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每个单元知识点整理 全册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科学是一门探索自然规律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科学教育旨在培养他们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和观察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年级下册的教科版科学课本内容丰富多样,包含了许多有趣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全册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让学生和家长更好地了解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阳光、空气和水本单元主要介绍太阳的作用、阳光的变化、空气的存在以及水的重要性。
1. 太阳的作用:太阳是地球的能源之源,提供光和热能。
太阳还能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
2. 阳光的变化:太阳光可以照射到地球上的不同位置和不同时间。
这使得我们在一天中能感受到阳光的变化,例如早晨的阳光较为柔和而晚上的阳光则较为强烈。
3. 空气的存在:空气是无形的物质,由氧气、氮气和其他气体组成。
空气对于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呼吸新鲜的空气才能生存。
4. 水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对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水来满足身体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利用水进行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第二单元:天地万物本单元主要介绍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天空中的星星和月亮。
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近似于一个椭圆形的球体,它由陆地和海洋组成。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两个重要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自转使得地球产生了昼夜的变化,而公转则使得我们能感受到四季的交替。
3. 天空中的星星:夜晚,我们可以看见星星点点的天空。
星星是遥远的太阳,它们会发出光亮。
4. 月亮: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围绕地球公转。
月亮的形状在一个月内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月相变化。
第三单元:春夏秋冬本单元主要介绍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还有与四季相关的活动。
1. 春天:春天是四季中温暖而有希望的季节。
春天气温逐渐回暖,百花争艳。
2. 夏天: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气温较高。
夏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也是游泳和野餐的好时机。
3. 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作物成熟,天空湛蓝,气温适宜。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核心知识整理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核心知识整理第一单元:水的重要性和水的变化- 水是生命之源,对人类和自然界都非常重要。
- 水可以存在于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 水的固态是冰,液态是水,气态是水蒸气。
- 水可以通过加热或减压发生相变。
第二单元:碗里的“南极洲”- 冰可以保持食物的新鲜,因为它可以吸收热量。
- 冰可以用来制作饮料和食物。
- 冰块可以融化成水,然后再重新变成冰块。
第三单元:食物中的水分- 食物中含有水分,它能够维持食物的形状和口感。
- 食物中的水分可以通过加热变成水蒸气。
第四单元:物体的浮沉性和流动性- 浮力是物体浮起的原因,与物体的密度和受到的浸没液体的位移有关。
- 每种物体在液体中都有一个特定的浸没位置。
- 流体的流动性:液体和气体都可以流动,但固体不可以。
第五单元:磁铁的吸引和排斥- 磁铁具有吸引和排斥的性质。
- 磁性物体可以被磁铁吸引,非磁性物体不能。
- 磁铁的吸引力和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系。
第六单元:适应环境的动物- 动物根据环境的不同而具有各自的特征和性。
- 动物可以通过行为和某些特征适应不同的环境。
第七单元: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 我们应该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垃圾分类等来保护环境。
第八单元:探索陌生星球- 太阳系是地球所在的星系。
- 地球是一个适宜生命存在的星球。
- 太阳、月亮和其他行星都是太阳系的一部分。
第九单元: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和了解自然现象。
- 科学实验需要严格的实施步骤和正确的记录方法。
第十单元:科学技术的应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 科学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质量等。
- 人类需要正确使用科学技术,避免对环境和人类带来负面影响。
以上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的核心知识整理。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完美版)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完美版)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1-1《运动和位置》1、和另一物体相比,(位置发生变化),我们讲它是(运动)的。
(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讲它是(静止)的。
2、用相关于另一具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间的位置。
1-2《各种各样的运动》1、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2、别同物体的运动形式,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别同的)。
3、同一物体的别同部位的运动形式(别一定相同)。
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依照物体运动路线的别同,物体的运动能够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方式。
2、一具物体别一定保持一种运动路线别变,关于复杂的运动,我们应该采取(分段描述)的方式。
1-4《物体在歪面上运动》1、物体在歪面上会有(静止、滑动、滚动)三种事情。
2、(物体的形状)、(歪面的高度)、(物体在歪面上的放置办法)会妨碍物体在歪面上的运动事情。
3、物体与歪面接触面(越小),越容易(滚动)。
物体在发生滚动时接触面(别断改变)。
1-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1、运动相同的(距离):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2、实验做3次的目的是:(幸免实验的偶然性或让实验结果更准确)1-6《比较相并且间运动的快慢》1、运动相同的(时刻):距离(长),运动(快)。
距离(短),运动(慢)。
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常用单位:米/秒、千米/时1-7《我们的“过山车”》1、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先设计后制作),并可在拼搭过程中对设计举行(微调)。
2、在测量我们的制作的“过山车”轨道长度时,我们能够直截了当用(软尺)来测量,也能够先用(棉线搭配尺子)来测量。
3、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时,思考小球要自行滚动需要设计成有(坡度)。
1-8《测试“过山车”》1、为了让“过山车”运动得快、运动得远,小球的起点往往在“过山车”的(最高处)。
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汇总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点归纳1.1-1《运动和位置》2.1、和另一物体相比,(位置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
(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3.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4.1-2《各种各样的运动》5.1、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6.2、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
7.3、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的运动形式(不一定相同)。
8.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9.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方式。
10.2、一个物体不一定保持一种运动路线不变,对于复杂的运动,我们应该采取(分段描述)的方式。
11.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12.1、物体在斜面上会有(静止、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13.2、(物体的形状)、(斜面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放置方法)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14.3、物体与斜面接触面(越小),越容易(滚动)。
物体在发生滚动时接触面(不断改变)。
15.1-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16.1、运动相同的(距离):用时(短),运动(快)17.用时(长),运动(慢)18.2、实验做3次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或让实验结果更准确)19.1-6《比较相同时间运动的快慢》20.1、运动相同的(时间):距离(长),运动(快)。
21.距离(短),运动(慢)。
22.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常用单位:米/秒、千米/时23.1-7《我们的“过山车”》24.1、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先设计后制作),并可在拼搭过程中对设计进行(微调)。
25.2、在测量我们的制作的“过山车”轨道长度时,我们可以直接用(软尺)来测量,也可以先用(棉线搭配尺子)来测量。
26.3、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时,考虑小球要自行滚动需要设计成有(坡度)。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全册精华知识汇总(2022新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精华知识汇总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第一课《运动和位置》1.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在描述物体是否运动时,观察者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根据所选定的参照物来确定物体是否运动。
2.宇宙中没有不动的物体,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3.静止与运动两者都是相对的概念,与选定的参照物有关。
小女孩在池塘边喂鱼,以地面为参照物,石块是(静止)的,鱼是(运动)的,被鱼搅动的水是(运动)的。
以道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公交站牌是(静止)的,公共汽车是(运动)的。
4.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可以测定某一物体的位置。
第二课《各种各样的运动》1.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按照运动类型分有(平动、转动、振动、滚动、摆动)等。
2.指尖陀螺是(转动),弹拨后的钢尺是(振动)。
3.正在行驶的小汽车,车身是(平动),车轮是(滚动)。
4.弹簧摇马的马身是(摆动),弹簧上下的弹跳是(振动)。
5.溜溜球甩出去后绕轴进行(转动),顺着线往回收是(滚动)。
第三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线叫作物体的(运动轨迹)。
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掉落的苹果、垂直电梯、百米冲刺的运动路线是(直线),过山车、在盘山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盘旋的纸飞机的运动路线是(曲线)。
3.运动员在操场上跑800米,跑在直道上是(直线运动),跑在弯道上是(曲线运动)。
第四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1.物体在斜面上有(不动、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2.物体的(形状)和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关系。
3.一般情况下,把乒乓球放在斜面上,乒乓球会(滚动)下来。
4.把立方体木块放在斜面上,木块可能会(静止不动),可能会(滑动)第五课《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1.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
2.通过相同的距离,用时短说明运动(快);用时长说明运动(慢)。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单元知识要点(全册)

第一单元 知识梳理知识要点一、描述物体的位置1、判断物体运动的方法: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周围环境是否发生了变化。
发生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没有发生变化 ,物体就是静止的。
2、选定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状态也不同。
3、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位置4、描述位置的变化:先明确自己相对于参照物的方向,再明确自己和参照物之间的距离,最后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
二、运动的方式1、几种常见的运动形式:(1)前后移动:物体改变原来的位置,如小汽车从A 点到B 点的运动。
(2)转动:物体以一点为中心或以一条直线为轴做圆周运动,如时钟表针的运动、指尖陀螺的旋转、陀螺原地旋转、方向盘的运动等。
(3)滚动:指一个物体(多为球形或圆柱形)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断改变地移动,如车轮在地面上运动、玻璃球在地面上滚动等。
(4)振动:指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沿直线或曲线往返颤动,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和周期。
如弹簧木马上下运动、汽车发动时车身的振动等。
(5)摆动:以一个基点或枢轴点摇摆,如钟摆的运动、弹簧摇马马身的运动等。
2、观察物体运动的方法:可以借助贴上小圆点或把运动的物体想象成一个小圆点,观察这个小圆点的运动变化以便于我们准确地研究与分析物体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3、物体的运动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可以分为:( 北 ) (东北) (东)(东南) ( 南) (西南) ( 西) ( 西北)(1)直线运动:运动路线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如电梯、树上苹果落地等。
(2)曲线运动:运动路线是一条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如过山车、鸟类的飞行路线等。
钟摆的运动、车轮的转动也是曲线运动。
4、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1)滑动: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上接触面不变地移动叫滑动,如滑冰时冰刀在冰面上的运动。
(2)滚动:一个物体(多为球形或圆柱形)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断改变地移动叫滚动。
如车轮在地面上的运动。
5、斜面的坡度越大,物体运动越容易产生滚动的效果,而且速度越快。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清单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清单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清单教科版三下科学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清单一、运动和位置1. 河水奔流,鸟儿飞行,运动员跑步,车辆行驶,卫星. . . . . 这些运动与我们的日子息息相关。
2. 推断一具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关于另一具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具物体称为参照物。
3. 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运动。
4. 假如物体相关于不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这么物体是运动的。
5. 假如物体相关于另一物体位置没有发生改变,这么物体是静止的。
6. 在日子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7. 在日子中,我们普通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一直描述方向。
8. 在地图中的方向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推断。
9. 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别动或静止的物体。
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10. 挑选别同的参照物,推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别相同。
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中,假如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假如以地面为参照物,这么乘客是运动的。
11.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前进,假如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别动的,就会感受魏巍青山在后退。
12. 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惟独相对静止的物体。
13. "生地日行八万里. 温天通看下何”的意思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坐地”的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关于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地球在天空转动,因此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干河”泛指宇宙中非常多的星河。
二、各种各样的运动1. 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
2. 集裴箱的运动方式叫做平移。
3. 一具物体从一具点挪移到另一具点的过程(物体的各个点没有变化)叫做平移。
4. 钟表指针的运动方式叫做旋转。
5. 一具物体环绕者一具中心沿圆形轨迹运动,就叫做转动。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学期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生活与科学
1.科学为什么重要
2.科学探究
3.科学实验的过程和方法
二、生物世界的探究
1.动物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和变异
2.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3.种植树木的意义
4.动物和植物的用途
三、物质与能源的探究
1.物质的性质:颜色、味道、形状、硬度、重量
2.物质的三态变化和变量
3.水的性质和用途
4.与空气有关的现象和实验
四、力与运动的探究
1.力的观察和认识:推力、拉力、重力
2.力的作用:使物体改变速度、形状、方向
3.运动的观察和认识: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4.摩擦力的观察和认识
5.做力的探究:挠和拉
五、光与影的探究
2.光的属性:明暗、光源大小
3.光的方向传播规律:直线传播
4.影的形成和属性: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影
六、天地与人
1.行星与月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四季的变化:气温、天气、动植物的变化
3.自然资源的保护:节约用电、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七、科学与日常生活
1.安全用电:电器使用和电源安全
2.温度的观察和认识:温度计的使用、温度计读数
3.食品安全:食物的储存、清洗和烹饪
4.交通安全:过马路、乘坐交通工具
以上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学期(教科版)全册知识点的简要归纳整理,具体的知识点可以根据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知识点

最新改版三下科学知识梳理精品知识点全册精编知识点目录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第1课《运动和位置》 (4)第2课《各种各样的运动》 (5)第3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6)第4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7)第5课《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 (7)第6课《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 (8)第7课《我们的“过山车”》 (8)第8课《测试“过山车”》 (9)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第1课《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10)第2课《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11)第3课《蚕长大了》 (12)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 (13)第5课《茧中钻出了蚕蛾》 (14)第6课《蚕的一生》 (15)第7课《动物的繁殖》 (16)第8课《动物的一生》 (17)第三单元太阳、地球第1课《仰望天空》 (18)第2课《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19)第3课《影子的秘密》 (20)第4课《月相变化的规律》 (21)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 (22)第6课《地球的形状》 (23)第7课《地球——水的星球》 (24)第8课《太阳、月球和地球》 (24)最新改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知识点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第1课运动和位置1.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运动。
2.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判断前要先选好和哪个物体(标准物)相比。
3.如果物体相对于标准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
相对于地面(标准物)来说,图中老鹰是运动的,蒙古包、马和白云是静止的。
4.如果物体相对于标准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静止的。
5.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6.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在没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
7.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东北东南北南东西西南西北(1)首先选择标准物。
(2)然后确定物体相对于标准物的方向和距离。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概念归纳整理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概念归纳整理单元一: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保持原来状态,若有力作用才会改变状态。
- 第二定律: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同。
-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于不同物体。
单元二:水的存在和变化- 水的存在形式:固体(冰)、液体(水)、气体(水蒸气)。
- 水的变化:融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降华。
单元三:地球运动与季节变化- 地球自转:地球绕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造成昼夜交替。
- 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圈,造成季节的变化。
- 季节的变化:春、夏、秋、冬,由地球公转和倾斜轴产生。
单元四:动物和植物的生长- 动物的生长:幼年期-成年期-衰老期。
- 植物的生长: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
单元五:生态保护与环境整治- 生态保护:保护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维持生态平衡。
- 环境整治: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净化和修复,改善生活环境。
单元六:物质变化与能量转化- 物质变化:化学反应中,原来的物质消失,新的物质形成。
- 能量转化:能量在物体间互相转化,例如光能转化为热能和电能。
单元七: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如空气、水、固体等。
- 声音的特点:音调、响度、音色。
单元八:光的传播-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透明、不透明。
- 光的特性:色彩、亮度、光的速度。
单元九:影的形成和特点- 影的形成:光线被物体阻挡,形成阴影。
- 影的特点:形状与物体形状相似,颜色较暗。
单元十:磁和电- 磁: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 电:导体与绝缘体,电流的产生。
单元十一:天气变化与风速的测定- 天气变化:晴天、阴天、多云、雨天、雪天、风天等。
- 风速的测定:使用风速计。
单元十二:物体的重量和天平的使用- 重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 天平的使用:比较物体的重量,判断轻重。
单元十三:图形能力训练- 图形的特点:点、线、面,形状、大小、位置。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清单考点总结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清单考点总结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清单考点总结:
1. 环境与生命
- 地球的一天
- 地球的一年
- 四季的变化
- 不同季节的特点和活动
- 我们要合理利用水资源
- 不同水源和水的利用方法
- 水的循环和重要性
- 空气的重要性和成分
- 空气的压力和气象仪器
- 空气的变化和天气预报
2. 物体与力
- 弹簧测力计和它的用途
- 磁铁的两种吸引物体的方式
- 简单机械(杠杆、轮轴、滑轮)的作用和使用
- 自然和人工物体的质量
- 物体的比重及其测量方法
- 风的作用和使用
3. 营养与身体
- 食物对人体的重要性
- 主要食物的分类和特征
- 消化器官的作用和消化过程
- 消化器官的保护和保健方法
- 运动对人体的好处和不同运动的特点
- 运动的原则和方法
4. 颜色和光
- 光的来源和传播方式
- 平行光和散射光
- 光的三原色和颜色的合成
- 白光的分解和彩虹的形成
- 页面的颜色和显示颜色的原理
5. 发现科学之美
- 变态的生活史和昆虫的养殖
- 人类在科学技术中的发展和应用
- 科学观察的方法和意义
- 科学实验的步骤和要求
- 科学家的职业和作用
以上是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的知识点清单和考点总结。
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提高对自然和生活中科学现象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每个单元知识点整理-全册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整理1.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
2.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3. 播种凤仙花的方法:A.选饱满的、没有损伤的种子。
——选种B.种子埋的深度约为1厘米。
C.要浇适量的水。
4.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5. 书本第8页,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防止水分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去。
试管中水面降低了,说明水分被根吸收了。
6. 根的作用:A.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B.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所以把植物从土壤中拔出很难)7. 凤仙花是双子叶植物,它的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
胚由胚根、胚芽和子叶组成。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作用是提供营养,植物长出的第一对叶子称为子叶(也就是种子里面的子叶),子叶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一样。
8. 凤仙花的子叶淡绿色,椭圆形,表面光滑、无明显叶脉。
以后长出来的叶子称为真叶,真叶是凤仙花真正的叶子,椭圆行,边缘锯齿状,淡绿色,有明显的叶脉。
9. 植物叶子平展的,而且交叉生长,是为了能利用到更多的阳光。
10. 叶的作用:绿叶和茎中的叶绿体能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这就是光合作用。
也是密封玻璃罩中的小老鼠没有被憋死的原因。
光合作用的水大部分是由根吸收的。
二氧化碳是叶吸收的。
11.茎的作用:A.支撑植物,包括叶在空中的伸展。
B.运输水分和养料运输方向: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从上向下,将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2. 茎的高度变化图:画点线图,先找点,再连线。
凤仙花越长越高了。
13. 凤仙花开花的位置在茎上。
花大部分为红色,有些淡粉(接近白色)。
14. 凤仙花组成部分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5. 凤仙花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16. 挑开一朵变干的凤仙花,可以看到果实,凤仙花的果实是纺锤形的。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第一单元知识要点第1课时运动和位置1.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通常需要与周围的物体做比较,看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2.物体的位置改变了,我们认为物体运动了。
3.要准确描述同学的位置,需要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描述。
判断方向需要用到方向盘,测量距离需要用到软尺。
第2课时各种各样的运动1.要准确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需要在这个物体上贴上圆点,目的是明确观察的对象。
2.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动和转动。
3.很多时候,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上下运动,又有旋转运动。
4.在溜溜球的中心点和旁边贴上小圆点,观察到溜溜球中心的圆点在做上下运动;溜溜球旁边的圆点在做旋转运动。
第3课时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形式。
2.把蓝色球摆放在桌子中央,用手推出去,发现如果推的力大些,蓝色球先在桌面上做直线运动,然后再做曲线运动落到地上;如果轻轻地推动小球,蓝色球在掉落过程中,运动路线几乎接近直线。
3.生活中的物体运动路线属于曲线运动的有空中飞车、老鹰飞翔等;属于直线运动的有直升的电梯、斜升的电梯、苹果落地、击中的台球等。
第4课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1.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可以分为滑动和滚动两种形式。
2.物体的形状与运动情况是有密切关系的。
在斜面上,球形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滚动,平面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滑动。
3.同一个物体,放在坡度大小不同的斜面上,斜面坡度越大时运动越快;斜面坡度越小时运动越慢。
4.一个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像坐滑梯那样的称为滑动。
5.像这样将同一个物体放在坡度大小不同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在科学上称为对比实验。
第5课时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1.在相同距离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主要看物体从起点到终点运动所需要的时间长短。
距离相同时,时间越短,说明速度越快。
2.在测量不同小球在同一条轨道上运动所需时间时,如果测量3次获得的数据不同,应该取中间的数据作为结果。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1.一物体相对另一物体的位置随时间而改变,则此物体相对另一物体发生了运动,此物体处于相对运动的状态。
如果相互之间的位置并不随时间而改变,则此物体即在相对静止状态之中。
2.静止与运动两者都是相对的概念,与选定的参照物有关。
一栋楼房或一棵树对地球来说,它们是静止的;但对太阳来说,它们却都在运动着。
当一列火车经过车站时,我们就说这列火车相对车站而运动。
但是对在火车上的旅客,可以认为车站是在以与火车运行相反的方向相对火车而运动。
3.在描述物体是否运动时,观察者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根据所选定的参照物来确定物体是否运动。
4.宇宙中没有不动的物体,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5.物体的运动方式按照运动的轨迹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照运动的类型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摆动。
6.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叫作物体的运动轨迹。
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作直线运动。
7.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
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和它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会做曲线运动8.典型的曲线运动有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三种。
9.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的距离,运动的距离越长,说明运动的速度越快;相同距离下,运动的距离越短,说明运动的速度越快。
10.车轮的运动是转动,敲鼓时鼓面的运动是振动,推动椅子的运动是平动。
11.向冰面上扔出一粒石子,石子的运动类型是平动,纸风车的运动类型是转动,在地面上拍着的皮球的运动类型是振动,荡着的秋千的运动类型是摆动。
1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两种方式。
如汽车在行驶时,轮子在路面上的运动方式称为滚动,而当汽车紧急刹车时,轮子在路面上的最主要运动方式为滑动。
13.水轮的运动属于旋转运动,也属于曲线运动。
14.运动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15.运用测量的方法能准确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整理1.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
2.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3. 播种凤仙花的方法:A.选饱满的、没有损伤的种子。
——选种B.种子埋的深度约为1厘米。
C.要浇适量的水。
4.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5. 书本第8页,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防止水分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去。
试管中水面降低了,说明水分被根吸收了。
6. 根的作用:A.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B.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所以把植物从土壤中拔出很难)7. 凤仙花是双子叶植物,它的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
胚由胚根、胚芽和子叶组成。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作用是提供营养,植物长出的第一对叶子称为子叶(也就是种子里面的子叶),子叶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一样。
8. 凤仙花的子叶淡绿色,椭圆形,表面光滑、无明显叶脉。
以后长出来的叶子称为真叶,真叶是凤仙花真正的叶子,椭圆行,边缘锯齿状,淡绿色,有明显的叶脉。
9. 植物叶子平展的,而且交叉生长,是为了能利用到更多的阳光。
10. 叶的作用:绿叶和茎中的叶绿体能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这就是光合作用。
也是密封玻璃罩中的小老鼠没有被憋死的原因。
光合作用的水大部分是由根吸收的。
二氧化碳是叶吸收的。
11.茎的作用:A.支撑植物,包括叶在空中的伸展。
B.运输水分和养料运输方向: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从上向下,将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2. 茎的高度变化图:画点线图,先找点,再连线。
凤仙花越长越高了。
13. 凤仙花开花的位置在茎上。
花大部分为红色,有些淡粉(接近白色)。
14. 凤仙花组成部分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5. 凤仙花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16. 挑开一朵变干的凤仙花,可以看到果实,凤仙花的果实是纺锤形的。
凤仙花的果实成熟后种子会弹出来。
17. 凤仙花开花后植物还会长高一点点,不明显。
果实成熟后,植物不会长高了。
18. 凤仙花主要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种子按阶段可以分为: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19. 一般一株凤仙花可以长20个左右的果实,每个果实里可以有17、18个种子,也就是一粒种子繁殖出了几百粒种子,凤仙花种族就这样延续壮大。
20. 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看不到节时,可以根据什么地方长叶来确定节的位置,因为叶是长在节上的。
21. 茎的不同形态:直立茎:凤仙花,竹子,杨树,蚕豆……缠绕茎:牵牛花……攀缘茎:葡萄,爬山虎,…豌豆…匍匐茎:南瓜,番薯……是有卷须)22. 光合作用的方程式;植物的叶片就是一个绿色加工厂,下图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
23. 凤仙花的结构包括花瓣,雄蕊,雌蕊和花萼四个组成部分,具备这四种结构的花称为完全花。
24. 凤仙花各部分(特别是根p8、叶p11、茎p13的作用及实验步骤)重点复习,书上有详细说明。
【实验设计】实验一:研究根的作用.实验材料:一棵带根的植物、试管、水、植物油实验步骤:1.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2.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防止水蒸发,并在水面处做好记号。
3.观察试管中水量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试管中的水面下降了。
实验结论:根能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实验二:研究茎的运输作用实验材料:一段新鲜的芹菜、烧杯、红色的水实验步骤:1.将芹菜的茎浸入烧杯里的红色的水中;2.观察芹菜的变化;3.将芹菜的茎横切开,观察它的横切面。
实验现象:芹菜的茎和叶慢慢变红了。
横切面上有明显的红点。
实验结论:茎能运输水分和养分。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知识点整理1. 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蚕卵是有生命的。
蚕卵是扁圆形的,比芝麻稍微小点。
蚕卵的颜色变化:淡黄色—玫瑰红色—紫黑色—白色。
快要孵化出蚕宝宝的蚕卵颜色是紫黑色的,孵化后蚕卵的颜色变成白色。
2.蚕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在放蚕卵的盒子上要扎写小孔,因为蚕卵需要呼吸。
3.养蚕小窍门:①小蚕爱吃桑叶。
它一出卵就要及时用毛笔或羽毛轻轻的把它刷到桑叶上。
②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切成碎片或条。
③经常清除蚕的粪便和吃剩的残叶,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
④把小蚕放在通风的地方,不要在养蚕的房间里喷洒杀虫剂。
4. 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从蚁蚕到蚕吐丝经过4 次蜕皮。
蚕茧里面还有两层皮,所以蚕的一生一共蜕6次皮。
5. 我们可以用(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制作标本)等方式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6.刚从蚕卵里孵出来的蚕我们称为是蚁蚕。
用肉眼看,蚁蚕的身体颜色是褐色的,极细小,且大阔细毛,样子有点像蚂蚁;用放大镜观察,蚁蚕的脑袋大,身子小,身上有毛。
7. 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阶段。
蚕是蚕的生命周期中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
所以蚕的一生为:卵—幼虫—蛹—成虫。
然后从卵开始又产生一个新的循环。
8. 蚕宝宝的外形特征:形态是圆筒形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小,两侧各分布着6只黑褐色的单眼,下方具咀嚼式口器,下唇中间有1个小孔,为吐丝孔。
胸部三对足,能协助口器把持桑叶。
腹部五对足,帮助身体运动。
后端的背侧有一个突起,称尾角。
身体两侧有小黑点是蚕的呼吸器官(气门),蜕皮之前,蚕不吃食物,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一样,这样的现象叫做“眠”。
9.影响蚕的生命和变化的因素:食物、温度、湿度、有害气体、疾病、光照等。
10.蚕不吃东西,身体发黄发亮是因为(蚕要吐丝了)。
吐丝前,为它搭个(小架子),或用纸做些(小房子),以便它在那里(结茧)。
11. 观察蚕吐丝的情况吐丝前的蚕不再吃桑叶了,躯体发黄、发亮、变透明吐丝后的蚕身体变小,潜伏在内蚕怎样吐丝身体运动,头来回晃动其他发现花费长时间寻找适合做茧的地方12.蚕蛹的体形粗短,身体呈纺锤形,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很小,长有黑色的复眼,眼睛下面有一对触角的原始体。
胸部长有胸足。
腹足、尾足消失。
胸部、腹部都有环节。
胸部背面有一盾片,从盾片生出两对翅。
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环节,从第2个-7个腹节两侧都有发达的气门。
体色呈黄褐色。
比较蚕蛹和蚕的不同点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蛹呈纺锤形,黄褐色;蚕是长圆筒形,清白色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能找到眼睛和足;身上还有环节。
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蛹一般不会动;它背面有一盾片,从盾片生出2对翅还有两层皮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其他发现蛹的颜色变成了黄褐色。
推测:蛹还会变化吗?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呢?蛹还会变化,会变成蚕蛾13.蚕茧:白色、椭圆形、比大拇指粗一些,蚕茧大约重5克,去掉蛹大约重1克。
14.抽丝要把茧放在热水中浸泡一下,养蚕、抽丝织成丝绸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之一,远在4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开始养蚕,织布。
15. 蚕蛾全身披着白色鳞毛,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着眼睛和一对触角,口器退化。
胸部长着两对翅和三对足。
由于两对翅较小,已失去飞翔能力,腹部已无腹足,末端体节演化为外生殖器。
16. 雌蛾和雄蛾的区别:雌蛾体大,触角灰色,腹部肥大,翅短小,爬行慢;雄蛾体小,触角黑色,腹部狭长,翅大,爬行较快,翅振动飞快,腹部后端稍突起,翅稍举起。
17.蚕的一生18.蚕蛾是昆虫吗?答:蚕蛾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头上有1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所以蚕蛾是昆虫。
19.蚕蛾有一对(羽状)的触角。
一只雌蛾大约产400——500粒卵。
20. 蚕一生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
其中蚁蚕是蚕的生命周期的开始,蚕的生命周期大约56天。
21. 蚕的生命周期图22.昆虫的特征: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23. 有些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做变态。
自然界中不少动物的一生要经过变态。
常见的昆虫中,蜜蜂、蚂蚁、苍蝇、蚊子、跳蚤、蝴蝶、蛾子、甲虫、蝗虫、蟋蟀、螳螂、蜻蜓、蝉、蟑螂、蚜虫、虱子等都属于变态的。
还有青蛙和蟾蜍也属于变态的。
不变态动物有:鸡、山羊、熊猫、鱼、人等。
24. 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
25. 人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今后还将发生变化。
人在生命的不同年龄阶段,身体的特点各不相同。
26. 人和动物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
人和动物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
27.在人一生中,有两个时期长得最快:出生前后和青春发育期。
28.脑的生长在(第一个生长发育期)最快。
29.牙齿生长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乳牙阶段、混合牙阶段、恒牙阶段。
人有两副牙齿,一副乳牙,一副恒牙。
恒牙长出后终生不换。
30.卵生动物有:蝴蝶、蜻蜓、鸡、蟾蜍、青蛙等;胎生动物有:山羊、熊猫、猪、牛等。
31.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
32.合理的膳食、足够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是保证我们正常生长的重要条件。
33.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知识点整理1.①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②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③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④不同的温度计适用于不同的测量情况。
2.①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温度下降,热量减少;物体温度上升,热量增加。
②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①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水开始结冰。
从液态变成了固态。
②水在结冰过程中,热量减少。
③水的沸腾温度是100℃4.①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 0℃时开始融化。
②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不变) ,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③冰在融化过程中,热量增加。
④实验时,在碎冰中加入食盐,是为了制造更低的温度。
5. (看不见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看的见的)水。
6.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②加热、风吹等能加快水的蒸发。
③水变成冰的过程叫凝固,需要的条件是受冷(温度低于0℃)④冰变成水的过程叫融化,需要的条件是受热(温度高于0℃)7. 装着冰块的玻璃杯外币会出现很多小水珠,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了冰冷的玻璃杯而凝结成了小水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