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代诗歌形象鉴赏”讲与练(附答案及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形象类试题精练(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形象类试题精练(附答案解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醉中感怀陆游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青衫犹是鹓行①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②出塞声。
[注]①鹓行:喻指朝官的行列。
②檀槽:指乐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开头两句于今昔变化之中自然流露出“感怀”之意,表达出自己客居边城的悲凉情调。
B.青衫依旧,白发新生,形象真切,自成对偶。
颔联怀旧伤今,抚今追昔,回肠千转,唱叹有情。
C.“青衫”,古制文官低品阶官服为青黑色,后泛指官职卑微。
与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的意思相同。
D.前四句主要通过描写的表达方式写自己的遭遇和感慨,尾联两句直抒胸怀,深刻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无奈和激愤。
解析:选D; D项,“前四句主要通过描写的表达方式”错,应是“叙事”。
(2)抒情主人公过去和现在的形象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参考答案:抒情主人公过去的形象特点是:深受君王赏识、器重,壮志满怀;现在的形象特点是:漂泊边城,壮志难酬。
早年姓名被君王所记,足见皇帝对其重视、信任,现在“壮心未许”,说明早年是壮志满怀的;如今作客边城,漂泊憔悴,久沉下僚,白发新生,足见其壮志未酬的感伤。
[白话诗歌]年轻时蒙君王记起陆游,现如今居边城憔悴哀愁。
依旧是穿青衫位列八品,早已剑阁门外白发满头。
古堡上飘旌旗秋色惨淡,深更夜响刁斗声震城楼。
怀壮志收失地此心未灭,醉梦中闻军乐出塞伐胡。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除夜对酒赠少章①陈师道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②。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注]①少章:秦觏,字少章,与诗人交往颇密。
②未空:事业、生活没有落空,即言“有了着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除夕之夜,本该合家团聚,但诗人却“身何托”,首句抑郁不平之情劈空而来。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6)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6)一、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严士元刘长卿①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④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
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
②阖闾城,苏州城。
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④王昌龄,盛唐诗人。
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
(1)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倚”字将春天拟人化,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寒”字写出春寒料峭,也为诗人与朋友的相别营造氛围。
B.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地”听不到。
诗中景物之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
C.“日斜江上孤帆影”一句描写落日去帆的景象,暗含作者与友人盘桓到日暮仍恋恋不舍及相遇又别离的复杂情思。
D.“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蕴含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同耿拾遗春中题第四郎新修书院卢纶得接西园会,多因野性同。
引藤连树影,移石间花丛。
学就晨昏外,欢生礼乐中。
春游随墨客,夜宿伴潜公。
散帙灯惊燕,开帘月带风。
朝朝在门下,自与五侯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卢纶的这首诗,客观上反映了中唐时我国早期书院春天生活的基本情景。
B.诗人能参加西园会,主要是因为与其他人一样有追求自由不驯顺的性情。
C.诗人运用了对偶、典故、写景等手法从多角度题写这所新修书院的生活。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题弟侄书堂杜荀鹤【注】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叙侄子虽身处困境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业。
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行为反衬了战乱中社会的纷扰。
C.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辞,诗人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语重心长地鼓励了弟侄。
D.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2.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注】。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湘灵:湘水女神。
作为尧的女儿娥皇女英,二人均为舜妃,舜南巡时死于湘水,成为湘水女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凤凰”三句描写了诗人在湖上所见到的美景:雨后凤凰山下,水风清爽,晚霞明艳。
B.“一朵芙蕖”两句紧接其后,既实写水面荷花,又以芙蓉喻弹筝的美人,收到了双关的艺术效果。
C.“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以白鹭有意倾慕来衬托演奏技术的高超。
D.“数峰青”一句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言有尽而味无穷。
2.本词下片是如何来描写音乐的?请作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次韵王定国马上见寄①苏轼昨夜霜风入夹衣,晓来病骨更支离。
疏狂似我人谁顾,坎轲怜君志未移。
但恨不携桃叶女,尚能来趁菊花时。
南台②二谢无人继,直恐君诗胜义熙③。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项专练:形象分析题(附答案详解)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项专练:形象分析题(附答案详解)一、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
(9分)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①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②,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①这是诗人得悉均州的武矩报捷官军收复西京洛阳而作的。
当时武钜知均州,故诗人称其武均州。
②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
北宋皇帝陵墓在洛阳。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A. 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B. 诗中描绘了王师获胜、金军败退、赦令颁布、使者朝祭的景象。
C. 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D. 这首诗写诗人听到捷报传来后不能自已的欢欣鼓舞之情,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心。
【答案】C;【解析】C项,错在“对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从全诗看,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情绪是乐观的,毫无伤感可言。
这首诗写诗人听到捷报传来后不能自已的欢欣鼓舞之情,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心。
故选C。
2.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答案详解】2.①尾句描写寒食节时朝陵驿道上处处盛开的梨花,通过联想方式,想象朝陵驿道上使者奔驰的热烈欢快的场面;(3分)②以景结情,表达诗人对故土收复、皇陵得以朝祭的欢愉之情,寄寓着国家中兴的的美好愿景。
(3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胡无人①(节选)陆游丈夫出门无万里,风云之会立可乘。
追奔露宿青海月,夺城夜踏黄河冰。
铁衣度碛雨飒飒,战鼓上陇雷凭凭。
三更穷虏送降款。
天明积甲如丘陵。
中华初识汗血马,东夷再贡霜毛鹰。
【注】①胡无人,古乐府篇名,多表现边塞生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大丈夫驰骋疆场,正赶上边塞战机,“立可乘”表现其求战心切,斗志旺盛。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讲练测专题八 诗歌鉴赏(新教材新高考)第02讲 诗歌形象类鉴赏(练习解析版)
第02讲诗歌形象类鉴赏(基础题和拔高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题泉州王梅溪先生祠堂①戴复古堂堂大节在朝廷,名重当时太华轻。
乾道②君臣千载遇,先生议论九重惊。
人歌黄霸③思遗爱,我颂朱云④有直声。
一瓣清香拜图像,英风凛凛尚如生。
【注】①原题后尚有“徐竹隐直院谓梅溪古之遗直,渡江以来一人而已”二句。
王梅溪:名十朋,号梅溪,南宋大臣。
②乾道:孝宗年号。
③黄霸:西汉著名循吏,为政外宽内明,力劝耕桑,推行教化,治行为当时第一。
④朱云:汉成帝时人,以直臣闻名于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直接赞美王梅溪先生的志节,后用衬托手法表现他的名声之大。
B.颔联意谓君臣际遇是千载难逢的,梅溪先生议论国家大事,令帝王惊叹。
C.颈联用典,意在表达作者对循吏黄霸和直臣朱云的赞美之情,感情真挚。
D.尾联点题,诗人瞻仰拜祭梅溪先生的遗像,感觉他英风凛凛,一如生前。
2.在作者的心目中,王梅溪先生是怎样的形象?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C 2.王梅溪先生是一位立朝正直、德高望重、赤心为国、深受君主器重的大臣形象。
他在朝为官,正直端方,有着远大志节,名声之重简直盖过华山,深受孝宗赏识,议论国事君主极为重视。
去世多年,仁爱还留于后世,百姓仍然歌颂怀念他。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意在……之情”错误,颈联赞颂循吏黄霸和直臣朱云,意在表达对梅溪先生的称颂与赞美。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通过分析诗句内容可知,王梅溪先生应该是一位大臣。
“堂堂大节在朝廷,名重当时太华轻”,第一句直接赞美王梅溪先生有着远大志节,第二句用“重”“轻”形成对比,名声之重简直盖过华山,衬托王梅溪先生的名声之大。
“乾道君臣千载遇,先生议论九重惊”,结合注释内容“乾道:孝宗年号”分析,这样的君臣际遇是千载难逢的,也就是说王梅溪先生深受孝宗赏识。
王梅溪先生关于国家大事的议论、观点等,令帝王惊叹,他的观点深受君王重视。
高考语文复习案【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及考题演练附答案
高考语文复习案【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形象的内涵2、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3、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并规范组织答案。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归纳法教学过程:一、考点分析(一)、考试说明: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什么是诗歌的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诗歌的形象一般分为: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意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在浩瀚的诗海中,伟大的诗人们为我们塑造了很多不朽的艺术形象:如夕阳下断肠的游子,南宫中卧听滴漏的宫女,悠然采菊东篱下的隐者,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将士,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爱民者1、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的形象):(偏重抒情的诗歌)如李清照《声声慢》杜甫《登高》2、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偏重叙事的诗歌)如《江雪》《孔雀东南飞》《琵琶行》《木兰辞》《氓》(三)、人物形象鉴赏题目类型1、诗(词)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或者诗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析诗中描写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二、典型例题试赏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要求:1、自主完成本诗歌鉴赏题。
2、小组交流,形成小组意见。
3将答案写在黑板上方法点拨: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即什么特点,什么身份;2、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细节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高考语文热点-鉴赏诗歌形象-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鉴赏诗歌形象1.【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
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
②六帝:代指六朝。
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2.【2016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题目。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一会儿。
3.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5分)【触类旁通】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12分)少年行令狐楚家本清河住五城,须凭弓箭得功名。
等闲飞鞚①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声。
少年行施肩吾醉骑白马走空衢②,恶少皆称电不如。
五凤街头新勒辔,半垂衫袖揖金吾③。
【注】①飞鞚(kòng):纵马飞驰。
鞚,有嚼口的马络头。
②衢:道路③金吾:古官名。
4.这两首诗分别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5分)鉴赏诗歌形象答案1.(1)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
(3分)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3分)2.第一问: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前都不免相形失色。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题讲析(附练习及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题讲析(附练习及答案解析)1.熟知诗歌鉴赏选择题“4大设误角度”“3大解题步骤”[诗歌鉴赏选择题“4大设误角度”]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4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题不仅降低了诗歌鉴赏题目的解答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
[典例剖析][例1]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赴洛道中作陆机①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案辔②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注】①陆机:西晋文学家。
出身东吴名门,东吴灭亡后退居家乡,闭门勤学,后被迫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洛阳。
②案辔:案,同“按”。
按辔,扣紧驭马的缰绳,使马慢步行走。
下列有关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紧扣诗题,概括写自己“远游”历经了艰辛的跋涉。
B.“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写诗人行程的风尘仆仆,流露出漫漫行程之后的释然。
C.“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采用互文手法,写出了朝夕均不能排遣的孤独和忧伤。
D.“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句用“悲”来修饰“风”,突出诗人情感中的孤寂和落寞。
E.全诗写赴洛途中所见,借嵩岩、悲风、清露、明月等来表达身在旅途的独特感受。
【解题流程】设误角度:情感分析不当、技巧确认不准分析:B项,情感分析不当(无中生有)。
诗人风尘仆仆,行于高山莽原之中,并没有“释然”之情,只有孤独和忧愁。
C项,技巧确认不准。
“互文”错误,应是“朝”“夕”对比,两相呼应。
【答案】BC[例2] (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历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之形象(附答案)
诗歌鉴赏—形象分析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
②海幢,即海幢寺。
1. 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2.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海棠(宋)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3.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小斋即事刘一止①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
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
②局:指棋盘。
4.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5.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题李世南画扇①蔡肇②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这里指水瓮。
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低的地方。
这里指山坞。
5.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小孤山①[宋]谢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2023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真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2023高考全国甲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临江仙晃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
东溪春近好同归。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15.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2023高考全国乙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
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
与君同醉醒。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15.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附:参考答案【2023高考全国甲卷】14.【参考答案】A【解析】“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错。
词中“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意思是眼前虽是相聚,明年肯定又要送别你了。
从今夜开始细数,到明年分离时还有多少相聚的时候。
据此看出词人是明年送别朋友,属于虚写,并不是真实的场景。
15.【参考答案】①用动词“垂”“谢”赋予“柳”“梅”动态的美感,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在春季邀约友人同去东溪岸边,去观赏秀丽的春景;②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通过想象未来再聚之景,表达了对即将再会的期盼,安慰即将远离的友人,更表达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和乐观豁达的情愫。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解析(1)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别离陆龟蒙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诗起于“风吹柳花”,收于“流水”,所写均为送别诗中的常见意象,无一不照应题目中的“留别”。
B.李诗虚实结合,全诗重在对“留别”场景的描写,但也有对离别后个人境况的想象与追问,意味深长。
C.陆诗全诗以叙述、议论为主,辅以描写,紧扣“别离”这一主题,采用直抒胸臆手法,抒发个人情志。
D.两首诗抒情对象略有区别,李诗为“留别”,临别留诗给送行者,陆诗的抒情对象则是“游子”本身。
(2)南朝文学家江淹《别赋》中写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读了上述两首唐诗,你是否认同《江赋》中对“别离”的理解?请结合上述两首唐诗的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①欧阳修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
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
吾已买田清颍②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
②颍:指颍州。
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开篇交代了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闲居者少。
B.诗人深知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家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心。
C.诗中“知者谁”和“吾独知之”自问自答,暗含远离官场归隐的意思。
D.诗人在颍州水畔种田为生,垂钓自娱,表达了悠闲生活的快乐与惬意。
(2)有评论者认为“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含答案)
专题十三古代诗歌鉴赏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课案1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随堂演练1.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村即事[元]周权寒翠飞崖壁,尘嚣此地分。
鹤行松径雨,僧倚石阑云。
竹色溪阴见,梅香岸曲闻。
山翁邀客饮,闲话总成文。
诗中的“山翁”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解析:解答时要对所描写的“山翁”的动作、语言、神情以及所处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概括其形象特点,理解其形象意义;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关注反映人物心情的词语,揭示作者感情。
答案:通过描写溪村的清雅、幽静、深远的世外仙境,山翁邀客饮酒,闲话成文,写出了一个不同凡俗、耿直孤傲、高雅脱俗的山翁形象。
同时,寄寓了诗人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悠然自得(闲逸)、返朴归真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出塞马戴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这首诗描写了一次边塞战事,请概括诗歌所塑造的戍边将士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注意诗歌中对人物的外貌、行动描写,首句刻画出人物的英姿勃发、信心百倍;第二句突出人物勇往直前、斗志昂扬的形象;第三句的“卷旗夜劫”又表现出戍边将士有勇有谋;末句“乱斫”“缺宝刀”又刻画出他们英勇无畏、所向披靡。
答案:作者塑造了戍边将士英姿勃发、信心百倍、斗志昂扬、机智勇猛、英勇无畏的形象。
课案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注】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鉴赏邹明府的形象要抓住诗中的相关叙述和描写。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通过写马的瘦弱来表现邹明府为官的清廉;“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是说邹明府为偿还欠债,只好把佩剑卖了,任期满了伴着他的还是那些书;“林风透卧衣”,进一步写邹明府的衣衫单薄。
高考古诗鉴赏人物形象专题训练与答案(参考)
高考古诗鉴赏人物形象专题训练与答案古代诗歌鉴赏:形象鉴赏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一)怎么分析人物形象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
2、把握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细节描写。
3、注意景物、典故、修辞等对人物情感的丰富性。
(二)诗词中常见的几种人物形象以人物自身分类1、女孩形象:或直率、大胆、泼辣,或娇羞、腼腆、怯弱,或可爱、天真、青纯,或灵巧、聪明、智巧。
情感: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热切憧憬,对爱情浮现时的惊喜、欢跃,羞怯、腼腆,迟疑、担心。
2、思妇形象:老公远游或出征,自个儿独守空房,正逢春花秋月之时,看到眼前之景,想到自个儿美好的青春年华,想到身在外地的老公,登楼凭栏,感慨诸多。
情感:对老公的思念、牵挂,嗔怪埋怨,自个儿的孤独寂寞,春光难留、青春易逝的伤心;战争对百姓的损害,希翼家人团聚,憧憬和平幸福。
3、客居者形象:宦游在外、贬谪他乡或远游异地者,春秋季节或传统节日,怀乡思远,对景伤情。
情感:对故乡及亲人的思念,旅途的艰辛凄苦,客居的孤独寂寞;怀才别遇,壮志难酬,仕途坎坷的感叹;关注民生,担忧国事,心系朝廷;随遇而安,闲适淡然,旷达别拘。
4、军旅者形象:身处军营的将士或取道边塞的诗人,看到环境恶劣的险水高山,雄浑悲壮、凄凉肃杀的战场,或开赴前线的浩荡军队,心有所感者。
情感:身处边关者对故乡及亲人的思念,戍边日子的枯燥艰辛,战场的悲壮,战争的残酷;黩武恃强的别满,将军贪功无能,只知享乐,别知体恤的怨愤;盛赞高昂的士气,隆重的军容,勇猛无敌,杀敌报国,保卫国家,建功立业者。
5、隐居闲适者形象:多为谪居离职、悠游闲居、仕途绝望或别屑为官者。
情感:喜欢自然山水、自然真趣,憧憬和平宁静、闲适自得的隐居日子;体现了遗世独立、乐观旷达、与世无争、潇洒飘逸的情怀;歌颂劳动日子,质朴勤劳的百姓及与百姓的深厚情谊;对腐朽现实的别满,黑暗腐败官场的厌恶;自个儿怀才别遇,壮志难酬,深受排挤的苦闷愤恨。
6、登高者形象:以思妇、少年志士和仕途别畅者(被贬或别仕的中老年者)情感:思妇———(见上2)少年———远大抱负、以才自许、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中老年———壮志难酬、抱负别展、备受排挤、老而无成、知音缺少、针砭时弊、思乡怀远。
高考语文-鉴赏诗词的形象-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语文专题练习鉴赏诗词的形象1.杜甫在《登高》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杜甫在《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5.杜甫在《登高》中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7届安徽合肥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忆昔韦庄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①名无忌②,南国佳人号莫愁③。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注】①西园公子:曹魏时,曹丕、曹植为公子时曾居“西园”,在此夜宴文士。
②无忌: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字。
③莫愁:女子的名字。
《旧唐书音乐志》:“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
”(1)诗歌的前四句描写了昔日怎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5分)(2)结合全诗分析颈联(五六两句)典故在思想情感表达上的妙用。
(6分)7.【2017届福建厦门一中高三上开学分班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更漏子毛文锡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
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
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千结。
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飞燕。
(1)清人陈廷焯云:“‘红纱一点灯’真妙”。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指出这一句有哪些妙处,并作简要分析。
(5分)(2)这首词由夜至晨,总共描绘了三处富有寓意的春景。
请指出这三幅春景图,并写出它们各自的寓意。
(6分)8.【2017届福建漳州一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黄庭坚故人昔有凌云赋,何意陆沉黄绶①间?头白眼花行作吏,儿婚女嫁望还山。
高考语文实战考点试题演练含答案解析——鉴赏诗歌的形象(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二部分专题七考点一题组一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遣悲怀①[唐]元稹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注】①元稹的原配夫人韦氏病逝后,元稹写了不少悼亡诗,此为其中一首。
颔联和颈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妻子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诗人笔下的妻子是一位能关心体贴丈夫、安于贫苦的贤淑的女性形象。
颔联借写妻子为自己翻箱寻衣、卖钗沽酒,表现妻子对自己的关心体贴;颈联借写妻子甘于以野菜充饥、以槐树落叶为柴,表现其安于贫苦的美好品德。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①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②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臆造。
“沽酒拔金钗”表现妻子对自己的关心体贴,“野蔬充膳,落叶添薪”表现其安于贫苦。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梅雨①[唐]柳宗元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
②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③。
素衣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
【注】①梅雨:江南一带在杨梅成熟时,常阴雨连绵,这段时间,就称作梅雨季节。
② 楚、越:指江南的永州,作者当时被贬谪于此。
③北津:北去回乡的渡口。
④素衣:本句是陆机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化用。
本诗的颔联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塑造了一个被贬谪于江南、深夜难眠、满腹忧愁的诗人形象。
诗人被贬于永州,内心压抑,字面上说猿啼鸡鸣扰人清梦,实质上是因为自己内心烦忧。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首先要结合诗歌的颔联及注释“作者当时被贬谪于此”,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然后结合颔联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乌夜啼[唐]李白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①,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课件
杜甫形象:生活贫苦、热情真诚、率真纯朴的诗人形 象。 曹操形象:求贤若渴、惜时如金、具有一统天下理想 的志士形象。 陆游形象:客居京城、百无聊赖、落寞孤独、看透世 态炎凉、始终矢志不渝的爱国斗士形象。 李清照形象:天涯沦落、形影相吊、漂泊孤独的女子 形象。 周瑜形象:年轻有为,从容闲雅,雄才大略的儒将形 象。 劳动者形象:辛勤劳动,吃苦耐劳、以农事为重的农 民形象。 士兵形象:渴望建功立业、力竭苦战、不畏生死、不 顾荣誉、思亲念家的战士形象。 离人形象:思家念亲、感慨时光流逝青春不再,归家 遥遥无期的孤独寂寞的离人形象。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插秧歌杨万里 宋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 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 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宋
[答案] 琵琶女 年老色衰 沦落江湖 作者(白居易) 怀才 不遇 沦落江湖 忧愁痛苦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 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 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4.2024年全国三套试卷均未涉及形象内容,属于轮考题型。
人物形象p247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 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是 一个典型的细节。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 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为依据。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语言鉴赏”讲与练(附答案及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语言鉴赏”讲与练(附答案及解析)解构真题引领规范类型一炼字[2017·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唐]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
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梳理1.明确考点 辨别要求本题实际考查鉴赏炼字的能力,要求分析两字如何使景物特征鲜明的。
2.研读诗歌 细致分析 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释字义,即解答所炼字的含义,这一步包括字的本义和在诗句中的含义,尤其要注意词类活用;其次还要考虑这个字是否运用了表达技巧,如果有技巧就要对技巧进行解读;最后要结合诗歌的思想感情,解读出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
这样才是完整的赏析,当然这几步需要视具体的诗歌确定有无。
解答本题,可以先从词语的修饰对象入手,“斗”修饰的是“两崖”,而“攒”修饰的是“群峰”。
找出了修饰对象之后,可以进一步分析,诗句描绘的是什么情形。
“两崖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群峰攒”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
最后可以指出表达的效果。
“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攒”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鉴赏练习与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鉴赏练习与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骢马[唐]万楚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注],为尽天山行路难。
【注】长城窟:相传长城有泉窟,可以饮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即于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气度不凡的良马。
B.颔联以夸张的手法表现骢马被主人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
C.诗歌从马的外在风神写到内在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骢马的神骏。
D.全诗格调高亢,豪放壮阔,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
2.诗歌尾联“能”“尽”二字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答: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房兵曹胡马①[唐]杜甫胡马大宛②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③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注】①兵曹,即兵曹参军,唐代官名,辅佐府的长官管理军事。
这首诗作于开元二十八年(740)或开元二十九年(741),正值诗人漫游齐赵,裘马轻狂的一段时期。
②胡马:古代泛称北方边地与西域的民族为胡,胡马即产于该地区的马。
大宛(yuān):西域国名,以产良马著称。
③批:割,削。
竹批:马的双耳像斜削的竹筒一样竖立着。
古人认为这是千里马的标志。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介绍了良马产地和外形。
大宛名马,瘦骨锋棱,通过马的骨相,勾勒其神清骨峻的轮廓。
B.颈联承上写奔马纵横驰骋,有着无穷广阔的活动天地;它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足以使人信赖。
C.尾联先用“骁腾有如此”对马作概括,再以“万里可横行”,主要是对胡马的赞美,气势宏大。
D.此诗状物与抒情相结合,看似写马,实为表达对友人的无尽期望,并抒写自己的胸襟和抱负。
4.古人认为“少陵咏马,写生神妙”,试结合颔联具体赏析。
答: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开门见山,出句交代胡马产地;对句描写胡马骨相,从外形上勾勒其神峻的轮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形象鉴赏”讲与练(附答案及解析)解构真题引领规范类型一景物形象[2017·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梳理1.明确考点 辨别要求本题考查对诗歌景物形象的鉴赏能力,要求描绘画面的意境。
2.研读诗歌 细致分析 解答好这类试题,第一要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这要求我们平时多储备古典诗歌的意象及作用;第二要从品味关键字词入手把每个意象综合起来提炼意境的特点;第三进行必要的联想、想象,体会诗歌中这些意象所构成的意境带给我们的感受;第四选择准确的词语概括,如幽深僻远、恬淡闲适,等等。
第二联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意象:日落、断桥、水、幽树、鸟,此外还有人。
其中还有关键字词,如独立、相依等。
整个画面主要是景物,并且人处其中,这是人与景的融合,结合意象和关键词可以看出,画面是宁静的。
由此对画面进行概括,然后再对诗句进行描绘。
3.依据模板 构思答案答案构成:描绘了……的画面;(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或描绘)……4.组织语言 做出答案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失分剖析类型二 事物形象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 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梳理1.明确考点 辨别要求本题考查鉴赏事物形象的能力,要求概括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2.研读诗歌 细致分析 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概括出诗中描绘的主要物象;其次要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其内在神韵;最后要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寄托的情感。
从诗句“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可以看出诗人很喜欢“兰”“蕙”“菊”,再根据注释,可以联想到《离骚》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手法,用各种香草比喻自己高洁的品格与情操。
此处即引入这一寓意,联系全词及“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等表明词人心志的句子,可以看出“兰”“蕙”“菊”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3.依据模板 构思答案答案构成:……(事物)具有……的特点,诗中……句运用了……手法,写出了……的情感。
4.组织语言 做出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失分剖析类型三人物形象[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梳理1.明确考点辨别要求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要求分析首联表现出的诗人性格。
2.研读诗歌细致分析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在诗歌中找出对人物行为的叙述性描写,揣摩其中表现的人物的精神气质,然后找出人物所处的环境,通过对环境的分析,明确诗人的特点;再次找出诗人对人物评价的语言,通过诗人的语言分析人物;最后,当然还要做到知人论世,结合人物的身世分析。
关于诗人的性格,主要结合首联进行分析,如“那因远适更沾巾”,化用王勃诗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勉励弟弟不要因远别而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由此可知诗人的旷达。
从诗歌的标题来看,是诗人送弟弟苏辙出使契丹,诗人作为哥哥,有对弟弟的担心,也有对弟弟的嘱托,如“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由此可见兄弟情谊的深重。
3.依据模板构思答题答案构成:表现了……的性格。
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4.组织语言做出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
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
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失分剖析设问方式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主人公)形象?试加以分析。
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加以概括(或分析)。
3.请简要概括(或分析)诗(词)中诗人(作者)的形象特点。
4.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7.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事物形象?8.这首诗中的某物具有什么品格?答题思路1.找具体描写形象的句子,逐句翻译,读懂诗句的意思。
2.分析作者从哪些角度(直接描写或间接描写,间接描写主要表现为环境描写),从哪些方面,运用哪些手法,写出了形象的什么特点,或营造了具有什么特点的画面与意境。
3.理解形象特点,结合注释,联系时代背景,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核心要点分析景物形象三注意1.注意全面把握景色(画面)构成的三要素概括景色(画面)时,要点一般要包括时间(季节、时辰)、地域(地点)和具体景物(静态、动态)等要素。
2.注意用准确的术语概括景色(画面)的氛围特点描摹景色(画面)的氛围,要从景物特点和情调两个方面考虑。
具体概括时一定要结合诗歌主旨进行概括,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常见的描述氛围的术语有孤寂冷清、凄冷感伤、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3.注意从景色(画面)的特点的角度分析思想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的色调,其内在情感则是低沉伤感。
当然有时是相反的,有的诗歌运用的就是“乐景衬哀情”手法,这种情况要特别注意。
分析人物形象三注意1.注意抓诗歌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知人论世,对把握诗歌人物形象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比如,同样是边塞诗,盛唐时期和南宋末年,豪放派诗人和婉约派诗人,诗中人物形象的精神风貌是截然不同的。
2.注意区别形象身份根据题干要求,确定要分析的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作者之外的形象。
如“典型例题”类型三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3.注意抓关键词句整体阅读诗歌,筛选与人物有关的动作、神情、细节和景物描写、侧面描写等关键词句,能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比如,“典型例题”类型三中要分析好诗人的性格,就要抓住“那因远适更沾巾”来分析。
分析事物形象三注意1.注意筛选、提炼表现事物特征的词语抓住对事物形象进行描摹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进行分析,把握事物形象特点。
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白”就是形容色彩的,“流”就是描摹动作的。
2.注意理清体现诗人的情感、品质的词句凡是含有物象的古诗,要么是托物言志,要么是借物喻人。
抓住体现诗人情感、处境的词句,就能理清物象有可能蕴含的“志”。
这是因为同一个物象,在不同诗句中可能有不同的意蕴。
比如,“夕阳”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中被诗人用以抒发迟暮悲怀,而“落日”在“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中则表现了诗人的昂扬之气。
3.注意找准物象与诗人情感的“契合点”由物象的外在的形象特点联想诗人的理想、追求、品质等,找到物象与诗人情感的“契合点”,就能以此把握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比如,满月的特点是呈现圆形,由此联想到游子容易产生同家人团圆的情感,那么团圆就是满月与游子思乡之情的“契合点”,满月由此就具有了一种内在品质:全家团圆的象征。
规范解答古代诗歌形象鉴赏题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1.分点分条作答根据形象特点和题目分值分点、分条目作答。
2.紧扣题干要求题干仅要求概括的,只要简单概括即可。
要求分析的,要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要求赏析的,还要联系诗歌思想情感,深入挖掘形象背后的意蕴。
如“典型例题”类型三,要求加以分析,那就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强化训练提能增分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试题。
秋登越王台①康有为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龙蛇最可哀。
十七史②从何说起,三千劫③几历轮回。
腐儒心事呼天问,大地山河跨海来。
临睨飞云横八表,岂无倚剑叹雄才![注]①越王台,一名粤王台,为西汉南越王赵陀所建,位于广州越秀山上。
此诗作于光绪五年(1829)秋,此时康有为22岁。
②十七史,用宋末文天祥语。
文天祥被俘后,元人劝降。
文天祥答道:“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
”意谓事情太多,一切无从说起。
③印度佛经记载,世界经历若干万年毁灭一次,叫做一“劫”。
“三千劫”意谓天灾人祸之多。
1.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并感怀,“秋风”渲染气氛,“混混龙蛇”喻君子与小人混杂,“最可哀”表达作者的政治情怀。
B.颔联运用典故,写得很含蓄,像是说史谈经,实则针对现实,通过反思民族灾难沉重的历史,展现多灾多难的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