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研究生笔记

合集下载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版考研笔记6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版考研笔记6

公共管理学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1.“公共管理学”与“公共行政”“行政”本质上包含着从指示和服务的含义;而“管理”首先意味着获得结果以及管理者为获得结果负个人责任。

①“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

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办公室的管理)传统的公共行政学以及公共行政学院主要是培养政府的职业文官的学科或机构)。

②“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知识办事以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1)“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2)Why“准公共部门”(第三部门,非营组织)也归入公共部门中?因其“公共”特性:①与纯粹的公共部门目标一致,第三部门生产或活动的基本②与政府存在密切关系,其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控制或必要的行政管制③与政府为社会所提供的物品一致———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④投资主体或提供资源的主体也主要是政府。

(3)公共物品: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给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受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具有规模效益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词类物品的最佳方式。

(4)公共物品的划分①纯公共物品:国防,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空间技术。

准公共物品:道路,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广播电视,社保。

②有形的公共物品(硬——):公共设施无形的公共物品(软——):法律。

政策,制度③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国家或中央政府提供的服务——国防,外交,全国性法规政策地方性的公共物品:城市基社,地方性法规,政策3.“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A、联系。

《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一、学科概述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事务管理的新兴学科,主要政府、非营利组织和企业等公共部门的管理实践和理论。

它旨在揭示公共管理的本质、规律和价值,为公共部门的政策制定和执行提供理论指导。

二、研究内容1、公共政策:研究如何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包括政策制定、实施、评估和调整等环节。

2、公共组织:探讨公共组织的结构、功能、运行和管理等问题,包括组织的设立、运作、监督和改革等。

3、公共领导:研究领导理论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包括领导力、沟通技巧、团队建设和危机管理等。

4、公共财政:分析公共部门的财政管理,包括预算制定、执行、审计和监督等。

5、公共服务:探讨公共服务的提供、评估和改进,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

三、学习方法1、掌握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现实问题:结合现实中的公共管理问题,深入剖析并寻求解决方案。

3、跨学科学习:结合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拓宽视野并加深对公共管理的理解。

4、案例分析:学习并分析经典的公共管理案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参与讨论: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学术交流活动,与同学和老师互动,分享学习心得和研究成果。

四、学习价值1、深化理论认识:通过对公共管理学的学习,深入了解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2、提高实践能力:掌握公共管理的实际操作技能,为未来的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公共管理学,一个看似高深却又充满着实用性的学科,它研究的是公共政策、公共机构、公共资源等公共领域的管理原则、方法和实践。

这门学科的魅力在于其既具有理论深度,又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它帮助我们理解公共领域的复杂性,并为解决现实社会问题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在深入学习公共管理学之前,我一直对公共管理感到困惑。

在我看来,公共管理似乎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充满了复杂性和矛盾。

然而,当我开始深入研究这个领域,我逐渐发现了其背后的真相:公共管理并非单纯的理论,而是一种实践,一种对公共领域中各种问题的解决策略。

公共管理学张康之 郑家昊考研笔记

公共管理学张康之 郑家昊考研笔记

公共管理学张康之郑家昊考研笔记一、公共管理学的定义和特点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政府组织、公共组织和社会组织运作及其管理的学科。

其研究内容包括公共政策制定、公共组织运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

公共管理学是一个跨学科的学科,其理论和方法融合了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

公共管理学的特点包括:政府和公共组织为其研究对象;其研究的内容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具有公共性、规范性等特征。

二、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理论1. 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和公共组织对社会资源和公共利益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的活动。

公共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估等方面。

2. 公共管理的目标和职能公共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其职能包括资源配置、决策执行、公共服务等方面。

3. 公共管理的规范原则公共管理活动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原则,包括透明性、效率性、公平性、法治性等。

三、公共管理学的重要理论和方法1. 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市场化和经营性管理的思路,提倡政府和公共组织引入市场机制,注重效率和绩效。

2. 公共价值理论公共管理学还涉及公共价值理论,即政府和公共组织应当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实现社会公共价值。

3. 行政管理学方法行政管理学方法主要包括制度分析、政策评估、绩效管理、利益协商等方法。

四、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热点问题公共管理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公共政策制定、公共组织和行政管理、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公共领导和决策等方面。

当前热点问题包括政府治理能力、公共服务效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问题。

五、公共管理学的发展趋势和应用价值公共管理学发展趋势包括多元化、国际化和科学化。

公共管理学的应用价值包括相关领域的实践指导和政策建议。

公共管理学在政府、公共机构、社会组织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经过学习和总结,我对公共管理学这门学科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我将继续从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估等方面深入研究,为将来服务于公共事业做好充分准备。

公共管理学研究生笔记

公共管理学研究生笔记

第一讲公共管理科学与科学公共管理——什么是公共管理学一、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一)什么是管理“管理”在字面上的涵义:管辖和处理张立荣教授认为,公共管理学中管理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等外部环境中,一个组织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由管理者对组织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决策、组织和控制,促进其相互协调,以取得最大效益的动态过程。

(二)什么是公共管理西方学者在“管理”之前加上“公共”的意义在于:第一,强调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第二,强调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第三,强调公共管理主体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第四,强调公共管理活动的公共参与性第五,强调公共管理活动的公开性二、公共管理学的定义及其要点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1)公共管理学研究的是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公共管理活动,目的是提供与公共管理相关的知识与方法——知识学陈振明(2)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与学派,旨在帮助公共管理者获取解决公共问题,处理公共事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策略——技能说张成福(3)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种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实践说张康之上述定义包括7个要点:第一,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是政府部门。

第二,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第三,公共管理的根本原则,是依法管理。

第四,公共管理的方向和手段,具有多样性。

第五,公共管理的内在要求,在于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实现高效化。

第六,公共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公共利益。

第七,公共管理已经的实质,在于揭示公共管理活动的客观运行规律。

三、西方公共管理学的产生及发展(一)西方公共管理学的产生背景公共管理学产生于20世纪70、80年代的西方国家公共管理学产生的学科背景:它是在突破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的局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公共管理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形成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代表性理论: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两分法及韦伯的科层制第二阶段:成熟阶段(20世纪30年代—20世纪60年代)代表性理论:第三阶段:科学化阶段(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代表性理论:巴纳德的系统管理理论以及罗森茨韦克和卡斯特的权变理论公共行政学的局限——主要表现在理论框架、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手段、管理目标等方面。

公共管理学张康之 郑家昊考研笔记

公共管理学张康之 郑家昊考研笔记

公共管理学张康之郑家昊考研笔记
在公共管理学领域的研究中,张康之和郑家昊是两位著名的学者,他们的研究成果对公共管理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案例分析等方面展开,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对公共管理学研究的贡献。

一、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
公共管理学是研究政府和非盈利组织的管理活动和管理机制的学科,它涉及公共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估等一系列问题。

张康之和郑家昊在其研究中重点关注了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和模型,并在实践中进行了广泛的实证研究,为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框架
在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框架方面,张康之和郑家昊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理论观点,如绩效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公共服务创新理论等。

他们通过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研究方法,对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的理论观点,丰富和拓展了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三、公共管理学的案例分析
在公共管理学的案例分析方面,张康之和郑家昊结合了多个经典案例,对公共管理学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他们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案例进行系统总结和比较分析,探索了公共管理学的一些普遍规律和特点,为公共管理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张康之和郑家昊在公共管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丰硕,他们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对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提升了公共管理学的学术水平,同时也为公共管理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希望更多的学者能够在他们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推动公共管理学的发展。

公共管理硕士(MPA)联考复习资料——公共管理基础笔记

公共管理硕士(MPA)联考复习资料——公共管理基础笔记

公共管理基础笔记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基本含义:1、主体:管理是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2、客体: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3、环境:管理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4、目标:管理需要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5、职能: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6、实践: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两种类型:公共管理、工商管理二、管理的两重性:自然属性(普遍性)和社会属性(特殊性)1、管理是由于有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而产生是,是由生产社会化引起的,是有效的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因而它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2、管理又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的,必然体现出生产资料占有者指挥劳动和监督劳动的意志,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三、管理的职能:最早系统并明确分析管理职能的——[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1、计划职能:管理活动中预先筹划和安排的职能,是管理活动中首要职能,是管理活动的逻辑起点。

特点:①预先性②预测性③评价性④选择性⑤调整性2、组织职能:管理者按组织的特点和原则,通过组织设计,构建有效的组织结构,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并使之有效运行,以实现目标的活动,是管理的载体,是管理活动的必要环节。

特点:①合理性②有序性③规范性(3)领导职能:管理者按照组织目标和任务,运用管理权力,主导和影响被管理者,使之为了组织目标的实现而贡献力量和积极行动的活动。

是管理过程活的灵魂,是集中体现管理者素质和管理能力的活动,是实现管理效率和效果的关键,是管理的核心环节。

特点:①权威性②主导性③决断性④公正性⑤协调性⑥规范性(4)控制职能:管理者按照组织目标和计划的要求,对组织运行进行检查、监督和调节的活动。

是管理过程的监视器和调节器,是管理过程的不同阶段的连接点。

步骤:实施标准的确定;实际状况与偏差的测定;纠偏措施与对策的制定和实施。

四、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1、管理科学是对管理活动的一种清晰的逻辑描述,管理艺术则是逻辑和数学领域的;2、管理科学描述的是常规性原理,而管理艺术面临的是随机性问题;3、管理科学是体系化知识,而管理艺术是灵活的实践。

《公共管理学》考研复习笔记

《公共管理学》考研复习笔记

公共管理学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一、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1.“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行政”本质上包含着遵从指示和服务的含义;而“管理”首先意味着获得结果以及管理者为获得结果负个人责任。

①“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

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和人员及办公室的管理。

(传统的公共行政学以及公共行政学院主要是培养政府的职业文官的学科或机构)。

②“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以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1)“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2)Why“准公共部门”(第三部门,非营组织)也归入公共部门中?因其“公共”特性:①与纯粹的公共部门目标一致,第三部门生产或活动的基本目标是公益性②与政府存在密切关系,其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控制或必要的行政管制③与政府为社会所提供的物品一致———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④投资主体或提供资源的主体也主要是政府。

(3)公共物品: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具有规模效益大和初始投资量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此类物品的最佳方式。

(4)公共物品的划分①纯公共物品:国防,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空间技术。

准公共物品:道路,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广播电视,社保。

②有形的公共物品(硬——):公共设施无形的公共物品(软——):法律。

公共管理学——精选推荐

公共管理学——精选推荐

公共管理学黎民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第⼀章绪论第⼀节公共管理成为独⽴学科的内在依据公共管理是关于以政府为核⼼的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①早期⼈类社会:19世纪末以⾏政管理学或公共⾏政学名称出现的公共管理,滥觞于20世纪70年代勃兴于“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所代表的严格的公共管理。

②与群体需求相关的(个体需求相关的)事务、产品、部门、领域,称为公共事务、公共产品、公共部门、公共领域(私⼈事务、私⼈产品、私⼈部门、私⼈领域)。

对公共管理⽽⾔:管理者:公共管理是“公共⼈”的⾏为,公共管理活动的主体⾸先是以公共利益最⼤化为出发点和归宿的部门;管理对象:即公共事务体现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并表现在现实⽣活的各个⽅⾯——国防、治安、社会管理、科学、教育、⽂化、卫⽣、环境保护等等,因⽽受到社会成员特别的关注。

管理过程:公共管理涉及公共权⼒的占有和使⽤,因此公共管理的合法性规范性特别重要。

⼀、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本质区别(⼀)公共利益⽬标与私⼈利益⽬标: 1、⽬标是为了公共利益或私⼈利益(包括管理者在内的),是⼆者最重要的区别。

2、私部门活动核⼼是利润,是全部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公共管理部门是为保护和增进与社会存在与发展休戚相关、私⼈部门难以增进的公共利益⽽建⽴的。

(⼆)垄断强制性与⾃由竞争性1、公共管理活动本质上是国家活动,有明显垄断、强制特点,处理公共和私⼈利益关系基本原则是确保公共利益的优先性,否则会出现公共利益的缺失;2、公共利益优先性通过公共权⼒和政治权威体现。

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组织是某范围内唯⼀权威中⼼,需使⽤强制⼒规范私⼈利益,公共管理组织有垄断性,公共管理过程有强制性;3、私⼈利益间的平等性使私部门与外部的关系体现为公共权威引导下的平等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私部门管理体现出在公共权⼒和市场⼒量双重制约下的⾃由选择和平等竞争的关系。

(三)制衡性与⾃主性1、公共管理者个⼈利益与其职责代表的公共利益可能存在不⼀致,导致滥⽤公共权⼒,以权谋私,通过民主宪政国家制度框架制衡、割裂公共管理的权威,确保更好的增进公共利益。

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真题

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真题

第1章变革的时代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引言1.公共行政向公共管理的转变(1)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西方国家相继陷入了滞胀困境,政府财政危机和信任危机随之爆发,为化解政府合法性危机、维护社会稳定,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对其政府的组织形态和运作方式进行了改革。

从20世纪后期开始,公共行政开始向公共管理转变。

(2)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在整个20世纪占统治地位,并且受到人们的推崇,而如今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已经受到人们的质疑。

在许多国家,公共部门的运作已经发生了剧烈的改变。

由于许多国家面临着严峻的金融和社会问题,因而改革的需求不断增加,社会普遍需要良好的政府管理。

(3)采纳新的公共管理模式,意味着公共部门组织、管理和治理的新范式的出现。

在经历多年的改革之后,改革的焦点已经从狭隘的管理改革转向了领导、治理、协作与合产、网络、精细化的财政改革等。

2.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1)在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下,正式的官僚体系中完全不需要领导。

同时,传统的行政模式对于外部关注不足。

而公共管理要求社区以各种方式参与管理。

(2)公共行政官员强调遵守规则,执行他人(理论上是政治领导人)的指令,把过程和程序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仅仅对结果的产出间接地负责。

但是,公共管理者要为结果的实现承担个人责任。

(3)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区别,具体可参见“行政与管理的区别”相关内容。

3.公共管理模式面临的挑战公共管理以及各种建立在市场基础上的管理模式,并没有完全占统治地位。

其许多方面都受到人们的质疑和挑战,而且,早期那种对经济学偏爱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变。

公共管理作为一个仍在发展的领域,仍然处在不断的争论之中。

尽管公共管理新的形态还没有完全确立,但是传统的公共行政典范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且将不再回归。

二、行政与管理1.行政与管理的区别(1)从语义上看,行政是一种执行行为,即对各种事务进行管理,或者对执行、应用或行为进行指导或监督,词义上的本质在于进行服务、进行治理。

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背诵笔记公共管理学(本人原创)

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背诵笔记公共管理学(本人原创)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公共政策的途径,简称P途径;企业管理途径,简称B途径。

公共管理时代背景:1政府规模扩大和政府角色膨胀以及社会对政府之不满2经济因素与财政压力3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增加4新右派学说与保守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的巨大影响公共管理学的特质:1公共管理是以整合性的概念。

2公共管理是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部门。

3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焦点。

4公共管理不完全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

5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

6公共管理关注政府改革和政府再造。

7公共管理是以科际整合的研究领域。

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区别:1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2多元制衡与自主性3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4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5政府与市场6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核心差异是:是否拥有合法强制力。

新公共管理:以自利人为假设,即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及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新公共管理代表着人民持续不断地改革政府,实现理想政府治理的一个努力方向。

公共管理现时代的挑战:1关于回应维持宪政秩序和政府稳定问题。

2关于如何在公共管理与维系并发展民主法治社会的基本价值问题3关于平衡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以促进政府治理的有效性问题。

4关于回应全球化的挑战问题。

5关于如何平衡目前及最近未来与较长远未来的需要。

6关于如何应付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问题。

7如何应付越来越多的官僚腐败,重振公民对政府的信任问题。

8关于重振政府的治理能力问题。

9关于如何发展有效的组织体制的问题。

10如何构建国家与社会的共同治理模式问题。

11公共管理如何应付复杂、不确定与变革的问题。

12重建公共管理的道德秩序。

明茨伯格的管理者的十大角色:1是人际关系方面: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2信息情报方面: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

王乐夫、蔡立辉《公共管理学》笔记

王乐夫、蔡立辉《公共管理学》笔记

第1章导论1.1 公共管理学概述1、公共管理的含义〔1〕概念: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和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

〔2〕与西方国家不同,在中国,公共管理还是一个独立的学科。

2、1993年,波齐曼《公共管理:艺术的现状》论文集〔第一次全学会〕;1993年,凯特尔、米尔沃德《公共管理的现状》论文集〔第二次全学会〕;1990年,波齐曼、斯特拉斯曼《公共管理战略》〔第一部较完整的公共管理教科书〕。

1.2 公共管理学到概念范畴1、基本范畴:公共public 公共管理学的基本范畴,public management, public administration, public policy, public affairs, public goods , public services , public sector, public governance.2、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1〕学派之争:第一,认为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学派;第二,认为公共管理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范式;第三,认为公共管理在实践上就是以市场化和企业精神为主要特征的公共行政改革。

主流观点认为,公共管理作为独立的范式还没有出现。

本书认为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和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

〔2〕相同:在一些基本的原则和管理理念方面,仍然与公共行政保持一致。

〔3〕相异:设计——运作、政府行政机关——非政府公共组织、政治法律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手段、过程程序内部取向——结果外部取向。

〔4〕中国:公共管理不仅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概念,而且是大于公共行政的学科概念。

3、公共产品公共产品也称为公共物品,是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劳务或服务,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相对于的是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和排他性。

华南师范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笔记七(公共管理学)、考研参考书及考试科目、考研复试线、考研复习规划

华南师范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笔记七(公共管理学)、考研参考书及考试科目、考研复试线、考研复习规划

华南师范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笔记七(公共管理学)、考研参考书及考试科目、考研复试线、考研复习规划黎民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第七讲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控学习要点●公共权力的形成与发展●公共权力的概念与性质●公共权力与公共责任的统一●公共责任的性质与落实●对公共权力监控的概念及监控机制第一节公共权力与公共责任一、公共权力与公共责任(一)公共组织发展及公共权力的形成公共权力是公共管理者或公共组织影响其他个体或组织的能力。

(二)公共权力的内涵及其特性1. 公共权力的内涵(1)公共权力的拥有者是全体社会成员,而行使者是公共管理者;(2)公共管理者获得的权力是由全体社会成员授权赋予的合法权。

(3)公共权力的最终作用对象是公共事务。

(4)公共权力的目标是谋取公共利益。

2. 公共权力的特性公共权力与一般权力相比具有其特性:(1)社会性。

(2)政治性。

(3)工具性。

(4)独立性。

(5)多元性。

(三)公共权力与公共责任的统一二、公共责任的性质与落实(一)责任的概念责任(Responsibility)的概念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主观责任(Subjective Responsibility)和客观责任(Objective Responsibility)客观责任的具体形式有两个方面:职责和应尽的义务。

(二)公共责任的性质1. 公共责任是一种任务。

2. 公共责任是一种义务。

3. 公共责任是监控与约束的条件。

(三)公共责任的落实1. 公共责任的分配应当清晰明确,而且分配关系是公共责任与公共权力对应,即拥有多大的权力必须相应课以多大的责任。

2. 公共责任与公共权力的落实必须通过监控方式实现。

3. 落实公共责任必须具备相应的客观条件。

4. 公共责任的落实需要兼顾客观责任和主观责任的落实与监控。

第二节公共权力的监控一、对公共权力监控的含义定义:对公共权力的监控是指包括公共管理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监控主体,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公共权力运行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和控制。

公共管理学研究生笔记

公共管理学研究生笔记

要点一
要点二
公共政策分析
运用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对公共政策进行系统分析,包括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调整等方面。
数字政府
研究数字政府的发展趋势、作用和挑战,以及如何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政府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要点三
公共管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04
公共财政管理
公共财政的概念
公共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是市场经济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公共财政的特点
公共财政具有以下特点: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为宗旨;以市场经济为前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性方式,通过再分配手段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以国家为主体,以国家财政为核心。
公共治理的概念与特点
当前,我国的公共服务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供需不平衡、服务质量不高等。同时,在治理方面也存在监管不力、协调不力等问题。
公共服务与治理的现状
公共服务与治理的问题主要包括供需矛盾、服务质量不高、监管不力等。其中,供需矛盾是主要问题之一,由于需求多样化,供给不足和浪费现象并存。此外,服务质量不高也是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加强服务质量和监管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同时,监管不力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加强监管机制和制度建设,确保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
公共财政的职能
公共财政的职能与作用
公共财政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公共财政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财政收支管理、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等。
公共财政管理的现状
尽管我国公共财政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财政收支不平衡、财政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财政政策不够协调等。

公共管理学考研复习知识点

公共管理学考研复习知识点

公共管理学考研复习知识点公共管理学考研复习知识点随着考研的时间越来越近,准备公共管理学考研复习的朋友们,要重点抓住知识点来进行复习。

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考研公共管理学笔记汇总,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公共管理学考研立法控制与责任笔记责任政府是伴随着代议制政府的确立而发展起来的。

在这种制度下,政府的组成取决于议会选举的结果,政府人员来自于国会,政府要对国会负责。

这种制度便被称为责任政府制或责任内阁制。

其核心特征在于立法与行政权的混合:政府来自议会并对其负责。

其优点在于它被认为可提供有效而且负责任的政府。

议会对行政的控制权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立法机关对行政的控制,主要是通过质询权、调查权、弹劾权、不信任表决权等方式实现的。

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的监督我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政府的方式和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2、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预算、决算;3、审查政府的法规、决定和命令;4、质询和询问;5、视察和检查;6、建议、批评和意见;7、受理申诉和检举;Ø罢黜职务等。

公共管理学考研公共管理中的责任笔记(一)责任的'性质与意涵行政学者费斯勒和凯特认为,行政责任具有两个方面,其一是负责,其二是道德行为。

公共伦理学家库伯将行政责任分为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主观责任指忠诚、良心及认同,客观责任指负责任和义务。

公共管理学者斯塔林认为,行政责任的内涵包括以下方面:回应、弹性、胜任能力、正当法律程序、负责与廉洁等。

(二)责任与民主政治在民主的社会中,政府组织是由大众所创立,为了大众而设立,以及需要对大众负责。

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主政治既是民意政治、法治政治,更是责任政治。

从某种程度上讲,民主制度的根本就是责任。

(三)维持公共管理责任的困难由于知识与信息,专职地位的优势,人事制度的保护性质,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分割等障碍,使得维持公共管理的责任实际做起来十分困难。

MPA公共管理基础笔记

MPA公共管理基础笔记

管理与管理理论的演进行政与行政理论的发展公共理论的兴起公共组织的结构公共组织概述行政决策体制公共组织环境公共决策中的群体决策行政决策程序决策的基本问题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第一节管理与管理理论的演进一、管理的含义管理是人类社会协作劳动和共同生活的产物,是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公共生活相伴而生的。

传统公共行政扩展,核心是政府管理活动。

管理定义:管理就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有效动员和运用各种资源从而过成组织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项活动的总和。

二、管理的职能最早系统并明确分析管理职能的是法、法约尔,他提出“五职能说”(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管理基本职能:计划(首要,管理活动的逻辑起点);组织(管理的载体);领导(管理的核心);控制(监测性、修正性)。

三、管理学管理学是研究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探索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为了有效动员和运用各种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论: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1)管理学是科学知识体系,2)用富于创造性的灵活方式将管理知识运用于实践,则是一种艺术3)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四、管理理论的演进英国重商主义-斯图亚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斯密(经济人和分工),空想、欧文,政治学家、马基雅弗利(政治本质) 管理学的三个发展阶段:管理理论演进的四个特点。

来源:考试大—MPA考试第三节公共理论的兴起一、公共管理概述公共管理研究方向:威尔逊《公共行政研究》,其相对独立学术框架建立,怀特《公共行政研究导论》魏劳毕《公共行政原理》,其三次重大理论转换:从传统的公共行政到公共政策分析再到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

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批评;公共管理理论的产生(公共政策学院-政策途径“P-途径”和商学院-商业途径“B-途径”)。

(简)P-途径和B-途径的异同:二者的共同点:组织外部定向(即关心行政机构以外的东西),强调政治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重视规范研究并关心改善管理绩效,主张从经验中学习尤其是偏爱案例分析方法。

公共管理学张康之 郑家昊考研笔记

公共管理学张康之 郑家昊考研笔记

公共管理学张康之郑家昊考研笔记第一章:公共管理概论1.1 公共管理的概念公共管理是指政府或其他公共机构对社会事务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的一种管理活动。

它包括制定政策、实施计划、监督执行和评估效果等一系列管理活动,是政府治理的核心内容。

1.2 公共管理的特点公共管理具有政府性、公益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它不同于企业管理,其目标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而非盈利。

公共管理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利益关系,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1.3 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失灵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公共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支持,对于指导公共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2.1 政府管理功能政府是公共管理的主体,其管理功能包括立法、行政、司法和监督等方面。

政府管理能力的提升是公共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

2.2 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公共政策是政府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方案,其制定与实施是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

公共政策的科学、民主和有效实施是提高公共管理水平的关键。

2.3 绩效管理与评估绩效管理是以绩效为导向的管理方式,旨在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和效益。

评估则是对公共管理措施和政策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章:公共管理的现代发展趋势3.1 新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是20世纪后期提出的公共管理思潮,主张借鉴市场机制,加强绩效导向,提高政府效率和责任。

其代表性理论包括新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伙伴理论等。

3.2 公共治理公共治理是一种新型的治理模式,强调政府与社会、市场等各种治理主体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倡导多元治理、共同治理和民主治理。

3.3 网络化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化管理成为公共管理的新趋势,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通过网络平台协同管理,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服务创新。

第四章:公共管理中的问题与挑战4.1 行政效率与公共服务质量公共管理中存在效率低下和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政府需要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公管考研知识点总结

公管考研知识点总结

公管考研知识点总结一、公共管理学概论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公共管理学的历史与发展,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流派和研究范式,公共管理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的关系。

二、公共组织理论公共组织的定义与性质,公共组织的类型,公共组织的职能和组织结构,公共组织的人员管理和激励机制,公共组织的变革和改进。

三、公共政策理论公共政策概念和特征,公共政策的形成过程,公共政策的执行与评估,公共政策的改进和调整,公共政策的效果和社会影响。

四、公共危机管理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和范围,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框架和工作机制,公共危机管理的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公共危机管理的应对策略和预防措施。

五、公共服务管理公共服务的特点和原则,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和管理模式,公共服务的质量评价和改进手段,公共服务的创新和发展方向。

六、公共财政与预算公共财政的理论基础和政策导向,公共财政的收入和支出,公共财政的管理和监督,公共财政的改革和发展趋势。

七、社会治理与公共参与社会治理的概念和内涵,社会治理的主体和对象,社会治理的机制和作用,社会治理的创新和发展。

在备考公共管理学考研时,考生首先应该明确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了解其历史和发展,了解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流派和研究范式,以及公共管理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的关系。

此外,考生还应该熟悉公共组织理论、公共政策理论、公共危机管理、公共服务管理、公共财政与预算以及社会治理与公共参与等方面的内容。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可以多做一些历年考研真题,并结合教材和资料进行辅助阅读,逐步掌握这些知识点。

在考试之前,考生还应该多做一些模拟题和模拟考试,以便提升考试应试能力。

总之,公共管理学考研知识点的掌握对考生的考研复习至关重要,考生需要注重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运用,同时还要培养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公共管理学研究生笔记

公共管理学研究生笔记

公共管理学研究生笔记第一章:公共管理学概论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学科,旨在研究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公共事务,实现社会目标。

公共管理学研究的是公共管理的理论、方法、原则以及管理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在现代社会,公共管理不仅仅是政府行为的管理,还包括民间组织和市场机制在公共事务中的作用。

第二章: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公共管理理论涉及众多学科领域,如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涵盖了管理学、行政学等方面。

其中,新公共管理、公共治理、公共选择理论等理论对公共管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公共管理更加强调市场机制的运用和效率,公共治理注重多元治理结构和民间参与,公共选择理论重在分析政府决策背后的理性选择。

第三章:公共管理的实践及挑战公共管理在实践中常常面临诸多挑战,如行政效率与公平的平衡、领导与管理的结合、政府部门间的协作与竞争等问题。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合作以及跨国组织的兴起也给公共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同时,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对公共管理模式和手段的改变也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适应。

第四章:公共管理未来发展方向未来,公共管理将继续受到全球化、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公共管理学研究生应该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同时,注重实践与理论结合,深入了解各种公共管理模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不断创新和实践,为推动公共管理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语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不仅涵盖了政府管理、公共政策等方面,还关注了社会组织、市场机制等多种管理方式。

研究生成为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只有不断学习、思考与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社会变革带来的挑战,为构建美好社会贡献力量。

公共管理学研究生笔记

公共管理学研究生笔记

第一讲 公共管理科学与科学公共管理——什么是公共管理学一、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1) 什么是管理“管理”在字面上的涵义:管辖和处理张立荣教授认为,公共管理学中管理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等外部环境中,一个组织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由管理者对组织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决策、组织和控制,促进其相互协调,以取得最大效益的动态过程。

(2) 什么是公共管理西方学者在“管理”之前加上“公共”的意义在于:第1, 强调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第2, 强调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第3, 强调公共管理主体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第4, 强调公共管理活动的公共参与性二、公共管理学的定义及其要点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1)公共管理学研究的是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公共管理活动,目的是提供与公共管理相关的知识与方法——知识学 陈振明(2)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与学派,旨在帮助公共管理者获取解决公共问题,处理公共事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策略——技能说张成福(3)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种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第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是政府部门。

1,第2,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第3,公共管理的根本原则,是依法管理。

第4,公共管理的方向和手段,具有多样性。

第5, 公共管理的内在要求,在于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实现高效化。

第6,公共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公共利益。

第7, 公共管理已经的实质,在于揭示公共管理活动的客观运行规律。

三、西方公共管理学的产生及发展(1) 西方公共管理学的产生背景公共管理学产生于20世纪70、80年代的西方国家公共管理学产生的学科背景:它是在突破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的局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公共管理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形成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代表性理论: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两分法及韦伯的科层制第二阶段:成熟阶段(20世纪30年代—20世纪60年代)代表性理论:第三阶段:科学化阶段(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代表性理论:巴纳德的系统管理理论以及罗森茨韦克和卡斯特的权变理论公共行政学的局限——主要表现在理论框架、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手段、管理目标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公共管理科学与科学公共管理——什么是公共管理学一、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一)什么是管理“管理”在字面上的涵义:管辖和处理张立荣教授认为,公共管理学中管理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等外部环境中,一个组织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由管理者对组织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决策、组织和控制,促进其相互协调,以取得最大效益的动态过程。

(二)什么是公共管理西方学者在“管理”之前加上“公共”的意义在于:第一,强调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第二,强调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第三,强调公共管理主体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第四,强调公共管理活动的公共参与性第五,强调公共管理活动的公开性二、公共管理学的定义及其要点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1)公共管理学研究的是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公共管理活动,目的是提供与公共管理相关的知识与方法——知识学陈振明(2)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与学派,旨在帮助公共管理者获取解决公共问题,处理公共事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策略——技能说张成福(3)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种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实践说张康之上述定义包括7个要点:第一,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是政府部门。

第二,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第三,公共管理的根本原则,是依法管理。

第四,公共管理的方向和手段,具有多样性。

第五,公共管理的内在要求,在于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实现高效化。

第六,公共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公共利益。

第七,公共管理已经的实质,在于揭示公共管理活动的客观运行规律。

三、西方公共管理学的产生及发展(一)西方公共管理学的产生背景公共管理学产生于20世纪70、80年代的西方国家公共管理学产生的学科背景:它是在突破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的局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公共管理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形成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代表性理论: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两分法及韦伯的科层制第二阶段:成熟阶段(20世纪30年代—20世纪60年代)代表性理论:第三阶段:科学化阶段(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代表性理论:巴纳德的系统管理理论以及罗森茨韦克和卡斯特的权变理论公共行政学的局限——主要表现在理论框架、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手段、管理目标等方面。

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20世纪70年代西方社会出现的“四种压力”,推动了公共管理学的兴起。

(二)西方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图式——“一元多线”所谓“一元”,是说公共管理学始终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发展着。

所谓“多线”,首先是指理论知识的多样性;其次是指研究途径的多样性。

四、公共管理学在中国的建设及展望在我国,公共管理学是在行政管理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目前,公共管理学科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群落中的热门学科。

我国公共管理学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是一门还不成熟的学科。

第二讲政府职能转变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政府应该干什么一、政府职能的一般理论(一)政府职能的涵义和构成“政府职能”也称“行政职能”,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候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各个领域进行管理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

政府职能的构成要素:(1)职务范围:指国家行政机关这一行政主题管什么,管多宽(2)职责深度: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其承担的公共事务管到什么程度(3)职权方式: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其所承担的公共事务怎么管(二)政府职能的分类和内容学术界主要有两种对政府职能分类的角度一种是从静态角度进行的分类:政府职能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教育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即政府的基本职能。

一种是从动态角度进行的分类:政府职能包括计划、组织、协调和监控,即政府的运行职能。

(三)政府职能的地位和作用(1)政府职能是国家行政管理性质和方向的直接体现(2)政府职能是设置和改革行政机构的根本依据(3)政府职能是实现行政运行机制科学化、程序化的重要保障二、政府职能的国家比较及合理选择学术界名言:“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选优,有选优才有发展”。

当今世界190多个国家政府职能分类:1、合格守夜人:西方政府职能2、优秀领航员:日本3、经济监护人:德国4、社会协调员:法国5、公平裁判员:东亚,尤其是韩国6、社会管制员:南亚,包括印度和巴基斯坦7、轻轨推进器:东欧8、经济清道夫:拉美政府职能9、部落代言人:非洲政府职能三点说明:①粗略分类,不一定全面②形象说明,不一定准确③着重分析最具影响力,代表性的第一类、第二类政府职能综述,国际社会中的9类政府职能,既有适应社会发展的比较完善的政府职能,又有转轨时期的过渡性质的政府职能。

既有成功的使经济得到发展的政府职能,又有对社会发展带来无限灾难的政府职能,通过对这些政府职能的比较,可以帮我们总结出有效的政府职能,从而更好地构建我国的政府职能。

我国当前正出于转轨时期,“转轨”有四层含义:①由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②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③由人治社会转向法治社会④由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这种转轨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典社会主义与经典资本主义的结合,即由共产党执政的市场经济。

借鉴世界各国政府职能的经验教训,我们政府在社会发展中应履行的职能可以概括为“宏观调控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培育市场,促进市场的成长和发展(2)纠正市场机制的失灵,保证市场的健康运行(3)超越市场,站在市场之外和市场之上,防止其消极面向社会扩散;同时不断引导市场走向准确的目标。

中共十六大提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十六字政府职能方针。

三、我国政府的现有职能及职能转变(一)现阶段我国政府职能的配置、调整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政府职能的体系仍未突破传统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旧模式,与发达经济和加入WTO的要求还有一定的不适应性,这种不适应性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我国政府的直接控制职能相对于社会的需要而言仍然过大,对社会各方面不必要的干预仍然过多。

(2)我国政府职能体系的内部关系尚未完全理顺,职能交叉和职能重复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3)我国政府吧微观管理职能返还给各社会单位的同时,宏观调控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在一些领域出现了职能真空的状态(二)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概念、进程、问题及出路1、政府职能转变的概念政府职能转变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说法:狭义政府职能转变指政府管理经济的形态、方式和方法的变化、转换和发展;广义的政府职能转变指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责与功能的变化、转换和发展。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有四个方面:(1)政府管理权限的转变:即由无限权力向有限权力政府转变,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2)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即由单一的行政管理向经济、法律、行政相结合的管理转变,由微观的直接管理向宏观的间接管理转变。

对于这种转变,中科院何伟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政府应该把自己定位在以下五个方面:你投资我欢迎;你赚钱我收税;你赔钱我不管;你犯法我治罪;你自主经营我宏观调控。

”(3)政府管理能力的转变:即由单一的权力能力向权力能力与权威能力相统一转变,这涉及到公民第一还是官员第一的理念。

(4)政府管理观念的转变:即由面向计划经济的观念向面向市场经济的观念转变,尤其是面向国际市场经济的观念转变。

2、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首先要明确一个基本的命题: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始终是与经济体制的改革结伴而行的。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市场体制是一种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体制,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注企业的一切。

80年代中期,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此后政府职能发生了较大变化,即由政府直接管理企业变为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各占一定比例的方式,管理手段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由于计划经济没有转变,政府职能转变仍在计划经济的框架内进行,没有实质性转变。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由此政府职能发生了转变,即由计划管理转向宏观调控,最终使我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

3、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尚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有两点:(1)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研究相当薄弱,不少理论问题尚未解决。

(2)转变政府职能的具体操作过程存在一定的困难。

4、政府应该选择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多管齐下,整体联动”具体而言要做好如下两个方面的工作:(1)切实加强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研究,形成“言之有理,持之有故,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

(2)切实抓住政企分开这一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

如何实现政企分开,理论界大体有四种观点:A、政企分开的核心问题是政企分开,理论界称之为“两个分开论”B、政企分开的上策是抓大放小,理论界称之为“抓大放小论”C、政企分开的通途是国有企业股份制化,北大厉以宁教授提出D、政府退出市场,实现政府归位,理论界称之为“守夜人论”我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划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没有市场企业只能找市长。

第二阶段:企业大部分时间找市长,一小部分时间找市场第三阶段:企业50%的时间找市长,50%的时间找市场第四阶段:企业80%的时间找市场,20%的时间找市长第五阶段:企业只找市场不找市长关于政企今后的出路,张立荣教授认为,要做到政府管该管的事,企业干该干的活,各行其道。

政企分开的关键是要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通过改革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第三讲行政体制与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政府如何组织起来一、行政体制的一般理论(一)行政体制的涵义与构成要素行政体制,又称政府体制,指国家行政机关为推进其政务所建立的权责体系、组织结构体系、运行体制和法规制度的总称。

行政体制的构成要素:1、权责体系:指行政权力与责任的划分和配置,它是行政体制的核心。

一般而言,权责体系包括如下三个方面:①确认国家行政机关系统运用的权力和责任,务求“定位”、“到位”、“不错位”、“不越位”;②确认各级各类国家机关内部应有权力和责任,务求权责一致、人事相宜、防止政出多门、多头指挥③确认各级各类国家行政机关内部与其职位相称的权力、责任和能力,务求职位和权力、责任与能力相称。

2、组织结构体系:指国家行政机关纵向和横向的组织构架体系,它是行政体制的物质载体。

一般而言,组织结构体系也有三个构成要素:①确立一级国家行政体系内部横向部门构架;②确立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纵向层级构架;③确立国家行政机关系统纵向和横向的网络构架。

3、运行体制:指行政权力在行政、组织结构体系中的运行方式,它是行政体制的活力体现。

一般而言,运行体制的内容有如下7个方面:决策体制、执行体制、协调体制、监督体制、反馈体制、动力体制、制约体制。

4、法规制度:指关于行政权责体系、组织结构体系、运行体制的法律制度规范,它是行政体制的框定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