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至2010年历次人口普查基本情况
1953-2010年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趋势及地理分布
1953-2010年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趋势及地理分布李智;张山山;倪俊学;全星;刘锦桃【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年代、地域、民族的报告出生性别比情况,为治理我国出生性别偏高的现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用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不同年代大陆各省区市和各民族的出生性别比,将全国31个省市区不同年代的出生性别比作系统聚类分析,并将出生性别比与纬度、海拔、GDP等因素做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 1990年出生性别比开始偏高;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存在差异,有的地区严重偏高,最高的为海南省和广东省,分别为137.10和131.26,有西藏和新疆的出生性别比一直在正常范围;从二孩开始,出生性别比猛然升高;我国性别比偏高与地理分布有关. 结论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具有空间分布的广泛性和时间上的延续性,应该对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重点地区、人群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有的放矢地制定政策,达到控制我国出生性比偏高、保证人口均衡发展的目的.【期刊名称】《中国生育健康杂志》【年(卷),期】2016(027)001【总页数】6页(P13-18)【关键词】出生人口性别比;人口普查;人口均衡【作者】李智;张山山;倪俊学;全星;刘锦桃【作者单位】650051 云南昆明,云南省妇幼保健院;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650051 云南昆明,云南省妇幼保健院;650051 云南昆明,云南省妇幼保健院;650051 云南昆明,云南省妇幼保健院【正文语种】中文出生性别比(sex ratio at birth),又称第二性别比(the secondary sex ratio),是指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活产的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之比。
出生性别比的自然范围一般为1.03~1.07。
人口出生性别比是人口学研究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人口性别年龄结构发展变化的自然基础和人口性别的动态起点,且出生性别比的信息反馈,对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生育行为具有一定影响。
1953—2010年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特别是第三次人口普查以后的普查为较全面、系统地分析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状况与特征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2019-2020年整理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汇编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人口概况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1,339,724,852人。
一、人口总量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二、家庭户规模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三、性别构成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四、年龄构成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五、民族构成这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91.51%,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91.59%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个百分点。
少数民族人口十年年均增长0.67%,高于汉族0.11个百分点。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这次人口普查,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大数据
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报[信息港发布时间:2010-08-20 15:48:49进入社区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国国家统计局关于第一次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结果的公报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一日一九五三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协同有关部门,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指示,结合全国普选,举办了全国人口调查。
调查的标准时间是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
参加这次调查登记工作的人员共有二百五十余万人。
为了保证全国人口调查登记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全国组成了各级人口调查登记办公室,并制定了统一的简易可行的全国人口调查登记办法。
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都严格按照这个办法进行直接调查;但有少数地区不能进行直接调查,而用其他办法进行了调查,其中有未进行基层选举的和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待解放的省,国外华侨和留学生等。
为了使这次普查资料全面、确实,曾及时组织了抽样复查,对已经调查登记的人口数目的正确程度进行检查。
全国围共抽查了五千二百九十五万以上的人口(占直接调查登记人口的百分之九),检查的结果是:重复的人口占千分之一点三九,遗漏的人口占千分之二点五五。
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的审核和汇总工作,现已全部完成。
现将中华人民国人口调查登记的结果公布如下:一、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
其中:直接调查登记的人口为五亿七千四百二十万五千九百四十人;用其他办法调查的人口为二千七百七十三万二千零九十五人,有:没有进行基层选举的和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八百三十九万七千四百七十七人(根据各该地方政府的资料);待解放的省七百五十九万一千二百九十八人(根据一九五一年公布的数字);国外华侨和留学生等一千一百七十四万三千三百二十人(根据华侨事务委员会等机关的资料)。
二、在直接调查登记的人口中:男子为二亿九千七百五十五万三千五百一十八人,占百分之五十一点八二;女子为二亿七千六百六十五万二千四百二十二人,占百分之四十八点一八。
1949-2003年中国大陆历年人口数据LJ
1949-2003年中国大陆历年人口数据(1949年以来)年份年末总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总和生育率(万人)(‰)(‰)(‰) (个)1949 54167 36.00 20.00 16.00 6.141950 55196 37.00 18.00 19.00 5.811951 56300 37.80 17.80 20.00 5.701952 57482 37.99 17.00 20.99 6.471953 58796 37.00 14.00 23.00 6.051954 60266 38.19 13.18 25.00 6.281955 61465 32.18 12.28 19.90 6.261956 62780 33.67 11.40 21.39 5.851957 64238 34.03 10.80 23.23 6.411958 65346 29.22 11.98 17.24 5.681959 66012 24.78 14.59 10.19 4.301960 66207 20.86 17.91 2.95 4.021961 66457 18.02 14.24 3.78 3.291962 67295 22.63 10.02 12.61 6.021963 69172 40.00 12.11 27.89 7.501964 70499 30.68 11.50 19.18 6.181965 72538 38.42 9.50 28.92 6.081966 74206 31.82 8.83 22.99 6.261967 76032 33.04 8.43 24.61 5.311968 78198 36.70 8.21 28.49 6.451969 80335 35.35 8.03 27.32 5.721970 82542 35.07 7.60 27.47 5.811971 84779 34.42 7.32 27.10 5.441972 86727 30.59 7.61 22.98 4.981973 88761 30.49 7.04 23.45 4.541974 90409 25.91 7.34 18.57 4.171975 91970 24.59 7.32 17.27 3.571976 93267 21.35. 7.25 14.10 3.241977 94774 23.03 6.87 16.16 2.841978 96159 20.86 6.25 14.61 2.721979 97542 20.59 6.21 14.38 2.75198****0518.266.3411.922.241981 100072 20.21 6.36 13.85 2.631982 101654 22.28 6.60 15.68 2.871983 103008 20.19 6.90 13.29 2.421984 104357 19.90 6.82 13.08 2.351985 105851 21.04 6.78 14.26 2.201986 107507 22.43 6.86 15.57 2.421987 109300 23.33 6.72 16.61 2.591988 111026 22.37 6.64 15.73 2.311989 112704 21.58 6.54 15.04 2.251990 114333 21.06 6.67 14.39 2.171991 115823 19.68 6.70 12.98 2.011992 117171 18.24 6.64 11.601993 118517 18.09 6.64 11.451994 119850 17.70 6.49 11.211995 121121 17.12 6.57 10.551996 122389 16.98 6.56 10.421997 123626 16.57 6.51 10.061998 124761 15.64 6.50 9.141999 125786 14.64 6.46 8.182000 126743 14.03 6.45 7.58 1.22*2001 127627 13.38 6.43 6.952002 128453 12.86 6.41 6.452003 129227 12.41 6.40 6.012004 130000注:*为五普数;1990年以后数据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了调整。
中国人口状况统计(1956-2010年完整版)
中国(中国大陆)历次人口普查主要指标主要指标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普查年份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总人口(万人)59,43569,458100,818113,368126,583133,972性别构成男性(万人)30,799 35,652 51,944 58,495 65,355 68,685 女性(万人)28,636 33,806 48,874 54,873 61,228 65,287 男女性别比107.56 105.46 106.30 106.60 106.74 105.20年龄构成0-14岁年龄段比重(%)36.28 40.69 33.59 27.69 22.89 16.60 15-64岁年龄段比重(%)59.31 55.75 61.50 66.74 70.15 74.5365岁及以上年龄段比重(%)4.41 3.56 4.915.576.96 8.87民族构成汉族人口(万人)54,728 65,456 94,088 104,248 115,940 122,593汉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93.94 94.24 93.32 91.96 91.59 91.51少数民族人口(万人)3,532 4,002 6,730 9,120 10,643 11,379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6.06 5.76 6.68 8.04 8.41 8.49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万人)416 615 1,422 3,611 11,964高中和中专(万人)1,319 6,779 8,039 11,146 18,799 初中(万人)4,680 17,892 23,344 33,961 51,966 小学(万人)28,330 35,237 37,057 35,701 35,876 文盲人口(万人)23,327 22,996 18,003 8,507 5,466 文盲率(%)33.58 22.81 15.88 6.72 4.08城乡分布城镇人口(万人)7,726 12,710 21,082 29,971 45,844 66,558 乡村人口(万人)50,534 56,748 79,736 83,397 80,739 67,415。
人口普查数据
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1954年11月1日由国家统计局发表了《关于全国人口普查登记结果的公报》,公布了这次普查的主要数字:全国在1953年6月30日24时总人口为601938035人,其中直接调查的人口为574205940人,用其他办法间接调查到的人口为27732095人。
普查结果:全市总户数为606864户,总人口2419524人,其中男性1282167人、女性1137357人,性别比为112.73,户平均3.99人,汉族2400904人占总人口99.23%,少数民族18620人占总人口0.77%。
市人口调查办在4个居民小组(平均每组350人)开展抽查结果,每组平均漏登与错划的只有1.5人,精确度达99%。
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普查结果:1964年6月30日24时,全国人口为720370269人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694581759人(不包括台湾省人口、港澳同胞和国外华侨)。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三次人口普查结果主要数据是,1982年7月1日零时全国人口为1031882511人其中大陆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的人口和现役军人共1008175288人。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第四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是,1990年7月1日全国人口为1100173810人,其中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和现役军人共1133682501人。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200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为129533万人,其中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和现役军人共126583万人。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
历次人口普查简介
人口普查知识简介人口普查是世界各国政府获取人口资料、掌握国情国力的一种最基本的调查方法,又称“国情普查”。
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国情调查,是其他普查工作的基础。
我国现代意义的人口普查,是从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的。
建国后,我国先后于1953、1964、1982、1990和2000年进行了五次人口普查。
2010年即将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
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年)。
1953年我国着手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这时一穷二白,百废待举,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迫切需要翔实的人口资料,决定在1953年举行第一次人口普查。
普查标准时间:1953年6月30日24时。
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为6.02亿人。
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年)。
为编制“三五”计划和长远规划,摸清人口底数,特别对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人口变化状况,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64年2月21日颁发《关于进行第二次人口普查工作的指示》。
普查标准时间:1964年6月30日24时。
普查结果:全国人口为7.20亿人(不包括台湾省人口、港澳同胞和国外华侨)。
第三次次人口普查(1982年)。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1982年2月19日发布了《第三次人口普查办法》,规定1982年7月1日零时为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
普查结果:1982年大陆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的人口和现役军人共10.08亿人。
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
国务院于1989年5月9日发出了《关于进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
1989年10月25日,国务院发布了《第四次人口普查办法》。
普查标准时间:1990年7月1日零时。
普查结果: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和现役军人共11.34亿人。
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
国务院于1998年6月17日发出了《关于进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
2000年1月25日,国务院发布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办法》。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广东省统计年鉴2020社会经济发展指标:3-11 历次人口普查人口基本情况(1953-2010年)
300.20
359.83
注:1.“各少数民族 2.“市、镇人数 镇人口是指县 的市所辖镇的 划分。第六次 3.“文盲、半文
Note: a) Population of nationalities.
b) The grouping of all cities
population of residents' Regulations on grouping is in AA2008. c) Illiterate and
3-11 历次人口普查人口基本情况(1953-2010年) Basic Statistics on National Population Censuses (1953-2010)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1953年6 (1964年6 (1982年7 (1990年7 (2000年11 (2010年11
1760.40 7963.04
四、6民5岁族及以上(万 人)
65 and Above Population by Ethnicity
(10 000
142.36
292.83
372.58
523.65
708.60
汉族
Han
2972.84 3688.86 5344.98 6247.44 8518.75 10225.32
六、乡受村教人育数程度(万 人)
Rural Population
Population with Various Education
Attainments
(10 000 persons)
2620.15
3020.75
4329.06
3973.62
3889.61
1953~2010我国部分人口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平均寿命初步调查.
1953——2010我国部分人口的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平均寿命初步调查应子勇1953——2010年间,我国先后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现对部分人口的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平均寿命作初步调查,以观察人口的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平均寿命及其动态变化,希望能对我们的医疗卫生工作有一些参考作用。
如有不当欢迎批评指正。
一、1953——2010年我国部分人口的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平均寿命1953——2010年我国部分人口的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岁)平均寿命(岁、指平均死亡年龄而不是期望寿命,下同)见表一——五。
表一、1953、1964我国人口的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岁)平均寿命(岁)* 二者比值是根据一般是1:1.92±0.12之内设计的。
表二、1982年部分人口的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岁)与平均寿命(岁)表三、1990年部分人口的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岁)和平均寿命(岁)表四、2000年部分地区人口的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岁)和平均寿命(岁)表五、2010年部分人口的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岁)和平均寿命(岁)二、对表一——五资料的初步分析,解读与归纳表一——五资料可见;1、50多年来我国人口的健康水平在不断提高人均年龄在不断延长人口平均年龄从1953年的26.57岁延长到2010年的37.12~38.78岁,足足延长了10多岁,但是其延长过程略有波动,以1964年人口平均年龄最低只有24.74岁;2、一岁以内人口占比例数在不断降低一岁以内人口占比例数1953年是3.34%、1964年升高达到高峰是4.10%;70年代后由于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占比例数也不断下降,1982年为 1.84~2.07%、1990年为1.46~1.75%、2010年为0.92~1.01%;3、人口高峰年龄在不断后移人口高峰年龄不断后移,1953~1964年是1~岁、10~岁,1982~1990年是10~岁、20~岁,2000~2010年是30~、40~岁。
2019-2020年整理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汇编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人口概况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1953年6月30日,全国人口601,912,371 人。
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1964年7月1日,全国人口694,580,000 人。
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1982年7月1日,全国人口1,008,180,000 人。
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89年7月1日,全国人口1,133,680,000 人。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7月1日,全国人口1,242,600,000 人。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1,339,724,852 人。
一、人口总量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二、家庭户规模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三、性别构成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四、年龄构成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 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 2.93个百分点,其中 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结构
农户数(户) 350 130 25 15 10 530
次数密度计算表
工人按月奖金 额分组(元) x
工人数 f
次数密度 (fi /i)
20-40 40-60 60-100 100-140 140-200 合计
4 16 55 35 20 130
0.2 0.8 1.4 0.9 0.3 -
各号棉毛衫售出件数
04 文化程度
1.大学 5.小学
05婚姻状况
1.从未结过婚 2.有配偶(不包括分居) 3.分居 4.离婚 5.丧偶
1989年世界不同收入国家食品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 资料来源:根据《1991年世界银行报告》P222整理
收入层次 低收入国家 下中等收入 国家 上中等收入 国家 较高收入国 家 最高收入国 家
合计
300
- 109500 615 29250
100
97.5
总方差分解计算示例表
工龄在10年以下 (甲组)
工龄在10年以上 (乙组)
受教育年 限(年)
8以下 8-12 12-16 合计
工人数 (人)
6 4 8 18
受教育年 限(年)
6以下 6-10 10-14 合计
工人数 (人)
4 10 2 16
棉毛衫号 数 (公分) 80 85 90 95 100 105 合计
售出件数 (件)
比重 (%)
6 18 30 48 12 6
120
5 15 25 40 10 5
100
动差法测定偏斜度示例表
月工资分 组(元) 工人 数 f 组中 值 X
X-
X
(X)2 F
X
(X)3F
X X
(X)4F
历次全国人口普查分省市常住人口数及排名
历次全国人口普查分省市常住人口数及排名
第一次人口普查 1953年7月1日零时
调查项目包括本户地址、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与户主关系等6项,在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查清了中国人口底数。
第二次人口普查 1964年7月1日零时
增加了本人成分、文化程度、职业3个调查项目
第三次人口普查 1982年7月1日零时
调查项目增加到19项,还第一次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第四次人口普查 1990年7月1日零时
登记的项目共21项,是以往历次人口普查调查项目最多的一次。
与前三次人口普查采取的设立普查登记站的办法相比,这次人口普查改为主要采取普查员入户点查询问、当场填报的方式进行。
第五次人口普查 2000年11月1日零时
普查项目增加到49项,并首次采用光电录入技术,将为中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口依据。
第六次人口普查 2010年11月1日零时,
这是我国进入21世纪后进行的第一次全国范围的人口普查。
第1-6次全国人口普查分省(市、自治区)人口数(万人)
未包括第一次人口普查当中的西康省和热河省;第二次人口普查中,天津市人口数含在河北省中。
我国历史上的历次人口普查
我国历史上的历次人口普查从2010年11月1日零时开始,新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正式拉开帷幕。
人口普查是现代各国政府获取人口资料、掌握国情国力的一种最基本的调查方法。
早在遥远的古代,中国就已经开始了人口普查。
那么,中国最早的人口普查究竟从何时开始,在技术条件落后的过去,人们又是如何进行大范围的人口普查并会遇到哪些问题呢?那么,中国有文献记载,最早实施的人口普查开始于何时呢?西汉: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人口普查,为“避税”夸大官奴婢数量《汉书?萧何传》中记载,在反秦战争时,刘邦的军队进入秦都咸阳,萧何就先把秦朝丞相御史收藏的图书收缴上来了,所以刘邦知道此时的人口已由原3000万降到1300万左右。
可见秦朝时期是做过户口统计的,但是后来这些户口资料全部散佚。
所以现在我们知道的最早的人口调查数据是在西汉末年,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户口数,这是中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户口统计。
不过这些户口统计数据还是存在误差,主要是夸大了官奴婢的数量。
徐铭东分析,这是当时的社会制度造成的,西汉时期,很多奴仆被编入官府的户籍,没有徭役,但要对官员加倍征收人头税。
但是有一种是不收税的,就是官奴婢。
元帝时朝廷各官府奴婢就有10多万,很多贵族官僚也是奴婢成群,他们将其他人员也算作官奴婢不上报。
东汉:最为细致的古代人口普查,人口普查与选美同时并进西汉末年,战乱和天灾使人口从6000万降至2100万。
这2100万的数字是经过东汉对户口调查得来的。
东汉对户口调查,有一套严格的制度。
东汉时的户口调查称为“案比”,即案验、比较。
常常在每年8月举行,同时,宫廷还会派人来“算人”,就是朝廷派人挑选少女入宫,凡是良家少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如果姿色端丽的就可以入宫选妃子。
东汉每年的户口调查规模也是非常之大,从县到乡,上至80岁老人,下到6岁以下孩童,都要一一进行调查。
东汉户口调查的内容也很细,连身高、相貌都要调查,这些从现在一些考古实物中也可得到证明,在一片汉代的《居延新简》上就写有:“戍卒南阳武当县龙里张贺年卅长七尺二寸黑色”。
全国历次人口普查民族人口表
20,433
27,718
普米族
14,298
24,238
29,721
塔吉克族
14,462
16,236
26,600
33,223
怒 族
15,047
22,896
27,190
乌孜别克族
13,626
7,717
12,213
14,763
俄罗斯族
22,656
1,326
2,917
13,500
鄂温克族
4,957
哈萨克族
509,375
491,637
907,546
1,110,758
傣 族
478,966
535,389
839,493
1,025,402
黎 族
360,950
438,813
887,107
1,112,498
傈僳族
317,465
270,628
481,884
574,589
佤 族
286,158
200,272
298,611
2,262
2,709
4,103
7,004
赫哲族
718
1,489
4,254
门巴族
3,809
1,140
7,498
珞巴族
1,066
2,322
基诺族
11,962
18,022
其他未识别民族
1,017,299
32,411
799,705
752,347
外国人加入中国籍
1,004
7,416
4,937
3,498
注:1、各年度人口数均为中国大陆人口普查数,不包括现役军人。
2019-2020年整理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汇编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人口概况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1,339,724,852人。
一、人口总量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二、家庭户规模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三、性别构成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四、年龄构成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五、民族构成这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91.51%,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91.59%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个百分点。
少数民族人口十年年均增长0.67%,高于汉族0.11个百分点。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这次人口普查,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年度数据
普查年份
地区:全国
指标2010年2000年1990年1982年人口普查总人口(万人)133972126583113368100818人口普查男性人口数(万人)68685653555849551944人口普查女性人口数(万人)65287612285487348874人口普查性别比(女=100)105.2106.74106.6106.3人口普查城镇人口数(万人)66557458442997121082人口普查乡村人口数(万人)67415807398339779736人口普查家庭户规模(人/户) 3.1 3.44 3.96 4.41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6.622.927.733.6人口普查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74.570.266.761.5人口普查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8.97 5.6 4.9人口普查汉族人口数(万人)12259311594010424894088人口普查汉族占总人口比重(%)91.591.69293.3人口普查少数民族人口数(万人)113791064391206730人口普查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比重(%)8.58.48 6.7人口普查每十万人口中受大专及以上教育人口数(人)893036111422615人口普查每十万人口中受高中和中专教育人口数(人)140321114680396779人口普查每十万人口中受初中教育人口数(人)38788339612334417892人口普查每十万人口中受小学教育人口数(人)26779357013705735237人口普查文盲人口数(万人)546685071800322996人口普查文盲率(%) 4.1 6.715.922.8人口普查城镇化率(%)49.736.226.420.9人口普查平均预期寿命(岁)74.8371.468.5567.77人口普查男性平均预期寿命(岁)72.3869.6366.8466.28人口普查女性平均预期寿命(岁)77.3773.3370.4769.27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注:
1964年1953年
6945858260
3565230190
3380628070
105.46107.56
127107726
5674850534
4.43 4.33
40.736.3
55.859.3
3.6
4.4
6545654728
94.293.9
40023532
5.8
6.1
416
1319
4680
28330
23327
33.6
18.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