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微专题复习:土壤
高考地理专题 6土壤的有机质多少的分析思路
1.土壤的有机质多少的分析思路
(1)核心思维:土壤有机质的变化=有机质收入量-有机质的支出量。
(2)有机质收入量:枯枝落叶多(含生物遗体多),夏季气候温和湿润或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植物生长多,冬季寒冷干燥,枯枝落叶多。
(3)有机质支出量:
①微生物消耗:气温高,微生物活跃,分解快,消耗多;气温低,微生物活动弱,分解慢,消耗少。
②植被消耗:植被生长旺盛,消耗大;某种植被生长慢或某
种植被减少,消耗少。
③土壤侵蚀或淋溶:风力、流水侵蚀会造成土壤有机质流失;降水较多,会造成有机质溶解流失。
土壤 高中地理
土壤高中地理
土壤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土壤与农业生产有着最直接的联系,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土壤的组成包括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土壤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起主导作用,人类活动也对土壤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土壤中的生物形成了土壤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土壤与其地上部生物和地下部生物之间进行复杂的物质与能量的迁移、转化和交换,构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统一体,成为生物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活跃场所。
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被层,犹如地球的地膜。
单个土体是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形式,作为土壤的三维实体,其体积最小。
面积的大小取决于土壤的变异程度。
聚合土体,两个以上的单个土体组成的群体,称为聚合土体。
此外,土壤剖面包括土壤的组成如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还有与地球表面的其他元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系统的整体,比如气候、水文、地形和其他生物元素等。
这个系统是动态的,因为它受到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地形、水文、植被、人为活动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影响土壤的形成、发育和演变。
地理微专题:土壤盐渍化
人类活动是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因
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 的平原灌区,不合理的人 类活动是引起土壤次生盐 渍化的主要原因。
1.灌排 系统不 配套
4.平原 蓄水不 当
2.大水 漫灌、 串灌
土壤次生 盐渍化
5.利用矿化 度较大的地 面水或地下 水进行灌溉
3.渠道 渗漏
6.不合 理的耕 种方式
大水漫灌
地理微专题
地理高考备考系列
BY xiao huai qiang
土壤盐碱化
土壤盐碱化景观
土壤盐碱化分析思路
成因
措施
基本 概念
危害
分布
土壤盐碱化
土壤盐碱化又称盐渍化,指土壤中可溶性盐类随水向表层移 动并积累下来,而使可溶性盐含量超过0.3%的过程(土壤含 盐量太高,从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 。
恶化生态环境
盐碱化的危害
腐蚀建筑材料 破坏工程设施
影响农牧业生产 毁坏道路路基
水盐运动: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影 响的土壤中盐分的水迁移。 旱季: 由于蒸发强烈,土壤 中的盐分随水沿土壤空隙上升到地 表,水分蒸发后,盐分在地表积累。 也叫返盐。 雨季: 土壤被雨水淋洗,表 层脱盐。又叫淋盐。
我国盐碱土地的分布
青新极端干 旱漠境
东北地区 半漠境内陆
黄淮海平原
东部滨海 盐碱地 海水倒灌增 加盐度
按自然地理条件、形成过程和盐分组成,可将我 国盐渍土划分为7个类型区:
一、 二、
极端干旱荒漠盐渍土区:
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和柴达木盆地。
干旱荒漠和荒漠草原盐渍土区:
1、黄河中上游半干旱半荒漠盐渍化区 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的部分和宁夏的大部分地 区。区内除现代积盐的硫酸盐-氯化物或氯化物-硫酸盐盐渍 土外,还有部分残余盐渍土。 2、甘、蒙、新干旱荒漠盐渍化区 包括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西部阿拉善高原和新疆天山以 北地区,分布土壤含盐量很高的内陆盐渍土。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微专题 冻土
在活动层较浅的地区(例如环 北极的大部分地区), 多年冻土退化导致的地下冰融 化,会向地表补充大量水分, 促进植物的生长;
在活动层较大的地区(例如我 国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 多年冻土退化会导致更多的土 壤水分下渗,地下冰融化对土 壤水分补充的水分也难以被植 物吸收,所以会导致植被退化。
由于冻土的季节性的一冻一融(温度低于0℃冻,高于0℃融) 现象,会对地表和地下的人类设施造成破坏,常考到是冻土 对建筑和交通的影响。下图是由于冻融现象使得路基遭到破 坏,路面坑洼不平。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其中抛石路基即用碎块石填筑路基,利用其通风透气性,隔阻热空气下移,同时吸入冷量,起到保护冻土 的作用。左图是青藏铁路分布图,右上图是抛石路基结构示意图,右下图为片石护坡景观图。
微专题 冻土
典例分析
例1:(2019年全国3卷)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 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 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化首要原因是
A. 气温升高
B. 气温降低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青藏高原地区气温低于地温的原因。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较多;
白天被削弱的太阳辐射较少,到达地面 的较多,地面吸收后增温;
但空气稀薄云量较少,大气对地面的长 波辐射吸收较少加之高原地区多大风天 气,大部分热量散失掉,气温较低。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高原气候高寒,气温一般低于地温,是我国主要的冻土分布区,冻土土层可分为活动层和多年冻土层 两部分。其中,活动层靠近地表,随着外界气温变化或冻或融;多年冻土则常年处于冰冻状态。青藏铁路 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 地区的最长铁路。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使冻土的体积发生膨胀和收缩,会危及铁路路基, 为此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创造性地提出了低架旱桥、热棒技术、抛石路基等措施。其中抛石路基即用碎块 石填筑路基,利用其通风透气性,隔阻热空气下移,同时吸入冷量,起到保护冻土的作用。左图是青藏铁 路分布图,右上图是抛石路基结构示意图,右下图为片石护坡景观图。
高一地理土壤必考知识点
高一地理土壤必考知识点地理是一门揭示地球表层自然与人文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学科。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土壤作为地球表层自然现象之一,是地理学习的重点之一。
下面将介绍高一地理课程中的土壤必考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一、土壤的定义和形成土壤是指地球表层岩石经过风化和加入了有机物质后形成的一种生物活动介质。
土壤的形成是地壳活动、气候、植被和人类活动等多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土壤的成分和组成土壤主要由五个常见成分组成:固体颗粒、液态水、气体、有机质和无机质。
其中,固体颗粒是土壤中最主要的成分,包括砂粒、粉粒和黏粒。
液态水和气体则存在于土壤孔隙中,有机质主要来自植物和动物的残体以及它们分解的产物,无机质则由各种矿物质组成。
三、土壤类型和特征根据土壤颗粒的比例和粒径大小,土壤可以分为砂壤、粉壤和黏壤。
砂壤的颗粒较大、通气性好,但保水能力较差;粉壤的颗粒适中,保水能力较好;黏壤的颗粒较小,保水能力非常好,但通气性较差。
四、土壤的物理特性土壤的物理特性包括质地、结构、容重和孔隙度等。
质地是指土壤颗粒的大小和组合方式,结构是土壤颗粒之间的排列方式,容重是单位体积土壤的质量,孔隙度是土壤孔隙占总体积的比例。
五、土壤的化学特性土壤的化学特性包括pH值、养分含量和酸碱度等。
pH值是反映土壤酸碱程度的指标,对植物生长和土壤肥力有重要影响。
养分含量则决定了土壤的肥力,主要包括氮、磷、钾等元素。
六、土壤的生物特性土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有各种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的生活。
微生物对土壤有利于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转化,植物则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动物则参与有机质的分解和土壤通风等过程。
七、土壤的生态功能土壤在自然环境中具有多种重要的生态功能。
首先,土壤具有水分调节的功能,能够调节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供给;其次,土壤具有养分供给的功能,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还有,土壤还具有保持生物多样性和保存地质遗迹的重要作用。
2023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课件 专题15 土壤与环境
【真题再现5】
(2022·辽宁卷)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大豆根部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与 较强的耐污染能力。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大豆进口量持续攀升,目前达到国内 总消费量的85%左右。随着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大豆需求快速增长,为应对产需缺口, 各地推出一系列政策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黑龙江省发布玉米和大豆生产者的补贴标准 后,玉米、大豆的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发生了变化,2018-2020年,玉米的补贴价格上升, 播种面积在下降,总产量有所下降;大豆的补贴价格在下降,播种面积在上升,总产量 在上升。玉米与大豆轮作可以保障粮食作物生产结构合理和粮食增产。
7.(1)指出该样地山脊与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
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谷
解析:(1)首先在等高线图中读出哪里是山谷、哪里是
山脊,然后观测山脊和山谷中点位的土壤表层(0~10cm)
的有机密度,会发现山脊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山谷
脊
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小。土壤有机质含量由有机质输入和分解两方面决定,图中显示,该样
7.(1)指出该样地山脊与山谷土壤表
层有机碳密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真题再现6】
(2022·湖南卷)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等,大多以有机碳的形式存 在。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海南岛某自然保护 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此地常受台风影响。下图示意该保护区内一块样 地的地形及该样地内部分点位土壤表层(0~10cm)的有机碳密度(单位:kg/m2)。
水分:输送养分和合成有机物需要
土壤肥力最终取决于水、肥、气、热四个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以及能否满足植 物生长过程的需要。
【解题方法指导】
一、土壤的成分与性状
【高考地理微专题】多年冻土
多年冻土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9分)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
冻土层对铁路路基影响显著,如开挖路堑后地下水自边坡流出,在隆冬季节随流随冻,影响铁路运营。
图12为我国多年冻土分布示意图。
(1)说出与东部相比,我国西部多年冻土的主要分布特点。
(2分)(2)大兴安岭北部岭西地区为大片多年冻土,而岭东地区为稀疏岛状多年冻土。
分析造成岭西地区多年冻土发育程度好于岭东地区的主要原因。
(4分)(3)冻土问题是青藏铁路建设中克服的三大难题之一。
根据冻土的特征推断冻土对铁路运输可能产生的影响。
(3分)【答案】(1)(2分)西部多年冻土面积大,(1分)多大片状和大片岛状多年冻土。
(1分)(2)(4分)冬季,岭西地区位于冬季风迎风坡,冷空气在岭西地区堆积,气温低于岭东。
(2分)岭西地区海拔高,夏季气温低于岭东。
(2分)(3)(3分)活动层融化导致路基沉陷;(1分)活动层冻胀导致路基和轨道变形;(1分)增加行车安全隐患。
(1分)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
我国的多年冻土分布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度地区和青藏高原海拔地区。
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为-3.5°~2°C。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
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的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
图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
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 土壤、生物与地理环境(课件)(全国通用)
5、土壤根据形态,可分为砂土、黏土、壤土。读表,比较它们的差异
类型 砂土 壤土
黏土
主要组成 砂粒
砂、 粉、黏粒 黏粒
空隙 多、大
兼有 少、小
水
肥
透水性强、 保水性差
易流失
透水、 保水
保肥
透水性差、 保肥 保水性强
气
通气 通气 通气差
热
土温较高 适中
土温较低
壤土:兼有砂土、黏土的特点,保水、保肥、透气性好,是农作物种植 的理想土壤。
黑土是大量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历经长时间演化形成 的肥沃土壤。图13示意某优质黑士区。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区域农作物 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黑土侵蚀严重。60年代起,该区域采取了滴灌等一系列 措施,黑土侵蚀明显减少。
(1)说明该地区气候条件对黑土形 成的影响。(4分)
夏季雨热同期,利于植被生长;
我国某地推广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蔬菜大棚农业。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 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图4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 酸碱度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连作八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
A.土壤酸化
B.土壤沙化
C.土壤盐碱化 D.土壤有机质减少
2.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生物多样性分析思路 水热条件好,具有多样性
【答题语言】1、山地纬地度形低、,气热候量多充样足,水降平水差多异,水热条件好; 23另区、 、:域地人水环形类平境复 活方的杂 动向多, 影植样相 响被性对 小丰高,富度影区,大响域可,时空能气间间是候短大经(,、、垂干海纬直扰陆度) 少兼跨垂差 ,备度直异 生,大差显 态位。异著 保置气, 护过候生 较渡湿存 好,热环 等地,境 。形物多复种样杂丰;多富样;等地 形多样(多山地、丘陵食等物)、;饵料 天敌、人类干扰、生物入侵等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土壤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土壤典型例题一:(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埃尔埃希多地区(如下图小方框所示)曾是西班牙最贫瘠的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小于300mm。
随着政府颁布了一系列调动农业开发者积极性的政策,土壤“三明治式”的改良——当地农户利用沙土(表层)、有机肥(中层)和黏土(下层)令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温室截留雨水和农业高科技的广泛应用,过去的贫瘠之地变成了“欧洲蔬菜之都”(1)分析埃尔埃希多地区年降水量小的原因。
(6分)(2)分析埃尔埃希多地区土壤贫瘠的自然原因。
(6分)(3)简述埃尔埃希多地区采用“三明治式”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的原因。
(6分)(4)简述埃尔埃希多地区变成了“欧洲蔬菜之都”的有利条件。
(6分)参考答案:(1)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降水量小;(3分)冬季受西部山地的阻挡,西风从大西洋带来的水汽少,处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小,因而全年降水量小。
(3分)(2)地形主要为山地、丘陵,坡度大,土层薄;年降水量小,水源不足;夏季受高压控制,炎热干燥,蒸发量大,冬季处于西风的背风坡,焚风效应明显,气温较高,全年气候干旱;土壤为荒漠、沙化严重,土地贫瘠。
(答对3点得6分)(3)上层沙土透水通气性好,土壤中氧气充足;(2分)中间层的有机肥,可提升土壤肥力;(2分)下层黏土,保水保肥,避免养分、水分下渗,保证土壤水分充足。
(2分)(4)纬度低,气温高,热量充足,蔬菜上市时间早;位于沿海地区,海运便利;土壤改良,温室推广,为蔬菜生产大规模生产提供条件;冷藏和保鲜技术的进步,方便蔬菜储典型例题二:(2019·广东高考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方针叶林分布于北纬45°~70°的寒温带地区,向南延伸到我国大兴安岭北部。
其群落结构极其简单,林冠层下常由灌木(根深)、草本植物(根浅)及苔藓地衣(无根)组成,林下土壤是酸性贫瘠的灰土,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占了总植被数的90%以上。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土壤专题(讲义)(解析版)
第六章土壤专题【思维脉络】一:土壤概念:1.土壤: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具有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土壤≠土地,土壤只是构成土地的重要要素之一,而土地则是指陆地的表层部分,除土壤外还包括未形成土壤的岩石和岩石风化物(成土母质)。
二、土壤的组成及肥力1.土壤组成:2.土壤肥力:土壤能同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土壤肥力最终取决于水、肥、气、热四个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以及能否满足植物生长过程的需要。
土壤的组成状态体积比例肥力特征作用肥力矿物质固态45% 由成土母质发育。
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于土壤中水、肥、气、热四个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以及能否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有机质固态5% 由植物提供。
有机质的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水分液态20%~30%过多会造成土温下降,土壤缺氧空气气态20%~30%过多会造成养分、水分不足,植物枯萎三、成土过程及其影响因素1.土壤的成土过程:过程解读:①在风化作用下,致密岩石破坏,养分释放与流失;②在低等生物、微生物改造作用下,有机质积累;③在高等生物改造作用下,养分元素富集(有机质重新合成腐殖质)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土壤土壤形成过程即:有机质的积累过程,矿物养分的富集过程。
有机质在土壤表层发生聚积,形成暗色的腐殖质层或泥炭层。
2.土壤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土壤是在岩石(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1)成土母质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
这些风化物逐步发育成土壤,故称风化物为成土母质。
(2)生物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
特别是绿色植物将分散的、深层的营养元素进行选择性的吸收,集中地表并积累,促进肥力发生和发展。
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动植物残体+腐殖质)的来源和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专题20 土壤的考察热点及答题技巧解读(解析版)-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
专题20 土壤考察的热点及答题技巧解读土壤是新教材体系的内容,但土壤的考察由来已久,常见的方向是将其作为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之一。
在近些年的考察中,土壤成因、剖面特征,土壤的物质组成及变化,土壤质地及与土壤与农业的关系等考频较高。
一、土壤中的物质成因(一)土壤成分及作用:土壤的成分比较复杂,一般由矿物质、有机质、土壤生物、水分和空气组成。
矿物质直接或间接来自岩石风化物,是土壤的“骨骼”。
有机质包括动物和植物的残体,以及其经过微生物作用形成的腐殖质。
有机质比重远低于矿物质,但对土壤肥力影响很大,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
水分和空气贮存在土壤固体颗粒之间的孔隙中,两者的比例并不固定,常会随着外界气温、湿度、降水等条件的变化而此消彼长。
土壤孔隙也是细菌、真菌等土壤微生物和蚯蚓、线虫类等土壤动物的生存空间。
土壤中的微生物虽小,肉眼无法看到,但其数量十分惊人,而且作用很大,如分解有机质释放出营养元素,供植物利用。
(2)物质的成因1.成土母质2.气候3.地形4.生物1.(2022·湖南·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等,大多以有机碳的形式存在。
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
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此地常受台风影响。
下图示意该保护区内一块样地的地形及该样地内部分点位土壤表层(0~10cm)的有机碳密度(单位:kg/m2)。
(1)指出该样地山脊与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差异:山脊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小。
原因:与山谷相比,山脊受台风影响更大,易使植被倾倒死亡、腐烂,树木更新快,增加土壤中有机碳输入。
【解析】(1)首先在等高线图中读出哪里是山谷、哪里是山脊,然后观测山脊和山谷中点位的土壤表层(0~10cm)的有机密度,会发现山脊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小。
高考地理小专题冻土
高考地理小专题冻土冻土是指地表至一定深度(一般为2~3米)范围内,土壤温度在一年中低于0℃并呈冻结状态的一类土壤。
我国冻土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地区以及青藏高原地区,其中东北的北部和东部山区、新疆的北疆北部、青藏高原东缘及北缘山区是我国冻土分布最集中的区域。
答案:我国冻土区位于东北、西北及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冻土广布;植被覆盖率较低,部分区域植被稀疏;河流较少,水量也不大。
答案:我国冻土区气温低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受纬度影响,地处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太阳辐射少,气温低;二是受地形影响,冻土区大多位于山区,地势高,气温低。
答案:我国冻土区对农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冻土广布,地表崎岖,耕地较少且质量不高;二是气温低,热量不足,生长期短,农作物生长缓慢,产量不高;三是春季融雪时容易形成春涝,影响农事活动;四是容易形成旱灾和冻害等自然灾害,对农业造成不利影响。
答案:为了实现我国冻土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发展耐寒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的抗寒能力;二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田水利建设水平;三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四是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五是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工业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将自然资源转化为人类所需产品的过程。
根据产品类型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工业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
其中,制造业是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机械制造、电子制造、化工制造、食品制造等领域。
服务业则是工业的辅助行业,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各种服务,包括物流、金融、教育、医疗等。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体来说,工业具有以下作用:促进经济增长:工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通过生产各种产品和服务,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创造就业机会:工业的发展为劳动力市场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人们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高中地理微专题复习-北方地区东北地区-农作物品质优良-土壤的形成与保护
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 分) 材料一 下图中, 南、北盘江汇合处到柳江口一段,又称为红水河,流城内山岭连绵 ,地形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被列为我国重点开发项目。 材料二 近年来, 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上述地区土层薄且贫瘠,保护土壤 尤为重要。在修建公路时,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均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 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
二是,因为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 ,年降水量大,所以降水对于土壤的淋洗作用强 烈,强烈的流水淋洗作用,使得土壤中的大量元 素和养分随流水流失,最终保留下富铁铝化的, 呈酸性的土壤,颜色也呈现出砖红色,在肥力特 征上表现为粘廋的特征。
所以,热带雨林地区虽然拥有最大的生物量,但是发育的土壤并不肥沃,但是,生 物毕竟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如果没有生物,那就更不可能形成有机质了。因此,能够 发育比较肥沃土壤的区域,一定是具有较多的枯枝落叶等,并且那些枯枝落叶能够最终 进入土壤,转化为有机质,比如我国东北的黑土,就是一种高肥力的土壤。
(2)东部有高大(安第斯)山脉(1分),北部为干旱沙 漠(1分),西部为浩瀚海洋(1分),环境封闭性较好; 葡萄种植区夏季炎热干燥,紫外线强(1分)。
2、从土壤有机质的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分析雨林砖红壤贫瘠、 黑土土壤肥沃的原因。
热带雨林养分循环示意图
生
养分脱离植物
枯枝
物
落叶
土 壤
岩 石
释 放
风
养
化
(3)根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该地区土壤贫瘠的原因。(4分) (4)指出在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为保护土壤应采取的措施。(4 分)
(3)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 起伏较大,水流速度快;水土流失较严重, 土层薄,土壤养分易流失;气温高,有机质 难积累;喀斯特地貌,成土条件差。(4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高02考0年 地高 理考 微地 专理 题微 复专 习题 :复 土习 壤:土壤(共 23张PP T)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气候
温度高+降水多=风化强度大、速度快(微生物活动旺盛)→土壤有机质积累少 湿热环境:土壤形成速度快,风化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 冷湿环境:有机质积累多,土壤肥沃。如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 干冷环境:土壤形成速度较慢。 干热环境:土壤有机质积累少,土壤肥力低。如撒哈拉沙漠地区。
2高02考0年 地高 理考 微地 专理 题微 复专 习题 :复 土习 壤:土壤(共 23张PP T)
土壤的养护
常用方法
Common methods
休耕 种植绿肥 作物轮作 广施农家肥
2高02考0年 地高 理考 微地 专理 题微 复专 习题 :复 土习 壤:土壤(共 23张PP T)
壤土:壤土中所含的砂砾、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 不仅通气、透水性能良好,而且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 地。
黏土:黏土成分中黏粒占优势,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而且有 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与耕作。
土壤质地
粒径大小 小
黏粒
土壤矿物质颗粒 粉粒 砂土
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
土层薄、层次少或分层不明显,表明土层发育程
度低。
耕作层
耕作土壤剖面及各层特点
土壤层 耕作层
特点
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 颜色较暗
犁底层
犁底层
土层紧实,颜色较浅, 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自然土层
自然土层 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耕作土壤剖面
高考地理微专题复习:土壤
水 主要由地表进入土中,包含许多溶解物质。 空气 由大气层进入以及土壤内生命活动产生。
理想土壤组成示意图
土壤颜色
黑土
Black soil
红壤
Red soil
黄土
Yellow soil
土壤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受有机质含量、矿物质、水分多少及 土壤结构体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我国而言,黑色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红色土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青色土 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长期积水之地,白色土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黄色土主要分布 在华北地区。
不合理利用土壤引起土壤退化,如土壤肥力衰退、土壤沙化、荒漠化、次生盐渍 化和土壤污染等。
2高02考0年 地高 理考 微地 专理 题微 复专 习题 :复 土习 壤:土壤(共 23张PP T)
2高02考0年 地高 理考 微地 专理 题微 复专 习题 :复 土习 壤:土壤(共 23张PP T)
我国主要土壤的分布及特点
2高02考0年 地高 理考 微地 专理 题微 复专 习题 :复 土习 壤:土壤(共 23张PP T)
2高02考0年 地高 理考 微地 专理 题微 复专 习题 :复 土习 壤:土壤(共 23张PP T)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时间
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在自然状态下,形成20厘米厚可耕作的土壤,一般需要100至1000年。
2020年高考地理微专题复习:土壤
恩平市第一中学 邓东富
土壤概念
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 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由岩石风化形成的母质在气候、生物等因素的综合 作用下逐渐形成。
矿物质 是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固体部分质 量的95%左右。
有机质(腐殖质) 主要指动植物死亡后的残体、 人工施用的有机肥,经微生物分解后形成,可以 提高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有利于作物生长。
土壤的形成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从无到有,从薄到厚,层次由少到多,逐步发育成熟,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从无到 有,从薄到厚,层次由少到多,逐步发育成熟
土壤形成初期
岩石开始崩解
有机物 成土母质
土层开始形成
完整的土壤层
高考地理微专题复习:土壤
基岩
母质层 基岩
腐殖质层
母质层 基岩
腐殖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母质层 基岩
高考地理微专题复习:土壤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成土母质
土壤形成初期 岩石开始崩解 土层开始形成 完整的土壤层
有机物 成土母质
基岩
母质层 基岩
腐殖质层
母质层 基岩
腐殖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母质层 基岩
岩石的风化产物,称为成土 母质,它是土壤发育的物质 基础。
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 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 壤的质地。
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质地。
没有生物的作用,就不可能形成土壤;生物残体形成土壤有机质,有机质在微
自 生物 生物作用下形成腐殖质;使营养物质在土壤表层富集;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
然
成的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
地 理 要 素
岩石风化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湿热地区土壤形成速度快于干 气候 冷地区,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更高;冷湿
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干热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少。
地貌
山顶和山麓、阴坡和阳坡、迎风坡和背风坡因水热条件不同,发育的土壤不同; 从山顶到低平洼地,依次为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
时间 土壤形成时间越长,土壤发育程度越高,土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2高02考0年 地高 理考 微地 专理 题微 复专 习题 :复 土习 壤:土壤(共 23张PP T)
土壤质地
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照粒径大小可分为 石砾、砂粒、粉砾、黏粒等,不同粒 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 称为土壤质地。
土壤矿物质颗粒
粒径大小 小
黏粒 粉粒 砂土
大 石砾
从土壤质地看,土壤一般分为:
砂土: 砂土成分以沙粒占优势,大孔隙多,毛细管空隙少,通气、透水性强, 保水、蓄水性能弱,而且有机质易分解,保肥性能弱,但易于耕作。
高考地理微专题复习:土壤
2高02考0年 地高 理考 微地 专理 题微 复专 习题 :复 土习 壤:土壤(共 23张PP T)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生物
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 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
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
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
生
解,转化为腐殖质。
物
循
植物吸收营养元素,储存在
环
生物体内,并随生物残体分
类型 黑土 黄土 红壤
紫色土
分布地区 东北平原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江南丘陵
四川盆地
特点
富含腐殖质,土壤肥沃
土壤深厚,有机质含量不高,缺磷少氮 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 质黏重 土壤肥力好,富含各种盐类以及多种微量 元素
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 人类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成熟土壤,有机质
水稻土 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 含量丰富,较肥沃,耕作层呈深灰色,锈
功能四
土壤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
2高02考0年 地高 理考 微地 专理 题微 复专 习题 :复 土习 壤:土壤(共 23张PP T)
土壤的功能
功能五 土壤是人类种植农作物的物质基础,是珍贵的自然资源
2高02考0年 地高 理考 微地 专理 题微 复专 习题 :复 土习 壤:土壤(共 23张PP T)
2高02考0年 地高 理考 微地 专理 题微 复专 习题 :复 土习 壤:土壤(共 23张PP T)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人类活动
除自然原因外,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极为深刻。自然土壤在人类长期的耕 作和培育下,形成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耕作土壤。
耕耘 灌溉 收获 施肥
改变土壤的结构、保水性、通气性 改变土壤的水分、温度状况 改变土壤的养分循环状况 改变土壤的营养元素组成、数量和 微生物活动
(2)分析石漠土质对人参果品质的有利影响。 影响:石漠化土地以沙石为主,透气性好,土质疏松,利于扎根生长;利于增加昼 夜温差,有利于果实有机质积累;岩石风化物提供较多的矿物质,使果实富含微量 元素;土地未经过种植,人为污染少。
2高02考0年 地高 理考 微地 专理 题微 复专 习题 :复 土习 壤:土壤(共 23张PP T)
大
石砾
肥沃土壤:上层多为粉砂壤质地,下层多为粘壤质地 上层疏松,孔隙度大,便于通气、透水、增温; 下层粘实,孔隙度小,能起托水、保肥、稳温作用。
土壤质地 颗粒比例 通气、透水性能 保水性能 有机质 保肥性能 耕作难度
砂土 砂粒占优势 壤土 比例适中
强 良好
差
易分解
弱 易耕作
强 不易分解 好 最理想
黏土 黏粒占优势
解释放到土壤表层。
2高02考0年 地高 理考 微地 专理 题微 复专 习题 :复 土习 壤:土壤(共 23张PP T)
营养物质促 进植物生长
枯枝落叶 掉落地面
矿物质和营养 物质渗入土壤
分解有机质
岩石风化
生物循环示意图
2高02考0年 地高 理考 微地 专理 题微 复专 习题 :复 土习 壤:土壤(共 23张PP T)
腐殖质层 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淋溶层
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 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母质层
淀积层
淋溶层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 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母质层
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母岩层
母岩层
坚硬的岩石
森林土壤剖面
土壤剖面构造
土壤剖面一方面反映了土壤的发育程度:土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生物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人参果喜光热,不耐高温,光照不足会延迟成熟;根系发达,并能分泌酸性 物质;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口感甜润、皮薄汁多,是国际公认的优质保健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