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治疗药物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治疗(英国指南)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治疗(英国指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流行是一个严重的临床医学及公共卫生问题。
2021年,英国MRSA感染治疗指南更新,指南主要推荐意见如下。
脓疱疮1.为了预防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产生,考虑应用局部夫西地酸或莫匹罗星的替代方案,如局部杀菌剂(1%的过氧化氢乳膏)治疗MRSA局部感染引起的局限性、非大疱性且患者临床状况良好的脓胞病。
仅当已知MRSA分离菌群易感时,可考虑将局部应用夫西地酸或莫匹罗星作为二线治疗选择。
(弱推荐)2.采用全身抗菌治疗复杂性脓包疮时,药物的选择由药敏试验结果决定。
(强推荐)脓肿1.MRSA引起的脓肿采取切开引流治疗。
(强推荐)2.对于MRSA引起的脓肿,如果直径<5cm,且患者没有全身反应(发热和/或蜂窝组织炎)和/或免疫缺陷,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和细胞免疫缺陷,则不应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
(强推荐)3.由于MRSA PFGE USA300型菌株引起的脓肿,或在该菌株是常见菌株的情况下,应采取抗生素联合切开引流治疗。
(强推荐)4.当需要口服治疗且MRSA是已知的易感菌株时,口服克林霉素或复方新诺明。
(强推荐)其他皮肤和皮肤结构感染1.对于MRSA引起的严重蜂窝织炎/软组织感染,静脉应用糖肽类抗生素治疗(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强推荐)2.利奈唑胺(口服或静脉注射)或达托霉素(静脉注射)作为替代选择。
(强推荐)3.当一线和二线药物存在禁忌证,且分离菌群易感时,可以考虑应用替加环素。
(弱推荐)4.对于MRSA引起的轻度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患者,考虑口服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或强力霉素(分离菌群易感)治疗或口服降级治疗。
(弱推荐)5.考虑应用近期获批的药物,如头孢洛林、德拉沙星、奥利万星或特拉万星,作为MRSA引起的蜂窝组织炎/软组织感染的替代治疗选择。
(弱推荐)6.在治疗MRSA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SSTI)时,与标准治疗药物相比,头孢吡普、达巴万星和特地唑胺的使用没有任何建议。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抗菌药物作用机制、分子结构、药物选择、治疗措施及联合用药注意事项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抗菌药物作用机制、分子结构、药物选择、治疗措施及联合用药常用抗MRSA药物万古霉素临床常用糖肽类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尤其是 MRSA 感染一线治疗。
抗 MRSA 作用主要通过抑制 MRSA 细胞壁合成,抑制 MRSA 细胞质内 RNA 合成及影响 MRSA 细胞膜通透性实现。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肾毒性、耳毒性、红人综合征、变态反应等。
监测万古霉素药物谷浓度和药时曲线下面积以提高疗效和降低肾毒性。
对普通感染成人万古霉素目标谷浓度维持在10|—15 mg/L,AUC 0—24 h 的目标范围在 400—650mg·h·L-1。
去甲万古霉素药物结构比万古霉素少一个甲基,抗菌谱和抗菌活性与万古霉素相同,不良反应也相似,抗感染成本明显低于万古霉素。
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同属糖肽类,是常用重要的抗革兰阳性菌感染药物,广泛用于治疗耐药革兰阳性菌所致的各类感染。
分子结构与万古霉素相似,主要作用机制为特异性与细胞壁前体肽聚糖结合,阻断细胞壁合成,引起细菌细胞壁缺陷,导致细菌死亡。
常见不良反应一般轻微且短暂,严重不良反应较罕见。
药物蛋白结合率为90%—95%,消除半衰期长达47—100 h,肾功能不全者消除半衰期进一步延长,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不能清除药物。
利奈唑胺药物是噁唑烷酮类化学合成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耐青霉素和耐多药肺炎链球菌肺炎、MRSA 所致复杂和单纯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或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
作用机制为选择性与核糖体50s亚单位结合,阻碍起始复合物形成,干扰蛋白质合成,起到抑菌作用。
独特作用机制使利奈唑胺与其他抗菌药物之间不易产生交叉耐药,主要不良反应是味觉改变、血小板减少及白细胞减少,长期服用还可能引发骨髓抑制。
常用治疗MRSA 药物中,仅利奈唑胺有口服剂型。
达托霉素具有环状结构的脂肽类化合物,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复杂皮肤软组织感染,以及葡萄球菌引起的菌血症、心内膜炎。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5 浓度梯度(Etest)法
是1988年AB Biodisk公司推出, 在含20 g/L NaCl的MH琼 脂平板上, 贴上苯唑西林的试条, 菌液调至0.5~1麦氏 浊度, 35°C孵育24 h, 直接读取MIC值。MIC<2 μg/ml 为敏感, >4 μg/ml为耐药。Etest法结合了纸片扩散法 和肉汤稀释法的优点, 长塑料条含有连续的呈指数梯度 变化的苯唑西林(0.016~256 μg/ml), 故在检测低水平 或中等程度耐药的MRSA时结果更为准确。Novak[11]等 报道, 用Alamar法和Etest法对127株MRSA的检测比较, 两者结果相关较高, 用Etest法检测127株MRSA, 其中93 株MIC>256 μg/ml, 28株在6~256 μg/ml, 检出率达 96%, Etest法具有精确、可靠、稳定性好的特点, 但缺 点是价格昂贵。
2 获得性耐药
是质粒介导的耐药。某些菌株通过耐药因子产生大量β内酰胺酶, 使耐酶青霉素缓慢失活, 表现出耐药性[7], 多为临界耐药。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型 MRSA分型对追踪传染源,研究型别与感染种类,耐药性的关 系有重要作用。国外开展较早的噬菌体分型,将待测菌于肉 汤中,35°C孵育6 h,涂于分型琼脂平板上,待干后将23种 噬菌体注入琼脂平板中的小方格内,再置35°C孵育6 h后移 至室温过夜观察结果。用4组23种噬菌体,将MRSA分为4群, 一般以Ⅰ群为最多[8],也有报告以Ⅲ群为多。噬菌体分型 结果常不满意,日本小粟 子证实有29.3%菌株不能分型,且 重复性差,不宜用于流行病学调查。质粒图谱分型较为可靠, 可分为18个型,能准确地分析菌株之间的相关性,将流行菌 株与非流行菌株加以区别。国内MRSA广泛存在分子量为1.6 Md、1.8 Md及2.67 Md的质粒,不同地区和不同医院会有特殊 质粒带。免疫印迹分型法将MRSA分为9个型,以B.C型为最常 见,各型含有特征性的分子带,该法比较稳定。染色体限制 性内切酶分析可识别病原体DNA链上特异位点及核苷酸序列, 能从基因水平显示病原体特征,MRSA还可用血清学、凝固酶、 耐药谱等方法分型。现在Southern印迹法也逐渐运用于MRSA 的分型。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共识解读
检出率(%)
MRSA普遍存在于多个科室
• 研究结果显示:MRSA普遍存在于所有相关科室,其中在ICU检 出率最高,达29.8%
从华西医院2003-2007年住院患者中分离1478株MRSA,分析其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
郭靓等.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9):1151-4
MRSA感染危害严重,患者病死率更高
归因总增加费用: $27,083
更高的死亡率 更多的治疗费用 更需要初始合理
经验性治疗
Blot SI et al, Arch Int Med 2002;162:2229-35.
万古霉素的大量应用导致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现象日益严重
• 世界每年万古霉素的需求量总 计约20-25吨;美国每百万张病 床万古霉素使用量为8.0吨1
CA-MRSA在全球广泛传播
• 近十年,新的MRSA菌株出现——CA-MRSA
• 特异性克隆,不同于在医院通常所见 • SCCmec 类型IV• • 对许多抗生素易感 • 产毒(Panton-Valentine•杀白细胞素)
• 无患MRSA风险的健康人群中暴发 • 通常会引起化脓性皮肤感染 • 通过亲密的身体接触传输
早期有效的抗生素治疗(6h黄金时间)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
• 低血压发生后第1h(H1)内接受有效抗生素治疗者: 存活率 79.9% • 低血压发生后接受有效抗生素每延误1h:存活率平均降低7.6%
生存率
死亡风险
Crit Care Med 2006; 34:1589–1596
时间(小时)
常用于治疗MRSA的抗菌药物特点(1)
• 近年一些欧洲国家、美国先后制订有关MRSA专题的指南,但目前国内 尚缺少基于充分临床实践(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MRSA感染的指南或专 家共识可供参考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 球菌肺炎诊治与预防专 家共识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防治专家共识2011 年更新版
• 更合理?
整理版ppt
14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提高对 CA-MRSA引起CAP的警惕:
(1)<2岁的婴儿,参与身体密切接触体育运动项目 (如橄榄球)的运动员,注射毒品者,男性同性恋者, 服兵役者,居住在教养院、民居或避难所中的人群;
• 不均一耐药性 • 广谱耐药性 • 生长特殊性 • 固有耐药 • 获得性耐药
整理版ppt
8
1 不均一耐药性
• MRSA菌落内细菌存在敏感和耐药 两个亚群,即一株MRSA中只有一小部 分对甲氧西林高度耐药,在50 μg/ml甲 氧西林条件下尚能生存,而菌落中大多 数细菌对甲氧西林敏感,在使用抗生素
美国(182所) 1975年MRSA分离率2.4%, 1991年24.8%,其中尤以500张床以上的教 学医院和中心医院为多 欧洲1993年1417家医院ICU分离的MRSA达 60%。 国内在70年代发现1978年上海 200株金黄色 葡5%,1988年24%,1996年72%。
整理版ppt
7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 菌(MRSA)的特性
整理版ppt
20
• 医疗护理相关性MRSA 肺炎(HCA-MRSA肺 炎)是指在下列人群中 发生的肺炎:
• (1)近90 d内曾住院≥2
• 医疗机构相关性肺炎 (Healthcare Associated Pneumonia, HCAP):(1)包括本次 感染前90d内因急性病 住院治疗,且住院时间
后的几小时内大量敏感菌被杀死,但少 数耐药菌株却缓慢生长,在数小时反又
迅速增殖。
整理版ppt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治疗药物
耐药性监测与控制
定期进行耐药性监测了解MRS的耐药情况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过度使用和滥用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防止MRS的传播 推广使用新型抗生素提高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过敏反应:可 能出现皮疹、 瘙痒、呼吸困 难等症状应立 即停药并就医。
胃肠道反应: 可能出现恶心、 呕吐、腹泻等 症状可适当调 整剂量或更换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MRS)治疗药物的
疗效评估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效果:观察药物对MRS感染的治疗效 果包括治愈率、好转率等
安全性: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包括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等
耐药性:评估药物对MRS的耐药性包括耐 药率、耐药机制等
药物相互作用:评估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 互作用包括协同作用、拮抗作用等
用药建议
用药原则
遵循医嘱:根据医 生建议选择合适的 药物和剂量
合理用药:避免滥 用抗生素防止耐药 性产生
定期监测:定期检 查血常规、肝肾功 能等指标确保药物 疗效和安全性
联合用药:根据病 情需要与其他药物 联合使用提高疗效
联合用药方案
抗生素:选择敏感性高的抗生素如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 抗真菌药:对于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抗真菌药 免疫调节剂:如干扰素、白介素等提高机体免疫力 辅助用药:如止咳、退热、止痛等药物缓解患者症状
国外研究进展: 国外学者在耐甲 氧西林金葡菌 (MRS)治疗药物 方面也取得了重 要进展如发现新 型抗菌药物、开 发新型治疗方法 等。
合作研究进展: 国内外学者在耐 甲氧西林金葡菌 (MRS)治疗药物 方面开展了广泛 的合作研究共同 推进了该领域的 发展。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耐甲氧西林 金葡菌(MRS)治 疗药物的研究方 向将更加注重新 型抗菌药物的研 发、新型治疗方 法的开发以及合 作研究的开展。
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几种抗菌药物疗效分析
皮肤软组织感染、危重症患者均具有良好的效果。 患者如果
合并肾功能不足时,可以考虑应用利奈唑胺代替万古霉素进
行综合治疗。 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利奈唑胺也容易引起单
胺氧化酶抑制反应,在正常用药以及与艾卡波肼合用时,有
可能会引起患者的高血压。 在药物具体应用之前,需要综合
染、心内膜炎、重症肺炎、中枢神经感染时,往往建议联合万
古霉素基础之上,选择萘夫西林或者苯唑西林。 从目前的研
究结果可以看出,对于这些合并危及生命的感染患者,相较
于单纯使用万古霉素,联合奈夫西林或苯唑西林用药患者的
治疗成功率可以提高 20% ~ 30% ,在一定情况下,还可以联
合使用青大霉素或者是利福平等,以提高患者的抗感染水
修复性心脏瓣膜严重,具有良好的效果。 但在临床应用之
前,需要鉴定感染源。 利奈唑胺具有良好的组织穿透性,相
对于万古霉素抗菌活性更高,组织穿透性更好,从国内的一
项研究结果表明,利奈唑安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且对于患
者的肾脏损伤较小,整体治疗的肾毒性较小。 由于治疗造成
的万古霉素耐药,患者可以用利奈唑安进行治疗,对于严重
酰胺类抗菌药物以及奎奴普丁、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氨基
糖苷类与喹诺酮类药物对于 MRSA 感染也具有良好的效果,
但是在抗菌药物的选择上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耐药率,以其对
于不同患者采取科学的药物配伍选择。 选择联合用药方案,
保障足量临床治疗,从而改善由于 MRSA 感染造成的患者肝
肾功能损伤情况。
作者简介:
间。 具体的浓度控制与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相
关性,有国外的研究显示,当剂量提高到 60mg / kg,患者的血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常用联合用药方案
糖肽类+氨基糖苷类、糖肽类+利福平、利奈唑胺 +氨基糖苷类等。
注意事项
联合用药需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不必要的联 合使用,减少药物副作用的发生。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
01
制定依据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耐药情况、病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3
MRSA的耐药机制与特点
耐药基因及表达产物
mecA基因
vra基因
编码产生PBP2a蛋白,该蛋白对β-内 酰胺类抗生素亲和力低,导致细菌对 这类药物产生耐药性。
编码产生一种与细胞壁合成相关的酶 ,通过改变细胞壁结构降低细菌对万 古霉素等糖肽类抗生素的敏感性。
femA和femB基因
编码产生青霉素结合蛋白,参与细胞 壁合成,突变后可导致细菌对甲氧西 林等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限制人员的出入。
环境清洁
保持病房环境清洁,使用专用的 清洁用具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 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 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
拭消毒。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产生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指征
避免无指征预防用药和治疗用药,减少经验性用药和不必要的联 合用药。
实施目标性监测
定期开展MRSA的目标性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感染源。
耐药表型与交叉耐药性
MRSA表型
表现为对甲氧西林、苯唑西林等所有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且常伴随对 其他多种抗生素的交叉耐药性。
交叉耐药性
MRSA不仅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 ,还可对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 四环素类等多种抗生素产生交叉耐药 性,使得治疗更加困难。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1)上海1978年20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1988年24%,1996年 72%。
(2)天津1988年MRSA分离率为47%,
(3)山东淮坊市1996年在三家医院的婴儿室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198株,其中MRSA为112株(56.5%)。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 萄球菌(MRSA)
学号:
概念
MRSA是指对异唑青霉素(如 甲氧西林、苯唑西林和氟氯 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菌球菌 株,目前也被称为“超级细菌”。 为临床常见病原菌,能产生 多种毒素、酶及抗原蛋白。 具有较强的致病力,能引起 皮肤软组织感染,血流感染 及全身各脏器感染。是医院 及社区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 一。具有广谱耐药性,对β内酰胺类和头孢类抗生素均 耐药,对氨基糖苷类、大环 内酯类、四环素类、氟喹喏 酮类、磺胺类、利福平均产 生不同程度的耐药,对万古 霉素敏感。
浓度梯度(Etest)法:1988年AB Biodisk公司推出,在含20 g/L NaCl的MH琼脂平板上,贴上苯唑西林的试条,菌液 调至0.5~1麦氏浊度,35°C孵育24 h,直接读取MIC值 。MIC<2 μg/ml为敏感,>4 μg/ml为耐药。Etest法具有 精确、可靠、稳定性好的特点,但缺点是价格昂贵
国内外发展
1、1961年,英国发现首例MRSA。
2、美国(182所)1975年MRSA分离率2.4%,1991年24.8%,其中 尤以500张床以上的教学医院和中心医院为多。
3、欧洲 1993年1417家医院ICU分离的MRSA达60%。而日本Kansai 医科大学附属医院MRSA的分离率1993年达到41%
临床表现
MRSA引起的感染具有很高的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率和病死率
MRSA感染抗菌药物治疗
%77 %
年由!
2 0− / 5
!
∗ 0 0∗
Μ
5
Σ 一 ≅ ∗ 3 ∗ + −+
。 公 司 首 先 在 意 大 利 上 市 的 Ρ ∗ −∗ 5 一
,
2 /
−/
,
由
。
于 在 临 床 上 可 治 疗 甲 氧 西 林 耐 药 菌 以 及 多 剂 耐 药 菌 引 起 的 各 种 感 染 故 引 起 人 们的 关 注
。
是 氨 基 糖 贰 类新 品 种 对
。
!∀ # ∃
.
抗菌 活性 可与
4。 − /
∗
万 古霉 素 相 比
#∃
阿 米卡星 2 /
。
对 ! ∀ #∃ 呈 中 度 抗 菌 活 性
,
四 环 素 类 中 的 某 些 品 种 对 ! ∀ # ∃ 抗 菌 活 性 较 强 如 米 诺 环 素 ) −/ 5
对 !∀
,
,
,
。
心 脏瓣
膜 置 换 术 后和 超 低 体重 新 生 儿 ! ∀ # ∃ 发 病 率较 高 免 疫 力 低 下 者 合 并 ! ∀
=
#∃
感染多为
严 重 的 全 身 感染 病 死 率 较 高
,
。
! ∀ # ∃ 鉴定 受 培 养 基 成 分 > 2 ? ≅ 含 量
、
、
3Α
,
值 接种量 孵 育时间 等多 种因 素的影
性 但 随 着这 类 药物 的 广 泛 应 用 近 年来 分 离 的 ! ∀
,
#∃
亦 出 现 了 耐 氟 哇 诺 酮 类 的菌 株 而
5
。
某 些 新 品 种 如 妥 磺 沙 星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RSA对目前已上市的的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
对庆大霉素、克林霉素、大环内酯类和左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基本上都在80%左右,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利福平的耐药率低于50%。
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去甲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或中介的分离株。
一、常用MRSA治疗药物对于HA-MRSA、HCA-MRSA肺炎或CA-MRSA 肺炎,推荐静脉应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或利奈唑胺治疗。
1. 万古霉素:目前依然是治疗MRSA感染的一线治疗药物。
成人剂量:通常为1g(或15~20mg/kg),静脉用药,1 次/12h,要求谷浓度达到15~20mg/L(AUC/MI C≥400)。
2. 去甲万古霉素:是我国研制的糖肽类抗菌药物,其作用、不良反应与万古霉素相当。
成人剂量:0.8~1.6g/d,静脉用药,分2~4次给药。
儿童16~32mg-1/kg·d-1,静脉用药,分2次给药。
3. 替考拉宁:其特点与万古霉素类似,需要给予负荷剂量。
成人剂量:负荷剂量400mg(或6mg/kg),静脉用药,1次/12h,连用3个剂量;维持剂量400mg(或6mg/kg),静脉用药,1次/d。
儿童剂量:2个月以上的儿童,负荷剂量为10mg/kg,静脉用药,1次/12 h,连用3个剂量。
维持剂量:严重感染和中性粒细胞减少者10mg/kg,中度感染者6mg/kg,静脉或肌肉注射,1次/d。
4. 利奈唑胺:具有更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尤其对危重患者,口服生物利用度高(90%)。
成人剂量:600mg,静脉或口服,1 次/12 h。
12 岁以下儿童剂量为10mg/kg,静脉或口服,1 次/8 h,总剂量不超过600mg/次。
MRSA肺炎的抗感染疗程需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决定,通常为7~21d,但一般不推荐短疗程。
如果同时有心内膜炎和(或)骨髓炎,疗程需要4~6周。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为什么要重视MRSA
1.感染率越来越高,且病情严重
2.治疗更加困难
3.感染其他住院病人
4.不仅存在于医院,监狱和学校也有出 现
感染病情严重
MRSA是引起不少深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肺部感染 脓毒性关节炎 心内膜炎 败血症等
PBP2a能执行PBPs的生理功能,但当有β-内酰胺 类抗生素存在时,正常的PBPs与之结合,功能被抑 制,而PBP2a不与其结合,则可替代PBPs发挥作 用,使细菌能够正常生长,产生耐药性。
抗MRSA活性的药物包括:
糖肽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 拉宁
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阿贝卡星; 磷霉素、链阳霉素 Β-内酰胺类新品种:泰能,氟氧头孢 利福平 喹诺酮类新品种:环丙沙星,司巴沙星
接受斯沃治疗的院内MRSA肺炎患者的 生存率显著高于万古霉素,斯沃治疗组生 存率提高16%1
生存率(%)
100
90
80
70
60
利奈唑胺
万古霉素
50
4
9
14
19
24
29
诊断后天数
MRSA流行病史
1961年 英国发现首例MRSA
美国(182所) 1975年MRSA分离率2.4%,1991年24.8%,其中尤 以500张床以上的教学医院和中心医院为多
替考拉宁。但目前糖肽类用于治疗严重 MRSA感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潜在 的毒副作用1、须胃肠外给药(无口服剂 型)1及新近出现了万古霉素耐药金葡菌 (VRSA)2,3等。基于上述原因,目前临床 急需一类全新的药物替代糖肽类治疗严 重葡萄球菌感染4 。
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高永民【摘要】目的:探讨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入院的60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万古霉素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给予利奈唑胺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总体治疗有效率、治疗前以及治疗后血白细胞浓度、血液C反应蛋白浓度以及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发生情况比较.结果:不同治疗方法:经过卡方检验,实验组较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实验组显著升高,差异显著,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治疗方法:经过t检验,治疗前两组WBC以及CRP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WBC以及CRP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WBC以及CRP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总不良反应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患者主要以腹泻、恶心等胃肠道不良反应为主,对照组患者主要以皮肤反应、肾功能障碍不良反应为主.结论:利奈唑胺治疗MRSA肺炎患者的效果较万古霉素而言,利奈唑胺降低炎症细胞、控制炎症反应效果都更好,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利奈唑胺治疗主要以腹泻、恶心等胃肠道不良反应为主,而万古霉素治疗患者主要以皮肤反应、肾功能障碍不良反应为主,两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具有借鉴性.%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inezolid and vancomycin in the treatment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 MRSA) pneumonia.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 MRSA ) pneumonia wereenrolled from January 2016 to March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vancomycin,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linezolid, and the overall treatment efficiency, the white blood cell concentration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1). After treatment, WBC and CR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WBC and CR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 P> 0.05) ,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patients mainly diarrhea, nausea and other gastrointestinal adverse reactions, 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mainly to skin reactions, renal dysfunction adverse reactions. Conclu-sion:The efficacy of linezolid in the treatment of MRSA pneumonia is lower than that of vancomycin, and it is better to control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s higher. The treatment of lin-ezolid is mainly caused by diarrhea, nausea and so on. Gastrointestinal adverse reactions, and vancomyc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mainly to skin reactions, renaldysfunction adverse reactions, two groups of less adverse reactions, higher safety,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with reference.【期刊名称】《河北医学》【年(卷),期】2017(023)009【总页数】5页(P1448-1452)【关键词】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疗效;安全性【作者】高永民【作者单位】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品调配站, 青海西宁 810000【正文语种】中文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是呼吸内科乃至整个内科系统中十分常见病症之一,近年来我国有多项文献报道院内感染以及社区感染发生多为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中发生革兰阳性菌为主要病原菌,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病原菌,并且由于过去广谱抗生素滥用,细菌多重耐药现象十分严重,但是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菌株目前还暂时没有发现,这就使得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这两种药物成为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的有效治疗手段[1,2],有研究指出[3],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不易和其他抑制细菌蛋白合成的抗菌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所以在多重耐药革兰阳性球菌的感染患者中效果十分显著,特别是在MRSA感染所致肺炎患者的治疗中,十分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门诊或入院48小时内的感染病人分离出MRSA,过去无MRSA感染或寄殖史; 感染前1年内无住院、托儿所、护理院、收容所接触史; 无透析、手术、留置导管或人工医疗装置; 依据SccmecⅣ或Ⅴ,MLST检测最可靠;
7
上市或研究中抗阳性菌药物
链阳性菌素; 利奈唑胺及其他恶唑烷酮类; 替加环素; 达托霉素; 脂糖肽类: Dalbavancin,Telavancin,Oritavancin; 新头孢菌素:Ceftobiprole, ceftaroline; 新碳青霉烯类:razupenem;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Iclaprim
Europe
MRSA
28%
VRE (E. faecium) 8(22)%
S pneumoniae/penicillin 15%
Latin America
MRSA
38%
VRE (E. faecium)
9 (36)%
S pneumoniae/penicillin 13%
Asia Pacific
MRSA
42%
VRE (E. faecium) 5 (10)%
S pneumoniae/penicillin 32%
Jones, RN.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February 2008
2
MRSA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
美国住院患者中侵袭性MRSA感染的死亡人数相当于同时 期AIDS,结核病病毒性肝炎死亡患者之和
➢ 2种成分,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 FDA批准适应证(成人与>16岁儿童):MRSA
所致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 ➢ 用于万古霉素治疗失败MRSA侵袭性感染的挽救
抗生素研究所
12
达托霉素(Daptomycin)
➢ FDA批准治疗血流感染(右心IE)、复杂性皮肤软 组织感染;
➢ 独特杀菌机制(细胞膜去极化,破坏细菌细胞膜 离子梯度);
➢ 妊娠用药分类B; ➢ 被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灭活,不用于肺炎; ➢ 与万古霉素交叉耐药? ➢ CPK升高、嗜酸性细胞肺炎;
抗生素研究所
社区人群MRSA带菌率1.3%; 无危险因素人群带菌率0.2%
6
CA-MRSA的流行
一项美国调查:5000名正常人中CA-MRSA的带菌率0.4%; 另一项调查:医院内MRSA感染者中约8-20%由CA-MRSA引起
,年发病率25.7/10万;无危险因素的健康儿童中带菌率 0.8-3.0%; 美国CDC报告:2005年社区和医院中发生的MRSA感染中分 别有22.2%和15.7%的菌株为CA-MRSA; 近期有报道医院中CA-MRSA感染暴发流行;
指南发布背景; 关注点;
对主要药物评价与定位; MRSA去定植; 重申万古霉素剂量、TDM;
中美两国差异(细菌耐药性、药物供应);
抗生素研究所
10
对药物的评价与定位
按药物字母顺序讨论; 只讨论美国已上市药物; 一些药物考虑用于CA-MRSA感染; 更多着重缺点; 一些适应证超出FDA批准; 重视循证医学证据;
13
利奈唑胺 (Linezolid)
➢ 噁唑烷酮类,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 FDA批准适应证:MRSA所致HAP、皮肤软组织感染; ➢ 口服生物利用度100%; ➢ 利奈唑胺耐药MRSA; ➢ 妊娠用药分类C; ➢ 不良反应:骨髓抑制,周围神经、神经损害等;
抗生素研究所
14
奎奴普丁/达福普汀 (Quinupristin/dalfopristin)
11
克林霉素(Clindamycin)
➢ FDA批准治疗葡萄球菌感染; ➢ 皮肤软组织、骨骼等组织浓度高(不包括CSF); ➢ 成功治疗儿童侵袭性CA-MRSA感染(骨髓炎、关节炎、
肺炎等); ➢ 妊娠用药分类B; ➢ 抑菌剂,不用于血管内感染(BSI、IE); ➢ 诱导耐药,HA-MRSA敏感性? ➢ 腹泻多见;
5
CA-MRSA的流行
1993年,澳洲分离出CA-MRSA; 1997-1999年,CDC报导4例儿童CA-MRSA所致菌血症和
坏死性肺炎死亡; 许多国家、地区陆续分离CA-MRSA; 1996.1-2002.2荟萃分析:
医院MRSA分离株中CA-MRSA占30.2%(回顾)和37.3%(前 瞻);
死亡人数
年份
MRSA感染
19000
2005
AIDS
15798
2004
结核病
662
2004
病毒性肝炎
5793
20பைடு நூலகம்2
许多报告指出MRSA感染比MSSA感染病死率更高,住院期更长,费用更 高,并发症多;
(CID2008;46:S344) 3
CA-MRSA 和 HA-MRSA
HA-MRSA,hospital-acquired MRSA(医院获得性MRSA), health-associated MRSA(医疗保健相关性MRSA),
提要
指南发布背景;
对主要药物评价与定位; MRSA去定植; 重申万古霉素剂量、TDM;
中美两国差异(细菌耐药性、药物供应);
1
G+全球耐药状况 (2005-2006)
United States
MRSA
54%
VRE (E.faecium) 27 (72)%
S.pneumoniae/penicillin 15%
4
CA-MRSA与HA-MRSA比较
SCCmec
CA-MRSA Ⅳ、Ⅴ、Ⅵ型
生长繁殖(代长) 快(29.8min)
毒素 药物敏感性
大多产PVL及γ溶血素,肠毒素 等(C,B,H)毒力因子
对非β内酰类敏感
感染部位
SSTI多见,少数肺炎等
寄殖
腋下、腹股沟、会阴,环境等
HA-MRSA Ⅰ、Ⅱ、Ⅲ型 慢 (38.8min) 产多种毒素,PVL少见 多重耐药 各种部位感染 鼻腔→感染
8
指南发布背景
MRSA流行病学的变迁:
HA-MRSA分离率高企,并向社区传播; CA-MRSA在社区流行并向医院、护理机构传播;
抗革兰阳性菌药物层出不穷; IDSA第一个MRSA治疗指南;
依据新的、丰富的循证医学证据提出治疗方案; 对各类抗革兰阳性菌药物重新定位;
抗生素研究所
9
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