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中国文学常识古诗词常用典故汇编
60个常用古诗词文化及常识汇总
60个古诗词文化常识汇总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多用“赋”“比”“兴”的手法。
2、《关雎》(关关雎鸠)是《诗经》首篇,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优美动人、影响深远情歌,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选自《诗经·周南》。
3、《君子于役》选自《诗经·王风》,睹物怀人、情景交融,妻子思念丈夫的深情。
4、《蒹葭》(蒹葭苍苍)爱情诗,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恋,欲见而不得的惆怅,选自《诗经·秦风》。
5、《陌上桑》(日出东南隅)选自《乐府诗集》,此诗为汉乐府中的民歌。
6、《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字孟德,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大海宏伟壮丽的景象、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概、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
7、《龟虽寿》(神龟虽寿)曹操,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8、《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东晋诗人,此诗是田园诗的上品,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追求平静,自由生活的志趣,选自《陶渊明集》。
9、《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陶渊明,写作者隐居归田后的劳动生活。
10、《木兰诗》(唧唧复唧唧)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南北朝时北方民歌,木兰纯朴、勇敢坚强的品质和爱国精神。
11、《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王勃,字子安,唐朝初年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旷达爽朗、共勉互励的惜别情怀,积极乐观的态度、宽阔的襟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选自《王子安集》。
12、《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颈联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
13、《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与王维并称王、孟,选自《孟襄阳集》。
山村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情趣,老友间朴素深厚的情谊。
1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孟浩然,前四句描绘洞庭景色,气势磅礴;后四句表明心迹,含蓄得体,第二联可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相媲美。
70个古诗词中常见的文化典故上课讲义
70个古诗词中常见的文化典故70个古诗词中常见的文化典故1.斑竹湘妃竹。
舜死后,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泪酒在竹子上,竹上生了斑痕。
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技-----唐刘禹锡《泰娘歌》2.比翼鸟、连理枝传说中鹣鹅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
连生在一起的两个树枝,比喻恩爱夫妻。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技。
----唐白居易《长恨歌》3.烂柯出自任昉《述异记》。
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几个童子下棋唱歌,过了一会儿,发现斧头柄全烂了回到家,同时代的人都不在世了。
比喻岁月流逝,人事变迁。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采薇周武王伐纣,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
周朝建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
后以此比喻隐居不仕。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ー【唐】王绩《野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古代驿站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
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
寒蝉淒切。
对长亭晚,骤兩初歇。
-----宋柳永《雨霖铃》6.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为书信代称。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宋秦观《踏莎行》7.登高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ー人。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8.东山高卧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
后泛指隐居。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唐李白《梁园吟》9.杜康传说杜康发明了酒。
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两汉曹操《短歌行》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表现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情致。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宋】李清照《醉花阴》11.寒食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
古诗词常用典故集锦
古诗词常用典故集锦古诗中常见典故集锦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再如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说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如,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小学生必须知道的55个历史典故,给孩子打印出来,抓紧看看吧
小学生必须知道的55个历史典故,给孩子打印出来,抓紧看看吧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育儿知识中小学语文80个文学典故百科知识汇总
育儿知识中小学语文80个文学典故百科知识汇总1、斑竹:湘妃竹。
舜死后,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
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2、比翼鸟: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
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3、连理枝:连生在一起的两个树枝,比如恩爱夫妻。
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4、碧血:常与“丹心”连用,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
元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5、长城:南宋将领檀道济自称为“万里长城”。
后以此称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
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6、采薇: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
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
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唐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7、长亭:古代驿站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
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8、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为书信代称。
宋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9、登高:重阳有登高习俗。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0、东山高卧: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
后指隐居。
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末应晚。
”11、杜康:传说杜康发明了酒。
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2、东篱:语出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多以“东篱”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宋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古诗词中常用典故
古诗词中常用典故
1.投笔:源自《后汉书》,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的“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源自《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源自《汉书》,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4.折腰:源自《宋书·隐逸传》,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
5.化碧:源自《庄子外物》,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以上是古诗词中常用到的典故及含义的一些例子,通过了解这些典故的含义和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中的思想和情感表达。
历史文化100条历史典故,学生必备,帮孩子读懂中国历史
历史文化100条历史典故,学生必备,帮孩子读懂中国历史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而精深的文化也跟着历史流传至今。
在这几千年的发展中,发生了很多在历史上、在文学上让后人印象深刻的典故。
这些典故既是历史典故,也有很多文学中著名的典故。
所谓“文史不分家”,也就是说,学文学的往往很多东西都和历史有关,比如文学上某个作家的著作你要欣赏,往往要联系到他那个时候的历史背景等等综合来考虑。
所以,读懂了历史典故,不仅学会了历史,还理解了文学。
学典故有什么作用?以前有很多学生问我,他们说知道历史和文学直接翻历史书和语文书不就好了。
他们这样的理解也没什么错。
在历史里,一个典故便是一段历史,他用故事记录了一段历史,简单明了,让后人一读到这个典故、这个词就能想到这段历史,清晰深刻。
在文学上,典故里面包含了很多的含义,直接用典故,而又有与自己相似的经历或者说情感,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文章的内涵,而且在原来的基础上还有可能得到更深层的感悟。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
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
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
也就说,学典故是一种知识的积累,也是一种文化底蕴的积累。
学习就要学精髓,所以遇到这样的典故就也学习吧,不要错过。
我为大家准备了100个历史典故,读懂了,中国历史一大半也了解了,顺带还补了补文学知识。
古诗文中的27个典故,为孩子收藏!
古诗文中的27个典故,为孩子收藏!
小学必备古诗文
小学必备古诗文,致力于提供优质学习资料,获取最新教育热点资讯,高质量服务学生及家长。
公众号
中国一直讲究含蓄之美,古诗文中更是多用典故来传情表意,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妙用。
现今流传下来的典故,多来自古人的文章生平。
追溯源头,有的是啼笑皆非的故事,有的是民间流传的言语,有的是名人大家的风流韵事。
青衿、尺素、还珠、抱柱……这些典故的含义,你都知道吗?
◆◆◆ ◆◆
小学学习提分必备公众号
1-6年级学习必备的几个公众号
免费分享海量学习资料
内容覆盖全年级、全学科的课程
不用再担心孩子学习没人教
资料总是找不到了
小学写字宝
小学写字宝,致力于提供优质学习资料,获取最新教育热点资讯,高质量服务学生及家长。
公众号
点击下方。
小学生必背文学常识汇集(一):中国古代名家名品
小学生必背文学常识汇集(一):中国古代名家名品一、先秦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500余年间的诗歌305 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开创了我国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创作手法分为赋、比、兴三种,为“五经”(《诗经》、《尚书》、《礼经》、《易经》、《春秋》)之一。
2、《左转》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解释《春秋》的一部古文经传,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3、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中国古代思想家。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今存有81章,老子被后人尊为道家学派的始祖。
4、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称尼父、圣父,春秋时代鲁国(山东)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后世称其为“圣人”。
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根据他及其弟子的言行编成了《论语》20篇,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基本思想。
《论语》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著作,被后人列为“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之一。
5、墨子名翟(di),春秋时代鲁国(山东)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尚贤”“节用”。
著有《墨子》(也称为《墨经》)一书,今存53篇。
6、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山东)人,军事理论家。
著有《孙子》,又名《孙子兵法》,13篇,古代称为“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7、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山东)人,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与孔子并称“孔孟”,被尊奉为“亚圣” O孟子主张行“王道”,施“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
其代表作《孟子》与《论语》同列“四书”,也是儒家崇奉的经典。
古诗词常用典故「」
古诗词常用典故「」古诗词常用典故「汇总」导语: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写作基础:古诗词常用典故,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1987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诗词常用典故汇总.docx
古诗词常用典故汇总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1987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着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小学诗词文言文中常见的12个典故
诗词文言文中常见的12个典故1. 长亭古代驿站。
古人在路上约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2. 烂柯出自任昉《述异记》。
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几个童子下棋唱歌,过了一会儿,发现斧头全烂了,同时代的人已经都不在世了。
比喻岁月流逝,人事变迁。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 汗青古时写字的竹简,需先用火烧使其干燥,叫“杀青”;因烘时竹简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后指书稿、史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4. 楼兰汉代,楼兰国经常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用计斩杀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5. 梦蝶也称“化蝶”。
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梦到自己变成了蝴蝶,后比喻做梦、梦幻,亦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6. 青鸟传说汉武帝七月七日在殿中,忽有一只青鸟从西方飞来,东方朔说这是因为西王母要来了,后以此为传信的使者。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7. 桑榆《太平御览》卷三引《淮南子》:“日西垂,景(影)在树端,谓之桑榆。
”后比喻人的晚年。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8. 折腰陶渊明不愿为五斗薪俸,去向比他官位更高的人献殷勤,遂辞官归隐,后喻指屈身事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9. 楚歌《史记》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比喻孤军被围或处境窘迫。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李商隐《泪》10. 鸿鹄据《史记·陈涉世家》,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少时有鸿鹄之志,后在大泽乡揭竿起义,后来就以“鸿鹄”比喻远大志向。
中国古代诗歌常用典故汇总
中国古代诗歌常用典故汇总中国古代诗歌常用典故(一)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XXX、XXX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XXX《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XXX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XXX借机杀他时,XXX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XXX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XXX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XXX《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XXX“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XXX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XXX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厥后喻指屈身事人,而墨客常反其义用之。
如XXX《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高兴颜?”5、XXX:《庄子外物》载,XXX是XXX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尽后,本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酿成了碧玉。
厥后人们就常用“化碧”描述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XXX 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XXX写的。
XXX只好放了XXX。
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如XXX《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红雁在XXX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XXX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最新藏在古诗中的80个典故总结范文汇编
最新藏在古诗中的80个典故总结范文汇编藏在古诗中的80个典故1、斑竹湘妃竹。
舜死后,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2、比翼鸟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
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3、连理枝连生在一起的两个树枝,比如恩爱夫妻。
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4、碧血常与“丹心”连用,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
元·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5、长城南宋将领檀道济自称为“万里长城”。
后以此称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
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6、采薇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
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
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唐·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7、长亭古代驿站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
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8、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为书信代称。
宋·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9、登高重阳有登高习俗。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0、东山高卧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
后指隐居。
唐·李白《梁园吟》——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末应晚。
11、杜康传说杜康发明了酒。
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2、东篱语出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0个常被引用的古诗文典故:典出知识、典出智慧,读一读吧
40个常被引用的古诗文典故:典出知识、典出智慧,读一读吧1.穷鸟入怀三国魏的刘政因为避祸去投靠邴原,他对邴原说,我好比是“穷鸟入怀“。
邴原说:你怎么知道这个怀是可入的?见《三国志·魏志·邴原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比喻处于困境的人前来投靠。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穷鸟入怀,仁人所悯。
”2.剖腹藏珠唐代西域有个商人,得到很美丽的珍珠,就剖开身体把它藏起来。
见《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元年》。
后以喻为物伤身,轻重倒置。
《红楼梦》第四五回:“跌了灯值钱呢,是跌了人值钱?……怎么忽然又变成这剖腹藏珠的脾气来!3.赋闲西晋潘岳有才名,做官多次,后来不得志,闲在家里种树钓鱼,逍遥自在,作了一篇《闲居赋》,描写悠闲的生活。
见《晋书·潘岳传》。
后因称无职闲居。
《官场现形记》第四三回:“吾兄在省候补,是个赋闲的人,有这闲工夫等他。
”4.三马食一槽东汉末,司马懿和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掌握曹氏军政大权,排除异己。
当时流传曹操曾梦见三马同食一槽的故事(三马,指司马氏父子三人。
槽,与曹谐音),因此曹操很恨司马氏。
见《晋书·宣帝纪》。
宋欧阳修《答谢景山遗古瓦砚歌》:“得之以此失亦此,谁知三马食一槽!”5.三里雾汉代的张楷能作五里雾。
关西人裴优能作三里雾,自以为不如张楷,去向他学习。
张却不肯见他。
见《后汉书·张楷传》。
唐李商隐《圣女祠》诗:“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长著五铢衣。
”6.如烟入抱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女儿小玉,同韩重相爱。
吴王不许他们成婚,小玉气结而死。
韩重在她墓前看见了她,她把明珠送给韩重。
当她的母亲上去抱她的时候,她象轻烟一样,散开不见了。
见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
明汤显祖《牡丹亭·婚走》:“尚颖猜,怕如烟入抱,似影投怀。
”7.肉阵唐玄宗时,杨国忠专权。
他生活豪奢荒淫,冬天挑选身体肥胖的婢妾站在他前面遮风,称为“肉阵”。
也称“肉屏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儿知识中国文学常识古诗词常用典故汇编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8.青鸾《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
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
如: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双鲤如代指书信。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
云山万重,寸心千里。
”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写的也是睹物(双鲤鱼)思人。
10.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
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如:阅读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
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1.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
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2.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13.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
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
“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如: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4.长亭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
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5.南浦屈原《楚辞河伯》:“送美人兮南浦。
”“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指称送别地。
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16.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来就把送别时唱。
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17.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
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8.风骚原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
如:毛泽东《沁园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19.雕虫语出汉代杨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状夫不为也。
”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李贺《南园十三首》:“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当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注:雕虫:诗中的意思是说吟诗作赋是没有什么大用韵技艺。
辽海:指辽东地区,因濒临渤海,故称,唐时这里常发生战争。
20.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
后来就以“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
如: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21.杜鹃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
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
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如:辛弃疾《定风波》:“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
”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22.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说“行不得也哥哥”后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3.黍离《诗经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
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如: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24.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数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25.商女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如: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6.杜康《说文解字》中说:古代的杜康(也叫少康)发明制作了箕帚和高粱酒。
后就用“杜康”作为酒的代称。
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7.瑟瑟愿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
28.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9.鸡黍《论语》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后,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
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30.染指典出《左传.宣公四年》,比喻沾取不应得的利益。
31.掣时典出《吕氏春秋.具备》,比喻办事受牵制,不顺利。
32.方寸典出《三国志.蜀志》,指人的心。
33.捉刀典出《世说新语.容止》,比喻代人写文章。
34.下榻典出《后汉书.徐稚传》,原指礼遇贤者,现一般指接待贵客,也借指住宿。
35.春秋典出《诗经.鲁颂》,比喻年岁、岁月或借指古代史、历史。
36.梨园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37.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
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后以喻坚守信约。
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