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一级学科(07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3 授理学硕士学位)一、学科概况中南民族大学化学学科2005年取得化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2013年成为湖北省重点一级学科。
化学一级学科下设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和环境化学六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学科。
现有专职教师83名,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30人,讲师3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国家民委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名,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3名,湖北省突出贡献专家2名,湖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名,楚天学者计划7名,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2名,40岁以下教师均有博士学位和国外留学经历;形成了一支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学术造诣较深的导师团队。
化学学科具备高水平的办学平台。
在实践教学方面,拥有国家级民族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高分子成型加工校内实践基地、化学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实验室;在科研平台方面,拥有催化材料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催化材料科学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民族药学三级实验室、“2011计划”湖北省催化材料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新材料产业能源/环境催化材料技术创新基地、湖北省民族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共性技术研发中心、湖北省柔性覆铜板研究开发中心。
近5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4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4项;发表EI论文297篇;获省级奖15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7项;环保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与企业合作项目总经费达2000余万元。
目前,本学科将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紧密结合材料、环境、能源等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本学科研究生毕业后一部分进入博士阶段学习,一部分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教育、科研、技术开发或管理等工作。
化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 0703 学科级别:一级一、学科简介湖南大学化学一级学科涵盖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五个二级学科,并设有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目前,本学科有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学科, 有机化学、无机化学湖南省重点学科, 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先进催化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有教授28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3人,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
本学科近年来承担了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余项。
我校化学学科通过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综合实力得到提升。
化学计量学与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生命科学中的新分析方法,基于纳米尺度和单分子水平的生物分析化学,仿生催化与功能有机分子合成等研究方向在国际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界面物理化学与化学电源,无机功能材料与配位化学,功能高分子分子设计合成与性能等研究领域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二、培养目标通过培养,使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掌握本领域内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所从事的研究方向上系统的先进专门知识和实验技术,适应国民经济建设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能独立解决化学理论和化学实际问题;成为能胜任化学及相关领域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三、主要研究方向四、学制与学分1、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2至4年。
2、第一学年内完成所有课程学习。
五、课程设置注:跨学科攻读的硕士生,须根据本人研究方向补修本学科本科生骨干课程2门六、开题报告具体要求参照《湖南大学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暂行规定》。
七、学位论文具体要求参照湖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有关规定。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 0817 学科级别:一级一、学科简介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包括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工业催化、应用化学和生物化工等五个二级学科。
湖北师范大学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湖北师范大学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学位〔1998〕54号)文件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简章。
一、申请人条件申请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且已获得学士学位满三年二、报名程序1.报名时间:常年报名2.报名地点:湖北省黄石市磁湖路11号湖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招生力公室及各校外授权学习中心。
3.报名材料:申请人报名时需出示并提交如下材料:①有效身份证件、学位证书、毕业证书原件并交复印件各一份;②填写“湖北师范大学接受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登记表”两份;③已发表或出版的与申请学位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专著或其它成果(原件及复印件);④报名时需带同一底版近期一寸免冠照片三张。
4.录取:预报名学员,经研招办初审合格后,还须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进行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学校根据年度接收计划,择优录取,建立学籍档案,取得湖北师范大学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进修硕士学位课程资格。
凡因弄虚作假或个人原因而未被接受申请者,报名费一概不予退还。
三、学位课程学习和考试1.对取得学位课程学习资格者,各学习中心根据申请人意愿采取随在校研究生学习或单独开课等授课方式,在五年内修完所申请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并通过全部考试(含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达到规定的学分。
2.专业跨度较大申请硕士学位者,学习期间(在开始学习的第一年内)应在我校补修所申请专业的3-5门本科阶段主干课,且考试成绩合格。
3.各专业的学位课程考试按在校研究生的考试要求和评卷标准进行。
学员在通过我校的全部研究生课程考试后,由我校颁发研究生课程结业证书(加盖湖北师范大学的钢印、红印、校长印)。
4.学习期间,外国语(限英语、俄语和日语)须通过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课程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工业微生物
工业微生物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Industrial Microbiology学科门类:理学一级学科名称:化学学科代码:0703Z1一、学科点简介本硕士点依托我校省级重点学科生物化工二级学科,设有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从事微生物应用相关研究十多年,坚持以微生物学基础理论与生物化工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针,积极推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为华中地区微生物学相关行业培养了大批既有微生物学基础又有生物化工技术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管理人才。
二、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坚实的工业微生物、代谢工程、发酵控制与生物催化等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微生物学领域里的工程技术、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产品开发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工业微生物方面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原则上不超过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
四、主要研究方向(1)环境微生物及其应用(2)微生物发酵与分离(3)微生物控制与资源开发五、培养方式硕士研究生应在入学后两周内制订出培养计划,一般情况下应在第一学年内按照培养计划完成所选全部学分,于第四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并完成教学实践环节。
六、学分要求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最低总学分要求为33学分,其中最低修课学分要求为28学分(学位课22学分,非学位课6学分)、开题报告2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中期考核1学分、教学实践环节1学分。
七、学位论文工作我院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方可申请答辩。
(1)以第一作者身份或导师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公开发表或有正式录用通知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或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北大2014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2)以第一作者身份或导师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公开发表或有正式录用通知SCI、EI、ISTP)收录论文1篇。
(3)第一作者身份或导师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申请专利2项(要求申请专利已公开并有公开号)或授权专利1项。
0703化学基本情况对照表
本学科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或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硕士毕业生情况(届)
近5年内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第一志愿报考率
7.课程与教学
应具备成熟、完整的教学体系,能够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开设高水平系列课程及专题讲座,具备优秀的教学团队、先进的教学方式与方法、高水平的专业教材以及完备的配套支撑条件。
5.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
在各方向应有若干学术造诣深厚、治学严谨、为人正派且具备指导博士研究生水平和能力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近5年内,学科带头人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不少于2项,并取得国际公认的科研成果,在相关专业领域的主流期刊上发表过文章。学科带头人应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博士点担任博士生导师并招收培养博士生,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不少于3人。
硕士毕业
9.科学研究
近5年内,专任教师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不少于1项/人;专任教师人均纵向和横向科研经费不少于10万元/年;参与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研究的在学研究生比例不低于50%。
近5年内专任教师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不少于1项/人)
近5年专任教师人均纵向和横向科研经费数(万元/年)
应具有一支知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均较合理的、活跃的学术队伍。专任教师中,获博士学位人员比例不低于90%;最高学位为外单位的比例不低于30%;45岁及以下人员比例不低于40%。
45岁以上人数及占比
45及岁以下人数及占比
具有博士学位人数及占比
最高学位为外单位人数及占比
二、学科队
伍
8.培养质量
应具备良好的人才培养基础,培养的硕士研究生理论功底较深、专业素质较强,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学术成果突出,学位论文质量高;毕业研究生职业发展前景较好,能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普遍好评,有一定比例继续攻读国内外博士研究生。
培养方案
共71人
14
文华、田丽红(10名老师)(5名研究生)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何培新、管蓉、艾照全、邹其超、张玉红(5名老师)( 9名研究生 ) 分析化学:王升富、叶勇、宋功武、陈怀侠、张修华、何瑜(6名老师)( 5名研究生) 应用化学:宋功武、鲁德平、张金枝、周立新、王应席及全院所有方向的导师 (4名研 究生) 物理化学:张干兵、吴慧敏(2名老师)( 2名研究生) 化学工程:杨世芳、周吉及全院所有方向的导师(17名研究生) 学科教学论(化学):吴琼(1名老师)(3名研究生)
化学学科前沿讲 座2) 2
54
1
讲授
考试
考查
8学 分
1,2,3 讲授 ,4 讨论
1)综合考试,仅提供1次补考机会。 2) 必须参加学院组织的学术报告,实行签到制。
5
课程体系 无机化 学
课程名称
学 分 2 2 2 2 2 3 2 2
学 时 36 36 36 36 36 54 36 36
开课 学期 1 1 2 1 1 1 1 1
3
2 2 2
54
36 36 36
1
1 1 1
讲授
讲授 讨论 讲授 讨论 讲授 讲授 讨论
考试
考查 考查 考试 7学 分
研究方 向课
5学 分
现代测试方法
3
54
1
考试
8
课程体系
课程名称 文献检索与利用 现代测试技术实验 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 环境化学 生物分析化学 高分子结构与性能 高等化工动力学(化学工程专
一、研究生培养
1)学术型
1、学制
学习年限一般为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实行弹性学制,提前完成培养计划且
0703化学招生单位(一级学科)(1)
是否研究生院是否985是否自划线是否有博士点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否否否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否否是否否否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否否否是是否否是是否否是是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否否否否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是是是是是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否是否否是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是否否否是是是是是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否否否否否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否否是否否否是是是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是是否否是是是是是否否否是是是是是是否否是是否否是是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否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否否否否是是是是是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是否否否是是是是是否否否是否否否否否否否是否否否否否否否否是是是是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否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是否否否否是是是是否是否是是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是否否否否否否否是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否是是是是是是是是否否否否是否否是否否否否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否否否否是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否是是是是是是是是否否否否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是是是否是是是是是否否否是否否否是是是是是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否否否否是否否否否否否否否是是是是否否否是是是是是否否否是否否否否否否否是否否否否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否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否否否否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否否否是否否否否是否否是否否否是是是是是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是否否否否。
化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一级学科0703)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树立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思想。
1.硕士学位具备良好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训练,熟练的外语基础,初具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能胜任本学科有关教学和解决实际问题。
2.博士学位具备化学方面扎实宽广的理论基础,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坚实的实验技能,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和新动向。
具有运用所学理论创造性地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化学是当代基础学科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研究方向:1.现代无机化学 2.现代分析化学 3.现代物理化学 4.现代有机化学 5.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化学 6.化学生物学 7.理论与计算化学三、招生对象(l)硕士研究生:已获学士学位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在职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2)硕一傅连续:已获学士学位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笔试和面试均合格者,人学后1—2年内完成基础课及学位课程,享受硕士生待遇,在第三学期进行中期考核,合格者经校研究生院审核批准直接转为博士生并享受博士生待遇。
中期考核未通过者按硕士生规格培养。
(3)博士研究生:已获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经博士生入学考试,笔试和面试均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一般为两年半,其中课程学习一年或一年半,论文工作一年半或一年。
硕一傅连续研究生:五年博士研究生:三年在职博士生:一般为四年五、课程设置(-)硕士阶段A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自然辩证法(2学分)英语(4学分) B类:量子化学(4学分)谱学基础(I)(4学分)现代化学进展(研究生专题讲座)(1学分)硕士生两年听完8场高水平专题报告博士生两年听完6场高水平专题报告C类:生物无机化学(2学分)配位化学(3学分)无机专题讨论(1学分)电分析化学基础(3学分)近代分子光谱法(3学分)高等有机化学(4学分)生物有机化学(2学分)计算量子化学(2学分)统计热力学(2学分)固体表面化学(2学分)高分子超分子化学(2学分)高分子结构研究法(3学分)高分子结构的光谱分析(2学分)D类:计算化学(2学分)晶体结构分析(2学分)配位磁化学(2学分)固体无机化学(2学分)电子顺磁共振(2学分)金属有机化学(2学分)生物医用材料(2学分)化学学术论文写作(1学分)近代电分析化学(2学分)环境分析化学(2学分)生物分析化学(2学分)分离科学(2学分)表面光谱分析(2学分)介观材料化学(I)合成与分析(2学分)介观材料化学(II)结构与性质(2学分)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2学分)现代有机合成化学(3学分)有机光化学(2学分)催化化学(4学分)分子动力学(2学分)胶体与界面化学(2学分)大分子物理化学(2学分)功能高分子(2学分)多相高分子(2学分)现代高分子物理(2学分)高分子合成化学(2学分)高分子实验(高分子化学实验和高分子物理化学实验)(2学分)研究生综合实验(系里规定的有关学生参加实验操作考试后,确定是否修此课)(二)博士阶段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第一外语高等无机化学研究报告光电功能配合物生物配位化学有序纳米材料研究方向文献综述课超分子化学高等电分析化学材料分析化学生物分析化学表面分析化学水化学----天然水体化学平衡导论现代有机合成方法学不对称合成化学合成药物化学量子化学新进展催化新进展沸石化学新进展材料化学新近展高分子凝聚态物理高分子功能材料六、培养方式(1)硕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确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绍兴文理学院
绍兴文理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代码:__________ 0703 __________一级学科名称:__________ 化堂 ________绍兴文理学院研究生处制表2014年05月Chemistry(学科代码:0703)学科简介我校化学学科以浙江省的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需求为导向,在注重基础研究的同时重视应用开发和成果转化,产学研结合,为化工、医药、纺织、材料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转型升级、工艺改进、产品开发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012年,“化学”一级学科成为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学科;2011年,“浙江省精细化学品传统工艺替代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
同时,学位点还拥有1个省级重点创新团队(与浙江大学、温州大学)联合承担,2 个市级创新平台(医药化工创新平台与新能源材料创新平台)。
化学学科目前拥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3个研究方向。
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4人,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教师32人。
实验设备齐全,拥有一批先进的大型科研仪器,为研究生培养提供强大的支持。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1.有坚泄的政治信念,热爱祖国,有较髙的思想修养和人文素质;遵纪守法,品质优良,情操髙尚,具有良好的法制观念和公民意识:有髙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
2.有科学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掌握化学专业的重要理论及应用知识。
3.掌握物质分析检测方法,掌握生产工艺过程,掌握物质性能与结构之间关系的一般规律。
具有独立研究、开发新工艺和研制新物质的能力和教学工作的能力。
4.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讣算机应用能力,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学习年限本专业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特别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
三、研究方向四、课程设置计划详见本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课程计划表。
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名称(代码)纳米化学(0703Z1)所属一级学科名称(代码)化学(0703)授予博士学位门类(代码)理学(07)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制表填表日期:2012年7月15日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造诣的纳米化学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掌握坚实宽广的基本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纳米化学实验技能,及时了解该学科国际前沿领域和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独立从事纳米学科的专业科学研究、教学或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中能够做出创造性成果。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至5年。
课程学习半年,其它为论文研究和撰写时间。
如确需延长学习年限的,可适当延长1-2年。
博士研究生在规定的学制内原则上不允许提前毕业。
若不能按时完成学位论文或不能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将按结业办理,硕博连读的研究生按照研究生学院规定执行。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1.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在指导方法上,采用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应充分发挥导师指导博士研究生的主导作用以及博士研究生个人的特长与才能,努力体现“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积极调动博士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博士研究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帮助博士研究生按时制定好个人培养计划。
2.博士研究生课程讲授方式要有针对性,更多地采用研讨式、专题式、报告式、评价式的教学方式,规定博士研究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学术活动,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3.导师和导师组要做好博士研究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安全稳定工作,协助院系、职能部门处理博士研究生的突发事件。
五、培养流程与要求1、制定培养计划2、开题报告3、中期考核4、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列出时间、具体组织形式等)5、完成学位论文(或毕业论文)答辩、毕业资格审核、学位申请条件审核。
0703化学一级学科简介
0703化学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中文)名称:化学(英文)名称: Chemistry 一、学科概况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及分子以上层次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能以及相互转化的科学。
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它在自然科学中位居基础核心地位,是包括生命、材料、能源、环境科学等在内的其它科学分支的重要科学基础和生长点。
化学是最古老的科学之一。
它在长期的实践中开阔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提供了资源开发的依据,赋予人类以非凡的创造和合成化合物的能力。
当今化学学科发展的主要动向可归纳为四个方面:1)深化对结构(包括分子结构和分子聚集体系等)与性能关系的认识,以所需性能为导向,设计、合成与组装目标化合物体系;2)深入研究化学反应机理,特别是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实现对化学微观过程的人工控制,发展新型催化剂调控反应,进而设计绿色的化学过程;3)发展合成、分析、表征、测试的实验和理论新方法,并依靠计算机技术使各种信息更加灵敏可靠;4)加强化学与物理、材料、生命、信息、能源、环境等科学的交叉与合作,促进互相渗透,共同发展。
随着现代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化学家将能根据社会经济和国家安全的需要来设计结构和化学过程,从而合成和筛选出更多更好的新化合物和材料。
化学还将在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以及生物、医学和材料工业诸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学科内涵近代化学是以原子论和化学键理论为基础和主线发展的。
原子电子结构的发现和量子理论的建立,为化学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化学在近两个世纪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学科分工。
根据研究对象和任务,化学分为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研究方向。
与此同时,随着与物理学、材料科学、分子生物学、信息科学、能源科学以及环境与生态科学等相关科学分支的进一步交叉融合,化学的学科分支将不断发展壮大。
化学学科发展已经到了从定性到定量,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从描述到推理的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一级学科(07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具有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知识、有见识、有能力的研究型和应用型高层次化学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政治素质过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体健康、心理素质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的学术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勇于探索与创新。
2.掌握坚实的化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科研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学术素养、从事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工业生产部门的教学科研或生产管理工作。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英),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英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英文科研论文的能力。
二、质量标准1.应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
2.应具备化学学科良好的学术素养和学术道德。
3.应具备化学学科基本的学术能力,包括获取知识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学术交流能力。
4.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申请者独立完成;论文内容应有自己的新见解并具有一定的工作量;论文应符合科研论文的学术规范,并具有简明的中、英文提要。
三、学科方向1.无机化学(1)配位化学:本研究方向主要进行新型功能配合物、固体聚合物、超分子化合物、化学合成和天然分离、结构活性研究以及构效关系等研究;设计和合成新型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探索其作为异相催化剂在催化中的应用,拓展其在有机级联反应中的应用。
在气体吸附与分离,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分离、光催化活性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对水中污染物降解及光解水产氢性能研究方面具有特色。
(2)生物无机化学: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生物体内存在的各种元素,尤其是过渡金属元素与体内有机配体所形成的配位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形成、转化,以及在一系列重要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在生物配体金属有机框架(BIO-Mofs)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金属水解酶和金属蛋白的化学模拟及新型核酸水解催化剂的合成、性质及机理研究方面具有特色。
(3)无机纳米材料化学:本研究方向主要围绕无机功能微纳米材料的、设计、可控合成及性能、晶态半导体材料、介孔材料以及碳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无机功能微纳米材料的、设计、可控合成及性能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在硅基、钛基有序介孔材料的设计合成、结构调控、纳米材料的改性及与光电性质的关系、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光电催化活性研究,以及形貌、尺寸结构与发光、电池材料性能研究方面形成了特色。
2.分析化学(1)环境分析化学:本研究方向主要围绕复杂体系中痕量物质的富集分离与检测联用新技术、金属有机骨架在重金属分离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探索用于痕量金属离子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在设计、开发新的生物探针,建立复杂体系中有毒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生物活性分子以及药物的分离和检测方法,发展新颖的现代色谱分析方法与技术等方面形成了特色。
(2)纳米生物传感化学分析:本方向主要围绕纳米粒子在化学与光学生物传感器领域的应用开展研究工作,以纳米材料为载体设计新型的具有生物分子识别和光学信号增强作用的纳米标记粒子在构建高灵敏化学生物传感器以及多组分同时检测中的应用,如多肽、核酸、蛋白质、生物活性物质等的快速和超灵敏检测分析等。
在半导体量子点纳米粒子、金属纳米簇纳米粒子、稀土化合物纳米粒子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等在化学生物传感器等研究方面具有特色。
(3)生物成像分析:本方向主要围绕新型多功能多靶点高性能纳米生物成像探针的设计、开发与在多种模式下的生物成像应用开展研究工作,基于多种纳米材料为载体开发适于荧光成像、磁共振成像、计算机辅助X射线断层扫描(CT)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成像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成像等技术模式的生物成像探针,通过在一种探针上整合多种成像模式并结合靶向技术实现对生物样本的高灵敏度及高准确性的识别与分析,提高肿瘤等疾病的诊断效率与准确度,在理论研究与临床诊疗等领域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和鲜明的研究特色。
3.有机化学(1)现代有机合成:现代有机合成旨在合成在生命、材料科学中具有特点功能的分子。
可以采取新方法、新技术从而发展或者利用高选择性、绿色廉价、高效快速的方法完成目标分子的构建。
现代有机合成的优势为:1.使反应的原子经济性更高。
2.通过多组分合成提高合成效率。
3.通过不对称合成创造光学活性分子。
4.使合成过程更加绿色、环保。
现在有机合成反应的特点为反应条件温和,反应能在中性、常温和常压下进行,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优良,同时减少进而避免昂贵或者有毒催化剂的使用。
(2)应用有机化学:本研究方向以天然产物、药物分子、功能材料及精细化学品的合成为目标导向,主要发展适应于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化学的有机合成新反应、新试剂和新方法。
本研究方向注重合成方法的多样性,高效性和精准性,使应用有机化学领域能够提供足够多、足够复杂的各类有机新物质,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医药、材料等领域的巨大需求。
优势:应用有机化学将有机合成方法学和人类生产生活实际中有着重要应用的药物分子、功能材料、精细化学品紧密结合,着重于开发设计开发有应用前景的有机合成方法。
这些新方法创造的有机新物质。
4.物理化学(1)分子基材料化学:本方向主要围绕以功能导向为目标的晶态分子基功能材料的设计、结构及性能调控方面开展研究工作,深入了解其分子组装、合理合成,可控制备等规律。
特别在分子基磁性材料的合成,可控制备及磁-构关系研究;稀土发光材料、光催化材料,新型分子荧光探针设计、合成与构效关系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并具有优势。
(2)功能配合物:本方向主要围绕新型功能配合物的设计、结构性能调控方面开展研究工作,探索新型功能配合物在环境、新能源材料及信息存储材料领域的应用。
并在混合配体配合物(配位聚合物)的构筑、结构及性能研究方面形成了特色。
(3)能源材料化学:本方向主要围绕太阳能高效开发与利用、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电化学超级电容器的关键材料、反应机理及光催化转化与结构关系、过程及其科学问题等开展工作,在设计、合成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材料、调控半导体纳晶薄膜的微结构、制备和优化电极材料,锂硫电池材料、光电转换和化学电源领域形成了特色。
(4)计算化学与分子设计:这一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量子化学的理论计算方法及其在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结构化学、化学动力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材料化学等多学科理论研究的应用。
主要开展以下方面的研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体系的各种行为特征,并总结其中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在应用计算量子化学方面,在氢键本质、星际分子的振动及转动光谱、小分子激发态的势能面等方面的研究有开创性的研究;应用量子拓扑学研究分子的电子密度分布函数的拓扑性质和分子结构、化学键的相关,研究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本质;采用多组态算法研究有机反应机理、交叉势能面和金属络合物的催化活性;应用第一性原理研究功能材料的光、电、磁等方面的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5)超分子化学:主要开展功能导向的超分子化学研究。
围绕分子识别,离子客体的受体和分子客体的受体;生物有机体系和生物无机体系的超分子反应性及传输;超分子化学中的物理方法;模板,自组装和自组织;超分子技术,分子器件和分子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开展工作。
在杯芳烃的修饰及功能化方面的研究形成了特色。
四、学制与总学分硕士生基准学制为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为五年,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29学分(16学时/学分),实践环节3学分。
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1年(以课程学习、实践为主,兼顾论文的前期工作),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1.5年。
硕士研究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天津师范大学学位授予标准,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五、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和教学进度按三年基准学制安排。
(具体课程信息见《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说明:1.选修课程包括学科方向专业选修课、跨学科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
其中:学科方向专业选修课(修读3门以上,不少于6学分);跨学科选修课(修读2门以上,不少于4学分)。
要求学科方向专业选修课程开设不少于4门,除满足本学科方向硕士研究生选修要求之外,原则上均可供全校硕士研究生选修。
2.研究生院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可作为跨专业选修,体育类课程每人只得选1门计算学分。
六、创新实践环节创新实践环节包括系列学术讲座和其他实践形式,共计3学分。
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校、院组织的20场(次)学术讲座,计1学分,由学院考核并认定。
其中,学风与科学道德建设系列讲座由研究生院、研工部统一开设并组织,要求所有研究生必须参加。
其他实践环节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含社会调查、生产实践)、学术交流、专业实习、学科(专业竞赛)、素养历练基地活动、“三助一辅”等,计2学分,由导师考核并认定。
研究生参加创新实践环节活动的情况须记入《天津师范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活动考核表》,由导师或学科组进行考核,实践环节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毕业论文的答辩。
七、科学研究学术型全日制研究生在广泛阅读文献和深入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课题。
研究课题必须具备较强的学术或实践意义,并尽可能与导师承担的省部级以上的科研项目相结合。
学术型全日制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以天津师范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国内外正式出版物上公开独立发表1篇本专业的科研论文;若与他人合作撰写发表的论文,研究生本人必须为第一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的,研究生可以为第二作者);论文须正式发表,接收函等无效。
八、中期考核为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实行中期考核制度,建立淘汰分流机制,对没有达到培养方案要求的研究生予以淘汰。
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学位论文开题前(一般在第二学期末),进行一次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内容应包括文献阅读综述报告、课程学习情况、科研能力等,由不少于3名本专业硕士生导师组成的考核小组进行考核。
中期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考核的内容包括研究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习态度及专业水平(包括学位课程考试成绩及科研能力)。
经考核确认学习成绩良好以上(含良好),并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研究生可进入硕士学位论文阶段;学习成绩较差及明显表现出缺乏科研能力的,考核小组要责成学科小组与导师制定改进措施;如认为其学习成绩太差及明显不能完成学位论文者,或因其它原因不宜继续攻读学位者,考核小组可做出终止学习的结论,作肄业处理。
九、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综合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