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

合集下载

中药用药护理

中药用药护理
渊源 最早医学书籍《五十二病方》 《黄帝内经》 “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
药熨法
目的 适应证与禁忌证
药熨袋制 作
操作前准备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常见不良反应
热熨袋内温度应保持在50℃~60℃;药 熨时用力来回推动且用力均匀,开始时 温度较高,用力要轻,速度要快,随着 药熨袋温度的降低,用力可渐增大,同
汗法的作用 汗法的适用范围
汗法及护理
生活起居护理
应注意避风保暖, 及时更换潮湿衣被
饮食护理
用药护理
病情观察
用药禁忌
汗法用于表证时,忌用物理降温
表证兼有风湿者 ,须用数次微汗
发汗要因人因时,四季体质的不同 慎用解热镇痛药,防止汗出太过
吐法及护理
吐法 亦称催吐法。是通过涌吐,使停留在 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 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功能锻炼
中药换药法
目的总的目的:促进树组立无织菌生观念长。、重伤点掌口握愈解除合敷的料最终目的
适应证与禁忌证的 面方 及法 周, 围换 皮药 肤物 的品 消的 毒传 方递 法,方包法扎,固创
操作前准备
定方法,污物敷料的处理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常见不良反应
中药熏洗法
定义 是用中药煎煮后,先用蒸汽熏疗,待 温后再用药物淋洗、浸浴全身或患处局部 的一种外治方法。
特殊煎药法
5.烊化 6.磨汁 7.冲服 8.泡服
二、中药煎煮的方法
(一)目的 (二)煎药前准备 (三)操作步骤 (四)不良反应及处理
第三节 中药口服法
1 概述 2 方法
17
中药口服法——概述
服药时间 服药次数 服药温度 特殊送服方法 服药禁忌
服药温度

中药用药护理范文

中药用药护理范文

中药用药护理范文中药用药护理的前期准备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护士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主诉,包括疾病的病程、病情变化、用药情况等信息。

其次,护士需要明确患者对中药的了解和接受程度。

有些患者对中药可能存在误解或担忧,护士需要通过专业的解释和讲解来提高患者的认可度。

同时,护士还需了解患者的体质和禁忌情况,以避免不适当的药物使用。

在中药用药护理中,药品的选用是非常关键的。

护士需要了解不同中药对疾病的疗效和适应症,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同时,护士还需注意判断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因为中药市场的品种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可能存在劣质或伪劣药品,为了保证疗效和安全性,护士需要选择有信誉的制药厂家的产品。

在中药用药护理中,药物的剂量和用法是需要护士特别关注的方面。

一方面,护士需要掌握中药的用量和用法,确保给药准确。

另一方面,护士还需监测药物的疗效和患者的不良反应。

在给药过程中,护士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以及时调整用药剂量或换药。

中药用药护理还需要关注药物的配伍禁忌。

中药常常采用复方给药,不同中药之间的组成物质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产生毒副作用。

护士需要了解中药的配伍禁忌,并避免在同一时间或同一煎服中使用禁忌的药物。

同时,护士还需针对不同的体质和禁忌情况,选择适宜的中药配伍。

除了以上内容,中药用药护理还包括了解患者对药物治疗的反馈、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解答患者的疑问等。

护士需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通过观察和询问,了解患者的主观感受和疗效反馈,以便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同时,护士还需通过专业的知识和经验,解答患者的疑问,提供合理的建议和指导。

总之,中药用药护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护士需要在药品选用、剂量用法、配伍禁忌、药物储存和保管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和有效管理,以确保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同时,护士还需在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中,解答患者的疑问,增强患者对中药治疗的认同度和依从性,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中药用药护理

中药用药护理
2 取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 注意保暖。
3 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 并倒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
后。 4 用无菌镊子夹取敷布拧至不滴
水为度 5湿敷中注意观察敷布的湿度和温
度。 5 操作完毕,擦干局部皮肤
中药湿敷法——方法
• 注意事项
1、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 纱布要拧挤至干湿适宜。过干
• 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1局部皮肤电灼伤; 2用电意外;3药物 过敏反应;4皮肤
瘙痒
第八节 中药其他用药途径护理
特点
1
中药静脉用药法
2
中药雾化吸入法
3
中药口腔护理法
4
中药擦浴降温法
5
中药介入疗法
• 定义
中药静脉用药法
是将中药有效提纯物的无菌制剂直接注 入或滴入静脉,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不宜口服、皮下 或肌肉注射中药,需迅
中药外敷法——方法

目的
具有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 肿止痛等的作用。
• 适应证与禁忌证
对所敷药物过敏者禁用。
• 操作前准备
1患者准备;2用物准备;3环境 准备;4操作者准备
中药外敷法——方法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 得患者配合。
2. 协助取合适体位,暴露患处,注意保 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第六药 中药用药护理 (第五--八节)
主要内容
五 常用中草药中毒解救及护理
六 中药灌肠法

中药外用法
八 中药其他用药途径护理特点
第五节 常用中草药中毒解救及护理
1 毒药的概念 2 中草药中毒的途径 3 中草药中毒的常见原因 4 中草药中毒的预防措施 5 中草药中毒的临床表现 6 中草药中毒的解救及护理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测试题.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测试题.

2016 年五月份内科护士中医药知识测试题姓名:成绩:一、名词解释1、包煎2、补法3、后下4、吐法5、先煎6、烊化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味药应先煎:A.附子B.藿香 C .鹿茸D.阿胶E.犀角2.以根、茎、种子类为主的汤剂,煎煮前需浸泡:A. 10 ~15 分钟B. 15~20 分钟C.20~30 分钟D. 30-45 分钟 E.60 分钟3. 催吐药宜何时服用:A.睡前 B .饭后 C.午后 D.清晨 E.不拘时间服用4.出现舌唇、肢端及全身发麻等早期中毒的表现见于:A.半夏 B. 乌头 C. 白果 D. 蔓陀罗 E.巴豆5.妊娠慎用药为:A.川芎 B.三棱 C.桃仁 D.益母草 E.甘草6.有大毒的药物是:A. 洋金花B. 细辛C. 白果D. 鸦胆子E. 白花蛇7.下列哪味药应溶化后再服:A.生石膏B.青黛 C.犀角D.鹿角胶E.琥珀8.以花、叶、草类为主的汤剂,煎煮前需浸泡:A. 5 ~ 10 分钟 B.10~15 分钟 C. 15~20 分钟D.20~ 30 分钟 E.30~45 分钟9.半夏中毒时,可选用的洗胃液是:A.高锰酸钾 B.过氧化氢 C.碳酸氢钠D.生理盐水 E 醋酸10.驱虫药宜何时服用:A.晚上睡前B.饭后C.饭前D.不拘时间服用 E.早、中、晚各服一次11.寒下药适用于:A. 表实热证B. 里实热证C.表里无实热者D.虚热证 E. 湿热证12.下列哪味药应包煎:A.附子 B.藿香 C .鹿茸 D.滑石 E.砂仁13. 病在胸膈以上者,服用时间宜:A.睡前 B .饭后 C.午后 D.清晨 E.空腹14.芒硝的煎煮方法为:A.先煎 B. 后下 C. 烊化 D. 冲服 E.包煎15.薄型的膏药,宜于勤换,多适用于:A.溃疡 B.肿疡 C.坏死 D.疔 E.疖16.真热假寒证服药时,宜:A.热药热服 B. 热药冷服 C.寒药热服 D. 寒药冷服 E. 热药温服17.煎药时间从水沸时开始计算时间,一般药物一煎需要 20 ~30 分钟,二煎需:A. 10 ~20 分钟B. 20 ~ 30 分钟C. 5 ~10 分钟D. 25 ~30 分钟E. 20 ~ 45 分钟18.下列哪种药不应热服:A. 理气B. 活血C. 止血D. 化瘀E. 补益 19.膏滋又称为:A.硬膏 B.软膏 C.浸膏 D.煎膏 E.流浸膏20.煎煮青黛时,应采用下列哪种特殊煎煮法:A.先煎 B.后下 C.另煎 D.包煎 E .烊化21.滋养阴血药宜何时服用:A.夜间 B .午前 C.饭前 D.清晨 E.不拘时间服用22.下列哪种药宜凉服:A. 理气B. 活血C. 化瘀D. 止血E. 补益23.行气利湿药宜何时服用:A.睡前 B.饭后 C.午后 D.清晨 E .不拘时间服用24.方中以柴胡为主药服,药时不需忌服的是 :A.碳酸钙B. 硫酸镁C.硫酸亚铁D.橙汁 E .硫酸钠A.寒证 B.热证 C.里证 D.表证 E.半表半里证25. 和法适用于:26.人参的煎煮方法为:A.先煎 B. 后下 C. 烊化 D. 另炖 E.包煎27.煎药时间从水沸时开始计算时间,一般药物一煎需要:A. 10 ~20 分钟B. 20 ~ 30 分钟C. 30 ~ 45 分钟D. 60 ~90 分钟E. 30 ~ 60 分钟28.服截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A.1-2hB.2-4hC.3-4hD.4-6hE. 8h29.因服巴豆吐泻不止者,可用解救药:A. 葱白汤B. 冷粥C.甘草汤D.绿豆汤E. 生姜汤30.服小柴胡汤忌食:A. 萝卜B.姜C.大黄D.附子31 减少患者服药格拒,真热假寒用寒药,服药最好选用:A. 温服B. 热服C.凉服D.无严格规定32.服用补益阳气类方药宜在:A. 正午B. 下午C.睡前D.清晨上午33.不属于大毒药物的是:A. 附子B. 河豚C.全蝎D.水银三、简答题1.煎药禁忌器具有哪些?为什么 ?2.简述中草药中毒的一般处理原则。

《中药用药护理》PPT课件

《中药用药护理》PPT课件

(二)根据毒物所含的理化性质分:
1、甙类:万年青、木薯、夹竹桃、商陆、蘆 薈、芫花、鸦胆子、半夏、八角枫等。
2、生物碱类:雷公藤、蔓陀罗、藜蘆、阿片、 秋水仙、毒芹、天南星、马兜 铃 、石蒜、烟叶、乌头等。
3、毒蛋白类:相思子、苍耳子、巴豆、大麻仁、 蓖麻子、望江南等。
4、毒覃类:红茵香、白果、藤黃、细辛、畢澄茄 等。
4、精神性中毒
曼陀罗、大麻、大花与紫花曼陀罗等;另 外,若干茜草科、夹竹桃科、旋花科、马钱科 植物及毒蕈类的某些品种也都具有这种毒性。
5、皮肤、黏膜的刺激性中毒
天南星科的多种植物即具有此类毒素。另外, 十字花科、菊科、大戟科、瑞香科、金丝桃科、 藜科、蓼科等也有不少种类会产生此等刺激性毒 素。
6、器官损伤性中毒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测试和记录体温、脉 搏、呼吸、血压、出入量,痉挛惊厥发作的次数及持 续间隔的时间。对惊厥者的治疗与护理易集中规定时 间内进行。
(8)禁用酸性饮料,阿片类及内服酸类药物。
预防:
(1)不可滥用或过量使用,严格控制剂量。 (2)严格炮制规范,符合药典要求。 (3)孕妇及婴幼儿禁用。老弱不宜用。
第一节 中药给药法
1.中药有什么剂型? 2.煎药方法中用什么器具最佳?什么叫头煎
和二煎?如何加水?水质有何要求?煎前需 泡药多长时间?何为文火和武火?煎药时 间如何分类?特殊煎药法包括哪些? 3.顿服、不拘时服、少量频服有何区别? 4.热服、温服、凉服如何区别?
外用药
膏药 油膏 掺药 洗剂 生草药
(三)洋金花(曼陀罗)中毒
症状:
初有嚼肌、颈肌抽动、吞咽困难、窒息感。继 有紫绀、剧汗,强直性惊厥,角弓反张,牙关紧闭, 面肌痉挛呈苦笑状,每因呼吸麻痹死亡。受外界风、 光、声刺激可立即引发强直性痉挛,持续数分钟。 神志始终清醒。

中药用药护理(护士科室业务学习)

中药用药护理(护士科室业务学习)

外用中药的使用
• 使用前注意皮肤干燥、清洁,必要时局部 清创。应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 灼热、发红、瘙痒、刺痛等局部症状时, 应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如出现头晕、 恶心、心慌、气促等症状,应立即停止用 药,同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并报告医 师。过敏体质者慎用。
谢谢!Biblioteka • 服药时间 • 一般情况下每剂药分2~3次服用,具体服 药时间可根据药物的性能、功效、病情遵 医嘱选择适宜的服药时间,例如:解表药、 清热药宜饭前一小时服用,服用解表剂应 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消 食化积药,通常饭后服;泻下药宜饭前服;
内服汤剂
• 服药时间 • 补益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驱虫 药应在早晨空腹服或睡前服用为妥,忌油 腻、香甜食物;急诊用药遵医嘱。
中药注射剂
• 6.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尤其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 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尤应加强巡视和 监测,出现异常,立即停药,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 7.发生过敏反应的护理 • (1)立即停药,更换输液管路,通知医生。 • (2)封存发生不良反应的药液及管路,按要求送检。 • (3)做好过敏标识,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避免再次用 药。 • (4)过敏反应治疗期间,指导患者清淡饮食,禁食鱼腥 发物。
内服汤剂
• 服药温度 • 一般情况宜采用温服法,对有特殊治疗需 要的情况应遵医嘱服用。
内服汤剂
• 服药剂量 • 成人一般每次服用200ml,心衰及限制入量 的患者每次宜服100ml,老年人、儿童应遵 医嘱服用。
内服中成药
• 1.内服中成药一般用温开水(或药引)送服,散 剂用水或汤药冲服。 • 2.用药前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提醒 医生关注。 • 3.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对婴幼儿、老年人、孕妇 等特殊人群尤应注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并协助处理。 • 4.服用胶囊不能锉碎或咬破;合剂、混悬剂、糖 浆剂、口服液等不能稀释,应摇匀后直接服用; 如番泻叶、胖大海等应用沸水浸泡后代茶饮。

中医护理学教案

中医护理学教案

2 .掌握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辨证施护的概念3 .掌握中医护理的原则和特点4 .熟悉中医学的思维特点、整体护理的理念和中医学的预防 思想1 .中医护理原则的内容和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2 .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正护、反护、异病同护、 同病异护的概念。

3 .整体观念的内容和辨证施护的概念。

•教学难点1 .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正护、反护、异病同护、 同病异护的概念。

2 .整体观念的内容和辨证施护的概念。

•解决办法1 .通过临床病案例解释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正护、 反护、异病同护、同病异护的概念。

2 .适当举例中医护理临床辨证施护和整体护理的关系。

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堂讲授为主,单机模拟网络教学。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二、调整阴阳 三、护病求本 四、标本缓急3五、同病异护异病同护 六、三因制宜插入影视录像教案内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2第三版广东省精品课程《中医护理学基础》音像教材: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一〜四)中华音像出版社2001.07 3.其他参考书籍:《世界传统医学护理学》、《中医护理学》、《现代护理学》、《伤寒与护理》等。

教案内页教案内页教案内页教案内页陈佩仪等《中医护理学基础》全国职称考试大纲,2011.12第二版 刘虹等,《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1第一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2第三版广东省精品课程《中医护理学基础》音像教材: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一〜四)中华音像出版社2001.07 3.其他参考书籍:《世界传统医学护理学》、《中医护理学》、《现代 护理学》、《伤寒与护理》等。

教案内页与参考书:第一版2.主要参考书:。

中药用药护理

中药用药护理

中药用药护理汇报人:2023-12-11•中药用药护理概述•中药用药护理的核心理论•中药用药护理的实践应用目录•中药用药护理的注意事项与风险控制•中药用药护理的研究与发展趋势•中药用药护理案例分享01中药用药护理概述中药用药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性别、季节等因素,运用中药材、中成药或中药配方,结合护理技能,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用药护理。

定义中药用药护理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注重药物的性味、归经和配伍禁忌,同时结合患者的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进行综合调理。

特点中药用药护理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古代中医的用药实践。

随着中医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中药用药护理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近年来,随着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中医养生的关注度提高,中药用药护理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发展历史目前,中药用药护理已经在临床医疗、康复保健、养老养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随着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中药用药护理也逐渐走向世界舞台。

挑战然而,中药用药护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中药材质量不稳定、中药制剂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不高、中药用药护理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

02中药用药护理的核心理论四气五味中药药性理论中的四气五味是指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和酸、苦、甘、辛、咸五种药味。

不同药性的中药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和适用范围。

升降沉浮中药药性理论中的升降沉浮是指中药对人体的作用方向和作用特点,升浮是指药物具有向上、向外的作用特点,沉降是指药物具有向下、向内的作用特点。

中药药性理论中药用药护理原则辨症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采用不同的中药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整体观念中药用药护理强调整体观念,即从患者的整体出发,全面考虑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综合制定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中药用药护理的常用方法煎煮法煎煮法是中药用药护理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将中药饮片按照一定的程序煎煮后,制成汤剂或药剂进行使用。

中药用药护理

中药用药护理

中药用药护理中药是我国传统的宝贵药物资源,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治疗疾病的功效。

在护理学科中,中药用药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下面我将介绍中药用药护理的相关知识和具体的护理方法。

首先,中药用药护理的知识是护士科室业务学习中必不可少的。

护士需要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常见的治疗疾病的中药方剂以及不同中药的配伍禁忌等内容。

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中药用药护理工作。

中药用药护理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患者的护理评估。

护士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过敏史、身体状况等,以便确定中药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其次是对中药的制备和制作。

护士需要按照中医药师的开方要求,准备好所需的中药材,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法进行煎煮、炮制或提取。

然后是对中药的使用指导。

护士需要向患者和其家属详细讲解中药的使用方法,包括服用的时间、剂量和注意事项等。

同时,还需要解答患者在使用中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最后是对中药的观察和记录。

护士需要观察患者在使用中药后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并及时记录下来,以便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判断。

在中药用药护理过程中,护士还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首先是患者对中药的接受情况。

不同的患者对中药的接受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有些患者可能对中药的味道不喜欢,或者对中药的煎煮方法有所疑虑。

因此,护士需要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解答他们的疑问,并鼓励他们积极配合中药的使用。

其次是中药的配伍禁忌问题。

由于中药复方中存在一些不适宜夹杂使用的中药,护士在制作中药时需要严格遵循中医药师的开方要求,避免出现配伍禁忌的情况。

最后是中药的剂量控制。

不同的患者对中药的使用剂量可能会有所不同,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中药的剂量,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总之,中药用药护理是护理学科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护士需要具备一定的中药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地制备和使用中药,并及时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

通过合理的中药用药护理,可以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剂的质量

剂的质量

第六章 中药用药护理测试题 答案一、名词解释1.下法:亦称泻下法,是通过运用泻下药,荡涤肠胃、通利大便,使停留在肠胃中的宿食、燥屎、冷 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驱邪除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2.包煎:为防止煎后药液混浊及减少对消化道、咽喉的不良刺激,粉末类、含绒毛类的药物需要纱 布包好,再放入锅内与其他药同煮。

3.补法:亦称补益法,通过滋养、补益人体气血阴阳,适用于某一脏腑或几个脏腑,或气、血、阴、 阳之一,或全部虚弱的一种治疗方法。

4.后下:凡气味芳香借挥发油取效的药物,为防其有效成份挥发,宜在一般药物即将煎好 10 分钟放 入,再与其他药物同煎。

5.时药:不论患何种疾病,除了辨病施治外,都要根据四季不同,配伍时令性药物,以适应四季时 间气候的特点。

6.时禁 :指不论患何种疾病,除了辨病施治外,都要根据四季不同,禁忌配伍某些药物。

7.和法:亦称和解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以祛除病邪为目的的一种治法。

适用于邪犯少阳, 肝脾不和,寒热错杂等病邪在半表半里之证。

8.吐法:亦称涌吐法,是通过涌吐,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 吐出的一种治法。

9.磨汁:某些贵重或质地坚实难于煎出气味的药物,可用水磨汁或锉成细粉调服。

如羚羊角、犀角 等。

10.烊化:胶质、粘性大而且易溶的药物,如与其他药物同煎则易粘锅煮糊,且附着他药,影响药效, 应单独加温溶化或置于刚煎好的去渣的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搅拌,使之溶解。

11.冲服: 对某些不耐高温且又难溶于水的药物可先研成粉末再用开水或用煎好的汤液冲服, 如三七、 琥珀、犀角、珍珠、羚羊角等。

12.清法:亦称清热法,是通过清热泻火,使邪热外泄,以清除里热的一种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1A 2E 3D 4A 5A 6A 7D 8D 9A 10A 11B12D 13D 14A 15A 16C 17A 18C 19D 20D 21A 22D23D 24A 25E 26D 27B 28B 29B 30A 31B 32D 33C三、简答题1. 煎药禁忌器具有哪些?为什么?答:禁忌器具:铁、铜、锡、铝等容器原因:这些容器的金属活性较强,化学性质不稳定,在煎煮过程中可与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如与鞣质类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铁,使液的颜色加深;与有机酸类成分可生成盐类等;将直接影响汤 剂的质量;轻者使药物中的某些有效成分发生沉淀,药物有效含量降低,重者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 质,产生毒性。

中药基本知识及用药护理

中药基本知识及用药护理
《中药基本知识及用药护理 》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中药基本知识 • 中药的采集与加工 • 中药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 中药的使用护理 • 中药在生活中的应用
01
中药基本知识
中药的分类与作用
草药
来源于植物,治疗日常疾病和轻度 病情,如感冒、咳嗽等。
矿物药
来源于矿物和岩石,补充人体的微 量元素和矿物质。
咳嗽
咳嗽的治疗需要分清寒热虚实,如风寒咳嗽可用麻黄、杏仁等中药材,风热咳嗽可用桑叶 、菊花等中药材。
胃痛
胃痛分为寒性胃痛和热性胃痛,寒性胃痛可用干姜、吴茱萸等中药材,热性胃痛可用黄连 、黄芩等中药材。
中药在四季养生中的应用
春季养生
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宜用辛温 发散的中药材,如黄芪、红枣等, 以促进人体的阳气生发。
等。
中药的不良反应与防治
不良反应类型
中药不良反应包括药物过敏、药物性肝损害、药 物性肾损害等。
预防措施
严格掌握中药适应症和禁忌症,了解患者身体状 况和过敏史,避免过量和滥用药物。
治疗措施
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采取相 应的治疗措施。
05
中药在生活中的应用
中药在养生保健中的应用
药膳
中药与食物结合,起到调理身体、滋养补益的作用,如人参炖鸡 、黄芪炖瘦肉等。
中药的药性及药味
寒凉性
温热性
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适用于热性 病症和阴虚火旺的病人。
具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等作用,适用于寒 性病症和阳虚怕冷的病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平性
五味
不偏寒也不偏热,适用于各种体质的人使用 ,一般无特殊禁忌。
中药根据味道分为辛、甘、酸、苦、咸五种 味道,不同味道的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功 效。

中药用药护理

中药用药护理
和“武火”之分。如《本草纲目》曰:“先武后 文,如法服上,未有不效者。”武火是指大火 急煎,文火是指小火慢煎。一般以“先武后文” 为原则,即在煎药开始用武火,后用文火,并保持
在微沸状态,既可减慢药物的蒸发,又有利于有效成 分的煎出。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 以防药物挥发;滋补药宜先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久 煎,有效成分充分煎出。
第八页,共54页。
三、煎药方法
❖ 汤剂是中医临床最常用的一种剂型,其煎药 方法正确与否,是确保疗效的关键。为了使 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历代医家非常重视汤 剂的煎煮方法,如明代医家李时珍指出: “凡服汤药,虽物品专精,修治如法,而煎 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 亦无功。”清代医家徐大椿《医学源流论》 亦云:“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 全在乎此。”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正确的煎 药方法。
第十五页,共54页。
❖ 2、后下 气味芳香的药物,如薄荷、藿香、砂仁、
钩藤等,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不宜久煎,应待 其他药煎煮将成时再投入,煎沸几分钟即可。
❖ 3、包煎 对煎后可使药液浑浊,或易产生沉淀、
焦糊,或有细小种子、茸毛、粉末,取汁时难以 滤除的药物,应以纱布包裹后再入煎。
❖ 4、另煎 某些贵重药物,如人参、羚羊角等, 为了保存其有效成分不被其他药渣吸附而造 成浪费,应单独煎服,也称为“另炖”。
第九页,共54页。
(一)煎煮容器
❖ 应选用陶器制品如砂锅,瓦罐或搪瓷器皿为 好。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制品,因金属容 易与药物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降低药效 或增加毒性。如:铁器与鞣质生成鞣酸铁使 药液的颜色加深,与黄酮类成分生成难溶性 络合物,与有机酸生成盐类药物等均可影响 疗效,加上长时间煎煮后,有些可给药液带 入铁锈味,甚至引起恶心,呕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特点:作用迅速、剂量准确、给药方便、 药物不受消化液和食物的影响,具有直接进 入人体组织等优点。
• 3用法:可供皮下、肌肉、静脉、穴位注射, 用于多种病证及危重患者的抢救等。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
(十二)茶 剂
• 1概念:是由药物粗粉和粘合剂混合制成的 固体制剂,用时置于容器中以开水泡汁代茶 服用。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
【注意】
• 1如果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 要适当增多一些;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 物时,加水量可稍减。
• 2煎药时应一次将水加足,避免在煎药过 程中频频加水,如不慎将药煎糊,应弃去, 不可加水再煎后服用。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
(三)煎 前 泡 药
• 煎药前,宜先用冷水将药材泡透。 ①复方汤剂--30~60分钟; ②以花、叶、草类等药为主--20~30分钟; ③以根、茎、种子、果实类等药材为主--60分
• 1概念:将(一种或数种)药物碾研成均匀 混合的干燥粉末。
• 2特点:制作简便、节约药材、不易变质、 便于携带等,但吸收较汤剂要慢。
• 3用法: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
• 内服:
– 末细量少,可直接冲服,或用汤剂、米汤等调服; – 研成粗末者,加水煮沸后取汁服用,即煮散。
• 外用:
• 将药物研成极细粉末,外敷或掺散于疮面和 患病部位.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
2.服药剂量
• (1)一般服法 • (2)顿服 • (3)不拘时服 • (4)小量频服 • (5)中成药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
3.服药温度
(1)温服:
〔注意〕
汤剂放凉后,要温服时,应先加热煮沸, 使汤剂中沉淀的有效成分重新溶解后,再放 温服用。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
(2)热服:理气、活血、化瘀、补益剂 均应热服。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
第一节 中药给药法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
一、中药剂型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
(一)汤 剂
• 1概念:将药物配成方剂,按煎法要求加 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服用。
• 2特点:吸收快、作用强,能迅速发挥疗 效,并可根据病情变化加减使用。
• 3用法:内服、含漱、熏洗、灌肠。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
(二)散 剂
以水质洁净、矿物质少为原则。 常用的有自来水、井水或蒸馏水等。
【注意】须用凉水或凉开水,忌用开水煎药。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
• 2.水量
①传统的加水方法: 第一煎,加水超过药物表面的3~5cm; 第二煎,加水超过药物表面2~3cm。 ②另一种加水方法: 按平均每1g药加水约10ml,计算出该方总 的需水量, 第一煎将总水量的70%加入, 第二煎加入剩余的30%。
丸。
②水丸 将药物细粉用冷开水或酒、醋,或其中部
分药物煎汁等起湿润、粘合作用,制成的小丸。
③糊丸 将药物细粉用米糊、面糊等制成丸剂。 ④浓缩丸 将药方中某些药物煎汁浓缩成膏,再与
其他药物细粉混合干燥、粉碎,以水或酒、或方 中部分药物煎出液制成丸剂。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
(四)膏 剂
• 1概念:膏剂是将药物用水或植物油 煎熬浓缩而成的剂型。
• 2特点:含量准确、药物耗损少、受热时间 短、药性稳定等,适用于制备液体药物及主 药体积小或有刺激性的药物。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
(十八)锭、饼剂
• 1概念:是将药物研成细末,单独或与赋形 剂混合而制成不同形状的一种固体制剂。若 制成饼状,即称为饼剂;若制成锭状,即为 锭剂。
• 2特点:可供外用或内服,研末调服或磨汁 服,亦可磨汁以敷患处。
• 2特点:用量小、服用方便、制法简单、便 于携带和贮运。
• 3用法:泡汁服。多用于治疗感冒、积滞等 病证。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
(十三)药 露
• 1概念:是用新鲜的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 物通过蒸馏所收取的蒸馏液即为药露。
• 2特点:气味清淡、芳香无色、便于口服, 一般可作为治疗中的辅助饮料。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
(3)凉服:止血、收敛、清热、解毒、 祛暑剂均应凉服。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
4.服药后的观察及护理 (1)观察服药后的反应: (2)观察药物的毒副反应: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
(二)外 用 法
• 外用法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患者体表 某部或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 种治疗方法。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
1.膏药
• 膏药是按配方用若干药物浸于植物油 中煎熬去渣,存油加入黄丹再煎,利 用黄丹在高温下经过物理变化,凝结 而成的制剂。古代称之为薄贴,现已 制成胶布型膏药。
• 2特点:剂量小,作用大,常用于急性病证。 如紫雪丹、红升丹等。
• 3用法:没有固定的剂型,可为丸、散、块 状、锭状等,可内服和外用。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
(六)酒 剂
• 1概念:是以酒为溶媒浸泡药物,或加温同煮, 去渣取澄清浸出液,通称为“药酒”。
• 2特点:适用于体质虚弱、风湿痹痛、跌打损 伤等证,阴虚火旺者禁用。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
6.磨汁
• 某些贵重或质地坚实难于煎出气味的药物, 可用水磨汁或锉成细粉调服。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
7.冲服
• 对某些不耐高温且又难溶于水的药物可先研 成粉末再用开水或用煎好的汤液冲服.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
8.泡服
• 某些易出味、挥发性较强的药不宜煎煮,宜 将药物放入茶杯中加沸水泡10~15分钟, 出味后服用,也可将药物放入刚煮好的药液 中泡服。
(十四)合 剂
• 1概念:将各种药物通过蒸馏法、渗漉法 或煎煮浓缩法加防腐剂而制成的一种剂 型。
• 2特点:多用于感冒、咳喘、咳痰等证。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容器内,借助容器内抛射剂的压力,以雾状 形态喷射出来,直达病灶或由粘膜吸收而发 挥疗效。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
2020/11/27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
【教学时数】
6学时
【目的要求】
• 掌握 1.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 2.各种药物的煎煮时间与火候。 3.各类药物的特殊煎煮法。 4.时药与时禁 5.中药中毒的解救及护理 • 熟悉 1.用药方法 2.用药禁忌。 3.中草药中毒的预防 • 了解 1.中药剂型 2.现代医学对时间药理学的认识
• 汤剂是临床应用最普遍的剂型,为了 使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我们必须掌 握中药的煎煮方法。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
(一)煎 药 用 具
• 1.适宜器具
①砂锅、瓦罐和陶瓷器罐为佳。 ②搪瓷、不锈钢和玻璃器皿亦可。
• 2.禁忌器具
忌用铁、铜、锡、铝等容器。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
(二)煎 药 用 水 • 1.水质
(五)煎 药 时 间
• 煎药时间从水沸时开始计算时间,一煎需要 20~30分钟,二煎需10~20分钟。
• 药物煎好后,用纱布将药液过滤或绞取汁, 每剂取液量约300~400ml,小儿减量,每 日可1~2服。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
〔注意〕 • 解表药、芳香类药、一煎需15~20分钟。 二煎需10~15分钟; • 受热易破坏的药物,待其他药物煎好前 5~10分钟加入; • 滋补类药物,一煎需40~50分钟,二煎 需30~40分钟; • 有毒性的药物,需久煎,约60~90分钟。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
(十九)线、条剂
• 1概念:将桑皮纸粘药后捻成细条状,或将 桑皮纸先捻成细条后再粘药,用时插入疮口, 化腐拨毒;也可将丝线或棉线浸泡于药液中, 并与药液同煮,经干燥而成,亦称为药线。
• 2特点:用于结扎瘘管或赘肉,使其自行萎 缩脱落。是中医外科常用的剂型。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
二、煎 药 方 法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
(七)机 器 煎 药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
• 需要先煎的矿物类、贝壳类中药质地坚实, 在机器高温煎煮且有一定压力的情况下比较 容易煎出,不需要先煎。
• 需要后下的中药主要含挥发性成分,传统方 法煎煮时有效成分容易挥发,而煎药机是密 闭的,挥发性成分仍然保留在药液中。煎好、 包装好的中药无需冷藏,但需避光保存。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
3.包煎
• 粉末类、含绒毛类的药物需要纱布包好,再 放入锅内与其他药同煮。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
4.另煎
• 某些贵重药物,为了尽量保存其有效成份, 减少同时煎时被其他药物吸收,将其切成小 片单味煎煮2~3小时,煎好后,单独服用或 兑入汤药中同服。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
5.烊化
• 胶质、粘性大而且易溶的药物,应单独加温 溶化或置于刚煎好的去渣的药液中微煮或趁 热搅拌,使之溶解。
• 3用法: • 内服--体虚失养、风湿骨痛。 • 外用--消肿止痛、杀虫止痒。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
(七)片 剂
• 1概念:片剂是将一种或多种药物经过粉碎加工和 提炼,与辅料混合后,加压制成的圆片状剂型。
• 2特点:用量准确、体积小、成本低、贮运方便, 是现代常用剂型之一。适用于多种病证。
• 3用法:一般内服。
• 此种方法方便卫生、剂量均匀、省时省力、 可随时服用,一剂或多剂一次煎成等优点。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
三、用 药 方 法
• 中医用药根据病变的性质、病变的部 位和药物的性质,分内服法和外用法 两种。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
(一)内 服 法
1.服药时间
• (1)饭前服药 • (2)饭后服药 • (3)睡前服 • (4)定时服
钟。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
【注意】
• 1浸泡时间不宜过久 • 2煎药前不可用水洗药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
(四)煎 药 火 候
• 一般以“先武后文”为原则。 〔注意〕 • 解表药、清热类、芳香类药不宜久煎,
宜用急火快煎以防药性挥发; • 滋补药宜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久
煎,使有效成分充分煎出。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