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与城市化的关系

合集下载

产业结构升级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

产业结构升级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

产业结构升级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产业结构升级成为推动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产业结构升级是指经济结构向技术含量高、效率高、竞争力强的产业转型的过程。

产业结构升级对于城镇化进程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着重探讨产业结构升级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以及如何促进其良性循环。

一、产业结构升级对城镇化进程的积极影响1.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升级能够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竞争力。

传统的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但现在随着服务业发展趋势日益明显,服务业比例逐渐提高,对经济发展居于重要地位。

同时,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也催生了一些新的产业形态。

这些新兴产业具有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等特点,不仅能够延伸产业链,还能够促进当地城市经济加速转型升级。

2.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城市化进程带来的进一步改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也得到提升。

此外,城市的发展也吸引了大量优秀的人才,夯实了当地的社会化与文化化建设,让城市居民享受更多的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资源。

3.激发城市创新和创业活力产业结构升级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城市的创新和创业活力。

高科技产业聚集,大量服务业新业态诞生,让城市产业生态进一步丰富,同时也催生了创新型企业的成长,提高了城市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一些先进制造业、智能制造等新产业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于是吸引了更多的创新公司,转化科技成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就业问题。

二、如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化进程良性循环?1.创新性产业政策的推动政府应当在产业方面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速发展,包括在城市中建立合理的产业布局,建立产业链,建立政策体系和市场化机制,稳定市场环境和发展环境,创新性产业政策的推动和落实,资源整合,优化区域环境等方面的措施。

2.大力发展城市新经济为了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应大力发展城市新经济。

城市新经济的标志是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服务性产业。

城市化与二、三产业发展的关联研究

城市化与二、三产业发展的关联研究
经济论坛
城市化 与二 、 三产业发展 的关联研 究
中共 白山 市委 党校 丁元
摘要: 本 文 通 过 对 我 国城 市化 与 第二 、 三 产 业 之 间的 关 系进 行 分 析
和研 究。 把 我 国 城 市化 发 展 与 二 、 三产业结合起 来 , 提 出相 关 的 问 题 并
城 市化发展 的基石 。 那么第二产业就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 第三产


( 一) 意 义 和概 念
才的, 对 地 理 区位 的要 求 也 具 有 很 强 的依 赖 性 。
{ 四) 城 市 化 与产 业 培 构 之 间 的 联 系
乡 村 经 济 城 市 化 发 展 的 过 程 也 就 是 城 市 相 关 产 业 进 行 重 新 组 合 的
过程。我 国城市的人 口增多的同时 , 人们对第二 、 三 产业 的需求也大大
பைடு நூலகம்
如今 我 国可 以利 用 先 进 的 技 术 在 城 市 的 后 发 建 设 根 基 上 实 现 城 市 的 飞跃 式 前 进 。 这 就 要 提 高 城 市 的 信 息 化程 度 。 在 城 市 化发 展 的脚 步 上
展也起着带动的作用 。
( 三) 城 市 化 改 革 曲 问题
不仅仅要 管理和规划好城市的建设 ,也必须加大对信息化数字化城市 的建设力 度。要在城市化发展的各个方面充分利用先进 的信息技术和
产业 结 构 的优 化 是 城 市 化 发 展 的 根 本 动 力 。如 今 城 市 发 展 和 前 进 的 实 质也 就 是 产 业 结 构 的不 断 调 整 和 合 理优 化 过 程 。 因此, 产 业 结 构 的 不 断 优 化 不 仅可 以推 动 城 市 的 发 展 ,更 加 能 够 加 速 推 进 城 市 化 发 展 的

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化与第三产业的发展答案

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化与第三产业的发展答案

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化与第三产业的发展答案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化与第三产业的发展一、引言城市经济发展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城市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城市化和第三产业的角度分析其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探讨其相互关系。

二、城市化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1. 城市化加速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随着城市化的进行,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增加,市场规模扩大,从而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例如,城市化带来了更多的劳动力资源,提高了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和城市经济的增长。

2. 城市化改变了城市产业结构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业劳动力减少,城市服务业和制造业的需求增加。

这导致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在城市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例如,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的商业、金融、旅游等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柱。

3. 城市化带来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随着城市化的进行,城市人口增加,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不断增加,如道路、桥梁、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投资不仅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持。

三、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城市经济的影响1. 第三产业是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柱第三产业是指服务业,包括商业、金融、旅游、教育、医疗等行业。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第三产业在城市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柱。

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城市就业的增加,也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2. 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随着城市化的进行,传统的制造业逐渐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压力,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则为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动力。

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城市经济的附加值,也推动了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3. 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创新和创业机会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创新和创业,这为城市经济提供了新的机会。

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的关系

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的关系

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的关系摘要:城市化进程飞快,我国正处于一个关键的阶段,为了探寻第三产业和城市化存在何种联系以及其中的意义,该文鉴于城镇化步骤的实践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历程,探索了城镇化及第三产业一直发展的关系。

经过层层分析论证,最终得出结论:城市化进程的快慢与否与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接洽。

关键词:城市化第三产业经济发展规律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产业布局的优化升级具有必不可少的地位。

二者其实相互影响、相反相成。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大力实施后,我国经济水平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峰。

合理的产业布局应是我国城市化的最终目标之一,然而才当前情形而言,我国仍然存在着落后的城市产业布局、第三产业发展存在诸多妨碍、人口难于按照自己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合理分配的问题。

综上所述,深刻探索第三产业与城市化之间存在的关系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第三产业概念→第三产业发展基本规律;然后汇总结论,总结归纳得出城市化与第三产业(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存在的相互关系。

一、基础概念(城市化与第三产业)1.1城市化1.1(1)城市化(概念)城市化是一个广泛但实际贴近生活的概念,尤其是在高速发展的近些年,这个术语一再见报,似乎随处可见,其实这是因为它与我们的社会生活休戚相关,包括但不限于经济发展、城市管理(规划)等诸多方面。

总体来说,约莫有三点:①外来人口城镇化②空问城镇化③乡村城镇化。

1.1(2)城市化水平(我国)我国的城市化演变历程以改革开放为起点,经历数十载,历久弥新,总的说来,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978-1984):乡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应是现如今时期的主基调,亦应是此时城镇化初步发展的源内驱力。

(1985-1991):顺应党的政策号召,乡镇企业和城市改革积极推进,大幅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1992-2000):城市的建设、国民经济开发区的创建演变成城镇化全面推动的主要内驱力。

1.2第三产业(概念)第三产业其实就是第三次产业,这个名词最早在Fisher的《安全与进步的冲突》这本书被提出。

产业经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产业经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产业经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分析产业经济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产业经济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产业经济提供了城市的经济支柱。

产业经济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各行业,这些行业在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制造业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创造丰富的利润,带动城市的经济增长。

服务业也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包括金融、教育、医疗、娱乐等,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便利和舒适的生活。

农业虽然在城市中不占主导地位,但仍然对城市的供应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产业经济的支持使得城市能够稳定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产业经济推动城市的创新和技术升级。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创新和技术升级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产业经济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技术平台,吸引了大量的创新人才和科研人员。

通过创新和技术升级,城市可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产业经济促进了城市的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表现。

产业经济的发展能够直接诱导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增加城市人口规模,推动城市的城市化进程。

与此产业经济的发展也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更多的人口来到城市,进一步推动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人口的素质和生活质量。

产业经济提高了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城市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产业经济的发展能够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增强城市的影响力。

有了强大的产业经济作为支撑,城市可以更好地应对竞争和挑战,不断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产业经济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提供了城市的经济支柱,推动城市的创新和技术升级,促进城市的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发展产业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策略。

浅谈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的关系

浅谈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的关系

目录摘要。

.。

....。

......。

.。

..。

.。

.。

.。

.。

.。

.。

.。

..。

.。

.。

...。

..2关键词。

.。

....。

.。

.。

.。

......。

..。

...。

.。

..。

2引言。

.。

..。

.。

.。

..。

.。

.。

...。

.。

.。

..。

...。

...。

.....。

.3第一章基本概念的理解...。

.。

...。

.。

.。

.。

.。

.。

.。

...。

.。

41。

1城市化.。

.。

.。

.。

..。

..。

.。

.。

...。

.。

..。

....。

.。

.。

.。

41.1.1城市化的含义.。

.。

...。

.。

...。

.。

..。

........。

.。

..。

.41。

1.2我国城市化水平。

.。

......。

.。

.。

.。

.。

......。

.。

.。

....。

41。

2第三产业的含义.。

.。

.。

.。

.....。

.。

.。

...。

.。

.。

...。

4第二章产业结构演进和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理论基础。

..。

.。

.。

..。

.52.1城市化的一般轨迹。

.。

.。

.。

.。

.。

.。

.。

.。

.....。

.。

.。

.。

52。

2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

.。

..。

.。

..。

.。

..。

...。

..。

.。

..。

.6第三章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的相互关系.。

.。

.。

...。

.。

....。

.。

73.1产业结构演变对城市化的影响.....。

.。

....。

.。

..。

.73.2城市化对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

.....。

..。

.。

......。

...。

..。

7第四章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的相互关系..。

.。

..。

.。

.。

....。

.。

...。

74。

1第三产业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

..。

.。

.。

.。

.。

.。

....。

74.2城市化对第三产业的优化和提升.。

..。

.。

....。

.。

.。

.。

..。

第五章河南省的实例分析。

..。

.。

.。

..。

.。

..。

.。

..。

.。

...。

..。

95.1存在问题。

.。

.。

..。

..。

..。

.。

...。

..。

....。

.。

.。

.。

95.2相关建议.。

..。

.。

.。

城市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城市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城市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正不断加速。

城市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对各行各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并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城市化加速了商业行业的发展。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消费需求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其中,以零售和服务行业为代表的商业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大型购物中心、超市以及娱乐场所在城市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居民提供了更多便捷的购物和娱乐选择,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其次,城市化对制造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基础设施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得制造业的发展有了更大的空间。

城市的优势条件吸引了众多企业纷纷迁入,形成了一系列产业链条。

例如,汽车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化进程,汽车工厂的建设需要充足的土地资源和先进的交通网络来保证原料的供给和成品的运输。

此外,城市化为知识行业打开了门户。

城市的高等教育资源和科研机构,为知识型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大城市吸引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而高素质人才又推动了知识产业的繁荣。

例如,互联网和软件开发领域的发展就高度依赖于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提供了更好的配套设施和人才交流机会,促进了技术和创新的迭代升级。

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首先是交通拥堵问题。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密集度增大,交通拥堵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大阻碍。

无论是人员流动还是物资运输,都会受到交通瓶颈的制约。

此外,城市化也会造成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浪费。

大量的人口集中在城市会导致环境负荷加大,空气污染和垃圾处理成为严峻的问题。

同时,城市对水、能源、土地等资源的需求也会加剧资源的紧缺局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城市化的进程需要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优化城市规划。

首先,需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其次,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绿色发展,减少污染和浪费。

第三,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合理规划人口分布和用地规模,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

城市化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城市化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和生 活方式 的转 变 。 1 我国城 市化进 程概 述
效果 ,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出《 关于制止农村人 口盲 目 外流的指示》 的文件 , 从那以后 , 中国公 民迁徙的 自由结束。 1 严格控制阶段——停滞时期(9 8 17 ) 在这期间, . 2 15 ~9 8
中国经历了大跃进时期 ,三年 自然灾害时期和十年文化大 革命 。 其中在 15~9 0 9 8 16 年城镇人口比重由 15 年的 1,% 97 5 4
Ab ta t B s e o uainfco . y tmai c0 n c n mi co . h n u til e eo me t Sa oh r m o a t a t r f ci gte sr c e i sp p l o tr s s d t a e t f tra d e o o cf tr tei d sr v lp n n t e p r n co f t ca a ad i i t f ae n h u b nz t n 0B f h e co s ote u b n zt n i ta .a p p lt n i c a g d i t te ct e sa d t ea v n e i u b nz t n i r a i i . eo e k y f tr t h r a iai S h t 1 1 o u ai S h n e no h i z n n h d a c n r a iai 8 ao t a o Dr o i o i o tn et n fr f' a o uain I d sr l e eo me t l po e eu b nz t na d ted c e s r ls a o. mp r t nt a s r l p l t n u ti v lp n l rp l h r a i i n e ra eo s p u b r a i h r eol u p o ad wi t ao h f u l Ke r s U b n zt n I d s a e eo me tReain hp S r l s a o ywo d r a ia o ; n u t l v lp n; lt s i ; u p u b r i i f d o l

产业发展与城市化的关系综述

产业发展与城市化的关系综述

产业发展与城市化的关系综述作者:郁夏朱华银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34期摘要:伴随着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城市化兴起,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又推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文章从城市化的含义及相关理论入手,分析城市化的生成机制,探讨产业发展与城市化的关系。

关键词:产业发展;城市化;关系一、引言过去的经济增长以产业结构作为衡量的标准,同时产业结构也影响着未来的经济发展动态,是推动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城市化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动力,并确保城市化的顺利实现。

产业发展和城市化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方面,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城市化的发展又为区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城市化进程中,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分别保障、推动和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二、城市化的含义及国内外相关理论城市化的基本内涵是乡村人口数量减少,乡村人口逐渐走向城市或乡村逐渐实现城镇化的过程。

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不仅扩大了城市的劳动力,而且给城市带来了創造经济的动力。

城市化的兴起有两大前提条件:农村生产力的提升和现代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化的形成是人口数量增加和经济快速汇聚的过程,也将是经济逐渐强大的过程。

李小东认为城市化进程中要素的集聚形成产业集聚,劳动力和人口的集聚为城市化的发展提供产业支持。

周冰认为要从产业角度对城市化进行研究,城市化的形成主要在于附近主要产业的发展,重点产业的发展选择决定了城市发展方向。

汪冬梅和刘廷伟等的研究表明,产业结构转换与推进是城市化的先决条件,经济的聚集则是实现城市化的强有力的实现机制。

王玉华提出产业发展和城镇化互动推进的策略,认为城镇产业发展要和整个国家的产业政策调整相协调。

刘易斯人口流动模型认为二元结构中传统部门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现代工业部门工资高于生存工资,吸引大量剩余劳动力,通过资本积累,农村劳动者可以从原来的农业劳动转变到工业劳动的模式。

拉尼斯-费景汉对刘易斯模型进行了改进,形成了包括工业、农业混合形式的二元经济结构下的人口流动模型,托达罗模型合理地解答了城市人口增加和农村人口逐渐减少的社会现实,讨论了农业部门、城市正规部门、城市非正规部门三个部门的就业,目的在于找到控制乡-城人口流动的方法。

城市化发展与产业演进的关系

城市化发展与产业演进的关系

部 ,其具 体 的生产 车 间或 者生 产基地 以飞地 的形式布 局在 城 市边缘 区。城市 空 问布 局 的优化 以及 生产职 能 的退 缩 , 使得 城 市成 为宜人 的人 居环境 。城 市与 周边腹 地的联 系相
对 紧密 。
根据 主 导产业演 进路 径 ,产 业 空间扩 展方式 ,可 以形
以及 经 济 活 动 在 空 间 的 集 聚 。城 市 化 发 展 既 有 量 的 增 加 ,
也 有质 的提升 。从量 的角 度考虑 ,城 市化 发展包 括城 市规 模 的扩 张:经 济总量 规模 扩张 、就业 规模 扩张 、人 口规模 扩 张 、空间地域 规模 扩张 。从质 的角 度度 量 ,城 市化 发展 包括城 市功 能的提 升 ,城 市空 间布局 的优 化 ,城 市影 响范
产 业 内 部 结 构 转 变 , 也 显 示 了 城 市 服 务 功 能 的 细 化 与 主 要
功能 的变化 。反过 来 ,城 市功 能 的确 定 ,通过 影响产 业选 择 ,也会 影 响到产业 结构 变迁 。产业 增长 方式 决定 了产业
增 长 对 不 同 生 产 要 素 的 需 求 , 会 促 使 不 同 生 产 要 素 市 场 的 发 育 , 产 业 组 织 方 式 对 城 市 功 能 的 影 响 , 主 要 是 企 业 服 务
展 的逐 步 成 熟 ,城 市 的 生 产 功 能 逐 渐 退 缩展 的相 关 性 . 产业演 进与 城市 功能提 升之 间是相 关的 。产 业结 构变 化 与城市 功能之 间具 有直 接相关 性 ,如第 二产业 向第 三产 业转 变 ,引起城 市功 能从 生产功 能 向服务 功能转 变 ,第三
文 明的扩散 ,城市 与 区域 的一 体化程 度 。

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发展的关系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发展的关系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发展的关系研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国大陆逐渐形成了以城市化为主导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城市化带动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同时,城市化也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重要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是指经济体系中不同产业之间相对的发展水平发生变化,从而引发整个经济体系的调整与优化。

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提升经济效益、增强经济竞争力、促进社会进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特别是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快速城市化的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愈加密切。

首先,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作用显著。

城市化进程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其中,互联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的比重则呈现出下降态势。

随着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崛起,城市化进程紧密融合了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形成了新的产业格局。

其次,城市化带动了产业集聚和优化布局。

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产业集聚在重要节点上得以实现,特别是新兴产业聚集于一些发展创新的科技园区。

城市化还带动了分散式、多元化的产业布局,提高了产业的覆盖面和服务范围,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城市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从极度地区和以人为本的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出发,积极推行适合当地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受到广泛认可和支持。

第三,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人口素质和产业创新之间的互动。

都市化与旧经济的发展模式不同,它提供更广泛、更多变、更多样化的思考、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在城市化的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也推动了技术进步和创新,提升了人们的素质水平,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和增强产业竞争力。

最后,城市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也存在一些挑战。

城市化的不足之一是财政收支不平衡,加重了经济与社会矛盾。

修建城市所需巨额投资,成为城市旧区改造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公共设施建设等地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难题。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举措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三产业具有较高的效益和转型升级的潜力,而且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城市化进程的顺利进行。

因此,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成为迈向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举措。

首先,发展第三产业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第三产业包括服务业、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效益。

将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可以使城市经济结构由传统的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产业(工业)向第三产业转变,推动城市经济的升级换代。

此外,第三产业也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可以拉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其次,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陆续流入城市,就业压力逐渐增大。

在此情况下,发展第三产业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城市化进程提供劳动力支持。

与传统的第一、第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密集度较高,适合吸纳大量的就业人口。

此外,第三产业还具有创业创新的特点,可以激发就业者的创业激情,推动就业的可持续增长。

再次,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发展,还包括文化、教育、医疗、旅游等多个方面。

通过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提供更多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可以推动城市空间的优化,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这不仅有利于吸引人才流动,还会带动其他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最后,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提高城市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日益激烈。

发展第三产业是提高城市经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城市的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使城市能够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另一方面,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可以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扩大城市的对外影响力和吸引力。

产业发展与城市化关系综述

产业发展与城市化关系综述
素的流动不仅 为产业 发展 和城 市化提供 资本 和劳 动力 , 而且成为推动非农产业发展和城市化 的重要推动力。 ( ) 二 第二 产业发展对城市化的推动作 用 如果说第一产 业 的发展 是城市 化 的基础 和前 提 , 那 么第二产业 的发展则是城 市化 的主要 推动力 。工业 化是
以农业为主逐渐 变为 以工业 和服务 业为 主 , 业人 E也 就 l 逐步 由第一产业 转 向第二 产业 、 三产业 。可见 产 业发 第
Hale Waihona Puke 在很大程度上 是规 模经济 和聚集 经济 , 然引起 劳动 力 必 等多种生产要 素 的空问 聚集和 大规模 的基 础设施 建设 .
以发挥聚集经 济和 规模经 济效应 , 降低成 本实 现收益 最 大化。受交通条件 的局 限 , 生产集 中必然 引起居住集 中,
生变动 , 这导致 工业 发展对 劳动力 吸纳 能力减 弱 。尤其 是工业 内部 由劳动 密集 型逐步 转 向资本技 术密集 型 , 工 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减弱更加 明显。第三产业 的发展
( ) 一 第一 产 业 的 发展 对城 市化 的推 动 作 用
农业的发展 是城 市化 的基础 , 农业 为城 市人 口提 供 消费资金 , 消费资料及生产 资料 , 并且 是城市人 口的来源
崔 平军 : 产业发展与城市化关系综 述 进程中, 迁移到城 市 中的人 口基 本都 是在工 业 和服 务业
地 。农业在发 展过 程 中, 着技 术 进 步 , 动生 产率 提 随 劳 高, 产生农业剩 余 , 这里 的农业 剩余 是广义 的农业 剩余 , 主要包括农业 劳动和 资本等 的剩余 , 包括农 产 品的剩 也 余 。农业劳动剩余 向城 市的转移 为劳动密集 型的第二产 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提供 了必要 的劳动力 。农业剩 余资 本从农业资本 中脱离 出来 , 向城 市 的第 二产业 和第 三产 业转移并成为 工业化 最初 的原始 资本积 累 , 业剩 余 资 农 本的转移推动 了第 二产业 和第三 产业 的发展 , 为农业 并 剩余劳动的转移创造 了便利 条件。农业产 品剩 余也为包 括转移 出去的农业剩余 劳动在 内的非农业 人 E 的食 品供 l 给和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料提 供 了保证 。可见农 业剩余要

浅谈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的关系

浅谈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的关系

浅谈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的关系城市化是人口、经济、社会和空间的重要变动过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的过程。

第三产业是指服务业,包括批发和零售贸易、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

城市化和第三产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互促进和依赖。

首先,城市化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市场规模扩大,需求不断增加。

这就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人们对各种日常生活用品、服务和娱乐需求不断增加,促进了批发和零售贸易的发展。

同时,城市化过程中的住房需求也推动了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

金融业作为城市经济的核心支撑,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金融业的发展也得到了迅猛推进。

此外,城市化过程中,人们注重生活品质和文化娱乐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旅游、餐饮等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和市场需求,这就需要更多的人口流向城市。

随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吸引力不断增强,人们纷纷涌向城市寻找更好的就业和发展机会。

第三产业的发展促使了人口向城市的集聚,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同时,随着第三产业的不断扩大,城市对各类服务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这又进一步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第三,城市化和第三产业发展相互促进,形成了良性循环。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不断扩大,人口增加,市场需求增长,给第三产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又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服务,吸引更多的人口向城市转移,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和第三产业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相互促进和依赖,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进步。

然而,城市化和第三产业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城市过度依赖第三产业发展,导致经济结构单一,城市间的差距加大。

同时,城市化进程还伴随着一系列问题,如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的研究

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的研究

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的研究在当代,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化对于当地经济的影响也变得愈发显著。

城市发展与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城市的经济活力主要源于其所拥有的产业。

而在目前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发展与产业发展也互相促进,产生着难以割舍的关系。

本篇文章将从两个方面探讨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产业对城市的影响以及城市对产业的作用。

一、产业对城市的影响1.经济以发达的制造业为主导的城市,往往会让城市的经济得到蓬勃的发展。

制造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和技术知识通常是社会资本的集中,相对于其他行业,制造业在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同时,制造业的本质也决定了它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会带动市场的繁荣,进而带来更多的企业和人才。

因此,制造业发达的城市经济非常充实,城市的GDP和财政收入均相对较高。

2.社会不同的产业类型,对城市社会的影响是不同的。

以消费型产业为例,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能力的增强,诸如购物中心、电影院等娱乐消费场所也会越来越多。

这些地方不仅能够让人们尽情玩梦,还能够消除社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

另外,一些公益性产业,如公立医院、公共教育等,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照顾到城市的健康和照顾到城市的下一代,不同城市所拥有的公益性资源也会影响到城市的品质与未来。

3.环境不同的产业类型对城市环境也有不同的影响。

农业和林业是一种相对环境友好的产业,但对城市的经济和人口集聚效应来说,却无法产生太大的积极影响。

制造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相对较大,但是由于其存在且不可避免,对于工业、制造业发达的城市,重点在于找到正确的治理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减小环境影响。

在发展绿色环保产业方面,需要让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二、城市对产业的作用1.创新与升级城市作为经济、文化和人力资源的集聚地,具有创新能力和技术升级的优势。

城市所拥有的科技、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等等优势资源,也可以帮助产业实现向高端化和智能化的转型升级。

此外,城市还可以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升级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对产业进行优化,发挥城市所拥有的优势积极作用。

河南省产业发展与城市化关系研究

河南省产业发展与城市化关系研究

产 业 的 发 展 是 提 高 城 市 化 水 平 最 在 城 市 经济 .城 市 因空 间 聚集 而产 生 .
市 化 和 城 市 经 济 的发 展 . 过 来 滞 后 于 工 业 化 的 城 市 化 也 难 以 成 为 产 业 提 升 的 平 台 。 未 来 一 段 时 期 , 反 中原
地 区要 通 过 产 业 结构 的优 化 、 益 的提 高 来保 持 经 济 的持 续 快速 增 长 , 成 多 业并 举 、 效 形 重点 突 出, 个 城 各
构 矛 盾 突 出 .抑 制 了 中 部 地 区 经 济 发

从 另 一 方 面来 看 , 同 区 域 、 同 不 不
城 镇 之 间 也 能 看 出 产 业 发 展 对 于 城 市
产 业 的发 展 、 业 结构 的变 化及 产 产 市 化进 程 产业 是城 镇 发展 的支撑 力 量 发 展 的根 本 动力 当然 . 实上 区域 产 事 业 结 构 与城 市 化 水 平 的关 系 是 一 种 互 区域产 业 经 济 的发 展有 着 积极 的影 响 中原地 区是 传统 农 业 大 区 . 现实 工业 的
费 。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 口 和 生 产 往 往 相 人
发 展 . 能 辐 射 农 村 , 使 城 乡 二 元 结 结 果 。城 市 经 济是 空 间集 中的 经济 。 不 致 没
2 城 市 化 水 平 对 产 业 发 展 的 制 约 作 用
第 一 . 市 化 落后 使 产业 发 展 失 去 城
了 快 车 道 实 现 城 市 化 要 以 产 它条 件则 多 是 通 过作 用 于产 业 发 展 而影 响 城镇 . 产
业 发 展 在 区 域 城 镇 建 设 中 起 着 决 定 性 的作 用

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的关系

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的关系

浅谈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的关系————————————————————————————————作者:————————————————————————————————日期: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引言 (3)第一章基本概念的理解 (4)1.1城市化 (4)1.1.1城市化的含义 (4)1.1.2我国城市化水平 (4)1.2第三产业的含义 (4)第二章产业结构演进和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理论基础 (5)2.1城市化的一般轨迹 (5)2.2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 (6)第三章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的相互关系 (7)3.1产业结构演变对城市化的影响 (7)3.2城市化对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 (7)第四章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的相互关系 (7)4.1第三产业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7)4.2城市化对第三产业的优化和提升 (8)第五章河南省的实例分析 (9)5.1存在问题 (9)5.2相关建议 (9)小结 (9)参考文献 (10)浅谈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的关系摘要: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阶段,研究城市化与第三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我国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城市化和第三产业的定义及理论出发,浅谈了城市化与第三产业的相互关系。

得出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第三产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日趋加重,而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会对城市化的进程产生一定的影响的结论。

最后举出河南省实例,为前文的理论补充。

关键词:城市化第三产业相互关系河南省Abstract:Our country is in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rapid development stage,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the tertiary indust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our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I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definition and theory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tertiary industry, discuss the urbanization and the tertiary industry's relationship with each other. Is obtained with the speeding up of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 third industry influence on urban development is increasingly aggravate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 industry will have influence on the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 The last name of henan province instance, to replenish the above theory.Key words:Urbanization Tertiary industry Interrelation Hennan引言城市化发展与产业结构演进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

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

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

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新时代下,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挑战和变革。

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是其中两个重要的问题,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的关系出发,探讨如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的协同发展,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

一、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的联系产业结构调整是指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变化而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和重组改造。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的过程。

在目前的经济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二者之间相互促进,互为依托。

首先,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城市化的支持。

城市作为经济增长的载体,可以提供更好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

同时,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和人力资源的集中利用,也可以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更多的支撑。

其次,城市化也需要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

城市化可以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整合优势资源,提高创新和发展能力,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则能够为城市化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动力源。

总之,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双向发展关系。

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协同发展的理念,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提升。

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协同发展的措施1、强化政府引导和扶持政府引导和扶持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协同发展的关键。

政府可以通过完善产业政策、优化城市规划、提供财税支持等方式,引导产业结构向技术含量高、环保节能、文化创意等新型产业方向转变,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同时,政府也可以加大对城市化的支持力度,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土地和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从而提高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实行产业与城市的协同规划产业与城市的协同规划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协同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制定城市规划和产业计划时,应充分考虑产业发展和城市化的双重需求,通过协同规划的方式,确定产业与城市的布局和发展方向,促进产业和城市的互动和融合。

城市化与二、三产业发展的关系问题

城市化与二、三产业发展的关系问题

2城 市化 与二 、三 产业 发展 的关系 2 . 1第一产业 是城市发展的基石
而 农 业 从 古至 今 就 是人 们 生 存 的 必不 可 少 的部 分 ,同 时 也成 为一个 国家必 不可少的基础 部分。在城市化 的伊始, 只 有农业 生产力存在剩 余时, 少 数人才会完全 脱离农业生产 转 而从事 非农活动, 这才 引起 了人类文 明和城 市的发展 。城 市 化 的发展也就是为 了提高贫 穷的乡村 ,改变他们 的经 济发展 面貌 ,不断的去去引导他们向经济优越 的方向发展 而劳动 力 的不断富余 ,劳动体制的改革 ,劳动 规模 的不断扩 大,这 些都是劳动不断发展的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 2 . 2第二产业是城市发展 的推动力 工业化 的不 断发展促进 了城 市化 的不 断发 展, 它是城市 化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 。工业化 的发展也逐步 由分散型 向集 聚型转变, 所 以说 工业化 的集 聚,促进 了城市化 的进 程 。我
中 国科技 经济 新 闻数据 库 经 济
城市化与二、三产业发展的关系问题
蔡 佳佳
东南 大学成 贤学院 ,江 苏 南京 2 1 0 0 8 8
摘 要 :随着 经济的发展 ,我 国的城 市化程度会越来越 高。城市化 的不 断发展 ,这不但是 经济的不断发展, 同时也是解决人们 各 种生 活需 求的 满足 ,这 也是 不断地推进 经济发展的又一重 大的措施举措 。与此 同时,我们还要 不断地加 强城 市建设 ,逐步 的 来 缩 小城 乡之 间 的 收 入 差距 , 以 此 来 不 断 地 去 促 进 区域 经 济 的 协 调 发展 ,这 对 于 我 国 实行 产 业 经 济 的 改造 ,提 高 经 济 的 发 展 , 同 时 也 是 为 了我 国经 济 在 世 界 上 的 地 位 的 不 断 提 高 ,不 断 地 加 强 在 世 界 上 的 竞 争 力具 有 重 大的 效 用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提要]:产业结构转换与城市化存在密切的关系,城市化的发生与发展受到三大力量的推动与吸引:即农业发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崛起,其中,农业发展给城市化提供基础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核心动力,第三产业发展给城市化以后续动力。

[关键词]:产业发展;城市化;动力;城市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经济转型现象,是经济发展进程中必然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口学家、城市学家等对城市化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与研究,取得了相当丰富的学术成果,但是由于历史或现实方面的原因,尚有书多不完善的地方,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就在于对城市化研究出发点、城市(或城镇)的概念界定等问题,至今没有取得公认和统一的认识,在指导城市化实践的理论研究上还存在误区和不足。

其中一个最基本而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问题是: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是什么?由哪些因素组成,并居于主导地位。

对于这些问题,有的研究已有所涉及,但未能给出一个全面、系统而又逻辑一贯的理论解释。

本文中的城市化概念,是指伴随着经济增长,由产业结构非农化而引发的生产要素由农村向城市流动和集中,在城市体系不断升级的同时,农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逐渐与城市接轨,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过程。

而城市化的成长动力机制是指推动城市化发生与发展所必须的动力的产生机理,以及维持和改善这种作用机理的各种经济关系、组织制度等所构成的综合系统的总和。

作为社会现代化重要标志的结构转换的城市化之发展受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在诸多影响城市化发展的因素中,产业结构的非农化转换与发展、经济要素在不同产业及地域间的流动、相关的制度变迁与创新是影响乃至决定城市化发展的关键要素所在。

其中,产业结构转换与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经济要素的流动与聚集是城市化的实现机制,制度安排与变迁是城市化的推阻机制。

它们三位一体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城市化的生成机制①。

本文仅从产业结构转移与发展的视角研究研究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

一、产业结构转换与城市化的关系城市化作为一个社会经济的转型过程,包括人口流动、地域景观、经济领域、社会文化等诸多内涵。

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其内涵也在发生变化。

在目前对城市化定义具有代表性的解释中,普遍认为:反映“城市化”的主体主要是两方面:人口和产业。

虽然对城市化的研究可以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不同的领域进行,但经济学认为,城市化是各种非农产业发展的经济要素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它不仅包括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第二、三产业的转移,还包括非农产业投资及其技术、生产能力在城市的积聚。

它强调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转化过程和机制,特别是从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和人们消费方式的变化等方面来分析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非农化同向发展。

科林.克拉克(Colin Clark)认为,城市化是第一产业人口不断减少,第二、三产业人口逐渐增加的过程。

经济学所论述的城市化的实质是由生产力变革引起的人口和其它经济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

如果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对城市化的涵义进一步的界定和分析的话,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包括市和镇)是由农村(乡村)演变而来又不同于农村的人口聚居及其活动方式的制度安排,因此城市化可以理解为使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农村价值观念转化为城市价值观念,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多景观层面的综合转换过程。

西方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主要有两大流派:结构演变理论和结构调整理论。

前者以配第—克拉克定律和库兹涅茨的后续研究为主;后者中影响较大的是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转变理论、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罗斯托的主导部门理论等。

产业结构理论告诉我们:由于产业平均利润率的不同,为追逐利益的最大化,生产要素必然会在不同的产业之间流动。

这是一条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

同时由于各产业的特性不同,所要求的空间条件(包括区位、空间聚集和集中度等)也不同: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农业对其数量、质量的要求较高,因此农业倾向于以分散的方式布局在地域广大的农村;而工业和服务业则由于具有原料指向、交通运输枢纽指向、人口聚集指向等特点,倾向于布局在人口密集、原料充足、区位条件优越的城市区域。

因此,伴随着要素在不同产业的流动,城市化的过程应运而生。

钱纳里对1950~1970年间100个主要国家产业结构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其结果如下表1所示(其中,A为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份额,B为第二产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份额,C为城市化水平)。

表 1 产业结构与城市化水平①<100$100$200$300$400$500$800$1000$>1000$A(%)12.514.921.525.127.629.833. 134.737.8B(%)7.89.116.420.623.525.830.332.536.8C(%)12.822.036.243.949.052.76 0.163.465.8C/B1.642.242.212.132.092.041.981.951.79 城市经济理论研究表明,城市化的发生与发展受到三大力量的推动与吸引:即农业发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崛起。

并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这三种力量依次处于主导地位。

城市化的实质是由生产力变革引起的人口和其它经济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它表现在生产方式上,就是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即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各非农产业部门转移。

因此,就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而言,可以表述为:产业结构的变动体现为城市化的变动。

城市化首先是一种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为主逐步转变为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过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构成中所占的比例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其次,城市化的确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就业人口逐步转向非农业就业人口为主的转移和集中过程,其转移速度越快,转移比例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第三,城市化是由落后的农业文明转变为以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为标志的现代城市文明的过程;第四,城市化是对居民从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文化素质全面改善和提高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实现则是通过第三产业在全社会各领域内的全面渗透。

当然,产业结构的重心将沿着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顺序逐步转移,这种关系背后隐含着一个条件:在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过程中,必须伴有相应城市化的发展,因为任何产业都要有自己的空间载体——产业的空间实现形式。

没有产业空间载体的变换,就不可能有产业结构的全局高度化。

城市即是这个空间载体的主角,而城市化是产业空间实现方式的主要形式。

因此可以说,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需要依托城市化,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内容。

二、农业发展给城市化提供基础动力农业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母亲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体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城市化的历史始终是由农业发展推动的:从城市的最初形成来看,只有在农业生产力发展能够提供剩余产品的前提下,使少数人完全脱离农业生产而专门从事非农活动时,才开始了人类文明和城市发展史;从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来看,它本身就是变落后的乡村社会和自然经济为先进的城市社会和商品经济的历史过程。

它总是首先在那些农业生产力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农业分工完善、农村经济发达的地区兴盛起来。

国内外经验表明,城市化离不开农业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农业剩余的增加、农业的商品化、农业资源的开发和集约化经营等几个方面,这些都是城市化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可以说,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今天的城市的诞生,农业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农业生产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意味着它为非农产业提供农业剩余的水平不断提高。

这里所说的农业剩余是广义的概念,指的是农业生产要素和产品的剩余,既包括农产品的剩余,也包括劳动力和资本等的剩余。

从理论层面分析,农业发展对城市化的支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发展对城市化的“食物贡献”。

城市化所需要的农产品包括两大类:食物型农产品和原料型半成品,前者主要是粮食、蔬菜、水果、肉类、奶类及蛋类等,主要用于城市居民的生活;后者主要是棉花、油料、糖料、烟叶等经济作物产品,主要用于城市企业的生产。

由于城市化了的人口一般不再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但他们仍然需要消费产品,且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有着更高的消费能力而使城市化后的人口对农产品的消费量(包括直接消费量和间接消费量)要多于城市化前,这部分农产品是要由农业提供的。

因此,农业就通过所能提供的食物商品和数量决定着城市化的人口规模。

而农业提供商品性食物的数量,取决于农业的发展水平。

因此,农业发展水平就通过所能提供的商品食物数量决定着城市化的规模和程度。

(2)农业发展对城市化的“原料贡献”。

工业作为城市生产的核心,需要有大量充足的原料供应,否则工业的发展只能是“空中楼阁”。

比如,中国近代工业的主干是轻工业,棉纺织业、缫丝业、粮食加工业为基本产业,这类轻工产品成本中原料成本占主要部分,原料的质量优劣和价格高低是影响成本核算的决定因素。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质高价廉才能占领市场。

无疑,各厂家都把能否获取优质价的料作为决定企业的成败的关键。

而轻工产品的原料如棉、粮、蚕丝,全为传统部门中农民家庭经营的产物。

没有传统部门提供足量的优质原料,中国早期现代部门的发展也是不可能的。

(3)农业对城市化的“市场贡献”。

城市化的推进需要农业为其提供市场,而农村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随着农业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恩格尔系数的不断下降,农民对生产投入品和高档生活消费品的需求将不断提高,从而使城市工业品的销售市场扩大,城市生产得以持续进行,城市化动力不断加强。

(4)农业发展对城市化的“人力资源贡献”。

城市非农产业的发展,必须首先要有人力资源。

城市人力资源的来源,除一部分是城市自身的人口自然增长外,大部分都来自农业。

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为乡镇企业累计提供了1.6亿多个劳动力。

当然,从理论上讲,农业能够以多大的规模为城市提供劳动力资源,还是由农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农业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着农业能够释放的劳动力数量,进而决定着城市化的人力资源规模。

(5)农业发展对城市化的“资金贡献”。

农业为城市化提供资金积累的方式很多,比如,农民携带资金进城兴办产业,农民付费购买城镇户口,农民集资兴建城镇基础设施等。

被誉为“中国第一农民城”的浙江省苍南县的龙港镇,完全是由农民集资兴建起来的。

据调查,近10年来,浙江省温州市全市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共100多亿元,其中70%以上来自农民,国家投入不足10%。

(6)农业发展对城市化的“土地贡献”。

土地资源是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是城市基础建设的依托。

新兴的城市所需要占用的土地,大都来源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