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史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砭石:是古代一种经过打制而成的锐利的楔形石块,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后世金属刀针的前身。主要用来刺破痈肿或刺激身体的一定部位来减轻病痛。
医药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
甲骨文关于疾病的记载记载病名是按人体不同部位前面加“疾”字。
阴阳——起于《周易》
五行——最早见于《尚书·洪范》
病因学医和“六气致病说”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医学分科与医事制度
西周医学分科: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医政组织:医师—士、府、史、徒。
考核制度:“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
病历记录,死因报告制度
《足臂十一脉灸经》--现存最早经脉学著作
《阴阳十一脉灸经》
《五十二病方》--现存最古老的方书
《导引图》----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
《黄帝内经》--全面总结秦汉以前医学成就
成书:战国—秦汉《素问》《灵枢》
《内经》的价值与影响:
全面总结秦汉以前医学理论的医著,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
《伤寒论》—以六经论伤寒
《金匮要略》—以脏腑论杂病,最早提出“三因致病”说
齐梁间全元起《素问训解》--最早整理《素问》
隋唐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现存最早的《内经》注本,首创全面分类
唐王冰《注黄帝素问》(《次注》)--影响较大
魏晋王叔和首次对《伤寒杂病论》搜集、整理、编次
《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确立寸口脉法归纳二十四种脉象
《诸病源候论》--现存最早的病因证候学专著
隋巢元方对疾病的记载广泛而详确在病源认识上颇具科学性
漆疮,与体质有关
对症候描述细致而准确记载了当时医学发展的新成就
最早的国家药典----唐代《新修本草》
最早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
《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
我国现存第一部炮制学专著----南朝雷敩《雷公炮炙论》
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最早的炼丹著作
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针灸甲乙经》
皇甫谧,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系统整理人体腧穴腧穴349个,双穴300个,单穴49个
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 ------现存最早的外科专书
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
唐《颅囟经》----现存最早的儿科专书
较完善的医学教育机构是唐代的“太医署”
分科:医科、针科、按摩科(含伤科)、咒禁科
宋代出现儒医
宋代医药行政与医学教育分立
行政单位--翰林医官院教育部门—太医局
开设国家药局太平惠民局和剂局
医籍的整理 1057年校正医书局
宋成无几《注解伤寒论》--现存全面注解《伤寒论》最早的专著
宋苏颂《本草图经》20卷,载药780条,933幅药图,第一部刻版药物图谱
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载药1558种
--宋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是《本草纲目》的蓝本
张元素《珍珠囊》--倡药物归经说、引经报使说。
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现存第一部完整的饮食卫生与食治疗法专书
病因病机学
陈言(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致病说”:内因、外因、不内外因
诊断学
崔嘉彦《崔氏脉诀》
施发《察病指南》,创制33种脉象图。
杜本《敖氏伤寒金镜录》,绘36种舌象图谱,现存第一部文图并用的验舌专书
宋王惟一铸两具针灸铜人
葛可久《十药神书》--肺痨病专书
宋《卫济宝书》最早记载“癌”字
杨子建《十产论》:各种难产及助产法,其中转胎手法是医学史上异常胎位转位术的最早记载
宋钱乙《小儿药证直决》
小儿特点:生理上“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病理上“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治疗上“柔润”,创儿科专用方剂。
刘昉《幼幼新书》,载三关指纹检察法。
宋宋慈《洗冤集录》--法医学专著
两大医学流派:河间学派、易水学派
“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火热论
刘河间河间学派
代表著作:《素向玄机原病式》、《宣明论方》
主要学术思想:1、重视“五运六气”,但并未拘泥于它的教条。2、提倡“火热论”,强调“六气皆从火化”,“火热”为重要病因。
寒凉派
张从正——攻邪论
字子和,号戴人,金代人
代表著作:《儒门事亲》
主要学术思想:
“邪去而元气自复”,“补之适足资寇”
强调攻邪,攻邪方法:汗、吐、下三法。
“达时变”—因时、因势、因地,因人制宜。
李杲——脾胃论
字明之,号东垣,金代人
代表著作:《脾胃论》
主要学术思想: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肾——先天之本,脾胃——后天之本
内伤原因:饮食不节,劳役过度,精神刺激
治疗:调理脾胃,升举清阳,故称“补土派”
朱震亨——相火论
字彦修,号丹溪。
代表著作:《格致余论》、《局方发挥》
主要学术思想:力倡“相火论”基础上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学说。
火君火—心相火—肝、肾
“相火”有常--“人非此火不能有生”
有变--易妄动--煎熬真阴
治疗上倡滋阴降火,故称“滋阴派”。
大型医学类书、丛书的出现
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中国现存最大、最广博的类书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
最早的中医杂志--《吴医汇讲》
最早的民间医学团体-体堂宅仁医会
温补派—薛己、张介宾、赵献可
反温补派—徐大椿、陈修园
外科
正宗派陈实功《外科正宗》消、托、补三法
全生派王维德《外科全生集》外科病证:痈为阳,疽为阴
心得派高秉钧《疡科心得集》从内科角度论述治疗外科疾病
针灸推拿龚云林《小儿推拿秘旨》周于蕃《小儿推拿秘诀》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内容和重要成就:(1)集明以前药物学之大成(2)提出了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
(3)科学地论述药物知识纠正了以往本草书中的某些错误(4)丰富的自然科学资料
食物本草
朱橚《救荒本草》--药食两用植物学著作
兰茂《滇南本草》--地方性本草专著
专论配伍――《得配本草》
炮制专书--《炮炙大成》
吴有性戾气学说对温病病因的伟大创见
《温疫论》创戾气说,对温病病因的创见:
(1)疫病是由戾气引起。
(2)戾气是通过口鼻侵犯体内,而是否致病则决定于戾气的量、毒力与人体的抵抗力。(3)戾气种类不同,引起的疾病也不同,侵犯的脏器部位也不同。
(4)人类的疫病和禽兽的瘟疫由不同戾气引起。
(5)痘疹与疔疮等外科化脓感染也是戾气所引起
温病四大家
叶桂字天士,号香岩
代表作:《温热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