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学案 03拟行路难(其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

学习目标 1.了解鲍照及其诗文。2.体味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海拾贝】

王昭君

鲍照

既事转蓬远,心随雁路绝。

霜鞞旦夕惊,边笳中夜咽。

赏析昭君死后,消息传开。“怜其远嫁”竟成为后代多数诗人咏唱昭君出塞的主题思想。该诗就流露出这种伤感之情。诗中描述了昭君在边塞的悲凄生活:“绝”“惊”“咽”形象逼真地描写出冷霜之中、月光之下昭君思亲盼归的孤独寂寞形象。读后令人嘘叹不已。

【文本卡片】

一、作者简介

鲍照(约415~470),字明远,东海(今山东郯城西南)人。由于出身微贱,而又生活在东晋末年门阀特权盛行的时代,一生受尽了歧视和打击,只做过几任小官。钟嵘在《诗品》中说:“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其诗风雄健奔放,在当年就颇负盛名,特别是对唐代的作家李白产生过重大影响。除《拟行路难》外,《梅花落》也是鲍照乐府诗的一首名作。鲍照的辞赋以《芜城赋》最为传诵,它历来被视为六朝抒情小赋的代表作之一。但真正有价值的文章,当首推《登大雷岸与妹书》。

二、背景简介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基础荟萃】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酌.酒()②踯躅

..() ③鲍.照() ④拟.行路难()

2.辨形组词。

①⎩⎪⎨⎪⎧ 泻( )泄( ) ②⎩⎪⎨⎪⎧ 踯( )掷( ) ③⎩⎪⎨⎪⎧

酌( )灼( )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泻.

水置平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举杯断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吞气踯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文化知识。

鲍照,________文学家。最为传诵的辞赋是________。《拟行路难》是一首________诗。

【要点突破】

一、整体把握

1.划分下列诗句的停顿(用“/”线)。

(1)泻 水 置 平 地

(2)各 自 东 西 南 北 流

(3)举 杯 断 绝 歌 路 难

(4)心 非 木 石 岂 无 感

(5)吞 声 踯 躅 不 敢 言

2.默写。

(1)泻水置平地,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吞声踯躅不敢言。

二、细部探微

3.诗歌开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哲理?第三句写“人生亦有命”,从诗歌本身看,作者对“命”有怎样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悟总结】

一、中心主旨

此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抒发了寒门出身的正直之士在仕途中备受压抑的痛苦,比较偏于哀怨。

二、写作特色

诗歌跌宕起伏,心理历程曲折婉转,是本诗的一大特点。

钟嵘《诗品》说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此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泻水”四句言不当愁;接下去写借酒浇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满怀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诗人击节高歌,唱起了凄怆的《行路难》。面对着如此不合理的现实,诗人“心非木石岂无感”,理的劝慰、酒的麻醉,难道就能使心如槁木吗?当然不能。全诗的感情在这句达到高潮。紧接着却是一个急转直下:“吞声踯躅不敢言。”诗情的跌宕,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此诗的语言近似口语,明白晓畅。诗歌的情感时而压抑,时而奔放,将复杂的心理历程表现得曲折婉转。

【文白对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