评审的流程培训1.培训目标:通过培训,使学员了解内审和管理评审的基础知识,熟悉内审和管理评审的流程,掌握内审和管理评审的技巧和方法。
2.培训内容:(1)内审的基础知识-内审的定义、目的、原则和步骤-内审人员的角色和职责-内审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内审记录的整理和分析-改进措施的制定和跟踪(2)管理评审的基础知识-管理评审的定义、目的、原则和内容-管理评审人员的角色和职责-管理评审的流程和方法-改进措施的制定和跟踪3.培训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讲解PPT、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员介绍内审和管理评审的基础概念和要点。
(2)实际操作:通过模拟内审和管理评审的实际操作,让学员熟悉内审和管理评审的流程和方法,并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员了解内审和管理评审的实际应用,培养解决问题和改进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内审和管理评审有什么不同?为维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不断完善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必须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但两者之间有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1)目的不同内部审核目的在于验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符合性和有效性,找出不符合项并采取纠正措施。
管理评审的目的在于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对环境的持续适用性、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改动和改进。
(2)组织者的执行者不同内部审核由质量主管组织,与被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关系的审核员具体实施。
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实施,技术管理层人员、质量主管、各部门负责人、关键质量管理人员参与。
(3)依据不同内部审核主要依据实验室制定和使用的体系文件,包括质量体系标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合同以有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行政规章。
管理评审则主要考虑受益者(管理者、员工、供方、分包方、顾客、社会)的期望。
(4)程序不同内部审核由内审员按照一套系统的方法对体系所涉及的部门、活动进行现场审核,得到符合或不符合何体系文件的证据。
客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召集开会,研究来自内审、外审、顾客、能力验证等各方面的信息,解决体系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方面的问题。
(5)输出不同内审时,对双方确认的不符合项,由被审核方提出并实施纠正措施,由审核组长编制内审报告。
内审的输出是管理评审输入的重要内容。
管理评审往往涉及文件修改、机构或职责调整、资源增加等,其输出是实验室计划系统(包括下年度的目标、目的和活动计划)的输入,是对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和与顾客要求有关的检测/校准活动的改进。
53、实验室内部审核可否履行实验室管理评审职能?如前所述,实验室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是有显著差别的,但在有的情况下,内部审核也可能涉及管理评审的内容。
在审核某项要素时,内审员应证实是否与程序相符,如发现不符合,内审员应通过纠正措施确保程序得到严格遵守。
另一方面,如果发现程序本身在满足质量目标方面是无效的,质量主管应提请实验室最高管理者予以关注,由最高管理者对程序的充分性进行评审并进行必要的修改。
内审员并没有修改程序的责任。
实践中,内审员提出的建议,如果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改变不大,就可能被受审部门和质量主管接受并执行,而不用通过实验室最高管理者。
但是,这种变化应在质量主管和被审部门的授权范围内。
此时,审核就履行了评审的某些功能。
54、如何在日常工作中验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符合性?审核的目的之一是验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符合性。
符合性包括文件符合性和运行符合性两个方面。
文件符合是指体系文件(如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规定是否符合认可准则的要求;运行符合性是指体系的实际运行和体系文件的规定是否一致。
持续性是指体系文件各项规定是否始终如一地在实验室得到实施。
实难室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通过以下三个环节来验证体系的持续符合性:(1)从要素(过程)入手质量管理体系是由许多质量要素(过程)组成的,体系运行的落脚点在要素(过程),每个要素(过程)都符合认可准则的要求,符合体系文件的规定,体系的符合性也就得到了保证。
(2)重视质量记录的作用质量记录是验证体系运行持续符合性的最好证据。
体系实际是如何运行的,实验室是不是一丝不苟地执行了体系文件的规定,这些都可以从质量记录中得到反映。
(3)抓住关键问题对体系进行分析由于过程的关联性,只要我们抓住了问题的切入点,就可以牵一发动全身,发现体系运作中的关键问题,通过对他们的分析,得到对体系运行持续符合性的全面认识。
55、什么情况下实施附加审核?当不符合或偏离导致对实验室符合其政策和程序,或符合认可准则产生怀疑时,才对相关活动区域实施附加审核。
实验室应对纠正措施的结果进行检验,以确保所采取的纠正活动的有效性。
附加审核常常在纠正措施实施后并非都必须通过附加审核来确定其有效性,只有当出现问题的严重性已达一定程度或对检测/校准造成危害时,才有必要进行附加审核。
另外,由于实验室在制定方针、政策、程序时,未充分理解认可准则的要求,在对不符合或偏离进行鉴别时,可能导致对是否符合其政策和程序,或符合认可准则产生怀疑,此时也需要附加审核。
56、内审是否必须涉及实验室所有部门和活动?内审是实验室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自我审核,验证质量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的安排,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符合和有效的活动。
为此,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所涉及的所有部门都应纳入内部审核范围。
由于质量管理体系只是实验室诸多的管理体系之一,关注的是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与检测/校准质量无直接关系的部门(如仪表修理部门、某些行政管理事务部门)一般不列入内审范围。
与此类似,未被体系覆盖的,不对实验检测/校准质量造成重要影响的活动,内审工作也不涉及。
由于实验室测量能力和组织结构的差异,不同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所涉及的部门不同,审核覆盖的部门也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一般实验室,保卫部门不作为被审核部门,但对于黄金珠宝、贵重物品、有毒化学物品之类的检测实验室,保卫部门是较为重要的部门,需要纳入内审。
有时,实验室以外某些部门出可能需要纳入内审。
例如,对于二级法人的实验室,其设备、消耗品由母体组织提供保障,则母体的相关部门也应包括在内审范围内。
57、质量主管在审核活动中的作用是什么?在审核活动,质量主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确保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在日常运行的基础上得到执行。
(2)负责计划组织内部审核,确保针对所发现的不符合采取的纠正措施得到及时和有效地实施。
(3)在小型的实验室,内部核查通常由质量主管执行。
在检测/校准活动范围较宽,规模较大的实验室,可能涉及多个专业学科,质量主管需要任命几名审核员来覆盖特定的领域或活动。
由于内审员应尽可能独立于被审核部门,这样他们可为被审核部门带来新观念。
审核员应接受审核技巧方面的训练,他们的活动应向质量主管报告并受到质量主管的监控。
(4)在提名实验室外部人员承担内审工作时,质量主管负责确保所选择的人员在审核技巧方面接受过培训,对认可准则的要求、质量手册和相关程序十分熟悉。
(5)当实验室有资格进行现场检测、校准、抽样时,质量主管应确保在内审计划中包括这些活动。
58、内审员的配置应满足什么要求?满足例行和临时附加审核以及派往分包方或派往供应商进行审核的需要,质量体系内审员应达到一定的数量。
实验室应选择有专业特长、工作经验、较强的交流表达能力并为人正直的人员接受内审培训。
由于内审员应尽可能独立于被审核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个部门的内审员应来自于其他部门,所选择的人员应适当覆盖不同部门。
就知识结构而言,内审组应由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组成,以使内审工作有助于发现问题,提高实验室的技术管理水平。
59、是否经过内审员培训就可以承担内审工作?认可准则要求内部审核员必须经过培训,培训应有效,实验室应有内审人员的培训计划和程序,有相关的培训、考核记录。
但并非经内审培训的人员就理所当然地能够承担内审。
作为具体承担体系内部审核的人员,至今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审核员应经过专门培训并经考试/鉴定合格;(2)审核员应得到授权/委派。
经过专培训并经考试/鉴定合格是承担内审工作的条件之一。
而培训内容除了审核基础知识,还应包括体系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
对认可的实验室,内审员必须掌握认可准则和体系文件。
经过ISO9000体系审核员资格培训的人员,还需要学习认可准则和体系文件,在些基础上,才可能通过最高管理者授权取得内审员资格。
内审是维持质量管理体系自我完善机制的关键环节,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活动,对实验室体系的持续正常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内审员是内审工作的具体承担人员,对内审员提出工作能力和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是确保内审工作质量的基础。
因此,除了培训、授权以外,实验室还应对内审员的工作经历和职业素养做出相应的规定。
60、内审中的不符合项是如何分类的?内部审核通过持续符合性和有效性验证,发现和纠正质量管理体系在建立和实施中的问题,因此内审中的不符合不是按其严重性,而是考虑到纠正措施的不同按性质分为以下三类。
(1)体系性不符合(文一标不符)体系性不符合是指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与有关法律法规、认可准则、合同等的要求不符。
例如,某实验室未建立处理抱怨(申投诉)程序;体系文件中没有规定影响检测/校准质量的辅助设备和消耗性材料的采购应优先考虑质量的原则。
(2)实施性不符合(文一实不符)实施性不符合是指未按文件规定实施。
例如,某实验室对原始观测记录虽然规定了要包括多种信息,以便复现,但实际上环境条件、使用设备、测量方法等都未予记录,这就属于实施性的不符合。
(3)效果性不符合(实一效不符)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虽然符合认可准则或其他文件要求,但未能实现预期目标。
文件规定不完善、原因分析不到位等都会导致效果性不符合。
例如,实验室都按文件规定在运行,但质量目标未实现;纠正措施采取了,但是类似问题继续发生等,这种不符合称为效果佳不符合。
还有一类问题虽未构成不符合,但有发展成不符合的趋势。
这类问题可作为“观察项”向受审方提出,以引起重视并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为了使最高管理者注意到那些比较严重的不符合项并引起重视,在审核报告中可将各类问题按重要程度排列,并重点指出重要的问题。
50、内审和监督有什么不同内审和监督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目的不同。
内审从改善内部管理出发,通过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推动质量改进。
监督是通过对人员的监督来确保检测和(或)校准的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正确性。
(2)执行者不同。
内审由经过专门培训,具备资格(一般认为是培训合格后获证并经过实验室授权)的内审员执行。
监督由监督员执行,监督员不一定要经过专门的培训。
内审只要资源允许,审核人员应独立于被审核的活动。
监督则一般由本部门的人员执行,实行内部监督。
(3)程序不同。
内审作为一项体系审核工作,已有相应国际标准,并已转化为国家标准,形成了一套规范的做法。
监督工作大多是每个实验室自行作出规定。
(4)对象不同。
内审的对象是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各个部门或各质量要素(过程)的运行情况,监督的对象则是校准/检测人员执行的检测/校准工作的全过程。
(5)时机不同。
内审是按计划进行、不连续的。
监督则是连续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