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学考试题

决策学考试题
决策学考试题

名词解释

1.决策一词的意思就是为了到达一定目标,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从两个以上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2.风险:一种定义强调了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另一种定义则强调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若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说明风险只能表现出损失,没有从风险中获利的可能性,属于狭义风险。而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说明风险产生的结果可能带来损失、获利或是无损失也无获利,属于广义风险。风险和收益成正比,所以一般积极性进取的偏向于高风险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而稳健型的投资者则着重于安全性的考虑。

3.确定性决策:决策所需的各种情报资料已完全掌握的条件下作出的决策。

◆风险性决策:

◆有约束的理性

4.风险衡量:也称风险估测,是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和描述,即在对过去损失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概率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和风险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严重程度进行定量的分析和预测。P S风险爱好者:在风险中更愿意得到期望收入而不是风险的期望值收入的人。对于风险爱好

者来说,期望值的效用大于风险本身的期望效用;风险规避者:当一个人为损失一定量的收入而产生的痛苦感大于他为得到同等数量的收入而产生的幸福感,则他就是一个风险规避者;风险中立者:通常既不回避风险,也不主动追求风险。他们选择资产的惟一标准是预期收益的大小,而不管风险状况如何。

5.理性:指人在正常思维状态下时,有自信与勇气地遇事不慌且能够全面了解和总结并尽快的分析后恰当的使用多种方案(这些方案可以是预备的或是临时的)中其中的一种方案去操作或处理,达到事件需要的效果。理性是基于正常的思维结果的行为。反之就是非理性。理性的意义在于对自身存在及超出自身却与生俱来的社会使命负责。P S理性的特点:冷静的态度;全面的认识;详细的分析;后果的预知;心理素质的要求;多种后备计划方案;优劣互补。

5.个性倾向性:是人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形成了对事物的态度与趋向。

6.选择性知觉:指人在进行知觉时从复杂的环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做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做知觉的背景。

7.预测:通过对客观事实历史和现状进行科学的调查和分析,由过去和现在去推测未来,由已知去推测未知,

从而揭示客观事实未来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8.程序化决策就是可以根据既定的信息建立数学模

型,把决策目标和约束条件统一起来,进行优化的一种决策。

9.角色

多项选择

1按决策范围分为

◆战略决策

◆战术决策:又称管理决策。

◆业务决策:又称执行性决策。

2 按决策主体分:

◆个人决策

◆群体决策

3不确定性决策的研究方法:

乐观法悲观法等概率法后悔值法

4库存的三种形式:

?材料库存——原材料库存;

?产成品库存;

?半成品库存——未加工完毕的产品库存;

5库存的成本

6.会导致潜在的危险发生的情况:不完备的重要信息;

阻碍相关信息传播的森严的等级制度;狭隘的目光;

沿用过时的规程;自满的态度;压力巨大或者心不在焉的管理者;漠视警报信号;

7.风险态度的效用函数:效用曲线是用于反映决策者对风险态度的一种曲线。又称“偏好曲线”。在决策中,决策者的个性、才智、胆识、经验等主观因素,使不同的决策者对相同的益损问题(获取收益或避免损失)作出不同的反应;即使是同一决策者,由于时间和条件等客观因素不同,对相同的益损问题也会有不同的反应。决策者这种对于益损问题的独特感受和取舍,称之为“效用”。

效用曲线就是用来反映决策后果的益损值对决策者

的效用(即益损值与效用值)之间的关系曲线。通常以

益损值为横坐标,以效用值为纵坐标,把决策者对风

险态度的变化在此坐标系中描点而拟合成一条曲线。

8.模型建立的成本分析:数据收集和分析,模型构造和计

算成本,培训和行政成本。收益分析:竞争力的提升;

效果上的改进;效率的提高。

9.定性预测:高级经理意见法、对比类推法、销售人员意见法、购买者期望法和德尔菲法。

10.传统预测方法:平均预测法(简单加权)增长量平均法;时间序列平滑预测法;

11.影响沟通的主要因素:

1.信息源方面的因素

◆1)信息发送者的发送目的与组织目的的一致性。

◆2)发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信息发送者对传递信息的表达方式和能力。

◆4)发送者对信息反馈和跟踪、监督的要求程度。

◆2.通道方面的因素

◆(1)通道的选择

◆(2)通道与信息传接双方的连接特性

◆3.信息接受人方面的因素

◆(1)信息接受人对所传递信息的需求程度

◆(2)对信息解码和理解能力

◆(3)信息接受人的信息反馈

◆4.沟通环境中其他方面的因素

◆(1)沟通双方对传递信息的需求程度是否一致是沟

通过程中重要影响因素

◆(2)沟通双方的情感状态

◆(3)沟通环境的物理条件

简答题

1什么是库存?解释企业持有库存的原因。

库存

管理问题

管理问题

管理问题

知识点

持有材料库存的原因? ◆ 保证生产系统顺利进行;

◆ 规模效益促使批量采购和低单位订购成本存在和产生; ◆ 预防性和季节性库存是企业避免供给中断的有效方法。 ◆ 采购节约的实现利用的是产品出现一个不寻常的低价,因此导致材料库存; 持有产品库存的原因?

◆ 减少采购批次,节约运输成本,合理分配运输力量; ◆ 通过早生产产品并加以储存来应付季节性需求变动的高峰需求产生材料库存;

◆ 维持客户服务水平,及时迅速保证满足客户需求; ◆ 保持库存水平与需求波动的一致和均衡,平衡企业的人员需求和工作需求;

2.与库存相关的成本包括哪些?如何降低库存成本?

如何降低:对于每一项成本逐步分析,加上措施。

3.模型构建过程:阶段1:概括问题情境;识别问题;描

述系统。阶段2:建立模型;分析,偏好,选择(差异化分析);有效性和效用的检验(科学/公平);敏感性分析阶段3:计划实施、过程控制;执行与检测;记录和修正。成绩评价模型:

期末综合成绩=A1*0.4+A2*0.6

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模型

教师教学绩效评价=A1*0.3+A2*0.7

4. 群体决策的优缺点:优点:避免单独决策的独裁性,获得更合理的得到大家认同的方案,使成员获得心理上认同,更

加民主;缺点:花费时间长。利弊据情况而定

8.请结合决策心理学因素谈谈你对“不同的个体对世界的看法各有不同”的认识(同9)

9.谈谈“选择性知觉”对你的学习、生活或工作有哪些启示

○1选择性知觉是指人在进行知觉时从复杂的环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做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做知觉的背景。○2影响选择性知觉的因素:

知觉过程的影响因素

www.xingzhanlei@https://www.360docs.net/doc/485677465.html,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从客观方面看,有刺激的变化,如位置、对比、

运动、大小、强度等;

◆从主观方面看,有经验、情绪、动机、兴趣、

需要、对事物的预先准备状态和期待。

◆有时需提高知觉的能力,如上课时老师写字在

黑板上、人行斑马线、其它交通提示等;

◆有时需降低人们的知觉能力,如战争时各种伪

装的运用。

○3启示:第一,要牢牢把握自己的方向盘,不要被一些迷离的色彩与甜蜜的诱惑蒙蔽了自己的身心。第二,选择合适的刺激物和刺激方式有利于我们与人顺畅的沟通。

案例分析

案例一上课了。老教授面带微笑,走进教室,对同学们说:“我受一家机构委托,来做一项问卷调查,请同学们帮个忙。”一听这话,教室里轻微的一阵议论:问卷?比上课有趣多了。问卷表发下来,同学们一看,只有两道题。

1、他很爱她。她细细的瓜子脸,弯弯的娥眉,面色白皙,美丽动人。可是有一天,她不幸遇上了车祸,痊愈后,脸上留下几道大大的丑陋疤痕。你觉得,他会一如既往地爱她吗?A、他一定会 B、他一定不会 C、他可能会

2、她很爱他。他是商界的精英,儒雅沉稳,敢打敢拼。忽然有一天,他破产了。你觉得,她还会像以前一样爱他吗?

A、她一定会

B、她一定不会

C、她可能会

一会儿,同学们就做好了。问卷收上来,教授一统计,发现:第一题有10%的同学选A,10%的同学选B,80%的同学选C。第二题呢,30%的同学选了A,30%的同学选B。40%的同学选C。

◆做这两题时,潜意识里,你们是不是把他和她当成了恋

人关系?”

◆“是啊。”同学们答得很整齐。

◆可是,题目本身并没有说他和她是恋人关系啊?”教授

似有深意地看着大家,“现在,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第一题中的…他?是…她?的父亲,第二题中的…她?是…他?的母亲。让你把这两道题重新做一遍,你还会坚持原来的选择吗?”

◆问卷再次发到同学们的手中,教室里忽然变得非常宁

静,一张张年青的面庞变得凝重而深沉。几分钟后,问卷收了上来,教授再一统计,两道题,同学们都100%地选了A。

◆教授的语调深沉而动情:“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亘

古绵长,无私无求;不因季节更替。不因名利浮沉,这就是父母的爱啊!”

案例二.运用“乔哈里咨询窗”谈谈如何看待我们自身认识也别人眼中自己的关系。

◆乔哈里咨询窗:或称乔哈里资讯窗,是一种关于沟通的

技巧和理论,它帮助我们理解信息沟通的进程。现在,乔哈里咨询窗已经成了一个广泛使用的管理模型,用来分析以及训练个人发展的自我意识,增强信息沟通、人际关系、团队发展、组织动力以及组织间关系。

◆它实际上包含的交流信息有:情感、经验、观点、态度、

技能、目的、动机,等等,作为这些信息主体的个人往往和某个组织有一定的联系。

◆“乔哈里咨询窗”模式把人的内心世界比作一个窗子,它

有四格(四个象限):

◆公开区(The Open Arena):是企业或组织中,你知我

知的资讯;

◆隐藏区(The Hidden Facade):我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

的资讯;

◆盲区(The Blind Spot):别人知道关于我的资讯,但我

自己并不清楚;

◆封闭区(The Closed Area):双方都不了解的全新领域。

它对其它区域有潜在影响

论述题

例题一○1请结合决策心理学因素,谈谈对“不同的个体,对世界的看法各有不同”的认识。(同简答题8)谈谈选择性知觉对学习、工作、生活的启示(同简答9)

例题二乔哈里咨询窗阐述在现代社会群体里,如何更好的实现群体沟通。

计算

1.风险作用的矩阵:P28

2.2 幻灯片23

能够呈现有风险情况下的决策的有效方法就是借助决策树。

决策树一般都是自上而下的来生成的。每个决策或事件(即自然状态)都可能引出两个或多个事件,导致不同的结果,把这种决策分支画成图形很像一棵树的枝干,故称决策树。

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期望货币价值(E M V),即所有结果可能带来的回报的综合,而每一个结果的权重是回报发生的可能性(概率)。

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对几个项目的比较分析。

期望货币价值的公式如P33所示。

决策点:用□符号表示,从此节点引出若干可供选择的方案;

“陈述性质”的节点:用○表示。33-34

www.xingzhanlei@https://www.360docs.net/doc/485677465.html,

EMV1=66000英镑

成本

56000

64000

72000

P=0.15

P=0.45

8000

7000

性质陈述可能需求量例题

P34

第二章《管理学原理》习题参考答案复习进程

第二编 一、填空题: 1、__计划__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它是确定组织的__目标____和实现__目标___的方式。 2、预测是根据__过去__和_现在____预计__未来__、根据_已知__推测__未知___的过程;预测的目的是为了___ 科学决策_____;___需求与资源、机遇与风险___是任何一个组织需加预测的基本内容。 3、按时间跨度来分,预测可分为_短期__、_中期__、__长期__。 4、预测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_定性__,一类是___定量___;德尔菲法也叫__专家预测法_____,属于__定性 ______预测法。 5、假定下一期需求与最近一期需求相同的定量预测法叫__朴素预测法_______。 6、平滑系数值是根据以往的___实际量____与__预测量___之间差异的大小而异,一般在__0___到___1_____之 间选定。 7、___目标管理________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提出的一种综合管理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强 调以__目标_________为中心的管理,强调以_____目标网络________为基础的系统管理,强调以_____人__________为中心的参与式管理。 8、实行MBO,就是要___以企业总目标________以来规划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 9、MBO的实施程序主要分为__制定目标____、__实施目标_______和___考核评价______三个阶段; 10、决策就是组织或个人为了__实现某种目标_______而对未来一段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_选择 _______或____调整________过程。 11、决策的前提是___有所选择_________,决策的实质是_作出决定________;决策是___计划__________的核心 环节,也是___管理________的核心环节。 12、按决策的时间划分可分为__长期战略________决策和___短期战术________决策;按决策的可确定程度划分 可分为__确定型______决策、___风险型________决策和__非确定型_________决策。 13、常用的定量决策方法有____确定型_______决策法、__风险型_________决策法、_____非确定型__________ 决策法. 14、量本利分析法的中心内容是_____盈亏平衡点分析___________的分析。 15、边际贡献是产品销售收入与__全部变动成本_____的差额,利润是边际贡献大于__固定成本________的部分。 16、小中取大法叫__悲观_____决策法,大中取大法叫___乐观___决策法,后悔值决策法也叫__大中取小_决策法。 17、先_宗旨____,后目标;先战略,后_战术____;先长远,后_近期_____是制定计划必须遵循的次序。 18、计划的具体化可概括为“5W1H”,即_Why_____、__When____、__Where___、_What____、__Who____、 ___How______。 二、选择题: 1、在整个管理工作中处于首要位置的是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2、对于风险型决策,最常用的方法 A、决策树 B、最小后悔值法 C、量本利分析法 D、边际贡献法 3、对未来持悲观态度、比较谨慎的决策者在进行不确定型决策时,一般采用 A、小中取大法 B、小中取小法 C、大中取大法 D、大中取小法 4、决策过程中的“拍板”是指 A、确定决策目标 B、确定价值指标 C、方案优选 D、方案实施 5、由组织最高层管理者所作的决策是 A、程序化决策 B、业务决策 C、战略决策 D、管理决策 6、计划工作一般起始于 A、目标制订 B、机会估量 C、计划审订 D、方案选择 7、下列几项,哪一项不属于计划的范畴? A、课程表 B、规章制度 C、统计报表 D、工作流程

古典文献学复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和问答)

古典文献学复习参考题 (仅为名词、问答两种,不含填空、断句标点、文献翻译等) 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 文献:原指典籍与贤者,后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资料。今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即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 第二章古典文献的载体 甲骨文:甲,龟甲;骨,兽骨。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古典文献与系统文字。因其最初出土于殷墟,又称“殷墟书契”或“殷墟卜辞”。其内容为殷商时代王室占卜的相关记事。由金石收藏家王懿荣偶然发现,后刘鹗选择其收集甲骨中字迹完好者印成《铁云藏龟》,成为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 甲骨四堂: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四位研究甲骨文学者的合称。罗号雪堂,王号观堂,董字彦堂,郭笔名鼎堂,王子展教授评价早期甲骨学家时提出“甲骨四堂,郭董罗王”,后为学界广泛接受。 金石:金,指青铜器。铸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即金文,与石刻文字合称金石文字。金文,又称铭文、铭辞、钟鼎文。石刻文字极为丰富,主要分为三种:碣、碑、摩崖。金石研究至宋代形成专门之学“金石学”。有吕大临《考古图》,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等。 熹平石经:著名石刻文字。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蔡邕受命用隶书把《周易》、《尚书》等七部经书写在石版上,立于首都太学门外,作为经书的标准本颁行天下。史称熹平石经、一字石经。 正始石经:曹魏正始年间用古文、篆书、隶书三种字体,刻了《尚书》、《春秋》两部书,称为正始石经,又称三体石经。 简牍:竹简木牍合称简牍,古代的一种文献载体。将竹剖开单支竹片为“简”,连缀后为“策(册)”,多以帛或丝连缀。简牍出现于殷商,主要使用于战国至汉、晋时期。东晋以后,基本为纸张取代。 汗青:制作竹简的工艺。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 孔壁书:西汉景帝末年拆毁孔子旧宅发现的一批逃避秦火的古文经典竹简书。包括《尚书》、《礼记》、《论语》和《孝经》等,史称“孔壁书”。 汲冢书:西晋太康年间,河南汲郡人不准盗掘战国魏襄王墓,得竹书数十车,凡书75篇,10万余言。史称“汲冢书”。后整理得《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 第三章古典文献的积聚与散佚 汲古阁:明末常熟人毛晋私家藏书阁,藏书达48000册,多宋元善本。毛氏既藏书又刻书,汲古阁刻书为古今私家刻书之冠,刻有《十七史》、《十三经》、《六十种曲》等。

20xx年电大宪法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电大宪法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xx年电大宪法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关于宪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 A、它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B、它是一种宣言或声明 C、它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D、它的法律效力与普通法律不同 2、我国有权对宪法进行解释的机关是( B )。 -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最高法院 D、国务院 3、把宪法分为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的依据是(A )。A 、修改的程序不同 B、制定的主体不同 C、有无法典形式不同 D、与现实关系紧密程度不同 4、宪法的主要功能是(A )。A 、保障公民权利 B、规范国家权力 C、维护国家统一 D、促进经济发展 5、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B )。A 、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多党合作制 6、下列需要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方能生效的是( C )。 A 、国务院的行政法规 B、国务院部门的行政规章 C、自治区的自治条 D、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 7、按照宪法规定,我国各级人大中设立常委会的有(D )。 A 、全国人大 B、各省级人大 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D、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

8、民族自治地方的( B )必须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 担任。A 、人大常委会主任 B、政府行政首长 C、法院院长 D、 检察院检察长 9、全国人大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B )召集。A 、委员长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大主席团 D、委员长会议10、我国的哪一部宪法结构体系有严重缺陷,全部宪法仅有30个条文?( B )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 宪法1 1、下列原则中仅属于社会主义宪法民主原则的有(B )。A 、 主权在民原则 B、民主集中制原则 C、权力分立原则 D、法治原 则1 2、国家制度的核心是(A ) A、国体 B、政体 C、国家结构形式 D、政党制度1 3、旧中国惟一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是 (A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 大纲》 C、《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1 4、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是(B )。A 、共同纲领 B、1954年宪法 C、1975年宪法 D、1982年宪法1 5、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C )。A 、 少数服从多数 B、集体行使职权 C、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D、平等 原则1

管理学复习题

管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名词解释题 1、管理 2、技术技能 3、人际技能 4、概念技能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管理?怎样理解管理的含义? 2、管理活动具备哪些基本职能? 3、简述管理的二重性。 4、管理者技能与管理层次之间有何联系? 5、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 6、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三、论述题 你的任课教师是管理者吗?请从管理职能的角度出发来分析这个问题。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名词解释题 1、X理论 2、Y理论 3、超Y理论

二、简答题 1、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泰罗提出的科学管理制度有哪些主要内容? 3、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主要论点是什么? 4、简述Z理论的主要内容。 5、梅奥的霍桑实验有什么意义?梅奥对行为科学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6、简述泰罗所创立的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7、简述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三、论述题 试比较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及其对管理者的管理风格的影响。 第三章决策 一、名词解释题 1、决策 2、战略决策 3、战术决策 4、程序化决策 5、非程序化决策 6、确定型决策 7、不确定型决策 8、风险型决策 二、简答题 1、什么是决策?决策有哪些特点? 2、行为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简述决策的过程是什么?

4、简述古典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5、简述集体决策的优缺点 三、论述题 1、结合实际论述现代决策遵循的“满意原则”。 2、试述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四章计划 一、名词解释题 1、计划 2、战略性计划 3、目标管理 4、滚动计划法 二、简答题 1、简述决策和计划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2、简述目标管理的过程。 3、简述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 4、如何评价滚动计划法 三、论述题 理论联系实际论述计划的编制过程。 第五章组织设计 一、名词解释题 1、扁平结构 2、部门化 3、制度分权 4、授权

文献学复习

文献学复习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文献学 填空题 1、“版本”之称,始于唐五代雕版印刷书之后,是相对于“写本”而言,所以前人论及版本学,多称始自宋人尤袤(读若“冒”,南北曰袤,东西曰广)的《遂初堂书目》。 2、《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隋书.突厥传》突厥人“无文字,刻木为契。” 3、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石刻文字,是唐代初年在陕西凤翔县发现的“石鼓文”,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4、最长的简是二尺四寸,用来书写经史、法律。木制的版牍多写公文或画地理图,故称国土为“版图”。又常有用版牍(长一尺)写书信,故有称书信为“尺牍”。 5、《汉书.赵飞燕传》说,赵飞燕用名叫“赫蹄”的小薄纸包药丸,其实这种纸也是缣帛。 6、宋代最为流行的装订方式是“蝴蝶装”(亦作“蝶装”)。 7、所谓建本,是就地域而言,指福建建阳县的麻沙、崇化两镇书坊所刻之书。 8、宋代刻书最精者是杭州刻本,即“浙本”。 9、元代地方官刻,由各路儒学和书院刻印,其中书院最优。 10、善本八字标准“精校精注、不缺不讹”。而版本鉴别八字经验则是“眼别真赝,心识古今”。 11、“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目录不明,终是乱读。”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12、宋人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清人朱彝尊撰写《经义考》仿照马端临的目录体例;章学诚《史籍考》;谢《小学考》。 13、马端临的目录学体例——自序、总序、大序、小序。 14、古人写字都带着刀和笔,故有“刀笔”一词,《史记》称萧何为秦之“刀笔吏”,后来“刀笔吏”贬称从事文字记录工作的小官。

宪法期末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 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阶级社会中,法的实施主要依靠 A.自觉遵守B.领导威信 C.社会舆论D.国家强制力保证【】 2.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它属于法的构成要素中的A.法律规范B.法律概念 C.法律原则D.法律技术性规定【】 3.在当代中国社会,正义和利益是 A.一致的B.对立的 C.矛盾的D.对等的【】 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制建设中一个突出问题是 A.无法可依B.法律滞后 C.不依法办事D.违法不纠【】 5.法的预测作用的对象是 A.一般人的行为B.人们相互的行为 C.每个人本人的行为D.违法者的行为【】 6.法的消亡是 A.国家领导人废除B.自行消亡 C.由国家公布法律予以废除D.全民公决废除【】 7.社会主义法是 A,在没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产生的 B.在已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产生的 C.以资本主义作为自己的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 D.不需要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 8.美国法属于 A.大陆法系B.法典法系 C.罗马一日耳曼法系D.普通法系【】 9.资产阶级法律的核心是 A.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B.维护资产阶级专政 C.维护资产阶级民主D.维护资产阶级自由和平等【】 10.下列哪项不是法治所蕴涵的法律精神? A.依法办事B.法律至上 C.权力制约D.权利本位【】 11.中国古代儒家主张

A.主要依靠圣君贤人通过道德感化治理国家 B.应当由掌权者通过强制性法律来治理国家 C.贤人政治 D.法治优于一人之治【】 12.对法律与商品经济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A.商品经济越发展,社会对法律的需求就越多 B.法律保证商品生产和流通 C.商品经济越发展,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增强,法律作为一种重要手段,其作用也日益增强 D.商品经济发展,经济手段日益重要,法律因为其稳定性而使自身作用大为削减【】 1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对立面是 A.自由主义思想B.个人主义思想 C.封建特权思想D.官僚主义思想【】 14.我国法制的民主化是指在法制的各个环节上都坚持 A.自由原则B.民主原则 C.平等、公平原则D.发展【】 15.培养和提高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前提条件是 A.提高人民文化水平B.加强普法教育 C.强化精神文明建设D.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16.资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对待宗教一般采取 A.政教分离政策B.政教合一政策 C.政教并重政策D.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7.科技进步的可靠保障是 A.优越的经济环境B.稳定的政治环境 C.良好的法律环境D.卓越的人文环境【】 18.法的制定是 A.国家专有的活动 B.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共有的活动 C.统治阶级的一般活动 D.统治阶级政党特有的活动【】 19.在全部立法程序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A.法律议案的提出B.法律议案的审议 C.法律议案的通过D.法律的公布【】 20.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章要报国务院和下列哪些机关备案?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 C.本级人大D.本级人大常委会【】 21.调整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关系的法律应该划归为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08章 管理决策

第八章管理决策 一、教学要点 1、决策的定义、原则和依据。 2、决策的分类。 3、决策的特点。 4、古典决策理论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 5、行为决策理论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 6、决策的过程。 7、决策的影响因素。 8、决策的方法及其主要内容。 9、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 10、政策指导矩阵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 11、线性规划的主要步骤。 12、量本利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13、决策树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14、几种不确定型决策方法的主要内容。 15、关键名词:决策、长期决策、短期决策、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业务决策、集体决策、个人决策、初始决策、追踪决策、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古典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技术、德尔菲技术、波士顿矩阵、政策指导矩阵、线性规划、量本利分析法、决策树、树状图、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大法、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二、习题 (一)填充题 1、决策是指为_________。 2、根据西蒙的观点,决策遵循的是_________原则,而不是_________。 3、_________决策旨在实现组织中各环节的高度协调和资源的合理使用。 4、从决策的_________看,可把决策分为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 5、赫伯特·A·西蒙根据问题的性质把决策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6、从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看,可把决策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7、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_________,而非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_________。 8、古典决策理论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_________。 9、对古典决策理论的“经济人”假设发难的第一人是赫伯特·A·西蒙,他提出了_________标准和_________原则。 10、行为决策理论抨击了把决策视为定量方法和固定步骤地片面性,主张把决策视为一种_________。 11、除了西蒙的“有限理性”模式,林德布洛姆的_________模式也对“完全理性”模式提出了挑战。 12、西蒙决策理论的核心:_________。 13、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_________。 14、美国学者威廉·R·金和大卫·I·克力兰把决策划分为_________决策和_________决策。 15、政策指导矩阵从_________和_________来分析企业各个经营单位的现状和特征。 16、常用的确定型决策方法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企业的短期决策的是_________。 A.投资方向的选择 B.人力资源的开发 C.组织规模的确定 D.企业日常营销

文献学期末考试参考

(一)名词解释 1、文献:所谓的文献,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古人最初把文献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指书面材料,即文章或典籍,另一部分指口头材料,即贤人所讲述的材料。后发生变化,专指典籍和文字资料。(《辞海》定义文献为:文献,原指典籍与贤者。……后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如历史文献。后指与某一学科有关的重要图书资料。如医学文献。今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即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以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辞源》则定义:文,指有关典章制度的文字资料;献,指熟悉掌故的人。……后指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 2、文献学:文献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文献”概念的自然延伸,或者说“文献”的学问化、学科化就形成了“文献学”郑鹤声、郑鹤春先生最早提出“文献学”概念:“续集、翻译、编纂诸端,谓之文,审订、讲习、印刻诸端谓之献。叙而述之,故曰文献学。(赵国璋、潘树广主编的〈文献学辞典〉解释文献学为:“即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的专门学科。在我国通常有两个含义,一指传统意义上的文献学(或称古典文献学),即指研究我国古典文献的源流、特点、处理原则和方法(含目录、版本、辨伪、校勘、注释,编纂和辑佚等)及其利用的一门学科;一指现代文献学。) 3、总集:总集是汇集了两个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和多个朝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的作品。一般来说,古代的总集多为诗、文的合集。如《文选》便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后面的简答题作进一步介绍) 4、别集:别集是相对总集而言的,它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一般分他人编集和作者自编两种。其体例主要是分类、分体、编年三种。分类即按作品的内容来分类编排,如《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分体即按作品的体裁或文体来编排,如《李太白文集》;编年即按作品写作年代顺序来编排,如《稼轩词编年笺注》。 5、单行文献:指单独印行的某一位或某几位作者的某一种作品或著作,又称作单行本。 6、丛书:指搜集两种以上的文献,按照一定的念和体例编校,冠以一个总的名称,用统一的版式和装帧印行的文献类型。丛书又名“丛刊”、“丛编”、“丛刻”、“类编”、“汇抄”等。按内容来分,丛书主要分为综合性丛书和专科性丛书两大类。综合性丛书是指包罗各种各类著作的丛书,如《四库全书》;专科性丛书是指专收某一学科、某一文体、某一类别的丛书。 7、类书:是我国古代分类式的资料汇编性的工具书。类书采辑古典文献中有关典故史实、名物制度、诗文词语等方面的各种资料,分门别类编排,每一门类又分为若干子目,以供读者读书或写作时查阅、征引。在古代,类书还有帮助人们应付科举考试的功用。如《皇览》《北堂书钞》《初学记》《太平广记》等。 8、方志:又称地方志,是记载一地自然和人文方面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的地方文献。它在某种意义上具有查找地方文献的工具书性质。它可以说是“地方史与地理的结合”。其种类很多,有府志、州志和县志等。如《元和郡县图志》《大清一统志》《浙江通志》。 9、目录:目、录两词在目录学中,目是指书的篇目或书名;录即叙录(也称书录或序录),后世称为解题、提要等,是对书的内容,著者事迹及写作、出版等情况的概要说明。将目与录二者结合在一起,即把一部书的篇名或一批书的书名与叙录编次在一起就是目录。换言之,目录是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它分为一书目录和群书目录,前者如《诗》《书》之序,《周易》之《序卦传》;后者如《别录》和《七略》。 10、目录学:目录学是研究目录的形成与发展,探讨目录工作一般规律的专门学术,它是目录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它也是编次群书目录,介绍图书主旨,说明学术源流,指导求书治学的专门学术。 11、叙录:又称解题、提要,列于书后,是用以提示图书的内容主旨、价值得失,介绍作者生平事迹,学术源流,以及该书的版本、校勘、流传情况等。叙录是古代目录书中最重要的结构成分,是古代目录学具有学术性和指示读书治学作用的具体表现之一。如《别录》《直斋书录解题》《郡斋读书志》等。 12、六分法:“六分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法,它创始于《七略》。据〈汉书〉载,刘向等进行大规模校书工作时,其分工在一开始就按学术性质分为六类,即经传类、诸子类、诗赋类、兵书类、数术类和方技类。这六类分别对应于〈七略〉中的六艺略、诸子类、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和方技略。 13、四分法:四部分类法,起源于魏晋之际,成熟于东晋时的李充。曹魏时期,秘书郎郑默制成国家内部藏书目录

文献学专题试题

文献学专题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清代私刻丛书,各具特色。如其中()的《士礼居丛书》、孙兴衍的 《岱南阁丛书》,就专以仿宋、元旧本文献为主。 A.张海鹏 B.卢文弨 C.鲍廷博 D.黄丕烈 2.魏明帝正始年间,用()三种字体,刻写了《尚书》《春秋》两经, 故称“三体石经”。 A.古文、篆书、楷书 B.篆书、楷书、草书 C.古文、篆书、隶书 D.楷书、草书、隶书 3“. 卷子”是古代纸质文献的装潢形制之一,由以下哪四部分构成?() A.轴、卷、褾、带 B.轴、牙签、褾、带 C.卷、牙签、帙、邺架 D. 轴、卷、帙、邺架 4.隋朝牛弘提出书有“五厄” ,明代()又接其说法,补论“十厄” 。 A.冯梦龙 B.袁宏道 C.胡应麟 D.李开先 5. 抄本的分类,从纸格的颜色来看不包括()。 A.红格抄本 B.蓝格抄本 C.青格抄本 D.黑格抄本 6.浙刻本用的字体是()。 A .颜体 B. 欧体 C.柳体 D.赵体 7.版本从狭义上来说专指()? A .抄本 B. 雕版印本 C.批校本 D. 手稿本 8.在版本的整书结构中,附于书皮内的空白纸页叫做()。 A.扉页 B.封面 C.书口 D.书脑 9.著名藏书家多半会有自己的藏书处,清代黄丕烈有()。 A.述古堂 B.汲古阁 C.知不足斋 D. 士礼居 10.以下哪一部书是我国古代最巨大的官修图书目录,被张之洞称为“良 师”,也是先秦至清初学术史的系统总结?() A.《郡斋读书志》 B.《四库全书总目》 C.《直斋书录解题》 D.《七略》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唐代类书,多已亡佚,今存者仅四大类书:虞世南撰写的、

2018年电大宪法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电大宪法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关于宪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 A.它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B.它是一种宣言或声明 C.它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D.它的法律效力与普通法律不同 2.我国有权对宪法进行解释的机关是( B )。 -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最高法院 D.国务院 3.把宪法分为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的依据是(A )。 A.修改的程序不同 B.制定的主体不同 C.有无法典形式不同 D.与现实关系紧密程度不同4.宪法的主要功能是(A )。 A.保障公民权利 B.规范国家权力 C.维护国家统一 D.促进经济发展 5.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B )。 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多党合作制 6.下列需要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方能生效的是( C )。 A.国务院的行政法规 B.国务院部门的行政规章C.自治区的自治条 D.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7.按照宪法规定,我国各级人大中设立常委会的有(D )。 A.全国人大 B.各省级人大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D.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 8.民族自治地方的( B )必须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A.人大常委会主任B.政府行政首长 C.法院院长 D.检察院检察长 9.全国人大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B )召集。 A.委员长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大主席团 D.委员长会议 10.我国的哪一部宪法结构体系有严重缺陷,全部宪法仅有30个条文?( B ) A.1954年宪法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D.1982年宪法 11.下列原则中仅属于社会主义宪法民主原则的有(B )。 A.主权在民原则B.民主集中制原则C.权力分立原则 D.法治原则 12.国家制度的核心是(A ) A.国体 B.政体 C.国家结构形式 D.政党制度 13.旧中国惟一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是(A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 14.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是(B )。 A.共同纲领 B.1954年宪法C.1975年宪法D.1982年宪法 15.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C )。

文献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一、文献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1、对文献的载体材料的研究。(甲骨、金石、竹简、绢帛、纸张等) 对文献的形制(卷轴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的研究。 对文献的传抄和印制方式(写本、拓本、刻本、活字本)的研究。 对文献的类型(经学、宗教、总集、别集、地方志、丛书、宗谱等)的研究等。 文献实证研究: 文献实证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问题:版本、校勘;解决文献内容的真实性问题:辨伪;解决文献内容的完整性问题:辑佚 2、一般任务:文献整理 最终任务:学术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整理。清代著名文献学家戴震说: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词也,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之道,必有渐也。 二、文献的整序和典藏 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目录学作为读书治学的门径,强调对相关书目的熟悉与书目方法的掌握。 典藏学:对藏书的鉴别、购求、收藏、装补、曝书、流通等。 文献的编纂:研究文献的编纂形式和编纂过程、方法的学问。 三、文献的载体 1、甲骨文献:系统的文字,甲骨文(殷商时期刻在龟甲骨或动物骨上的文字。) 价值:①语言文字学价值,为人类提供了距今三千多年的象形文字汉字系统②殷商史研究价值 2、金:我国先秦时期称铜为金,金文主要指青铜器上的铭文。 价值:①语言文字资料,有助于认识古汉字的全貌,研究演变过程,推究古意;研究韵学②释读及考订传世文献的佐证③古史资料 2、简帛文献:中国文字的载体可分为硬材料或软材料。硬器分为石器、陶器、铜器、甲骨上。用毛笔蘸墨写在竹、木、帛、纸上,轻便易得,纪念性文字多用金石类,记录文字多用简帛类。竹简过于沉重,不便书写。 价值:①佚籍复出,丰富古文献的内容,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和资料。②考校释读传世古籍③历史资料宝库④文字学资料⑤书籍制度史实物 3、石刻文献:价值①文学价值②史料价值③文字学和书法价值④经学和宗教史料 4、抄写与雕版

文献学考试重点

1、文献学是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的专门学科。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自序”中对“文献”作了解释。(P1) 2、文物是否文献,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中对此作出明确区分。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献注录总则》给文献学下的定义是:“记录有只是的一切知识载体。”(P2) 4、古典文献学:以研究古代典籍分类、编目、版本、校勘、辨伪、辑佚、注释、编纂、校点、翻译和流通等为主要内容的学科。(P4) 5、甲骨文:是指商周时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又称“契文”;因其内容为殷商时代王室占卜的记录以及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故又称“卜辞”;又因其最早出土于殷墟,故又称“殷墟甲骨文”、“殷墟书契”、“殷墟卜辞”。 6、刘鹗于1903年将其收集的约5000片甲骨拓印成书,名曰《铁云藏龟》,这是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献的专书。朴学大师孙诒让得此书,于1904年写成《契文举例》二卷,这便是第一部研究甲骨文的专著。(P11) 7、甲骨四堂: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董作宾(字彦堂),郭沫若(号鼎堂), 8、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国刻在石鼓上的文字。因文字内容是歌咏贵族狩猎生活,故又称作猎碣。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被称为“石刻之祖”。 9、康有为说:“石鼓既为中国第一文物,亦当为书家第一法则也。” 10、诅楚文:是秦国石刻。记载战国时期秦楚交战,秦国祭神时对楚国的诅咒,故名。是与石鼓文齐名的先秦石刻文。 11、熹平石经:汉灵帝熹平4年(175),蔡邕有感于当时的经书辗转传抄,难免有误,奏请刊刻石经。按照灵帝的昭示,蔡邕等人用隶书将《易》《书》《诗》《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等6部书写上石,刻成46碑立于洛阳太学,作为经书的标准本。又称“汉石经”“一字石经”(因只有隶书一种字体)。(多选)p25 12、竹简须将青皮刮去,用火炙干,炙烤时,竹片上渗出水珠,似汗珠,这叫“杀青”、“汗青”或“汗简”。(P27) 13、帛书:即写在丝织品上的文字。古代丝织品有帛、缯、缣、素等,帛是丝织品的总称。帛书又称缯书、缣书、素书。帛书产生于春秋战国之交。 14、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法(西晋到唐代)四分法:经、史、子、集。《隋书·经籍志》。 15、《十三经》:儒家的十三部经典,即《周易》、《尚书》、《诗经》、《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P34) 16、《仪礼》,原称《礼》,汉朝人称为《士礼》,对《礼记》而言,又叫《礼经》,到晋代才称《仪礼》。 《仪礼》一书是孔子采辑周鲁各国即将失传的礼仪而加以整理记录编定而成,以各种礼仪教授弟子。 17、政书:即专记典章制度的书。政书之名首见于明代钱溥《秘阁书名》。 18、政书一般分为两类:一、通记历代的(通代),如《通典》《文献通考》等。二、专记一代的(断代),如各代“会典”“会要”等。(P62) 19、“三通”:《通典》、《通志》、《文献通考》三书的合称。(P62) “六通”:《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 “九通”:“三通”加“六通” “十通”:“九通”加《清朝续文献通考》 20、重要的政书:《通典》、《通志略》、《文献通考》、《唐六卷》(p63) 21、《唐会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会要体史书。 22、类书定义:类书是百科性质的资料书,保存了古代各个学科的丰富材料。类书相当于今天的资料汇编,是从各种古书中采辑资料分类而成。编次资料的基本方法是事以类聚、事类相从,即分门别类,故名类书。(P72) 23、《皇览》,是我国最早的类书。类书被称为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24、类书的用途:①查找搜集各类资料,考察史实,了解事物的起源②查找诗文典故、诗文句的出处③辑录佚书、校勘古籍(P74) 25、重要的类书:《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永乐大典》、《佩文韵府》、《古今图书集成》(p76——82) 26、《古今图书集成》:原名《古今图书汇编》。清康熙年间陈梦雷等人原辑,雍正年间蒋廷锡等重辑。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一万卷,1.6亿字,集我国古今图书之大成。(P82) 27、重要的集部文献:《昭明文选》、《文苑英华》、《玉台新咏》、《全唐诗》(p85——93) 28、丛书:又名从刊、从刻、汇刻、合刻等,是汇辑多种书籍,依据一定的原则、体例编辑而成,取一个总的名称来出版的书。简言之,丛书是群书的集合体。(p127) 29、重要的丛书:《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部丛刊》(P129——132) 30、政书、类书、丛书的区别 政书,专记典章制度,材料来源广泛,且编修者对材料加以剪裁。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十套附答案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十套) 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1,文献一词最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___典籍________,二是指______贤才_____。 2,据载,孔子在整理“五经”(即____《诗》;《书》;《礼》;《易》;《春秋》方面贡献很大,也为后世文献整理树立了典范。 3,西汉__刘向_____和_____刘歆_____父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遍校群书,编纂目录学著作《别录》和《七略》。 4,西晋之时,汲郡有著名的文献发掘事件,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竹简若干,其所得竹简文献一般称__汲冢周书_________。 5,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文献为唐咸通九年(868)刻印之___《金刚经》________。 6,文献学上所谓“三通”是指杜佑的__通典__________、郑樵的__通志________和_____马端临______的《文献通考》。 7,清代考史三大家为钱大昕、王鸣盛和赵翼,分别著有__廿二史考异__、《十七史商榷》、__廿二史札记_________等考史名著。 8,金石的“金”指_青铜器__________;金文则指商周___________时期刻于其上的文字。 9,______总集_____指搜集两种以上文献,按一定理念和体例编校并冠以一个总名的著作。 10,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始自___1899_____年,绵延整个20世纪,为中国现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计20分) 1,汗青;2,辑佚;3,四分法;4,线装;5,索引 1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 2文献学之辑佚,是指将散见于现存图书文献中的散佚、亡佚文献的残篇散句等各种佚存之文字逐一摘录,按一定的方法原则加工后编辑成册(篇),使之集中复现流传的文献整理活动,或以此为手段的研究方法。 3四分法指关于典籍文献的四部分类法。起源于魏晋之际,初步成熟于东晋时期。唐初修《隋书?经籍志》,继承前代,正式确立经、史、子、集名称,概括各类书籍性质内容。 4线装书为纸书的一种装式,在前后各加一张护页,连同正文用线装订在一起,不包书背。线装克服了以前各种装帧的缺点,因而最终成为古代图书装帧的主流。线装书约出现于宋代,至明代中叶以后成为主流。 5索引,古今又称玉键、针线、韵检、通检、备检、引得等。最先出现于明代。“索引”一词,原从日语引进,一度依据英文index译为“引得”。现通行和规范术语为“索引”。 五、简述题(每题10分,计20分) 1,试简述伪书产生的主要原因。 2,试举例说明出土文献与古典文学研究间的关系。 试题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1,1983年颁布的中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规定“文献”为“记录有_____知识______的一切载体”。《中国大百科全书》则界定“文献”为“记录有____知识_______和_信息__________的一切载体”。 2,秦始皇三十四年的_焚书__________事件对先秦文献的流传产生了很大的破坏。 3,东汉晚期,经学大家_____郑玄______遍注群经,对文献整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管理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A )。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梅奥 2.霍桑实验证明人是( B )。 A.“经济人” B.“社会人” C.“复杂人” D.“政治人” 3.梅奥等人通过霍桑实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由此创立了( C )。 A.行为科学学说B.人文关系学说 C.人际关系学说 4.人本原理强调管理的根本是( B )。 A.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B.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C.提高组织整体效能 D.决策成效最大化 5.管理职能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 A )。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6.企业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这样,企业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网络,即是目标的( A )。 A.层次性B.多重性 C.变动性 7.有一种领导理论,它将领导方式分为四类,即独裁命令式、温和命令式、协商式和参与式,这种领导理论即( A )。 A.领导行为理论B.领导权变理论 C.领导特性 8.“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强调( D )的重要性。 A.组织B.预测C.预防 D.计划 9.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产品单位售价为80元,本年度产品定单为10000件。据此,单位可变成本降到()元/件时才不至于亏损。 A.300 B.130 C.60 D.30 10.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 A )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 A、保健因素 B、激励因素 C、成就因素 D、需要因素 11、某研究所的一位管理人员告诉自己的好朋友,说他在单位的主要职责是给软件开发人员分派具体的工作任务,并指挥和监督各项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由此可推断,这位管理人员是( C ) A. 高层管理人员 B. 中层管理人员 C. 基层管理人员 D. 无法推断 12、权变理论是根据(D )的观点提出来的。 A. 经济人 B. 社会人 C. 自我实现人 D. 复杂人 13、某建筑工地的包工头王某对其手下的民工采用了一种“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法,他常说的口头禅是“不好好干就回家去,干好了下个月多发奖金”,可以认为(D )是不对的。 A. 王某的观点与X理论相符 B. 王某的观点与泰勒的理论相符 C. 王某把民工看成经济人 D. 王某把民工看成自我实现人 14、某公司总经理认为公司中存在宗派不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宗派是非正式组织,所以非正式组织对公司是不利的。他的推断是(B ) A. 完全正确 B. 不正确 C. 不能判断 15、关于非正式组织如下说法中,哪一种是不正确的?( C ) A.非正式组织既可对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起到积极的作用,也可产生消极影响 B.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在于可以提供员工在正式组织中很难得到的心理需要满足 C.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有不利的影响,应该取缔 D.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的一个方面在于非正式组织的压力有时会造成组织创新的惰性。 16、下列关于正式和非正式组织表述正确的是(B) A.既然有非正式组织,管理者就不应让正式组织存在 B.非正式组织和正式组织能存在合作关系,也可能存在竞争关系

中央电大《宪法学》历年试题及答案3

试卷代号:210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期末考试宪法学试题及答案(汇编) 五、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宪法的作用。 答:(1)宪法对组织和规范国家权力的作用;(2分) (2)宪法对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作用;(2分) (3)宪法对实行法治的作用;(2分) (4)宪法对经济的作用;(2分) (5)宪法对维护国家统一的作用。(2分) 2.我国的国家结构为什么采取单一制形式? 答:(1)从历史因素看,实行单一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2分) (2)从民族关系发展的因素来看,统一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2分) (3)从我国的民族成分和民族分布的情况来看,建立单一制的国家有利于民族的团结。(2分) (4)从我国资源分布的情况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来看,建立单一制的国家有利于各民族酌 共同繁荣。(2分) (5)根据我国尚未完全统一和少数民族多的特点,我国需要建立具有自身特色、具有灵活性的 单一制国家。(2分) 1.为什么说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2.我国行政区域划分的原则是什么? 答:1.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 我国现行宪法序言指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 级专政。”(2分)这就是说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在本质和基本点上是一致的,其主要表 现为: (1)从领导权看,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一样,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政权,工人阶级的 领导标志着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根本性质。(2分) (2)从阶级基础看,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一样,都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2分) (3)从国家职能看,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职能也是一样的。(2分) (4)从历史使命看,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使命一样,都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消灭 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2分) 2.我国划分行政区域时所依据的原则是:(1)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2分)(2)有利于各 个地区的经济发展;(2分)

《管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管理学》复习题 (答案参见实时授课课件、教材等相关教学资源)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的选项。) 1. 研究对象的重点在于管理过程和职能的管理理论是( B )。 A. 决策理论学派 B. 一般管理理论学派 C. 系统管理学派 D. 人际关系学说 2.使计划数字化的工作就是将计划转为( A )。 A. 预算 B.决策 C.预测 D.规划 3. 古人所说的“运筹帷幄”是对管理(B )职能的最形象的概括。 A. 决策 B. 计划 C. 控制 D. 指挥 4. 某建筑工地的包工头王某对其手下的民工采用一种“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法,他常说的口头禅就是“不好好干的回家去,干好了下个月发奖金”。可以认为王某把他手下的民工看做是( B )。 A. 社会人 B. 经济人 C. 复杂人 D. 自我实现人 5. 某公司在年初的工作会议上,提出力争在本年度实现利润2亿元。如果从计划工作的表现形式看,此计划属于( D )。 A. 战略 B. 宗旨 C. 规划 D. 目标 6. 某项目网络图如下,且该项目的活动关系与时间耗费如图所示(单位:天),该项目的关键路线是( C )。 A.A-C-G-J B.A-C-F-I C.A-C-F-H-J D.A-B-E-H-J 7.“田忌赛马”是一个流传了几千年的脍炙人口的故事,内中的道理体现了( A )战略原则。 A.扬长避短 B.出奇制胜 C.量力而行 D.集中资源 8. 企业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机遇和威胁、优势和劣势来确定战略选择的分析方法是( C )。

A.PEST分析法 B. 波特五力模型 C. SWOT分析法 D. 波士顿矩阵法 9. 最适用于在大型企业的各个事业部之间进行共同的科技研发的组织结构是(C)。 A. 直线型 B. 直线职能参谋型 C. 超事业部制 D. 矩阵型 10.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缺点之一是( D )。 A. 管理无专业分工,各级管理者必须是全能管理者 B. 妨碍组织必要的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形成了多头领导 C. 下级部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受到限制 D. 由于机构重复,造成管理人员的浪费 11. 银行设立商业信贷部属于(A )。 A.职能部门化 B. 顾客部门化 C.地区部门化 D. 过程部门化 12.实行集中控制与分散经营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D )。 A.直线制 B. 职能制 C. 矩阵制 D. 事业部制 13.一家超级市场分为以下几个部门:日用杂物、肉类、冷冻食品、瓜果蔬菜、乳制品。该超市是按照( B )来划分部门的。 A.职能 B.产品 C.地区 D.顾客 14. 面对未来可能呈现的多种状态,决策者虽无法事先确定究竟呈现何种状态,但可判断各种状态出现的概率,并据此做出决策的方法是( B )。 A.确定型决策法 B.风险型决策法 C.非确定型决策法 D.追踪决策法 15. 按照费德勒模型,当组织内上下级关系好、任务结构明确、职位权力强时,应选择的领导者类型是( A )。 A. 任务取向型 B. 关系取向型 C. 工作与人际关系并重型 D. 以领导者为中心型 16. 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在下属较不成熟的情况下,领导者同时提供指导性的行为与支持性的行为的领导风格是( C )。 A. 命令型领导 B. 参与型领导 C. 说服型领导 D. 授权型领导17.根据双因素理论,下列各项中属于激励因素的有( A )。 A.某工程师刻苦钻研技术获得尤里卡奖 B.一位MBA学员在毕业后找到一份新工作,单位分给他100平米的住房 C.某单位效益较好,全体员工年末人均奖金1万元 D.某公司为网罗人才决定把在异地的“电脑大王”小李及妻子调到大连,公司负责代他们交纳城市增容费 18. 有那样一些因素,如果得到满足后则没有不满,得不到满足则产生不满。赫茨伯格将这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