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精神”在初中教学中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戏精神”在初中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9-01-08T10:24:27.543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2月总第298期作者:罗琼华[导读]
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观义初级中学622150 在新课程背景下,亟须改变师生生命活力丧失的局面,使学生乐学而善学,使教师乐教而善教。人有好乐的天性。“游戏精神”的张扬,是激发师生生命活力的一条良好途径。
那么,什么是“游戏精神”呢?我认为,就语文教育来说,“游戏精神”是一种自由自主、自愿自觉的精神,是一种超越功利、愉悦快乐的精神,是一种感受体验、想象创造的精神,是一种超越现实、自我满足的精神,是一种平等参与、合作互动的精神,是一种交流对话的精神,是一种主动建构和自我生成的精神。
一、“游戏精神”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1.急功近利是语文教育的大敌,要真正达到语文教育的目的,就必须“无目的”。即把语文教学本身作为语文教育的目的,摆脱“载道”的沉重枷锁,超越“应试”的功利目的,以超教育的姿态进行语文教育,把语文教育当作一种自由自在、轻松愉快的审美活动。
2.要把语文教育视为一种“游戏”,而不是一种“劳动。如果看作“一种游戏”,那么语文教育就是“愉快的”;否则,就是“困苦而不愉快的”,是“被逼迫负担的”。
3.把语文教育视为文本、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游戏”,并在这场特殊的“游戏”中彼此释放自己的生命活力,又彼此遵守“游戏规则”。
4.要把语文教育当作一种充满魅力的灵魂探险和精神漫游,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生命的律动,收获审美的愉悦快乐。
5.“游戏”所具有的想象性、幻想性、体验性、创造性等特征十分切合语文教育的实际。因此,语文教育应重在感受、体验、想象、创造,而不应该是说教、灌输、复制、粘贴。
6.把语文教育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生成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自己进入文本,使他们在语文的天地里“自由游戏”。而不要以教师对文本的解释代替学生对文本的感知,更不要把抽象的分析和现成的结论硬塞给学生。
二、如何张扬“游戏精神”
1.适当运用游戏形式。结合教学的具体情况,恰当运用一些游戏形式,十分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让学生成为“游戏”的主宰。学生是“游戏者”,在语文教育这个“游戏”中,他是自由的、独立的,也是有能力加入并完成“游戏”的。因此,教师必须充分信任学生,大胆放手,不包办,不灌输,真正让学生自己成为“游戏”的主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语文的天地里自由翱翔、自主发展。
3.拓展语文的“游戏”天地。语文教育不一定非得在教室里进行,而可以在更广阔的的范围实施。青岛的王泽钊把学生带到崂山水库风景区上课,上海的黄玉峰与学生一起作语文旅游,都给语文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当然,一般学校和教师难以达到这样的要求,但定期到户外、图书馆、阅览室以至社区去开展语文教育活动还是可以做到的。
4.自主阅读。这里的自主阅读,就是注重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精神,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由、主动、独立地阅读自己喜欢的、自己选择的文学作品,而非被动的、被迫的、完成任务似的阅读,并使学生通过自读达到自悟,从而既培养其主体自觉性又提高其语文素养。由于这样的阅读出于自主自愿,符合学生的生命需要,因而学生阅读活动与生命活动便融而为一,阅读过程便成为充满活力的生命过程。
5.自由表达。每个学生在阅读某个作品之后,都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因此,教师要激励学生主动表达,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并让学生体验到自由表达所带来的快感。自由表达,就要去除各种束缚,打破种种条条框框,让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在写作教学中,更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尤其要放飞学生以创造为主而以再造为辅的想象。在作文教学中,要多给学生自由写作的机会,经常运用一些带有游戏色彩的设想式命题,给学生提供精神“游戏”的时间和空间。
6.自由创新。解读文本不是对原意的寻找,而是要去发现和创造新意。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应该是一个开放而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需要“自由创新”的“游戏精神”,也最能表现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7.注重感受体验。要充分尊重学生在阅读作品过程中的个人反应、独特的自我感受,让学生展现其个性,用自己的思想、生活去感受作品。为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去理解,教师不妨言有不尽、引而不发。要指导学生从揣摩、品味原文语言入手,进入作品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情思,进行审美体验。
8.鼓励想象幻想。语文教育要引领学生遨游幻想的天地,及时开发其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终身受益。相反,“扼杀儿童的幻想就是使他们成为现状的奴隶,成为拴在地上的动物,以致不能创造天堂”(罗素)。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不要用自己的理解或别人的理解来限制学生,而要让出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自主联想和想象。
9.平等对话,合作互动。依据“游戏精神”,教师也是“游戏者”,所以不应以“裁判员”或“警察”的身份出现,而必须把自己当作“游戏”的一分子,以真正投入的态度,真诚地参与到活动中去,以一种对话的意识或精神,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
综上所述,张扬“游戏精神”必将极大地激发师生的生命活力。在“游戏精神”的光辉照耀下,语文教育的课堂是开放的,师生的身心是自由的,他们有十分广阔的心灵空间,有无限自由的思想天地;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不再是被动的“知识容器”;教师作为教育者,不再是知识的“灌输机器”,师生都已是自由自觉的存在;同样,语文教育不再是急功近利的技术操练,而是超越功利的精神漫游,是一种其乐无穷的审美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