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透析生物制药工艺学

《建筑制图与透视》 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制图与透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YS1045 课程名称:建筑制图与透视 先修课程: 总学时:64(理论授课学时40学时、课堂练习22学时、总复习2学时) 一、课程的任务和性质 《建筑制图与透视》是环境艺术设计和景观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课堂训练,使学生不但掌握建筑制图、阴 影透视绘图的原理、作图方法、绘图技巧、绘图“语言”、识读和绘制 装饰装修施工图等,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构图能力,从 而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方案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及学时分配 1、绪论(0·5学时) 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学习内容、任务、学习要求和方法。 难点与重点:如何使刚接受高等教育的大一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掌握学习的方法。 2、第1章 投影的基本知识(1·5学时) 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投影的概念、投影的方法及其分类;掌握投影的一般性质和规律;了解建筑工程及装饰工程常用的投影图;应重点理解和 掌握三面正投影图体系、展开及其投影特性。 难点与重点:重点是掌握投影的概念、性质、规律;难点是对于三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及其展开和投影特性的掌握。 3、第2章 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理论讲授4学时、课堂练习1学时) 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点、线、平面的三面正投影的特点和内在联系,总结它们的三面正投影的规律。通过事例及课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他 们的投影作图方法和规律。 难点与重点:重点使学生掌握掌握点、线、平面的三面正投影的特点、规律。难点总结点、线、平面它们的三面正投影的规律和内在联 系,特别是一些特殊点、线、平面的投影。 4、第3章 基本形体的投影(理论讲授2学时、课堂练习1学时) 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基本形体的类型、构成特点,掌握基本平面体、曲面体的三面正投影的特点和规律,增强学生的空间理解和想象能力。 难点与重点:重点使学生掌握基本平面体、曲面体的三面正投影的特点和规

设计制图复习题

复习题 1、什么是设计创意? (1).做某事的指令、图画的形式和构成 (2).在家具室内设计当中促成风格、样式的形式;色彩材料的配置,在整体当中部分与部分的结合,头脑中的构想的目的、意图获得某物的图案;作名词使用时可解释为占人钱财的企图;作为动词解释可以认为是发明创造,为制作或完成某事制定计划、绘图方案略图或制作模型,在头脑中的构想、筹划,为达到特定的目的而坐的计划,并希望产生正果。 设计创意讲究功能性、技术性和经济性,必须贯彻使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2、现代设计创意的特点? 现代设计打破了衣食住行用的禁锢,发展到“取悦于人”,使使用者的心理愉快,灵魂得到满足,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现代设计在生活和技术的结合方面,在促进和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在拥有众多受众面前,在较快为社会所承认和接纳方面拥有自己的优势。 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使用功能的限制,受限于材料、结构、经济、科技、环境、信息等大多数非艺术因素的限制,现代设计师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素养,是体现设计师自身定位砝码。 3、影响现代设计的制约因素? (1)、材料因素:包括材料的性能,材料的加工方法,各部件的紧密结合及产生的作用都受到材料的制约。 (2)、结构因素:是指物体内部组织的排列方式和契合程度。 (3)、经济因素 (4)、科技手段 (5)、环境因素 (6)信息因素 4、有关创意设计的一般讨论? 人类对创意设计和思维呈现两个特性,即:无序性和黑箱特征。 无序性:不确定性黑箱特征:不可见性 高科技发展的今天,人类对自身大脑思维过程知之甚少。 5.思维方式的类型? (1)、感性思维:包括发散性思维、形象性思维、直觉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2)理性思维:包括收敛性思维、抽象性思维、逻辑性思维、常规思维。 6.创意思维的方式? (1)、模仿的思考:直接借用某一功能或形式素材将素材作适当的调整或者将不关联的素材结合为具有新的功能的设计。弗兰克林﹒盖里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一个市场的角落,运用模仿的思 考,设计出“男人和女人”这一现代建筑。 (2)、联想的思考:是在无关联的事项之间,找出共同点,在本质上或原理上产生新的事项,包括:内容相似的联想,内容对比的联想。 (3)、分析的思考:对事物加以分析,按照个人操作习惯来组织意念,将内在的组成因子、法则、结构予以更换,改变重新加以组织,进而形成具体的发展意念。 7.创意思维的培养有哪些内容? (1)观察能力的培养 (2)动手能力的培养 (3)综合能力的培养。 8、创意思维的途径有哪些? (1)用辩证的方法看问题 (2)打破思维定式造就自己的原则 (3)思维的超导性 (4)善于联想

04487设计制图复习资料(全)

设计制图复习题纲 第一章 1、图纸幅面尺寸是指绘制图样所采用的纸张的大小规格。 国标准规定A1号图纸幅面大小为:594×841 mm。 A2号图纸幅面大小为:420×594 mm。 A3号图纸幅面大小为:297×420 mm。 A4号图纸幅面大小为:210×297mm。 2、比例为图形与其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 比例的种类有:原值比例、放大的比例、缩小的比例。 3、图样中为了表示不同内容,并能分清主次,必须使用不同线型、线宽的图线。 图框线及标题栏外框线、产品外轮廓线常使用的线型是:粗实线; 尺寸线及尺寸界线、引出线常使用的线型是:细实线。 尺寸线及尺寸界线、重合断面的轮廓线常使用的线型是:细实线; 假想投影轮廓线常使用的线型是:双点画线。 图框线及标题栏外框线、产品外轮廓线常使用的线型是:粗实线; 轴线、对称中心线常使用的线型是:细点画线。 ( 不可见轮廓线常使用的线型是:虚线。 4、图样上标注尺寸的基本要求有: (1)正确(2)完全(3)清晰(4)合理 5、图样中标注的尺寸组成:尺寸线、尺寸界线、起止符号和尺寸数字。 图样中标注尺寸的起止符号可用:与尺寸界线成45°的粗短线或圆点表示。同一张图样只能采用一种起止符号。半径、直径、角度与弧长的尺寸起止符号宜用箭头表示。线性尺寸的数字一般应注写在尺寸线的上方,也允许注写在尺寸线的中断处。 第二章 1、根据投射线的类型、投射线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投影法分为两类: ( 投射线汇交于一点的投影法,称为中心投影法。 投射线互相平行的投影法,称为平行投影法。 2、正投影有哪些基本特性 (1)真实性(2)积聚性(3)类似性(4)平行性 3、三视图的对应关系: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4、视图的阅读:根据已知的两个视图,补画第三个视图——P41 例:1、根据已知的两个视图,补画第三个视图 (1) ;

(完整版)透视基本知识

A l l t h i n g s r r e g o 七年级美术《美丽的校园》第1课时课前预习资料 焦点透视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焦点透视? 焦点透视是西方绘画的透视法。 在没有车辆时,我们站在公路中间向前望去,就会发现公路越远越窄,路旁的树木电线杆超远越小,渐渐就都汇集到一点消失了。这种近大远小近高远 低近宽远窄的现象就叫透视现象,其透视效果被成为焦点透视。 为什么会有透视(perspective)效果?因为人的两眼有著大约 6cm 的间距,所以对一件东西(或一件东西上的某个部位)而言,其实两眼是以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它的,所以东西会有往后紧缩的感觉。 将隔着一块玻璃板看到的物象,用笔将其画在这块玻璃板上,就得出一幅合乎焦点透视原理的绘画。其特征是符合人的视觉真实,讲究科学性。在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思想指导下, 运用焦点透视,掌握了表现空间的规律。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即是焦点透视的典范之作,在平面上创造了三维空间。如果没有焦点透视法就没有西方的写实性绘画。 二、什么是视平线? 当我们站在宽广的平地上向前平视,假想远处呈现一条与眼睛等高的水平线,这条水平线叫视平线。 视平线

h i n g s i n t h e i r b e i n g r e g o o d 三、什么是消失点? 我们看到的公路路面近宽远窄,树木和电线杆近高远低近大远小,最后集中消失在眼睛前方假想中的点上,,称为消失点。“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称为主点或心点),而“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通常称为余点)四、什么是平行透视? 以立方体为例,在立方体的六个面中,有一个面与画者的位置呈平行状态时,画者所看到的是它它面产生的透视变化。所有的水平线与画面及视平线平行,所有向下的的垂直线仍保持垂直,所有的斜线 与面及视平线成角度并集中消失在主点上。 消失点 主点

制图与透视复习大纲汇总

杭州电大普通、成人专科 《制图与透视》复习大纲 适用专业:建筑装潢艺术设计 第一部分期末考试说明 一、期末考试要求 考核学生建筑图的基本绘制方法和绘图知识,掌握制图的基本理论。考核的重点是检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具体考核要求分为以下3个层次: 熟练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科学内涵。 掌握: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了解:要求学生能够一般地了解所学内容。 二、组卷原则 1. 严格按照该课程教学大纲和考核说明的要求命题。 2. 试题的覆盖面较广,并适当突出重点。 3.试题的难易程度和题量适当,按难易程度分为三个层次:容易占40%,一般占40%,较难占20%。 4.题型参照模拟考核试题。 三、试题类型 填空题,作图题。 四、考核形式 考核方式: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性考核的要求及形式:本课程形成性考核的形式包括平时作业。凡是平时作业未及格者,不得参加考试。 课程总成绩:平时考核占考核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考核总成绩的70%。 课程考核的组织:课程形成性考核由教学点组织实施:期末考试由省电大负责命题和制定评分标准,并组织全省统一考试。 五、答题时限 90分钟 六、其它说明 本考核说明按照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建筑制图与透视》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本考核说明是考试命题的依据。考核内容以所用教材《建筑装饰制图与阴影透视》(含习题集)(第二版)为基础。 第二部分考核的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投影的基本知识 【考试的知识点】 1、投影及其分类 2、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3、基本形体的三视图 【考试要求】

熟练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掌握:基本形体的三视图 了解:投影及其分类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考试的知识点】 1、点的投影 2、直线的投影 3、平面的投影 4、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 5、投影变换 【考试要求】 熟练掌握:点、线、面的投影规律 掌握: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了解:投影变换 第三章、立体的投影 【考试的知识点】 1、平面立体的投影 2、直线、平面与平面立体相交 【考试要求】

室内设计透视图中一点透视画法

室内设计透视图中一点透视画法 透视图是以作画者的眼睛为中心做出的空间物体在画面上的中心投影。它具有将三维的空间物体转换成便于表达到画面上的二维图像的作用。同时也是评价一个设计方案的好方法。 若想绘制理想的透视图,就必须重视透视图的科学性,应按照透视的基本规律,运用科学的作图方法进行绘制,才能使透视图中的物体形象真实地体现其形体结构与空间的关系。 我学习室内设计透视图的目的在于将所设计的室内空间更为立体、真确地表达出来,它是以最快的视觉语言向客户充分说明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和目的的表现手段。 画透视图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求消失点的作图方法,即先求直线的消失点,然后求直线全体的透视图,再决定必要的点和长度,如此便能求得正确的透视图。 所以说我们掌握正确的、简单易操作的透视规律和方法,对于手绘表现至关重要。我们根据消失点的数量,室内常用的透视方法可分为: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 多练习透视方法会使人产生良好的透视空间感,透视感觉的好坏也往往与表现图的构图和空间的体量关系息息相关,好的空间透视关系决定哦好的画面构图。 一点透视画法: 一点透视也称为“平行透视”,它是一种最基本的透视作图方法,即

当室内空间中的一个主要立面平行于画面,而其他面垂直于画面,并只有一个消失点的透视就是平行透视。 一、透视画图步骤: 1、在图纸上中央部分画出墙面的长度和高度。(设长为6000mm, 宽4000mm,高2600mm) 2、在画面中确定视心CV的高度。通常采用眼睛的高度1500mm 左右最为合适。按照视点EP的位置来确定视心CV,并将CV分别与a,b,c,d各点相连。 3、将线段da向右延长,并在延长线上按照相应测出d1,d2,d3各 点的距离。

透视学基础知识

透视学基础知识 作为构图的一个基础部分,采用何种透视技法会对画面风格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甚至这也成为个人风格的一部分。这里我就收集整理了一些网上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些帮助。 焦点透视分三种:线透视、色彩透视、隐没透视。这是对人眼真实观察的近似客观反映。 线透视是一种把立体三维空间的形象表现在二维平面上的绘画方法,使观看的人对平面的画有立体感,如同透过一个透明玻璃平面看立体的景物,然后直接把轮廓描画在玻璃上。说白了就是近大远小,透视方向上线条汇聚。这是西方绘画中最常用的透视方法。 色彩透视,也成为空气透视,用颜色的鲜明度的大小表现物体的远近:近处物体色彩鲜明,越远的物体越失去原来的颜色。 隐没透视,用物体清晰度的大小表现物体的远近,所谓“远山无皴,远水无波,远树无枝,远人无目”。 这里举个例子,其实我在PS的时候,在原图线透视的基础上加上了,色彩透视和隐没透视效果。

散点透视法 在绘画中,透视的出现的时期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由达.芬奇发现并对其进行研究,发展之后就传承下来了。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认为只有西洋画有透视,传统的中国画没有透视。这是不符合事实的。传统的中国画是有透的但它的透视方法与西洋画的透视方法有很大的不同,西洋画讲究焦点透视法,传统的中国画讲究散点透视法。 散点透视法不拘泥于一个观点,它是多视点的,在表现景物时,它可以将焦点透视表现的近大远小的景物,用多视点处理成平列的同等大小的景物。散点透视法,可以比较充分地表现空间跨度比较大的景物的方方面面,这是传统中国画的一个很大的优点。

“散点透视法”符合心理的真实,是种内在的真实。“焦点透视法”符合视觉的真实,是种外在的真实。这两种结构法的差异,从文化积淀角度看,也许正透露出了一者更重视内心(主体),一者更重视环境(客观)的东西文化差异的消息。 散点透视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长卷,它用散点透视的多视点原理,把古代汴京东郊以虹桥为中心的风景、人物、城郭、街道、桥梁。船只等等丰富内容的场面散点在一个画面,给予了充分详尽的表现。如果采用西洋画的焦点透视法,它只能突出地表现画家确定的一个视点周围的景物,也只能将其它许多景物根据近大远小的原则虚隐掉。 因此传统的中国画并不是不重焦点透视,它不过是在一幅画中根据需要采用多个焦点透视而已。这是传统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一个重要特点。中国古代确实没有系统的透视学,但对于科学的焦点透视法,也早有朴素的深刻认识。早于德国透视画家丢勒一千多年的六朝刘宋时期的宗炳,就曾写过一篇《画山水叙》说明了透视学中按比例远近布置物景的法则。但中国画家多喜欢表现空间跨度大的山川江河,甚至想把整条长江都画到一幅画中,他们不满足于用一个焦点来束缚自己的视野,因此,中国画家多采用移动式、减距式、以大观小的散点透视法来表现无限丰富的景象。这种手法给画家带来了空间处理上的极大自由度。 中国画在的透视学应用: 1)多视点 中国画善于表现丰富的情节,西方绘画注重单视点(类似于摄影).中国画讲求的丰富情节用单视点是不能完成的.因此,中国画用(类似于把摄象的多镜头分割 再重新组合)多视点来表现 2)高视高 采用微俯的视角表现,"远山即高"高山往往是画在远处的,其间再用云雾缭绕加以衔接.表现一种人比山高的心情.中国画是不采用近距离仰视来表现高山的.

环境艺术设计 建筑透视及环境制图

《建筑透视与环境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建筑透视与环境制图 英文名称:Building the perspective drawings with the environment 课程代码: 039064 一、课程基本情况 (一)学分:3 学时:64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32 )(二)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 (三)适用专业:环境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四)开设学期:第2学期 (五)先修课程:设计素描、建筑速写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建筑与室内设计透视图画法》,孙元山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2011年,第1版; 参考书目: 《室内设计制图与透视》,靳克群、靳禹编著,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 《建筑制图与识图》,陆淑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版; 《设计透视》,刘国余,赵颖,徐娟芳编著,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年,第1版; 二、课程介绍 (一)《建筑与室内环境制图》课程包括透视的基本知识、透视的基本方法、制图基本知识、投影理论、室内制图法及构造详图几个部分,透视的基本方法包括一点透视、两点透视等;制图基础包括制图目的、使用工具及几何制图等,投影理论包括点、线、面的投影,室内制图法包括平面、立面、顶棚绘制,构造详图包括墙体、地面、家具、吊顶等局部放大详图绘制与表达等。 (二)本课程研究解决空间透视关系、空间几何问题及绘制和阅读图样的理论和方法,是为室内外设计课程做准备和铺垫的基础课程。 (三)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透视学和阴影学的基本原理,对物体、室内空间有较强的立体感,严格按国家标准绘制室内外施工图纸的方法,掌握绘图技巧,在此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绘制整套图纸,包括平面、立面、天棚及各建筑构件剖面详图,以准确快速地表现室内外环境施工设计,为施工人员提供可依据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标准,并正确表达自己的设计意途和理念。

工业设计透视与设计速写教学大纲

《透视与设计速写》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031001 课程英文名称:Perspective And Design Sketch 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透视基础课程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学习透视的基本知识以及具体画法,使学生掌握透视的基本知识,透视的视觉特点以及正确的透视图绘制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透视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绘制方法; 2.通过对透视基本规律的了解更科学的利用手绘技巧;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 基本知识:了解透视学科的发展历史,透视学的基本特点。 2. 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会并熟练运用透视画法完成透视图的绘制。 3.基本技能: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具有三维空间的思辨能力。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和对于透视画法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思辨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遵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以本大纲为指导,采取不同的脉络线索进行讲解。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实践类基础课,教学过程应以画法分析与绘制为主。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对先修课没有要求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产品透视图作业。 2. 课程中学生要大量实践对产品透视图的各种技巧画法,完成多角度速写。 3.安排大作业,大作业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透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掌握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对于产品透视图的绘制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占80%,结课论文占20%。 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视具体情况按百分制给出;专题报告形式由任课教师自行而定。 (七)参考书目 《绘画-设计透视学》, 恩钢著,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 《线汇造型基础-设计制图与透视技法》,安保辉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圆的透视图画法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圆的透视图画法 1、圆的透视规律 (1)、圆在画面上,透视就是其本身; (2)、圆所在的平面平行画面,圆的透视是一个圆; (3)、圆所在的平面通过视点,圆的透视是一条直线; (4)、除上述情况外,圆的透视是一条平面二次曲线,即椭圆、双曲线、 抛物线、也可能是圆。 消失面概念:过视点平行画面的一个平面称为消失面。消失面上的任意点 或线,其透视均在无穷远处。如下图所示,当水平面上的圆位于消失面之 后时,透视为椭圆;当圆与消失面相切时,透视为抛物线;当圆与消失面 相交时,透视为双曲线(图中没有画出)。 2、圆透视成椭圆时的画法与分析: (1)、八点法: 利用圆外切正方形的四个中点和对角线与圆的四个交点作图。 (2)、水平面内圆的位置不同对透视椭圆形状的影响: (a):圆心过中心视线且垂直于基面的平面内,透视椭圆的长轴为水平线; 批注:

(b):圆心在中心视线左侧,长轴向右上方倾斜; (c):圆心在中心视线右侧,椭圆长轴向右下方倾斜。 (3)、垂直侧面上圆的位置对透视形状的影响 (a):当圆心的透视位于视平线上时,椭圆的长轴为竖直线; (b):当圆心的透视位于视平线上方时,椭圆的长轴向右上方倾斜; (c):当圆心的透视位于视平线下方时,椭圆的长轴向右下方倾斜。 圆的透视作图,一般是先作出它的外切正方形的透视,圆的透视也与正方形的透视相切,找到四个切点的位置,再作出圆的对角线的透视,找出圆与对角线四个角点的透视,如果有必要还可以根据几何关系,求出更多的点,然后光滑的连接各点即可。作图中注意利用透视图特殊的点与线。外加2张图。 8点画圆法:

透视基础知识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r \?

透视基础知识 慈溪职高 胡草丽 课题:透视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认识与理解透视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1、认识与理解透视基础知识 2、在绘画表现中熟练运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透视是绘画中最基础的知识点,是每一个学生必须认识与理解的,并且在绘画中熟练运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透视图、画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在生活中看东西(人、物等)前后、远近有什么变化? 引入课题:透视基础知识 1、透视原理 人的眼睛观看物象,通过瞳孔反映于眼睛的视网膜上而被感知的。距离愈近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愈大,距离愈远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愈小,这种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被称为“透视现象” 。 教师提问: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透视现象 由于我们的视觉关系,所看到的同样宽窄的道路、田野、越远越窄,同样宽窄的数目、电线竿、越远越小,最后消失不见了,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透视现象” (如下图)树木透视变化图 图:2-2-2JPG 、讲述新课: (图2-2-1JPG)

我们画几何体、画静物、画人物、画风景等都必须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才 能准确的描绘物体在空间各个位置的透视变化,使物体具有空间感、纵深感和距 离感。(如下图) 人物透视变化图 口口 □口 □口 房子透视变化图 图:2-2-3JPG □ □!.!□口 ■ 站商口口 门P 0 □ 也口口 街景透视变化图

《绘画与透视》教学大纲

《绘画与透视》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简介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一)性质:《绘画与透视》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较重要的一门学科,通过课堂讲授与作图实践,使学生正确掌握透视现象原理,掌握透视作图的方法和程序,培养学生用正确透视的方法表达设计创意的能力。 (二)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了解透视现象和原理。 2.了解并掌握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圆的透视作图方法和过程。 3.掌握透视作图的步骤、方法。通过综合作图训练和辅导,结合环境艺术相关专业课程设计表现的实际训练,使学生掌握透视作图法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空间和物体的准确透视表达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绘画透视现象与原理、透视的相关参数与作用、平行透视与作图、透视的辅助作图方法、成角透视与作图、圆的透视与作图、倾斜透视与作图原理。其中平行透视,透视辅助作图,成角透视和圆的透视为重点部分。 三、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一)先修课程:《设计素描》等 (二)后续课程:《家具设计》《室内设计表现技法》《居住空间设计》等 第二部分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一、学时及学时分配 (一)课程总学时:30学时 (二)学时分配如下(其中理论15学时,占总学时50%;实训15学时,占总学时50%): 二、推荐选用教材意见及要求

(一)学生用教材: 1.《绘画与透视》 主编:蒲新成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1991年1版 2.《画法几何及制图基础习题集》 主编:宋兆全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1版 (二)教师用教参: 1.《土木工程制图》 主编:宋兆全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0年1版 三、开设本课程需要的教学环境、设备条件及学生基础条件的说明。 (一)教学环境、设备条件 开设本课程需普通教室和绘图板 (二)学生学习该课程应具备的知识能力 美术基础知识、透视学知识、理性观察分析能力、造型能力、创造思维能力。 四、考核 (一)考核方案见考试试卷 (二)考核成绩计算(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 (三)考核的形式:环境空间作品(随堂) 第三部分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一、透视现象与原理(了解) (一)透视现象与定义 (二)透视的相关概念与作用 (三)透视的基本规律 【教学要求】 1.详细讲解什么是透视,组成透视的三个因素 2.解析透视现象基本规律 【单元练习】—单项技能训练 1.画出3种原线和5种变线与画面和地面的相互关系。 二、视点最佳位置的选择(掌握)

最新基础美术详细教案(透视)

基础美术(素描) 模块:透视原理 能力目标: 1.能掌握透视的基本术语和基本规律 2.掌握正确画透视的方法 知识点目标:1.画出各种几何形体的透视关系 2.基本掌握两种透视方法 课时安排: 1天 任务要求:画出正方体的两到三种透视 任务分析:分析透视的原理和绘画方法 难点分析:掌握各种透视的同时加入不同视角 知识点讲解: 透视原理 角度与透视实际上是一个很广泛的问题,不仅仅在画画创作时,其它各种美术形式都很讲究角度与透视。它是美学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绘画艺术一般都要求在二度空间的平面上表现三度空间的立体感,比如同样的物体近大远小等,所以,透视规律在画面构图上的运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透视变化是绘画构图变化的现实依据。 透视的基本术语 1,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2,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 3,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4,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5,消失点(灭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 6,天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房子房盖的前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 7,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8,平行透视: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9,成角透视:就是任何一面都不与平行的正方形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这种

透视能使构图较有变化。 一点透视(平行透视) 一点透视在漫画中是常用的,也是最简单的透视规律。一个物体上垂直于视平线的纵向延伸线都汇集于一个灭点,而物体最靠近观察点的面平行于视平面,这种透视关系叫一点透视,也叫平行透视。 一点透视的表现方法: 首先在画面上画一条水平线(视平线),然后再画一条垂直线,相交点作为灭点,从灭点随便延伸出一条线,这条线就是将要画的物体的透视关系,然后在透视关系线和视平线之间画出所要绘制的物体。物体高度的变化是根据透视线和视平线所成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当物体所处的位置不同时,画面中将表现出物体不同的面。在画物品的一点透视图时,首先找出灭点,通过灭点延伸出透视线。桌子及其上面的所有物体的透视,都是按着从灭点出发的透视线的透视而确定的,在将所有物体画出后,可以将多余的辅助线擦去,并加强所有物体的边缘或加上阴影。

《透视学表现技法》

一、填空选择: 1、十六世纪意大利数学家蒙特提出的“平行线向远处透视必然相交于一点”的基本理论,从而引出(灭点)一词的出现。 2、我国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了极为精辟地论述透视现象及其规律的文字记载。 3、用线条或者色彩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方法叫做透视,也就是说,透视是一种将三维空间的形体转化为具有立体感的(二维)空间画面的绘图方法。 4、通常人们所指的透视是透过一个透明的(平面)来观察客观物体,把观察到的视觉印象描绘在该(平面)上,这样得到的(平面图)叫做透视图,简称透视。 5、在两点透视中,两个消失点成(直角)关系。 6、自然空间的物体其近大远小最后小到一点,这点在(视平线)上。 7、在画透视图时,人眼对景物最大的观察角应该是(60度),也叫(60度视域)。如果超过这个观察角度画面将出现形变状况。 8、视点到画面心点的垂直距离是视距,视距越远,视域的范围就越(大),视距越近,则视域的范围就越小。 9、在一张室内透视图中,我们的视平线越高,所表现的地面越大,视平线越低,所表现的(天花)越大。 10、在一点透视效果图中,画面中视平线上的灭点越靠左,所表现的画面中(右)面的墙越多。反之画面中视平线上的灭点越靠右,所表现的画面中(左)面的墙越多。 11、视点与被视物体各点的连线叫(视线)。 12、严格的说,人眼的视域范围是一个横向椭圆形,但为方便实用,透视作图时就把视域范围作(正圆形)。 13、在60°视角所形成的圆周内,是透视图形所在的(标准视域)。 14、视高就是在平视时,作画者的眼睛到(基面)的高度。 15、传统西画构图多以单一固定视点观看景物,称为(焦点)透视或一点透视,也称为静透视或定点透视;中国画中场景较大或幅面过长的立轴和长卷,是将画者在走动中众多视点所见场景经营布置在一幅画中,称为散点透视,又称为动点透视或多点透视。 16、视平面与画面垂直相交的线称为(视平线),也是中视线交画面于心点,过心点所引的横线。

设计制图 答案

设计制图 1、手工绘图又分绘图工具绘图和徒手绘图。 2、由投影面展开后的三视图可看出,反映立体的高度与宽度的是(A) A.左视图 B.俯视图 C.主视图 D.后视图 3、A4图纸幅面尺寸是(D)A3幅面尺寸是297*420 A.594*841 B.1189*841 C.420*594 D.210*297 4、投射线汇交于一点的投影法,称为(D) A.侧面投影法 B.正面投影法 C.平行投影法 D.中心投影法 5、用来绘制曲率半径不同的非圆曲线的工具是(B) A.直尺 B.曲线板 C.圆规 D.量角器 6、快速、熟练的绘制设计草图是每一位设计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它可以帮助设计师的设计灵感快速的 记录,整理和( B ) A.判断 B.推敲 C.推理 D.构思 7、绘制圆的中心线时,圆心应为点画线线段的交点,点画线的首末两端应为线段而不是短画,且超出 圆弧( A ) A.2~3m B.2~4m C.2~5m D.2~6m 8、图样中标注的尺寸组成一般是尺寸线、尺寸界线、尺寸数字和(C) A.起点符号 B.节点符号 C.起止符号 D.终点符号 9、表达产品的主要组成,结构和形状是主视图和(C) A.后视图 B.左视图 C.俯视图 D.仰视图 10、做单件产品或室内设计的局部效果最好选用( B) A.平行透视 B.成角透视 C.斜透视 D.多点透视 11、设计制图的绘图方式一般分为手工绘图、电脑绘图。 12、同一产品的图样只能采用同一种格式,并均应画出图框线、标题栏。 13、局部视图可以按基本视图的配置形式配置,也可按向视图的配置形式配置 14、家具制造图中有结构装配图、部件图、零件图、大样图以及产品拆装图等。 15、室内设计图样常用符号一般分为建材符号、灯具设备符号、门窗符号、家具符号与图例符号。 16、简述手绘制图注意事项 答:1.平静心情、清洁制图工具、仪器 2.选择适当的图纸幅面,合理布置图面 3.用铅笔打底稿 4.使用针管笔时,应尽量使笔尖与纸面垂直以便绘制粗细均匀的线条 5.图线画完后,再标注尺寸与文字说明,最后仔细检查整幅图画 17、简述我国设计行业的制图符号的三种表示法 答:1.延用建筑制图标准中的图例符号 2.自创符号,如灯具设备等,各种灯具品种多,一般用其平面形状表示 3.本行业的约定俗成的室内设计制图符号18、简述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则。 答:1.产品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上所注的尺寸数值为依据,与图形的大小及绘图的准确度无关 2.图样中的尺寸,以毫米为单位时,不需要标注计量单位;若采用其他单位,则必须注明相关的计量单位代码与名称。 3.图样中所标注的尺寸,为该图样所示产品的最后完工尺寸,否则应另加说明。 4.产品的每一尺寸,一般只标注一次,并应标注在反映该结构最清晰的图形上。 19、简述正投影的投影特性 答:1.真实性,线段和平面与投影面平行时,该线段和平面的投影反映实长和实形。 2.积聚性,线段和平面与投影面垂直时,该线段的投影积聚成一点,而该平面的投影将积聚成一条直线 3.类似性,线段和平面与投影面处于倾斜投影面时,其投影变小,但投影形状与原来形状相类似,平面多边形的边数保持不变。 4.平行性,形体上相互平行的线段,其投影仍相互平行。 20、试述室内设计图样的作用与要求。 答:作用:室内设计图是用来与业主交流沟通以及指导施工的技术性文件,也是设计师创作过程的记录和表现设计思想的载体。 要求:1.具有使用合理的室内空间组织和平面布局,提供符合使用要求的室内声、光、热效应,以满足室内环境卫生物质功能的需要。 2.具有造型优美的空间构成和界面处理,宜人的光色和材质配置,符合建筑物性格的环境气氛,以满足室内环境精神功能的需要。 3.采用合理的装修构造工艺和技术措施,选择合适的装饰材料和设施设备,使其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4.符合安全疏散、防火、卫生等设计规范,遵守与设计任务相适应的有关定额标准。 5.随着时间的推移,考虑具有适应调整室内功能,更新装饰材料和设备的可能性。 6.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并注意充分利用和节省室内空间。 21、手绘制图中,丁字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答:1.尺头应紧靠在图板的工作边上,画水平线时左手按住尺身,右手从左向右画线,如水平线较多,则由上而下逐条画出,并可以利用三角尺,从左向右逐条画出垂直平行线。 2.如尺头松动,丁头与尺身不垂直,应及时更换。 3.用完后应放在图板表面或挂在墙上。 22、比例尺上刻度所注的长度,代表了要度量的实物长度。比例为图形与其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24、图样上标注尺寸的基本要求应做到正确、完全、清晰、合理。 25、图样中标注的尺寸一般由尺寸线、尺寸界线、起止符号和尺寸数字组成,尺寸线、尺寸界线均为短粗线。 26、标注角度的尺寸界线应沿径向引出,尺寸线应画成圆弧,其圆心是该角的顶点。 27、线性尺寸的数字一般应注写在尺寸线的上方,也允许注写在尺寸线的中断处。 28、投影法分为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 29、投射线会交于一点的投影法,称为中心投影法。

透视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透视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透视的形成原理与有关概念 一)透视的定义 透视意为“透而视之”,含义就是通过透明平面(透视学中称为“画面”,是透视图形产生的平面)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最终使三维景物的立体空间形状落实在二维平面上。 透视主要是研究眼睛与物体间的关系。 二)透视三要素 《透视学》是研究如何把看到的立体的景物转换成平面的透图,即研究在平面上进行立体造型规律的。而要在平面上取得立体的透视图非要借助假定的“画面”不可。因为透视图形是视线(眼睛到景物之间的连线)通过画面是留下的轨迹。物体的大小、画面离眼睛的远近以及眼睛对物体的角度都将决定透视图形的变化。 物体、画面、眼睛这是构成透视图形不可缺一的三要素。 眼睛——透视的主体,是眼睛对物体的观察构成透视的主观条件。 物体——透视的客体,是构成透视图形状的客观依据。 画面——透视的媒介,是构成透视图形的载体。 三)有关概念 图1-1 1.视点:指画者的眼睛位置。 2.足点:指视点对基面的垂直落点,画者的立足点。 3.画面:指模型上的玻璃板,即研究透视的假设画面。观察者与被观察物体 间的透明平面。 4.基面:指放置物体的水平面,画风景时即地面。 5.基线:指画面与基面相交之平线。 6.点心:视点对画面的垂直落点,在眼睛正前方的画面上,正好在视圈的中心。 7.视中线:是视点与心点相连的视线,是视线中离画面最短、最正中的一条,代表视点与画面的距离,也称视距。

8.视平线:画面上过心点的水平线,平视时与地平线重合,代表视点的位置高度,是上下分割画面的基准线。 9、正中线:过心点的垂直线,是左右分割画面的基准线。 10、距点:将视距分别标在心点两侧的视平线上,所得两点就是距点。 11、距离圈:在画面上,一心点为圆心,以视距为半径所画的视域圈。 12、天点:距离圈与正中线在视平线上方相交的点,到心点的距离也等于视距。 13、地点:距离圈与正中线在视平线下方相交的点,到心点的距离也等于视距。 图1-3 注:视点通过视中线必须和画面保持垂直关系 视点平视时:视中线平行于基面,画面垂直于基面。 视点仰视时:视中线向上倾斜,画面也向上倾斜甚至平行于基面。 视点俯视时:视中线向下倾斜,画面也向下倾斜甚至平行于基面。 四)两种观察方法与两种投影方式 1、观察方法 (1)焦点透视:称“定点法”属于有限视域范畴,其视域具有相对独立性,是一个被局限在一定范围内的单视域。 (2)散点透视:称“活点法”用活动的眼睛形成多层次,多方位的散点观察,以运动的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组成画面。 2、投影方式: 透视图是物体通过光线在画面上形成的投影形象,由于光线的状态不同,其投影方式所得的形象特征各不相同。(投影的光线状态,直接起因于视点、距离的变化) 图1-1 1-4 (1)焦点透视:为“中心投影”是视点在相对近距离观察物体的投影方式,视点是对物体各点投影和回收视线的中心,它的发射场是一个锥形体。 焦点透视对于空间问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一个视域中的具体消失,根据物体的具体距离的推移,角度的转换,从体积解剖到点、线、面达到空间的无限,是一种对无限空间给予有限控制,出发于具体的空间而视线追及于灭迹的方法。 (立方体按近大远小的规律发生明显的透视缩变,同时受到透明画面上所推出的灭点、灭线的制约,产生消失于无

素描基础知识教案(实用)

课题 第三章静物写生 第一节素描基础知识 课时:4课 时 教学目标知识 目标 了解和掌握素描的基础知识,学会观察和分 析物体的素描关系。 能力 目标 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初步掌握正确的观察 方法和多种表现形式。通过素描实训了解形 体结构、比例、透视、构图等基本知识,培 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物体的透视和结构的理解与表现。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素描的多种表现形式。 教具准备PPT课件、透视及素描作品 一、认识素描 1、概念: 素描就是用单色的线条或调子在某种平面上(如纸、布、板材等),表现客观物象的绘画形式。 2、分类: 素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为美术创作和造型设计的基本功训练而作的习作素描;一类是作为独立艺术形式的创作素描。 3、表现形式: a:从表现手段上分,有以线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线描,以线面结合形式的素描。 b:从表现结构和光影关系上分,有明暗调子素描和结构素描等。 4、素描的基本元素: 素描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 点的排列轨迹形成线 线的排列组合形成面 由面组成体 用线来表现物体轮廓和形态,用面来表现体积和明暗变化 二、素描的工具、材料及作画常规 1、素描的工具、材料: 笔:铅笔、炭精条、木炭条、钢笔、毛笔等。初学者在练习时最好选用铅笔,容易修改。 纸:有专业的素描纸。比较讲究,它要求(1)厚实、有韧性、耐磨、易于多次涂画和修改。(2)纸面要粗糙,不宜光滑,粗糙易

上色,光滑不宜多层次刻画。 橡皮:有较软的绘画橡皮,擦改力较强。有可塑性较强的橡皮泥橡皮,既可大面积修改,也可以细部调整用。另外还可以用擦笔、软膜、布等材料进行修改。 其他工具材料:画板、画夹、美工刀、铁夹、胶带、定画液等。 2、作画常规: 作画习惯:初学者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作画习惯:主要是正确的作画姿势和执笔方法。 作画姿势:分站姿和坐姿。不论哪种姿势均需注意眼睛和画面要保持一定距离,不宜太近,视线应与画面垂直,便于整体观察,准确把握形体 执笔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横握法,把大拇指放在铅笔的一边,另外四指自然放在另一边,铅笔末端放在掌心用手握住。另一种是直握法,也就是平时写字时的握法,这种握法便于刻画画面细部。 3、线条练习: 线条练习主要分为长线练习、线条排列练习、层次交叉练习和虚实线条练习。 (1)长线练习:画素描起形时主要用长直线来画。画长直线时用横握笔法,由上臂带动小臂、腕和手指运动画出,尽量画直。一条线可以来回多画几次,由轻到重、由不确定到确定。 初画长直线时往往会出现几种情况:(这些线条都不正确) 一是容易把直线画成弧线 二是线条太实,画成“铁丝线” 三是用断断续续的短线拼接成长线。 另外还有“丁字形线”“毛线” 正确的线条是从头到尾流畅、有力、富有弹性,落笔和收笔要轻。 (2)线条排列练习:我们知道线的组合形成面,素描画中的面可以用有规律排列的线条来表现。线条的排列要均匀,排列的方向可以多变。 (3)多层次交叉线条:第一层线条画好以后,如果要增加颜色的深度,可以在第一层线条的基础上再增加层次,但线条的方向与第一层相比要稍加改变。 (4)虚实线条练习:在线条排列时用力可以渐增或渐减,画出一些有轻重变化的线条,形成虚实变化的感觉。这种线条在处理远近虚实关系上有很大作用 三、基础透视知识 学习透视的目的是为了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表现出三维空间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观察思考

12章透视作图实用方法

电子教案 第12章透视作图的实用方法 编制:王明海

第12章透视作图的实用方法 绘制建筑透视图的基本方法、步骤,重点讲解距点法、量点法以及量点法在特殊角度透视图中的应用,并对网格法作了简介。本章最后介绍曲面体透视图画法。 基本要求: 1 了解建筑体透视图作图基本方法、步骤。 2 熟练掌握距点法、量点法概念及其作图要点。 3 掌握曲面体透视规律和作图方法。

§12.1.1 建筑形体的透视作图 建筑形体透视作图除了解决建筑平面的透视作图,还须完成建筑形体高度的透视作图。建筑形体的透视作图通常按以下方法、步骤进行: 1.首先绘制出建筑形体的基透视,即建筑平面图的透视。这一步骤要解决的是建筑形体透视图中长度与宽度两个方向上的度量、定位问题。 2. 进行形体高度方向的透视作图,即解决透视高度的度量问题。 3. 检查核对,修正定位、连线等错误,并加粗图线,擦去不需要的作图线,完成最终作图。

§12.1.1 建筑形体的透视作图 如图12-1所示,已 给出建筑形体的两面投 )、 影及画面位置(GL=P H 视平线HL和站点s等有 关条件。现根据给定条 件作该建筑形体的透视 图。 图12-1 根据给定条 件作形体透视图

§12.1.1 建筑形体的透视作图 1.在图纸适当位置确定画面、基面位置(画出GL、HL、站点S 等),并确定x、y两个主向灭点f x 和f y 以及F x、 F y。 2. 将与画面重合的角点d2、f2平移到基线GL上, 并画出建筑形体底面的透视—基透视。为简化作图,可将边线a 2 b2及b2c2延伸到与画面相交于a21、c21,这样可直接定出它们的透视位置(在基线GL上)。 图12-2a 画建筑形体基透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