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城市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株洲片区规划方案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株洲片区规划方案

绿心总规
对绿心总规及相关文件政策进行研究
相关规划
对比株洲市已批相关规划, 确定与总规有冲突地块。 现状建设情况 对绿心总规,尤其有冲突地块 分专项进行研究。并提出调整原则。 对绿心总规分区进行评估
GIS分析
重金属污染分布情 况
绿心总规评估
绿心总规调整
对绿心总规进行调整
指标校核
对调整方案进行指标校核
Plan and design institution of ZHUZHOU
3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株洲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 Regulatory plan of green core in ZHUZHOU
1.2 相关政策与规划解读
相关政策解读
1. 《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2012.11.30 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明确了三区可开发建设的项目: •禁建区--生态建设、景观保护建设、土地整理、公益设施建设、当地农村居民住宅建设 •限建区--禁建区允许开发项目、生态农业、旅游休闲设施建设、村镇建设 •控建区--无污染项目
Plan and design institution of ZHUZHOU
株洲市规划设计院 2013.07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株洲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 Regulatory plan of green core in ZHUZHOU
总规调整
1.1 项目概况 1.2 相关规划与政策解读 1.3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株洲片区评估 1.4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株洲片区调整 1.5 相关指标校核
Plan and design institution of ZHUZHOU
株洲市规划设计院 2013.07

湖南株洲天池公园总体规划修编

湖南株洲天池公园总体规划修编

湖南株洲天池公园总体规划修编株洲位于湖南省东部,是湖南省“一点一线”区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也是全省经济最发达的长、株、潭“金三角”一隅。

规划建设中的天池公园位于芦淞区南部,枫溪生态城境内核心区域,占地97.6公顷。

本规划将其定位为以自然山水为背景,融历史文化、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为一体的市级综合公园。

设计理念:当代城市公园的特征在于保护场地的自然肌理并保存前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方式,由此构成的自然文化应作为公园设计的文化内涵主体,避免符号化的历史文化表现手法带来的人工造作痕迹。

本次设计的理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恢复自然风貌恢复地貌、植被和水体的自然特征,以此作为公园的空间骨架,展示当地的第一自然特征。

根据自然植被的分布,形成植被与山体、水系的结合,体现再自然化的公园设计理念。

2、保留田园风光优美的田园风光,历来被文人墨客所津津乐道,现在又重新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

田园作为第二自然体现出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思想。

保留原有的土地利用方式,营造乡村景观,不仅对现代城市居民构成巨大的吸引力,成为市民认识自然、体验自然生活的场所。

而且为部分失地村民提供就业机会,还可为游人和周边居民提供“绿色的”粮食与蔬菜。

3、展示城市特征株洲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工业城市,工业的印记随处可见。

现代株洲需要向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方向发展,但是工业的历史不能忘却,它是株洲建国后发展的见证。

规划为了唤起人们的记忆,设置若干工业构筑,结合观赏、游憩功能向游人展示古老工业重镇的风采。

4、再现历史文化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传说是株洲的财富,大溪文化和龙山文化在株洲历史也有其一席之地。

规划中发掘这些古老文化的典型特征,以具体的形式展现。

5、融入城市生活城市化不应完全抹去当地的自然与历史痕迹,相反,在城市化区域保留一片自然与乡村构成的历史文化遗迹,如山形水系、自然植被、农业生产等,并以此接纳未来的城市居民,形成与自然和谐的生活环境,是公园融入现代城市生活的最佳体现。

2024年株洲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株洲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株洲市政府工作报告摘要本份报告是株洲市政府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和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在2023年,株洲市政府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诸多成绩。

2024年,我们将继续努力,推动株洲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走向新高度。

一、经济发展1. 经济总体情况在2023年,株洲市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实现了 GDP 增长 X%,常住人口净增Y 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Z%。

2024年,我们将继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升级,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 产业支持我们将继续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乡村振兴。

同时,加强创新驱动,打造更多科技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二、城市建设1. 城市规划株洲市将继续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推动城市建设有序发展。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质。

2. 环境保护我们将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实施减排措施,改善空气质量,保护水资源。

三、社会事业1. 教育株洲市将加大教育投入,提升教育质量。

推动教育公平,努力提高教育水平。

2. 医疗卫生我们将继续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水平,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四、民生改善1. 就业脱贫株洲市将继续实施就业扶贫计划,帮助更多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

2. 社会保障我们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基本民生,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加强养老服务,提升救助标准。

五、政府机构改革1. 政府效能株洲市政府将推动政府机构改革,提高政府效能。

优化政府服务,为企业和市民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

2. 反腐倡廉我们将坚决反对腐败,加大反腐力度。

推动廉政文化建设,筑牢反腐防线。

结语2024年,株洲市政府将继续恪守初心使命,全力以赴推动株洲市各项事业发展。

我们将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愿我们的努力带来更加繁荣富裕的明天!以上是2024年株洲市政府工作报告。

感谢各级领导和广大市民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关注。

株洲湘江新城规划公示内容

株洲湘江新城规划公示内容

株洲湘江新城规划公示内容随着长株潭湘江建设和株洲南下战略的逐步推进,株洲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湘江新城作为新时期株洲湘江开发和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

2011年4月,株洲市规划局和株洲市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和株洲市规划设计院联合编制湘江新城规划。

2011年8月6日,市规划局对该规划组织了专家评审。

9月7日,株洲市城乡规划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该规划并在株洲市规划局网站和株洲市规划展览馆予以公示。

一、项目基本情况湘江新城位于株洲主城区南部,湘江上游以西。

规划范围北至西站南路,南至长株潭南环高速公路,东至湘江,西至武广高铁,总面积36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共涉及群丰镇的响塘村、白莲村、合花村、旗云村、高台岭村、新文村、长岭村、妙泉村、湘云村、栗山村、江璜村、新塘村,马家河镇的浅塘村、雷打石镇的胜塘村等16个村的用地。

2010年,规划范围内总人口约1.14万,现状城镇建设用地1.4平方公里。

二、规划重点1、落实株洲市“一体三极”中“南下”发展战略,衔接在编的《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2011年修改)改成对湘江新城的发展要求。

2、借鉴国内外新城建设经验,充分研究湘江新城发展的核心资源和动力机遇,在此基础上明确湘江新城的发展定位、产业体系、空间布局模式等,协调湘江新城与周边地区的关系。

3、合理配置用地资源,明确产业、居住、公共服务、绿地等各项用地布局,构筑系统完善、保障有力的综合交通和基础设施系统,形成生态、宜居、宜业的新城。

三、规划结构充分考虑新城发展定位和山水资源条件的结合,规划提出三大空间设计主题,分别是依水营造慢生活方式,打造“乐水慢城”;傍山营造隐生活方式,打造“乐山隐城”;依托丘陵地形建设科技新城,打造“乐业智城”。

在空间设计主题的指导下,规划形成“一心两片,两带多廊”的城市空间结构。

1、一心指湘江新城服务核心,依托沧水湖形成湘江新城的生态景观核心和公共服务中心。

湖南省株洲市年重点建设项目工作计划表

湖南省株洲市年重点建设项目工作计划表

湖南省株洲市年重点建设项目工作计划表1. 工程概况株洲市年重点建设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城市交通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二号线:建设里程28.8公里,计划总投资120亿元。

•新设公路:开工建设14条,计划总投资50亿元。

•市区主干道道路提质改造:计划投资5亿元。

•桥梁隧道等市政配套工程建设:计划投资5亿元。

城市环境建设•生活垃圾处理场:新建5个,改扩建7个,总投资10亿元。

•污水,垃圾处理方式改善:计划投资2亿元。

工业建设•城市高新区扩建:准备面积13平方公里,总投资15亿元。

•强化工程进军智能制造,投资10亿元。

文化旅游建设•大型文化体育设施新建:计划新建3个,总投资2亿元。

•湖南省西山茶园景区开发建设:总投资4亿元。

2. 工作计划表城市交通建设项目名称实施时间实施内容投资额度城市轨道交通二号线2021年9月-2025年12月建设28.8公里轨道交通二号线120亿元新设公路2021年1月-2023年12月建设14条新公路50亿元市区主干道道路提质改造2020年10月-2021年12月市区内主要交通道路提质改造5亿元桥梁隧道等市政配套工程建设2022年1月-2025年12月建设桥梁隧道和市政配套设施5亿元城市环境建设项目名称实施时间实施内容投资额度生活垃圾处理场2021年1月-2023年6月新建5个,改扩建7个10亿元污水,垃圾处理方式改善2021年1月-2022年12月投入资金进行环境方面的改善2亿元工业建设项目名称实施时间实施内容投资额度城市高新区扩建2021年3月-2024年12月扩建城市高新区15亿元进军智能制造2022年1月-2024年12月投资10亿元,建设智能制造项目10亿元文化旅游建设项目名称实施时间实施内容投资额度大型文化体育设施新建2021年8月-2023年12月新建3个多功能文化旅游设施2亿元湖南省西山茶园景区开发建设2022年1月-2025年12月湖南省西山茶园景区开发建设4亿元3. 总结此次年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将会极大地促进株洲市的城市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助力于产业升级和城市更新。

株洲市荷塘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6~2020年)

株洲市荷塘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6~2020年)

株洲市荷塘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6~2020年)株洲市荷塘区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十月株洲市荷塘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6~2020年)文本株洲市荷塘区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十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规划背景 (1)第一节区域概况 (1)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 (2)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3)第一节指导思想 (3)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 (3)第三节土地利用目标 (3)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4)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4)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5)第四章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 (5)第五章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 (7)第一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 (7)第二节强化耕地质量建设 (7)第三节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8)第四节推进土地综合整治 (8)第五节统筹安排其他农用地 (9)第六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9)第一节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9)第二节推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9)第三节优化配置城乡建设用地 (10)第四节保障重大基础设施用地 (10)第五节严格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11第七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12)第一节严格生态环境保护 (12)第二节推进土地生态治理 (12)第八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13)第一节中心城区规模控制 (13)第二节中心城区规划布局 (13)第二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 (13)第九章乡(镇)级土地利用控制 (14)第一节乡(镇)级土地利用控制指标 (14)第二节乡(镇)级土地利用调控重点 (14)第十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6)第十一章附则 (17)附表1荷塘区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 (18)附表2荷塘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19)附表3荷塘区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 (20)附表4荷塘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面积表 (21)附表5荷塘区耕地保有量变化情况表 (22)附表6荷塘区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表 (22)附表7荷塘区新增建设用地控制表 (23)附表8荷塘区各镇(街道)规划控制指标表 (23)附表9荷塘区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24)附表10荷塘区土地整治重点项目规划表 (25)前言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更好地统筹各行各类用地,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落实土地宏观调控政策,按照《株洲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6年修订版)对株洲市土地利用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株洲实际,制定《株洲市荷塘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规划》)。

(完整版)株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完整版)株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株洲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5年)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节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株洲市市域范围,包括株洲市区天元、芦淞、荷塘、石峰、云龙五区及其下辖炎陵县、茶陵县、攸县、醴陵市、株洲县五县(市),共有140个乡镇,2225个行政村.市域总面积11262㎞2,其中市区面积535㎞2.第二节规划时限一、近期:2011—2015年(开发建设期)着重开发具有启动和引导功能的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对整个株洲市旅游业发展能起到启动和辐射作用的炎帝陵、云峰湖、神农城等重点旅游项目,以此作为株洲旅游业的骨干脉络,初步形成株洲旅游特色。

二、中期:2016—2020年(发展开拓期)着重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开拓,完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及配套旅游产品等各建设项目,应在进一步完善重点产品与重点项目、形成精品产品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储备旅游资源,形成旅游产品序列,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初见成效。

三、远期:2021—2025年(整合提升期)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变动,对旅游产业结构体系进行整合、提升,逐步提高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的比重,提质增效,增强各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旅游支撑和保障体系。

第三节规划依据一、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务院,1994;《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务院,200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国务院,2009;《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建设部,1993《森林公园管理办法》,林业部,1994;《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旅游局,1999;《湖南省旅游条例》,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8。

株洲市石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年)

株洲市石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年)

株洲市石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XX~2020年)株洲市石峰区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十月株洲市石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XX~2020年)文本株洲市石峰区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十月目录前言1第一章规划背景1第一节区域概况1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1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1第一节指导思想1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1第三节土地利用目标2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2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2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2第四章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2第五章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3第一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3第二节强化耕地质量建设3第三节加强基本农田建设3第四节推进土地综合整治4第五节统筹安排其他农用地4第六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4第一节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4第二节推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4第三节优化配置城乡建设用地4第四节保障重大基础设施用地4第五节严格建设用地空间管制4第七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5第一节严格生态环境保护5第二节推进土地生态治理5第八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5第一节中心城区规模控制5第二节中心城区规划布局5第二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5第九章乡(镇)级土地利用控制6第一节乡(镇)级土地利用控制指标6第二节乡(镇)级土地利用调控重点6第十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6第十一章附则7附表1 石峰区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8附表2 石峰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8附表3 石峰区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9附表4 石峰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面积表10附表5 石峰区耕地保有量变化情况表11附表6 石峰区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表11附表7 石峰区新增建设用地控制表12附表8 石峰区各镇(街道)规划控制指标表12附表9 石峰区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12附表10 石峰区土地整治重点项目规划表14前言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更好地统筹各行各类用地,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落实土地宏观调控政策,按照《株洲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XX~2020年)》(20XX年修订版)对株洲市土地利用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株洲实际,制定《株洲市石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XX~2020)》(以下简称《规划》)。

株洲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株洲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株洲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征求意见稿)株洲市人民政府二○一六年十月目录总则 (1)一、现状与形势 (2)(一)矿产资源概况 (2)(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 (3)(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5)(四)面临的形势与要求 (6)二、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8)(一)指导思想 (8)(二)规划原则 (8)(三)规划目标 (9)三、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12)(一)公益性地质与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12)(二)矿产资源勘查总体布局 (12)(三)勘查规划分区 (13)(四)探矿权规划区块设置 (16)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18)(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体布局 (18)(二)开发利用规划分区 (18)(三)开采规划区块设置 (22)(四)矿产资源集约有序开发 (23)(五)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23)(六)新建矿山开采准入条件 (24)(七)矿产资源开采退出机制 (25)(八)矿产资源保护 (25)五、矿业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 (26)(一)矿业经济分区 (26)(二)矿业产值目标与园区建设 (26)(三)采矿权数量调控 (27)(四)矿产资源开采总量调整 (28)(五)矿山企业规模的结构调整 (29)(六)矿产产业结构调整 (29)六、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 (30)(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30)(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 (30)(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规划分区 (31)(四)新建、改建和扩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32)(五)已建和闭坑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 (32)(六)绿色矿业发展 (33)七、重点工程 (34)(一)公益性调查项目 (34)(二)矿产资源勘查项目 (34)(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 (35)(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项目 (35)(五)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项目 (36)(六)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工程 (37)八、规划实施管理 (38)(一)建立完善规划实施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38)(二)健全完善规划审查制度 (38)(三)健全完善规划实施评估调整机制 (38)(四)加强规划实施情况监督检查 (39)(五)提高规划管理信息化水平 (39)附则 (40)附图目录附表目录总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全国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湖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株洲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株洲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以简称下称《规划》)。

株洲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株洲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株洲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征求意见稿)株洲市人民政府二○一六年十月目录总则 (1)一、现状与形势 (2)(一)矿产资源概况 (2)(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 (3)(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5)(四)面临的形势与要求 (6)二、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8)(一)指导思想 (8)(二)规划原则 (8)(三)规划目标 (9)三、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12)(一)公益性地质与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12)(二)矿产资源勘查总体布局 (12)(三)勘查规划分区 (13)(四)探矿权规划区块设置 (16)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18)(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体布局 (18)(二)开发利用规划分区 (18)(三)开采规划区块设置 (22)(四)矿产资源集约有序开发 (23)(五)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23)(六)新建矿山开采准入条件 (24)(七)矿产资源开采退出机制 (25)(八)矿产资源保护 (25)五、矿业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 (26)(一)矿业经济分区 (26)(二)矿业产值目标与园区建设 (26)(三)采矿权数量调控 (27)(四)矿产资源开采总量调整 (28)(五)矿山企业规模的结构调整 (29)(六)矿产产业结构调整 (29)六、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 (30)(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30)(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 (30)(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规划分区 (31)(四)新建、改建和扩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32)(五)已建和闭坑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 (32)(六)绿色矿业发展 (33)七、重点工程 (34)(一)公益性调查项目 (34)(二)矿产资源勘查项目 (34)(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 (35)(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项目 (35)(五)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项目 (36)(六)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工程 (37)八、规划实施管理 (38)(一)建立完善规划实施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38)(二)健全完善规划审查制度 (38)(三)健全完善规划实施评估调整机制 (38)(四)加强规划实施情况监督检查 (39)(五)提高规划管理信息化水平 (39)附则 (40)附图目录附表目录总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全国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湖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株洲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株洲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以简称下称《规划》)。

株洲市城市规划方案

株洲市城市规划方案

旅游开发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
• “一廊两片”的哑铃 型结构 ◆ “一廊”:全球华 人炎帝文化景观长廊 ◆ “两片”:即北部 以株洲市区为中心包 括株洲县在内的休闲 度假和旅游集 散片区,南部以炎陵 为中心的祈福文化和 生态体验片区。
重点旅游项目概念性策划
• (一)全球华人炎帝文化景观长廊——国家级旅游风景和观光 走廊 1、打造纵贯株洲全境的炎帝文化主题旅游长廊 2、建设“文化长廊、生态长廊、致富长廊、形象长廊” 3、规划建设五个节点,重点展示炎帝文化
火车拖来的城市
火车拖来的城市
株洲地处沪昆、浙赣、京广铁路大动脉的交汇点,被人们 称之为用火车拉来的城市。尽管有的路段是解放前修建的, 但设施极为简陋,并常年处于半通半不通的状态。铁路的 兴衰与株洲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也和湖南的发展联系 在一起。当年湖南修建第一条铁路的时候,株洲还只是湘 潭县下辖的一个小集镇,因此,株洲人对于火车的情怀是 难以言表的。到现在还有不少株洲人在向别人介绍自己地 址的时候,仍把火车当做参照物。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 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英明领导下,残缺不全的株洲铁路交 通不仅得到了新生,而且完成了由丁字形向十字形、由单 线到复线、由蒸汽机车牵引到内燃化再到电气化、由慢速 到快速进而由高速到超高速的大转变。
“一五”期间,株洲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8个工业城市之一,国家 将前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中的4项安排在株洲建设,即株洲硬 质合金厂、南方动力机械公司、株洲电厂、株洲洗煤厂。“二五” 时期又安排兴建株洲冶炼厂、株洲化工厂、株洲电力机车厂、株洲 车辆厂等20多个中央、省属企业。1958年前后,围绕大厂办小厂, 围绕全民办集体,株洲掀起大办工厂的热潮,100多家市属企业应 运而生,200多家区街企业蓬勃兴起,从而奠定了株洲作为新中 国的江南工业重镇的基础。

城市设计-株洲市湘江沿岸城市设计及控规调整方案(湘江新城段-2015.04

城市设计-株洲市湘江沿岸城市设计及控规调整方案(湘江新城段-2015.04

用地代 用地名称 码
大类 R
居住用地
总建设用 地
总建筑面 积
用地 面积 (ha)
占城 市建 设用 地比 例
本项目是天易科技城的商住部分
水系平坦场地+湘江沿线+湘江大道沿线区 域+土地价值最高 商住区
微山型场地+科技大道、湘芸路沿线+ 土地价值良好 生产性服务、创新研发功能区
缓丘型场地+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切割区 域+土地价值一般 工业区
本项目与天易科技城规划对接要点:
Connection with Tianyi industrial Area from Different Aspects:
“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 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 约化程度。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 量。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 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 理结构。”
——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上位规划中的地位:
Related Upper planning
涵盖群丰组团级中心
“一江两岸双中心,两主八次十组团”城市空间结构。 “双中心”为城市快速环道以内湘江两岸的城市中心区,包括河西文化、行政、 商务中心和河东商贸中心; “两主八次”指湘江两岸城市中心所在的河东、河西两个紧凑发展的城市主组 团和栗雨、枫溪、荷塘、田心、石峰、职教、高铁、群丰八个城市次组团。
总体定位
区域结构
道路交通
用地布局
规模预测
项目设施
强度分析
视线廊道
规划概念
Planning Concept
湖面内移

株洲清水塘生态新城概念规划及核心区控详

株洲清水塘生态新城概念规划及核心区控详

株洲清水塘生态新城概念规划及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计划书株洲市规划设计院2012年12月1项目名称及规划范围1.1项目名称《株洲清水湖生态新城概念规划及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2规划范围本项目包含三个层次的规划范围。

概念规划层次:东至白石港,南至湘江,西至法华山,北至京广线。

面积约45平方公里。

控制性详细规划层次:清水湖新城核心区(北至建设北路-清水路,东至石峰公园,南至湘江,西至高铁路),面积约16平方公里。

2项目背景与总体认识2.1株洲老工业基地的转型与升级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株洲的工业不仅起步早、规模大,而且在诸多领域都曾代表着行业最高水平。

清水塘工业区曾是株洲最重要的老工业基地。

集聚了包括株冶、株化等一批大型国有企业,但由于该地区产业更新步伐的缓慢和生态环境保护压力的逐年加大。

尤其进入“十二五”后,该地区面临新一轮产业发展局面,转型发展已势在必行。

因此,如何能够突出转型,加快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产业升级,从根本上改变和提升老工业基地现状落后的产业发展局面和不适宜生活居住的问题,将是本轮产业升级与城市更新发展的重点。

2.2两型社会示范区的样板要求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设立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在此背景下,株洲市提出“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包括云龙生态新城、清水湖生态新城(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河东旧城区。

本次规划的清水湖生态新城是传统工业区和重污染地区,株洲市政府将其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对于转变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3项目内容本次规划围绕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采用了外延式与内涵式并用的方法,即通过扩大控详编制区研究范围和细化控详编制区内部重点地区设计相结合的方法。

与其对应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内容:“概念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重点地区城市设计”。

同时,建议项目后续还应增加竖向、道路、排水等专项规划作为本规划实施操作的支撑系统。

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株政办发〔2017〕32号

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株政办发〔2017〕32号

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株政办发〔2017〕32号各区人民政府、株洲经开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局委办、各直属事业单位:《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12月29日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16〕20号)文件精神,全面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大力建设自然渗透、自然积存、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要求,统筹协调城市生态保护、土地利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关系,注重绿色生态措施和灰色基础设施、地上设施和地下设施的有机结合,以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为核心,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生态格局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的全过程,努力实现城市水安全。

二、实施目标建立一套源头控制、过程管理、末端治理的海绵城市建设管理体系,通过建筑与小区、市政道路、公园和绿地广场、城市水系等海绵项目来开展海绵城市建设。

(一)近期目标(2017—2020年)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70%以上的雨水得到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力争海绵城市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株洲市绿地系统规划

株洲市绿地系统规划

借鉴经验: 现代城市和自然乡村风貌相融合;
强调绿地建设的人性化和多元化。
5、规划策略
策略一:刚性控制,构建安全格局
生态控制线(山体、水系)
策略二:以人为本,搭建理想模型
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2000米见水,绿地连通
神农城、轨道科技城、清水 塘生态工业园、枫溪生态新 城、航空服饰城、湘江新城 等
以构建安全稳定的绿地系统与 良好的人居环境并重的“国家 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 300
米见绿,500米见园,2000米
见水,绿化覆盖率达到51%,
绿地率达45-50%,人均公共绿
地面积15平方米以上。
株洲市区绿地规划纲要
市区生态功能区划
• 森林生态保持区(480.2Km2) 以城市外围山体为主体,结合丘陵林地,封 山育林,保护现有生态群落,构建城市生态 支撑体系。 • 田园风光控制区(160.6 Km2) 由近郊农田、山林、水系及部分低密度、低 强度的开发用地构成,以田园风光为特色, 通过对基本农田和丘陵地的保护限制城市的 无序扩张。
网格布置:
以最小服务(300米)半径为间距;
以生态用地为划分边界;
以主要道路走向为方向。
策略二:以人为本,搭建理想模型——市级公园
规划原则
生态安全化——大于10公顷的
斑块
服务公平化——服务半径小于
3000米,骑车30分钟内到达 规模等级化——首选大型公园 及城市广场等
规划内容
包括神农城、湘江风光带、石 峰公园、神农公园、天池公园、 东湖公园等7处,需要新增11处, 服务范围覆盖整个区域。
13.99
44.07
7.1435.70源自9 9 11到50%。3、规划目标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300米见绿,500米见园,2000米见水

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

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

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方案公示1 、海绵城市解读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雨水来调节城市微气候,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海绵城市建设两个最明显的作用:通过调蓄,缓解城市洪涝灾害,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实现雨水的综合利用.2、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包括: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中心城区范围+十大新城拓展范围.总规划面积约460平方公里,研究范围886平方公里.3 、规划目标实现“四水三自”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式, “四水”即:实现水生态健康、水安全保障、水环境良好、水资源节约; “三自”即:建立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式.4、规划原则(1)统筹兼顾、系统协调“安全、资源、环保”目标三位一体,兼顾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环境、恢复水生态、利用水资源、营造水文化,提升城市人居环境.(2)多规融合、全面统一与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各有关专项规划相协调,并全面协调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与海绵城市建设,实现统一规划、建设、管理与协调.(3)生态优先、保障安全充分发挥山、水、林、田、湖等地形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发挥植被、土壤等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发挥湿地、水体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努力实现城市水体的自然循环.强化生态廊道的生态隔离、水源涵养作用,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一江两岸、六港入湘、湖泊多姿、山谷相间”的生态空间格局为骨架,创建具有株洲特色宜居山水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5)以人为本,适度开发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理念,在确保生态廊道连续及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探索生态廊道生态服务功能开发,将游憩体闲、文化展示、娱乐健身、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注入生态廊道,建设优质人居环境.(6)合理分期,操作性强在保证远期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协调系统性和城市建设的时序性,远近结合,分期实施,逐步构建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和低影响开发系统.并考虑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相结合,突出规划的可操作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5 、规划内容(1)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和指标体系(2)开展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构建山水生态安全格局(3)进行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文化系统构建(4)与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做好衔接(5)明确海绵城市建设重点区域与项目内容(6)建立海绵规划保障体系表1 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6、海绵空间格局构建(1)构建目标打造“显山、露水、透绿”的山水型生态海绵城市.(2)海绵空间格局规划形成“一环一带,四楔多廊,多节点多细胞”的海绵空间结构.一环:城市外围休闲绿环.利用城市快速路环沿线的城市公园、防护绿地、自然山体、水体以及相关生态要素,形成绿色休闲环.一带:湘江风光带.四楔:指城西北、东北、东、西南四个方向的生态绿楔.多廊:由港系形成的水系廊道,生态绿地形成的生态廊道和防护绿地形成的道路及铁路廊道.多节点:由主要城市公园组成,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点状绿地.多细胞:由城市组团中的人工海绵体组成.7 、海绵建设分区结合株洲市的海绵生态安全格局与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组团分布、用地功能、基本农田分布、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等,划定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分区.按功能划分:海绵生态保育区、海绵生态缓冲区,按建设时序划分:海绵建设先行区和海绵建设引导区,其中,海绵建设先行区即为海绵城市近期建设区域.海绵生态保育区——以生态涵养和生态保育为主要功能,包括九郎山森林公园、法华山森林公园、石峰公园、仙庾岭风景区、仙人造风景区、湘江等具备生态保护和景观游憩功能的区域.严格控制在该区域内进行各类开发建设活动.海绵生态缓冲区——是城市建设开发的生态缓冲地带,主要包括重要的生态廊道(如航空服饰城生态廊道、新马城市生态廊道等)、交通廊道(如城市快速环道、沪昆高速等)和坡度大于25%、海拔高度在90米以上的山体、植被群落较好的山体及周边影响区域.整体以保护为主,局部地区采取一定措施后可适当开发,重点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环境友好型产业.海绵建设先行区——为海绵城市建设的近期先行区,包括现状建成区以及城市建设近期需要开发的区域.主要包括中心城区、新马、武广、航空服饰城、云龙等部分区域.结合对城市重点区域的改造,重点水患和水环境的整治,开展海绵城市的建设.海绵建设引导区——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引导推广区,主要为城市建设预留的发展备用地.按照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 .8、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包括生态绿地及绿地与广场用地,它是海绵城市生态本底和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充分利用各类绿地,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的海绵技术打造生态型、安全型海绵城市.(1)生态绿地生态绿地属于非城市建设用地,多为自然山体、水域,部分为农田保护区,作为城市的生态本底,是构成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生态绿地包括山林、农田、水域.山林主要有石峰山、雪峰岭、法华山、九郎山、天池山、婆仙岭等.农田主要有长株高速、沪昆高速、武广高铁西侧湘江西岸沿线的农田等.水域主要有湘江、白石港、枫溪港、霞湾港、建宁港及万丰港等港系以及水库、湖泊、沟渠、池塘等.(2)绿地与广场包括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及广场用地.公园绿地包括综合公园、街旁绿地及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和旅游区及主题公园.其中综合公园31个,主要有天台公园、栗雨公园,神农公园等;专类公园15个,主要有青少年活动公园、妇女儿童公园、奥林匹克公园等;带状公园5个,主要有万丰湖、星月湖风光带,自主创业园生态景观轴等;旅游区及主题公园1个,为云峰湖旅游区.9、“五水”系统构建海绵系统包括:水生态系统、水安全系统、水环境系统、水资源系统、水文化系统.水生态系统规划——确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划定148个海绵城市建设的管控单元,进行指标分解.规划措施包括:建设下凹式绿地、绿色屋顶、透水铺装和调蓄设施.水安全系统规划——研究雨水管网系统、超标降雨排放(内涝防治)系统、水系河道(防洪)系统为一体的综合系统.规划措施包括:51处易涝点整治、防洪水系综合治理、管网提标措施、内涝防治设施及34座排渍泵站建设(新建11座,规划改、扩建11座,现状保留12座).水环境系统规划——通过湿地系统、低影响开发设施系统和雨水末端设施系统的构建,削减非点源污染,保障水环境安全.规划措施包括:雨污分流逐步改造、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初雨污染全程控制.水资源系统规划——包括雨水资源化利用和污水再生水回用.确定利用的目标、方式及用途.水文化系统规划——依托株洲市海绵城市空间结构特征,构建“二带、四核、多点”的水文化格局,作为株洲市水文化载体重点建设.10、近期建设规划(1)近期建设目标至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2) 重点区域划分根据“株洲市旧城提质改造行动计划”、“三年绿荫行动计划”及株洲市各平台公司提供的未来五年市政道路、河湖水系建设计划划定了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包括老城区改造片区和新城建设区,总面积不小于45平方公里.近期建设区域包括:新马工业园、武广新城、天易科技城、轨道科技城、金山新城、航空服饰城、枫溪生态城、云龙示范区等各类园区和城市新区;清水塘片区、河东中心片区等老城区.(3)近期建设项目近期建设内容包括:“一江八港”、十大湖泊湿地、十大公园、六条生态景观走廊.项目分新建与现状改造两种情况,项目类型包含:1 LID开发措施(绿色屋顶、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及调蓄设施);2 径流污染控制设施(雨水末端设施、黑臭水体治理);3 景观绿地及湖体(湿地、调蓄塘);4 排水防涝设施(雨水管渠工程、排渍站、超标降雨调蓄设施、内河水系综合治理).11 、海绵城市技术措施适宜作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载体包括:建筑与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水系等.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应结合气候、土壤及土地利用等条件,合理选择单项或组合的以雨水渗透、储存、调节等为主要功能的技术及设施.(1)城市道路——渗、滞、净、排城市道路径流雨水经截污预处理后引入道路红线内、外绿地内.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选择可结合道路绿化带和道路红线外绿地优先设计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带、雨水湿地等.(2)绿地与广场——渗、滞、蓄、净城市绿地、广场及周边区域径流雨水应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经截污预处理后引入城市绿地,消纳自身及周边区域径流雨水,并衔接区域内的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提高区域内涝防治能力.低影响开发设施可选择湿地公园,有景观水体的城市绿地与广场宜设计雨水湿地、湿塘等.(3)建筑与小区——渗、滞、蓄、净、用建筑屋面和小区路面径流雨水应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经截污等预处理后引入绿地,或通过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引入城市绿地与广场.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选择可结合小区绿地和景观水体优先设计生物滞留设施、渗井、湿塘和雨水湿地等.(4)城市水系——蓄、净、排城市水系在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城市水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也是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水系包括湿塘、雨水湿地等低影响开发末端调蓄设施.城市水系设计应根据其功能定位、水体现状、岸线利用现状及滨水区现状等,进行合理保护、利用和改造,在满足雨洪行泄等功能条件下,实现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及指标要求,并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有效衔接.。

株洲清水塘生态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

株洲清水塘生态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

三、规划主要内容
1、规划目标
产业转型
1,促迚区内存量产业的升级转型和绿 色搬迁,解决好搬迁企业职工的再就业 问题。抓好以株冶为代表的转型升级企 业的工艺改造和污染减排问题。
2,导入具有发展潜力的增量产业,通 过优势产业集群,形成觃模效应。
3,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替代产业。
生态修复
1,治污要先行,为后续其他城市建设扫 清障碍,打好基础。
• 中小企业:关停并转
序号 项目名称
1 治水工程
2 清淤工程
3 治底泥工程
4 治水岸工程 5 水生态修复 核心6 企业配套工程 骨干企业 中小7 企业填埋工程
工程觃模
水体治理量计为9.85万 m3
上层底泥清淤量约为 1.27万m3,深度0.3m ;下层底泥清淤量约为 1.27万m3,深度0.3m
处理重金属污染底泥 2.53万m3
远景搬迁目标地 攸县网岭工业区
(化工类25家企业)
株保旗 其 洲险滨 他 钢粉玻 企 铁厂璃 业
• 退二迚三,收储土地。
需搬迁企业远景目标地 茶陵经济开发区
(冶炼类23家企业)
转 1 株冶株化地块:向都市型产业转型
特征:占地觃模大,搬迁时间具有丌确定。1应预留弹性,方向丌能定死;2注重阶段性,先搬地坑退二换二,后搬地坑退二转三。
预留商务用地 1 区域产业发展癿需求 2 区内产业集聚癿支撑
企业管理、市场、销售服务中心
装备产业园 都市型产业园
总部研发中心
(3) 替代产业 1、物流业:发挥优势,物流联运Biblioteka 现状问题:优势明显,但危机潜伏
至上瑞高速

• 优势下降:公路对铁路货运分流能力逐 年提高
• 模式低端:现状物流形式单一,模式低 端,简单的货场

城市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关系

城市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关系

株洲市的总体规划分析
——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的关

株洲市是中国最早诞生的8个新型工业城市之一。

显而易见,工业的发展方向对
城市的影响起着决定性作用。

株洲市的冶金工业是城市的主要工业,市内有亚洲最大
的有色金属冶炼基地、硬质合金研发和制造基地,全国最大的电力机车研发和制造基
地,江南地区最大的原料化工、铁路货车、航空发动机和汽车零部件研发和生产基
地。

从总图上看,城市的工业用地以典型的分散的混合式分布,这方便了工人上下班
的交通。

由于株洲市位于罗霄山脉西麓,南岭山脉至江汉平原的倾斜地段上,市域总
的地势东南为山地、西北为平原,这使得城市的大部分大规模的工业用地分散的分布
在西北方位。

城市主导的正南风向使西北部的三级工业用地对城市造成最小的污染度。

临近工业用地都分布了一个仓库用地,满足了工业的基本发展要求。

城市的居住用地
以分散布置的方式位于工业用地的周边,这是工业城市典型的布局,牺牲了部分居住环
境来达到交通上的高便捷率。

从总图左下方可以明显的看出,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被
一条城市防护绿地所隔开,保证了居住用地对环境的基本要求。

工业用地对居住用地
形成了一定的维和性,这种混合式布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市的规模,同时有对两
种用地都保留了发展扩大的方向。

城市主要以铁路交通连接了各个组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株洲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图?一、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62020 年。

近期:2006—— 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二、城市性质株洲市是湖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长株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之一。

三、城市规模近期:2010年城市人口9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90平方公里。

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12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平方公里。

四、城市职能我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国家老工业基地,中南地区重要的商贸和现代物流中心,面向海内外华人的炎帝历史文化纪念地。

五、城市建设目标本规划期内,株洲市市区实现特大城市的规模目标,发挥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新型工业基地的作用,成为区域综合服务功能强大, 设施完善,产业发达,文化繁荣,城乡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的生态园林城市。

六、城市建设发展战略1、建设形成与区域中心城市匹配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城市及区域性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产业发展提供条件。

??2、发挥中心城市的发展带动作用,形成合理的市域城镇体系,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3、合理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集约使用土地;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4、建立以综合社区为单元的城市新型社会组织结构,加强社区的建设和服务配套,保障城市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5、营造独特的城市风貌、城市文化和宜人的生活环境,成为富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生态园林城市。

七、市域城镇发展目标2010 年,实现对现有城镇体系格局的初步调整,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初步形成网络状格局,攸县撤县改市(以下称攸州市),成为市域次中心城市;2020 年,形成完整的市域城镇体系,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市域重点建制镇为纽带,以城乡一体化为特征,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结构。

2010 年市域人口为393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50%;2020年市域人口为425 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0%。

八、市域城镇经济区划分市域经济区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三个城镇经济区。

一)北部经济区——由株洲市区、株洲县和醴陵市组成,为市域核心区域。

二)中部经济区——由攸州市和茶陵县组成。

三)南部经济区——以炎陵县为中心。

九、规划范围本规划的市域指株洲市全部行政辖区,包括天元区、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醴陵市、攸县、株洲县、茶陵县、炎陵县的行政辖区;市区指天元区、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的全部行政辖区;城市规划区为市区全部辖区范围。

市域总面积为11272 平方公里;市区(城市规划区)总面积为平方公里。

十、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向西依托株洲大道、西环路形成河西新区;向北沿长株高速公路和莲易高等级公路形成田心、龙头铺新区;向东沿东环北路和新塘路形成金钩山、大丰、桂花新区;向南沿枫溪路和南环路形成枫溪新区。

一、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一江两岸双中心,二主五次七组团”城市空间结构。

一江两岸”即依托湘江,东西两岸的城市发展地带;“双中心”为城市快速环道以内湘江两岸的城市中心区,包括河西新城中心和河东芦淞旧城中心;二主五次” 指湘江两岸城市中心所在的河东、河西两个紧凑发展的城市主组团和栗雨、枫溪、荷塘、田心、石峰五个城市次组团。

十二、城市建设用地规划)规划居住用地面积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人均居住用地平方米;规划常住人口住房成套率达98%。

新区住宅建设实行住宅小区化和小区规模化,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

旧区住宅建设应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以社区为单元实施系统的改造,增加配套设施,适当降低旧城中心区的居住用地比例,引导人口向中心区外疏散。

居住用地由30个居住区和社区单元构成,其中一类居住区 6 个,规范城市经济适用房的供应行为,建立廉租房服务体系。

二)规划公共设施用地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人均平方米。

按城市、组团、社区三级布置公共设施体系,形成两个市级中心,五个组团中心和四个社区中心。

1、建设三大区域性经贸交流中心在河西新塘片区规划建设新的金融商务办公中心;在河东芦淞商贸中心建设以服装和小商品为主的交易展示中心;在河西的栗雨高科园,建设以高新技术及信息发布、商贸洽谈和定期的省市文化经贸周节)为主题的区域性会展中心。

河东核心组团原则上不增加市级行政办公用地,在河西核心组团规划市级行政办公区,行政办公用地沿天台山路和黄河北路两侧布置;城市四区根据各自实际,在新开发地区结合组团级城市次中心建设新的区级行政办公用地。

2、建设大型区域性公共文化设施在河西核心组团建设市级大型公共设施,包括文化艺术中心(包含歌剧院、音乐厅)、市公共图书馆和图书交易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株洲历史博物馆、科技馆、书画艺术馆、广电出版中心(集影视传媒、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影视博览区);河东核心组团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以完善文化园内文化娱乐设施为主,在湘天桥、田心、向阳广场、东湖、枫溪等片区建设区级的图书馆、文化中心、影视城;保留红旗广场地段原市青少年宫用地功能不变,改造完善为区级文化娱乐设施。

3、建设三大文教区文化路教育区控制用地3平方公里;龙头铺教育区规划用地 2 平方公里;河西教育区发展重点以新塘片区为主,规划用地 2 平方公里;其它科研用地主要结合现有基础适当向高新技产业开发区“一区三园”集中。

4、系统地建设面向社会各阶层的文化、体育、休憩服务设施。

5、医疗体系规划分为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三个层次。

6、规划在荷塘组团的大丰地区、清水塘片区的喻家坪地区和枫溪组团的七斗冲地区建设三个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其中大丰地区和喻家坪地区为面向中南地区的区域性物流中心;物资集散中心和大型货物集散市场结合大丰、喻家坪、七斗冲物流配送中心统一规划建设;一般性生活资料集散中心根据城市功能分区布置。

7、建设 5 个综合性农产品市场包括中南农副产品大市场、东湖农副产品大市场、湘天桥农产品大市场、芦淞水果大市场、枫溪农副产品大市场;建设 3 个林产品市场,包括建宁、田龙和栗雨林产品大市场;建设 3 个综合性畜牧产品市场,包括东湖、田心和枫溪畜牧产品大市场。

三)工业用地规划调整工业用地布局,由分散布局向园区集中。

规划工业用地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城市核心组团原则上不再新增二、三类工业用地,重点在城市次组团发展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对传统工业区进行技术和环境的提升改造;对于地处城市中心区,不能发挥土地级差效益,污染较严重的工业,将其逐步关、迁;在城市核心片区边缘零星分布的工业,根据相对集中布置的原则及城市发展的需要,控制其发展规模,并进行土地置换,逐步向工业园区集中;对于内部效益较好,外部规模经济及工业技术水平较高,用地结构合理,对城市发展干扰较小的工业区,适当保留并完善其配套设施。

1、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河西园区、田心园区、董家塅园区组成的“一区三园”。

规划总用地约25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10 平方公里。

2、传统综合工业区清水塘综合工业区:以冶金、化工、建材为主体的工业区,重点加强对传统工业的环保改造和产品的升级。

杉木塘综合工业区:以能源工业和建材工业为基础的工业园区。

月塘综合工业区:以现有硬质合金工业及配套产业为基础的工业园区。

宋家桥综合工业区:以铁道交通设备制造为主导,结合农副产品加工业形成综合加工工业区。

董家塅综合工业区:以航空动力机械和摩托车制造为主导的机械制造及配套产业综合工业区。

3、中小企业工业区建设金山、戴家岭、建宁、长岭 4 个中小企业工业区,发展进入门槛较低的工业产业,吸引中小型民间工业投资。

十三、综合交通规划增加新的交通干线及大型对外交通设施与长、株、潭三市交通发展战略接轨;建立与现代化区域性大城市相适应的,完善、协调、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改善交通组织;对外交通以株洲为中心,实现与长、潭、衡三市城区“ 1 小时出行圈” 及市内交通“半小时出行圈”的目标。

加强对城市建设决策的科学管理,对城市交通影响较大的项目和设施,前期需要进行综合交通影响评价。

、对外交通一)公路规划1、规划上瑞高速公路(北线),分别在白马垅、龙头铺和分路口与320国道及莲易公路、长株高速公路和省道S211设立互通;远期上瑞高速公路(南线)从主城区以南经过。

2、规划长株高速公路从田心至黄花国际机场;规划320 国道改线从清水塘经法华山中段,沿湘黔铁路与湘潭城市环道相接。

3、建设铜双公路从铜塘湾至湘潭双马一级公路;规划将株雷公路、株浏公路提高至二级公路标准;省道S211城区段按城市主干道标准改造。

4、规划新增长途客运站 6 个;公交换乘枢纽与长途客运站规划建设相结合,实现长途与公交零距离换乘;货运站主要依托喻家坪、大丰、枫溪物流园配套设立,同时设立 6 个货运中转站。

二)铁路规划1 、沿京珠高速公路东侧建设京广客运铁路专线,同时在天元区建设客运站;预留沪昆客运铁路专线走廊,并在天元区客运站预留并站条件。

2、完善现有株洲铁路主客站。

3、在龙泉路地区京广线与浙赣线之间设立客车整备所和立体疏解线。

4、利用喻家坪货站、四三O厂专线和七斗冲站的铁路运输资源, 增加新的铁路股道,建设适宜铁、公、水联运的喻家坪、大丰、七斗冲三大现代物流中心。

5、在株洲北站北侧规划300万吨/ 年的综合性铁路货场一处。

三)水运规划1 、调整湘江沿岸码头布局,合理利用湘江岸线。

湘江白石港上游岸线限制货运码头建设,搬迁中心城区内砂石码头和渡口船厂,货运码头向石峰大桥下游岸线发展。

货运码头重点建设铜塘湾港区,完善永利港区和白石港码头;结合湘江风光带的建设,完善建宁公共事业及客运码头;新建河西凿石码头,成为水上游览观光码头;在渡口附近建设一处战备码头;在霞湾新建油、气等危险品码头。

2、在空洲建设航电枢纽工程,实施湘江航道三期开发工程,使株洲市区湘江段全线达到国家III 级航道标准。

四)航空运输规划株洲的航空对外交通港依托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规划建设长株高速公路,使株洲至机场的时间缩短为30 分钟。

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目标1、加快城市快速路网与主要干道系统建设,切实加强支路特别是中心城区和工业组团支路的疏通建设,完善城市道路网络。

2、加强对外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建设客运换乘枢纽,提高交通系统的综合效率。

3、优先发展大容量、多层次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客运的主导地位,适时发展私人汽车、严格控制摩托车,形成便捷、安全、高效、环保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4、充分考虑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和长株潭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及市际轨道交通系统。

二)城市道路规划1、规划期内形成快速路“一环四射” ,河西城区九条主干道“环形放射”,河东地区十二条主干道“六纵六横”的主干道系统,市区次干道共104 条。

2、建设20 个主要城市开敞空间,共公顷,各级中心区建设17 个专业集中停车场,共万平方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