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第十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行为犯,是指以法定犯罪行为的完 成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
这类犯罪的既遂并不要求造成物质性 的和有形的犯罪结果,而是以行为完成为 标志,但是这些行为不是一着手即告完成, 按照法律的要求,这种行为要有一个实行 过程,要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视为行为的 完成。
3.危险犯,是指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 为造成法律规定的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的危 险状态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
1)所犯罪行的性质和危害程度
2)预备犯罪行为的性质、危害程度及其进展程度
3)未能着手实施犯罪的具体原因
Biblioteka Baidu
4)行为人的人身危害程度
四、犯罪未遂形态
(一)犯罪未遂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二)犯罪未遂形态的类型 (三)未遂犯的处罚原则
(一)犯罪未遂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1、犯罪未遂形态的概念 《刑法》第23条第1款,已经着手实行
乙二人的行为构成抢劫(未遂)罪
B.甲深夜潜入某银行储蓄所行窃,正在撬保险柜时,听到窗外有
响动,以为有人来了,因害怕被抓就悄悄逃离。甲的行为构成盗窃
(未遂)罪
C.甲意图杀害乙,经过跟踪,掌握了乙每天上下班的路线。某日,
甲准备了凶器,来到乙必经的路口等候。在乙经过的时间快要到时,
阶段 三个点:开始犯罪预备、着手犯罪实行行
为、犯罪完成。
思考:
故意犯罪的形态与故意犯罪的过程和阶 段之间的关系
联系?区别?
(二)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意义
1、正确定罪量刑的需要。 2、有助于深入地认识和科学地把
握故意犯罪。
(三)犯罪停止形态存在的范围
1、过失犯罪中不存在 2、间接故意犯罪中不存在 3、直接故意犯罪中并非都存在 (1)举动犯 (2)情节犯 (3)结果加重犯和情节加重犯 另外,突发性的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犯罪
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C.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D.甲对林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对自己的
父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应择一重罪处罚
2008-12 单选
甲持西瓜刀冲入某银行储蓄所,将刀架在储 蓄所保安乙的脖子上,喝令储蓄所职员丙交出现 金1万元。见丙故意拖延时间,甲便在乙的脖子上 划了一刀。刚取出5万元现金的储户丁看见乙血流 不止,于心不忍,就拿出1万元扔给甲,甲得款后 迅速逃离。对甲的犯罪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 确的?
4.举动犯,也称即时犯,是指按照法 律规定,行为人一着手犯罪实行行为即告 犯罪完成和完全符合构成要件,从而构成 既遂的犯罪。
举动犯主要有两类:
(1)原本为预备性质的犯罪构成;
(2)教唆煽动性质的犯罪构成。
(三)既遂犯的处罚原则
直接按照刑法分则具体犯罪条文规定的 法定刑幅度处罚。
注意: (1)关于定罪和法条引用问题。 (2)对同种罪危害不同的既遂犯区别对
(一)犯罪既遂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1、学界观点 (1)结果说 (2)目的说 (3)构成要件说——通说 2、构成要件说 所谓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所故意实施
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 件。
(二)犯罪既遂形态的类型
1.结果犯 2.行为犯 3.危险犯 4.举动犯
1.结果犯,是指不仅要实施具体犯罪 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而且必须发生法定 的犯罪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即以法定 犯罪结果的发生与否作为犯罪既遂与未遂 区别樗的犯罪。
A.抢劫罪(未遂) B.抢劫罪(既遂) C.绑架罪 D.敲诈勒索罪
2007-6 单选
甲将汽车停在自家楼下,忘记拔车钥 匙,匆匆上楼取文件,被恰好路过的乙发 现。乙发动汽车刚要挂档开动时,甲正好 下楼,将乙抓获。关于乙的行为,下列哪 一选项是正确的?
A.构成侵占罪既遂 B.构成侵占罪未遂 C.构成盗窃罪既遂 D.构成盗窃罪未遂
据
(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1、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 所谓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是指故意犯
罪在其产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及阶段中, 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状态。
2、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特征
(1)共同特征:都是犯罪的停止状态,彼 此独立存在,不可能相互转化。
(2)犯罪过程中的犯罪发展阶段: 两个线段:犯罪的预备阶段和犯罪的实行
待。 (3)量刑情节的考虑。
2008-66 在职法硕
犯罪既遂的类型有( A.举动犯 B.危险犯 C.行为犯 D.结果犯
)。
三、犯罪预备形态
(一)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二)犯罪预备形态的类型 (三)预备犯的处罚原则
(一)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1、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 《刑法》第22条第1款,为了犯罪,准备
五、犯罪中止形态
(一)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二)犯罪中止形态的类型 (三)中止犯的处罚原则
(一)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1、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 《刑法》第24条第1款,在犯罪过程中,
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 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2、犯罪中止形态的特征
(1)自动停止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 1)时空性 2)自动性 3)彻底性 (2)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的特征 1)时空性 2)自动性 3)彻底性 4)有效性 (3)自动放弃重复侵害行为的定性 倾向于主张是犯罪中止 思考:为什么对自动放弃重复侵害行为的定性倾向于主张是犯罪中止
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主客观相统一
2、犯罪预备形态的特征
(1)犯罪预备的客观特征 两层含义: 1)已经开始实施预备行为 2)尚未着手实行行为 (2)犯罪预备的主观特征 两层含义: 1)进行预备行为是为了顺利着手实施实行行
为 2)尚未着手实行行为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
的原因所致
2008-55 多选
甲雇凶手乙杀丙,言明不要造成其他后果。 乙几次杀丙均未成功,后来采取爆炸方法,对丙 的住宅(周边没有其他人与物)进行爆炸,结果 将丙的妻子丁炸死,但丙安然无恙。关于本案, 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甲与乙构成共同犯罪 B.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 C.乙对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对丁成立过失
第十章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是指故意犯 罪在其产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及阶段 中,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 罪状态。
本章的内容
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 二、犯罪既遂形态 三、犯罪预备形态 四、犯罪未遂形态 五、犯罪中止形态
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
(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二)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意义 (三)犯罪停止形态存在的范围 (四)犯罪未完成形态负刑事责任的根
致人死亡罪 D.乙对丙成立爆炸罪,对丁成立过失致人死
亡罪
2006-19 单选
国家工作人员甲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某单位 谋取利益。随后,该单位的经理送给甲一张购物 卡,并告知其购物卡的价值为2万元、使用期限为 1个月。甲收下购物卡后忘记使用,导致购物卡过 期作废,卡内的2万元被退回到原单位。关于甲的 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的行为不构成受贿罪 B.甲的行为构成受贿(既遂)罪 C.甲的行为构成受贿(未遂)罪 D.甲的行为构成受贿(预备)罪
2006-53 多选
甲、乙、丙共谋犯罪。某日,三人拦截了丁,对丁使 用暴力,然后强行抢走丁的钱包,但钱包内只有少量现金, 并有一张银行借记卡。于是甲将丁的借记卡抢走,乙、丙 逼迫丁说出密码。丁说出密码后,三人带着丁去附近的自 动取款机上取钱。取钱时发现密码不对,三人又对丁进行 殴打,丁为避免遭受更严重的伤害,说出了正确的密码, 三人取出现金5000元。对甲、乙、丙行为的定性,下列哪 些选项是错误的?
(2)犯罪未完成而停止下来
这是犯罪未遂的又一重要特征,区别于 犯罪既遂。
区别二者需要明确: 1)未完成即犯罪构成要件不完备,指具
体犯罪构成客观要件尚不完备,而不是说 没能发生任何具体危害结果。 2)构成要件的完备没有时间长度的限制。 3)既遂后不可能再出现犯罪未完成的停 止形态。
(3)出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 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所谓未得逞,一般人认为其表现为未能 完成犯罪,即未能达到犯罪既遂。
2、犯罪未遂形态的特征:
(1)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所谓已经实行犯罪,是指行为人已经开
始实施刑法分则规范里具体犯罪构成要件 中的犯罪行为。 这是犯罪未遂必备特征之一,区别于犯 罪预备。 思考:如何正确认定?
我国刑法:足以阻止犯罪意志的原因 这一标准体现了质与量的有机统一。 质:“意志以外的原因”—— 1)犯罪人本人以外的原因 2)行为人自身方面对完成犯罪有不利
影响的因素 3)行为人主观上的错误认识 量:足以阻止其犯罪意志——
(二)犯罪未遂形态的类型
1、实行终了未遂与未实行未终了未遂 2、能犯未遂与不能犯未遂
2002年单选题
行为人放弃能够重复实施的侵害 行为的( )。
A.应认为是犯罪未遂 B.也应以犯罪既遂论 C.不认为是犯罪中止 D.应认为是犯罪中止
2005年单选题
某甲想烧毁某乙的房屋,于是趁某乙不 在家,便乘机放火,火烧起来后,某甲极 力灭火,结果将窗户烧坏。某甲的行为属 于( )。
(二)犯罪预备形态的类型
1、准备犯罪工具 2、创造便利条件
(三)预备犯的处罚原则
《刑法》第22条第2款,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注意:
(1)主客观相统一,比照既遂犯从宽且轻于未遂犯的 处罚原则。
(2)同时要引用《刑法》第22条和分则的规定。
(3)从宽处罚需考虑以下因素:
而不是未遂?
(二)犯罪中止形态的类型
1、预备中止、实行未终了的中止与实行终 了的中止
2、消极中止与积极中止
(三)中止犯的处罚原则
各国原则:必减免制和得减免制 《刑法》第24条第2款,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
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 处罚。——我国是必减免制 注意: (1)处罚原则是“应当”。 (2)应同时引用刑法分则的具体条文。 (3)从宽处罚分情况:是否造成损害结果 (4)符合《刑法》第13条但书的,应依法不认 为是犯罪。
A.犯罪中止 B.犯罪中止 C.犯罪预备 D.犯罪既遂
2008-15 单选
甲乘在路上行走的妇女乙不注意之际,将乙 价值12000元的项链一把抓走,然后逃跑。跑了50 米之后,甲以为乙的项链根本不值钱,就转身回 来,跑到乙跟前,打了乙两耳光,并说:"出来混, 也不知道戴条好项链",然后将项链扔给乙。对甲 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预备与预备中止。
(四)犯罪未完成形态负刑事责任的根据
科学依据:行为符合主客观相统一的 犯罪构成
各种未完成形态都具备了法律规定与 要求的各自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未完成 形态不可能也不需要具备完成形态犯罪构 成的全部要件。
二、犯罪既遂
(一)犯罪既遂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二)犯罪既遂形态的类型 (三)既遂犯的处罚原则
A.抢劫(未遂)罪与信用卡诈骗罪 B.抢劫(未遂)罪与盗窃罪 C.抢劫(未遂)罪与敲诈勒索罪 D.抢劫(既遂)罪与盗窃罪
2006-54 多选
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甲、乙二人合谋抢劫出租车,准备凶器和绳索后拦住一辆出租
车,谎称去郊区某地。出租车行驶到检查站,检查人员见甲、乙二人
神色慌张便进一步检查,在检查时甲、乙意图逃离出租车被抓获。甲、
(三)未遂犯的处罚原则
《刑法》第23条第2款,对于未遂犯,可以 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注意: (1)同时还须引用刑法分则的具体条文。 (2)处罚原则表明的是一种倾向性,“可以”
而非“应当”。 (3)应把未遂情况置于全案情节中统筹考虑。 (4)从宽处罚需考虑以下因素: 1)距离犯罪完成的远近程度 2)未遂所属的类型 3) 行为人犯罪意志的坚决程度
A.抢夺罪(未遂) B.抢夺罪(中止) C.抢夺罪(既遂) D.抢劫罪(转化型抢劫)
2007-5 单选
甲为杀害仇人林某在偏僻处埋伏,见一黑影 过来,以为是林某,便开枪射击。黑影倒地后, 甲发现死者竟然是自己的父亲。事后查明,甲的 子弹并未击中父亲,其父亲患有严重心脏病,因 听到枪声后过度惊吓死亡。关于甲的行为,下列 哪一选项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