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

合集下载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感受革命领袖以天下为己任、改造中国及世界的雄心斗志和豪迈气派。

理解诗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高度概括而又形象鲜明的艺术技巧。

学习诗歌写景、抒情、叙事相结合,巧妙照应的结构层次。

【教学重点、难点】诗人对意象的选择与改造,借景抒情的写法。

诗人以天下为己任,壮志凌云的博大胸怀。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925年8月,32岁的毛泽东因在韶山一带组织农民开展“平粜阻禁" 谷米斗争,被军阀、当时的湖南省省长赵恒惕下令缉捕。

毛泽东得知消息后离开韶山,秘密来到长沙,向中共湘区委员会汇报工作。

在此期间,他冒着危险来到橘子洲头,面对这个自己曾经学习、成长和战斗过的地方,思绪万千,写下了这首《沁园春·长沙》。

二、整体把握1.范读全词2.重点字词读音:舸、遒、遏3.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诗人当时是什么处境你觉得这首词总体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明确】这首词写的是秋天,诗人当时受当局缉捕。

这首词总的感情基调是豪迈、向上。

4.有感情地齐读全词。

三、研读上阙(一)“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1.从这一句中,我们知道哪些信息【明确】时间:寒秋,地点:橘子洲头,人物:作者独自一人2.如果把语序调整一下,变成普通的、常见的语序,应该怎样写【明确】“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3.把“独立寒秋”改成“寒秋独立",表达效果一样吗【明确】不一样。

“独立”放在前面,强化了诗人孤独的形象,给人的印象更深。

4.“湘江北去"让你联想起哪一句著名的词句它们之间有哪些同与不同【明确】与苏轼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一句相似。

它们在句式、所描写的场景、意境等方面很像,都有一种雄浑、壮阔的感觉。

所不同的是,苏轼的“大江东去",引起的是对时光流逝和逝去的英雄人物的联想。

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2024)

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2024)

2024/1/29
24
06
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
2024/1/29
25
过程性评价实施策略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讲、思考、发言、讨论等方面,记录学生的积极 表现和不足之处。
通过提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和合作能力。
2024/1/29
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阶段性测试或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反馈并 调整教学策略。

2024/1/29
23
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
鼓励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自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长沙的历史 文化、自然风光等方面的知识。
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 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精神。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 方式,对《沁园春·长沙》进行深入分 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 作学习能力。
表演展示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 演,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 受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情 感表达。
19
现场朗诵:感受诗歌韵律美
朗诵技巧指导
对学生进行朗诵技巧的指导,包 括语调、语速、停顿等方面的把
握。
2024/1/29
现场朗诵
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朗诵,引导学生 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魅力。
点评与反馈
对学生的朗诵表现进行点评和反馈 ,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朗诵水平。
体会词作中表达的革命豪情和壮志凌云的英雄气概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2024/1/29
5
课程安排与时间
课程安排
本课共分为导入、朗读、讲解、讨论和总结五个环节,其中导入环节简要介绍课程内容和目标,朗读环节引导学 生朗读词作,讲解环节深入分析词作的主题和表现手法,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总结环节回 顾课程内容并布置作业。

沁园春长沙教案一等奖

沁园春长沙教案一等奖

沁园春长沙教案一等奖这是沁园春长沙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沁园春长沙教案一等奖第1篇【教学目标】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与联想,实现“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学目的。

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一、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重、难点)二、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重点)三、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难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幻灯片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忧国伤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清静无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少年壮志)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

(老而弥坚)二、诵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橘舸遒遏三、研习全文1、前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人物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问题:寒秋作何理解?明确: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绿色给人以活力(百)舸——(争)流竞争给人以动力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要点:“击”透出猛、劲;“翔”突出轻、快。

这远比用“飞”与“游”好得多。

练习一: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动词,并说明理由。

虎——深山,鱼——潭底,驼——大漠,雁——长空奔击行啸翔游鸣走排藏3、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概述此秋景特征:万类霜天竞自由。

4、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小结:此上阕由景生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壮志。

5、齐读下阕,说说这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明确: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

沁园春长沙全国一等奖教案

沁园春长沙全国一等奖教案

地域背景
大部分学生来自城 市,少数来自乡村
学生学习需求分析
学生需要提高诗词朗诵能力、文 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
知识需求 能力需求 情感需求 态度需求
学生需要掌握《沁园春·长沙》的 背景知识、作者生平、诗词鉴赏 方法等。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沁园春·长沙 》感受诗词之美,培养对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自主开发资源分享
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鼓励教师之间互相借鉴和交 流教学经验及教学资源。
鼓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自主开发适 合本校学生的教学资源。
定期举办教学资源展示活动,评选优秀教学资源并进 行表彰奖励,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THANKS
感谢观看
,实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05
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
Chapter
形成性评价实施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 括参与度、注意力、思维活跃 度等。
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 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
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 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结性评价内容
对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分析 ,了解学生在整个学期的学习成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其他同类作品的分析和鉴赏中,提高学生 的迁移能力和综合素养。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尝试,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转化为自己的创作实践。
03
学生情况与需求分析
Chapter
学生基本情况介绍
人数
50人
年龄分布
16-18岁
年级与班级
高中一年级,文科 班
性别比例
女生30人,男生20 人
因。

2024版全新沁园春长沙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2024版全新沁园春长沙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2024全新沁园春长沙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目录•教学背景与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教学过程与环节设计•教学资源与技术支持•教学效果与反思总结•成果展示与推广计划01教学背景与目标介绍《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作者毛泽东的生平及文学地位。

文学背景课文分析课程要求对诗歌进行详细的文本解读,包括意象、意境、语言风格等。

明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对《沁园春·长沙》的教学要求。

030201沁园春长沙课程背景学生需求与特点分析学生认知水平评估学生对现代诗歌的认知水平和阅读兴趣。

学生情感需求分析学生对诗歌中情感表达的需求和期望。

学生能力差异关注学生之间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差异。

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本课的教学任务,包括诗歌鉴赏、意象分析、情感体会等。

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与任务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剖析教学重点诗歌的意象分析和情感体会,以及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以及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

针对这些难点,教师需要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引导、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02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整合教材内容,梳理出诗歌的背景、作者介绍、诗歌赏析等关键知识点。

拓展相关文学知识,如引入同时代其他诗人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挖掘诗歌深层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知识点整合与拓展情境导入与激发兴趣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如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沙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设计引人入胜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通过朗诵、配乐等方式营造诗歌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采用小组讨论、提问等互动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 教学设计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 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熟背经典的诗词。

2、掌握诗歌鉴赏的意象、意境,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和观点评价。

(二)过程和方法:1、学生自学和教师点拨相结合。

2、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启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感动于作者乐观积极的精神。

重点难点1、诗歌意象和意境的分析。

2、领略、感受毛泽东诗词的风格和伟人的胸襟气度。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1.导语:有一个人,在西点军校的眼里他是全人类的兵家泰斗;在西哈努克亲王的眼里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在儿子儿媳妇的眼里,他是“严中有宽,宽中有严”的父亲;在孙子毛新宇的眼里,他是“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的将军;在人民的眼里,他是东方永远不落的太阳。

他是“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的霸道的君王;他是“阅尽人间春色”,“搅得周天寒彻”的东方的巨龙;他是“冷眼向洋看世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士;他是“堆来枕上愁何状”“更那堪凄然相向”的浪漫的诗人;他就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领袖毛泽东!他不仅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

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沁园春雪》,我们为毛泽东主席所绘“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阔壮美,瑰丽奇特的自然之景所陶醉,更为伟人涵盖天地、吞吐宇宙的英雄气概所折服。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长沙》,看看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心境之下的所绘之景,所抒之情。

2.介绍背景这首词的题目是《长沙》,作于1925年。

当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工农运动形势高涨,革命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

震惊世界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也遍及十几个省,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正风起云涌地开展着。

这时候,一方面是工农革命运动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镇压。

那么中华民族的命运将走向何方,是继续维护黑暗衰退的反动统治,还是冲垮黑暗统治走向兴盛进步,谁将成为主宰发展方面的力量,这些问题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6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6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6篇)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释词常识,掌握诗歌阅读技巧。

2.品味文字的语言,揣摩文字的形象,体会文字中的意境。

3.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抱负,培养关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1、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形象,理解词中的意境。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抱负,培养关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难点:1、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形象,理解词中的意境。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抱负,培养关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

由《沁园春·雪》导入。

二、讲授新课。

1、简略讲介毛泽东。

2、由“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的比较,学习词牌和词标题的常识。

词牌:又称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每个词牌都规定了这系列词的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等。

所以,人们写词又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内容填进去。

而词的标题即是与词的内容有关。

3.以各种形式阅读课文,掌握单词的发音和节奏,初步感知内容。

4、简述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这首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协会,并创建了湖南省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把贫苦农民发动起来,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斗争。

而这引起了当时土豪恶霸的恐慌,湖南反动军阀赵恒锡通缉毛泽东。

毛泽东被迫离开家乡来到长沙,同年秋天去广州接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

在长沙时,他重游橘子洲,看到绚丽的秋色,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回忆起当年在此求学和革命斗争的生活,不禁心潮澎湃,豪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4、赏析课文。

(1)上片1)分析品读第一句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语序及这一变序的作用。

参考答案:平常的语序应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这一变序凸现了诗人“独立”于天地间的形象。

2)诗人独立于此还看到了哪些风景?(见板书)]3)从这些景物——即词中的意象中,你体会到怎样的意境?你发现这些景物的选取和描写的角度等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a、多角度地观察事物:远眺、近观、仰视、俯瞰。

2024版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一等奖

2024版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一等奖

创新教学方法
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案例教 学、翻转课堂、在线教学等,提高教学效 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05
教学资源与开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精选优质教学资源
教材选择
选用与《沁园春·长沙》相关的权 威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
和权威性。
辅助材料
收集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作者 简介、诗词鉴赏等辅助材料,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和创新精神。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小 组内展开讨论和交流,分享彼此的看法 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
作能力。
03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兴趣
借助多媒体展示长沙的美丽风光, 同时播放《沁园春·长沙》的朗 诵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词作的
韵律美和意境美。
引导学生回忆以往学过的毛泽东 诗词,如《沁园春·雪》等,激 发学生对毛泽东诗词的兴趣。
介绍沁园春长沙的地理位 置、历史背景、文化内涵、 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知识, 引导学生对园林艺术形成 初步认识。
组织学生前往沁园春长沙 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园林 布局、建筑风格、植物配 置等方面的特点,深入了 解园林艺术的魅力。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 自己的考察心得和感受, 提出问题和建议,加深对 园林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校内共享
01
建立校内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校内教师之间的教学资源共
享和交流。
校际共享
02
加强与其他学校的合作,建立校际教学资源共享机制,促进教
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社会共享
03
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将优质教学资源向社会开放,推
动教育的公平和普及。
06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一等奖通用2024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一等奖通用202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反馈过程,提出自己 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相长。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
加强与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 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针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 和计划,明确改进方向和目标。
关注学生需求和发展趋势,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喜欢通过多种方式来 学习诗词,如朗读、背诵 、赏析、讨论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掌握诗词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诗词的意境和韵味,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同时,由于诗词语 言的高度凝练和含蓄,学生可能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一等奖通用 2024
目 录
• 教学背景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过程与步骤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学特色与创新 • 教学反思与展望
01
教学背景与目标
沁园春长沙课文简介
01 02
作者介绍
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 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相关诗词推荐
引导学生阅读与《沁园春·长沙》相关的其他诗词 作品。
诗词创作尝试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词作品,体验创作的 乐趣。
诗词鉴赏活动
组织诗词鉴赏活动,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 审美水平。
03
教学过程与步骤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展示长沙风光图片或视频,引 导学生感受长沙的自然美景和 人文气息。
讲述毛泽东与长沙的渊源,介 绍《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沁园春长沙获奖教案

沁园春长沙获奖教案

沁园春长沙获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长沙》全文;(2)了解毛泽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把握词的历史背景;(3)分析并掌握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词的意境;(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运用诗词创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毛泽东的伟大情怀,树立远大理想;(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3)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词的字词解释和词义理解;2. 词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分析;3. 词的情感内涵和价值观的感悟。

三、教学难点:1. 词中生僻字词的解释和理解;2. 词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的鉴赏;3. 词的情感内涵和价值观的深入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沁园春长沙》;2. 参考资料:毛泽东生平介绍、词的解析、相关历史背景资料;3. 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白板、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沁园春长沙》朗诵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词的美妙;(2)简要介绍毛泽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沁园春长沙》,理解词的大意;(2)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查找词中生僻字词的解释,并进行小组讨论。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词的意义、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悟词的情感内涵,体会毛泽东的爱国情怀;(2)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表达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

5.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词的意义和价值;(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沁园春长沙》。

6. 课后作业:(1)背诵《沁园春长沙》;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准确性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沁园春长沙教案获奖

沁园春长沙教案获奖

《沁园春·长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长沙》全文;(2)了解毛泽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3)分析并欣赏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4)能够运用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进行创意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2)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3)运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体验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4)运用创作实践法,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毛泽东诗词的魅力,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2)领悟诗词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文学素养;(4)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分析;3. 诗词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4. 诗词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三、教学难点1. 诗词的深层含义和主旨的理解;2. 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的鉴赏;3. 诗词的创作技巧和表现手法;4. 诗词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沁园春·长沙》全文;2. 参考资料:毛泽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资料;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毛泽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沁园春·长沙》,理解诗词的大意;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4. 讲解与展示:教师讲解诗词的深层含义和主旨,学生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5. 情感体验:运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体验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6. 创作实践:让学生运用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进行创意写作;7. 总结与反思:回顾教学内容,检查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和合作讨论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教学内容:通常包括对毛泽东及其作品《沁园春·长沙》的背景介绍,对词作的结构、语言和主题的分析。

例如,介绍毛泽东于1925年秋重游橘子洲头时创作这首词的背景,分析词中的景色描绘和历史人物怀念,以及词作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应能准确、流畅、有感情地诵读《沁园春·长沙》, 理解并积累诗词中的重点字词和名句,如“怅寥廓"、“百舸”、“挥斥方遒"等,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万山”、“层林"、“百舸”等,展开联想和想象,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并从不同角度思考和探究诗词的内涵。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应能品味诗词中壮美的意境,体会诗词中情感表达的方式和力度,尝试模仿诗词的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诗词创作。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毛泽东诗词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理解诗词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文化价值,探讨诗词与当代社会的联系。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理解词作《沁园春·长沙》的背景和内容,掌握词的构成和表达方式,以及分析词作中的景色描绘和人物怀念,理解词作的主题和情感。

深入剖析诗词中的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引导学生理解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等意象所象征的革命形势和作者的热情。

难点在于赏析意象,品味语言,把握诗歌情景交融之妙,体会词作的雄浑意境,感受诗人的乐观精神、革命壮志和博大情怀,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奋发向上的激情教学方法:通常采用诵读法、探究法等,通过情境导入、学生自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朗读导入)以一位同学的朗诵《沁园春·长沙》作为课程的开始,以此激发学生对这首词的兴趣和感受二、整体感知(一)背景介绍:《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作的历史背景是毛泽东在1925年晚秋创作的。

2024精选沁园春长沙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2024精选沁园春长沙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2024精选沁园春长沙优秀教 学设计一等奖
目录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过程设计 • 教学效果评价与反馈 • 教学反思与改进建议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Biblioteka 沁园春长沙背景介绍03
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
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
沁园春长沙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是一 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典园林。
沁园春长沙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还是 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瑰宝,体现了中国 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
沁园春长沙的诗词、碑刻等文本资料丰富 ,为语文教学提供了生动的文化背景和实 践材料。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应掌握沁园春长沙相关的历史、 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提高阅读 、理解、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人数较多。
及格率与优秀率
学生及格率较高,优秀率适中, 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较
好。
试题难度与区分度
试题难度适中,区分度较高,能 够较好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05
教学反思与改进建议
本次课程亮点回顾
1 2 3
教学目标明确
本次课程围绕沁园春长沙的主题,通过讲解、讨 论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该诗的背景、 意境和艺术特色。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培养其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树立 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和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地参观、课堂讲解、小组讨论 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 究,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 力。
教材分析与选用
01
教材特点与适用性分析
选用与沁园春长沙相关的古典诗词、碑刻等文本资料作为教材,这些资

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3篇

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3篇

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3篇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通过沁园春长沙教案学会划分诗歌的层次,再通过沁园春长沙赏析来层层深入地理解诗歌2、能力目标——学会观赏诗歌的画面美、通过朗诵沁园春长沙原文来培育朗诵能力3、情感目标——感受毛泽东的那种以国家为己任的伟人气概2学情分析本校学生为一般高中学生,学习习惯和语文诗歌基础较薄弱3重点难点1.通过品尝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3.从意象的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

4.领会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评论(0) 教学目标1.学会把握诗歌上片的主要内容2.领会诗歌上片写景的手法及其效果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鉴赏诗歌的四副图景(一)诵读观赏⒈结合观赏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听朗读录音。

⒉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诵读提示:上片"看"字、下片"恰"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停顿,突出领字作用。

"看"字所领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布满兴奋喜悦之情,"万类霜天竞自由"要读出彻悟、慨叹之情。

"恰"字所领7句要读得激扬慷慨,布满自信,语速稍快。

抓住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如"万""遍""漫""争""击""翔"字,体会其作用,抓住点明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如"独""立""洲",把握"看"和"忆"等起贯穿全词作用的词语,绽开联想与想象,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力求背诵全篇。

(二)整体感知思索: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可以依据内容给各幅画加个小标题吗?争论、明确:描述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2024版《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

2024版《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

CHAPTER《沁园春·长沙》是现代诗人毛泽东的一首词,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文学背景时代背景教学背景该词创作于20世纪初期,正值中国社会动荡变革之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精神面貌。

作为公开课的教学内容,该词具有广泛的受众基础和重要的教学意义。

030201背景介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沁园春·长沙》的文学特点、艺术手法和思想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知识与技能通过讲解、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掌握相关的文学知识和阅读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该词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审美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的与要求课程重点与难点重点介绍《沁园春·长沙》的文学价值、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分析词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该词的思想内涵和时代背景,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针对这些难点,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讨论、朗读、背诵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CHAPTER诗歌鉴赏的定义诗歌鉴赏是对诗歌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是读者与诗歌作者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

诗歌鉴赏的意义通过诗歌鉴赏,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诗歌鉴赏的要求需要具备基本的文学知识和鉴赏能力,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对诗歌进行客观、准确、全面的评价。

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倾向和创作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情感。

知人论世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即寓“意”之“象”),把握意象的特征和寓意,进而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意象分析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其音韵美、节奏美和形式美,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语言表达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的情境,体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和感悟。

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

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

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第一篇: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①品味关键词语,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②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

重点及难点:①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境界。

②从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抒情性。

授课方法:语言品读法,点拨法,比较法。

一、导入古代有才学之士、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必定生出很多感慨。

曹操登上碣石山,大发诗兴,写下《观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几句表现出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

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吟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感叹宇宙之寥廓,人生之苦短,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愁苦之情。

那么,毛泽东重游橘子洲时又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

(板书:题目、作者)二、写作背景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杰出的文学家。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三、关于词的知识。

1、定义:词,又称长短句,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

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又称为“诗余”。

2、特点: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

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在“沁园春.长沙”里面,“沁园春”就是词牌。

为什么会起这么个名字呢?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沁园。

后来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

有人作诗吟咏这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

沁园春长沙优质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沁园春长沙优质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沁园春长沙优质公开课教案一等奖《沁园春·长沙》是一首描绘秋天长沙胜景的词,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民族未来的信心。

以下是这堂优质公开课教案一等奖的设计:一、教学目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

背诵课文,培养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境界。

从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抒情性。

三、教学方法:语言品读法:通过朗读、默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品味关键词句,感受诗歌的情感。

点拨法: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比较法:通过与同类题材的诗歌比较,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曹操的《观沧海》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引出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介绍词牌和创作背景。

初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熟悉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细读:通过品味关键词句,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例如,“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坚定;“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展现了壮观的秋景,激发了诗人的豪情。

精读:通过分析结尾的两大问题,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词的上阕侧重于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

正是壮观的景象、阔大的意境激起了诗人的满怀豪情,于是历史、现实、未来情不自禁地变成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

下阕则侧重于抒情,通过对长沙“谁主沉浮”的询问,表达了诗人对民族未来的信心和对革命事业的热爱。

熟读: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拓展:通过与同类题材的诗歌比较,加深对《沁园春·长沙》的理解。

例如,比较曹操的《观沧海》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感受两位伟大诗人的不同风格和情怀。

作业:背诵课文,写一篇以“秋景”为主题的作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默读,评价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一、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二、背诵全词。

教学设想一、教时:1课时。

二、重点与难点:诗词欣赏与评价。

三、学法指导: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四、教具准备:1.投影片2.录音带:范读带、配乐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

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

他生前同意并公开发表的诗词有39首,其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

初中我们学习了《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长沙》。

长沙是毛泽东革命人生的起点,让我们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二、诵读鉴赏1、整体感知,熟悉内容①听范读正音:舸、寥廓、峥嵘、稠、遒、遏②生齐读,熟悉内容2、感受形象,理清思路《长沙》是一首记游之作,它的突出特点是塑造了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

读这首词就要从整体感受抒情形象入手,理清思路。

①默读圈点,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词。

明确:立、看、怅、问、携、忆、记②理清思路:(见预习提示)明确:上阕写眼前景物和心中所思;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精神和理想,暗答了上阕的提问。

③初步概括形象特征:(外观其行,内察其心)明确:独立深思,忆旧言志。

④自由朗读,试行背诵。

(记关键词顺着思路背)检查背诵,若不能背,说明原因可能是没有进入意境;若能背,指出还要深入体会,具体把握情感特征。

3、鉴赏评价理清了思路,初步感受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后,我们还要深入体会,具体把握情感特征。

①联想设疑,制造悬念:前3句的正常语序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语言建构与运用- 学生能够准确、流畅、有感情地诵读《沁园春·长沙》,感受诗词的韵律之美,培养语感。

- 理解并积累诗词中的重点字词和名句,如“怅寥廓"百舸”“挥斥方遒"等,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能够准确运用这些词汇进行书面和口头表达。

- 学习诗词中精美的语言表达方式,模仿其遣词造句,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水平。

2. 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万山”“层林"百舸”“鹰"鱼”等,展开联想和想象,构建生动的画面,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 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和探究诗词的内涵,如从历史背景、作者经历、文学传统等方面,提升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对诗词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

- 培养创新思维,尝试对诗词中的意象和情境进行重新组合和创造,赋予其新的意义和价值。

3. 审美鉴赏与创造- 学生能够品味诗词中壮美的意境,如“万类霜天竞自由"所展现的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审美鉴赏水平。

- 体会诗词中情感表达的方式和力度,如作者的壮志豪情和忧国忧民之情,理解其审美价值。

- 尝试模仿诗词的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诗词创作,如运用意象、营造意境、抒发情感等,培养审美创造能力。

4. 文化传承与理解- 体会毛泽东诗词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所体现的担当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 理解诗词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文化价值,如反映当时的社会变革和人民的思想追求,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 探讨诗词与当代社会的联系,思考如何将诗词中的精神内涵应用于现代生活,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深入剖析诗词中的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体会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引导学生理解“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等意象所象征的革命形势和作者的热情,感受作者通过自然景象表达的内心情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