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研学案最新最全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研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研课教案一、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法》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
2. 学生能够运用不进位乘法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1. 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
2. 能够运用不进位乘法进行计算。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进位与不进位的区别。
2. 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步骤。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 提问:今天我们来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大家预测一下,三位数乘一位数会有几种情况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 讲解计算法则:先用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个位数,再用一位数乘三位数的十位数,用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百位数。
3. 讲解进位与不进位的区别:当乘积的个位数大于等于10时,需要向前进位。
4. 举例讲解,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计算,加深理解。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掌握情况。
2. 老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指导。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和进位规则。
2. 提问:如果一位数乘以一个更大的数,比如四位数,我们应该如何计算呢?引导学生思考和拓展。
五、课后作业(布置作业)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计算更多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题目,培养运算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进行指导和解答疑问。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在下一节课中,将继续讲解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情况,让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这一知识点。
六、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七、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情况。
三年级数学下册学研指导案2单元笔算除法3-11学案
第3课时笔算除法(一位数除两位数)学习目标1. 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理解笔算一位数除两位数商的算理。
2. 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学内容:教材第19、20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四。
自学要求:1. 认真完成合作探究。
2. 理解和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的算理。
我的疑问: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的疑问有:二、合作探究1. 我能用竖式计算。
8÷4 16÷52. 观察教材19—20页例1例2主题图,我能解决下面问题。
(1)能根据主题图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
(2)用不同方法探究42÷2、52÷2的算法。
①通过摆小棒我知道:42÷2= 52÷2=②列竖式计算42÷2= 52÷2=比较这两道竖式,我发现了什么?归纳整理笔算一位数除两位数时,要从被除数的()位除起,如果有余数,要把()和个位上的数合并,再用()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的上面,三、检测训练课堂目标达成2.3.课后巩固提升1. 三(1)班共有48名同学,每3人分成一组扎红花,共可以分成多少组?2. 三年级有90名学生。
每两人用一张课桌,需要多少张课桌?把这些课桌平均放在3间教室里,每间教室放多少张?3. 三(1)班同学用红、黄、绿三种花布置教室。
这些花按照2黄,3 红,4绿地顺序排成一组,一共有99朵花可以分成多少组?4. 植树节那天,前进小学打算在一条45米长的通道一侧每隔3米种一棵树(两端都种),算一算,应准备多少棵树苗?学习后记同学们,记下你们的收获和还有的疑问吧!第4课时一位数除三位数学习目标1. 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经历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过程,感受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3.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
三年级数学下册学研指导案1单元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课标告诉我们:大家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臵。
在本单元中,我们将要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这部分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同时又为高年级学习打下基础。
同学们可要认真学习哦!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学习目标1. 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 经历辨别方向及绘制简单示意图的过程。
3. 培养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学内容:教材第3页的相关内容。
自学要求:独立完成合作探究;查查大自然中有哪些好办法可以辨别方向的资料。
我的疑问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的疑问有:二、合作探究1.学习教材第3页例1,解决下面问题。
(1)指一指太阳从()方升起,从()方落下。
图书馆在校园的东面,体育馆在校园的()面,教学楼在校园的()面,大门在校园的()面。
(2)认一认起立,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站立,两手侧平举,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
编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
前面是(),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
(3)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有什么?(4)做一做:找方向。
要求:起立,每说一个方向,面向这个方向。
①随便说方向;②东、西;南、北两次;③每面对一个方向,按顺时针方向说出其他3个方向。
2. 通过查资料,我了解到日常生活中辨别方向的其他方法。
.3. 自学例2,我能认识平面图并能绘制平面图。
⑴确定方向:地图上箭头朝上的方向为(),在平面图上我们称它为方向标。
⑵探究绘制过程:首先选好(),在平面图上绘制(),按()的方向绘制其他建筑物的位臵,并用“”标出北方。
归纳整理我们在辨认方向时,必须先确定(),然后根据()与()相对、()、()相对的原则来确定其它三个方向,这四个方向始终是以()方向排列的;地图上,通常是按上(),下(),左(),右()绘制的。
三年级下期数学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进一步提高三年级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23年4月15日开展了三年级下期数学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二、活动目标1. 通过集体备课,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 通过课堂观摩,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3. 通过教学研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4. 培养教师对数学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的认识和运用。
三、活动内容(一)集体备课1. 备课主题:《分数的初步认识》2. 备课内容:由备课组长组织,全体三年级数学教师参与。
首先,教师们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明确了教学目标、重难点。
接着,针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最后,确定了教学方案,并分工合作,准备教具和教学资源。
(二)课堂观摩1. 观摩教师:王老师2. 观摩内容:《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3. 观摩点评:王老师的教学设计巧妙,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她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游戏竞赛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研讨1. 研讨主题:如何提高分数教学的实效性2. 研讨内容:- 教师们对王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点评,肯定了其优点,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 针对分数教学的难点,教师们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和心得。
- 讨论了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探讨了如何通过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数学学习。
四、活动总结本次三年级下期数学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和教学研讨,教师们对分数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
五、后续工作1. 教师们将继续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育也在不断探索和实践。
为了提高三年级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三年级数学下册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反思等形式,提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效果。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伊始,三年级数学组的全体教师齐聚一堂,针对下册教材进行了集体备课。
首先,由备课组长对教材进行了整体分析,明确了教材的编写思路、知识点分布和教学目标。
随后,各位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班级实际情况,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了详细讨论。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1)如何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4)如何有效进行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讨论,教师们达成共识,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2. 课堂观摩集体备课结束后,教师们分组进行课堂观摩。
本次观摩活动共分为四个环节:(1)教师展示:由四位教师分别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内容涵盖“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加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知识点。
(2)教学反思:展示课后,教师们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
(3)点评交流:其他教师针对展示课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4)经验分享:展示课后,教师们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3. 教学反思观摩结束后,教师们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教学反思。
以下为部分教师的反思内容:(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小组合作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了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4)在课堂评价方面,注重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020新版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学案(新教材)
三年级下册东关小学数学教研组备课者的话我校编写的《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导学案》是根据北师大版教教材内容进行编写,主要供广大老师们教学参考之用。
参加导学案编写的是我校三年级数学教研组教师,各章节的执笔人是陈亚汝(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学)、王志平(第二单元乘法)、张廷燕(第三单元)、李红霞(练习一及旅游中的数学)、何鑫山(第四单元面积及练习二)、李沛怡(第五单元认识分数及练习三)、杨晓丽(第五单元认识分数中部分练习课及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中的部分课时)、陈燕(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中的部分课时及体育中的数学)、高彩霞(整理与复习)。
由张彩琴老师初次审定,最后由张月军老师统稿。
我们在备课时围绕“三要素五环节”进行备课,尽可能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与时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快乐成长,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导学案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希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于2013年2月19日目录一元、角、分与小学 (12)森林旅游 (27)二对称、平移和旋转 (32)三乘法 (47)整理与复习(一) (67)旅游中的数学 (71)四面积 (75)五认识分数 (93)整理与复习(二) (117)六统计与可能性 (123)体育中的数学 (107)总复习 (134)三年级数学学科下册导学案主备学校:东关小学合作团队:三年级数学教研组主备人:陈亚汝张彩琴陈燕王志平何鑫山李红霞高彩霞陈燕李沛怡杨晓莉张廷燕初审人:张彩琴陈亚汝终审人:张月军一、教材分析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是小学数学第一学段的最后一册教材。
学习本册教材要初步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感知平移、旋转和对称等图形的变换,理解乘法与面积的联系,体验统计平均数的必要性,以及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体验可能性的大小等等,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与统计意识,感受数学应用的价值,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数学活动的经验。
本册还安排了一定篇幅的总复习内容,帮助学生对三年来所学的数学进行回顾、总结与反思,以期达到这一学段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
三年级数学下册学研指导案5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学案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课标告诉我们:本单元是在已有口算、笔算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它包括: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教材注重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力求让大家体会到数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感受数学的价值,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打下基础。
第一课时口算乘法学习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乘法,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 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3. 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获取数学知识的乐趣,感受到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学内容:教材第58页,例1。
自学要求:请独立完成“合作探究”;你会解决吗?请列出算式。
我的疑问在学习过程中,我的疑问有:二、合作探究1. 口算40×4 60×5 30×3 300×7 500×312×4 24 ×2 13×3 32×3 7×112. 选择其中两题,说一说口算方法。
3. 观察教材第58页例1,仔细看情境图,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
(1)你能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2)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多少封信?列算式:①②(3)你是怎样口算的? 比比谁的算法多!(4)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比比谁算得快!(5)汇报口算方法,你怎么口算?(6)小组讨论:比较两种方法,寻找较简便的口算方法。
(7)我能自己编写出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算式,并口算。
归纳整理:两个因数末尾都是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 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
三、检测训练课堂目标达成1. 教材第58页的做一做。
(任选一题说说你的口算过程)课后巩固提升1.2. 拓展题。
(1)40×()=12000(2)()×70=4900(3)()×()=2400学习后记请你将本堂课学习的收获、感悟或还有的疑惑记录下来。
三年级数学下册学研指导案8单元
第4课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学习目标1.学会简单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经历探究简单的小树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学内容:教材第95—97页例3、例4及“做一做”自学要求:通过小组合作,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基本方法,并运用这一知识解决问题。
我的疑问: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的疑问有:二、合作探究1.笔算。
56+38 = 974-97 =我能说说笔算加,减法时该注意些什么?2.自学教材第95—96页例3、例4,解决下面问题。
(1)根据主题图例3中提出的问题,你会列出算式吗?(2)怎样计算?比比谁的方法多。
(3)你认为哪种方法既准确又方便?(4)小军发现了铅笔有两种,一种有橡皮,一种没有。
两种铅笔,哪种贵些?贵多少?(5)你打算买哪两样?一共要付多少钱?怎样列式?怎样计算?归纳整理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对齐,从()算起,按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再把()移下来。
三、检测训练课堂目标达成课后巩固提升1.小红用20元钱买玩具,买钢笔用去6.7元,买文具盒用去9.8元,还剩下多少钱?2.爸爸用两条长度分别是1.2米和1.5米的绳子接起来捆扎报纸,接口处共用去绳子0.2米,接好后的绳子有多长?3.一桶油连桶共重12.6千克,用去一半油后,连通共重6.8千克,原来桶里有油多少千克?学习后记请你将本堂课学习的收获、感悟或还有的疑惑记下来。
第5课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练习)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我能更熟练地运用简单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
2.初步理解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点对齐。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学内容:教材第97—98页自学要求: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练习内容。
我的疑问: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的疑问有:二、合作探究1.直接写出得数1.5-0.5= 1-0.9=2.4+5.2=10+0.2= 3.5-2.4= 1.2+0.7=2.笔算3.5+2.6 = 7.6-3.2 =4.5+7.2= 19.2-3.8=70.8+9.2 = 15.4-0.9=归纳整理我知道笔算加、减法时,先把(),再按照()的计算方法,最后把()落下来。
三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教案
三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教案第一课时可能性(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本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2.能够列出简单实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教学[重、难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学过程]:一、活动引入新课击鼓传花游戏,鼓声停时一位同学上台抽签,签中内容有礼物、唱歌、猜谜.猜猜他抽中了什么签?(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词来表达,揭示课题:可能性)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一)教学例题1请同学们看前面,这里有个盆:1号盆、2号盆 .(实物:例题上的装有不同颜色小球的盆)咱们来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颜色的球.展示两盆中球的颜色、数量.1、从1号盆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球,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都已讨论好了,谁想代表小组发言?(依次指名学生说)(依次板书:一定可能不可能)师:小朋友讨论得都非常好.下面,我们实际来摸一摸,验证一下.1号盆,谁来?(学生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摸下去,结果怎么样?)2、从2号盆里任意摸一个呢?请小组讨论请学生摸一摸(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措下去,能摸到红球吗?那可能摸出什么球?为什么?)(老师可根据盆里剩下的球随机提问,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么球?……)3、活动小结(二)教学例题2`1、生活中有许多的“可能性”例如:……(请学生举例几个)2、自已阅读书本例题2谁理解题目意思了,给大家解释一下.独立完成3、汇报、讲评4、练习108页练习二十四第一题.三、全课总结,课外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可能性的知识,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会发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发生的,而哪些事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呢?你能举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吗?请同学们先下位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学生说)学生说完后全班交流.四、巩固练习P108 2、3五、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可能性(二)[教学目标]:1、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过程]:一、引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可能性”举例子说明.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可能性”的知识.二、实践探索新知1、教学例3(比较两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1)观察、猜测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四红一蓝)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你们猜猜他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和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猜?(2)实践验证学生小组操作、汇报实践结果.汇总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几组摸到红,几组摸到了蓝色.从小组汇报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小结:摸到红色多,摸到蓝色的少,因为盒中球红多蓝少.(3)活动体验可能性的大小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活动汇报、小结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两点:一、每次摸出的结果是红色还是蓝色,这是随机的,不以人的主观意愿而变化.二、但摸的次数多了以后,在统计上就呈现某种共同的规律性,就是摸出蓝的次数比红多.(4)小组实验结果比较比较后,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出示多组的实验结果,虽然数据不一致,但呈现的规律是相同的2、教学例4(1)出示盒内球(一绿四蓝七红)(2)猜一猜,摸出哪种颜色的球可能性最大,摸出哪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小?为什么?3、P106“做一做”图中每种颜色进行了分割,此时学生可以用数份数的方法来看三种颜色所占的区域大小.利用前面学过的分数的知识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颜色占整个圆面的几分之几,为以后学习可能性的精确值做铺垫(因为概率与这些分数相等).三、练习P109 4第4题,是一种逆向思维.并体现开放性,如第1小题,只要红比蓝多,就能满足条件.第2小题,只要蓝比红多,都满足条件.四、作业 109页5题五、课后反思:第三课时可能性(三)[教学目标]:4、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5、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6、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过程]:一、引入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他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5(1)每小组一个封口不透明袋子,内装红、黄小球几个.(学生不知数量、颜色)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记录次数黄红活动汇报、小结(2)袋子里的红球多还是黄球多?为什么这样猜?小组内说一说总数量有10个球,你估计有几个红,几个黄?(3)开袋子验证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之间的关系.2、练习P107“做一做”3、小结三、巩固练习P109 6[1]学生说说掷出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哪些[2]猜测实验后结果会有什么特点[3]实践、记录、统计[4]说说从统计数据中发现什么?[5]由于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存在的差异,也可能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可以让学生再掷几次,让学生根据试验的结果初步感受到硬币是均匀的,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四、作业P109 7学生讨论完成五、课后反思:第四课时实践活动掷一掷一、利用的数学知识1.组合(两个骰子上的数字之和)2.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列举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每个骰子上可能的结果是1至6六个数,组成的和可能是2至12的所有数,不可能是1或13等数.)3.可能性大小(组成的和是2至12中任一个数,但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二、活动步骤(一)示范游戏1.体验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运用组合的知识,判断哪些和不可能出现,哪些和可能出现.)2.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学生猜想结果.11个可能结果中教师选5个,学生选6个,学生错误地认为赢的可能性比教师大.3.开始游戏.学生总是输,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引起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二)小组内游戏,探索结论.通过小组内游戏的方式,进行实验,利用统计的方式呈现实验的结果,初步探索教师总能赢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在实验的结果中寻找统计学上的规律.(三)理论验证通过组合的理论来验证实验的结果.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组合,让学生探讨每个“和”所包含的组合情况的多少与这个“和”出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三、课后反思:第五课时简单的组合(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具准备:每生准备主题图中相关的学具卡片或实物.[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老师漂亮一点呢还是喜欢老师丑一点?生:大多数的小朋友说喜欢老师漂亮.师:那你们帮助老师打扮打扮.我最喜欢红色体恤和这三件下衣,到底怎样搭配最漂亮呢?请小朋友们给老师出出主意.小朋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师:谢谢.你们的建议都不错.那我这一件上衣、三件下衣能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老师接着问:那我有两件上衣、三件下衣又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有说4种、有说5种、也有说6种的,到底有几种呢?(二) 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试一试师:请同学们也试着想一想,如果你觉得直接想象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卡片摆一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2.发现问题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了,有的漏写了.3.小组讨论师:每个同学算出的个数不同,怎样才能很快算出两件上衣、三件下衣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4.小组汇报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1)、无序的.用学具卡片或实物摆,然后再数.(2)、用连线的方法算出.(3)、用图式的方法算出. 引导学生及时评价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使其把适合自己的方法掌握起来.5.小结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见课本112页.(三)拓展应用数字2、3、4、5、6、7写出不同的两位数?写完交流.(或者也可用这样一道题:用△○□能摆成6种排法,例如:□○△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四)课后反思:.第六课时简单的排列(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具准备:每生准备3张数字卡片,学具袋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师:森林学校的数学课上,猴博士出了这样一道题(课件出示)用数字1、2能写出几个两位数?问题刚说完小动物们都纷纷举手说能写成两个数:12、21.接着猴博士又加上了一个数字3,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两位数呢?”小猪站起来说能写成3个,小熊说6个,小狗说7个,到底能写出几个呢?小朋友们回答能写6个.请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三位数呢?”(二) 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师:请同学们也试着写一写,如果你觉得直接写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2.发现问题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写了,有的漏写了.3.小组讨论师:每个同学写出的个数不同,怎样才能很快写出所有的用数字1、2、3组成的三位数,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4.小组汇报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1)无序的.(2)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小到大.先写出1在百位上的有123、132;再写出2在百位上的有213、231;再写出3在百位上的有312、321.(3)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大到小等方法.5.小结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课本113页例2 ,小组讨论完成. (三)拓展应用 1、数字2、3、4、5写出不同的三位数?写完交流. 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四)课后反思:第七课时简单的组合(两两组合)[教学目标]:1、通过摆一摆、玩一玩、画一画等实践活动,2、了解有关两两组合的知识.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有序的、全面思考问题意识.4、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5、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6、学生能应用组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两两组合规律的过程[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教学用具:主题图的课件、学具卡片、铅笔、直尺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2、激趣导入.导语:小朋友们喜欢什么样的球类运动呢?让学生各抒已见.当有人说到足球时.老师马上引到学校冬季运动会,我们三年级3个班的比赛情况,结果我们班得了第一.那我们班比赛了几场?学生回答两场.三个班比赛,每两个班比赛一场,那一共要比赛多少场呢?四人小组合作完成.然后汇报,并说理由.3、引导参与.4、共同探究.师:2002年世界杯足球C组比赛有几国家?是哪几个国家?让学生发表意见.他们说不出,老师再告诉他们.师:如果这四个队每两个队踢一场球,一共要踢多少场?(课件演示主题图)1、让学生大胆说一说、猜一猜.2、四人小组用学具卡片摆一摆、讨论讨论.3、学生汇报.4、汇报时可让学生利用学具卡片在黑板上演示他们求组合数的方法.5、一小组演示.6、其他同学认真观看.8、然后在相互探讨、补充.9、力求能准确算出比赛场数.10、方法允许多样.每种方法都放手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老师适当引导.11、师生共同.12、小结.A、用画“正”字数出要踢多少场.B、把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四个国家摆成正方形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C、把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四个国家摆在一直线上在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13、用课件将上面第二、第三种方法直观演示.14、让学生把这些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15、老师总结.刚才同学们有的用了把所有的情况逐一罗列出来,有的同学是用图示法求出两两组合数的,用哪一种方法求都可以,只要这种方法是你喜欢的.16、比赛结束了.运动员相互握手告别.问题是:四个人每两人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1)进行礼仪教育.(2)四人小组进行实践.(3)请1-2个小组代表上台演示.三、拓展练习.提问:如果是5个运动员每两人握一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讨论、汇报.四、课后反思:第八课时巩固排列组合[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教学过程]:1.借助操作活动或学生易于理解的事例来帮助学生找出组合数.师生共同分析练习二十五第1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2.利用直观图示帮助学生有序地、不重不漏地找出早餐搭配的组合数.3、出示练习二十五第3题.学生看题后,四人小组讨论出有多少种求组合数的方法.4、学生汇报.(1)图示表示法(两种).引导学生用画简图的方式来表示抽象的数学知识.(2)其他的方法,例如聪聪或明明分别可以和每一个小朋友合影(分步时,可以把确定聪聪作为第一步,也可以把确定明明作为第一步),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至于学生用哪种方法求出来,都没关系.但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不重不漏,发展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学生自己用图示表示时,可以很开放,比如,可以用正方形表示聪聪,圆形表示明明,并分别在正方形和圆形里标上序号.实际这是发展学生用数学化的符号表示具体事件的能力的一个体现.(4)如果学生用简图的方式来表示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二年级上册的例子或借助学具卡片摆一摆.5.“做一做”(1)练习二十五第7题.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不重不漏地把所有取钱的情况写出来.(2)练习二十五第9题.用两种图示法表示两两组合的方式(比较简单的两种方式).在教学中也要允许有的学生把所有的情况逐一罗列出来,只要他通过自己的方法探索出所有的组合数,都是应该鼓励的.课后反思:第九课时实践活动掷一掷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2.使学生学会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二、[活动过程]:以连环画的形式来展示活动的过程.(一)示范游戏1.体验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运用组合的知识,判断哪些和不可能出现,哪些和可能出现.)2.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学生猜想结果.11个可能结果中教师选5个,学生选6个,学生错误地认为赢的可能性比教师大.3.开始游戏.学生总是输,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引起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二)小组内游戏,探索结论.通过小组内游戏的方式,进行实验,利用统计的方式呈现实验的结果,初步探索教师总能赢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在实验的结果中寻找统计学上的规律.(三)理论验证通过组合的理论来验证实验的结果.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组合,让学生探讨每个“和”所包含的组合情况的多少与这个“和”出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三、师生共同小结本次活动.本次活动通过让学生猜想、实验、验证等过程,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既发展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四、课后反思:第十课时四边形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找出四边形的特点.[教学难点]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具[教学方法]:引导观察[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喜欢什么运动?(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2、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说或小组说.)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学生汇报、交流.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四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 、教学例1.(认识四边形)(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印发,每人一份)学生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2)小组讨论.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四条直的边四边形有四个角(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2、教学例2.(给四边形分类)(1)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学生独立操作)(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小组交流)学生汇报,并说理由三、巩固应用.教材第36页的“做一做”中的第1、2题.四、全课小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2、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五、课后反思:第十一课时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2、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教学难点]让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认识平行四边形1、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指给同桌看.2、出示带有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图片.师:它们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师:它们有几条边?几个角?它们叫什么图形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3、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1)让学生拿出三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三角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2)让学生拿出教师给他们准备的四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3)小组讨论操作:怎样才能使平行四边形拉不动呢?学生汇报时,要说说理由.(二)掌握平行四边形.1、在钉子板上“钩”.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在钉子板上围围看.(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2、在方格纸上“画”.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3、折一折、剪一剪.你会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并说说各自不同的剪法.) 4、通过上面的活动,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小组讨论)(三)巩固平行四边形.课堂练习:完成练习九第1—3题.(四)作业:完成练习九第5题.(五)课后反思::第十二课时周长[教学要求]:1、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3、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教学用具]:各种实物、课件[教学过程]:一、认识周长1.活动一⑴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⑵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⑶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⑷摸一摸你腰的周长在哪.2.活动二⑴出示以各种实物: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⑵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在哪吗?⑶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请你们同桌互相指一指.⑷全班汇报、互相指正.3.活动三⑴出示⑵这些图形的周长指的指哪里?请你用笔描一描.⑶学生独立完成⑷汇报:它们的周长在哪?4.周长的概念⑴通过刚才我们量腰的周长,找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吗?⑵学生说一说⑶打开课本看看书什么叫做周长,全班读一读.⑷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为什么要加上封闭两个字呢?二、巩固周长的概念,探究求这些图形周长的策略1.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或实物的周长吗?自己选一个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知道它的周长,然后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2.学生活动3.汇报:你选的是哪个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还有什么办法吗?三、联系生活,概括总结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和广泛,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四、练习1.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2.思考题:小冬沿着跑道跑一圈,他跑的总长度是不是运动场的周长?在长方形镜框的四周围上铁皮,铁皮的长度是不是这个长方形镜框的周长?五、]作业: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什么是周长,量一量自己家里人头、腰的周长,并记录下来.六、课后反思:。
三年级下数学实践探究教案
三年级下数学实践探究教案教案标题:探究数字的奇偶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能够准确判断数字的奇偶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数字的奇偶性。
2. 判断数字的奇偶性。
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1-20)。
2. 奇偶性判断表格。
3. 活动材料:纸、铅笔、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知道什么是奇数吗?什么是偶数?”2.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简单的解释和例子,确保学生对奇偶数的概念有初步了解。
步骤二:探究活动(15分钟)1. 将数字卡片随机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观察所得数字,并判断其奇偶性。
2. 学生使用奇偶性判断表格,记录每个数字的奇偶性。
3. 学生彼此交流,讨论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解释自己的判断依据。
步骤三:知识总结(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刚才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数字的奇偶性规律。
2. 教师提供更多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奇偶性的理解。
步骤四:拓展应用(15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数字,使用纸和铅笔绘制该数字的图形。
2. 学生在图形上标记出数字的奇偶性,并解释自己的判断依据。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步骤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教师强调数字的奇偶性对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并判断数字的奇偶性,如门牌号码、电梯楼层等。
2. 学生可以通过游戏或竞赛形式巩固对奇偶性的理解,如奇偶数接龙、奇偶数大作战等。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和讨论的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的奇偶性判断表格和图形作品,评估学生对奇偶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探究活动和拓展应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教研下册
一、教研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地变革和发展。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校三年级数学组开展了本册教材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教材,把握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材分析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主要围绕“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展开,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材内容分为五个单元,分别是:1. 数与代数:数的认识、加减法、乘除法、四则混合运算、方程与不等式。
2. 图形与几何: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对称、比例、面积与体积。
3. 统计与概率:数据收集、整理、分析,概率初步。
4. 数学应用: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与生活。
5. 期末复习与测试。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数的认识、加减法、乘除法、四则混合运算、方程与不等式、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对称、比例、面积与体积、数据收集、整理、分析、概率初步等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
四、教学策略1. 精讲多练,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 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3. 融入生活实际,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4.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5. 加强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发展。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五、教学案例1. 数的认识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掌握数的顺序,能正确读写数。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研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研课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数的认识与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2. 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分数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数的意义,分数的读写方法。
难点: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分数问题,运用分数解决生活问题。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图片中的数学问题。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讲解分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 巩固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分数解决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收获。
6. 作业布置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学生互评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第二课时教案《分数的比较与排序》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难点: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探究新知(1)讲解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2)引导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3. 巩固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分数解决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收获。
6. 作业布置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学生互评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七、第三课时教案《分数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实践探究教案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实践探究教案】在三年级下学期的数学学习中,实践探究教学已经逐渐成为教学模式的主流之一。
而探究式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以三年级下学期数学实践探究教案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其教学模式、课程内容、教学效果等问题。
【教学模式的设计】实践探究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法。
而在三年级下学期的数学实践探究教学中,教学模式的设计要以适应学生多元化的学习特点为出发点,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积极体验数学学科的魅力。
具体来说,教师应该采用“导入-教授-探究-总结-拓展”的教学方法,即在教学开始时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且在探究和总结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帮助,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当学生对于某个问题进行探究时,老师可以起到咨询和点拨的作用,在探究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课程内容】在三年级下学期数学实践探究课程的内容安排上,应该紧密围绕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科的内涵,来确定课程内容。
具体包括:1.课程目标:明确本学期的数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2.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需求,确定介绍数学概念、公式、计算规则、解题方法等教学内容,注重方法与技巧的培养。
3.实践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探究,比如利用游戏、数学拓扑、设计问题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思考能力。
4.计算练习:在实践探究中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且通过计算练习巩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
【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效果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更能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基础性的支撑。
针对三年级下学期数学实践探究课程,通过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的分析,可以看出,数学实践探究教学模式的效果是显著的。
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考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采用“见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将数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研专题
一、教研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们特此开展三年级数学下册教研专题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教材,掌握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研内容1. 教材分析(1)教材概述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以“生活数学”为主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材重难点分析在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中,重点内容包括:分数的认识、小数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角的初步认识等。
难点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小数的加减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等。
2. 教学策略(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动画等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究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分数的认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图形、小棒等材料进行分数的表示和比较。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难度,拓展知识面;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要耐心辅导,帮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
(4)加强家校合作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家庭学习氛围。
3. 课堂教学案例分享(1)分数的认识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②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理解分数的意义。
③练习分数的表示方法。
④总结归纳,巩固新知。
(2)小数的认识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和比较方法。
教学过程: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②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理解小数的意义。
③练习小数的读写和比较方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研课题
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年级下册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阶段,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数学思维的训练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存在不足,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目的(1)通过研究,揭示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2)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意义(1)有助于提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有助于推动数学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有助于教师深入理解教材,提高教学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1.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目标不明确,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
(3)学生参与度不高,缺乏主动探究意识。
(4)评价方式单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2.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策略(1)明确教学目标,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2)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互动性。
(3)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
(4)多样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3. 教学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教学理论、教材、教学案例等,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4. 行动研究法:针对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验证。
三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认识研学案
《小数的初步认识》研学案研学内容教材第91-92页例1,做一做及练习二十第1、2题。
研学目标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研学重点小数的读、写;小数的含义研学难点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米、分米、厘米的互相改写;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互相改写研学过程任务一:学前准备1.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一些商品标价牌,仔细观察,可以把这些标价牌中的数分成几类?任务二:学会读小数1、认识小数(1)小数里的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部分。
你会读小数吗?(2)试读标价牌上的小数。
注意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的不同。
任务三:找找生活中的小数2.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1)标价牌上的小数分别表示多少钱?元角分4. 5 0 ()元()角0. 7 0 ()角0. 6 5 ()角()分(2)火腿肠5.98元,表示___元___角___分。
牛奶0.85元,表示___元___角___分。
面包2.60元,表示___元___角___分。
读一读货架上三种食品标价中的小数。
(3)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说一说。
任务四:认识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1、交流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少厘米?只用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2、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3、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想一想:为什么小数点的前面写“0”?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一位小数?4.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1)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厘米?用分数表示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2)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米?18厘米呢?(3)想一想: 0.03米、0.18米,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数表示什么?第二位呢?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两位小数。
三年级数学下册学研指导案6单元面积学案
第6单元 面积课标告诉我们:本单元是在大家已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单元是大家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
本单元概念多,也很重要,学好本单元,有利于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打基础。
第1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学习目标1. 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 经历由直接比较到间接比较的活动,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 面积的形成过程。
3. 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并养成严谨治学的态度。
学习过程 一、我会预习自学内容:教材第71-73页.自学要求:带着下面的问题预习;记下心中的疑惑。
二、我会探究1. 自学教材第71页,我有信心解决下面的问题! (1)摸一摸:黑板和电视机的屏幕哪个大? (2)比一比:数学课本和练习本的封面,哪个小? (3)猜一猜:这两个图形,哪个大?2.比一比,上面两个图形哪个大,我有许多好办法! 方法一: 方法二: 3.自学教材73页,我会填!(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 )、( )。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 ),就是它们的( )。
(2)边长( )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我的( )面积最 接近1平方厘米。
(3)边长( )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我的( )面积最 接近1平方分米。
(4)边长( )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我家的( )面积最 接近1平方米。
4.我还有的疑问:归纳整理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 ),就是它们的( )。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 )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三、检测训练 课堂目标达成1.2. 3.4.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一块黑板的面积是4()房屋地面的面积约为50()单人床的面积约2()一张邮票的面积约是6()课后巩固提升1.估计自己教室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2.估计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你知道吗?面积的测量单位主要包括:平方米——国际标准单位公亩——100平方米公顷——10,000平方米平方市尺——1/9平方米平方公里——1,000,000平方米台湾甲——9,699.173平方公尺平方市里——0.25平方公里平方呎(平方英尺)学习后记请你将本堂课学习的收获、感悟或还有的疑惑记下来。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研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研课教案简单的数据分析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过程与方法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二、学习重难点学生学会看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会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三、自学导航:1、自学课本38-39页例1和例2(1)让学生说说统计表上收集到的数据。
(2)根据这些数据,引导学生独立画出纵向条形统计图。
(3)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数量?要求学生画出条形统计图。
①画出条形统计图,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出身高情况。
但是,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那怎么办呢?②如果我们把纵向的条形统计图变成横向的条形统计图,那占的上下空间就小了。
这样横轴就变成表示各身高分布区间段的人数,纵轴变成成绩分布区间。
四、合作交流:(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2)交流汇报展示四人小组的作品。
(3)师肯定学生的设计,并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4)分析例1的数据,解决问题:根据横向统计图上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总结:统计图不仅可以让我们快速的分析数据,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帮我们决策。
1.出示例题2,看统计表,分析数据。
(1)引导学生看书上的统计表。
问:从统计表上,你知道了什么?(2)如果让你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绘制一个学生身高统计图,你准备一小格表示多少厘米?让学生拿出准备的不同空白统计图,让学生分组合作画完。
2.出示书上的统计图。
(1)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发现这个统计图和前面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2)引导学生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3)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该统计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下册研学案最新最全--------------------------------------------------------------------------作者: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第十单元总复习课标告诉我们:大家学习本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复习,使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数感、空间观念、应用意识等得到发展,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册教材和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
第1课时计算(复习)学习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熟练地口算、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乘、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3.通过复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复习内容:第2、5单元复习要求:通过小组合作,整理计算方法。
我的疑问:在复习过程中,我发现的疑问有:二、合作探究1.我会口算60×20= 24×10= 23×20= 40×90=60÷3= 150÷5= 800÷4= 9000÷3=任选一道乘法和一道除法题说一说口算的好方法:2.我会估算:79×30≈ 14×39≈ 35×19≈ 61×80≈79÷4≈ 12÷3≈ 83÷9≈ 430÷7≈任选一道乘法和一道除法题说一说估算的好方法:3.我会笔算:22×14= 11×25= 43×34=91÷7= 609÷3= 560÷4=归纳整理:我来说说法的计算方法:三、检测训练:课堂目标达成1.课后巩固提升1.张奶奶家前6个月一共用水108吨。
平均每个月用水多少吨?2.一套运动服89元,王老师给学校排球队买了25套运动服,又买了两个排球花了48元,应该付给售货员多少元?学习后记请你将本堂课学习的收获、感悟或还有的疑惑记下来。
第2课时 位置与方向 年、月、日 (复习) 学习目标3.全面掌握所学过的时间单位和年、月、日知识,进一步掌握经过时间的计算。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复习内容:第1、4单元复习要求:通过小组合作,梳理、归纳知识。
我的疑问:在复习过程中,我发现的疑问有:二、合作探究1. 位置与方向①我能把方向板上的八个方向填写完整:↖←②我知道自己座位的八个方向分别是:1. 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明确和辩认八个方向 。
2. 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用方向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③路线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请解答。
2.年、月、日①我知道:一年有()个月,其中,()、()、()、()、()、()、()有31天,是大月;()、()、()、()有30天,是小月;平年二月有()天,全年共()天;闰年二月有()天,全年共()天。
我还知道年、月、日的其它知识:归纳整理1.我知道八个方向是指:2.我知道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为基准,先确定要到达的地点所处的(),再看哪一条路通向(),最后把()描述出来。
3.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可以用()时刻减去()时刻。
三、检测训练课堂目标达成课后巩固提升②24时计时法:上午8时用表示下午4时用表示6:00表示 22:00表示③经过时间计算:从上午8:00到下午2:30分经过了,我是这样想的:从公园回家,明明先向南走,再向东走到家;丽丽先向北走,再向西走到家;芳芳先向北走,再向东走到家;东东先向西走,再向南走到家。
请你标出他们各自的家。
学习后记请你将本堂课学习的收获、感悟或还有的疑惑记下来。
第3课时面积(复习)学习目标1.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进一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能根据实际情况先用适当的面积单位。
2.进一步认识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我能利用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复习内容:第6单元复习要求:通过小组合作,加深对面积知识的理解。
我的疑问:在复习过程中,我发现的疑问有:二、合作探究1.通过学习,我知道了:(1)叫做物体的面积。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长方形的面积=(3)面积的计算正方形的面积=(4)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 平方米= 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1公顷= 平方米1平方千米= 公顷2.举例说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1公顷和1平方千米有多大。
归纳整理通过复习,我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三、检测训练:课堂目标达成1.2.课后巩固提升1.2.一块长方形菜地,长是16米,宽是5米,这块菜地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四周用篱笆围起来,篱笆有多少米?3.一块正方形地砖边长是8分米,小亮家装修客厅用了75块这样的地砖,小亮家客厅的地面有多少平方米?学习后记请你将本堂课学习的收获、感悟或还有的疑惑记下来。
第4课时统计小数的初步认识(复习)学习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加强统计观念的培养。
2.我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
3.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4.体会小数的含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运算。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复习内容:第3、7单元复习要求:通过小组合作,加强对本节课复习内容的理解。
我的疑问:在复习过程中,我发现的疑问有:二、合作探究1.统计(1)上图统计的内容是;横轴表示,纵轴表示,每格表示。
(2)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感想?(3)算出这个地区10年中平均每年的沙尘天数。
2.小数的初步认识(1)(2)我会读、写小数。
0.8 读作: 2.60 读作:五十五点五五写作:三百零四点零五写作:(3)我会比。
(任挑一组说说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6.7〇6.9 0.12〇0.08 0.3〇0.30 1〇1.5 (4)我会算1.4-0.8= 7.8+0.5= 3.8-1.9=6+0.0= 5.3-1.7= 4.6+2.7=归纳整理1.通过复习,我知道笔算小数加法的方法是:2.我还知道笔算小数减法的方法是:3.我知道求平均数的方法有⑴();⑵()÷()=()三、检测训练课堂目标达成1.一个书架上第一层放了46本书,第二层和第三层共放了70本书,第四层放了52本书,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书?2.小明身高1.45米,小东身高1.38米,他俩谁的身高高?高多少?课后巩固提升用2、4、0、6四个数字和小数点写出下列各数。
⑴大于2的三位小数⑵小于6的三位小数学习后记请你将本堂课学习的收获、感悟或还有的疑惑记下来。
第5课时解决问题(复习)学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用乘法、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熟练进行计算。
2.了解用乘法、除法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复习内容:第8单元复习要求:通过小组合作,熟练的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我的疑问:在复习过程中,我发现的疑问有:二、合作探究1.我会做20×30×7 450÷6÷3252×3÷7 216÷9×42.豆腐店有10袋黄豆,每袋50千克。
1千克黄豆能做4千克豆腐。
这些黄豆能做多少千克豆腐?方法一:方法二:3.奶牛场有5个牛棚,每个牛棚里有8头奶牛。
一天共喂800千克饲料,平均每头喂多少饲料?方法一:方法二:归纳整理1.通过复习,我知道连乘应用题求的是总数,可先求出()的数量,再乘()就求出总数;也可先求出(),再乘每份的数量,就得出总数。
2.连除应用题中总数、份数、每份数的数量关系式是:()÷()=()三、检测训练课堂目标达成1.2.3.课后巩固提升1.学校组织同学听科学家报告,四年级有96人参加,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四年级的2倍还多3人。
两个年级听报告的共有多少人?2.有一个长方形,如果长增加3厘米,或者宽增加2厘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24平方厘米。
求这个长方形原来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3.甲、乙两仓库,甲库储存的大米等于乙库的4倍,如果从甲库运600袋大米进乙库,则乙库储存的大米等于甲库的4倍。
甲、乙两仓库原来各有大米多少袋?学习后记请你将本堂课学习的收获、感悟或还有的疑惑记下来。
----------THE END, THERE IS NO TXT FOLLOW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