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写人散文阅读
写人散文

写人散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描写人物的散文篇1:她是谁的人间四月天作者:秋蕴她有着绝代姿容,旷世才情,鼎盛事业,她温和素雅,明澈纯净如圣洁的白莲。
她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守望了一生。
她的美一经窥见便会让世人为之动容。
林徽因---她是怎样的女子,她又是谁的人间四月天?世人都知道那首《再别康桥》是诗人写给她的,是那段家喻户晓的浪漫爱情留在人间的永久的痕迹。
这是当时京城的美谈:“林小姐人艳如花,和老诗人(泰戈尔)挟臂而行,加上长袍白面,郊荒岛瘦的徐志摩,犹如苍松竹梅的一幅三友图。
”在世人眼中林徽因和徐志摩站在一起就是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天造地设的一对玉人。
所以就一厢情愿地将徐志摩看作了她的至爱,甚至猜测她一生所有的诗词都是写给诗人的,直至红颜老去的那一刻,她心中始终怀想的应是伦敦迷离雨雾中的康桥。
然而林徽因却是在康桥情深意浓时毅然选择转身,即使后来徐志摩离婚恢复了单身的自由,仍没有选择与诗人共赴一生的红尘,显然这都是世人为满足自己对才子佳人浪漫情结的一种美好假想。
在我看来,徐志摩是林徽因梦中一切美好的想象,浪漫飘渺,是她的琴棋书画酒花茶,而现实中的徐志摩定是少了一份持重和淳厚,少了林徽因身上的那份从容淡定,少了她在尘世生活的一份温良,而那正是梁思成身上所具备的,梁思成给她的踏实自在,温暖和安定,是诗人永远都给不到的。
世间多数的女子,但凡还算清醒,选择托付现世终身的,一定是后者,更何况林徽因如此聪慧的女子。
所以诗人仅仅是她的一段青春过往,和有所辜负的愧疚。
她在临终前唯一要见的是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不是因为还深爱着诗人,而是了却凡间唯一曾经的过错。
如此善良的女子,无论之前有何过错,都当为世人谅解。
梁思成是林徽因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烟火幸福。
林徽因是璀璨的星子,她的光芒令许多男子仰望,梁思成便是其中之一。
【15】散文阅读(二)——写人记事类【标准】

专题测练现代文阅读【15】散文阅读(二)——写人记事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草原深处的剪花娘子冯骥才①在民间的快乐总是不期而至。
谁料到在和林格尔草原上收集到的数千幅剪纸里,会撞上一位剪花娘子极其神奇、叫我眼睛一亮的作品。
她的剪纸粗犷、简朴,具有草原气息;特别是那种强烈的生命感及其快乐的天性一下子便把我征服。
她的剪纸很少有故事性的历史内容,只在一些风俗剪纸中赋予某种寄寓;其余全是牛马羊鸡狗兔鸟鱼花树蔬果以及农家生产生活等等身边最寻常的事物。
这位剪花娘子在轮廓上并不追求写实的准确性,而是使用夸张、写意、变形、想象,使物象生动浪漫,其妙无穷。
再加上极度的简约与形式感,她的剪纸反倒有一种现代意味呢。
这些想法,迫使我非要去拜访这位不可思议的剪花娘子不可。
车子走着走着,便发现这位剪花娘子竟然住在草原深处的很荒凉的一片丘陵地带。
她的家在一个叫羊群沟的地方。
剪花娘子一眼看去就是位健朗的乡间老太太。
瘦高的身子,大手大脚,七十多岁,名叫康枝儿,山西忻州人。
她和这里许多乡村妇女一样是随夫迁往或嫁到草原上来的。
她一手剪纸是自小在山西时从她姥爷那里学来的。
那是一种地道的晋地的乡土风格,然而经过半个世纪漫长的草原生涯,和林格尔独有的气质便不知不觉地潜入她手里的剪刀中。
和林格尔地处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交汇处。
当迁徙到塞外的内地民族把纸质的剪纸带进草原,这里的浩瀚无涯的天地,马背上奔放剽悍的生活,伴随豪饮的炽烈的情感,不拘小节的爽直的集体性格,就渐渐地把来自中原剪纸的灵魂置换出去。
这数百年成就了和林格尔剪纸艺术的历史过程,竟神奇地浓缩到这位剪花娘子康枝儿的身上。
她盘腿坐在炕上。
手中的剪刀是平时用来裁衣剪布的,粗大沉重,足有一尺长,看上去像铆在一起的两把杀牛刀。
然而这样一件“重型武器”在她手中却变得格外灵巧。
一沓裁成方块状普普通通的大红纸放在身边。
她不用笔在纸上打稿,也不重样。
当一位同来的伙伴说自己属羊,请她剪一只羊,她笑嘻嘻打趣说:“母羊呀骚胡?”眼看着一头垂着奶子、眯着小眼的母羊就从她的大剪刀中活脱脱地“走”出来。
05 写人叙事散文阅读-【阅读专项】九年级新课标拓展现代文阅读考点演练(教师版)

写人叙事散文阅读【考点解读】散文,从广义上讲是泛指那些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
狭义的散文是指与小说、戏剧、诗歌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可分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散文;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写景散文、状物散文、叙事散文和说理散文。
叙事散文是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通过写人叙事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的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通过本单元的训练,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了解写人叙事散文的常见考点,学会写人叙事散文常见考点及其常见题型的基本解题技巧。
【考点分析】考点1:概括文章内容【考点解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是小学、初中、高中阶段都会接触到的必考点。
这个考点看似简单,实则是有一定难度的,很多同学会或因内容概括不全,或因表述不合要求而失分。
概括的对象不仅有概括整篇文章,也有概括指定段落或者指定文章部分内容。
不同文体都可以考查概括文字内容,主要集中在写人叙事和小说等叙事类文章中。
【常见题型】1.本文记了一件什么事?2.文章叙述了哪几件事?3.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4.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请参照示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解题技巧】1.题目扩展法。
即对题目进行研究、扩展、充实。
首先读懂题目字面上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把题目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修整,使表达更加全面,最后检查。
2.要素归纳法。
找出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并合理地组织语言。
3.段意合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串联、合并。
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两点:①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类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连贯。
②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写人叙事散文1200字

写人叙事散文1200字篇一:20xx年写人叙事散文写人叙事散文阅读①儿子回乡下的老家看父母,但只能在家待一天一夜,第二天早上5点半就要走,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儿子跟母亲坐在老房里一直聊到深夜。
②临睡前,儿子有些遗憾地说:“妈,这次太匆忙,等下次有空,我一定在家多待几天陪陪您,还要吃小时您亲手包的韭菜饺子,那个味道太好了,我一直都想着呢。
”③之后,儿子便到里屋睡觉了,可母亲却没了睡意,她走到另一间屋,叫醒已经睡下的父亲,说:“老头子,你赶紧起来,去问问谁家菜园里有韭菜,跟他打个招呼,割点儿回来,娃想吃韭菜饺子了,我得给他做。
”④躺在床上的父亲一听,立即明白,连说:“好,好。
”然后迅速穿上衣服,下了床。
母亲又说:“老头子,你动静小些,别吵醒了娃,他明早还要走呢。
”⑤父亲再次“嗯”了两声,然后别上一把菜刀,悄悄打开大门,出去了。
⑥此时,正是初冬的深夜,外面很寒冷。
⑦父亲开始在村子里挨家挨户敲门,借割他们菜园里的韭菜,冬日,菜园里韭菜很少,好在敲了数十家门后终于找到了。
⑧村里各家各户的菜园都离村子很远,加上夜路不好走,等父亲割完韭菜回家已是夜里11点多了。
⑨接下来,两位老人开始择韭菜,把两斤多韭菜择完、洗净后,差不多已经是凌晨了。
⑩接下来是擀饺子皮,然后包馅。
这一切如果是在明亮的灯光下完成,不需要太长时间,但事实上他们都是在手电筒的光亮下完成的——两位老人怕开灯惊扰了儿子的好梦。
⑾这一切都做完是凌晨3点多,两位老人想了想,还有一会儿得煮饺子了,干脆别睡了,给儿子烧点儿热乎的水,这样,他一起来就有热水洗脸。
⑿5点30分,儿子的手机闹铃准时响了,儿子从睡梦中醒来,一睁开眼睛,便隐约闻到一股似曾相识的香味,这香味越来越浓,最后在厨房里达到了鼎盛——一大锅韭菜饺子在翻滚呢。
⒀看到儿子,母亲连连说:“娃快趁热吃了吧,你最喜欢的韭菜饺子,吃过再刷牙。
”“是呀,先吃,先吃。
”站在一旁的父亲帮母亲的腔,并立即将饺子盛进碗里,双手递到儿子的面前。
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理解

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理解
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理解是散文阅读理解的一种类型,它主要考察学生对写人记事类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这类阅读理解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物形象分析:学生需要分析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人物的外貌、性格、
行为特点等。
2.事件概括和细节分析:学生需要概括事件,并分析事件中的细节,理解事件
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影响。
3.主题和情感理解:学生需要理解散文的主题和情感,包括对人物命运的关注、
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等。
4.语言和写作手法分析:学生需要分析散文的语言和写作手法,包括语言风格、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以下是一个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理解示例:
父亲的手
小时候,父亲的手是一把梳子。
我总是喜欢躺在父亲的怀里,让他轻轻地梳理着我的头发。
那时候,总觉得时间过得太慢,长大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
而如今,我已经长大,父亲却已白发苍苍。
他的手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有力,但仍然温暖如初。
每当我回家看到父亲那双熟悉的手,就会想起那个温馨的童年时光。
1.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2.文章中提到了“小时候”和“如今”,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3.“父亲的手”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他的手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有力,但仍
然温暖如初。
”
1/ 1。
写人记事的优美散文

写人记事的优美散文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独自来到了一座安静的公园。
在公园中央的湖边,有一位年迈的老人,他背对着我,静静地坐在长椅上。
我走近他,看到他双手交叠在膝上,微微低头,似乎陷入了沉思。
老人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那是一张皱纹累累的脸庞,透露出岁月的沧桑和智慧。
他的眼神深邃而明亮,仿佛能透过时光看到往昔的记忆。
我静静地坐在他身旁,期待着他的故事。
老人渐渐抬起头,望向湖面,仿佛回到了往昔。
他开始讲述他年轻时的故事。
他是一个农村的孩子,生活简朴而充实。
每天早晨,他会和父亲一起去田地里劳作,感受大自然的恩赐。
他告诉我,他父亲是他的榜样和导师。
父亲教他勤劳和诚实,告诉他要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
他说,正是父亲的教诲,让他有了勇气和决心,走出农村,追逐自己的梦想。
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用文字记录下生活的点滴。
于是,他在大城市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但他并没有止步于此。
他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写作,参加文学比赛,渴望通过自己的文字传达出内心的思想和情感。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的作品逐渐得到了认可和赞赏。
他告诉我,最让他感到骄傲和满足的时刻,是当他的第一本散文集出版的那一刻。
那是他多年来心血的结晶,也是他追逐梦想的见证。
在他的文字中,我看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独特的观察力。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生活中的点滴,用深情的文字表达出内心的感慨。
他的散文仿佛是一幅幅画作,将读者带入一个个细腻而美好的世界。
我问他,写作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他沉思片刻,然后微笑着回答道:“写作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是我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通过文字,我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可以与读者分享我的故事。
写作让我感到充实和满足,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在和老人的交谈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写作的力量和温暖。
写作不仅是一种创作的过程,更是一种心灵的抒发和沟通的方式。
它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生活的意义,更加敏锐地观察世界的美好。
我告别了老人,心中充满了对写作的向往和热爱。
初中语文北京中考真题写人叙事散文阅读汇编(含答案)

初中语文北京中考真题写人叙事散文阅读汇编(含答案)【2013北京中考试题】洞茶毕淑敏(1)16岁时,我在海拔5000米的藏北高原上当兵。
司务长分发营养品,从一大块黑糊糊的粗糙物件上百掰下一块给我,说,这是砖茶。
(2)拿东西时砖茶一不小心掉到雪地上,我没有捡,弯腰太费体力。
一旁的老医生心疼地说:关键时刻砖茶能救你命呢。
我不以为意。
老医生告诉我,它叫青砖茶,用茶树的老叶子压制而成,发酵后颜色黢黑,茶碱含量很高,茶碱可以兴奋呼吸系统,如果出现强烈的高原反应,喝一杯砖茶,可缓解症状。
它是高原之宝。
(3)没到过藏北高原的人,难以想象砖茶对于边防军的意义。
高原上的水,不到70℃就开锅了,无法泡出茶中的有效成分。
我们只有把茶饼掰碎,放在搪瓷缸里,灌上用雪化成的水,煨在炉火边久久地熬煮。
渐渐地,一抹米白色的蒸汽袅袅升起,缸子中的水慢慢红了,又慢慢黑了……平原青翠植物的精魂,在这冰冷的高原,以另外一种形式复活了。
(4)慢慢喝茶上瘾,便很计较每月发放砖茶的数量。
有一次领完营养品,我端详着分到手的砖茶,委屈地说:“司务长,有人抠走了我的茶,你看,还留下两道深痕。
”司务长说:“哈!应该是三道痕。
那不是被人抠走的,是厂子用机器压下的商标,这茶叫‘川’字牌。
”我追问:“这茶是哪儿出的啊?”司务长说:“‘川’字牌,当然是四川的。
”(5)从此,我与这砖茶朝夕相伴,它温暖了我的胃,安慰了我的心,清醒了我的脑,成为我无声的知己。
(6)11年后,我离开高原回到北京,寻遍北京的茶庄,却再也找不到我那有三道痕标记的朋友。
失望之余,觉得它好像变成了我在高原缺氧时的一个幻影,与我悄然永诀。
(7)此后三十余年,我品过各种各样的天下名茶,用过林林总总的精美茶具,见过繁复古雅的饮茶仪礼,却总充满迷惘困惑。
茶不能大口喝吗?茶不能放在铁皮缸子里煮吗?茶不能放盐巴吗?茶不能仰天长啸后一饮而尽吗?(8)一次出差到了四川,我满怀希望地买了一块砖茶,以为将要和老友重逢,喝下却全无当年的韵味。
初中语文散文(通用5篇)

初中语文散文(通用5篇)初中语文散文(1)什么是散文?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
我们常说的是狭义的散文,指与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自由灵活的,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散文的分类。
我们常见的散文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叙事散文,或称记叙散文,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其突出特色,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
例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鲁迅的《藤野先生》。
这类散文,虽然也有风物、场景的记写,但它不是纯客观的记写,而是将内情与外物融合,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或称写景散文,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散文。
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或托物言志,或寓情于物,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
例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
文学色彩浓,但与一般的议论文不同: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随笔、杂感都属于议论散文。
散文的特点。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
“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阅读散文应注意的问题(1)抓住“神”。
“神”就是作者在文中的情感体验,就是作者借助语言文字表的“情”,达的“意”。
抓住了“神”即把握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主旨。
(2)抓住线索。
线索就是作者将材料串联起来的“红线”或“寄托物”。
明确了线索,也就基本理清了作者的行文思路理。
线索有的是标题,有的是开头一句话,有的是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短语或句子。
线索有以时间为线的;有以人物活动为线的;有以情感为线的;有以事物为线的等。
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专题(三)-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学期期末复习)

1中考频度:★★★★☆ ┇ 难易程度:★★★☆☆【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西柳州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温暧心窝的话语包利民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
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很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
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 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让重写。
我就经历了好几次。
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
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的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
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
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做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我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
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地。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
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
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激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
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待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
初中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策略

初中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策略
一、明确阅读目的
在阅读写人记事类散文时,首先要明确阅读目的。
这类散文主要通过叙述人物事件来表达情感、思想或观点,因此,我们的阅读目标应集中在理解人物性格、事件发展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上。
二、抓住文章线索
线索是散文的脉络,是作者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路径。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文章的线索,这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和作者的思路。
线索通常包括时间线索、事件线索、情感线索等。
三、品味语言特色
写人记事类散文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要注意语言的细节,如修辞手法、句式特点、用词选择等,这些都能反映出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四、分析表现手法
写人记事类散文常常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如象征、比喻、对比等,这些手法有助于作者更生动、形象地表达情感和思想。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分析这些表现手法,理解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五、思考主题思想
写人记事类散文的主题思想是文章的灵魂,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事件的发展以及作者情感的抒发,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积极思考主题思想,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
六、积累阅读经验
阅读写人记事类散文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通过不断的阅读实践,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建议多读一些优秀的写人记事类散文,并注意总结阅读经验,形成自己的阅读方法。
记事写人散文阅读《何处是乡愁》《母亲为我扎红》

(一)阅读《何处是乡愁》,完成第17-19题。
(共13分)燕山区一模何处是乡愁梁衡①乡愁,这个词有几分凄美。
原先我不懂,故乡或儿时的事很多,可喜可乐的也不少,为什么不说乡喜乡乐,而说乡愁呢?最近回了一趟阔别六十年的故乡,才解开这个人生之谜。
②故乡在霍山脚下。
一个古老美丽的小山村,水多,树多。
我家院子里长着两棵大树。
一棵是核桃,一棵是香椿,直翻到窑顶上遮住了半个院子。
香椿炒鸡蛋是一道最普通的家常菜,但我吃的那道不普通。
老香椿树的根不知何时,从地下钻到我家的窑洞里,又从炕边的砖缝里伸出几枝嫩芽。
我们就这样无心去栽花,终日伴香眠。
每当我有小病,或有什么不快要发一下小脾气时,母亲安慰的办法是,到外面鸡窝里收一颗还发热的鸡蛋,回来在炕沿边掐几根香椿芽,咫尺之近,就在锅台上翻手做一个香椿炒鸡蛋。
那种清香,那种童话式、魔术般的乐趣,永生难忘。
这次回村,我站在老炕前叙说往事,直惊得随行的人张大嘴合不拢。
而村里的侄孙辈也如听古。
因为那两棵大树早已被砍掉,只有旧窑在,寂寞忆香椿。
③出了院子,大门外还有两棵树,一棵是槐树,另一棵也是槐树。
大的那棵上面有鸟窝、蛇洞,还寄生有其他的小树、枯藤,像一座古旧的王宫。
爬小槐树,是我们每天必修的功课。
隐身于树顶的浓阴中,做着空中迷藏。
夏天的一个中午,正是日长人欲眠时,突然老槐树上掉下一条蛇,足有五尺多长,直挺挺地躺在树荫中。
一群鸡,虽以食虫为天职,但还从未见过这么大的虫子,一时惊得没有了主意,就分列于蛇的两旁,圆瞪鸡眼,死死地盯着它。
双方相持了足有半个时辰。
这时有人吃完饭在河边洗碗,就随手将半碗水泼向蛇身。
那蛇一惊,嗖地一下窜入草丛,蛇鸡对阵才算收场。
现在,就是到动物园里,也看不到这样的好戏。
④出大门外几十步即一条小河。
流水潺潺,不舍昼夜。
河边最热闹的场景是洗衣。
印象最深的是河边的洗衣石,有黑、红、青各色,大如案板,溜光圆润。
这是多少女子柔嫩白净的双手,蘸着清清的河水,经多少代的打磨而成的呀。
(学生阅读)写人记事优秀散文

写人记事优秀散文
爸爸的算术
1935年的羊
表哥驾到
跟陌生人说话
合欢树
怀念方令孺老师
留在我心底的眼睛
您冷吗,祖母
球星马嘴
少年英雄夏完淳
失去的滋味
湿湿的想念
台湾来的小伙子
给儿子打印象分
小脚夫
雪地里的红棉袄
阳光洒下来
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曾祖父齐白石
老师窗内的灯光
“跑堂”的女孩
白鸽
悲剧的巴乔
独腿人生
爷爷·风筝
父亲的第一任启蒙老师
父亲的树
她曾教过我
老赵爷爷
理想的风筝
流星
绿色的书简
妈妈,不哭
毛主席的特殊爱好
母亲与蚕
女同桌
三月八日之高中女生
送报的少年
我的母亲
在梦的远方
最好的父亲
仓鼠“攻略”
二、以叙事为主的散文打枣的季节
放下白菜
父亲给我上的一堂课老木匠的竹笛
亮起一盏灯
买鞋
麦糖飘香
美丽的常春藤
我的老师
忆念母亲
收银台前的感悟
瞬间长大
童年笨事
童年游戏
捅马蜂窝
我看到了一条河
一个值得回忆的夜晚一窠八哥的谜
游走的童话
只有五条横街口的距离种南瓜
博比的圣诞大衣
迟到
独享“体罚”的秘密
儿子的鱼
故乡往事
骡王爷
难忘的游戏
抬起头来做人
外婆和鞋
我开始告诉儿子
小人书
寻找失主
一只橄榄球
陀螺和巧克力
第一次伤心痛哭
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茶杯里的风波
半块年糕
童年往事。
初中散文阅读训练之写人篇

---------------------------------------------------------------最新资料推荐------------------------------------------------------初中散文阅读训练之写人篇初中散文阅读训练之写人篇(150 分)(一)父亲的眼神( 16 分)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身悚然汗下。
那是在我上中学时,因为有瘸腿科,加上当时传说文理不再分科,所以,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居班里前几名,但是数理化成绩却出奇地差。
这样的恃况下,肯定高考无望。
因此,高一期未考试前,我彻底失望,回到家里。
因自觉惭愧,回到家听说父亲正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到田里帮忙。
学都上不好,再不勤快一点,会被人骂为二流子的。
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想再上学,反且学不妤了,还不如回家种田。
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他对我寄子很大的希望,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他不想我走他的老路。
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并不理会我,好像并没有听进去我的话。
我不怕父亲发火,却怕父亲的沉默。
我不敢再说话了,只好随着他卖力地拔草。
近晌午的太阳很毒,汗水在身上像虫一样爬,衣服贴在身上,1 / 3抬起头,父亲仍然在埋头拔草,我怎好意思停下来中午,回家吃过饭,父亲仍然没有就我退学的事发表意见。
让我说什么好?情况很不妙,我知道,越是在闷热干燥的夏日午后,越会有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
这沉默,让我忐忑不安。
吃过饭,父亲说:走吧,去地里把瓜秧翻一下,要不然今年地瓜就收不到了。
我拿起锄头就走。
我就不信,父亲能干,我就不行。
夏日午后的太阳实在太厉害,汗水把我弄的睁不开眼晴,要在学校,现在正是午睡的时侯,我早已经呵欠连天了看父亲,光着黑黝黝的脊梁,仍在埋头翻秧趁着父亲不注意,我跑到树阴底下枕着锄头就睡着了。
好像没过多大一会儿,我就被父亲推醒。
睁开眼,我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不屑、鄙夷,也有悲哀、绝望,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说不出的内容当庄稼人你也不够格,躺在地头睡觉庄稼就会长出来?你那个样,二流子也比你强。
2023浙江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素养综合训练3 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 课件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8分) 我为周庄卖画 冯骥才
①1991年冬天,我在上海举办个人画展,其间二位好友吴芝麟和肖 关鸿约我去远郊的周庄一游。那时周庄尚无很大名气,以致我听了反问 道:“值得一去吗?”二位好友眯着眼笑而不答。
②车子在一片寂寞又灰暗的村落前停住。穿入一些窄巷,就是入村 了。这天雾大,站在石板桥上,如在云端,四外白白的全是流烟,只听 得水鸟的翅膀用力扇动浓重的雾气时扑喇喇的声音就在头上边。更奇妙 的是,看不见河,却听得到船儿“吱呀呀”的摇橹声穿过脚下的石桥。 一股南方的柔情使我心动。
⑪他问我,你有纸笔吗? ⑫当然有。我掏出来给他,正疑惑着他要做什么,只见他低头在纸 上迅速写下几个字,贴到玻璃窗上,给儿子看。里面的年轻人,看着看 着,神情变了,两行泪,缓缓地,从腮边滚落下来。 ⑬探视结束后,我看到这个父亲在纸上留下的字,那几个字是:儿 子,等你回家。
(选自《有美一朵,向晚生香》)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8分) 卖汽水的人 周作人
①我的间壁有一个卖汽水的人。在般若堂院子里左边的一角,有两 间房屋,一间作为我的厨房,里边的一间便是那卖汽水的人住着。
②一到夏天,来游西山的人很多,汽水也生意很好。从汽水厂用一 块钱一打去贩来,很贵地卖给客人。倘若有点认识,或是善于还价的 人,一瓶两角钱也就够了,否则要卖三四角不等。礼拜日游客多的时 候,可以卖到十五六元,一天里差不多有十元的利益。
⑥有一天,正在碑亭外走着,秦也从底下上来了。一只长圆形的柳 条篮套在左腕上,右手拿着一串连着枝叶的樱桃似的果实。见了丰一, 他突然伸出那只手,大声说道:“这个送你。”丰一跳着走去,也大声 问道:
⑦“这是什么?” ⑧“郁李。” ⑨“哪里拿来的?”
⑩“你不用管。你拿去好了。”他说着,在狡狯似的脸上现出亲和 的微笑,将果实交给丰一了。他嘴里动着,好像正吃着这果实。我们拣 了一颗红的吃了,有李子的气味,却是很酸。丰一还想问他什么话,秦 已经跳到台阶底下,说着“一二三”,便两三级当作一步,走了上去, 不久就进了塔院第一个的石的穹门,随即不见了。
写人散文的阅读方法

写人散文的阅读方法
阅读人物散文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阅读和理解。
首先,我们可以从文学角度出发,关注作品的语言运用、叙事手法和修辞
特色。
其次,我们可以从人物角度出发,关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另外,还可以从历史和社会背景出发,
了解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风貌。
最后,我们还可以从个人
情感角度出发,倾听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情感共鸣。
在阅读人物散文时,首先要注意作品的语言运用。
可以关注作
者的文字表达能力,包括修辞手法、比喻、象征等,以及语言的节
奏感和韵律感。
通过对语言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作品所
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其次,要关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可以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包括其外貌描写、性格特点、行为举止等方面。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
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作品所呈现的人物形象和内心世界。
此外,还要注意作品所反映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可以了解作品
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
通过对
历史和社会背景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
和情感。
最后,要从个人情感角度出发,倾听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情感共鸣。
可以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产生共鸣,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情感张力。
综上所述,阅读人物散文时,可以从文学角度、人物角度、历史和社会背景以及个人情感角度进行全面的阅读和理解,从而更好地领略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情感内涵。
散文阅读(二)——写人记事类

散文阅读(二)——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二)——写人记事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桃花源记汪曾祺汽车开进桃花源,我在车中一眼就看见一棵桃树上还开着花,只有一枝,四五朵,通红的,如同胭脂。
十一月的天气,还开桃花!这四五朵桃花似乎想努力地证明:这里确实是桃花源。
有一位原来也想和我们一同来看桃花源的同志,听说这个桃花源是假的,就没有多大兴趣,不来了。
这位同志真是太天真了。
桃花源怎么可能是真的呢?《桃花源记》是一篇寓言。
中国有几处桃花源,都是后人根据《桃花源记》附会出来的。
是先有《桃花源记》,然后才有桃花源的。
刚放下旅行包,文化局的同志就来招呼我去吃擂茶。
闻擂茶之名久矣,此来一半为擂茶,没想到下车后第一个节目便是吃擂茶,我当然很高兴。
茶叶、老姜、芝麻、米,加上盐,放在一个来,也算万幸了。
下午下山,去钻了“秦人洞”。
洞口倒是有点像《桃花源记》中所写的那样,“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
洞里有小小流水,深不过人脚面,然而源源不竭,蜿蜒流至山下。
走了十几步,豁然开朗了,但并不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后面有一点平地,也有一块稻田,田中插一木牌,写着“千丘田”,实际上只有两间房子那样大,是特意开出来种了稻子应景的。
有两个水池子,山上有一个擂茶馆,再后就又是山了。
不少人来看了,都觉得失望,说“不像”。
这些同志也真是天真。
他们大概还想遇见几个避乱的秦人,请到家里,设酒杀鸡来招待他们一番,这才满意。
看了秦人洞,我们便下山。
山下有方竹亭,亭极古拙,四面有门而无窗,墙甚厚,拱顶,无梁柱,有人说是明时所筑,似可信。
亭后旧有方竹,为国民党士兵所砍尽。
竹子这个东西,每隔三年,须修砍一次,不然则挤死;然亦不能砍尽,砍尽则不复长。
现在方竹亭后仍有一丛细竹,导游的说明牌上说:这种竹子看起来是圆的,摸起来是方的。
我摸了摸,竹子似乎有点棱。
这一丛细竹是补种来应景的,和我在成都薛涛井旁所见的方竹不同——那是真正四四方方的。
初中七年级语文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专题指导(导学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专题指导(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了解叙事散文的基本知识2. 回顾已学经典叙事散文,掌握此类文章的一般阅读方法3. 知晓叙事散文常见题型及答题要点二、学习过程及要求(一)前置学习梳理七年级统编教材中五篇经典叙事散文的内容、写作特色。
1.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记叙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
文章刻画了一位坚强、无私、伟大的母亲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2.莫怀戚的《散步》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鲁迅在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生动描写了自己在与这两个地方的童年生活。
而文中长妈妈讲美女蛇故事这部分内容,采用了的记叙顺序。
4.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先生以为线索贯穿全文,深情追忆了儿时的保姆阿长,通过的手法,刻画了阿长好事粗俗、迷信可笑的一面,又凸现了她朴实善良、仁厚慈爱的天性,表达了成年后的作者对阿长的复杂情感。
5.在《老王》一文中,作者通过回忆老王窘迫的生活状况以及与老王交往的生活片段,凸现出老王的品性,展现了特殊时代背景下,老王与杨绛一家珍贵的友情。
作者对老王的是贯穿全文的情感脉络。
(二)当堂学习:1.叙事散文阅读方法指导:(1)反复朗读(2)理清内容(3)分析结构(4)把握情感(5)品味语言2. 当堂反馈:阅读朱自清的《背影》,思考以下问题。
背影朱自清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①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①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写人叙事类散文阅读专项

写人叙事类散文阅读专项(时间:30分钟满分: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不忍的句号迟子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春光注定是参差不齐的。
三月,我离开故乡时,它还是一世界的白雪,可是到了广东,花间已是落英缤纷了。
一个似晴非晴的日子,我来到了南海丹灶镇的苏村,拜谒康有为故居。
一入苏村,看到的是一幅安恬的乡村生活图景:青砖的民居旁蜷着打盹的狗,荷花在水塘里静悄悄地开。
挎着菜篮的妇女缓缓地通过石桥,耕牛在树下休憩,这一切,似乎都与我心目中康有为出生地的情景大相径庭,它是那么的和风细雨、欣欣向荣,没有丝毫的荒凉之气、沧桑之气。
青少年时代生活在这里的康有为,其心中日益积聚的政治“风暴”,缘何而来?我对康有为的了解,基本上限于历史教科书上的“定义”,至于他个人的内心经历,不甚了了。
看过康有为故居,我很想走近他,了解他。
康有为发蒙读书时,萦绕耳际的除了诵读“四书五经”的声音,还有异乡战事中兵戈相击的声音。
这一“士”风与另一“仕”风的交汇,影响了康有为的人生,他日后心中积累的政治风暴,与这两股风的吹拂有关。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困,他痛恨朝野的“不作为”和软弱,痛恨洋人蚕食祖国的疆土。
这不安和愤懑压迫着他,难以解脱。
康有为似乎迷途了,他一度遁入风景秀丽的西樵山。
康有为的西樵山静坐,其实是想把自己幻化为一支可以烛照人生的蜡烛,这样他面对沉重的黑暗时,内心会有勇气。
康有为走出西樵山时,开始了更广博的读书,他的阅读不仅仅局限于历史、文学方面,而是扩展到自然科学上。
同时,他还对西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西学的科学民主与人道精神的渗透,与中国传统的儒学思想的滋养,使康有为视野开阔起来,他恍然觉得“道”已在心中。
一八八八年,康有为离开故乡,向着京师北行,开始了他维新变法的旅程。
然而,康有为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康有为活了七十岁,但他的生命,在戊戌年他四十一岁时,已然终结。
尽管其后他在印度撰写了《大同书》,但他身上的勇气和锐气,在戊戌年后,已不复存在。
中考语文阅读复习:写人散文篇

中考语文阅读复习:写人散文篇2021年中考语文文段阅读复习:写人散文篇【知识导学】新课标提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判,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写人散文的阅读明白得恰巧能较好地表达出对此要求的考查情形,因此在近年来各类试卷中写人散文成了一道亮丽的考查“风景线”,下面就讲解几种这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一、感知文章大意,概括文章主题。
任何文章都会有主题,领会文章的主题是我们阅读文章的一个重要目的。
只有领会了文章主题之后,我们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悟出更多生活道理来。
因此准确把握文章主题是写人散文的重要考点之一。
文章的主旨是通过材料表现出来的,因此我们能够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只要我们读出了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我们就能够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此外,我们还能够通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或暗示主题的提示语、语,从中领会文章主题。
答此类题目时我们能够参考如此的格式:本文通过记叙(描写)……的故事(事迹、通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两点:①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②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二、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文章顺序。
这部分的知识点要紧包括找出文章线索、过渡句,划分段落层次,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结构特点等。
具体说来,线索可从时刻的推移、空间的变换、情况的进展、人物的活动、感情的进展、一线穿珠的物件等方面入手分析;文章顺序可从时刻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包括事物进展的变化或思想感情的变化)等方面分析;结构特点可从总——分——总、总——分、分——总等几种结构分析。
三、解析描写作用,分析人物形象。
写人散文中的描写要紧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初中写人散文阅读2、读懂文中主人公有怎样的特点或精神品质。
3、结合文中关于人物动作、外貌、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感受人物的个性特点、精神品质、体会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4、分析作者选择了哪些材料(或事件)来表现人物。
注意要领:注意分析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以及作者在语言表达上所采取的一些手段,在表现人物上所起的作用。
专题讲析例: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练习。
父亲的“名片”父亲整天只知道干活,我便少了管教,成了小狗一条,整天上房爬坡,撵(niǎn)鸡赶狗,无所不为。
这时,村里人每见父亲,总是笑着打趣:“老三,你可养了个好儿子!”父亲脸一红,摇头叹息:“别提了,败家子,丢人现眼!”言罢,还恭恭敬敬给人家递上一枝烟。
上学后,我仍然顽性难改,有一回竟严重到请家长的地步。
当那位戴着瓶底的老师见到父亲的老实相时惊讶得险些把瓶底晃下来您就是他父亲不像不像您那宝贝儿子哪一点像您把您的脸都丢尽了打架逃学剪女孩的头发我不记得是怎样回家的,但见父亲不言不语不吃饭时,才真正明白:我的好坏就代表着父亲的脸面,我是父亲的一张“名片”。
汗与泪的付出,终有收获的时候。
小学升初中我排名全乡第一,初一、初二均考了全年级第一,参加竞赛获二等奖。
“名片”变了,父亲也变了。
当父亲被请到颁(bān)奖大会上时,激动得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我就是这娃的爹。
”全场的人笑了,我也笑了。
我终于成为父亲引以为荣的“名片”了,父亲也终于可以在众乡邻面前提起自己的儿子了,可以在一片啧(zé)啧称赞声中坦然接过别人递过来的一枝烟了。
1、给文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1)打趣:(2)坦然: 3、“汗与泪的付出,终有收获的时候”。
这句话在文章的表述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
这句话的含义是:①因为付出了汗与泪的代价,总是会有收获的时候。
( ) ②因为付出了汗与泪的代价,终于有了收获成功和喜悦的时候。
( ) ③因为付出了汗与泪的代价,终于到了收获成功和喜悦的时候。
( ) (在正确答案的后面括号里打“√”。
) 4、文章中所说的“名片”指的是:①父亲介绍身份的证件。
()②父亲的脸面。
()③我的表现。
( )(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
)5、细读文章划横线的地方,从写作的角度想一想,以下哪些说法正确:①这两处采用了“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通过不同的言谈举止,揭示了两种不同的人格尊严。
()②这两处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通过不同的言谈举止,揭示了两种不同的人格尊严。
()③这两处采用了“说明”的写作方法,通过不同的言谈举止,揭示了两种不同的人格尊严。
()6、从文中找一句比喻句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 _7、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8、你有当“名片”的经历吗?说说你的感受或看法。
举一反三训练 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练习。
太阳太阳在天上走的时候,常常背着一缕云。
我小的时候,阿妈也常常驮着我。
烧饭,下地,就把我捆在她的背上,像吊一扇石磨,不歇地背半天。
听阿妈说,我小时候个儿小小的,却像山上捡来的石头一样,重重的,铁梆梆的。
我十分好动,不是把手攥成小拳头,放进嘴里“呜呜”地唱,喷出口水,就是爱摆腿,那两根小竹筒一样的小腿,一摇一晃地蹬着踢着。
我阿姐背不动我,常常被我的摇动晃倒。
有一天,阿妈栽秧去了。
阿姐背着我,就在田棚外的坡上玩,逮蚂蚱,不小心从山坡上滚下来,轱辘辘地滚进水田里。
山上人发现及时,才把我救了起来。
从此以后,阿妈不让我阿姐背我。
她像一匹马,把我捆到她的背上驮着我做着屋里屋外的活计。
太阳撑到山背上,阿妈就下地了。
山路细细的,像竹篾片一般。
但是,阿妈不会跌跤,走步平稳。
下载说明: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篇二:初中写人散文阅读文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 w.5y k j. c om相关教案:上一篇教案:下一篇教案:篇三:初中写人散文阅读篇四:初中写人散文阅读篇五:初中写人散文阅读写人散文阅读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写人散文阅读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
蓝丁立梅①她报出她的姓时,我们都讶异极了。
蓝,蓝色的蓝。
那会儿,我们正站在蓝蓝的湖边,蓝蓝的天空倒映在湖中,如一大块蓝玉。
她的名字,应和了眼前的景色。
②我们一行人游西藏,她是半道上加进来的。
蓝丁立梅①她报出她的姓时,我们都讶异极了。
蓝,蓝色的蓝。
那会儿,我们正站在蓝蓝的湖边,蓝蓝的天空倒映在湖中,如一大块蓝玉。
她的名字,应和了眼前的景色。
②我们一行人游西藏,她是半道上加进来的。
之前,她一个人已游完拉萨,还在一家医院里,做了一天的义工。
五十多岁的人,看上去不过四十出头,明丽得很。
小导游喊同团稍上年纪的女人阿姨,却叫她蓝蓝姐。
③我们都羡慕她的明媚和精神气。
几天的西藏行走,我们早已疲惫不堪,高原反应也还在折磨着每一个人,一个个看上去灰头土脸的,她却饱满得枝叶葱茏。
“你真不简单”,我们由衷地夸赞。
她听了,哈哈大笑,开心极了。
④她爱笑,热情,说话幽默。
一团的人,分别来自不同地方,彼此间有戒备,一路上都是各走各的,少有言语。
她的到来,恰如煦风吹过湖面,泛起水花朵朵。
众人受她感染,都变得活泼起来亲切起来,有说有笑的。
原来,都不是冷漠的人哪。
⑤很快的,她跟全团的人混熟了。
这个头疼,她给止疼药。
那个腹泻,她给止泻药。
有人削水果,不小心被刀划破了手,她伸手到口袋里一掏,就掏出几块创口贴来。
仿佛她会变魔术。
大家对她敬佩和感激得不得了,她却轻描淡写地说,这没什么,我只不过多备了点常用药。
⑥西藏地广路遥,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往往相距几百公里。
天未亮,我们就摸黑上路,所有人都睡眼惺忪,根本来不及收拾自己,只把自己囫囵塞进车子了事。
她却披挂完整,眼影,眉线,口红,样样不缺,妆容精致。
我们忍不住看她一眼,再看一眼,心里生出无限的感喟与感动来。
⑦知道她的故事,是在纳木措。
面对变幻无穷风光诡异的圣湖,她孩子一样地欢呼奔跑,然后,双膝突然跪下,泪流满面。
我们都吓一跳,正愣怔着不知怎么办才好时,听到她喃喃地说,感谢上帝,我来了。
⑧原来,她身患绝症已两年。
医生宣判的那会儿,她只感到天崩地塌。
她在意过很多,得失名利,都曾是她的主题曲。
她玩命地去争,甚至因此忽略了家庭。
当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只剩下短短三个月时,曾经双手紧握着的那一些,都成浮云了,她只要自己能活。
⑨她重新打理自己的生活,养花种草,出门旅游,还常常去做义工,生命变得充盈起来。
每天清晨睁开眼,看到窗外第一缕阳光,她的心里都会腾起一阵欢喜:感谢上帝,我又拥有一天!她把每一天,都当作是崭新的,是重生。
所以,心中时时充满感激。
她活过了医生断定的三个月,活过了一年,活过两年,还将活下去。
⑩生命本是如此珍贵,理当爱惜。
我们不再说话,一起看湖。
眼睛里,一片一片的蓝,相互辉映交融。
那是湖的蓝,天的蓝,广阔无垠。
(选自《扬子晚报》2013 年 3 月 18 日,略有改动) 17、第⑥节中“我们忍不住看她一眼,再看一眼”,“看”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重点描写这一细节?(3 分) 18、第⑦节中“我们都吓一跳”,联系上文,说一说我们为什么会“吓了一跳”?(3 分) 19、请你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以下两句话。
(4 分)(1)几天的西藏行走,我们早已疲惫不堪,高原反应也还在折磨着每一个人,一个个看上去灰头土脸的,她却饱满得枝叶葱茏。
(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2)她的到来,恰如煦风吹过湖面,泛起水花朵朵。
(从修辞手段的角度赏析)答: 20、文章开头写“蓝蓝的湖边,蓝蓝的天空”,结尾处又写到了“湖的蓝,天的蓝”,有什么作用?(4 分阅读答案(14 分) 17、(3 分)她披挂完整,眼影,眉线,口红,样样不缺,妆容精致。
(1 分)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突出了她对生命的热爱与珍惜。
(2 分) 18、(3 分)她本是位明媚、爱笑、热情、精神、精神气十足的人,却“双膝突然跪下,泪流满面”,让我们一下子无法理解。
(只答后一半的扣 1 分) 19、(4 分)(1)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把她和我们进行对比,突出了她的明媚和饱满的精神。
(2)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她的热情、活泼比喻为“煦风吹过湖面,泛起水花朵朵”,生动形象,同时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20、(4 分)结构上首尾呼应,与文题相照应。
(1 分)内容上:开头交代了“惊讶”的原因;(1 分)结尾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生命本是如此珍贵,理当爱惜”,(1 分)表达了对主人公的钦佩与赞美之情。
(1 分)孩子,请系好鞋带罗安余 ?那时,我还在读初一。
?学校每到年底都会组织游园活动庆祝新年的到来。
?记得那年的游园活动特别热闹,游戏很简单,似乎所有的人都能中奖,所以奖品很快就剩得不多了。
?我终于也得到了一张奖票,便兴冲冲地去领奖。
领奖处挤满了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最后几份奖品,我也不甘示弱地往前挤。
高高的窗台,狭小的窗口,发奖的人根本看不见领奖人的脸,只能随意地从那些伸进窗口的挥舞着的手中接过奖票,再递给奖品。
突然间,我感觉手心沉甸甸的,是一份奖品!还来不及高兴旋即又感到手里轻飘飘的了——奖品被别人抢了!我忙抬起头四下搜寻,只见身旁一个大男孩正在冲我得意地笑。
?我冲他喊道:“把奖品还给我!” ?他边走边嚷:“每个人都有奖票,谁能抢到就是谁的,凭什么还给你!”我拽住他的衣角,近乎哀求:“我先拿到的,给我吧。
” ?他猛地推开我,没想到竟使我趔趄在地,他一溜烟跑掉了。
?从地上爬起来,我再也忍不住委屈大哭起来。
我边哭边走向办公区,这时我本能地想到了母亲,她是这所学校极有权威的老师,她一定能帮我! ?母亲听我哭哭啼啼叙述完一切,沉默了半晌才说:“孩子,先系好你的鞋带吧。
”我低头一看,真的,鞋带不知什么时候已松开了。
我迅速系好鞋带,然后期待母亲帮我要回奖品,没想到她却平静地说:“走吧,我们回家??” ?这件事早已过去,我始终没能要回那份本该属于我的奖品,为此,我心里不止一次埋怨过母亲。
然而,随着渐渐长大,十多年来曾经有过许多成败与得失的现在的我才恍然明白,当年的母亲是多么用心良苦! ⑴她让我系好鞋带,她在我因得不到奖品而懊恼的时候,让我系好鞋带,因为,我确实应该这样做。
⑵如果母亲任由我哭闹,我可能会一辈子对此事耿耿于怀,无法释然。
生活中本来就有好多我们想要的东西却无法得到,我们又怎可以要求自己每次都能被满足呢?母亲这样做其实是想让我学会坚强——当生活不能如愿以偿或者不尽人意时,不是一味地计较和埋怨,而是一如既往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保持一份恬淡的心情对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