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常见不良地质作用及其防治
工程地质课件第6章不良地质现象
• (4)水对岩堆的稳定性影响很大。 当公路通过岩堆体时,不论路基是 采用路堤或路堑的形式,都要十分 注意做好调制地表水和排除地下水 的工作。
汶川地震造成的山体崩塌
• 汶川地震导致宝成线隧道山体崩塌,约12万方巨 石滑落嘉陵江中造成河道严重堵塞,致使运行到 此的21043次货物列车脱轨,机后11辆油罐车起 火燃烧,中国西北通向西南的大动脉中断。
(三)崩塌的形成机理
• 1、倾倒-崩塌
• 以垂直节理或裂缝与稳 定岩体分开。
• 这类岩体的特点是高而 窄,横向稳定性差,失 稳时岩体以坡脚的某一 点为转点,发生转动性 倾倒。
2010年8月12日舟曲县地质灾害共造成1144人 遇难,600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4亿人民币。
• 4、岩溶:是指地表水和地 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长期溶 蚀作用及形成的各种岩溶现 象的总称。
• 呈奇特形状,有洞穴、石芽、 石沟、石林、溶洞、地下河、 峭壁。
岩溶景观—溶洞
岩溶景观—黄龙
岩溶—地基塌陷
(二)崩塌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 1、地形地貌条件 • (1)多发生坡度大于45度的山坡。 • (2)峡谷陡坡易于发生。 • (3)河谷凹岸易于发生。 • (4)冲沟岸坡和陡崖易于发生。 • (5)丘陵和分水岭一般不易发生,
如果开挖高边坡,也会产生。
• 2、岩性条件 • 岩石的岩性较坚硬时易于发生。 • 3、地质构造条件 • (1)当建筑物的延伸方向和区域构造
(五)崩塌的防治 • 1、绕避 • 2、加固山坡和路堑边坡
锚固
嵌补
灌浆、勾缝
工程地质学 第六章 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
崩塌的形成条件:
3、构造条件:岩性不同的岩层以各种不同的构造和产 状组合而成,常为各种构造面所切割。从而消弱 岩体内部的联结。褶皱、断层和节理
工程地质
第六章
不良地质现象的 工程地质问题
§6.1 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 坚硬岩石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 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 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风化作用分类:
物理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 生物风化作用
热力风化
冻融风化
风化作用分类:
物理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 生物风化作用
是
倾倒或滚动;
3.规模大的滑坡一般是缓慢地往下滑动,其位移 速度多在突变加速阶段才显著。
滑坡的发育过程:
(1)蠕动变形阶段
滑坡体稳定 → 强度降低 → 拉张裂缝(由小变大) → 鼓张、剪切裂缝(前端和两侧) → 滑动面形成
(2)滑动破坏阶段
滑动面形成 → 滑坡体与滑坡床分离 → 滑坡体上 的各种裂缝进一步加大 → 滑动面出口处有泥水 流出,湿度加大,强度降低 → 滑坡体加速下滑 → 滑坡体上的建筑物严重变形以致倒塌毁坏。
低坡高,以减少下滑力。
D.改善滑动面(带) 的岩土性质:固结灌浆或电化学
加固、冻结、焙烧等。
§6.3 滑坡与崩塌
崩塌: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 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 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
规模极大的崩塌可称为山崩,而仅个别巨石崩落称坠石。
崩塌的形成条件:
1、地形条件:斜坡高 、陡是必要条件 。一般坡度>45o
6不良地质现象及防治
落石——陡峻斜坡上个别、少量岩块、碎石脱离坡 体向下坠落的现象。 山崩——规模巨大的山区崩塌。
盐池河崩塌
崩塌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二、崩塌产生的条件 1.岩性条件:一般发生于厚层坚硬岩体中,这类岩体常能 形成高陡斜坡。 2.地形地貌条件:一般发生于陡峻的斜坡地段,一般坡角 大于45度,高度大于30米,坡面不平整,上陡下缓。 3.构造条件:在岩体中各种软弱结构面(节理、裂隙、岩 层层面、断层等)组合处易发生崩塌。 4.气候条件:昼夜温差、季节变化促使岩石风化。 5.水文地质条件:水的冲刷、溶解和软化裂隙充填物软弱 面,水的渗透力。 6.其它:地震及人类活动中的爆破、开挖高边坡破坏山体 平衡。
造软弱面,如层面、断层面、断层破碎带、节理面、不整合 面等。另外,岩层的产状也影响滑坡的发育。如果岩层向斜 坡内部倾斜,斜坡比较稳定;如果岩层的倾向和斜坡坡向相 同,就有利于滑坡发育,特别是当倾斜岩层中有含水层存在
时,滑坡最易形成。
地下水 绝大多数滑坡的发生发育都有地下水的参与。 因为地
下水进入滑动体,到达滑动面,会使滑动体自重增大,使滑
崩塌支护加固措施
拦石网
对于大型崩塌,可采用棚洞或明洞等防护工程。
若各种方法均不能 解决问题时,只能采
取绕避方案:或将线
路内移作隧;或将线 路改移到河对岸。
防崩塌明洞
6.3滑坡 6.3.1 滑坡及其形态特征 6.3.2 滑坡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6.3.3 滑坡分类 6.3.4 滑坡防治
滑坡及其形态特征 滑坡
土木工程地质学
Geology in Civil Engineering
不良地质现象及防治
6.1斜坡变形 6.2崩塌
6.3滑坡
6.4泥石流 6.5地面塌陷
第六章 不良地质现象
一、岩溶的形态特征
一、表面岩溶形态
溶痕、溶沟、溶槽、石芽、落水洞、漏斗
二、内部岩溶形态
溶隙、溶孔、溶洞、地下河、地下湖
地表喀斯特地貌
(Surface Karst)
石芽与溶沟 (Rock & Kars Gully) 喀斯特水沿可溶性岩 石的节理、裂隙进行溶蚀 和冲蚀所形成的沟槽间突 起与沟槽形态,是喀斯特 山区山坡上和盆地里常见 的一种凸凹不平的地形。
岩溶和土洞的工程地质问题
1、岩石的强度降低 2、因岩溶基岩表面崎岖不平,致地基沉陷 不均匀;或因桩基支撑不可靠导致上部 结构破坏 3、地面塌陷
岩溶和土洞的工程地质问题
4、地下洞穴顶板坍塌,导致基础悬空、结 构开裂; 5、因基础范围附近有洞穴或垂直溶隙,导 致岩层向洞隙方向的滑移; 6、在工程条件下,如荷载的长期作用,地 下水的动力条件的改变,造成新的不稳 定事故。
抗震设计烈度—— 根据城市规模以及建
筑物的重要性,为工程抗震而规定的烈度。
地震效应
地震力效应 地震力:地震波对建筑物直接产生的惯性力。 即:p=amax/g =KQ 地震力的方向分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
地震效应
地震的破裂效应 (1)地震断层 (2)地裂缝 地震液化效应 激发地质灾害效应
山坡的坡度和表面构造—— 岩石的性质和节理程度—— 地质构造——
黄土崩塌
节理崩塌
崩塌的防治
爆破打楔 堵塞裂隙或向裂隙内灌浆 调整地表水流 修筑维护棚、护墙 修筑挡土墙 将山坡铺砌覆盖、或坡面喷浆。
第四节 泥石流
泥石流——
是指在山区一些流域内, 由于暴雨、冰雪融化等 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 泥沙、石块的土、水、 气混合流。
不良地质作用及防治对策
不良地质作用及防治对策摘要:工程中往往遇到各种各样的不良地质作用,研究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和发展规律,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保障工程建筑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了常见的不良地质作用类型并总结了相应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不良地质作用;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前言不良地质作用是指由地球内力或外力产生的对工程可能造成危害的地质作用,其引发的地质灾害危及人身、财产、工程或环境的安全。
本文重点介绍了常见的地质灾害的特点及防治方法,如地震、地面沉降、岩溶和滑坡。
1 地震地震是一种地质现象,是地质构造的一种表现。
地下深处的岩层,由于活动性断层突然错动或其他原因而产生震动,并以弹性波的形式传递到地表,这种想象成为地震。
1.1 地震的成因分类地震按成因分,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人工诱发地震。
(1) 构造地震由地壳断裂构造运动引起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
地壳运动使组成的地壳岩层发生倾斜、褶皱、断裂、错动以及大规模岩浆活动等,在此过程中因应力释放、断层错动而造成地壳震动。
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
(2) 火山地震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强度较大,但受震范围较小,它只只占地震总数的7%左右。
(3) 陷落地震由地层塌陷、山崩、巨型滑坡引起的地震称为陷落地震。
塌陷主要发生在石灰岩岩溶地区,岩溶溶蚀作用使溶洞不断扩大,导致上覆地层塌落、形成地震。
陷落地震一般地震能量较小,影响范围小。
此类地震只占地震总数的3%左右。
(4) 人工诱发地震人工诱发地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水库蓄水或向地下大量灌水,使地下岩层增大负荷,如果地下有大断裂或构造碎裂带存在,断层进水润滑加之水库荷载的共同作用,使断层引起地震。
二是由于地下核爆炸或地下爆破,巨大的爆破力量对地下产生强烈冲击,促使地壳小构造应力释放,从而诱发了地震。
人工诱发地震的特点是震中位置多发于水库和爆破点附近地区,小震多,震动次数多,震源深度浅,最大震级目前不超过6.5级。
6不良地质现象及防治PPT课件
2021/6/4
34
5.1.2 滑坡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滑坡的形成条件 影响滑坡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2021/6/4
35
滑坡的形成条件
必备条件
二、崩塌产生的条件 1.岩性条件:一般发生于厚层坚硬岩体中,这类岩体常能
形成高陡斜坡。 2.地形地貌条件:一般发生于陡峻的斜坡地段,一般坡角
大于45度,高度大于30米,坡面不平整,上陡下缓。 3.构造条件:在岩体中各种软弱结构面(节理、裂隙、岩
层层面、断层等)组合处易发生崩塌。 4.气候条件:昼夜温差、季节变化促使岩石风化。 5.水文地质条件:水的冲刷、溶解和软化裂隙充填物软弱
土木工程地质学
Geology in Civil Engineering
2021/6/4
1
不良地质现象及防治
6.1斜坡变形
6.2崩塌
6.3滑坡
6.4泥石流
6.5地面塌陷
6.6地震与沙土液化
2021/6/4
2
6.1 斜坡变形
斜坡变形:由于应力状态的变化,当局部应力超过该 部位岩土体的容许强度时,引起局部剪切错动、拉裂 并出现小位移,但还未造成整体性的破坏。
2021/6/4
13
其它条件
主要是人为因素和振动影响。如果在工程设计和施工 中处理不当,会促使崩塌的发生;地震、列车、爆破施工 引起的振动,也是诱发崩塌的因素。
2021/6/4
14
崩塌的防治
1.绕避为主
对有可能发生大、中型崩塌的地段,有条件绕避时,有 限绕避。
2.防治结合
对有可能发生小型崩塌或者落石的地段,应视地形条件 进行经济比较。
19
2004年6月23日,湖南怀化沅陵的五强溪库区重点移民区的 北溶乡花园、侯家湾、朱红溪3个村发生山体滑坡。
工程地质 第6章 不良地质作用及防治6.2岩溶
6.2.2 土洞
土洞的形成与发育条件
土洞发育的快慢主要取决于: 1)基岩面上覆土层的性质:
含碎石的砂质粉土层; 2)地下水的活动强度; 3)基岩面附近岩溶和裂隙发育程度。
6.2.3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 (1)大为降低溶蚀岩石的强度:孔洞,结构疏松 • (2)造成基岩面的不均匀起伏:石芽、溶沟、溶槽 • (3)漏斗威胁地面稳定性 • (4)构成洞穴(溶洞、土洞)地基
溶蚀谷地 • 发育受构造影响很大:如有些谷地发育于向斜或背斜轴部,有些沿断陷
盆地或断裂带发育,还有些则沿可溶性岩与非可溶性岩得接触带发育。
沿断裂带发育的溶蚀谷地,两侧为峰丛夹峙(福建永安)
6.2.1.2岩溶地貌形态及发育规律
干谷、盲谷和地下河
1、干谷 喀斯特区往昔的河谷(今已无水或仅洪水期有水)。
图)
6.2.1.2岩溶地貌形态及发育规律 (2)发育规律
• 1)与可溶性岩层的成分有关 • 2)与水(地表水、地下水)的径流条件和
水质有关 • 3)与地质构造和构造运动有关
岩溶地区地下水流动有垂直分带现象
6.2.1.2岩溶地貌形态及发育规律
岩溶地区地下水流动有垂直分带现象
6.2.1.2岩溶地貌形态及发育规律
2、盲谷和地下河 盲谷是死胡同式河谷,前方常被陡崖所挡,河水从崖下
落水洞潜入地下,变成地下河。盲谷前端的落水洞还会向上游 迁移,表示地下河不断向河流上游袭夺。
6.2.1.2岩溶地貌形态及发育规律
峰丛
• 峰丛顶部山峰分散,基部连成一体,地势较高,侵蚀 较轻微,是位于垂直渗透带上的峰林集合体。
6.2.1.2岩溶地貌形态及发育规律
的地下溶洞发育。
6.2.1.2岩溶地貌形态及发育规律
水文地质第六章 不良地质现象
三、岩石风化程度和风化带
(一)岩石风化程度 岩石风化的结果,使原来母岩性质改变,形成不同风化程度的风 化岩。按岩石风化深浅和特征,可将岩石风化程度划分为五级。
风化程度 未风化 岩石结构 未变 矿物成分 未变 破碎性
微风化 弱风化
强风化
基本未变 部分破坏
大部分破坏ຫໍສະໝຸດ 基本未变 稍微变质显著变化
无疏松物质 有松散物质
(二)化学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水和各种水溶液的化学作用和有
机体的生物化学作用下所引起的破坏过程。
特点:不仅破碎了岩石,而且改变了化学成分,产生了新
的矿物,直到适应新的化学环境为止。
化学风化作用类型:水化作用、氧化作用、水解作用, 以及溶解作用。
●水化作用
水化作用是水分和某种矿物质的结合,在结合时,一定 分量的水加入到物质的成分里,改变了矿物原有的分子式, 引起体积膨胀,使岩石破坏。
如硬石膏(CaSO4)遇水后变成普通石膏 (CaSO42H2O)其体积膨胀60%,这对围岩产生巨大压力, 使围岩胀裂。
● 氧化作用 氧化作用常是在有水存在时发生的,在水溶液,低氧 化合物、硫化物和有机化合物发生了氧化反映。 如:低价铁---氧化---变成高价铁。 黄铁矿(FeS2)--氧化---硫酸亚铁(FeSO4和硫酸 (H2SO4),而硫酸有腐蚀作用。能溶蚀岩石中某些矿物,形 成一些洞穴和斑点,致使岩石破坏。
四、岩石风化的治理
岩石风化的治理方法可采用挖除和防治两种措施。 (一)挖除方法。这种措施是采取挖除一部分危及建筑物安全的风化厉害的 岩层,挖除的深度是根据风化岩的风化程度、风化裂隙、风化岩的物理力学性 质和工程要求等来确定。挖除风化岩石是一个困难而耗费时间的过程,因而宜 少挖。 (二)防治方法。这种方法是采取制止风化作用继续发展,或采用人工方法加 固风化岩的措施。 △灌注胶结和防水的材料,如水泥、沥青、水玻璃、粘土等浆液,使其 起到封闭和胶结岩石裂隙的作用; △覆盖防止风化营力入侵的材料,如沥青、水泥、粘土盖层等;
工程地质 第6章 不良地质作用及防治6.3-6.5滑坡崩塌泥石流
Photograph from:http://61.142.127.153:8081
6.3.1.2滑坡实例及其危害
湖北省巴东县滑坡
6.3.1.2滑坡实例及其危害
香港山体滑坡
1972年7月某日清 晨,香港宝城路附 近,2万立方米残 积土从山坡上下滑, 巨大滑动体正好冲
过E一a幢rl高y层1住97宅2 -滑- 坡前 宝宝J城城u大大ne厦厦1,被9顷冲72刻毁滑间倒坡后
(1)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
综 合 (2)设置抗滑支挡 整 治 (3)改变滑坡体外形
(4)改善滑动面(带)岩土性质
6.3.6 滑坡的防治
(1)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
6.3.6 滑坡的防治
(2)设置抗滑支挡
支挡 →增加滑坡下部的抗滑力
6.3.6 滑坡的防治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置抗滑支挡
6.3.6 滑坡的防治
(3)改变滑坡体外形
6.5.1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与分区
1.流域内有丰富的不稳定的松散堆积物(形成区:物源条件) 2.有宜于汇水、聚集物质的陡峻地形(形成和流通区:汇水 和加速流通条件) 3.突发而急骤的大量水流(水动力启动条件)
清水区
H2 滑坡体 沟道堆积物 崩塌体
H2 H1
形成区
流通区
堆积区
6.5.2 分类
按物质组成分:泥石流、泥流、水石流 按物质性质及运动状态分:粘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 其它分类:见教材
1
6.3 滑坡(landslide)
6.3.1 基本概念
是指斜坡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 定状态,沿着斜坡内某些滑动面(滑动带)作整体 向下滑动的现象。
6.3.1.1斜(边)坡基本概念
地质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及其防治
一、岩溶的概念 岩溶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岩石以溶蚀为主的长期地质作用及其形成的各种岩溶现象的总称。南斯拉夫的喀斯特高原是岩溶现象的典型地区,国际上最早在此开展工作,并用此地名代表岩溶现象,称为喀斯特。 我国是可溶岩石分布极其广泛的国家之一。因此,是一个岩溶十分发育的国家。全国陆地碳酸盐岩分布面积344.3万平方公里,出露面积90.7万平方公里。
石笋
石瀑布
火山喷发
成因: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 构造: 火山口、火山锥、火山通道 分布: 与地质构造有关,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玛拉雅带、东非裂谷带等断层地带。
四、按其活动情况分: (一)活火山:在人类历史时期作周期性喷发的火山 台湾和新疆境内 (二)死火山:在人类历史以前喷发过,迄今为止没有重新喷发过的火山 山西的死火山群 (三)休眠火山:在人类历史时期长期熄灭,有时又突然喷发的火山 黑龙江的五大连池
均质滑坡
发生在层理不明显的泥岩,页岩,泥灰岩等软弱岩层中,滑动面均匀光滑
切层滑坡
滑动面与层面相切的滑坡,在坚硬岩层与软弱岩层相互交替的岩体中的切层滑坡等
顺层滑坡
沿岩层面或裂隙面滑动,或沿坡积层与基岩交界面或基岩间不整合面等滑
特殊பைடு நூலகம்坡
如融冻滑坡、陷落滑坡等
按滑坡体厚度
浅层滑坡
滑坡体厚度在6m以内
中层滑坡
● 滑坡和泥石流
滑坡形态和构造示意图 1-滑坡体;2-滑动面;3-滑动带;4-滑坡床;5-滑坡后壁;6-滑坡台地;7-滑坡台地陡坎;8-滑坡舌;9-拉张裂缝;10-坡坡鼓丘;11-扇形张裂缝;12-剪切裂缝
表7-1 滑坡类型及其特征表
划 分 依 据
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
3.沉积作用和冲积层 流速降低使河流携带的物质沉积下来称沉积作用, 河流的沉积物称冲积层。 当河流由山区进入平原时,流速骤然降低,大量物 质沉积下来,形成冲积扇。冲击扇的形状和特征与前 述洪积扇相似,但冲积扇规模较大,冲积层的分选型 及磨圆度更高。冲积扇还常分布在大山的山麓地带。 如果山麓地带几个大冲积扇相互连接起来,形成山前 倾斜平原。在河流下游,则由细小颗粒的沉积物组成 广大的冲积平原。若河流沉积下来的泥沙量被海流卷 走,或到河口处地壳下降的速度超过河流泥沙量的沉 积速度,则这些沉积物不能保留在河口或不能露出水 面,这种河口则形成港湾。
第6章 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
不良地质现象:地壳上部的土层遭受到各种内外动 力地质作用,如地壳运动、地震、大气营力作用、 流水作用、人类工程活动等,造成各种各样的地质 现象,如岩石风化、滑坡、崩塌、落石、河流侵蚀、 地震等,这些现象对工程的安全和使用起到不同程 度的不良影响,甚至危害很大,因而称这些地质现 象为不良地质现象。
13
14
从沉积层的形成过程,可知它具有以下特征: (1)冲积层分布在河床、冲积扇、冲积平原或三 角洲中;冲积扇成分非常复杂,河流汇水面积内的所 有岩石和土都可能成为该河流冲积层的物质来源。且 与沉积层相比,分选性好,层理明显,磨圆度高。 (2)由于冲积层分布广,表面坡度比较平缓,多 数大、中城市都坐落在冲积层上;道路也多选择在冲 积层上通过。 (3)冲积层中的砂、卵石、砾石层常被选用为建 筑材料。厚度稳定、延续性好的砂、卵石层是丰富的 含水层,可作为良好的供水水源。
24
(3)特殊滑坡:融冻滑坡、陷落滑坡 按滑坡厚度分类:浅层滑坡、中层滑坡、深层滑坡、超 深层滑坡。 按滑坡规模大小分类:小型滑坡、中型滑坡、大型滑坡、 巨型滑坡。 按形成年代划分:新滑坡、古滑坡 按力学条件划分:牵引式滑坡、推动式滑坡。
不良地质作用及防治对策
不良地质作用及防治对策摘要:不良地质现象是由于地质作用或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各种对工程建设不利或有不良影响的地质现象。
若这些不良地质现象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安全和质量。
本文主要论述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等几种常见的不良地质作用及其处理措施,并指出防治不良影响的重要性.关键词: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处理措施;0前言不良地质作用是指由地球内力或外力产生的对工程可能造成危害的地质作用。
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了解掌握不良地质作用的形成、发生、危害及相应的防治方法,运用专业知识,科学合理地减少不良地质作用的发生,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1崩塌崩塌是指在陡峻的斜坡上,巨大岩块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而猛烈地向下倾倒、翻滚、崩落的现象。
崩塌经常发生在山区陡峭的山坡上,有时也发生在高陡的路堑边坡上.崩塌是山区公路常见的一种病害现象[1]。
1。
1崩塌形成条件(1)地形条件:高陡斜坡;(2)岩性条件:坚硬的岩石,具有较大的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形成高峻的斜坡;(3)构造条件:当各种构造面或软弱夹层倾向临空面且倾角较陡时,往往会构成崩塌的依附面;(4)其他自然因素:强烈风化;冻融循环;植物根系的楔入,暴雨、久雨或强震后;(5)人为因素:不合理的工程活动,路堑的开挖、边坡过陡、无坡面防护、不当爆破等.1.2崩塌的危害崩塌会使建筑物,有时甚至使整个居民点遭到毁坏,使公路和铁路被掩埋。
由崩塌带来的损失,不单是建筑物毁坏的直接损失,并且常因此而使交通中断,给运输带来重大损失.崩塌有时还会使河流堵塞形成堰塞湖,这样就会将上游建筑物及农田淹没,在宽河谷中,由于崩塌能使河流改道及改变河流性质,而造成急湍地段。
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有危害。
1.3崩塌的防治[2](1)遮挡:即遮挡斜坡上部的崩塌物;(2)拦截:即在坡脚或半坡上设置拦截构筑物;(3)支挡:在岩石突出或不稳定的大孤石下面修建支柱、支墙或用废钢轨支撑;(4)护墙、护坡:在易风化剥落的边坡地段,修建护墙,对缓坡进行水泥护坡;(5)镶补沟缝:对岩体中的裂隙、缝、空洞,可用片石填补空洞,水泥沙浆沟缝;(6)刷坡、削坡:在危石孤石突出的山嘴以及坡体风化破碎的地段,采用刷坡技术放缓边坡;(7)排水:在有水活动的地段,布置排水构筑物,以进行拦截与疏导.2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部分岩体或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沿某一明显的界面发生剪切破坏向下运动的现象。
Chapter 6 不良地质现象及防治问题
②形成条件与特征:
a. 地形地貌条件,如凸形坡,凸形山嘴,双沟同源等,请见 P117图5-12。
b. 岩土类型与特性;软岩、松散(Q纪)堆积层易发滑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 地质构造条件,如结构面倾向与坡向相同,存在顺坡软 弱面等,请见P116图5-10及图5-11。
d. 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及地下水的入渗与渗流活动作用, 浸泡软化作用……等)。 e. 人类的各种不合理工程活动,如切坡开挖(卸荷)和坡顶 加载作用等。
二、斜坡不良地质现象(地质灾害)问题概述:
1、斜坡地质灾害类型 2、崩塌和落石问题 3、滑坡问题 4、泥石流问题
三、岩溶问题概述:
1、岩溶的含义 2、岩溶形成发育的基本条件 3、岩溶发育的垂直分带特征4、岩溶地貌类型概述 5、影响岩溶发育的其它 6、岩溶作用对工程建设的 主要因素 负面影响问题
四、地震问题概述:
3、岩溶发育的垂直分带特征:请见P127图5-24,P128
图5-25,P129图5-26。 ①(包气)垂直发育带:指地表面至洪水位面之间 ②季节循环交替变化带:指洪水位面与枯水位面之间,水 平运动与垂直运动随季节(降雨与枯水期)变化而交替变 换。此带的岩溶较发育。 ③水平循环带:指枯水期水位面至河床底下一定深度范围 之间,岩溶水基本以水平运动形式流动。岩溶很发育。 ④深部循环带:位于水平循环带之下,岩溶水运动缓慢, 岩溶较不发育。
f. 地震活动的震动力作用。
③滑坡的形成过程(阶段性)和力学机制 a.形成过程阶段:常归纳分为:三阶段型和两阶段型两类。 b.形成力学原理:常归纳分为:牵引式(坡脚开挖先滑动 后牵引上部也移动)和推移动式(多与坡顶加载作用有关, 上部先滑裂挤压推动下部斜坡向下滑动)两类。前者滑动 速度比较缓慢,有渐之向上延伸,扩大规模的趋势;后者 滑动速度较快,规模较少会有较大的发展。
第六章 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
特点
1. 滑动的岩土体具有整体性; 2.斜坡上岩土体的移动方式为滑动, 不
是倾倒或滚动; 3.规模大的滑坡一般是缓慢地往下滑 动,其位移速度多在突变加速阶段 才显著。
基本构造特征 (1)滑坡体 (2)滑动面、滑动带 和滑坡床 (3)滑坡后壁(滑坡 圈谷) (4)滑坡台地 (5)滑坡鼓丘 (6)滑坡舌 (7)滑坡裂缝: 1)拉张裂缝 2)鼓张裂缝 3)剪切裂缝 4)扇形张裂缝
二、风化作用类型
按风化营力的不同,风化作用可分为 三大类型:
物理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 生物风化作用
(一) 物理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风化营力的影
响下,产生一种单纯的机械破坏作用。 特点:破坏后岩石的化学成分不改变,只 是岩石发生崩解、破碎、形成岩屑 ,岩石由 坚硬变疏松。 引起岩石物理风化作用的因素:主要是温 度变化和岩石裂隙中水分的冻结。
风化成土状
破碎性
无疏松物质 有松散物质 疏松物与坚硬体混 不含坚硬块体
(二)风化带 岩石的风化一般是由表及里呈带状分布。由 地表往下风化作用的影响逐渐减弱以至消失。因 此在风化剖面的不同深度上,岩石的物理力学性 质有明显的差异。从岩石风化程度的深浅,在风 化剖面上自下而上可分成四个风化带:微风化带、 弱风化带、强风化带和全风化带。 △岩石风化带的界线,在工程建筑中是一项重 要的工程地质资料。 △不同风化带的分界线,可作为岩基持力层、 基坑开挖、挖方边坡坡度以及采取相应的加固措 施的依据之一。 △要确切地划分风化界线尚无有效方法,通 常只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并结合实践经验予以确 定。
轭湖。
二、河谷的类型及河流阶地
河谷的类型:
构造谷:受地质构造控制 侵蚀谷:由于河流冲刷而成 侵蚀谷的形成;(三个阶段) 峡谷型:下切作 河漫滩型:侵蚀、堆积 成型河谷:漫滩变化,形成了阶地
第六章不良地质现象
◆地震破裂效应 地震波作用在周围介质上,引起振动,其作用力 超过岩体强度,发生突然断裂和位移,形成断层 和地裂缝,产生破坏。 ◆地震液化效应 何为液化?----砂土液化 ◆地震激发地质灾害效应 激发斜坡土体松动、失稳,发生滑坡、崩塌等地 质灾害的现象。
第二节 崩塌
崩落 陡坡或悬崖上任意大小的块体沿着没有或几 乎没有剪切位移的面分离,从空中自由跌落、崩 塌、弹跳或翻滚的现象。 倒塌 一个或几个块体由于重力或邻近块体作用力 的影响,或由于裂缝中流体的影响,绕着块体下 端或块体以下的某个支点向前翻转的现象。 合称为崩塌:陡峭或极陡斜坡上,大块岩块,突然 崩落或滑落,顺山坡猛烈地翻滚跳跃、岩块相互碰 撞,最后堆积于坡脚的过程。
醉林(马刀树 ) diverted trees,bent trees, tilted trees 滑坡体上的树木随土体滑动而向滑动方向歪斜,在
滑动停止后树干的上部又逐年转为直立状态的树木,
称为醉林。它的存在是滑坡的明显标志。
四、影响滑坡的因素
地貌 临空面、坡度和坡地基部受冲刷 岩性 滑坡主要发生于松散堆积层中,滑动面主要 发生在粘土夹层中,基岩滑坡与遇水容易软化的岩 石有关。 地质构造 软弱结构面,上部透水层和下部不透水 层 水 大多是沿饱含地下水的岩体软弱面发生 气候 降雨和温度 地震 人为因素
中国地处世界上两个最大地震集中发生地带――环太平 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 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的概念 震源 震中 震中距 震源深度 地震波 体波:S横波,P纵波 面波 地震主要通过S波的 作用使建筑物上下摇 动,通过P波的作用 侧向晃动。
五、滑坡的防治 防治原则应“以防为主,整治为辅” ,及时治理, 并应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制订具体整治方案。
工程地质课件 第六章 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
6.2.3 河岸掏蚀破坏的 预测和防护
河岸掏蚀破坏保护首先是要确定河岸掏蚀破坏地 段。
对河岸掏蚀破坏地段的防护措施可分为两类: 1. 直接防护边岸不受冲蚀作用的措施,如抛石、铺
砌、混凝土块堆砌、混凝土板、护岸挡墙、岸坡 绿化等; 2. 调节径流以改变水流方向、流速和流量的措施。
6.3 滑坡
滑坡是斜坡土体和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 稳定状态,沿着斜坡内某些滑动面(或滑动带) 作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6.6.2 地震级和地震烈度(2)
基本烈度是指代表一个地区的最大地震烈度。 建筑场地烈度也称小区域烈度,它是指建筑场地
内因地质条件、地貌地形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的 不同而引起基本烈度的降低或提高的烈度。 设计烈度是指抗震设计所采用的烈度,它是根据 建筑物的重要性、永远性、抗震性以及工程的经 济性等条件对基本烈度的调整。
6.1 风化作用
位于地壳表面或接近于地面的岩石经受着风、电、 大气降水和温度等大气营力以及生物活动等因素 的影响,岩石会发生破坏或成分变化,这种变化 的过程称为风化。风化作用可以理解为岩石中的 物理和化学作用,而引起这些作用发生的风化因 素统称为风化营力。风化作用的结果导致岩石的 强度和稳定性降低,对工程建筑条件起着不良的 影响。此外,许多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大 部分都是在风化作用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 来的。
6.6.1 地震的一般特点
在地震的时候,通常地面的振动最初在短时间内 不断微动,接着便发生剧烈振动,经过短时间以 后才逐渐消失,在大地震时像这样一系列的振动 要反复发生若干次。其中最初发生的小振动称为 前震。前震活动逐渐增加后,接着发生激烈的大 地震,称为主震。主震之后继续发生的大量的小 地震称为余震。余震是成群的,最初发生的频度 很高往后逐渐衰减,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第六章 常见不良地质作用及其防治
2.岩石风化的治理措施 岩石风化的治理通常有如下措施: (1) 挖除法 采取挖除部分对建筑物构成较大威胁的风 化严重的岩层。挖除的深度应根据具体工程中岩层的风化程 度、风化因素等指标予以综合确定。 (2) 覆盖法 采用在岩石上覆盖防止风化营力侵袭的材料 来避免风化作用的进行,如覆盖沥青、水泥、粘土层等。 (3)胶结法 针对存在有裂隙的岩石易遭受风化的特点, 在岩石裂隙中灌入水泥、沥青、水玻璃等浆液,胶结堵塞岩 石裂隙,以增强岩石的整体性,从而防止风化。 (4)整平排水法 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是引起物理风化 作用和化学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工程建设区域进 行场地整平并建造排水工程,是防止风化的重要手段。 (5)探槽监测法 对于风化速度较快的岩层,应设置开敞 的风化探槽,以观测岩石的风化速度,从而估算拟建工程开 挖基坑后外露岩石的风化程度。同时应在基坑开挖至设计标 高后立即浇筑基础并分层回填,以加快施工速度,防止风化 作用的不良影响。
米的结构扰动带,称滑动带;在滑动面以下稳定的 岩土体称为滑坡床。 ③ 滑坡后壁:滑坡体滑落后,滑坡后部和斜坡未动 部分之间形成的一个陡度较大的向着滑坡后壁倾斜。滑坡台地前缘比较陡的 破裂壁称为滑坡台坎。
⑤ 滑坡鼓丘:滑坡体在向前滑动的时候,受阻形成隆起的小 丘。 ⑥ 滑坡舌:滑坡体的前部如舌状向前伸出的部分。 ⑦ 滑坡裂缝:在滑坡运动时,因滑体各部分移动速度不均匀, 在滑体内及表面产生裂缝;根据受力状况不同,滑坡裂缝可 以分拉张裂缝、鼓张裂缝、剪切裂缝、扇形张裂缝。 ⑧滑坡主轴:为滑坡体滑动速度最快的纵向线,它代表整个 滑坡的滑动方向,可为直线或折线。
K2 O· Al2O3· 6Si02+CO2+6H20 → Al2O3· 2Si02· H20+K2CO3+4SiO2
2014第6章1节不良地质作用及防治-地震
不良地质作用是指由地球内力或外力产生的对人类工程或环 境可能造成危害的地质作用。 由其引发的危及人身、财产,工程或环境安全的事件称为地 质灾害。
第6章不良地质作用及防治
2
地质灾害及类型-常见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震
地质灾害是指各种(天然的和人为的)地质作用对人民生命 财产和国家建设事业(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造成的危害。
1. 岩土类型及性质
软土埋藏越浅,厚度越大,震害越大。
2. 地质构造
离发震断层越近,震害越大。上盘尤其震害大。
3. 地形地貌
突出、孤立的地形,较低洼、沟谷平坦地区震害大。
4. 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埋深越小,震害越大。
第6章不良地质作用及防治 16
地震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
地球上差不多天天有地震,但其分布并不平均,而是具 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 (一)地震的时间分布规律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在全世界、一个地区或一个地震带 ,在另外一段时间内则表现为少震的平静期。这种活 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现象,叫地震的周期性或地 震的间歇性。
成因类型
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 塌陷地震 人为地震(工程地震,如水库地震)。
第6章不良地质作用及防治 27
6.1.4活断层与地震
活断层是指现在正在活动或在最近地质时期(全新世,1万) 发生过活动的断层。 区域稳定性评价的核心。
区域稳定性:指工程建设地区的一定范围内,在内外动力的作用 下,现今地壳及表层的稳定程度,以及这种稳定程度与工程建筑 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第6章不良地质作用及防治
12
地震烈度在V度以下的地区,不会引起建筑物的破坏。
地震烈度为VI度的地区,一般不对建筑物采取加固措施。 地震烈度为VII~IX度的地区,必须进行建筑物抗震设计。 X度以上的地震区不应建造建筑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正长石经水解后形成高岭土和氢氧化钾,二氧化碳与围岩
矿物相互作用形成碳酸化合物。 (正长石) → 高岭土、硫酸钾、石英
2.阶地的形成
• 河流阶地的类型: (1)侵蚀阶地 (2)堆积阶地 l)上迭阶地 2)内迭阶地 3)嵌入阶地 (3)基座阶地
防护措施可分两类: • 一类是预防性的措施。确定河岸掏蚀破坏地段,同时开展为预 报岸边与其临近地区建筑工程的危险状态而进行的长期动态观 测工作。 • 另一类是整治性措施, • 1)边岸防护,如采取铺砌、抛石、绿化等。 • 2)调节径流以改变水流方向、流速和流量的措施。如丁坝、 顺坝、横墙等。 • 3)蓄洪工程,如兴建水库、大坝等项目。 • 采用整治与预防措施 并举,并按经济技术 指标对比的办法来选 择防护措施时,才能 取得最大的效益。
4)溶解作用:指水直接溶解岩石矿物,使岩石遭到破坏, 如卤化盐类(岩盐、钾盐)、硫酸盐(石膏、硬石 膏)、碳酸
盐类(石灰岩、白云岩等),溶解作用的活跃程度与侵蚀性气
体CO2含量、温度及压力有关。
溶解作用的结果是使岩石中的易溶物质逐渐溶解而随水流
失,导致岩石孔隙增加,使岩石的坚实程度降低,从而更容易 遭受到物理风化作用而破坏。
• 气候因素 主要表现在气温、降水以及生物的繁殖 方面 实际上,影响风化作用的三个主要因素是增强 或减弱物理、化学、生物风化的客观条件。
6.1.4 风化作用的评价与治理 1.风化作用的评价 风化作用对岩石的影响是由表及里的。正常情况下,风化 作用对地表岩石的作用最为强烈,而随着影响深度的不断加深, 风化作用的影响就不断减弱,直至为零。因此,在地壳表层就 会形成一个由不同风化程度岩石组成的壳体,也就是风化壳。 按岩石风化深浅和特征,可将岩石风化程度划分为五级:未 风化、微风化、弱风化、强风化和全风化。
3.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地形地貌的条件 1)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决定于地区的地质条件 2)泥石流流域的地形特征也很重要。 (2)水文气象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短时间内突然性的大量流水 2) 水的作用 (3)人类工程经济活动 6.4.2 泥石流的防治 1.预防措施 1)上游水土保持,植树造林,种植草皮,以巩固土壤, 不受冲刷、不使流失。 2)治理地表水和地下水,修筑排水沟系,如截水沟等, 以疏干土壤或不使土壤受浸湿。 3)修筑防护工程,如沟头防护、岸边防护、边坡防护, 在易产生坍塌、滑坡的地段做一些支挡工程,以加固土层,稳 定边坡。
2.岩石风化的治理措施 岩石风化的治理通常有如下措施: (1) 挖除法 采取挖除部分对建筑物构成较大威胁的风 化严重的岩层。挖除的深度应根据具体工程中岩层的风化程 度、风化因素等指标予以综合确定。 (2) 覆盖法 采用在岩石上覆盖防止风化营力侵袭的材料 来避免风化作用的进行,如覆盖沥青、水泥、粘土层等。 (3)胶结法 针对存在有裂隙的岩石易遭受风化的特点, 在岩石裂隙中灌入水泥、沥青、水玻璃等浆液,胶结堵塞岩 石裂隙,以增强岩石的整体性,从而防止风化。 (4)整平排水法 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是引起物理风化 作用和化学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工程建设区域进 行场地整平并建造排水工程,是防止风化的重要手段。 (5)探槽监测法 对于风化速度较快的岩层,应设置开敞 的风化探槽,以观测岩石的风化速度,从而估算拟建工程开 挖基坑后外露岩石的风化程度。同时应在基坑开挖至设计标 高后立即浇筑基础并分层回填,以加快施工速度,防止风化 作用的不良影响。
米的结构扰动带,称滑动带;在滑动面以下稳定的 岩土体称为滑坡床。 ③ 滑坡后壁:滑坡体滑落后,滑坡后部和斜坡未动 部分之间形成的一个陡度较大的陡壁。
④ 滑坡台地:滑坡体滑落后,形成阶梯状的地面,
其往往向着滑坡后壁倾斜。滑坡台地前缘比较陡的 破裂壁称为滑坡台坎。
⑤ 滑坡鼓丘:滑坡体在向前滑动的时候,受阻形成隆起的小 丘。 ⑥ 滑坡舌:滑坡体的前部如舌状向前伸出的部分。 ⑦ 滑坡裂缝:在滑坡运动时,因滑体各部分移动速度不均匀, 在滑体内及表面产生裂缝;根据受力状况不同,滑坡裂缝可 以分拉张裂缝、鼓张裂缝、剪切裂缝、扇形张裂缝。 ⑧滑坡主轴:为滑坡体滑动速度最快的纵向线,它代表整个 滑坡的滑动方向,可为直线或折线。
2.沉积
6.2.2 河谷与阶地的形成
1.河谷的形成 河谷是指由河流长期侵蚀和堆积作用塑造而成的地步经常 有水流动的线状延伸凹地。河谷由谷底、河床、谷坡、坡缘 及坡麓等要素构成。
河谷的类型: 构造谷:受地质构造控制 侵蚀谷:由于河流冲刷而成 侵蚀谷的形成;(三个阶段) 峡谷型:下切作用 河漫滩型:侵蚀、堆积 成型河谷:漫滩变化,形成了阶地
2)冰劈作用:岩石孔隙或裂隙中的水在冻结成冰时, 体积膨胀(约增大9%),故对围限它的岩石裂隙壁施加 很大的压应力(可达200Mpa),使岩石裂隙加宽加深; 当冰融化时,水沿扩大了的裂隙渗入到岩石更深的内部 并再次冻结成冰。冻结、融化频繁进行,使裂隙加深扩 大,以至使岩石崩裂成为岩屑。
3)盐类结晶和潮解作用 水并不是位移可以堆积在岩缝里 而将岩石裂开的结晶体。许多由于气候干燥而堆积在岩石缝 隙中可溶性盐类,可以同样使得岩石发生开裂现象。当气温 升高,蒸发量加大,这些盐溶液由于过饱和而产生结晶现象, 体积也由于结晶而显著增大,从而对裂隙周边的围岩产生压 力,使得裂隙进一步加大。而随着空气中水分的增多,盐类 结晶便又从空气中吸水而发生潮解,形成的盐溶液便会进一 步沿着加大的裂隙下渗,结晶和潮解的反复作用使得岩石崩 裂成碎块。:
当滑坡停止并经过较长时间后,可以看到:
4.滑坡的形成条件 (1)滑坡发于的内部条件 产生滑坡的内部条件与组成边坡的岩土的性质、结构、 构造和产状等有关。 (2)滑坡发于的外部条件。 主要有水的作用,不合理的开挖和坡面上的加载、振动, 采矿等。 5.滑坡的防治 防治滑坡的措施和方法有: (1)避开 (2)消除或减轻水对滑坡的危害 1)截 2)排 3) 护 4)填 (3)改善滑坡体力学条件,增大抗滑力 减与压、支挡 (4)改善滑带土的性质
6.1.2风化作用类型
依照风化营力的不同,风化作用可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 物风化作用。
1)温差作用 温度变化是导致岩石风化的最主要因素。由于太阳能辐 射能量的昼夜差异,从而引起岩石发生膨胀和收缩的反复更迭。温度 的变化产生温差,促使岩石膨胀和收缩交替地进行,久之则引起岩石 破裂。仅限于很浅的表层 。
未风化:岩石组织结构未变; 微风化:岩石组织结构基本未变,沿节理面有铁锰质渲染,矿 物质基本来变,无疏松物质; 弱风化:岩石组织结构部分破坏,裂隙面风化较重,矿物质稍 微变质,沿节理面出现矿物风化,坚硬块体有松散物质; 强风化:岩石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长 石、云母大部分已风化成次生矿物,颜色变化,疏松物质与坚 硬块体混杂; 全风化:岩石组织结构已全部破坏,矿物成分除石英外大部分 已风化成土状,基本不含坚硬块体。
2.化学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 岩石在水和各种水溶液的化学作用和有机体的生 物化学作用下所引起的破坏过程。其特点是不仅发生了破碎, 而且化学成分也发生了变化,即岩石发生了质的变化。 包括水化作用、氧化作用、水解作用、溶解作用。
1)碳酸盐化作用 二氧化碳气体是可以溶解于水,其溶解于
水后生成碳酸。因此,溶解有二氧化碳的水中会存在有碳酸
6.3.2 崩塌 陡峻的山崖或岸坡上方的剧烈风化岩土体在水和重力的 作用下,或在地震及工程振动等其它荷载作用下,从边坡高 处突然崩落、塌跨的现象称为崩塌
崩塌会使建筑物遭到毁坏,使公路和铁路被掩埋。带来
重大经济损失。
2.崩塌的防治
崩塌的治理应以根治为原则,当不能清除或根治时,可采取 下列综合措施: 1)遮挡 2)拦截防御 3)支撑加固 4)镶补勾缝 5) 护面 6) 排水 7) 刷坡
3.生物风化 岩石在动、植物及微生物影响下所起的破坏作用,如植物 根部楔入岩石裂隙、穴居动物掘土、生物的新陈代谢等产生的 有机酸、碳酸和硝酸等的腐蚀作用。 在自然界当中,岩石的风化往往是上述三种作用综合作用 的结果。
6.1.3 岩石风化的影响因素
• 地质因素 岩石矿物成分、自身结构及构造
• 地形地貌 地形起伏及地貌单元的复杂程度
6.4 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它是由于降水 (暴雨、融雪、冰川)而形成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 体物质,突然爆发,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具有强大破坏力的 特殊洪流。我国泥石流主要分布于西南、西北和华北山区。
6.4.1 泥石流的分类及形成条件 1.泥石流的基本特征 具有突然爆发,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具有强大破坏力的特 点,与一般的滑坡和携砂水流有特征上的区别。 1)和滑坡的比较而言,滑坡发生时,形成的滑坡体与滑床 之间有一破裂面,而泥石流具有水体的流动性,即泥石流与发 生流动的沟床之间没有明显的破裂面。 2)和携砂水流的比较而言,携砂水流在发生流动时的抗剪 强度近乎为零,而泥石流具有土体的结构性,有一定的抗剪强 度。 3)泥石流一般多发于山谷密集而且有暴雨倾泻的地区,发生 时具有较大的动能。 2.泥石流的分类 (1)按其流域的地质地貌特征分类:标准型泥石流、河 谷型泥石流、山坡型泥石流。 (2)按其组成物质分类:泥流、泥石流、水石流。 (3)按其物理力学性质:粘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
2.滑坡分类以及特征
平移式滑坡:滑动面的许多点同时局部滑动,然后 逐步发展到整体滑动。
按滑坡体的规模大小划分:小型滑坡、中型滑坡、大型 滑坡、巨型滑坡。 按滑坡体的厚度划分:浅层滑坡、中层滑坡、深层滑坡、超 深层滑坡。 按滑坡的主要物质成分分类:堆积层(包括残积、坡积、红 积等成因)滑坡;黄土滑坡;粘土滑坡;岩层滑坡。
6.3 滑坡与崩塌 6.3.1 滑坡 斜坡上的土石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性, 沿滑坡内部某些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称为滑坡。滑坡 是边坡变形破坏的一种主要类型,也是在山区公路、铁路、 房屋建筑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