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图形的教案

合集下载

2023最新-认识立体图形教案【优秀7篇】

2023最新-认识立体图形教案【优秀7篇】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为大伙儿带来的7篇《认识立体图形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7一138页,练习三十一的第1一9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所学立体图形的名称、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具准备:教师把教科书第137页上的图画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一、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

)让学生先想一想这些图形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出示准备好的小黑板。

指名说出每个图形的名称。

各图形中的每个字母表示什么?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为什么?,(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一类,它们的每个面都是平面;圆柱、圆锥和球*是一类,它们都有一个面是曲面。

)教师:下面我们就分别进行复习。

1.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师:长方体是什么样的图形?它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长方体的6个面是什么形?(是长方形。

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有什么特点?(可以分成3组,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教师:正方体是什么样的图形?它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什么形?(都是正方形。

)正方体的12条棱有什么特点?(长度全部相等。

)教师可以把上面的复习整理成下表。

教师: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有什么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圆柱和圆锥。

教师:圆柱是什么样的图形?它有几个面?每个面各是什么形状?(圆柱是一个立体图形,有三个面,上、下两个平面叫做底面,大小相等,另一个曲面叫做例面。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

2. 学生能够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包括它们的面的数量、边的长度和角的个数。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和搭建立体模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使用简单的几何语言描述立体图形的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培养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立体图形。

2. 学生能够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包括面的数量、边的长度和角的个数。

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立体图形的几何语言描述特征。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触摸准确识别立体图形。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立体图形模型或图片。

2. 几何画板或白板。

3. 练习题或活动材料。

学生准备:1. 笔记本和笔。

2. 搭建立体模型的材料(如纸板、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如盒子、球体等,引起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

2.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使用教师提供的立体图形模型或图片,观察和触摸这些立体图形。

学生通过合作,尝试用几何语言描述立体图形的特征,如面的数量、边的长度和角的个数。

3. 教学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明确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命名规则。

举例说明如何识别和命名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

4. 练习与巩固: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对立体图形的理解和命名。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几何语言准确描述立体图形的特征。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回顾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命名规则。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五、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一些课后练习题,巩固对立体图形的理解和命名。

(2024秋新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

(2024秋新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

第三单元认识立体图形3.1立体图形的认识单元说明:“认识图形”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为了分散难点,这一单元只安排了立体图形的认识,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在物体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4种立体图形;二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是会用同样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

建议如下: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3.要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利用已有知识发现新知识;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4.重视对“成长小档案”中内容的研讨,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课题名称】第1课时立体图形的认识【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7页--69页。

【教学目标】1.通过摸一摸、猜一猜、搭一搭等活动,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能在实际情境中辨认这些图形,准确说出它们的名称。

2.经历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体会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一般形状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前准备】1.教师: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教具和图片教学课件:《》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学具: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物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语。

教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玩一个猜谜语游戏(课件出示谜语)小小一个长方体,肚里装着尺和笔,小朋友们来上学,把它放进书包里。

打一学习用品,猜一猜是什么?学生:文具盒。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

⼤班数学《⽴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 《⽴体图形》这堂课可以让孩⼦感知⽴体图形的空间存在形式,体验数形关系,有⼀定的空间概念。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班数学《⽴体图形》的教学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体图形》教学设计篇⼀ 活动⽬标: 1、感知⽴体图形的空间存在形式,正确点数⽴⽅体砖块的数量。

2、体验数形关系,有⼀定的空间概念。

3、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砖块若⼲。

2、遮挡关系复杂的图⽚四张(见活动材料) 3、幼⼉⽤书。

活动过程: 1、复习学习过的⽴体图形。

教师出⽰⼤⼩和颜⾊各不相同的正⽅体、长⽅体、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让幼⼉从中找出所有的正⽅体和长⽅体,并能说出它们共同的特征(六个⾯、六条边、六个顶点、⽴体图形)。

告诉幼⼉这些图形有⼀个统⼀的名字叫“⽴⽅体”。

2、动⼿操作:搭积⽊。

教师请幼⼉打开幼⼉⽤书等16页,观察页⾯上的四个造型分别是什么样⼦的。

教师将幼⼉分成四组,每组搭建页⾯上的⼀个造型。

第⼀组:搭建页⾯左上⾓的造型。

第⼆组:搭建页⾯右上⾓的造型。

第三组:搭建页⾯左下⾓的造型。

第四组:搭建页⾯右下⾓的造型。

请幼⼉在桌⾯上搭建,四组的桌⼦依次并排,以便后⾯的观察和计数。

) 幼⼉在搭建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实施指导。

教师重点观察第三组和第四组幼⼉是怎么搭建的,⿎励幼⼉想办法解决问题(⿎励幼⼉尝试不同的搭建⽅式)。

3、请幼⼉依次从各个⾓度观察,并计数每个造型分别⽤了⼏个⽴⽅体。

幼⼉集团回答每个造型⽤的砖块数量。

待幼⼉回答完第三组和第四组造型使⽤砖块的数量后,教师提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启发幼⼉从各个⾓度观察找出造型看中被遮挡的部分。

)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答案呢?(启发幼⼉思考验证答案的⽅法:把造型拆散,数⼀数它⽤了⼏个砖块。

) 请第⼀组幼⼉分⼯合作拆除第三组搭建的造型,并恢复原型。

第⼀组幼⼉商量谁负责拆除并计数砖块数量,谁负责恢复原型并计数砖块数量。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范文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范文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识别和分类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3.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立体图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立体图形的概念及分类。

2.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举例。

3. 立体图形的特征及性质。

4. 立体图形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分类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2.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操作立体图形。

2.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立体图形的动态变化和实际应用。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立体图形模型。

2. 学具准备: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些立体图形卡片,用于识别和分类。

3. 课件准备:立体图形的相关课件和实例。

教案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魔方、牙膏盒、篮球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物的共同特征。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些实物都是立体图形。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通过教材,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学生动手操作,尝试识别和分类给出的立体图形卡片。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2.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巩固练习1. 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心得体会。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实例,进行观察和分析。

七、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最新14篇)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最新14篇)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最新14篇)认识立体图形教案篇一第一课时:认识物体和立体图形教学内容:教科书32页、33页做一做,练习五第2题。

教学目标:1.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质疑激情: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

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1.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

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2. 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1. 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数学人教版2024版一年级上册 第3章 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教案01

数学人教版2024版一年级上册 第3章 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教案01

第三章认识立体图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相关的物体和图形。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提供活动机会,经历对物体的分类、观察、触摸和比较的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初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几种立体图形。

难点: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同学们,上周我们学习了分类,来我们一起将这些图形分分类。

二、感知物体的形状1.看一看。

(2)仔细看一看,图片上有哪些东西?2.说一说。

(1)指定学生说一说这些物体是什么?该怎么分类?根据什么来分类?3.分一分。

根据图形形状,分成一类。

三、了解物体的特征1.选一个物体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滚一滚。

(1)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操作和体验。

(3)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感受。

2.交流反馈。

(1)长方体。

长长方方的,无法自由滚动,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但是这些面的大小不全是一样大的。

(课件演示)(板书:长方体)(2)正方体。

四四方方的,无法自由滚动,它有6个平平的面,每个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课件演示)(板书:正方体)(3)圆柱。

学生:①这个物体(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它的两头是圆圆的、平平的。

②如果躺在桌子上,它就可以滚动,但是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自由滚动了。

总结:像这样的物体,不管它是长的,还是短的,是粗的,还是细的,我们都叫它圆柱。

(课件演示)(板书:圆柱)(4)球。

学生汇报:球是圆圆的,它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会任意地滚动。

(课件演示)(板书:球)四、课堂活动1.认一认,说一说。

立体图形教案六篇

立体图形教案六篇

立体图形教案六篇第一篇: 立体图形教案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教学目标1、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能够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难点使学生从动手操作中,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PPT课件、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模型。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教师拿出准备好的物品,让学生认一认。

2、教师拿出正方体模型,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物品,找出和正方体形状一样的`物品,引出本节要学习的内容。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小组之间合作,通过分一分,摆一摆,了解各立体图形的特点。

(1)教师拿出正方体模型,同学之间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物品,先找一找与正方体形状一样的物品,摆放在一起。

说一说正方体的特点。

(2)教师拿出长方体模型,先说一说长方体的特点,有6个平平的面,这些面有大有小,再让学生动手找一找长方体。

(3)教师分别拿出圆柱和球,让学生找一找,并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区别。

2、教师展示不同的生活用品,让学生们再找一找分别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体,进一步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师生一起总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

3、巩固应用,提升能力。

1、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7页第1题。

2、回家找一找家里的物品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

第二篇: 立体图形教案活动目标1、能在游戏中感知平面图形与立方体的不同。

2、能探索、发现正方体、长方体的特征。

3、能认真细致的进行制作活动。

教学准备学具:1、操作卡P1、22、正方形毛巾一张、大正方体积木一块。

活动过程一、活动观察:找不同1、出示一张张方形毛巾和一大块正方体积木,引导幼儿观察,冰大胆谈论这两件东西的外形有什么相似?(毛巾是平面的,积木式立体的.。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形状,名称及特征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并且能够进行绘制和复制,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立体图形的认识2.立体图形的形状及特征3.绘制和复制立体图形4.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1.立体图形的名称及特征2.绘制和复制较为复杂的立体图形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教学难点1.加深学生对几何学的理解2.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教学过程1. 热身阶段通过对几个简单物体的介绍,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物体有哪些相似之处,列出物体的名称和特征,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及特征。

2. 新知阶段1.立体图形的认识通过讲解和示范,简要介绍立体图形的定义及特征,并列举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名称。

例:立方体、长方体、正方体、金字塔等。

2.立体图形的形状及特征依次介绍各种立体图形的形状特征和规律。

如:立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长方体也有六个面,但是有两对相等的矩形。

金字塔有一个底面和若干个侧面,组成一个尖锥形。

3.绘制和复制立体图形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学生绘制简单的立体图形。

然后依次复制图形,从简单到复杂进行练习。

如:先绘制长方体,再复制上下、左右两个长方体,形成一个有三个长方体的复合体。

4.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巩固立体图形形状和特征的理解。

如:做一个小盒子,它的底面是个正方形,离地面的高度是10厘米,每个面都一样大,边长是4厘米,如何剪纸并拼合出该盒子?3. 拓展应用阶段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和制作立体模型,检验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六、课后作业1.练习绘制和复制各种立体图形2.制作一个折叠模型并折叠出来。

七、教学评估1.学生的课上参与情况。

2.作业完成情况。

3.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

八、教学资源1.教材: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工具:相关图形模板,笔,纸。

九、教学体会在教学过程中,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引导讨论、示范、练习、实际问题解决和设计制作活动等。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认识立体图形教案篇一教材简析: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教材的展开也注意了由创设情境、实物引入──操作感知──实际应用,三个层次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

学情分析:学生在入校前就已经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和玩具,因此他们对形状有感知方面的经验,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就要把这些感知进一步抽象化,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在实际生活中能根据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搭一搭等环节,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几何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得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小就培养起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会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1、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教学策略与学习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根据《新课标》指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为此笔者便创设了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搭一搭等情境,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机会,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认识事物并经历建构知识的过程。

以学生主动观察、感受图形特征及小组、全班交流的教学方式,在活动中建构知识并应用到生活的实际中,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体现数学的生活化及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各种形状的物体。

学具准备:8篮子学生准备的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

小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优秀4篇

小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优秀4篇

小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识别并命名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基本的立体图形。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立体感。

3.激发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兴趣,培养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本特征。

难点:理解立体图形的空间结构和形状特点。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模型。

相关的图形卡片或PPT。

每个学生准备一套立体图形学具(可用积木、塑料球等代替)。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实例,如书本、礼盒、水杯、足球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二、新课呈现(10分钟)1.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长方体:有六个面,相对的两个面大小相等,形状为长方形或正方形。

正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大小相等。

圆柱:有两个大小相等、互相平行的圆形底面,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球:所有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形状为圆形。

2.使用图形卡片或PPT进一步展示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并引导学生归纳它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三、动手操作(10分钟)1.分发学具,让学生根据教师指示,找出并分类立体图形。

将所有长方体放在一起。

将所有正方体放在一起。

将所有圆柱放在一起。

将所有球放在一起。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每个立体图形的特征,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小组活动:每个小组从学具中挑选一个立体图形,并轮流描述其特征。

其他小组成员需判断描述是否准确。

2.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图片,让学生判断它们分别属于哪种立体图形,并说明理由。

五、课堂小结(5分钟)1.总结今天学习的立体图形名称及其基本特征。

2.强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以及空间想象力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让学生在家中寻找并记录下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实例,并尝试描述它们的特征。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能够识别和描述立体图形的特点。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立体图形的定义和分类2.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实例3. 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4. 立体图形的绘制和制作5. 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其特点和性质。

2.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发现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之美。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探索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实践活动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立体图形的图片、实物模型等相关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画笔、剪刀、胶水等学习工具。

3. 课堂活动所需的空间和时间。

教案第一课时:认识立体图形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图片,如魔方、篮球、牙膏盒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立体图形,教师总结并引入立体图形的概念。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通过教材和网络资源,了解立体图形的分类和特点。

2. 学生总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常见立体图形的特点。

三、课堂讨论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实例。

2. 每个小组选取一个立体图形,介绍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四、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绘制和制作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模型。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小结与作业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2. 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更多的立体图形,并尝试绘制和制作。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范文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范文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能够识别和描述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3.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立体图形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生活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发现和识别立体图形。

2. 立体图形的定义:介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基本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征。

3. 立体图形的性质:讲解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性质,如表面积、体积等。

4. 立体图形的绘制:教授如何绘制立体图形的方法和技巧。

5. 立体图形的应用:举例说明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家具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讲授法,讲解立体图形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绘制立体图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立体图形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立体图形模型、图片、PPT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教室内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和识别立体图形。

2. 新课导入:讲解立体图形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绘制立体图形,教师巡回指导。

4.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立体图形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 绘制练习:评估学生绘制立体图形的能力,观察其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的深度和应用的准确性。

七、教学拓展1. 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建筑工地或家具工厂,实地了解立体图形在实际中的应用。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识别并命名立体图形,如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

2. 使学生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如球体的圆形表面,圆柱体的两个圆形底面和侧面,正方体的六个正方形面等。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描述立体图形。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立体图形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

二、教学内容1. 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征。

2. 常见立体图形的认识和命名,如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

3. 立体图形的观察和描述,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描述其特征和变化。

4. 立体图形的分类和比较,根据特征将立体图形进行分类,比较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识别并命名立体图形,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2.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的观察和描述,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并准确描述其特征和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立体图形的模型或图片,如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的立体图形模型或图片,用于观察和比较。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征,通过展示和描述不同的立体图形,让学生初步认识和命名立体图形。

3.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并描述其特征和变化。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立体图形的分类和比较,根据特征将立体图形进行分类,比较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

5. 总结归纳: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观察,总结归纳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分类,强调重点和难点。

6. 应用拓展:通过一些练习题或实际应用,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其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认识立体图形》2. 内容: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征,常见立体图形的认识和命名,立体图形的观察和描述,立体图形的分类和比较。

小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精品3篇

小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精品3篇

小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5教学目的1.通过“看、摸、滚、推、搭”等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每组一袋各形状的的实物、立体图形学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一猜,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数学王国一游好吗?数学王国里有很多的物体,(出示课件:立体图形的漂亮盒子)快看,和平鸽还给你们带了一份礼物呢!想知道漂亮的盒子里都有什么吗?(想)我们赶快打开看看吧,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说。

(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2、汇报交流:哪个勇敢的同学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同学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结合小朋友说的学具出示课件:粉笔盒、饮料盒、皮鞋盒、足球、易拉罐、茶叶筒、积木块、乒乓球、魔方、接力棒等实物)【过程评析】由学生喜爱的参观活动引入,抓住了“童心”,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了情趣。

接着由说“礼物”,使学生自然的参与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去,学习素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学生感到亲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探索新知(一)、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

1、分一分。

这么多物体中,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指导小组合作)2、说一说。

请小朋友说一说你们组是怎么分的?(结合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课件)3、揭示概念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学生说教师在电脑分出的各类物中抽象出立体图形并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过程评析】让学生大胆的尝试将“形状相同的礼物”放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各类物体的外观形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合作的能力。

立体图形教案

立体图形教案

立体图形教案教案:立体图形一、教学目标:1.认识立体图形,区分不同的立体图形。

2.学习立体图形的命名和特征。

3.能利用手动和计算器测量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

二、教学重点:1.立体图形的命名和特征。

2.测量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

三、教学难点:1.测量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

2.区分不同立体图形。

四、教学方法:1.示范法:通过实物或图示展示不同的立体图形,以便学生认识和区分。

2.讲解法:通过对不同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测量方法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立体图形的测量,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Step1:导入教师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的立体图形,如立方体、圆柱体、金字塔、球体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2:学习立体图形的命名和特征1.教师利用幻灯片或黑板上展示不同的立体图形,并介绍立体图形的命名和特征。

2.针对每个立体图形,教师向学生解释其特征和命名规则,学生可以通过比较理解和记忆。

Step3:测量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1.教师结合实物或图示向学生展示如何测量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

2.教师解释测量的步骤和计算的公式,并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进行实践。

3.教师提供测量工具和计算器,帮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计算。

Step4:巩固和拓展1.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理解和测量的掌握情况。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不同的测量方法和经验。

六、教学资源:1.幻灯片、黑板、白板、笔等。

2.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的立体图形。

3.测量工具和计算器。

七、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态度、参与情况和合作能力。

2.检查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命名和特征的理解程度。

3.评估学生对立体图形的测量方法和计算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示范、讲解和实验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识立体图形,区分不同的立体图形,并学习测量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

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积极,理解程度较好,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一些困难。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通用19篇)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通用19篇)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通用19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P98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点,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能够灵活运用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点,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每小组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的实物各一个。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各一个。

橡皮泥一盒。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老师在网上下载了几张图片,非常漂亮。

同学们想不想看?请欣赏!(点击出示课件。

)师:从画面上,你看到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是建筑物。

)师:如果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这些建筑物,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我看到的一些建筑物都是由长方体、正方体、……构成的。

)师:对,这些建筑物都是由立体图形构成的,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

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立体图形,进一步认识它们的特征。

(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认识。

)二、新授。

(点击,出示例3的四幅图。

)师: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把这些立体图形分两类,你打算怎样分?说说理由。

(学学生讨论后汇报,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一类,圆柱、圆锥为一类。

)师:能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吗?(学生回答: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都是平面分为一类,而圆柱、圆锥都有曲面分为一类。

)探究一: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

1、摸一摸,体验立体图形的特征,并归纳填表。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立体图形》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立体图形》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立体图形》(通用1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立体图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立体图形》 1课例类别:部分探究学习课目:数学学习年段:小学一年级学习时间:一课时一、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的观察及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搓、切、搭等,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让学生这样自由捏橡皮泥并展示作品等练习设计,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对数学知识日益浓厚的兴趣。

二、学习资源1、多媒体动画:故事内容为机器人(带音乐)叮当来到了小朋友们的中间,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些什么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跟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人都说说。

2、各种物品的演示。

3、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

4、生活中的物品形状、举实例。

(1)冰箱、洗衣机、彩电、柜子。

(2)鞋盒、肥皂盒、酸奶盒、易拉罐、笔筒、乒乓球、皮球。

三、学习实施方案学习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32、33页。

组织形式:小组合作讨论。

学习流程:创设情景—讨论探究—巩固拓展—实际应用。

评价方法:目标评价、师生互评、小组讨论评议。

教学重点:认识所学几何图形,并说它们的名称。

教学难点:从生活中找出各种形状的物品说名称。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遮盖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纸)。

(2)学生每人准备一盒橡皮泥、积木一盒。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的特点和识别。

教学准备:立体图形模型、图片、PPT。

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立体图形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

2. 讲解:通过PPT展示各种立体图形,讲解立体图形的特点,如面积、体积、边角等。

3. 实践:让学生触摸和观察立体图形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 练习:让学生尝试识别和画出简单的立体图形。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练习和观察,评价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二章:立方体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立方体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立方体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难点:立方体的识别和画法。

教学准备:立方体模型、图片、PPT。

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立方体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立方体。

2. 讲解:通过PPT展示立方体的各种图片,讲解立方体的特点,如六个面、十二条边等。

3. 实践:让学生触摸和观察立方体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 练习:让学生尝试识别和画出立方体。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练习和观察,评价学生对立方体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三章:球体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球体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球体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难点:球体的识别和画法。

教学准备:球体模型、图片、PPT。

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球体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球体。

2. 讲解:通过PPT展示球体的各种图片,讲解球体的特点,如曲面、无边界等。

3. 实践:让学生触摸和观察球体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 练习:让学生尝试识别和画出球体。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练习和观察,评价学生对球体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四章:圆柱体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圆柱体的概念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材分析:总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12册里的内容,教材以出现7个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圆锥体)从而让学生开始去整理关于小学阶段所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教材中并不出现具体的特征和计算公式),体现了让学生在回忆中自主整理的思想。

学生分析:六年级的学生通过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已经完全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相应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也掌握了一些整理的方法和具备对旧知识的整理能力和利用已经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知识的繁多也造成了部分学生知识的遗忘和生疏。

设计理念:自主创新地学习是我们教育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在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水平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梳理和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同时针对六年级的毕业班特点,进行有效引导,以防知识点的缺漏。

教学目标:
1.知道所学立体图形的名称、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掌握所学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系统有序地学习意识和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整理能力。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难点: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及解决实际问题
学前准备:立体图形的卡纸、小组对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整理图表;长方体圆柱体等立体图形的实物;课件、整理用的卡纸。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一)立体图形的认识
1、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想想图形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

2、课件出示立体图形:各图形中的每个字母表示什么?
3、师: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为什么?(让学生把卡片上的立体图形在黑板上进行分类并说理由)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一类,它们的每个面都是平面;圆柱、圆锥和球是一类,它们都有一个面是曲面。

4、请同学们说说各立体图形都有什么特征?(让学生手拿立体图形边指边介绍,说的不够完整的让其他同学补充)
5、(1)生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

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12条棱,可以分成3组,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

长度全部相等。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生2:圆柱是一个立体图形,有三个面,上、下两个平面叫做底面,大小相等,另一个曲面叫做例面;
生3:圆锥是一个立体图形,它有两个面。

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它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2)师把学生的知识回顾整理成表(课件出示)。

6、练习巩固(1)做教科书第132页“做一做”的第1、2题。

特别是第2题,要让学生想是怎么展开的,可能有不同的情况。

(2)拼鱼缸:让学生先观察下面的哪块能做鱼缸的底?你是怎么考虑的?——动手,让学生实际拼一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1.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

(1)“请举例说明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什么是立体图形的体积?。

”让学生用周围的实物举例说明。

(2)小组派代表说说整理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课前小组整理,可以用图示法,也可以用列举法、表格法),然后把整理的比较有条理的小组加以展示。

(3)学生代表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推算过程,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加深他们之间的联系的理解,尤其对“圆锥的体积是和他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4)把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系统归纳成表格
三、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填表
2、解决问题:
(1)用铁皮做一个长3米、宽0.6米、高0.4米的长方体水槽(无盖)。

大约要用多少平方米的铁皮(得数保留整平方米数)?这个水槽最多能蓄水多少立方米?
(2)把一个长、宽、高分别是9厘米、7厘米、3厘米的铁块和一个棱长为5厘米的正方体铁块熔铸成一个底面直径是10厘米的圆锥形铁块。

这个圆锥的高是多少厘米?
3、发展思维:
(1)、一个长方形水池,长15米、宽8米,池中水深1.57米。

池底有根出水管,内直径2分米。

放水时,水流速度平均为每流2米。

放完池中的水需要多少分钟?
(2)、请你说明,如何在不损毁的情况下如何测量出一块不规则的矿石标本的体积?
(提供演示石块和水杯)
四、互动:谈收获、质疑
请大家一起来说说还有什么地方的知识你还不够明白的?你在进行今天的学习后有什么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