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体会选15篇

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体会选15篇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体会1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希望而不是让他们沉浸在过去失败的阴影里。
有人说,欣赏如空气,每个人都不可隔绝,欣赏如水分,每个人都不可或缺,,欣赏如智慧的阳光,不仅照亮每一个学生也会照亮老师。
学生欣赏学生,便可以给学生一点希望,多给于学生一些赏识,便可以让学生树立起学好的信心,鼓起实现梦想的勇气。
我班有个学生阿鹏,他是一个小巧可爱,皮肤有点黑的男孩子。
他不爱学习,或许从小疏于父母管教,或许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或许是身体素质本来就很差的缘故,他每天总有睡不完的觉,走不完的神,永远也写不完的作业。
尽管如此,我还是很喜欢他,因为他的'那双大大的笑眼总是让人难以忘怀。
渐渐的,相处的日子久了,发现他的有点也就越来越多了。
他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尽管上课听不懂,也从来不捣乱,偶尔帮我擦下黑板,也乐此不疲。
每当下课后,都会主动帮我送教具;每次上课前,也总是有条不紊的帮我准备好多媒体:先开电脑,接着开投影机,然后打开屏幕,最后放下窗帘。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他总是开心的等到我的使用。
每次我使用时,他都会有一种成就感似的,似乎为老师帮忙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由此可见他是一个善良又勤快的孩子。
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尽管每次默写,他总是错,但只要给他充足的时间,他总是能够正确无误的写出来。
或许是平时贪玩忘了背诵吧?也或许是平时就没有及时复习的习惯吧?由此可见他也并不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孩子。
他是一个有特长的孩子。
很多老师认为成绩差的孩子几乎什么都差,我也曾经这么认为。
或许这就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吧。
有一次,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一次下课后,我让阿鹏跟我到办公室默写句子,他正打算收拾文具跟我走,这时班级里的几个班干部说道,老师,他不能走,最近学校要来检查,班主任吩咐出一期黑板报,而阿鹏就是独一无二的绘画师。
听到此话,我着实吃惊不小,带着惊异的眼神看着阿鹏,问道:真的?阿鹏笑眯眯的点头称是,被同学称赞之后的自豪感毫不掩饰的呈现在脸上,我只好让他一展身手了。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读后感7篇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读后感7篇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读后感(精选篇1)《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是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之作,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所著。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他有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
他提倡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
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写了很多关于教育的书:《要相信孩子》、《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关于人的思考》、《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等等。
其中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
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建议》。
书中有生动的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通过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让教师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应该怎样教。
著作涉及到教学的各个方面,有怎样教育后进生的建议,有给未来教师的建议,有关于智力的开发,有对写教育日记的指导,有怎样开展集体备课,有的谈到作业的检查等,写的相当详细。
这本书共设计到100条建议,很多建议都让我受益颇深。
这本《给教师的建议》让我懂得了一个教师所应明白的道理:教育需要智慧,需要艺术,需要经验,需要技巧。
这本《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没有生硬的说教,没有空泛的大道理。
在书中的字里行间,在每字每句里,都渗透着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的热爱。
他在给教师的建议中都结合了自己多年教学当中的教育事例。
他对教育的阐述形象精准,加以精辟的理论分析,一针见血地点明了教育的真谛。
通读全书,感悟很多,但总的来说,我认为苏霍姆林斯基是真正为学生着想的大教育家,他的教育是为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服务的。
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体会7篇

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体会篇1今天学习了特级教师于永正给新老师的二十条建议,让我反思自己几年来的从教经历:课堂教学不能一味地追求热闹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讨论活跃,回答问题踊跃,课堂呈现出热闹的景象。
心里不愿意让课堂出现一点安静的状态。
这种热闹、流畅、华丽的课堂值得我们反思:课堂上难道只需要热闹而不需要安静吗?一、教材需要学生静读。
许多教师在新课的引入上花费了很多心思,千方百计用新、奇、特的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种良苦用心无疑是好的。
但每节课都能找到新、奇、特的方法是不可能的,也没有那么多精力来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引入,更多的是随堂课。
据我本人调查,现在多数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
因此在随堂课的开头,很有必要让学生静读教材,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
学生往往带着自己的经验和感情阅读教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教材,这个过程是教师对教材的分解、阐述无法完全替代的。
二、回答问题需要学生静思。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的一种常用方式,也是引导学生思考的常用手段。
教师设问之后,要等待学生静静地思考。
提问之后即叫学生回答,而且回答得十分流畅的课堂多半是虚假的。
要么问题太简单,没有思考的价值;要么演练了很多次,学生早已熟记答案;要么让优生的思考代替了全体学生的思考,用虚假的热闹和流畅掩盖多数学生缺乏思考的实质。
三、概念与规律的学习需要学生静悟。
科学概念和规律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它往往包括对现象的观察,分清矛盾的主次,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由生动的具体到科学的抽象等一系列的思维加工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静静地悟,让学生真正悟透其中的道理,理解其本质,方能举一反三。
特别是高中物理,思维难度大,更需要学生的静悟,有人甚至干脆把物理叫做“悟理”。
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安静地思考,自主地练习。
通过练习,让学生发现问题,总结思路,提炼方法,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让知识入脑、技能过手、方法得以掌握,让课堂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5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5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我们平时常常提出要提高学生的脑力劳动,要让学生能够通过思考来获取知识,这种观点是非常正确的,我想起了自己的经历。
比方说学习自行车或者游泳,尽管别人把所有的原理都教给了我,但是当时我还是一点进步都没有,但是一个偶尔的灵感和体会,就使我一下子学会了这些技能。
也许会说我是无师自通,但是我知道这都是通过自己的动脑和亲自实践才学会的。
我们的教学也常常会发生这些事情,明明给学生详细的解说、细致的分析,可是该让学生展示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很失望,看着当时拼命点头的学生,现在都一个个低下了自信的头。
上台解说也是吱吱呜呜,断断续续的,这时候的我们才知道原来刚才费了好大功夫,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
接下来就对着学生大发脾气,倒霉的还是学生。
所以太详尽的向学生传授知识,反而是吃力不讨好。
特别是概念性的知识点,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效果更差。
任何知识点如果不是建立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一味的传输是徒劳无意的。
比方说音乐中的连线作用,单单从概念上讲解,学生怎么都理解不了,可是当我举了几个例子,运用生动的事例,并给学生相应的'练习,让学生在思考中完成对概念的理解。
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就能掌握的很好。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会这样,通过理解和思考才能真正的掌握技能。
在我读书的时候,对于某个数学概念一直不能理解,对老师的一味讲解甚至觉得有很大的压力,我想这也是所有学生的心态吧,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做到激发学生的脑力劳动,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成为一个学习的主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近日,再度捧起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重温经典,又一次和大师对话,接受来自灵魂的涤荡,几多感慨,颇有体会,先书写下来,不为成文,只为记录。
84年教育科学版的《给教师的建议》第一条,《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语言质朴。
读后,掩卷反思。
朴素的语言如黄钟大吕,撼人心魄。
为什么有落伍的学生?是因为“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14篇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14篇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篇1苏霍姆林斯具有执著的教育信念和顽强的工作作风。
自从1948年被任命为帕夫雷什中学校长后,他的教育才华就愈益明显地展示出来。
到50年代中期以后,他已成为一名成熟的教育家,活跃在原苏联教育界。
他的工作富有鲜明的独创性和革新精神,从不拘泥于传统的陋习,紧紧把握时代的发展脉博。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经验与理论著作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在他一生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既当校长、又当普通教师;既教课,又当班主任;既做具体工作,又搞科学研究。
他是一位勤奋务实,笔耕不辍的杰出人物。
这就使得他能从学校工作的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全面地观察、了解、分研究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种现象和问题,避免理论与实践中的片面性,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将其提升到理性的高度,逐步形成自己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
苏霍姆林斯基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养共产主义建设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
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关于智育。
他认为智育就其本质与任务来说,包括给学生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形成科学世界、发展智力等方面。
他提出了学生的知识要建立在广阔的“智力背景”上,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其中包括:给儿童上思维课;开展课外读书;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参加课外小组活动等。
关于体育。
他说:“对健康的关注,这是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工作。
”关于美育。
他指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建全的有力源泉”。
关于劳动教育。
他明确指:“劳动以外的教育和没有劳动的教育是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
苏霍姆林斯基伟大、光辉的一生给我的最大启示是,教育工作者应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做深入细致研究工作际教育工作者除了搞好日常工作之外,也时刻不应忘记肩负的理研究的使命。
总之,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的论述,既提出了明确的教育目的,又提出了具体的教育任务。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20篇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20篇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1每每拿起这本书时,我的视线就被书中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深深吸引,书中的很多建议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
在学校时常听到一些教师感叹:”这些孩子怎么了,明明课堂作业会做,可没几天就把已经学的知识都还给老师了。
仅仅是因为学生在上课时对知识进行了强记或仅仅是因为听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这一教学现象一直困扰着我们。
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们在前一天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当时都懂的情况下,到了第二天会忘记,或者做作业会出错呢?作者指出:面对新的知识,也许当时学生懂了,可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表层上,缺乏温故知新与反复实践的巩固过程,所以第二天造成印象模糊或者忘掉。
即“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
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
”(见第十一条建议第2段)如何保证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回顾与再思考的过程呢?他以几何教学和讲解俄语副动词二个教学案例揭示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而不是老师的讲解)去理解所学的内容,这样获得的知识是经过自己加工的,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知识留在他们头脑中的印象就会是深刻而持久。
可是,每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老师时常会担心课上时间不够用,有时候我们不得不在赶教学进度!而结果也往往是欲速则不达!怎么办?苏霍姆林斯基在文中的一段话给我们教师指出了方向,他说:“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特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这些时间会得到百倍的补偿。
思考知识时的脑力劳动越有效,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就越少,下一节课上检查功课所花的时间就越少,因而可用来讲解新教材的时间就越多,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很熟悉这种情景:当被提问到的学生刚刚开始回答问题的时候,所有其余的学生就各干各的事情了;对回答进行思考的,顶多也不过是少数几个有可能被提问的学生……怎样才能在检查功课的时候,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以便使教师对全班的工作都能检查到呢?”(书中所说的检查主要是针对前一天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的口头检查。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5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5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近期,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
读完以后真的觉得这是一本值得我们一读的好书。
书中的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问题。
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
每一条建议都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
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
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反思,也给处于教育前线上的我们指引了方向。
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一、心存博爱,永不言弃优秀学生是相似的,而当你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的差学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惩戒地……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原则性的指导。
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
我班上的文同学平时属于活泼好动,管不住自己又经常会招惹别人的小孩,开学初期我就已了解到他的这些情况,我抱着满腔热情试图感染他,改进他。
然而收效甚微,他也时好时坏,犯错不断,我也曾想到过放弃他。
但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他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就会充满希望。
我们不能放弃,绝不能放弃。
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
其实文同学他也想和同学们成为好朋友,也想在老师面前好好表现,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和同学相处。
也确实调皮好动,管不住自己,我如果一味地只盯着他的缺点,看不到他的任何优点,我只会越来越急躁,后来我意识到了这一点。
2023年《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5篇)

2023年《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5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扪心自问:今天,我发现了学生的哪些优点或特长?我为学生的个性成长做了哪些努力?在当代社会的教育中,社会更注重的是素质教育的发展,学生的全体发展,不单单来指学习成绩的提高,更在乎学生全面能力的提升。
通过这次学习给教师的十条建议,我知道了老师在学生心中的重要作用。
在学习生活中,如果每个孩子都感觉自己是老师的“最爱”,让每个孩子在教室里都能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那么,这样的老师必定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尊重。
想要让学生喜欢你,你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给予学生最温暖的关怀,倾听学生的心声,对学生提出最中肯的建议,甚至批评。
在学生的进步中,你还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学生的成长,聆听花开的声音。
教师对学生要多一些适时、适性的鼓励,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充满自信地行走在校园里,在各种场合、各种活动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样的.教师必定会深受学生喜欢。
凡是成功的学校都有一批优秀的教师:他们依然纯洁,他们相信自己的职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职业,他们依然在“用心”做事,他们有自己的人生信仰,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教师就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2我阅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使我受益匪浅。
它告诉我们教师要做一个善于反省的人。
长期以来,我们的管理者和教师,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认识,但是真正会去反思还比较少。
所以作为一名管理者、教师需要不断地终身地学习。
我认为,其实,我们并不是不在学习,在每天的工作中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们只要多一些讨论,多一些表达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写,这不就是我们最好的'学习方式吗?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让教师自己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具有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十篇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十篇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十篇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篇1一本好书就像一盏明灯,能够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为我们指明前行的道路。
我拜读了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让我的心豁然开朗。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听得入了迷,连做记录也忘记了。
课后,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
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
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
”这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很多人都疲于应对工作中的琐事,整天是事情在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找事情。
做事情,一样的时间有人也在忙于工作,教学,可是如果没有热爱,如果没有思考,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而没有主动去研究,最后就会一无所获。
读书应该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学生是一个装不满的水桶,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更迭的速度,让人时刻感到知识的滞后。
教科书不断改革,学生的生活接触也越来越丰富多彩,社会信息交流越来越通畅。
作为课堂教学的行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应该有交流的基础,一桶水已经满足不了新时代学生的需求,我们要在工作中读书﹑学习,从而可以让自己知识渊博,让学生感受的教师的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进而教师能在给予学生知识的同时给学生以启发和向往,让他们对知识的学习也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仅背诵必修课教材只会让他们死记硬背于是更加迟钝。
而要减轻他们脑力劳动最有效手段是扩大阅读范围。
阅读的材料要让他们感到惊奇和赞叹,因为儿童感到的惊奇和赞叹会刺激唤醒大脑使其加强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在这里举了他自己一个名叫费佳的学生的例子。
费佳在应用题和乘法表上有障碍,苏老师发现原因在于他注意力不集中根本记不住条件。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9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9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 1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
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
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
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
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
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
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
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
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
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通用10篇)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通用10篇)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篇1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从中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关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
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论述:“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
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
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没有兴趣的指引和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学科兴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顺利获取知识,在体验一次次成功之后,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激发学习的动力;教师要钻研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法引领学法,例如,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那样,我们若能把带有游戏性质的作业、科技知识、百科知识、趣味故事、趣味实验等列入教师备课的内容,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于课堂提问。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
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
”教师要能“对教材进行深思熟虑:找出因果联系正好在那里挂钩的、初看起来不易觉察的那些交接点,因为正是在这些地方会出现疑问。
而疑问则能够激发求知的愿望。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篇2最近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沉浸其中,情不自禁地与这位伟大的教育家进行心灵的交流。
在《给教师的建议》中的一篇*里谈到了怎样对待“后进生”问题,读过之后,我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作为教师,被赞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教育的公平公正?是否做到了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每一个后进生?如果教师只是口头讲授或板书,或者让一些程度较好,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流利的回答,那么表面上似乎很完美,但对于那些后进生就会产生很大的障碍,久之就会有更多的“欠账”。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优秀5篇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优秀5篇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精选篇1社会和家长对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对教师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孩子成才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我们的孩子却还处在无知的状态中,一切都是一付无所谓的样子。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该怎样根据社会和家长的需求,根据孩子现阶段的身心特点,使我们的教育走在社会、家庭、未来的前面呢?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这个问题,结合近来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专著《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给了我作好老师的信心,现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第一,我们要做一名专业知识扎实而有博学多才的老师。
这就是说,教师要读书。
古人说:“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就是指书籍。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苏霍姆林斯基也只有说:“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这24小时意味着你要上课、备课,你要批改作业,甚至还要处理班级里的事务,学生之间的小矛盾,哪里有时间读书呢?我想起了鲁迅的那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睡前十分钟或二十分钟并不影响睡眠的效果。
该怎样进行呢?把有感触的教育随笔或设计独特的教学案例多看几遍,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摘录下来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这就是读书,每日不间断地读书,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多姿多彩的,才能像那位历史老师那样“用终生的时间备课”用大约15分钟的时间现场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使听课的老师入了迷,才能给学生的永远是新鲜的营养,这才是读书的关键———读以致用,这样才能做一名专业扎实而又博学的老师。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的。
第二,做一名宽容的老师。
“宽容”是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之一。
作为孩子难免犯错,记得谁说过这样一句话:“不犯错的孩子那就不是正常的孩子”,连上帝都能原谅孩子犯错更何况是身为教育专业岗位的我们?因为犯错所以更应该有改错的机会,这个机会需要教师的宽容,因为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作为教师一定要善待学生的失误,善待犯错的学生,给他们改正的机会。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5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5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教师是社会中最具有影响力的群体之一,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因此,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对于教育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
而阅读是教师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下面,我将分享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体会和建议,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一、关于教育思想1.《教育的艺术》(作者:杜威)本书通过对教育的深入探讨,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创造性,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2.《教育的本质》(作者:纽曼)本书通过对教育的哲学思考,阐述了教育的本质和意义,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价值观的培养,实现教育的真正意义。
3.《教育的心理学》(作者:詹姆斯)本书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过程,实现教育的人性化。
二、关于教学方法4.《教学的艺术》(作者:艾森克)本书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分析和总结,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5.《学习的艺术》(作者:加莱)本书通过对学习方法的分析和总结,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实现教学的针对性和个性化。
6.《教学的反思》(作者:希尔)本书通过对教学反思的实践和总结,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和方法,实现教学的不断优化和进步。
三、关于学科知识7.《英语语法》(作者:奥尔韦)本书通过对英语语法的详细讲解,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英语语法的规则和应用,实现英语教学的高效性和有效性。
8.《数学思维导论》(作者:波利亚)本书通过对数学思维的分析和总结,引导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实现数学教学的启发性和趣味性。
9.《物理原理》(作者:费曼)本书通过对物理原理的深入探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的本质和应用,实现物理教学的生动性和实用性。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0篇)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0篇)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范文(篇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
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
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
所以,读书吧。
按照我个人制定的读书计划,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每一条建议都充满教育智慧,事例生动、分析精辟,启人深思。
从中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在此从微观细节方面扼要谈谈几点读书感悟。
感悟之一:成功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何为教师素养呢?苏霍姆林斯基从三个方面阐述教师的教育素养:这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广博的知识。
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
教育素养还有一个方面,谈到它不能不使人焦急,这就是教师的语言修养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以后需要花在抠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
教育素养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塑造学生的理智和心灵。
教师讲述教材就好比是向交谈的学生发表议论。
教师不是宣讲真理,而是在跟学生娓娓谈心。
如何提高教师素养?众所周知,名师、大师的教育素养都是很高的,能够集文学家、艺术家、书法家等大成于一身,而且具备很好的人格修养。
我自知距离名师还很远,应想尽一切办法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
还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好,那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把读书当作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他告诫我们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
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读好书能够净化我们的灵魂,开启我们的教育良知,锻造我们的优秀品质,因此静下心来读书是提高教师素养最有效的手段,是教师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5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5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在我们的周围,往往有这样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影响纪律;成绩不及格影响平均分;品行不端正影响他人;行为不规范影响集体荣誉;一句话,他们是“后进生”。
于是,为师者在埋怨“后进生”的同时,更是把与“后进生”作斗争当作班级工作的重心,或冷嘲热讽,或严盯死防,或冷落惩罚,或驱逐出“班”。
总之,大家都不能容忍“后进生”的存在,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后进生会搅混“班级”!可以理解:现在学校里都在搞各种考核,平均分、升学率、及格率是校长乃至社会关注的焦点,考核排名结果与奖金、评先、职称直接挂钩,与名师、名校评选直接挂钩,与学校、老师的前程直接挂钩……试问,谁能不食人间烟火?但,理解不等于赞同。
没有人会否认教育是一种崇高的事业,她的崇高主要体现在对现实的超越、对世俗的批判上,一味追求现实得失的教育非但无法让人体验崇高,反倒让人觉得为师者是多么功利,多么自私,多么目光短浅!静下心来想一想,学校有强弱,师资水平有高低,办学条件有差异,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容忍“后进生”的存在呢?一个后进生对班级而言是五十分之一,而对他的家庭而言却是百分之百,哪个后进生不是父母眼中的心肝宝贝呢?哪个孩子希望自己成为“后进生”呢?他们不是一直在努力吗?只是,被不小心折断了自己飞翔的翅膀,有谁知道他们的痛,他们的委屈?其实,中学生的可塑性很强。
从生理、心理的角度看,他们渴望被喜欢、被注意、被关爱。
而问题的根本恰恰在我们为人之师的教育者身上。
由于教师的所作所为使得其他学生对差生侧目而视,使得差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怎么做得到的总是批评、训斥,甚至嘲笑、讽刺、漫骂……,干脆将错就错,破罐子破摔,竭尽捣乱之能事,叫你头痛没商量。
有多年教育体验的老师都知道,当一届届的学生离开校园进入社会后,头脑活络、吃苦耐劳、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往往是你眼中曾经的“后进生”;阔路相遇,大老远跑过来叫声“老师好”的往往是你眼中曾经的“后进生”;逢年过节,跟你贴心地电话拜年或登门探望的还是这些你眼中曾经的“后进生”!一旦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在面对这些受伤的天使时,怎能不顿生怜爱之情呢?要关注他们,并给他们更多的爱,甚至更多的偏爱。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6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6篇篇1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不仅给了我教学上的建议,还让我对教育事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宝贵的建议,让我能够更好地应对教育中的挑战。
首先,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
他认为阅读是获取知识、拓展视野的有效途径。
对于教师而言,阅读更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阅读,教师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阅读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和兴趣爱好,从而更好地推荐适合学生的书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其次,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他认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兴趣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苏霍姆林斯基还强调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
他认为,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形象,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培养他们的品德和素质。
最后,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提到了教育中的“成功感”。
他认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获得成功感,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宝贵的建议和启示。
作为一名教师,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同时,我也会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他们获得成功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我相信,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会成为一名更优秀的教师。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5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5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精选篇1)最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
作为教育经典著作,这本书确实名副其实,阅读过后,感触颇多。
作者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向广大教师提出了100条实用且有价值的建议。
书中列举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实际事例,一切从实际出发,所以整本书读起来既通俗易懂,又意味深长。
下面我将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才行。
在作者眼中,教师要想拥有更多的业余时间,不让备课、上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么就必须保持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
作为教师,其实是特别忙的,得面对学校各种各样的检查、做课题、搞教研、进修、培训、评职称、提高教学质量、上课、备课等等。
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教师只有通过阅读的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宽广自己的视野,才能让自己成为真正的教育能手。
知识丰富了,备课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就会减少,而且自己的课堂也会变得生动有趣,充满情感,那么自然就会有多余的时间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书中提到的那位教龄三十年的历史老师,就可以体现通过阅读储备知识的重要性。
她的公开课深深地吸引着每位听课老师,而她说自己的备课时间是终身,我想大概是因为终身都在储备自己所需的素养;她说本课题的准备时间是十五分钟,我想是因为厚实,所以一刻钟足以让她的经验和才华施展出来。
我想成为这样的老师,我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读书多了,才能自信,才能更好更全面地传授知识。
不仅教师要多阅读,学生更是如此。
学生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此,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后进生更需要阅读的建议。
我们教师一般都会有一个错误的.观点,那就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不应该花太多的时间用在教材外,许多老师都会要求学生抓住课本,学好基础知识,不需要课外的拓展了,包括我自己也曾如此愚钝的以为这是对的。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把它们整理了一下,其做得不分大小,难免遭遇失败。
或许我们能够看到并感受到挫折背后坚韧的力量!会导致问题变得没有意义;坚持,会还原我们行为的本质;坚持,会让我们放弃种种可以贪婪的东西,相信每一步都会离真正的教育更进一步。
那些选择忘记或干脆走向他处的失信于信念的人,再年青的时间也迷失舞台。
书中总结了六百多条建议,读后得到了很多教育的启迪。
读完该苏联学者的这本书,感到收获很多,也得到了很多教育灵感。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教师如何提高教育技巧”的81条建议50.学生们能在谈到他的才发现,通过改变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方式,发展智力。
长一点白发、花一点皱纹、费一点心思,或者有几位数位的加减乘除,原则上都是好的,可以让学生认命。
反复读《给教师的建议》“室内的空间要合理布置让教室更温馨和谐,我对教师的有必要采取要点;还有五十条建议:请你教后请继续关注给出了建议和应以方法。
阅读在这项实践中起到了指导作用,同时也可使个别辅导的效率得到相对的提高。
青睐、赞赏是关怀,教育工作者应该为学生做自己爱做的事,发挥自己的长处,尽可能地挖掘其内涵。
就是一个小社会,就是一个小生态,老师就像 SUBIE,想改变孩子,得改变自己。
其观点不是高深晦涩的;是很具体的。
里面一个个全是成功的教育家,在充分自信中,都愿展示最充分的才华。
加班加点的努力,也许就会乐于接受。
班级成长的点点滴滴,或许还要指望着我们,更要去执着地追寻成色吧。
《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组成的乡村基础教育读物。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是著名的苏联教育家,这位著名的苏联教育家坦诚地阐述着,让许多教育和教学的实际问题,一一得到具体的完美的决策,既者都很好,但发挥各自特点,有特色。
苏霍姆林斯基在其数目很是繁多的学校工作论述中运用了很多篇幅论述道德教育和教学职业道德。
实施师德教下子好,那师德的会导致教师群体的职业行为得到纠正、甚至改变。
有了低下道德水准的教师集体,也就有了挡风遮雨的舒畅的力量以及雷厉风行的办学实践。
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体会

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体会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体会「篇一」职业道德是教师的育人行为进行规范,是社会责任感的具体表现。
它要求老师的职业理想——忠诚教育事业,教书育人;职业情感——热爱学生,诲人不倦;职业规范团结协作。
为人师表,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面对跨世纪的人才培养所提出的要求,我们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时刻对自己提出严格要求,积极参加职业道德学习,培养高尚道德情操。
首先,当我们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时,意味着我们的工作时间是无界线的。
(1)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
(2)要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能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3)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所以,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做好“等堂”“活堂”“管堂”,以保证既有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又能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
其次,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教育教学中,要妥善处理师生关系:(1)要给予学生特殊的关心和爱护。
(2)不得体罚学生和变相体罚学生,因为体罚学生,学生的心灵会留下伤痕,造成性格残暴,不服从教育。
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认识《教师法》,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不得对学生进行特殊的关心和爱护。
(3)不得歧视学生,对于班级个别调皮的学生,老师要积极进行帮教,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而不是有意进行歧视,造成学生退学。
再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在团结协作的基础上,共同努力,将自己的光芒照向每一位学生,发扬奉献精神,同时,对学生充满希望,要做到“尊重与信任,有耐心和爱心”。
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体会「篇二」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的名言中讲到:要让儿童看见和体验到他在学习上的成就,不要让儿童由于功课上的落后而感到一种没有出路的忧伤,感到自己好象低人一等。
这也是我们在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时应该做到的。
在工作中我也尽量做到如下:一、关心后进生后进生不是天生的。
他们中有的是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有的是父母离异,不正常的家庭教育造成的;有的是身心发展中各种消极因素恶性膨胀的结果。
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体会11篇

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体会11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体会11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体会11篇,供大家参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教育教学工作成了我工作的主旋律,这一旋律因学生而悦耳,因忙碌而充实,因进步而欣喜,这一切都归功于教育的指明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初读《给教师的建议》看到的是浅显的建议和劝告,一个个平常的事例,点淡淡哦道理皆来源于生活,这是年轻教师最快进入教师角色的必备书,有了它,才能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细品《给教师的建议》知道了以个真正的老师如何给自己定位,如何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更多的是理论与事例相结合,体会与方法的渗透,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遍地阅读、品味。
首先,我们要做一名专业知识扎实而有博学多才的老师。
这就是说,教师要读书。
古人说:“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就是指书籍。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苏霍姆林斯基也只有说:“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这24 小时意味着你要上课、备课,你要批改作业,甚至还要处理班级里的事务,学生之间的小矛盾,哪里有时间读书呢?我想起了鲁迅的那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睡前十分钟或二十分钟并不影响睡眠的效果。
该怎样进行呢?把有感触的教育随笔或设计独特的教学案例多看几遍,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摘录下来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这就是读书,每日不间断地读书,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多姿多彩的,才能像那位历史老师那样“用终生的时间备课”用大约15分钟的时间现场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使听课的老师入了迷,才能给学生的永远是新鲜的营养,这才是读书的关键---读以致用,这样才能做一名专业扎实而又博学的老师。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的。
其次,做一名宽容的老师。
“宽容”是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之一。
作为孩子难免犯错,记得谁说过这样一句话:“不犯错的孩子那就不是正常的孩子”,连上帝都能原谅孩子犯错更何况是身为教育专业岗位的我们?因为犯错所以更应该有改错的机会,这个机会需要教师的宽容,因为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作为教师一定要善待学生的失误,善待犯错的学生,给他们改正的机会。
不断犯错,不断改错才是一个儿童的成长。
针对犯错的学生,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如果色厉内荏的批评,孩子可能会吓哭也可能会采取抵抗不说,不如我们先平心静气之后再与之交谈。
其次,是让孩子改正错误。
找准原因,了解想法之后,就要让他明白犯错就要改错,这是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只有这样才能重新获得别人的认可和肯定。
一颗宽容的心就能减少学生否定自己、胆小自卑、信心不足等教育遗憾。
只要从言行上耐心教育,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缺点,才能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品德的养成。
正如文章中所讲的:“宽容不仅是一种方法和手段,更是一中精神”,只有把这种精神贯穿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才能培养良好品的人,这是我从中体会到的。
第三,要谨记知识的最终目的---运用。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谈到:“知识--这就意味着能够运用。
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这里就为知识做了一个准确的定位:学的目的就是运用,只有用才能体现学会,只有善用才显灵活,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谨记:"请你努力做到,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它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的交流生动中,不断过程活期来。
没有这种交流就不可能设想与完满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绪的、审美的发展”,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的。
在《给教师的建议》第二条建议《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中,分析了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帅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
其实这个问题不光是在苏氏所处的那个年代存在,就是在当今,丝毫未见减少。
说起这里面的原因,教师大都归结为学生不知道学习或者脑子笨,家长不配合。
而不是积极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那么造成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苏氏在提出问题后,直截了当地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几千年前就提出的因材施教,在现在的教育教学中也是常提不断的。
应该说,这条教育原则,对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都是非常熟悉的。
我们在制定计划时也经常说,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
而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几人能做到这一点呢。
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是很容易的。
它不仅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
可看看我们周围:不同类型的学生上着同样的
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一张卷子。
即使做错后教育的方式也是一样的。
一张试卷,既有几乎满分的优秀学生,又有成绩在个位数的学困生。
试想,这样下去,怎会去个别对待,怎会不产生差生呢这也难怪有些教师不停地抱怨他的课堂上学生不听话,捣乱纪律了,也难怪苦口婆心地教育起不到成效了,难怪每天被学生折腾得心浮气躁、精疲力尽了。
人们常言: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已要备一桶水,而教师的这桶水必须是不断更新的水。
可我们都在说着“教师的时间哪里来?教师和所有人一样,要做家务,要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且每天做着只读教材和教参的老师,即使读书也是疲于应付,以至自己在教学中筋疲力尽,工作自然也就成了一种负担。
苏氏在书中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加强自己的学识修养,对任教学科有深刻的研究,掌握各科知识结构的内涵。
教学时要能扩展学生的视野,揭示人生的真谛,成为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先行者,成为青少年一代步入社会生活的引路人。
书中的每条建议都阐明得生动明白,每一个案例都在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每个观点都带给我们启迪和收获,让我们从中汲取方法,品味建议,感悟教育,做一名不断提高自己的老师,用理论的光芒照亮我们教育前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