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也称为经验分析,它是一种定性分析方法。
该方法主要是指根据分析人员的知识和经验,根据价值工程对象选择中应考虑的各种因素,通过集体研究确定所选对象。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需要价值工程师熟悉产品并具有丰富的经验。
当研究对象彼此差异很大或时间短时,它是合适的,但是它的缺点是没有定量分析和较大的主观影响。
因子分析是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它使用统计指标系统来分析各个因素对现象总变化的影响程度,包括序列替换法,差异分析法,指标分解法等。
因子分析是一种重要而实用的方法。
在现代统计中,它是多元统计分析的一个分支。
通过使用这种方法,研究人员可以将反映事物的性质,状态和特征的一组变量简化为可以反映事物的内部关系并确定事物本质特征的几个因素。
通过分析期货商品的供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期货价格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解释和预测。
期货交易基于现货交易。
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商品供求形势以及影响其供求的诸多因素,对现货市场商品价格产生重要影响,必然对期货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通过分析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期货交易者预测和把握商品期货价格变化的基本趋势。
在实际市场中,期货价格不仅受商品供求关系的影响,而且还受到许多其他非供需因素的影响。
这些非供应和需求因素包括:金融和货币因素,政治因素,政策因素,
投机因素,心理预期等。
因此,在分析期货价格走势的基本因素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factor analysis)是一种经典的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旨在识别多个变量之间的潜在结构,从而简化数据分析的过程,减少数据维度。
因素分析法在社会科学、生物统计学、管理学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一、因素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因素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多个变量(如特征、指标等)转化为少数几个共同因素(factors)所解释。
这些共同因素可以解释原始数据的大部分方差。
在原始数据中,每个变量可以被看作是多个因素的线性组合。
共同因素是数据的潜在结构,可以更好地解释原始数据的本质。
因素分析法主要分为探索性因素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和确认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两种。
探索性因素分析是一种无监督学习的方法,可以帮助用户发现数据中的共同因素。
而确认性因素分析则需要进行假设检验来验证事先设定的共同因素是否合理。
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具体步骤如下:1. 确定因子数。
通常可以通过选择每个因子所解释的方差百分比来确定因子数。
例如,当前三个因子可以解释总方差的60%时,我们可以选择三个因子来解释原始数据。
2. 确定因素旋转方法。
旋转方法可以保证因素间彼此独立,且每个因子更容易解释。
在因素旋转方法方面,比较经典的有正交旋转和斜交旋转。
正交旋转(例如varimax旋转)可以保证因子之间没有相关性,因此它更适合解释要素之间明确不相关的情况。
而斜交旋转(例如promax旋转)允许因子之间有相关性,因此对于与解释有关联的要素,它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3. 计算因子得分。
因子得分是根据原始变量计算出的每个因子的数值。
得分可以通过因子负荷(factor loadings)计算得出,即每个变量与每个因子之间的关系。
因子负荷可以理解为一个指标表征变量与共同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即指标越高,变量与共同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越大,这个指标越能代表这个共同因素。
二、因素分析法的应用因素分析法的应用非常广泛,在统计分析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因素分析法的方法和正确运用
本文由梁老师精心编辑整理(营改增后知识点),感恩每一天的付出!
因素分析法的方法和正确运用
因素分析法的概念:
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因素分析法既可以全面分析各因素对某一经济指标的影响,又可以单独分析某个因素对经济指标的影响,在财务分析中应用颇为广泛。
因素分析法的方法:
1、连环替代法
它是将分析指标分解为各个可以计量的因素,并根据各个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顺次用各因素的比较值(通常即实际值)替代基准值(通常为标准值或计划值),据以测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例如,设某一分析指标M是由相互联系的A、B、C三个因素相乘得到,报告期(实际)指标和基期(计划)指标为:
报告期(实际)指标M1=A1*B1*C1
基期(计划)指标M0=A0*B0*C0
在测定各因素变动指标对指标R影响程度时可按顺序进行:基期(计划)指标M0=A0*B0*C0 (1)
第一次替代A1*B0*C0 (2)
第二次替代A1*B1*C0 (3)
第三次替代A1*B1*C1 (4)
分析如下:
(2)-(1)→A变动对M的影响。
(3)-(2)→B变动对M的影响。
(4)-(3)→C变动对M的影响。
1。
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Factor Analysis)是一种统计分析方法,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揭示潜在的影响因素。
这种方法基于隐变量模型,通过统计数据降维和数据描述,帮助我们理解数据背后的结构和关联。
因素分析法最初由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 Charles Spearman)于1904年提出,旨在研究智力的因素结构。
随后,这种方法被逐渐应用于其他学科领域,如经济学、社会学、市场研究等。
在实践中,因素分析法被广泛用于数据挖掘、模式识别、变量选择和数据降维等领域。
因素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假设多个观测变量与少数几个潜在因素相关联,且这些潜在因素无法直接观测到。
通过因素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潜在因素,从而帮助我们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因素分析法包括两个步骤:因子提取和因子旋转。
因子提取是指从观测变量中提取出少数几个解释变量的因子。
常用的因子提取方法有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和主因子分析法(Principal Factor Analysis)。
主成分分析法将变量与因子之间的关系表示为线性组合,将原始变量转化为几个无关的主成分,保留了原始数据的总方差的大部分信息。
主因子分析法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取出与原始变量更相关的因子,以更好地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
因子旋转是指调整因子所带的权重,使得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更小,更容易解释。
常用的因子旋转方法有正交旋转和斜交旋转。
正交旋转方法(如Varimax旋转)使得因子之间没有相关性,从而更容易解释各个因子的特征。
斜交旋转方法(如Oblique旋转)允许因子之间存在相关性,适用于因子之间存在关联的情况。
因素分析法的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许多领域。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因素分析法可以用于研究心理学测试中的潜在因素,如人格特征、态度、价值观等。
在市场研究中,因素分析法可以用于揭示消费者行为背后的因素,如购买决策、品牌选择等。
因素分析法公式
因素分析法公式因素分析法(factor analysis)是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它可以将多个变量或能够测量的指标归纳为少数因素,以便分析因素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经常用来检验和比较研究者对问题的理解情况。
一、因素分析法简介:1. 定义:因素分析法(Factor Analysis,FA)是一种可以对变量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它可以解释变量的潜在关系,或分解复杂的变量模式,以便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
2. 目的:通过将多个变量或指标归纳为更少的因素的过程,因素分析法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变量间的关系,从而更有效地进行研究。
二、因素分析法公式:1. 因素分析方程:因素分析方程可以表示为:$X = \Lambda F + E,其中,$(1)$X$ 是一个 $n$ x $p$ 维的数据矩阵,表示 $n$ 个被观测到的样本,每个样本有 $p$ 个变量;(2)$\Lambda$ 是一个 $p$ x $k$ 维的因式矩阵,$k$ 代表潜在因子数;(3)$F$ 是一个 $k$ x $n$ 维的因子矩阵,每行代表一个潜在因子的水平;(4)$E$ 是一个 $p$ x $n$ 维的误差项矩阵。
2. 因素分析公式:因素分析公式可以表示为:$F_{ij}=\sum_{i} c_{ik}\Lambda_{jk} + \sum_{k}d_{jk}e_{ik}$其中,$F_{ij}$ 表示样本 $i$ 对于第 $j$ 个潜在因子的响应情况;$\Lambda_{jk}$ 表示第 $j$ 个潜在因子的潜在贡献;$c_{ik}$表示样本$i$ 对于第 $k$ 个因素的响应情况;$e_{ik}$表示与第 $j$ 个因素无关的噪声项;而 $d_{jk}$ 则表示第 $k$ 个因素的方差。
三、因素分析法的优势:1. 提供原始数据的概括和抽象:使用因素分析法可以对原始数据进行抽象以便节省大量时间,空间和精力。
2. 有助于发现潜在因素:利用因素分析法可以获得有价值的潜在因素,这些因素可以用于研究相关问题。
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Factor Analysis Approach)什么是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因素分析法既可以全面分析各因素对某一经济指标的影响,又可以单独分析某个因素对经济指标的影响,在财务分析中应用颇为广泛。
因素分析法的方法连环替代法设某一分析指标M是由相互联系的A、B、C三个因素相乘得到,报告期(实际)指标和基期(计划)指标为:报告期(实际)指标M1=A1 * B1 * C1基期(计划)指标M0=A0 * B0 * C0在测定各因素变动指标对指标R影响程度时可按顺序进行:基期(计划)指标M0=A0 * B0 * C0 (1)第一次替代A1 * B0 * C0 (2)第二次替代A1 * B1 * C0 (3)第三次替代A1 * B1 * C1 (4)分析如下:(2)-(1)→A变动对M的影响。
(3)-(2)→B变动对M的影响。
(4)-(3)→C变动对M的影响。
把各因素变动综合起来,总影响:△M = M1 - M0差额分析法它是连环替代法的一种简化形式,是利用各个因素的比较值与基准值之间的差额,来计算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例如,某一个财务指标及有关因素的关系由如下式子构成:实际指标:Po=Ao×Bo×Co;标准指标:Ps=As×Bs×Cs;实际与标准的总差异为Po-Ps,Po-Ps 这一总差异同时受到A、B、C三个因素的影响,它们各自的影响程度可分别由以下式子计算求得:A因素变动的影响:(Ao-As)×Bs×Cs;B因素变动的影响;Ao×(Bo-Bs)×Cs;C因素变动的影响:Ao×Bo×(Co-Cs)。
最后,可以将以上三大因素各自的影响数相加就应该等于总差异Po-Ps。
指标分解法例如资产利润率,可分解为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利润率的乘积。
因素分析法的方法和正确运用
因素分析法的方法和正确运用因素分析法的概念: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因素分析法既可以全面分析各因素对某一经济指标的影响,又可以单独分析某个因素对经济指标的影响,在财务分析中应用颇为广泛。
因素分析法的方法:1、连环替代法它是将分析指标分解为各个可以计量的因素,并根据各个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顺次用各因素的比较值(通常即实际值)替代基准值(通常为标准值或计划值),据以测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例如,设某一分析指标M是由相互联系的A、B、C三个因素相乘得到,报告期(实际)指标和基期(计划)指标为:报告期(实际)指标M1=A1 * B1 * C1基期(计划)指标M0=A0 * B0 * C0在测定各因素变动指标对指标R影响程度时可按顺序进行:基期(计划)指标M0=A0 * B0 * C0 (1)第一次替代A1 * B0 * C0 (2)第二次替代A1 * B1 * C0 (3)第三次替代A1 * B1 * C1 (4)分析如下:(2)-(1)→A变动对M的影响。
(3)-(2)→B变动对M的影响。
(4)-(3)→C变动对M的影响。
把各因素变动综合起来,总影响:△M = M1 - M0 =(4)-(3)+(3)-(2)+(2)-(1)2、差额分析法它是连环替代法的一种简化形式,是利用各个因素的比较值与基准值之间的差额,来计算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例如,某一个财务指标及有关因素的关系由如下式子构成:实际指标:Po=Ao×Bo×Co;标准指标:Ps=As×Bs×Cs;实际与标准的总差异为Po-Ps,Po-Ps 这一总差异同时受到A、B、C三个因素的影响,它们各自的影响程度可分别由以下式子计算求得:A因素变动的影响:(Ao-As)×Bs×CB因素变动的影响;Ao×(Bo-Bs)×CC因素变动的影响:Ao×Bo×(Co-Cs)。
因素分析法
差额分析法在发电企业燃煤成本分析中的Excel应用 差额分析法在发电企业燃煤成本分析中的Excel应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项目 实际发电量(万度) 原煤耗量(吨) 单位原煤耗(吨/万度) 煤单价(元/吨) 燃煤成本(元) 差异分析 发电量影响数(元) 原煤耗影响数(元) 煤价影响数(元) 三项总影响数(元) 计划 10,000.00 65,000.00 6.5 320 20,800,000.00 -1,040,000.00 4,560,000.00 2,280,000.00 5,800,000.00 实际 9,500.00 76,000.00 8 350 26,600,000.00 差异 -500.00 11,000.00 1.50 30.00 5,800,000.00
以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现行成本核算为例。其 矿井成本核算划分为采煤、掘进、机电、运输、 后勤五个环节,在五个环节下可进一步分解为工 资、材料、工资附加费、电力、制造费用五个项 目,日常会计记录按以上环节和项目进行生产成 目,日常会计记录按以上环节和项目进行生产成 本的归集。 在这种核算模式下,对矿井成本分析的逻辑 思路是:首先对矿井总成本节超进行因素分解和 分析,然后按照生产环节分别进行因素分解和分 析,最后对成本变化的突出环节有重点地从成本 项目上进行因素分解和分析。从而由表及里,逐 层深入,揭示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 因素分析包括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对比的比 较分析、实际成本与同期成本对比的趋势分析, 二者的差别只是对比基数的不同,在方法上是一 致的。以下以比较分析为例进行说明。
销售成本
狭义的销售成本就是为主营业务成本 广义的销售承办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 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 务费用 例:某公司是生产型企业,作为销售成本分析(市 某公司是生产型企业,作为销售成本分析( 场部),具体要算哪些费用。外贸人员和行政,后 场部),具体要算哪些费用。外贸人员和行政,后 勤人员的工资是否算进去? 答:销售成本包括专门设置销售机构销售人员的工 资、对应办事处的一些日常开销、以及这些地方 机器设备的折旧等等。
因素分析法(共10篇)
因素分析法(共10篇)因素分析法(一): 因素分析法的具体步骤是什么呢因素分析法包括以下四个步骤:1、确定分析对象,利用比较分析法将分析对象与选择的标准进行比较,确定差异数.2、确定分析对象的影响因素.3、确定分析对象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函数关系式.4、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代入各影响因素,确定各因素对分析对象的影响程度. 希望这个可以帮到你哦.因素分析法(二): 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又叫连环替代法,是指数法原理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和发展.它根据指数法的原理,在分析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变动时,为了观察某一因素变动的影响而将其他因素固定下来,如此逐项分析,逐项替代,故称因素分析法或连环替代法.【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三): 因素分析法如何排列各因素的先后顺序这个如果是考题的话,出题人肯定会告诉你优先替代哪个因素,因为替代的顺序不同会使得各个因素对总体的影响差异不同,如果他没告诉你,那你就只能根据财务管理书(或者是你所学的教材)上的例题的替代顺序来做因素分析法(四): 关于因素分析法假设 D=A*B*C,如何用因素分析法分别计算A,B,C对D的影响谢谢!例如,某一个财务指标及有关因素的关系由如下式子构成:实际指标:Po=Ao×Bo×Co;标准指标:Ps=As×Bs×Cs;实际与标准的总差异为Po-Ps,P G这一总差异同时受到A、B、C三个因素的影响,它们各自的影响程度可分别由以下式子计算求得:A因素变动的影响:(Ao-As)×Bs×Cs;B因素变动的影响;Ao×(Bo-Bs)×Cs;C因素变动的影响:Ao×Bo×(Co-Cs).最后,可以将以上三大因素各自的影响数相加就应该等于总差异Po-Ps.简单来说就是保持两个不变,其中一个换成实际数,看与标准数的差距因素分析法(五): 经济增长率两因素分析法公式弄不明白两因素分析法中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如果开始工作小时数是10,每小时产出是20,后来各增加10%,按公式经济增长率为20%,实际上【10(1+10%)*20(1+10%)-10*20】/10*20=21%,【因素分析法】你的这个算法:【10(1+10%)*20(1+10%)-10*20】/10*20=21%,是最正确的.实际上,这个公式:两因素分析法中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是不应该写等号的.应该学约等号.因为这个计算公式,是根据泰勒一阶展开式计算的约等式.这是为什么两者计算方法有差异.如果追求精度的话,你的第一种算法是最正确的.但如果只是初略的估测一个大概值,或者增长率都在10%以下的话,两因素分析法也可以用.因素分析法(六): 简述常见的经济活动分析方法写作经济活动分析报告,要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其中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对比分析法把两个以上具有相同条件的可比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因此说明和反映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差别,并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量的对比,一般用绝对数(倍数)和相对数(百分数、千分数)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差异程度.运用比较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比计划以本期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相比,从而说明计划的执行情况,确定分析的主要问题:计划是可行还是待修订,计划完成与否的原因,实际与计划的差距及造成差距的因素,通过比计划,可以更好地为完成计划创造条件,为计划的修订提供依据.2.纵向比较以本期实际指标与上期或上年同期完成数相比较,与本单位的历史最高水平比,用以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发展变化趋势.3.横向比较以本期实际指标与同行业(或外国)的先进水平相比,从而进—步找到差距,发现问题,制订措施.(二)因素分析法通过对各种数字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以找到差距,揭露矛盾,就需要进一步运用因素分析法去研究形成差异和产生矛盾的原因.产生的原因有各种因素,在错综复杂的因素中找出最本质、最关键的东西来说明本期经济活动特点的方法,则是因素分析法.如:A=B×C,分别分析B、C的变化对A的影响.(三)动态分析法用发展的眼光来研究现象的变化及其趋势,从而把握经济活动的过程及其规律.如通过历年费用的最高、最低水平和平均水平来分析研究,就能找到影响费用水平的各种因素和主客观原因.因素分析法(七): 要素分析法、段意合并法、摘录句段法、题目扩展法是什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如《黄继光》一课,可分为四段,段意分别是:(1)黄继光所在营接到新的战斗任务;(2)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3)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4)黄继光所在营攻占了五九七·九高地.根据段意归纳为:在抗美援朝战争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顽强战斗,壮烈牺牲.二:要素串连(分析)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的四要素:时间是1948年5月25日,地点是隆化中学附近,人物是董存瑞,事件是董存瑞舍身炸毁暗堡.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在紧急关头毅然舍身炸毁了前进途中的暗堡.三: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沪定桥》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写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夺取泸定桥的经过.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四:摘录句段(语句)法.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五:取主舍次法.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因素分析法(八): 如何运用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 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 劣势:Weakness 机会:Opportunity 威胁:Threat 从整体上看,SWOT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第二部分为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要避开的东西,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 根据这个分析,可以将问题按轻重缓急分类,明确哪些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哪些是可以稍微拖后一点的事情,哪些属于战略目标上的障碍,哪些属于战术上的问题,并将这些研究对象列举出来,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有利于领导者和管理者作出较正确的决策和规划. SWOT分析法常常被用于制定集团发展战略和分析竞争对手情况,在战略分析中,它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进行SWOT分析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分析环境因素运用各种调查研究方法,分析公司所处的各种环境因素,即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能力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它们是外部环境对公司的发展直接有影响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属于客观因素.内部环境因素包括优势因素和弱点因素,它们是公司在其发展中自身存在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属主观因素,在调查分析这些因素时,不仅要考虑到历史与现状,而且更要考虑未来发展趋势. 2.构造SWOT矩阵将调查得出的各种因素根据轻重缓急或影响程度等排序方式,构造SWOT矩阵.在此过程中,将那些对公司发展有直接的、重要的、大量的、迫切的、久远的影响因素优先排列出来,而将那些间接的、次要的、少许的、不急的、短暂的影响因素排列在后面. 3.制定行动计划在完成环境因素分析和SWOT矩阵的构造后,便可以制定出相应的行动计划.制定计划的基本思路是: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弱点因素,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考虑过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运用系统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将排列与考虑的各种环境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组合,得出一系列公司未来发展的可选择对策. L公司成立于1979年,只用了10年的时间就发展成美国最大的运动鞋生产商之一因素分析法(九): 筹资数量预测的因素分析法应用,例题,某企业上年度资本实际平均额为2023万元其中不合理平均额为200万元,预计本年度销售增长5%,资本周转速度加快2%.则预测年度资本需要量为:(2023-200)*(1+5%)*(1-2%)=1852.2万元为什么要(1-2%)既然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就要+2%啊,如此才能体现资本需要量的增加,是在搞不懂,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资本周转速度越快,需要的资本金相对就越少,反之越大.所以周转速度加快2%是要减的.因素分析法(十): 统计学中两个因数的分析两个因素无非就是看他们之间有什么相关关系咯,要么是正相关,要么是负相关,要么无关,用相关因素分析方法,看看他们之间的相关系数怎么样.因素分析法案例关键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及其意义分析】因素分析法公式
【因素分析法及其意义分析】因素分析法公式一、因素分析法概述(一)定义因素分析法是强调从解剖、研究形成外国教育制度和教育实际的各种因素入手,进而揭示不同国家或地区教育发展的共同性、差异性以及一般规律与趋势的一种方法。
萨德勒在他的著名演说《我们从对别国教育制度研究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中,认为“学校之外的事情甚至比学校内部的事情更重要”,强调关注教育制度之外的社会文化和民族特性,认为“以一种正确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研究国外教育制度的作用,其实际价值就在于,它将促使我们更好地研究和理解我们自己的教育制度。
”康德尔继承并发展了萨德勒的思想,认为“教育的比较研究必须建立在对学校所反映的社会和政治理想的分析之上”,“因为学校在传递与发展中集中体现了这些理想,为了理解、体会和评价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真正意义,有必要了解该国的历史与传统,统治其社会组织的力量与态度,决定其发展的政治与经济条件。
”汉斯的观点深受萨德勒和康德尔的影响,进一步发展了因素分析法的理论。
他认为应以历史的方法对形成各国教育制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推导出了一个更为具体和合理的因素分析结构。
萨德勒、康德尔等只是强调影响教育的外部因素,而施奈德认为也应重视内部因素。
他认为只有强调内外两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才能正确解释和评价影响教育的各种因素和力量。
(二)历史法与因素法的关系历史法强调一国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性等对教育的决定性作用,指在系统地、客观地搜集资料和证据,通过整理、分析和评价,来重现历史事件并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结论。
在萨德勒的理论中,已经体现出了不能孤立地研究教育,但对于影响教育制度的无形的精神和文化的力量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明。
康德尔继承发展了萨德勒的思想,并提出要用历史法来分析那些形成教育的无形的、难以捉摸的精神和文化力量。
汉斯则更加提高了一个高度,在提倡因素分析法的同时,也提倡历史法。
他认为,国家可以强制推行政策、法律,但它不可能阻止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民族文化。
因素分析法(连环替代法和差额计算法)
因素分析法(连环替代法和差额计算法)案例分析一一因素分析法(抚钢)抚顺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抚钢)财务分析中常采用因素分析法,即把某一综合指标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并分别计算、分析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方法。
例如,企业利用连环替代法对构成某种钢锭的原材料费用(金属料费用)进行分析,成本资料列于表1:由表1可以看出,构成该种钢锭的原材料成本比目标超支了50 400元,影响这一指标变动的因素有产量、材料单耗、材料单价三个因素。
在这三个因素中,应先替代起决定作用的产量因素,其次替代派生的单耗因素,最后代替单价因素。
分析过程如下:钢锭中材料费目标总成本 =目标产量X 目标单耗X 材料目标单价X 1.2 X 870=2 088 000 (元)(1)替代产量因素=实际产量X 目标单耗X 材料目标单价=2 296 800则产量变动对材料成本的影响数值 =2 296 800-2 088 000=208 800(元)(2)替代单耗因素=实际产量X 实际单耗X 材料目标单价=2 200X 1.08 X 870 =2 067 120(元)则单耗变动对材料成本的影响数=2 067 120-2 296 800=-229 680(元)(3)替代单价因素=实际产量X 实际单耗X 材料实际单价=2 200X 1.08 X 900 =2 138 400(元)则单价变动对材料成本的影响数值=2 138 400-2 067 120=71 280(元)将这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数值相加:208 800+ (-229 680 ) +71 280=50 400 (元)=2 000 =2 200X 1.2 X 870(元)分析结果表明,该钢锭的实际材料成本比目标成本超支了50 400元。
主要原因是:由于产量增加,使钢锭的材料总成本增加208 800 元;由于金属料单耗下降,使钢锭中材料的总成本减少了229 680 元;由于金属料单价上升,使钢锭中材料的总成本上升了71 280元。
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概述因素分析法(Factor Analysis)是一种用于研究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
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一组潜在因素(latent factors),这些潜在因素可以解释观察到的数据中的共同变异。
因素分析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多变量分析方法,在社会科学、心理学、市场研究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应用场景因素分析法常被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降维:当我们面对大量观察变量时,可以使用因素分析法将这些变量归纳为少数几个因素,从而降低数据的维度。
2.变量筛选:我们可以使用因素分析法来确定哪些变量对于解释数据变异的贡献较大,从而选择出最相关的变量。
3.数据压缩: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希望将大量信号压缩到少数几个潜在因素中,以减少存储和计算成本。
4.假设检验:因素分析法可以帮助我们验证某些假设,在探索数据中隐藏的因素结构时提供支持或反对。
5.变量解释:因素分析法可以帮助我们解释观察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找出其中的一些共同因素。
基本原理共同度在因素分析中,共同度(communality)是指观察变量与潜在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的平方,表示观察变量中可以被潜在变量解释的方差部分。
通过计算每个观察变量的共同度,我们可以确定每个变量对潜在因素的贡献程度。
因子载荷因子载荷(factor loading)衡量了观察变量与潜在因素之间的关系强度。
一个观察变量可以与多个潜在因素相关,每个潜在因素对应一个因子载荷。
通过因子载荷,我们可以了解观察变量与每个潜在因素之间的关系。
提取因子提取因子是指通过运用数学算法从观察数据中发现潜在因素。
通常使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或极大似然估计法(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MLE)进行因子提取。
因子旋转因子旋转是指将提取到的因子进行旋转,使得每个因子对应的因子载荷更加清晰可解释。
常用的因子旋转方法有正交旋转和斜交旋转。
财务报告中因素分析法(3篇)
第1篇一、引言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披露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财务报告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和财务风险。
因素分析法是财务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影响财务指标的因素进行分解和分析,找出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本文将从因素分析法的概念、步骤和案例分析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因素分析法概述1. 概念因素分析法是指通过对财务指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和分析,找出影响财务指标的关键因素,从而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评价的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将财务指标分解为多个相互关联的指标,通过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财务指标的主要因素。
2. 分类根据分析的目的和对象,因素分析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横向因素分析法:分析同一时期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业务板块之间的财务指标差异。
(2)纵向因素分析法:分析同一企业不同时期财务指标的变化趋势。
(3)综合因素分析法:综合考虑横向和纵向因素,对财务指标进行全面分析。
三、因素分析法步骤1. 确定分析指标根据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财务指标作为分析对象。
2. 选择分析方法根据分析指标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如连环替代法、差额分析法等。
3. 指标分解将分析指标分解为多个相互关联的指标,明确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
4. 计算指标值根据指标分解的结果,计算各个指标的数值。
5. 分析影响因素分析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影响财务指标的关键因素。
6. 评价财务状况根据分析结果,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评价。
四、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某公司是一家从事制造业的企业,近年来,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呈现下降趋势。
为了找出影响公司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公司决定采用因素分析法进行分析。
2. 分析指标(1)营业收入:反映公司销售产品的能力。
(2)净利润:反映公司盈利能力。
3. 分析方法采用连环替代法对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进行分析。
4. 指标分解(1)营业收入=产品销售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差异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运用这一方法的出发点在于,当有若干因素对分析指标发生作用时,假定其他各个因素都无变化,顺序确定每一个因素单独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因素分析法又有连环替代法和差额计算法两种具体方法。
1、连环替代法连环替代法是指确定影响因素,并按照一定的顺序逐个进行因素替换,计算出各个因素对分析指标变动程度的影响的一种计算方法。
(1)连环替代法的计算程序第一,确定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确定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方法,通常是用指标分解法,即将经济指标在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分解或扩展,从而得出各影响因素与分析指标之间的关系式。
第二,确定各个因素与分析指标的关系。
根据分析指标的报告期数值与基期数值列出两个关系式,或指标体系,确定分析对象。
第三,连环顺序替代,计算替代结果。
所谓连环顺序替代就是以基期指标体系为计算基础,用实际指标体系中的每一因素的实际数顺序地替代其相应的基期数,每次替代一个因素,替代后的因素被保留下来。
计算替代结果,就是在每次替代后,按关系式计算其结果。
有几个因素就替代几个,并相应确定计算结果。
第四,比较各因素的替代结果,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程序。
比较替代结果是连环进行的。
即将每次替代所计算的结果与这一因素被替代前的结果进行对比,二者的差额就是替代因素对分析对象的影响程度。
例1-5江南公司的年主营业务收入与商品销售量、商品销售单价的资料(如表1-7所示)表1-7 江南公司2007和2008年商品销售情况资料表要求:分析各因素变动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程度。
主营业务收入的因素分解式:商品销售收入=销售数量×销售单价根据连环替代法的程序和对上述主营业务收入的因素分解式,可以得出:实际指标体系(2008年主营业务收入):300×13=3 900(万元)基期指标体系(2007年主营业务收入):250×14=3500(万元)分析对象是:3 900-3 500=+400万元。
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是处理多变量数据的一种统计方 法,它可以揭示出多变量之间的关系,其 主要目的是从为数众多的可观测的变量中 概括和综合出少数几个因子,用较少的因 子变量来最大程度地概括和解释原有的观 测信息,从而建立起简洁的概念系统,揭 示出事物之间本质的联系。
卡特尔主张使用多变量方法
所有行为都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单变量的方法不仅忽视了有机体的整体性, 而且会使研究对象过度简化。
争论二:
跨情境的一致性缺失
对这种跨情境一致性的证据 ,米歇尔也提 出了质疑。 多数情况下,我们习惯于以某种类型的 境或角色来看待别人,可是还பைடு நூலகம்有充分认 识到是情境而不是人本身对行为的影响 程度。(如:首因效应)
二、为人格特质论辩护
对米歇尔的批评的反驳集中围绕着两个问 题: 其一是行为和特质的测量方式问题。 其二是这些特质所结实的变异百分比的重 要性问题。
特质的因素分析法
卡特尔大部分工作的中心目标是要发现到 底有多少不同的人格特质。卡特尔推断, 我们能够找出人格中最基本的结构。为了 发现这种结构,卡特尔采用了一种复杂的 统计技术──因素分析。
1、因素分析法(factor analysis) 就是从大量的相关变量中抽取出最基本 的维度或因素(因子)并加以分析的统 计方法。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压抑、多疑、内 疚都显著地负荷于标记为“焦虑”的因素 上。 高度相关的变量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测 量同一实体或因素。
关于特质论的争议与评价
一、对特质方法的批评
代表人物:W. 米歇尔 争论一: 特质测验不能很好地预测行 为。 是否是人格和情景共同决定了个体的行 为? 注意考察特质、情景及行为三者之间关 系的方法,叫“人格-情景并重法”。 争论的焦点还集中在使用人格特质分数 预测行为的效度问题上。
因素分析法总结报告
02
因素分析法的步骤与方法
因素分析法的实施步骤
•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 收集充足、可靠的数据
• 对数据进行清洗、转换,消除异常值和缺失值
• 选择合适的因素分析方法
• 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因素分析方法,如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
• 确定因子提取方法和因子旋转方法
• 计算各因素的因子得分,评估产品的市场潜力和设计风险
• 为产品设计提供量化的决策依据,优化产品设计方案
04
因素分析法的软件实现与工具
因素分析法在Excel中的实现
Excel的统计分析功能
Excel的因素分析步骤
• 支持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
•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 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清洗、转换和降维操作
• 模型构建与求解
• 构建因素分析模型,指定模型参数
• 使用算法求解模型,得到因子载荷矩阵和因子得分矩阵
• 结果解Leabharlann 与评估• 对得到的因子进行解释,了解各因子代表的含义
• 评估模型的拟合度和预测能力,判断模型是否合适
因素分析法的常用方法
主成分分析(PCA)
• 通过线性变换,将原始数据转化为主成分
• 主成分之间独立,且反映了原始数据的主要信息
因子分析(FA)
• 通过模型假设,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公共因子
• 公共因子之间独立,且反映了原始数据的主要信息
判别分析(DA)
• 通过分类,将原始数据划分为不同类别
• 判别分析可以用于预测和分类
因素分析法的数据要求与处理
数据要求
• 数据量要充足,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 数据质量要好,尽量减少异常值和缺失值
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什么是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Factor Analysis Approach),又称指数因素分析法,是利用统计指数体系分析现象总变动中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包括连环替代法、差额分析法、指标分解法、定基替代法。
因素分析法是现代统计学中一种重要而实用的方法,它是多元统计分析的一个分支。
使用这种方法能够使研究者把一组反映事物性质、状态、特点等的变量简化为少数几个能够反映出事物内在联系的、固有的、决定事物本质特征的因素。
因素分析法的最大功用,就是运用数学方法对可观测的事物在发展中所表现出的外部特征和联系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处理,从而得出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
其次,使用因素分析法可以使复杂的研究课题大为简化,并保持其基本的信息量。
因素分析法的方法连环替代法它是将分析指标分解为各个可以计量的因素,并根据各个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顺次用各因素的比较值(通常即实际值)替代基准值(通常为标准值或计划值),据以测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例如,某一个财务指标及有关因素的关系由如下式子构成:实际指标:Po=Ao×Bo×Co;标准指标:Ps=As×Bs×Cs;实际与标准的总差异为Po-Ps,P G 这一总差异同时受到A、B、C三个因素的影响,它们各自的影响程度可分别由以下式子计算求得:A因素变动的影响:Ao×Bs×Cs-As×Bs×Cs;B因素变动的影响;Ao×Bo×Cs-Ao×Bs×Cs;C因素变动的影响:Ao×Bo×Co-Ao×Bo×Cs。
最后,可以将以上三大因素各自的影响数相加就应该等于总差异Po-Ps。
差额分析法它是连环替代法的一种简化形式,是利用各个因素的比较值与基准值之间的差额,来计算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及其在公司财务分析中的应用2008-04-01 12:03(一)因素分析法介绍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因素分析法既可以全面分析各因素对某一经济指标的影响,又可以单独分析某个因素对经济指标的影响,在财务分析中应用颇为广泛。
因素分析法的方法:连环替代法它是将分析指标分解为各个可以计量的因素,并根据各个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顺次用各因素的比较值(通常即实际值)替代基准值(通常为标准值或计划值),据以测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例如,某一个财务指标及有关因素的关系由如下式子构成:实际指标:Po=×Bo×Co;标准指标:Ps=As×Bs×Cs;实际与标准的总差异为Po-Ps,P G 这一总差异同时受到A、B、C三个因素的影响,它们各自的影响程度可分别由以下式子计算求得:A因素变动的影响:(Ao-As)×Bs×Cs;B因素变动的影响;Ao×(Bo-Bs)×Cs;C因素变动的影响:Ao×Bo×(Co-Cs)。
最后,可以将以上三大因素各自的影响数相加就应该等于总差异Po-Ps。
差额分析法它是连环替代法的一种简化形式,是利用各个因素的比较值与基准值之间的差额,来计算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例如,企业利润总额是由三个因素影响的,其表达式为: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损益±营业外收支净额,在分析去年和今年的利润变化时可以分别算出今年利润总额的变化,以及三个影响因素与去年比较时不同的变化,这样就可以了解今年利润增加或减少是主要由三个因素中的哪个因素引起的。
指标分解法例如资产利润率,可分解为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利润率的乘积。
定基替代法分别用分析值替代标准值,测定各因素对财务指标的影响,例如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
运用因素分析法的一般程序1、确定需要分析的指标;2、确定影响该指标的各因素及与该指标的关系;3、计算确定各个因素影响的程度数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素分析法
「问题」1.连环替代法怎样替代总是搞不明白?
「解答」连环替代法的原理是这样的:
假设有一关联等式N0=A0×B0×C0 (1)
在进行替代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替代一个字母
第一次替代:N1=A1×B0×C0 (2)
第二次替代:第二次替代是在第一次替代的结果,即N1的基础上进行的,将B0替代成B1,即:N2=A1×B1×C0 (3)
第三次替代:第三次替代是在第二次替代的结果,即N2的基础上进行的,将C0替代成C1,即:N3=A1×B1×C1 (4)
A的影响是(2)-(1),即(A1-A0)×B0×C0
B的影响是(3)-(2),即A1×(B1-B0)×C0
C的影响是(4)-(3),即A1×B1×(C1-C0)
「问题」2.差额分析法是连环替代法的一种简化形式,如何理解?
「解答」连环替代法,是将各个因素依次替代,然后依次分析每个因素的变动对指标的影响。
而在差额分析法下,直接计算各因素的变动对指标的影响,即:
A的影响是(A1-A0)×B0×C0
B的影响是A1×(B1-B0)×C0
C的影响是A1×B1×(C1-C0)
贴现率:贴现利息与承兑汇票票面金额的比例就是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率。
那么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需要支付多少给银行作为利息呢?我们可以套用下面的贴现计算公式
(设年贴现率为x%,月贴现率为y%)。
如果按照月利率计算,则贴现计算公式为:汇票面值-汇票面值×月贴现率y% ×贴现日至汇票到
期日的月数;
部分银行是按照天数来计算的,贴现计算公式为:汇票面值-汇票面值×年贴现率x% ×(贴现日
-承兑汇票到期日)的天数/ 360。
以上公式只是大致的承兑汇票贴现计算公式,实际中,还要根据是否是外地汇票、实际银行托收时间等在计算中加、减天数。
最新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率还要咨询当地银行,这个利率是随时都在变动的。
目前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有个人办理和银行办理,现就商业银行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简单说一下:
1、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是企业手里有一张银行承兑汇票,等钱用到银行去“贴现”,银行按票面金额减
去“贴现息”把钱给企业。
2、贴现息的计算:假设企业手里有一张2009年7月15日签发银行承兑汇票,金额是100万元,到期日2009年12月15日,企业2009年8月10日到银行要求“贴现”,要与银行签定贴现合同,贴现息的计算公式是:金额×时间×利率=贴现息,100万元×127天×1.88%利率=6632.22元。
给企业钱
是:100万-6632.22元=993367.78元。
说明:
(1)时间八月21天+九月30天+十月31天+十一月30天+十二月15天等于127天。
(2)利率是各行是按国家票据挂牌价上下浮动定的,如1.88%是年利率,要转换成日利率计算,该
日利率是0.000052222/元
(3)如天数是年,利率就不转换,天数是月就转换月利率,天数是日就转换为日利率。
(4)利率表示:年利率:0/100,月利率0/1000,日利率0/10000%
1)应收账款周转率。
它是企业一定时期销售收入与应收账款的比率,是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数)=销售收入/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周转期(天数)=365/周转次数=应收账款×365/销售收入
注:应收账款可用年末数进行计算,但如果年末数受一些因素影响较大,可用平均数进行计算。
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应收账款余额年初数+应收账款余额年末数)÷2
应收账款周转率高,表明收账迅速,账龄较短;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可以减少坏账损失。
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应收账款的减值准备问题。
计提坏账减值,应收账款项目金额降低,会导致周转次数增加,周转天数减少。
但这种周转天数的减少不能表示良好的业绩,反而说明应收账款管理欠佳。
如果减值准备的数额较大,就应进行调整,使用未
提取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计算周转天数。
②关于应收票据是否计入应收账款周转率的问题。
因为大部分应收票据是销售形成的,只不过是应收
账款的另一种形式。
应该将其纳入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的计算。
③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不一定是越少越好。
应收账款是赊销引起的,如果赊销有可能比现金销售更有利,
周转天数就不会越少越好。
收现时间的长短与企业的信用政策有关。
(2)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存货
存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流动资产流动性的一个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存货周转率高,表明存货变现速度快,周转额较大,资金占用水平较低。
存货周转天数=365/存货周转次数
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计算存货周转率时,使用“销售收入”还是“销售成本”作为周转额,看分析的目的。
如果分析目的是判断短期偿债能力,应采用销售收入。
如果分析目的是评估存货管理业绩,应当使用销售成本。
在分解总资产周转率(周转天数)时,应统一使用“销售收入”。
②存货周转天数不是越低越好。
比如,减少存货量,可以缩短周转天数,但可能会对正常的经营活动
带来不利影响。
③应注意应付账款、存货和应收账款之间的关系。
④应关注构成存货的原材料、在产品、自制半成品和低值易耗品之间的比例关系。
(3)流动资产周转率。
它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收入与流动资产的比率,是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5/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在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越多,表明以相同的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越多,流动资产利用效果越好。
从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来看,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越少,表明流动资产在经历生产和销售各阶段
时所占用的时间越短。
通常,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和存货占绝大部分,二者的周转状况对流动资产周转具有决定性影响。
(4)净营运资本周转率
净营运资本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营运资本
净营运资本天数=365/(销售收入/净营运资本)=365/净营运资本周转次数
(5)非流动资产周转率
非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5/非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非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管理效率。
主要是针对投资预算和项目管理进行分析,以确定投资与竞争战略是否一致,收购和剥离政策是否合理等。
(6)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周转次数)=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总资产周转期(周转天数)=资产总额×365/销售收入
总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越高;反之,如果该指标较低,则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较差,最终会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
企业应采取各项措施来提高企业的资产利用程
度,比如提高销售收入或处理多余的资产。
分析时要了解总资产周转率变动是由哪些资产项目引起的,以及哪项资产对其影响大,从而为进一步
分析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