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病理生理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缺氧:组织氧供减少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2.发热:是指当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
3.低张性缺氧:以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含量减少为基本特征的缺氧称为低张性缺氧,又称乏氧性缺氧。
4.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血红蛋白性质改变,使血液携氧能力降低或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出引起的缺氧,称为血液性缺氧。
5.发绀:当毛细血管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浓度达到或超过5g/dl时,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称为发绀。
6.缺血--再灌注损伤:在缺血基础上恢复血流后组织损伤反而加重,甚至发生不可逆性损伤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
7.休克:是指机体在严重失血失液,感染,创伤等强烈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引起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各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损伤的病理过程。
8.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指机体在严重感染,创伤,烧伤及休克或休克复苏后,在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9.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使凝血酶增多,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继而因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消耗,引起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机体出现以止,凝血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病理生理过程。
10.裂体细胞:DIC患者外周血涂片中可见一些特殊的形态各异的红细胞,其外形呈盔形,星形,新月形等,统称为裂体细胞。
11.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
12.劳力性呼吸困难:轻度左心衰竭患者仅在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消失,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为左心衰竭最早的表现。
13.端坐呼吸:患者在静息时已出现呼吸困难,平卧时加重,故需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的程度,称为端坐呼吸。
病理生理学 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名词释义1.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2.疾病:在致病因素的损害和机体的抗损伤作用下,自我稳定调节障碍导致的异常生活活动过程。
3.亚健康: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生理机能低下的状态。
4.病因学:可导致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基本因素。
5.条件:在病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能够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6.诱因:在疾病发生的条件中能够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7.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脑死亡是死亡的标志。
8.脑死亡:枕骨大孔以上的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停止。
9.低血容量低钠血症:以钠离子丢失多于水分丢失为特征,血清钠离子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也可称为低渗性脱水。
10.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特点是血钠下降,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但体钠总容量正常或增加,患者有水潴留以增加体液容量。
*所以也叫水中毒。
11.低血容量高钠血症:以失水多于失水为特征,血清Na+浓度高于150mmol/L,血浆渗透压高于310mosm/l,细胞内、外液量均减少。
又称高渗性脱水。
12.脱水热:因皮肤蒸发水分减少引起的体温上升。
13.等渗脱水:其特点是钠水按比例流失,血容量减少,但血清钠离子浓度和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内。
14.水肿:组织空间或体腔中积聚过多液体,形成水肿。
体腔中过多的液体积聚可称为积水。
15.输卵管失衡:当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时,肾小管再吸收不会相应减少,甚至反而增加,或者当肾小球滤过率为正时常时,肾小管重吸收增加,均可导致钠水潴留,称为球管失平衡,是水肿发生的基本机制。
16.肾小球滤过分数:肾小球率过滤/肾血浆流量,正常值约为20%;当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肾病综合征时水肿是由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引起的。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病理过程:主要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如发热、炎症、休克等。
2.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的状态。
3.疾病: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过程,体内由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与体征,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
4.病因:是指作用于机体的众多因素中,能引起某一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的因素。
5.条件:能够促进或阻碍疾病发生发展的体内外因素。
6.遗传易感性:在某些家族中,个体由遗传(多基因作用)所获得的易患某种疾病的倾向性,需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才引起疾病。
如糖尿病与高血压病等。
7.脑死亡: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不可逆性永久停止,标志着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丧失。
脑死亡后,出现不可逆的昏迷和大脑无反应性,呼吸停止(虽进行15min人工呼吸仍无自主呼吸),各种颅神经反射均消失,瞳孔散大或固定,脑电波消失和闹血液循环停止。
脑死亡一旦确定,在法律上已具备机体已死亡的依据。
8.体液:体内的水与溶解在其中的物质称为体液。
9.跨细胞液:跨细胞液为细胞外液的一部分,约占体重2%,由上皮细胞分泌产生,存在于密闭的腔隙中,又称第三间隙液,包括关节囊液、脑脊液、胸膜腔、腹膜腔浆液等。
10.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伴有细胞外液减少的低钠血症又称低渗性脱水。
其特征是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细胞外液减少,而细胞内液增加。
11.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伴有细胞外液减少的高钠血症又称高渗性脱水,其特征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均减少。
12.等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为血钠浓度正常的细胞外液减少,其特征是钠与水成比例丧失,血清钠浓度在130-150mmol\L之间,血浆渗透压在280-310mmol\L之间,细胞外液量减少,而细胞内液量正常。
病理生理学名解(完整版)
1.疾病(disease):指机体在病因作用下,因稳态(homeostasis)调节紊乱而出现的内环境紊乱,及一系列异常的生命活动过程。
2.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指存在于不同疾病中共同的、成套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
病理过程可以局部变化为主,也可以全身反应为主。
3.病因(causes of disease):能够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性的因素。
它是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因素。
4.条件(condition):在致病原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它不是疾病发生所必需的,也不决定疾病的特异性5.脑死亡(brain death):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机能永久性停止,标志着全脑机能的不可逆永久性丧失。
6.恶性循环(vicious circle):在某些疾病或者病理过程发生因果转换时,某些变化可互为因果,周而复始,形成环式运动,而每一次循环都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这就是恶性循环。
7.诱因(precipitating factor):能够加强病因作用,从而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8.完全康复(complete recovery):指疾病时所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机体全面恢复了内环境的稳态和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即功能代谢恢复正常,受损结构得到修复。
9.不完全康复(incomplete recovery):指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得到了基本控制,主要症状已经消失,但体内的某些重要病理变化并未消失,呈慢性化过程,甚至持续终生。
10.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即遵循证据的临床医学。
即任何医疗决策都应建立在新近、最佳的科学证据基础上。
1.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指体液丢失,以水的丢失大于钠的丢失, 血清Na+>150 mmol/L,血浆渗透压>310 mmol/L。
2.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指体液丢失,以钠的丢失大于水的丢失, 血清 Na+ <50 mmol/L,血浆渗透压<310 mmol/L 为主要特征的病理变化过程。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完整]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一)绪论1、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学科。
任务是以患病机体为对象,研究整个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变化机制,从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二)疾病概论1.基本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2.健康:不仅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健康至少包含强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精神状态。
3.疾病: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4.病因:指能引起某一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5.诱因:指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6.康复:分为完全康复和不完全康复两种。
完全康复主要是指疾病时所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不完全康复是指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但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经机体代偿后功能代谢恢复,主要症状消失,有时可留后遗症。
7.死亡: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但是并不意味着各器官组织同时均死亡。
8.脑死亡:指全脑功能的永久性丧失。
(三)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低渗性脱水: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低于130 mmol/L,血浆渗透压低于280 mmol/L,称为低渗性脱水,也可称为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2.水中毒:指血钠下降,血清Na'浓度低于130 mmol/L,血浆渗透压低于280 mmol/L,但机体内钠总量正常或增多,患者有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又称为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3.高渗性脱水: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浓度高于150 mmol/L,血浆渗透压高于310 mmol/L,称为高渗性脱水,又称为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4.等渗性脱水:是钠、水成比例丢失,血清Na’浓度为130~150mmolL、血浆渗透压为280~310 mmol/L 的一种水、钠代谢紊乱。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完整版1、健康( health )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和病痛( infirmity ),而且应该是躯体、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所处的一种完好( complete well-being )状态。
2、基本病理过程:简称病理过程是指在多种疾病中都可以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如发热、水肿等。
同一疾病可以有不同的病理过程,不同的疾病可以有相同的病理过程。
3、疾病( disease )是指机体在一定原因作用下,自稳调节机制发生紊乱而出现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4、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 )是一门侧重从功能和代谢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的学科。
5、疾病发生的原因,简称病因( etiology agents ),是指作用于机体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性的因素。
6、脑死亡( brain death )是指以脑干或脑干以上全脑不可逆转的永久性地功能丧失,使得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停止。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有:① 不可逆的昏迷和大脑无反应性;② 呼吸停止,人工呼吸 15 分钟仍无自主呼吸;③ 瞳孔散大及固定;④ 颅神经反射(瞳孔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等)消失;⑤ 脑电波消失;⑥ 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习题:名词解释1.体液:机体中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大多以水为溶剂形成的溶液称为体液。
2.电解质:体液中的各种无机盐,一些低分子有机物以离子状态溶于体液中。
3.跨细胞液(第三间隙液):胃肠液、汗液、尿液、脑脊液、关节囊液等属细胞外液的特殊部分,形成过程中需消耗能量,约占体重的2%。
4.胶体渗透压:血浆中蛋白质所产生的渗透压。
5.晶体渗透压:血浆中除蛋白质以外的物质即晶体物质所产生的渗透压。
6.高钠血症:血清钠浓度高于145mmol/L。
7.低钠血症:血清钠浓度低于135mmol/L。
8.脱水: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液容量明显减少。
9.高渗性脱水: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大于150mmol/L,血浆渗透压大于310mmol/L,即伴有细胞外液减少的高钠血症。
(完整版)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低渗性脱水:也叫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失Na+>失水血Na+〈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 mol/L伴有细胞外液的减少.2.高渗性脱水: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特点失水〉失钠血清 Na+>150mmol/L 血浆渗透>310mmol/L 细胞内外液均减少3.等渗性脱水:钠水呈比例丢失,血容量减少,但血清钠离子浓度和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4.水肿: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称为水肿.水肿发生于体腔,称为积水5.水中毒:高容量性低钠血症.机体的排水能力降低,导致低渗性液体在体内潴留,使细胞内、外液都增多,引起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特点:血清Na+ 〈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 患者有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
6.高钾血症:血钾浓度大于5.5mmol/L7.低钾血症:指血清钾低于3.5mmol/L8.脱水热:由于脱水引起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散热障碍,使体温升高称脱水热,主要见于高渗性脱水的婴幼儿。
9.代谢性酸中毒:以血浆 [HCO3-]原发性减少和pH降低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10.呼吸性酸中毒:以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增高和pH降低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11.代谢性碱中毒:以血浆 [HCO3—]增加或H+丢失引起pH升高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12.呼吸性碱中毒:以血浆H2CO3原发性减少和pH升高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13.反常性酸性尿:一般碱中毒时尿液呈碱性,但在低K+血症性碱中毒时,细胞内K+外移、H+进入细胞致细胞外液碱中毒,肾小管上皮细胞H+增多、泌H+增加、使尿液反常性地呈酸性。
14.反常性碱性尿:高血钾性酸中毒时K+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内H+外移、肾小管上皮细胞H+减少、泌H+减少、使尿液反常性地呈碱性。
15.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物理溶解在动脉血浆中的CO2分子所产生的张力。
正常值: 5.32kPa(40mmHg16.SB:标准碳酸氢盐。
(完整word版)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O2):指物理溶解于血液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
✧血氧容量(oxygen binding capacity,CO2max):指100ml血液中得血红蛋白完全氧和后的最大带氧量,取决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量及其与O2结合的能力。
✧血氧含量(oxygen content,CO2):指100ml血液中实际含氧量,包括物理溶解的和与Hb结合的氧量。
✧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O2):指Hb结合氧的百分数,约等于血氧含量/血氧容量.✧低张性缺氧(hypotonic hypoxia):动脉氧分压降低,动脉血氧含量降低,又称乏氧性缺氧;吸入氧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和静脉血分流是其主要原因。
✧血液性缺氧(hemic hypoxia):主要因为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性质改变引起的血氧含量降低,但动脉氧分压正常,故又称等张性缺氧(isotonic hypoxia),主要特点为血氧含量降低或血红蛋白氧亲和力过高。
✧循环性缺氧(circulatory hypoxia):是指因组织血流量减少引起的组织供氧不足,又称低血流性缺氧或低动力性缺氧(hypokinetic hypoxia)。
主要特点是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
✧组织性缺氧(histogenous hypoxia):指组织、细胞对氧的利用障碍,故又称氧利用障碍性缺氧(dysoxidative hypoxia)。
线粒体功能和结构障碍是主要原因,主要特点是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少。
✧低氧通气反应(hypoxia ventilation reation HVR):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时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氧中毒(oxygen intoxication):吸入氧分压过高、吸氧时间过长,可引起细胞损害、器官功能障碍,称为氧中毒。
✧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体液容量减少,以失纳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Osm/L为主要病理变化过程。
(完整版)病理生理名词解释
病生名词解释Health健康不仅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处于完好状态Disease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体内有功能、代谢和形态的系列改变,临床上出现症状、体征等各种障碍brain death是指全脑机能不可逆性、永久性丧失,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心肌重塑( myocardial remodeling ) 由于长期负荷过度,心肌细胞、非心肌细胞及细胞外基质在基因表达改变的基础上,而发生的心脏结构、代谢和功能的适应性变化。
心脏的紧张源性扩张伴收缩力增强的心脏扩张称之为紧张源性扩张不伴收缩力增强的心脏扩张称之为肌源性扩张心力衰竭( heart failure )由于各种因素所引起的心脏收缩/舒张功能障碍,心泵功能降低,心输出量绝对/ 相对降低,以致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过程或综合征。
心功不全(cardiac insufficiency)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当心衰呈慢性经过时,往往伴有血容量增加,静脉淤血和水肿,临床上称之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肌衰竭(myocardial failure) 由原发性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心衰,如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梗死所致的心肌细胞坏死。
心肌肥大( myocardial hypertrophy ) 指心肌细胞体积增加,心脏重量增加的一种慢性代偿方式。
心性水肿( cardiacedema )由于右心衰或者全心衰导致静脉回心障碍,血液淤积在体循环引起的水肿病理变化休克( concept ) 休克是指各种原因引起机体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使组织血液灌流严重不足,导致组织细胞代谢和重要生命器官功能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经典临床表现: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皮肤冰冷、出冷汗、脉搏频弱、尿量减少和神志淡漠等。
微循环( microcirculation ) 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微血管内的血液循环,是血液和组织进行物资交换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 MODS是指患者在严重创伤、感染或休克或复苏后,短时间内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器官障碍。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1.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病理生理学是指研究疾病产生与发展的本质特征、机制及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与生物学和医学相关的领域。
2. 病理学(Pathology):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发生、发展、演变、诊断、预后及预防等问题的一门学科。
3. 生理学(Physiology):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各个器官、系统及其调节机制的功能活动、相互关系和整体功能的一门学科。
4. 机能障碍(Dysfunction):机能障碍是指生物体在正常情况下应有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或者发挥异常的状态。
5. 病因(Etiology):病因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包括各种内因和外因。
6. 生理病理(Physiopathology):生理病理是指正常生理条件下某种机能的失调状态。
7. 病理变化(Pathological changes):疾病所引起的形态学、组织学和生化学改变。
8. 免疫病理学(Immunopathology):免疫病理学是指研究机体对病原体、自身组织或异位物质等的免疫反应引起的疾病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学科。
9.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因缺血引起的组织或器官损伤,在再灌注后加重或恶化的伤害过程。
10. 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氧化应激是指氧化代谢和抗氧化系统失衡,导致自由基、氧化物和抗氧化剂之间的失衡状态。
11. 炎症(Inflammation):炎症是指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的一种非特异性的生物反应,包括血管扩张、渗出、炎症细胞浸润、组织修复等过程。
12. 组织修复(Tissue repair):组织修复是指在组织损伤后,机体通过不同机制的反应来恢复损伤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13. 管腔阻塞(Luminal obstruction):管腔阻塞是指管腔内存在一种物质,阻碍了管腔的正常通畅,导致组织器官营养不良或坏死等病理生理现象的发生。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各章节)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1.基本病理过程: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如水肿,缺氧,休克2.疾病概论(总论):疾病的概念、概括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普遍规律和机制。
3.健康:是指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躯体、精神和社会上都处于完好状态。
4.疾病:是指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自稳态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过程,并出现一系列功能、代谢、形态结构以及社会行为的异常。
5.病因:病因学中的原因是直接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的因素,常被称为病因。
6.条件:是指在原因的基础上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通常包括机体的内在因素和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外部因素。
7.死亡:是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临床死亡的标志: 心跳停止、呼吸停止、各种反射消失8.脑死亡:枕骨大孔以上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脑死亡的判定标准:颅神经反射消失、不可逆性昏迷、大脑无反应性、自主呼吸停止、无自主运动、脑电波消失、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脑死亡的意义有利于判定死亡时间、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为器官移植创造条件。
1.脱水:体液容量明显减少。
2.高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 >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Osm/L为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3.低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 < 130mmol/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为低容量低钠血症4.等渗性脱水:水钠等比例丢失,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减少不明显,血清[Na+] 仍维持在130- 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为正常血钠性容量不足。
5.水中毒:过多的液体在体内潴留,细胞内液量增加,体液增多伴低钠血症,血清[Na+] < 130mmol/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
为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多因水潴留所致,通常无钠的过度丢失。
6.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的状态,体钾总量减少被称为缺钾或钾丢失。
病理生理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名词解释1. 细胞凋亡(Apoptosis):细胞凋亡是一种经过严格调节的程序性细胞死亡。
正常情况下,细胞凋亡是维持细胞数量平衡的重要方式,它可以清除受到损伤或无用的细胞。
细胞凋亡的特点包括细胞体积缩小、染色质凝集和DNA断裂。
与坏死不同,细胞凋亡是有益的,可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2. 癌症(Cancer):癌症是一种由恶性肿瘤引起的可造成身体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威胁生命的疾病。
癌症的特点包括细胞增殖异常、细胞凋亡抑制和细胞异型性增加。
造成癌症的原因多样,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
癌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3. 坏死(Necrosis):坏死是一种细胞死亡的方式,与细胞凋亡相对。
坏死通常是由于细胞受到强烈的外界刺激或者缺血等原因导致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严重损害,细胞无法恢复,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坏死的特点包括细胞溶解、细胞浸润和炎症反应。
4. 炎症(Inflammation):炎症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生理或病理反应,通常是身体对损伤或感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炎症包括免疫细胞和体液因子的参与,其特征为局部局限性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等。
炎症分为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两种类型,急性炎症通常反应迅速而短暂,慢性炎症持续时间更长。
5.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免疫系统是机体对抗病原体入侵的防御系统。
免疫系统包括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个方面。
先天免疫具有非特异性和即时性的特点,主要包括机体屏障和吞噬细胞的作用。
获得性免疫是根据特异抗原识别和免疫记忆的原理,通过淋巴细胞参与,在初次感染后提供特异性的保护性免疫应答。
6. 自身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自身免疫疾病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异常反应,攻击和破坏自身正常细胞和组织,导致疾病发生。
自身免疫疾病包括多种类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类白血病性关节炎等。
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免疫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
病理生理名词解释
1.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规律和机制的科学,重点研究疾病中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2.疾病: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3.分子病:是指由于DNA遗传性变异引起的一类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
4.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换言之,健康至少包含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状态。
5.亚健康(subhealth):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此时机体处于非病非健康并有可能趋向疾病的状态。
6.脑死亡的标准:(1)呼吸心跳停止(2)不可逆性深昏迷(3)脑干神经反射消失(4)瞳孔散大或固定(5)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6)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7.低钠血症hyponatremia:血清Na+浓度<130mmol/L,伴有或不伴有细胞外液容量的改变,是临床上常见的水,钠代谢紊乱。
8.水肿edema: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
水肿发生于体腔内,称为积水。
9.肺性脑病puimonary encephalopathy:如果酸中毒持续较久,或严重失代偿性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可发生“CO2麻醉”,病人可出现精神错乱,震颤,谵妄或嗜睡,甚至昏迷,临床称为肺性脑病。
10.缺氧hypoxia:因组织供氧减少或利用氧障碍引起细胞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11.细胞信号转导系统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由能接收信号的特定受体,受体后转导通路以及其作用的靶蛋白组成。
12.受体:能接受化学信号的细胞膜或细胞内蛋白。
受体分为膜受体和细胞内受体。
13.向下调节down regulation:当体内配体浓度发生明显而持续变化时,可以改变自身受体或其他受体的数量和亲和力,使受体数量减少的。
14.细胞增殖cell proliferation:是指细胞分裂和再生的过程,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值,使遗传信息传给子代,保持物种的延续性和数量增多。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脑死亡:指全脑功能(大脑、间脑、脑干)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2、等渗性脱水:水与钠按其在正常血浆中的浓度比例丢失而引起体液容量减少。
3、低渗性脱水:体液容量减少,以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为主要特征的病理变化特征。
4、高渗性脱水:体液容量减少,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和血浆渗透压>310mOsm/L为主要特征的病理变化过程。
5、水中毒:细胞内、外液容量增多且渗透压降低的病理状态。
6、水肿: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集聚。
7、酸碱平衡紊乱:病理情况下,机体出现酸或碱超量负荷、严重不足或(和)调节机制障碍,而导致机体内酸碱度的稳定性破坏的过程。
8、代谢性酸中毒:指血浆中HCO3-原发性减少,导致pH 降低的酸碱平衡紊乱。
9、代谢性碱中毒:指血浆中HCO3-原发性增高,导致pH 升高的酸碱平衡紊乱。
10、呼吸性酸中毒:是指血浆中PaCO2原发性增高,导致pH降低的酸碱平衡紊乱。
11、呼吸性碱中毒:指血浆中PaCO2原发性减少,导致pH增高的酸碱平衡紊乱。
12、反常性酸性尿:当血清钾浓度降低时(钾进入细胞内除外),可导致代谢性碱中毒,但此时尿液是酸性,故称~(肾小管上皮细胞排氢增加所致)13、反常性碱性尿:当血清钾浓度增高时(细胞内钾外流除外),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但此时尿液是碱性,故称~14、阴离子间隙AG: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的差值。
15、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能引起血浆中不含氯的固定酸浓度增高的代谢性酸中毒。
16、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常由于体液HCO3-丢失过多,使细胞内Cl-移出至细胞外,以维持细胞内外阴阳离子的平衡,引起血氯代偿性升高的代谢性酸中毒。
17、缺氧:是组织、细胞因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而发生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完整版)病理学名词解释471个
病理学名词解释1. 适应(Adaptation):指细胞、组织、器官和机体对于持续性的内外刺激做出的非损伤性反应。
2. 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组织、器官的肥大通常是由于实质细胞的肥大所致,可伴有细胞数量的增加3. 增生(Hyperplasia):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
增生可致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
4. 萎缩(Atrophy):是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萎缩的器官常伴有细胞数量的减少。
5. 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性质相似的细胞的过程。
6. 线粒体渗透性移位:线粒体损伤常导致线粒体内膜高导电性通道的形成,称为线粒体渗透性移位。
7. 自由基:具有未配对外层电子的化学基团。
主要包括羟自由基(OH。
)、全羟自由基(HO2。
)、超氧离子(O2-)、CCl3。
自由基和不属于自由基的过氧化氢(H2O2)。
前三者称为活性氧基团。
8. 髓鞘样结构(Myelin figure):是指细胞质膜和/或细胞器膜脂质片断的螺旋状或同心圆层状卷曲。
见于细胞不可逆损伤。
9. 细胞水肿(cellular swelling):或称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是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病变,系因线粒体受损A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泵功能障碍而导致细胞内钠离子和水的过多积聚。
常见于缺氧、感染、中毒时心、肝、肾等器官的实质细胞。
10. 脂肪变(Fatty change):中性脂肪(甘油三脂)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称为脂肪变,多发生于肝细胞、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
11. 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时,脂肪变的心肌呈黄色,与未受侵犯的红色心肌相间排列,形成状似虎皮的斑纹,称为“虎斑心”。
12. 心肌脂肪浸润(fatty infiltration):指心外膜下有过多的脂肪并向心肌内伸入,心肌因受伸入脂肪组织的挤压而萎缩并显薄弱,称为心肌脂肪浸润。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1.基本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p2:是指多种疾病共同的、成套的功能和代谢变化,如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应激、发热、缺血-再灌注、休克、DIC、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细胞增殖和凋亡障碍等。
2.健康(health)p5: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现象,而是在躯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3.疾病(disease)p5:是指在一定病因的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4.病因:即疾病发生的原因,是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赋予疾病特征或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理化因素、营养因素、遗传因素、先天因素、免疫因素、心理和社会因素。
5.条件(condition)p7:是指在疾病的原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能够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不是疾病发生所必须的,阻碍或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
6.康复(recovery)p12:分为完全康复和不完全康复。
完全康复(痊愈),是指疾病所致损伤完全消失,机体的功能、代谢、形态完全恢复正常;不完全康复是指疾病所致的损伤得到控制,主要症状消失,机体通过代偿机制维持相对正常的生命活动,可能有后遗症。
7.脑死亡(braindeath)p12:是指全脑功能(包括大脑、脑干、间脑)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永久性停止。
8.脱水(dehydration)p19:是指人体由于饮水不足或病变消耗大量水分,不能及时补充,导致细胞外液减而引起新陈代谢障碍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严重时可导致虚脱,甚至有生命危险。
9.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p19:特点是失钠>失水,血清Na+<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又称为低容量想低钠血症。
10.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p20:特点是失水大于失钠,血清Na+浓度大于150mmol/L,血浆渗透压大于310mmol/L,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均减少,又称为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对身体生理过程的影响的科学学科。
以下是一些病理生理学常用的名词解释:
1. 病理变化:正常生理状态发生异常改变,如细胞结构、
组织结构的改变,器官功能的异常等。
2. 炎症:局部受损组织对刺激的非特异性反应,包括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等。
3. 癌症:细胞发生恶性肿瘤的一类疾病,具有无限增殖、
侵犯和转移的特征。
4. 代谢紊乱:机体代谢过程发生异常,如蛋白质、糖类和
脂肪代谢的紊乱。
5. 细胞凋亡:受到内外因素刺激的细胞主动死亡,常发生
于受损或有异常的细胞。
6. 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和破坏自身正常组织和器官造成的疾病。
7. 血栓形成:血液中的凝血机制异常导致血栓(血凝块)形成,可能导致血管阻塞和供血不足。
8. 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机体体内水分和电解质浓度发生异常,如脱水、电解质缺失或过多等。
9. 瘢痕组织:受损组织修复过程中形成的修复组织,通常没有原始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10.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对机体生理过程的影响和机制的学科,旨在揭示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生理学基础。
病理生理名词解释
1疾病(disease )是指机体在一定原因作用下,自稳调节机制发生紊乱而出现的异常生命 活动过程。
2.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是一门侧重从功能和代谢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和 转归规律的学科。
3. 药物靶标(drug target )是指任何药物进入人体后都是通过作用于特定组织细胞内的特定 分子而生效的。
这种药物作用的特定分子称为药物靶标。
4. 病理过程(pathologic process )是指不同器官、系统在许多不同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 成套的功能代谢的变化。
5. 病因(etiology agents )是指作用于机体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性的因素。
6•先天因素(congenital factors )并不是指遗传物质的改变,而是指那些对发育中的胚胎可 能引起损害的因素。
其结果是致使胎儿出生时就已患病。
该类疾病称为先天性疾病。
7.疾病发生的条件(P redis posi ng factors )是指在病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影响疾病发生 发展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诱发因素(precipitating factor )是指能够促进和加强某一疾病原因作用的条件因素称为 诱发因素,简称诱因。
9.危险因素(dangerous factor )指某些可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但尚未阐明是否是该疾病 的原因还是条件。
10•发病学(Pathogenesis )主要研究病因如何作用于机体并导致疾病。
具体地,它主要涉 及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和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普遍规律。
11. 完全康复(complete recovery )是指病因去除后,患病机体的损伤和抗损伤反应完全消 失、形态结构损伤完全修复、 机体功能和代谢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 以及临床症状和体征完 全消退。
12. 不完全康复(in com pl ete recovery )是指原始病因消除后,患病机体的损伤性变化得以 控制,但机体内仍存在病理变化,只是机体通过代偿反应维持相对正常的生命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生名词解释
Health
健康不仅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处于完好状态
Disease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体内有功能、代谢和形态的系列改变,临床上出现症状、体征等各种障碍
brain death
是指全脑机能不可逆性、永久性丧失,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心肌重塑(myocardial remodeling)
由于长期负荷过度,心肌细胞、非心肌细胞及细胞外基质在基因表达改变的基础上,而发生的心脏结构、代谢和功能的适应性变化。
心脏的紧张源性扩张
伴收缩力增强的心脏扩张称之为紧张源性扩张
不伴收缩力增强的心脏扩张称之为肌源性扩张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由于各种因素所引起的心脏收缩/舒张功能障碍,心泵功能降低,心输出量绝对/相对降低,以致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过程或综合征。
心功不全(cardiac insufficiency)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当心衰呈慢性经过时,往往伴有血容量增加,静脉淤血和水肿,临床上称之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肌衰竭(myocardial failure)
由原发性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心衰,如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梗死所致的心肌细胞坏死。
心肌肥大(myocardial hypertrophy)
指心肌细胞体积增加,心脏重量增加的一种慢性代偿方式。
心性水肿(cardiacedema)
由于右心衰或者全心衰导致静脉回心障碍,血液淤积在体循环引起的水肿病理变化
休克(concept)
休克是指各种原因引起机体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使组织血液灌流严重不足,导致组织细胞代谢和重要生命器官功能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经典临床表现:
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皮肤冰冷、出冷汗、脉搏频弱、尿量减少和神志淡漠等。
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
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微血管内的血液循环,是血液和组织进行物资交换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 MODS是指患者在严重创伤、感染或休克或复苏后,短时间内出现两
个或两个以上系统、器官障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指感染或非感染病因(创伤等)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难以控制的全身性瀑布式炎症反应的综合征。
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
指感染或创伤时机体产生可引起免疫功能降低和对感染易感性增加的内源性抗炎反应。
肠道细菌移位
肾功能衰竭(renal failure
是由于某些原因使肾脏泌尿功能严重障碍,体内代谢产物不能充分排出,并有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肾脏某些内分泌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ARF(急性肾功能衰竭) Acute Renal Failure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两肾泌尿功能在短期内急剧下降,导致机体内环境严重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CRF(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是指各种病因作用于肾脏,使肾单位遭到慢性进行性破坏,以致残存的肾单位不能完全排出代谢废物和维持内环境恒定,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代谢产物在体内积聚,以及肾内分泌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尿毒症(uremia)
肾功能衰竭最严重阶段,终末代谢产物和内源性毒物严重潴留,水、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严重紊乱,某些内分泌功能失调,一系列自体中毒症状。
氮质血症
体内氮源性代谢产物不能排出,血中非蛋白氮含量增高
肾性骨营养不良
又称为肾性骨病,指CRF、尿毒症时并发的儿童肾性佝偻病、成人的骨质软化、纤维性骨炎、骨质疏松和骨囊性纤维化。
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
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
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
水肿(edema)
过多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称为水肿。
低钾血症(hypokalemia)
血清钾浓度低于3.5 mmol/L称为低钾血症。
高钾血症hyperkalemia)
血清钾浓度高于5.5 mmol/L称为高钾血症。
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
以血浆 [HCO3-] 原发性减少和pH降低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呼吸性酸中毒(Respiratory acidosis)
以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增高和pH降低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代谢性碱中毒 (Metabolic alkalosis)
以血浆 [HCO3-] 原发性增加和pH升高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呼吸性碱中毒 (Respiratory alkalosis)
以血浆H2CO3原发性减少和pH升高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缺氧Hypoxia
当组织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从而引起细胞代谢、功能以致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低氧血症(hypoxemia)
指动脉血氧含量明显降低引起对组织供氧不足。
发热 (fever):
指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并超过正常值0.5℃。
发热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所共有的病理过程和临床表现。
发热激活物(pyrogenic activator)
是指各种能够刺激机体某些细胞产生致热性细胞因子的物质。
内生致热原 (endogenous pyrogen,EP)
指各种发热激活物作用下,机体细胞产生和释放的具有致热活性的细胞因子。
又称为:致热性细胞因子 (pyrogenic cytokine)
应激(Stress)
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下所出现的全身性的非特异性适应性反应称为应激或应激反应。
应激原(Stressor)
应激原是指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刺激因素。
全身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应激原持续作用于机体,应激表现为动态的连续过程,并最终导致内环境紊乱和疾病。
被称为全身适应综合征。
应激性疾病
应激相关疾病
急性期反应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AP
急性期反应时血浆中某些蛋白质浓度迅速升高,称为AP。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
细胞在应激原,特别是环境高温诱导下重新生成或生成增加的一组蛋白应激原是指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刺激因素。
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
指在严重创伤、感染、休克、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下出现的胃、十二指肠黏膜的糜烂、浅溃疡、出血。
缺血-再灌注损伤(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
在缺血的基础上恢复血流后组织损伤反而加重,甚至发生不可逆性损伤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
氧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al,OFR)
由氧诱发的自由基称为氧自由基(oxygen-derived free radical )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单线态氧(˙02)及过氧化氢(H2O2)虽不是自由基,但氧化作用很强,与氧自由基共同称为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钙超载(calcium overload)
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内Ca2+含量异常增多并导致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严重者可造成细胞死亡的现象,称为钙超载(calcium overload)。
呼吸爆发(Respiratory Burst )
当缺血再灌注组织重新获得氧供时,激活的中性粒细胞耗氧增加,产生大量氧自由基,称为呼吸爆发
心肌顿抑myocardial stunning ,又称迟呆心肌
指心肌短时间缺血后恢复再灌一段时间内心肌出现的可逆性收缩功能降低的现象。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
是指继发于严重肝脏疾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所呈现的精神、神经综合病症
假性神经递质(Theory of false neurotransmitter)
基本论点:肝性脑病的发生是由于正常神经递质合成减少或假性神经递质在突触部位堆积,使神经突触部位冲动的传递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细胞功能紊乱,最后导致昏迷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
由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在海平面,静止呼吸状态下,出现
PaO2降低伴有或者不伴有PaCO2增高的过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由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
DIC
由于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酶增加,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
微血栓形成中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继发性纤溶功能增强,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等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