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迁理论.ppt
合集下载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ppt课件
作者简介
一、学习和从教经历 • 1920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萨州坎布里奇市 • 1942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士学位 ,1952年获得该校哲学博士学位 • 1946-1949年年开始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 • 1950- 1961年任华盛顿大学的助理教授 、副教授、教授,1961-1966年担任华盛顿大
6、正式约束
几点强调
6、正式约束
7、实施
• 实施主要指契约的准确执行。 • 在历史演化中,制度变迁、契约以及经济绩效等一些关键
性的问题,都取决于在多大程度上,契约能够低成本地得 以实施。 • 在博弈论重要文献基础上,作者得出这一结论:那些能使 人们在非人际关系化交换条件下从贸易中获取收益的复杂 契约,必须伴随着某种形式的第三方实施。
• 有关人类合作问题的相关讨论,在博弈论框架下的分析进展神 速。通过粗浅的分析一些过于简化的模型,可以得到这样的博 弈结论:当游戏可以重复进行,或者参与人数较少时,参与人 就可以充分的掌握其他参与人的信息,这时与他人合作将是值 得的,否则合作将难以维持。但这一条件与高度专业化且劳动 分工具有非人际关系化的实际世界正好相反。
1993年,诺思因为其“用经济理论和数量方法来解释经济 和制度变迁从而在经济史方面的新研究”,获得诺贝尔经 济学奖。
作者简介
二、主要著作: 《1790—1860年的美国经济增长》 1961
《美国过去的增长与福利:新经济史》 1966 《制度变迁与美国的经济增长》(与戴维斯合著) 1971 《西方世界的兴起:新经济史》(与托马斯合著) 1973 《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1981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1990 《理解经济变迁过程》2005
理论与现实的差距
2、合作:理论问题
一、学习和从教经历 • 1920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萨州坎布里奇市 • 1942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士学位 ,1952年获得该校哲学博士学位 • 1946-1949年年开始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 • 1950- 1961年任华盛顿大学的助理教授 、副教授、教授,1961-1966年担任华盛顿大
6、正式约束
几点强调
6、正式约束
7、实施
• 实施主要指契约的准确执行。 • 在历史演化中,制度变迁、契约以及经济绩效等一些关键
性的问题,都取决于在多大程度上,契约能够低成本地得 以实施。 • 在博弈论重要文献基础上,作者得出这一结论:那些能使 人们在非人际关系化交换条件下从贸易中获取收益的复杂 契约,必须伴随着某种形式的第三方实施。
• 有关人类合作问题的相关讨论,在博弈论框架下的分析进展神 速。通过粗浅的分析一些过于简化的模型,可以得到这样的博 弈结论:当游戏可以重复进行,或者参与人数较少时,参与人 就可以充分的掌握其他参与人的信息,这时与他人合作将是值 得的,否则合作将难以维持。但这一条件与高度专业化且劳动 分工具有非人际关系化的实际世界正好相反。
1993年,诺思因为其“用经济理论和数量方法来解释经济 和制度变迁从而在经济史方面的新研究”,获得诺贝尔经 济学奖。
作者简介
二、主要著作: 《1790—1860年的美国经济增长》 1961
《美国过去的增长与福利:新经济史》 1966 《制度变迁与美国的经济增长》(与戴维斯合著) 1971 《西方世界的兴起:新经济史》(与托马斯合著) 1973 《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1981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1990 《理解经济变迁过程》2005
理论与现实的差距
2、合作:理论问题
《精心整理》第二讲 制度变迁理论PPT资料
政府在制定制度、监督制度的执行、惩罚不执行制度 者等方面有着其他组织难以替代的作用。
政府在制度变迁中作用的两面性:积极性与消极性。
18
四、制度变迁的原因
新制度经济学家诺斯认为: 制度的产生是由于制度安排的非均衡,及未达到帕累
托效率准则最优,这是制度变迁的前提; 制度变迁的动因在于“成本与收益”的比较; 只有在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的情形下,行为主体才
防范不确定性与风险(订立各种合作、契约、协议等 等)(WTO)
合作有序(各种国际法律、法规、惯例、条约等) (有关市场秩序的各种法律、法规、规定等)
21
四、制度变迁的原因
公共安全(人身、财产、名誉等)(有关人身、财产 等的各种制度、法律,有关产权的各种制度等)
相对减少制度费用(交易费用)(政府的行政审批) 减少外部负效应(明晰产权) 减少搭便车行为(明晰责、权、利)(人力资源管理
11
二 、制度变迁实例
3、实例三:经理人员的十大股权激励制度设计
帐面价值股票:对于非上市公司,帐面价值股票作为经营者长期激励性 报酬是可以操作的。西方一些大公司也有采用帐面价值来向经营者发放 报酬的。
特定目标奖金:这类奖金与年度奖金相同,也是一年一评,但是评定的 标准是前3~5 年内公司战略计划中既定的长期目标的实施情况。该奖 金一般以现金计量,但是可能有的公司以现金支付,有的公司以股票支 付。通用汽车公司在1997 年设立了一次性的以净资产收益率为目标的 激励计划。如果从1997 年计划开始起到2000 年12 月31 日为止的时间区 段中,通用汽车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2.5%,则2000 年12月31 日公 司将向相关高级管理人员赠予既定数量的公司股票。如果该目标没有达 到,该计划在2000 年12 月31 日自动失效。
政府在制度变迁中作用的两面性:积极性与消极性。
18
四、制度变迁的原因
新制度经济学家诺斯认为: 制度的产生是由于制度安排的非均衡,及未达到帕累
托效率准则最优,这是制度变迁的前提; 制度变迁的动因在于“成本与收益”的比较; 只有在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的情形下,行为主体才
防范不确定性与风险(订立各种合作、契约、协议等 等)(WTO)
合作有序(各种国际法律、法规、惯例、条约等) (有关市场秩序的各种法律、法规、规定等)
21
四、制度变迁的原因
公共安全(人身、财产、名誉等)(有关人身、财产 等的各种制度、法律,有关产权的各种制度等)
相对减少制度费用(交易费用)(政府的行政审批) 减少外部负效应(明晰产权) 减少搭便车行为(明晰责、权、利)(人力资源管理
11
二 、制度变迁实例
3、实例三:经理人员的十大股权激励制度设计
帐面价值股票:对于非上市公司,帐面价值股票作为经营者长期激励性 报酬是可以操作的。西方一些大公司也有采用帐面价值来向经营者发放 报酬的。
特定目标奖金:这类奖金与年度奖金相同,也是一年一评,但是评定的 标准是前3~5 年内公司战略计划中既定的长期目标的实施情况。该奖 金一般以现金计量,但是可能有的公司以现金支付,有的公司以股票支 付。通用汽车公司在1997 年设立了一次性的以净资产收益率为目标的 激励计划。如果从1997 年计划开始起到2000 年12 月31 日为止的时间区 段中,通用汽车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2.5%,则2000 年12月31 日公 司将向相关高级管理人员赠予既定数量的公司股票。如果该目标没有达 到,该计划在2000 年12 月31 日自动失效。
制度变迁的方式与理论
二、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 最重要的一种制度变迁方式分类 A:诱致性制度变迁 1.含义: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或者新制度安排的创造,它由个
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
2.发生:必须要有某些来自制度非均衡带来的获利机会
诱致性制度变迁变为现实取决于个别创新者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的 比较
5.保护限制进口:更为糟糕的情况 然而,认识到一些稀缺性劳动资源的配臵不是为了Y(物 品,例如鞋)的生产而是为了保护限制进口的进口许可证 或进口份额,情况就变得更加严峻了 重塑模型:存在一条自由贸易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F ,还 存在一条包括资源的配臵以维持对外国鞋的进口限制的生 产可能性边界R 外
四、重新分配经济优势的制度变迁
阅读资料:搞定与被搞定都很累-冯仑
第二节 制度变迁的方式
一、渐进式制度变迁与突进式制度变迁 二、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
第一节 基于目标实现途径的 制度变迁分类
一、提高生产效率的制度变迁 1.是指通过改变人类行为的选择集以提高生产效率使净国民 收入无可争议地得到增加的制度变迁 2.布罗姆利:“制度交易通过对社会某些成员的鼓励和对某 些成员的限制来修改选择集。 对消费者来说,新产品能扩大消费集(X*>X),就像新技 术能扩大企业的生产集(Z*>Z)。同样的,如果发现X*中 的一个新的化学制品是致癌的,现在必须禁止生产,这将 会产生一个新的生产集(Z’<Z*)
冲击力——巨大振荡——休克状态
C:渐进式制度变迁和突进式制度变迁都有被采用的价值 1.渐进式变迁所需时间长,新旧制度对峙、摩擦大,而且,本来为了缓 和或不激化矛盾,协调好各方关系,却也可能使矛盾悬而未决,而且, 还可能增加新矛盾
制度变迁的过程与方式理论教材(PPT 82页)
④形成“次级行动团体” 。
⑤初级行动团体和次级行动团体一起努力使新的 制度方案得以通过并付诸实施。
12.11.2019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15
(二)黄少安对制度变迁过程的分析
①认识变迁条件、发现变迁机会。这也是制度变迁 的启动或开始。
②组织变迁集团。
③确定变迁目标。也就是确立新制度的目标模式。
④启动时滞。启动时滞是指选择最佳的制度变迁方 案和实际进行的制度变迁之间的时间间隔。
12.11.2019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20
影响制度变迁时滞的因素
• 不管什么时候,现存法律(普通法和成文法) 限制着制度安排的演化范围。同时,居先的法 律和其他安排结构的存在,不仅影响安排创新 的形态,而且还影响安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13
一、制度变迁的一般过程
12.11.2019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14
(一)诺思等对制度变迁一般过程的分析
①形成“初级行动团体” 。
②初级行动团体提出制度变迁方案。
③在有了若干可供选择的制度变迁方案之后,初 级行动团体对预期纯收益为正值的几种制度变 迁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
x y
穷人 Ur
D
Wr
D*
富人
12.11.2019
图10-2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图10-3
Wp Up
6
三、重新配置经济机会的制度变迁
• 这种制度变迁与以下活动相关:一些矿 工组织起来进行游说疏通以增加矿井安 全。如果成功(即产生新的安全法或体 制) ,会导致有利于矿工的经济机会的 重新配置。
⑤初级行动团体和次级行动团体一起努力使新的 制度方案得以通过并付诸实施。
12.11.2019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15
(二)黄少安对制度变迁过程的分析
①认识变迁条件、发现变迁机会。这也是制度变迁 的启动或开始。
②组织变迁集团。
③确定变迁目标。也就是确立新制度的目标模式。
④启动时滞。启动时滞是指选择最佳的制度变迁方 案和实际进行的制度变迁之间的时间间隔。
12.11.2019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20
影响制度变迁时滞的因素
• 不管什么时候,现存法律(普通法和成文法) 限制着制度安排的演化范围。同时,居先的法 律和其他安排结构的存在,不仅影响安排创新 的形态,而且还影响安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13
一、制度变迁的一般过程
12.11.2019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14
(一)诺思等对制度变迁一般过程的分析
①形成“初级行动团体” 。
②初级行动团体提出制度变迁方案。
③在有了若干可供选择的制度变迁方案之后,初 级行动团体对预期纯收益为正值的几种制度变 迁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
x y
穷人 Ur
D
Wr
D*
富人
12.11.2019
图10-2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图10-3
Wp Up
6
三、重新配置经济机会的制度变迁
• 这种制度变迁与以下活动相关:一些矿 工组织起来进行游说疏通以增加矿井安 全。如果成功(即产生新的安全法或体 制) ,会导致有利于矿工的经济机会的 重新配置。
制度变迁理论
10
强制性变迁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现。强制性制度变 迁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国家的基本功能是提供法律 和秩序,并保护产权以换取税收。国家之所以采取强制方 式变革制度,一是因为它是垄断者,它通过权力垄断与其 他资源的垄断,可以比竞争性组织以低得多的费用提供制 度性服务;二是国家在制度供给的“生产”上,具有规模 经济优势。 为什么需要国家(或政府)推进强制性变迁呢?这是因为: 第一,制度供给是国家的基本功能之一。统治者需要维持 一套规则来减少统治国家的交易费用。第二,制度安排是 一种公共物品,而公共物品一般是由国家“生产”的。因 为国家生产公共物品比私人生产公共物品更有效。
15
(二)制度变迁过程的成本以及新制度的运行成 本 制度变迁的成本评价,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制度变迁过程中的成本,即改 革成本 第二阶段是新制度建成后的运行阶段成本。
16
(二)主要制度变迁理论的概述
1.马克思的制度变迁理论 2.舒尔茨对制度变迁的分析 3.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 4.哈耶克的演进主义制度变迁观 5.奥尔森的利益集团理论 6.林毅夫对制度变迁的分类
6
(3)制度选择集合的变化
为获得特定制度服务的可行制度安排的集 合,依赖于相应的社会科学知识的存量。 拉坦曾有力论述:对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 学知识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对制度功能方 面的制度变迁和改进需求。社会科学的进 步,不仅增加了个人管理现有制度的能力, 而且也增加了社会对可替代的制度安排的 知识。
22
意识形态理论:交易成本与收益的计算并不能解释一切制 度的稳定与变迁,也不能解决在制度变迁过程中的“搭便 车”问题。人们为什么遵守或服从一种产权制度,为什么 参与或拒绝参与某种制度变迁,有时很难用成本收益的分 析方法加以解释。 诺斯用意识形态理论,补充产权和国家理论,对制度的变 迁和稳定做出完整的解释。 意识形态理论:假如人们从观念上认可某种制度的合理性 或公平,就会支持和自觉遵守这种制度,或积极参与制度 变革,而这种支持、遵守和参与对他不一定有利,从而降 低制度的运转成本和变革成本。意识形态还可以抑制“搭 便车”现象。一种意识形态就是指导或影响人们行为的一 种非正规规则。 23
比较制度分析第10章制度变迁理论
27
讲义结构
制度变迁的含义 制度变迁的主体
制度变迁的原因
制度变迁的方式 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问题 如何制定一个良好的规章制度?
28
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在政府主导性的制度变迁中,政府的作用是
至关重要的。 在非政府主导性的制度变迁中,政府不干预 也是至关重要的,不干预等于默认,等于间 接支持。 因此,在一个国家整体的或部分重要的制度 变迁中,离开了政府的支持、扶持都是难以 取得成功的,即使是诱致性的制度变迁,有 时也需要政府加以确认,使其合法化。 年九广vs吴英
11
制度变迁的主体
政府(阿罗不可能定理)
– 政府的特点是垄断性(人们不能自由选择)、强制 性(人们必须接受)、非赢利性、公共性(面向全 体公民)、目标多元性(测量其绩效更为困难), 这是许多一般组织所不具备的。 – 政府的目标是多元的,并且更难以测度。 – 政府的作用是在人们之间合作难以进行,或者合作 难以长期保持的条件下会十分的明显(如囚徒困 境)。 – 政府在制定制度、监督制度的执行、惩罚不执行制 度者等方面有着其他组织难以替代的作用。 – 案例: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商鞅变法禁三代同居、 汉武帝的推恩令解决了国家分裂隐患。 – 政府在制度变迁中作用的两面性:积极性与消极性。 (诺斯悖论)
7
制度变迁的含义
制度变迁的原因
– 制度变迁的原因之一就是节约交易费用, 即降低制度成本,提高制度效益,或提高 制度的成本与收益(直接的与间接的、物 质的与精神的、短期的与长期的)比。 – 制度变迁可以理解为一种收益更高的制度 对另一种收益较低的制度的替代过程。
8
讲义结构
制度变迁的含义 制度变迁的主体
讲义结构
制度变迁的含义 制度变迁的主体
制度变迁的原因
制度变迁的方式 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问题 如何制定一个良好的规章制度?
28
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在政府主导性的制度变迁中,政府的作用是
至关重要的。 在非政府主导性的制度变迁中,政府不干预 也是至关重要的,不干预等于默认,等于间 接支持。 因此,在一个国家整体的或部分重要的制度 变迁中,离开了政府的支持、扶持都是难以 取得成功的,即使是诱致性的制度变迁,有 时也需要政府加以确认,使其合法化。 年九广vs吴英
11
制度变迁的主体
政府(阿罗不可能定理)
– 政府的特点是垄断性(人们不能自由选择)、强制 性(人们必须接受)、非赢利性、公共性(面向全 体公民)、目标多元性(测量其绩效更为困难), 这是许多一般组织所不具备的。 – 政府的目标是多元的,并且更难以测度。 – 政府的作用是在人们之间合作难以进行,或者合作 难以长期保持的条件下会十分的明显(如囚徒困 境)。 – 政府在制定制度、监督制度的执行、惩罚不执行制 度者等方面有着其他组织难以替代的作用。 – 案例: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商鞅变法禁三代同居、 汉武帝的推恩令解决了国家分裂隐患。 – 政府在制度变迁中作用的两面性:积极性与消极性。 (诺斯悖论)
7
制度变迁的含义
制度变迁的原因
– 制度变迁的原因之一就是节约交易费用, 即降低制度成本,提高制度效益,或提高 制度的成本与收益(直接的与间接的、物 质的与精神的、短期的与长期的)比。 – 制度变迁可以理解为一种收益更高的制度 对另一种收益较低的制度的替代过程。
8
讲义结构
制度变迁的含义 制度变迁的主体
制度的基本概念与变迁分析(ppt 59页)
1、诱致性制度变迁
(3)问题: 第一,群体间达成变迁方案的谈判成本
较高,有可能使制度变迁无法产生;
第二,正式制度变迁中的外部性问题极 易造成搭便车,进而弱化制度变迁的动 力。
(4)例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强制性制度变迁
(1)含义:由政府法令引致的变迁
(2)政府推进制度变迁的原因
制度指的是激励和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种规则。P36
(1)制度与人的动机、行为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体现着人 的动机,又激励和约束人的行为,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自发 形成或人为设计的。
(2)制度是一种公共品。作为一种行为规则,不是针对某 一人设计,这是从最终状态来说的。可能开始是为少数人制 定的,后来适用于所有人。“
乙 不坦白
甲 不坦 A 1年
白
1年
甲 坦白
C 10年 3月
乙 坦白
B
3月
10年
D
5年
5年
二、财产制度的起源
我们假定“假想的世界”只有A、B两个人,在“自然状态”下,每个人都 种植谷物、偷取对方的谷物或防止偷窃,但每个人种植谷物、行窃和 反窃的技术程度不一样,在自然状态下,有如下面结果
制度变迁比较
1、诱致性制度变迁
(1)含义:是指一群(个)人在响应由制度 不均衡引致的获利机会时所进行的自发性变 迁。
(2)特点:
第一,盈利性:只有当制度变迁的预期收益 大于预期成本时,有关群体才会去推动制度 变迁。
第二,自发性:并不是由政府。
第三,渐进性:是一种自下而上,从局部到 整体的。
(3)制度与组织是不相同的。
制度是社会游戏的规则,是人们创造出来的,用以激励 和约束人们行为的规则;组织则是参与社会游戏的角色。制 度与组织又紧密相联,制度必须以组织或人与人的存在为前 提,而组织则总是体现着一定的制度,靠制度保障和维持, 如企业是组织,但企业体现着一定的制度。
新制度经济学课件(PPT56页)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产权经济学 三、交易成本经济学 四、企业理论 五、制度变迁理论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1、新古典经济学的问题 新古典经济学指的是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之
后一直到今天仍然居于主流地位的经济学研究 范式。 20世纪初,马歇尔曾满怀信心地宣布,经济学 的基本理论已经确立且无争论的余地,下一代 经济学家可以放心大胆地将主要精力集中于这 些理论的应用,解释现实世界各种体制与实践 方面令人眼花缭乱的千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 年6月上 午6时4 3分21. 6.2906: 43June 29, 2021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 年6月29 日星期 二6时4 3分13 秒06:43: 1329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06: 43:1306 :43:130 6:436/ 29/2021 6:43:13 AM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1. 6.2906: 43:1306 :43Jun-2129-Jun-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06:43: 1306:4 3:1306: 43Tues day, June 29, 2021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1、新古典经济学的问题 新古典经济学指的是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之
后一直到今天仍然居于主流地位的经济学研究 范式。 20世纪初,马歇尔曾满怀信心地宣布,经济学 的基本理论已经确立且无争论的余地,下一代 经济学家可以放心大胆地将主要精力集中于这 些理论的应用,解释现实世界各种体制与实践 方面令人眼花缭乱的千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 年6月上 午6时4 3分21. 6.2906: 43June 29, 2021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 年6月29 日星期 二6时4 3分13 秒06:43: 1329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06: 43:1306 :43:130 6:436/ 29/2021 6:43:13 AM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1. 6.2906: 43:1306 :43Jun-2129-Jun-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06:43: 1306:4 3:1306: 43Tues day, June 29, 2021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第八章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
▪ 规范性行为准则对制度变迁的供给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 2.制度设计的成本和实施新安排的预期成本
▪ 按照戴维•菲尼的观点,主要取决于设计新制 度的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的要素价格。
人力资源; 要素成本; 实施上的预期成本。
▪ 组织费用; ▪ 技术革新; ▪ 知识的积累、教育体制的发展等; ▪ 政府权力的稳固上式和它对社会生活更多方面的渗透。
▪ 戴维•菲尼(1988)对制度变迁供求分析中过于强调需求忽视供 给的不足再次提出批评。
▪ 林毅夫(1989)总结性地指出:“制度能提供有用的服务,制 度选择及制度变迁可以用‘需求——供给’这一经典理论框架 进行分析。”
制度变迁供求分析的框架
▪ 对制度变迁的供求分析框架进行全面总结的 是戴维•菲尼。
制度非均衡的类型
▪ 1.制度供给不足
▪ 指制度的供给不能满足社会对新制度的需求从 而导致制度真空的存在或低效制度的不能被替 代。
制度的短期供给不足
制度的长期供给不足
▪ 第一,由个人会自愿团体在潜在利润的诱致下推动的制 度变迁常常会导致外部效果和“搭便车”问题;
▪ 第二,在潜在利润诱致的制度变迁不能满足社会对有效 制度的需求的情况下,政府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成为必然; 但政府也可能失灵。
一是规模经济;
二是外部性;
三是克服对风险的厌恶;
四是市场失败和不完善市场的发展。
影响制度变迁需求的因素
▪ 1.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
德姆塞茨(1967)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土地私有 权的发展;
舒尔茨(1968)也研究了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 变动对制度变迁需求的影响,他还具体分析了 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价值提高对制度变迁需求 的一些表现;
▪ 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只要是有意识地推动制度 变迁或者对制度变迁施加影响的单位,都是制度变 迁的供给主体。可以是团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 是政府。其中政府或者说国家是最重要的。
▪ 2.制度设计的成本和实施新安排的预期成本
▪ 按照戴维•菲尼的观点,主要取决于设计新制 度的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的要素价格。
人力资源; 要素成本; 实施上的预期成本。
▪ 组织费用; ▪ 技术革新; ▪ 知识的积累、教育体制的发展等; ▪ 政府权力的稳固上式和它对社会生活更多方面的渗透。
▪ 戴维•菲尼(1988)对制度变迁供求分析中过于强调需求忽视供 给的不足再次提出批评。
▪ 林毅夫(1989)总结性地指出:“制度能提供有用的服务,制 度选择及制度变迁可以用‘需求——供给’这一经典理论框架 进行分析。”
制度变迁供求分析的框架
▪ 对制度变迁的供求分析框架进行全面总结的 是戴维•菲尼。
制度非均衡的类型
▪ 1.制度供给不足
▪ 指制度的供给不能满足社会对新制度的需求从 而导致制度真空的存在或低效制度的不能被替 代。
制度的短期供给不足
制度的长期供给不足
▪ 第一,由个人会自愿团体在潜在利润的诱致下推动的制 度变迁常常会导致外部效果和“搭便车”问题;
▪ 第二,在潜在利润诱致的制度变迁不能满足社会对有效 制度的需求的情况下,政府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成为必然; 但政府也可能失灵。
一是规模经济;
二是外部性;
三是克服对风险的厌恶;
四是市场失败和不完善市场的发展。
影响制度变迁需求的因素
▪ 1.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
德姆塞茨(1967)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土地私有 权的发展;
舒尔茨(1968)也研究了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 变动对制度变迁需求的影响,他还具体分析了 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价值提高对制度变迁需求 的一些表现;
▪ 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只要是有意识地推动制度 变迁或者对制度变迁施加影响的单位,都是制度变 迁的供给主体。可以是团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 是政府。其中政府或者说国家是最重要的。
制度变迁理论ppt课件
技术创新产生新的收益流,需要新的制度来将其内部化。
c.外部利润的存在(市场规模、风险成本、交易成 本)
外部利益是泛指可以产生但在现有制度之内没有实 现的利益。或者在现有制度之外存在的利益。
市场规模、风险成本、交易费用等方面的变化都可 以产生外部利益,这些外部利益存在,但在现有制 度安排中不能实现,因此,人们希望通过制度变迁 和制度创新来实现这些利益,也就是外部利益内部 化。
第四节 制度变迁的方式
一、渐进式制度变迁与突进式制度变迁 二、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
一、渐进式制度变迁与突进式制度变迁
1.渐进式制度变迁: 渐进式制度变迁是通过渐次的部分变化逐步实现制
度整体变化的方式。明治维新,中国改革,语言。市
场
其特点:从部分到整体,方式非对抗、自发、自愿 的演进,过渡相对平稳。连续性。
评析:一般说来,诱致性制度变迁是人们在 获利机会的诱致下并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自 主进行的,因而,是有效率的。同时,它一 般是在一致同意基础上实现的,因而比较公 平,实施效率比较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微 观制度变迁,应该以诱致性制度变迁为主。
但是,由于制度是一种公共品,外部性“搭 便车”,会使制度供给不足。
d.制度环境的变化。降低变迁成本,产生新的收益。
德姆塞茨(1967)考察了美国印第安人土地私有权的发展, 认为美国山区的印第安人之所以在18世纪之后形成了土地的 私有产权,主要原因是动物毛皮的贸易大大地提高了动物的 相对价格。动物相对价格的提高促进了更为经济地畜养毛皮 动物。畜养毛皮动物要求有能力阻止偷猎,于是诱致了对圈 养毛皮动物的土地私有产权进行界定和保护的制度的产生。 相反,美国西南部印第安人迟迟未发生私有产权的制度变迁, 因为平原地区的动物和森林地区毛皮动物相比没有商业上的 重要性,而且平原动物主要是食草动物,其习性是在广阔的 土地上漫跑,为确立私有狩猎边界所获得的价值,由于要阻 止动物跑到相邻的土地的成本相对较高而降低了。他由此证 明,新的产权制度的形成是相互作用的人们对新的收益—成 本的可能渴望进行调整的回应。而相对价格是决定这种新的 收益—成本比较的关键因素。
c.外部利润的存在(市场规模、风险成本、交易成 本)
外部利益是泛指可以产生但在现有制度之内没有实 现的利益。或者在现有制度之外存在的利益。
市场规模、风险成本、交易费用等方面的变化都可 以产生外部利益,这些外部利益存在,但在现有制 度安排中不能实现,因此,人们希望通过制度变迁 和制度创新来实现这些利益,也就是外部利益内部 化。
第四节 制度变迁的方式
一、渐进式制度变迁与突进式制度变迁 二、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
一、渐进式制度变迁与突进式制度变迁
1.渐进式制度变迁: 渐进式制度变迁是通过渐次的部分变化逐步实现制
度整体变化的方式。明治维新,中国改革,语言。市
场
其特点:从部分到整体,方式非对抗、自发、自愿 的演进,过渡相对平稳。连续性。
评析:一般说来,诱致性制度变迁是人们在 获利机会的诱致下并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自 主进行的,因而,是有效率的。同时,它一 般是在一致同意基础上实现的,因而比较公 平,实施效率比较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微 观制度变迁,应该以诱致性制度变迁为主。
但是,由于制度是一种公共品,外部性“搭 便车”,会使制度供给不足。
d.制度环境的变化。降低变迁成本,产生新的收益。
德姆塞茨(1967)考察了美国印第安人土地私有权的发展, 认为美国山区的印第安人之所以在18世纪之后形成了土地的 私有产权,主要原因是动物毛皮的贸易大大地提高了动物的 相对价格。动物相对价格的提高促进了更为经济地畜养毛皮 动物。畜养毛皮动物要求有能力阻止偷猎,于是诱致了对圈 养毛皮动物的土地私有产权进行界定和保护的制度的产生。 相反,美国西南部印第安人迟迟未发生私有产权的制度变迁, 因为平原地区的动物和森林地区毛皮动物相比没有商业上的 重要性,而且平原动物主要是食草动物,其习性是在广阔的 土地上漫跑,为确立私有狩猎边界所获得的价值,由于要阻 止动物跑到相邻的土地的成本相对较高而降低了。他由此证 明,新的产权制度的形成是相互作用的人们对新的收益—成 本的可能渴望进行调整的回应。而相对价格是决定这种新的 收益—成本比较的关键因素。
第八章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
• 由于制度的单件性,个人对制度变迁的需求是 以性质为特征的。个人对制度变迁的需求不是 需要多少同质的制度,而是需要哪方面的制度 ,以及在哪个方面需要哪一种制度。
一、制度变迁需求的界定
• 社会对于制度变迁的需求不可能从个人的制度变迁 需求简单加总求得。
• 由个人的制度排序综合成社会的制度排序的过程是 一个公共选择的过程。如果非合作制度博弈的纳什 均衡解是唯一的,那么所有人将需求这个唯一的制 度,从个人制度需求综合成社会制度需求的过程将 极其简单,就是制度博弈的过程本身;如果均衡解 是多重的,每个人将对这多重解(多项可能实行的 制度)进行排序,从个人的制度排序(需求)综合 成社会制度排序(需求)的过程将可能非常复杂, 成为一个典型的公共选择过程。
第八章 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
第一节 制度变迁的供求分析 第二节 制度变迁的需求 第三节 制度变迁的供给 第四节 制度的均衡与非均衡
第一节 制度变迁的供求分析
一、制度变迁供求分析的形成 二、制度变迁供求分析的框架
一、制度变迁供求分析的形成
• 舒尔茨(1968)提出了制度需求、制度供给、 制度供求分析、制度均衡和非均衡等概念,并把 它们引入制度变迁的分析中。
1.规模经济与潜在利润
• 规模经济反映的事实是,最有效(单位成本最 低)的产出可能需要企业的规模很大。相对于 规模小的企业,规模大的企业具有规模经济优 势,单位成本低,因而利润更高。要形成规模 大的企业以获取内含于规模经济中的利润,需 要较大的资本量,而企业可得资本量在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组织(制度)形式。
• 具有无限寿命和有限责任的公司的创新提高了 对获取资本的限制,因而允许创新者获取内含 于规模经济中的利润。
2.外部性与潜在利润
• 科斯认为,经济生活中的许多外部性都根源于 产权界定不清,因此产权的界定及产权制度的 完善可以大大地减少外部性。科斯主要关注的 是如何使负外部性内在化,而诺思则主要关注 的是如何使正外部性内在化。
一、制度变迁需求的界定
• 社会对于制度变迁的需求不可能从个人的制度变迁 需求简单加总求得。
• 由个人的制度排序综合成社会的制度排序的过程是 一个公共选择的过程。如果非合作制度博弈的纳什 均衡解是唯一的,那么所有人将需求这个唯一的制 度,从个人制度需求综合成社会制度需求的过程将 极其简单,就是制度博弈的过程本身;如果均衡解 是多重的,每个人将对这多重解(多项可能实行的 制度)进行排序,从个人的制度排序(需求)综合 成社会制度排序(需求)的过程将可能非常复杂, 成为一个典型的公共选择过程。
第八章 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
第一节 制度变迁的供求分析 第二节 制度变迁的需求 第三节 制度变迁的供给 第四节 制度的均衡与非均衡
第一节 制度变迁的供求分析
一、制度变迁供求分析的形成 二、制度变迁供求分析的框架
一、制度变迁供求分析的形成
• 舒尔茨(1968)提出了制度需求、制度供给、 制度供求分析、制度均衡和非均衡等概念,并把 它们引入制度变迁的分析中。
1.规模经济与潜在利润
• 规模经济反映的事实是,最有效(单位成本最 低)的产出可能需要企业的规模很大。相对于 规模小的企业,规模大的企业具有规模经济优 势,单位成本低,因而利润更高。要形成规模 大的企业以获取内含于规模经济中的利润,需 要较大的资本量,而企业可得资本量在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组织(制度)形式。
• 具有无限寿命和有限责任的公司的创新提高了 对获取资本的限制,因而允许创新者获取内含 于规模经济中的利润。
2.外部性与潜在利润
• 科斯认为,经济生活中的许多外部性都根源于 产权界定不清,因此产权的界定及产权制度的 完善可以大大地减少外部性。科斯主要关注的 是如何使负外部性内在化,而诺思则主要关注 的是如何使正外部性内在化。
第十讲-制度变迁理论与中国农村的产权改革PPT课件
2020/2/22
可编辑
14
土地制度改革的三个环节
I、 农用土地的 农户经营与转让
II、 农地转非 (征地制度)
III、 城市土地市场
2020/2/22
可编辑
15
现行“农地转用”体制
土地“农转非”的约束条件:
合乎土地利用规划、通过行政审批; 除农村和农民自用的部分外、土地“农转非”必须
同时完成“从集体所有权转为国家所有权” 基本的合法形式:征地
可编辑
5
理解人民公社制度
什么是“集体经济”?
从合作社到人民公社 不以私产为基础的公产 谁是最终所有者?
国家工业化与按人口平分地租 剥夺农民私产与国家制造的私人产权
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三种土地私产制
集体经济的管理:用行政等级替代剩余索取权 “效率问题”
2020/2/22
可编辑
2020/2/22
可编辑
7
2020/2/22
可编辑
8
包产到户改革
第二次国家退却:1978年休养生息政策 的由来 底层改革:无心插柳柳成荫 土地私有化的困难
为什么无法“土地回老家”? “路径依赖”(path-dependent) 效果
分权决策 地方“合成”中央政策:1980年75号文件 分步推进与模着石头过河
第10讲 制度变迁理论与中国农 村的产权改革
上讲小结 制度变迁理论 农村改革:早期的经验 从农地承包到转让 非农用地制度的现状与变革 小结
2020/2/22
可编辑
1
上讲小结
交易费用与公司理论 公司的合约性质
从合约研究商业组织 重点是合约的限制条件
关于公司的历史 企业家理论 市场里的公司和企业家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度变迁是通过对规则、标准、实施等因素的边 际调整来实现的,制度变迁的代理人可能是政治家 或企业家。
物质的与精神的 获取收益 货币的与非货币的
直接的与潜在的
• 技术的变化也是影响制度变迁的重要因素
诺斯说:“技术变迁与制度变迁是社会与经济演进 基本核心。”技术变迁能够产生报酬的递增,从而 组织结构与模式更加复杂化,同时使相应的规则发 变化。工厂制度的产生是技术变迁的直接结果。技 变迁也使城市工业社会得以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 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
二、关于制度变迁的事例 Fatherhood economics
人们会对制度产生需求, 是因为制度能够给人们 提供便利、增进人们的利益,这种方便和利益就是制度 发挥的功能和作用。
当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时,人们渴望有法律法规 以及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以有效地制止这种状况。
当现有的制度不能满足需要时,会渴望制度发生变 化。
组织(主要指非政府的组织)
赢利性组织是促使市场经济中各种制度变迁的 重要主体。
如公司制企业的形成、股票市场规则的形成、 市场交易中的各种规则、约定、惯例、法律形成等 等,都是在赢利性组织的努力下才产生和发展起来 的。
非赢利性组织,如保护动物协会、绿色和平组织。
政府作为制度变迁的主体具有其他主体没有的特点: 垄断性(人们不能自由选择) 政府是唯一的,在既定的时期内是无法选择的。
四、制度变迁的原因
诺斯认为制度的产生是由于制度安排的非均衡, 及未达到帕累托效率准则最优
资源配置是否最优 分配是否公平 社会福利是否最大化
制度变迁的动因在于“成本与收益”的比较; 只有在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的情形下,行为主体 才会推动制度变迁,否则,就会维持原有制度不变。 所以制度变迁的主要经济动机是获得制度收益,减 少制度成本或交易费用。
这项法案的通过显然主要是通过患病的个人及其家 属的努力才得以通过的。
同姓恋:
美国、加拿大已有同性恋者结婚。荷兰同性恋 者不但可以合法结婚也可以合法离婚,荷兰参议院 (2000.9.)通过了使同性恋结婚合法化的法律,参 议院还通过立法准许同性恋者婚后收养孩子。一些 国家也将同性恋的合法年龄规定为16 岁(以色列、 英国等)。人妖在泰国是合法的。大学里有人妖学 生,也有人妖教师。找对象。在泰国,人妖有自己 的组织,而且相当有影响力。
三、制度变迁的主体 •个人或群体 •组织(非政府的赢利和非盈利组织) •国家或政府(中央和地方政府)
也可分为发起者或创新者、模仿学习者、主动或被 动服从者。 也可分为初级行为团体、次级行为团体与第三行为 团体。
制度变迁的发起者必然是制度创新者,它可能是 个人、政府或非政府的盈利与非赢利组织。
能够进行制度创新的第一行动团体是企业家、 优秀政治家、管理者、领导者的基本素质之一,也 是所谓的企业家精神的内容之一。
当社会上关于婚姻家庭问题很严重时,人们希望 能通过制度的变革以解决这些问题,新婚姻法的颁布、 美国福利制度的改革等。
制度变迁的原因之一就是相对节约交易费用, 即降低制度成本,提高制度效益,或提高制度的成 本与收益(直接的与间接的、物质的与精神的、短 期的与长期的)比。
制度变迁是一种收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收益 较低的制度的替代过程。
公共性(面向全体公民)
目标多元性(测量其绩效更为困难)
政府在制度变迁中作用的两面性:积极性与消 极性。(诺斯悖论)
国家是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安排。国家权力是保护 个人权利的最有效的工具;同时,国家权力又是个 人权利最大和最危险的侵害者,因为,国家权力不 仅具有扩张性质,而且其扩张总是依靠侵蚀个人权 利实现的,在国家的侵权面前,个人是无能为力的。 导致无效的产权安排和经济衰落。这就是有名的 “诺思悖论”。
第六章 制度变迁理论
一、制度变斯,
代表作:《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革》。
制度变迁是指从一种制度安排,经过人们的修正、 完善、更改、替代、转换、废除、创立、创新等各 种方法而变为另一种新的制度安排。
制度变迁也就是制度变革、制度变化、制度更新。 制度变迁的各种方法、途径不能等同于制度变迁本 身,因而,制度创新是导致制度变迁的方法、途径, 而不是制度变迁本身。
政府既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又可以阻碍经济 的发展。没有政府不行,但政府常常又干了许多愚 蠢的事情。
一旦一个政府获得了不受监督的绝对权利,是 不会轻易放弃的,而且还会自我扩张,而这种权利 常常损害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而地方政府则利用手 中权利常常进行设租活动。
诺斯悖论: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 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
制度变迁足需要动力的,没有动力制度就不会发生 变迁。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力是制度变迁主体推动制 度变迁的动因或动机,无论个人、政府还是社会其 他利益集团,推动制度变迁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 当认为制度变迁对自己有利,即创新的预期收益大 于预期成本时,就会积极推动制度变迁。
诺思认为,和推动技术进步一样,推动 制度变迁的行为主体也是追求收益的最大化。 但不同的行为主体推动制度变迁的动机、行 为方式、及其产生的结果有差异。
强制性(人们必须接受)
无论人们愿意与否,都必须接受的,政府有强大 的国家机器保证其意志的贯彻。
非赢利性与赢利性
政府与一般经济组织一样,承担着一定的经济功能。政 府在通过法律体系和法律机制、直接和间接补贴、信贷活动和 公共服务等方式影响私人生产的同时,其自身也直接参与了生 产,如直接提供国防、教育和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政府在消 费方面的作用则包括对收入进行再分配的政府支出和直接购买 物品和服务的政府支出
一项制度变迁要取得成功,必须有勇于制度创 新者,还要有响应者、实施者、服从者、执行者, 否则都难以实现成功的制度变迁。
个人,一般是积极活跃者。
例:安乐死:
2001 年4 月10 日,荷兰议会通过了“安乐死” 法案,据此医生可以帮助病人“安然死亡”。这项 法案显示,无论是谁,只要身在荷兰,就可以按照 安乐死的法案来执行操作。消息传出后,世界各地 不少病人便忙着打听细节,筹备赶赴荷兰受死。局 外人在口头上议论纷纷,而局中人则已经用实际行 动来响应了。显而易见,这项法案是危重病人的福 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