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原理与应用期末复习题
《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期末复习考点
《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期末复习考点1.普朗克辐射定律(p13)对于黑体辐射源,普朗克成功地给出了其辐射出射度(M)与温度(T)、波长(λ)的关系。
普朗克辐射定律是热辐射理论中最基本的定律,它表明黑体辐射只取决于温度与波长,而与发射角、内部特征无关。
2. 斯蒂芬-玻耳兹曼定律(p14)任一物体辐射能量的大小是物体表面温度的函数。
斯-玻定律表达了物体的这一性质。
此定律将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与温度的定量关系表示为M(T)= σT4式中:M(T)为黑体表面发射的总能量,即总辐射出射度(W/m²);σ为斯-玻常数,取值5.6697ײ10×[W/(m²⋅K4)];T为发射体的热力学温度,即黑体温度(K)。
此式表明,物体发射的总能量与物体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因此,随着温度的增加,辐射能增加是很迅速的。
当黑体温度增高1倍时,其总辐射出射度将增为原来的 16 倍。
在这里我们仅强调黑体的发射能量是温度的函数。
3. 维恩位移定律(p15)维恩位移定律,描述了物体辐射最大能量的峰值波长与温度的定量关系,表示为:λₘₐₓ=A/T式中:λmax为辐射强度最大的波长(μm);A为常数,取值为2898μm·K;T 为热力学温度(K)。
此式表明,黑体最大辐射强度所对应的波长λmax与黑体的绝对温度T成反比,如当对一块铁加热时,我们可以观察到随着铁块的逐渐变热铁块的颜色也从暗红→橙→黄→白色,向短波变化的现象。
随着黑体温度的升高(或降低),黑体最大辐射峰值波长λmax向短波(或长波)方向变化。
与热相关的这部分辐射称为热红外能。
人眼虽看不见热辐射能量,也无法对其摄影,但它能被特殊的热仪器如辐射计、扫描仪所感应。
太阳的表面温度近似6000K,其最大能量峰值波长约为0.48μm,这部分辐射是人眼和摄影胶片均敏感的部位,因而在日光下,我们可以观察到地球特征。
4. 基尔霍夫定律(p15)基尔霍夫定律可表述为,在任一给定温度下,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出射度M(λ,T)和吸收率α(λ,T)之比,对于任何地物都是一个常数,并等于该温度下同面积黑体辐射出射度Mb (λ,T),即M(λ,T)/ α(λ,T)= Mb(λ,T)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温度下,任何物体的辐射出射度与其吸收率的比值是一个普适函数,即黑体的辐射出射度。
(完整word版)【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资料期末考试整理
第一章 绪论☐ 什么是遥感?广义上: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实际工作中,只有电磁波探测属于遥感范畴。
狭义上:遥感探测地物基本原理: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现代遥感:特指在航天平台上,利用多波段传感器,对地球进行探测、信息处理和应用的技术。
☐ 电磁波的传输过程☐ 遥感技术系统遥感技术系统是实现遥感目的的方法论、设备和技术的总称。
遥感技术系统主要有:①遥感平台系统②遥感仪器系统③数据传输和接收系统④用于地面波谱测试和获取定位观测数据的各种地面台站网;⑤数据处理系统。
⑥分析应用系统。
☐ 遥感应用过程1.问题声明(分析问题、假设建模、指定信息需求)2.数据收集(遥感、实地观测)3.数据分析(目视解译、数字图像处理、可视化分析、测试假设)4.信息表达(数据库、误差报告、统计分析、各类图件)☐ 遥感的发展趋势高分辨率、定量化、智能化、商业化第二章 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 电磁波、电磁波谱(可见光谱)遥感之所以能够根据收集到的电磁波来判断地物目标和自然现象,是因为一切物体,由于其种类、特征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具有完全不同的电磁波反射或发射辐射特征。
电磁波是一种横波。
电磁波的几个性质:一般的光探测器或感光材料只对光强度有响应,因而只能感受到光波场的振幅信息,对相位信息则无响应。
干涉(interfere )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的两列光/波相遇时,使某些地方振动始终加强(显得明亮),或者始终减弱(显得暗淡)的现象,叫光/波的干涉现象。
应用:雷达、InSAR衍射(diffraction )光的衍射(Diffraction )指光在传播路径中,遇到障碍物或小孔(狭缝)时,偏离直线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
偏振(polarization )横波在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上,其振动矢量偏于某些方向的现象。
遥感原理与应用期末复习题
1.广义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2.狭义遥感:在高空或者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得地面电磁波辐射信息,通过数据的传输和处理揭示地面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3.传感器是收集、量测和记录遥远目标的信息的仪器,是遥感技术系统的核心。
传感器一般由信息收集、探测系统、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4部分组成。
4.遥感平台是装载传感器的运载工具5.主动遥感:传感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收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
如:雷达。
被动遥感: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地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的反射能量。
太阳是被动遥感最主要的辐射源多波段遥感:在可见光和红外波段间,再细分成若干窄波段,以此来探测目标。
6.遥感分类:按照遥感的工作平台分类: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按照探测电磁波的工作波段分类: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等。
按照遥感应用的目的分类:环境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地质遥感等.按照资料的记录方式:成像方式、非成像方式(如:雷达辐射计等)按照传感器工作方式分类:主动遥感、被动遥感7.遥感的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
1.电磁波:由振源发出的电磁振荡在空气中传播。
2.电磁辐射:这种电磁能量的传递过程(包括辐射、吸收、反射和透射)称为电磁辐射。
3.电磁波谱:将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按其长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
4.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一、内容:1、0.3~2.5μm(可见光与近红外):地表以反射太阳辐射为主,地球自身热辐射可忽略不计。
2、2.5~6μm(中红外):地表以反射太阳辐射、地球自身热辐射均为被动RS辐射源。
3、 6μm以上(远红外):以地球自身热辐射为主,地表以反射太阳辐射可忽略不计。
二、意义:1、可见光和近红外RS影像上的信息来自地物反射特性。
2、中红外波段遥感影像上信息既有地表反射太阳辐射的信息,也有地球自身热辐射信息。
遥感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遥感技术是基于什么原理获取地表信息的?A. 声波传播B. 电磁波传播C. 重力波传播D. 热辐射传播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A. 农业监测B. 城市规划C. 天气预报D. 深海探测答案:D3. 卫星遥感与航空遥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分辨率B. 覆盖范围C. 观测时间D. 观测成本答案:B4. 遥感图像中,红色通常代表什么?A. 植被B. 水体C. 城市建筑D. 土壤答案:A5. 以下哪种传感器可以用于夜间观测?A. 多光谱传感器B. 红外传感器C. 紫外传感器D. 可见光传感器答案:B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森林火灾。
(对)2. 遥感数据不需要经过任何处理就可以直接使用。
(错)3.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考古研究。
(对)4. 遥感技术只能获取地表的静态信息。
(错)5.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冰川变化。
(对)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作物生长监测、病虫害监测、土壤湿度监测、作物产量估算等。
通过遥感图像,可以对农田的植被覆盖度、作物生长状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是什么?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可以提供城市发展的历史数据,帮助规划者了解城市扩张的趋势,监测城市环境变化,评估城市绿化状况,以及进行城市交通流量分析等。
3.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体现在能够实时监测大范围的环境变化,如森林覆盖率变化、水资源分布、污染源扩散等。
它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制定有效的环境管理政策。
4. 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中的作用是什么?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中可以快速获取受灾区域的实时信息,如地震、洪水、干旱等灾害发生后的地表状况,为救援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减少灾害损失。
测绘科学技术: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考试题(最新版).doc
测绘科学技术: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考试题(最新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问答题 传感器从大气层外探测地面物体时,接收到哪些电磁波能量? 本题答案: 2、填空题 维恩定律表明( )。
即随着温度的增加,其峰值辐射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本题答案: 3、名词解释 距离分辨率 本题答案: 4、名词解释 灰度量化 本题答案: 5、单项选择题 下列不是遥感的优势的一项( )A.宏观性好 B.人为因素少,能客观地反映地表状况 C.与传统资源调查方法相比工作效率高,费用成本低 D.技术含量高,可以精确的反映地表状况,完全可以代替地面的调查 本题答案: 6、名词解释光谱反射率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本题答案:7、填空题电磁波的内在本性是具有波粒二象性。
在传播过程中它主要表现(),当辐射与其它物质相互作用时,主要表现为()。
本题答案:8、名词解释与太阳同步轨道本题答案:9、名词解释光谱分辨率本题答案:10、问答题遥感影像上岩层产状参数(包括倾向和倾角)的估计方法主要有哪些?本题答案:11、名词解释静态定位本题答案:12、问答题叙述多项式拟合法纠正卫星图像的原理和步骤。
本题答案:13、名词解释天线平均相位中心偏差本题答案:14、名词解释低通滤波本题答案:15、问答题叙述地物的光谱特性曲线与波谱响应曲线的关系和不同点。
本题答案:16、问答题试简要阐述ISODATA对比K-MEANS的不同点。
本题答案:17、名词解释SAR本题答案:18、单项选择题以下关于多项式纠正法注意事项不正确的是()A.多项式纠正法的精度与地面控制点(GCPlD.坐标ascii文本文件方式E.其他图像文件范围方式F.矢量界线裁切方式本题答案:26、填空题大气作为一种传输介质,对电磁辐射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致使电磁辐射强度减弱,其光谱成分也发生一定的变化。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题
第一章1.遥感:广义:泛指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或地物的技术。
狭义:指从空中和地面的不同工作平台上,通过传感器,对地球表面地物的电磁波反射或发射信息进行探测,并经传输、处理和判读分析,对地球的资源与环境进行探测和监测的综合性技术。
2.遥感分类:按平台: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按波段: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光谱(高光谱)遥感按工作方式:主动式遥感被动式遥感3.遥感探测的特点:1)宏观观测,大范围获取数据资料。
2)动态监测,快速更新监控范围数据。
3)技术手段多样,可获取海量信息。
4)应用领域广泛,经济效益高。
4.遥感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制作卫星影像地图;修测地形图;地形测绘;制作专题图5.电磁波:在真空或物质中通过电磁场的振动而传输电磁能量的波。
(电磁波是通过电场和磁场之间相互联系传播的。
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空间任何一处只要存在着场,也就存在着能量,变化着的电场能够在它的周围激起磁场,而变化的磁场又会在它的周围感应出变化的电场。
这样,交变的电场和磁场相互激发并向外传播,闭合的电力线和磁力线就象链条一样,一个接一个地套连着,在空间传播开来,形成了电磁波。
)6.电磁波的特性:(1)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即波动性和粒子性。
(2)光的波动性形成了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3)电磁波是一种横波,电场和磁场的振动方向是相互垂直的,且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
(4)电磁波的波长λ(wavelength) 和频率f(frequency) 及波速v(velocity)之间的关系:λ=v/f(5)电磁波在真空中以光速c(=2.998×108m/s)传播,不需要媒质也能传播,与物质发生作用时会有反射、吸收、透射、散射等,并遵循同一规律。
7.电磁波谱:将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按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制成的图表叫做电磁波谱。
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8.遥感常的电磁波波谱段:(1)紫外线:波长范围为0.01~0.38μm,太阳光谱中,只有0.3~0.38μm波长的光到达地面,且能量很小。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题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题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题一、名词概念1. 遥感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狭义: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 传感器传感器是遥感技术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收集和记录地物电磁辐射能量信息的装置,如光学摄影机、多光谱扫描仪等,是获取遥感信息的关键设备。
3. 遥感平台遥感平台是转载传感器进行探测的运载工具,如飞机、卫星、飞船等。
按其飞行高度不同可分为近地平台、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
4. 地物反射波谱曲线地物的反射率随入射波长变化的规律称为地物反射波谱,按地物反射率与波长之间的关系绘成的曲线称为地物反射波谱曲线(横坐标为波长值,纵坐标为反射率)5. 地物发射波谱曲线地物的发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称为地物的发射波谱。
按地物发射率与波长之间的关系绘成的曲线称为地物发射波谱曲线。
(横坐标为波长值,纵坐标为总发射)6. 大气窗口通常把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7. 瑞利散射当微粒的直径比辐射波长小许多时,也叫分子散射。
8. 遥感平台遥感平台:遥感中搭载传感器的工具统称为遥感平台。
遥感平台按平台距地面的高度大体上可分为地面平台、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三类。
9. TM即专题测图仪,是在MSS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成的第二代多光谱光学-机械扫描仪,采用双向扫描。
10. 空间分辨率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间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最小单元,是用来表征影像分辨地面目标细节能力的指标。
通常用像元大小、像解率或视场角来表示。
11. 时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遥感采样的时间间隔,即采样的时间频率,也称重访周期。
12. 波谱分辨率波谱分辨率指传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也称光谱分辨率。
《遥感原理与应用》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遥感原理与应用》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小题,共32分)1.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与地面目标相互作用后能量可分为三部分,不包括下面哪种辐射()。
A.反射B.吸收C.透射D.发射2. NDVI= (Ch2 - Ch1)/(Ch2 + Ch1)指的是()。
A.比值植被指数B.差值植被指数C.差比值植被指数D.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3. 大气窗口是指()。
A.没有云的天空区域B.电磁波能穿过大气层的局部天空区域C.电磁波能穿过大气的电磁波谱段D.没有障碍物阻挡的天空区域4. 图像灰度量化用6比特编码时,量化等级为()。
A.32个B.64个C.128个D.256个5. 图像融合前必须先进行()。
A.图像配准B.图像增强C.图像分类6.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下列()影响并不改变太阳辐射的强度。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折射D.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7.黑体辐射是在特定温度及特定波长由理想放射物放射出来的辐射,其特点()。
A. 吸收率为0B.反射率为0C.发射率为0D.透射率为18.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中,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和解译者的经验,直接确定目标地物属性的,是下面哪种方法()。
A.直接判读法B.对比分析法C.信息复合法D.综合分析法9.计算植被指数NDVl,主要使用以红波段和下面哪个波段()。
A.紫外波段B.蓝色波段C.近红外波段D.绿波段10.以下不是高光谱遥感特点的有()。
A.它与多光谱遥感含义相同B.它可以将可见光和红外波段分割成相对更连续的光谱段C.它需要面对海量数据处理问题D.它每个通道的波长范围比多光谱遥感要小得多。
11.探测植被分布,适合的摄影方式为()。
A.近紫外摄影B.可见光摄影C.近红外摄影D.多光谱摄影12.下面关于遥感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99年美国发射IKNOS,空间分辨率提高到1米。
B.加拿大发射RADARSAT卫星是世界上第一个携带SAR的遥感卫星。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资料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资料一、解释下列术语邻域增强:根据像元与周围相邻像元的关系,改变各像元的数值,获得新图像,从而突出某些信息的方法。
像元的亮度值不再由它自己决定,而是由它和周围像元共同决定。
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是指遥感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尺寸或大小,通常用像元或视场角来表示。
波谱分辨率是指传感器在接收目标地物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波长范围越宽,波谱分辨率越低。
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波都全部吸收,则为黑体。
其特点是吸收率为1,反射率为0。
黑体具有最大发射能力。
自然界不存在完全的黑体,黑色烟煤被认为最相似。
二、填空灰度重采样的方法有:最近邻法、双线性内插法、三次卷积法。
数字图像增强的主要方法有对比度变换;空间滤波;彩色变换;图像运算;多光谱变换。
就遥感而言,被动遥感主要利用____可见光,红外_等稳定辐射,使太阳活动对遥感的影响减至最小。
1989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美国高分辨率民用卫星有IKONOS、Quick bird。
SAR的中文名称是 __合成孔径雷达_____ ,它属于__主动(主动/被动)遥感技术。
我们使用四种分辨率来衡量传感器的性能,具体是: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温度分辨率。
Landsat和SPOT的传感器都是光电成像类的,具体是光机扫描仪、CCD阵列(列出具体传感器类型)SPOT-1、2、3卫星上携带的HRV--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可以作两种观测:垂直观测、倾斜观测,这也是SPOT卫星的优势所在。
雷达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分为两种:空间分辨率、距离分辨率。
微波是指波长在 1mm、 -- 1m 之间的电磁波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按散射粒子与波长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散射:瑞利散射、米氏散射、和无选择性散。
三、问答题影响遥感图像分类精度的因素有哪些?答:计算机分类的精度和可靠性与分类方法本身的优劣有关,一般说来,最大似然法的分类精度要优于最小距离法、平等多面体法等,而神经网络法、分类树法、模糊分类法又能在一些特定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分类精度。
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复习题精选文档
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复习题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2014——2015年度《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复习题(命题:2011级土管系)第一章绪论主要内容:①遥感信息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应用领域②电磁波及遥感的物理基础③遥感平台和传感器第二章遥感图像处理的基础知识主要内容:1.图像的表示形式2.遥感数字图像的存储3.数字图像处理的数据4.数字图像处理的系统考题:第一二章(A卷)1.电磁波谱中(A)能够监测油污扩散情况,(D)可以穿透云层、冰层。
(2分)A.紫外电磁波()B.可见光红外电磁波 0μm)C.微波电磁波(1mm-1m)2.遥感按遥感平台可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2分)3.遥感数字图像的存储格式包括BS、BIL、GeoTIFF。
(1分)4.遥感传感器由收集器、探测器、处理器、输出器几部分组成。
(2分)5.地图数据有哪些类型(3分)答:DEM 数字高程模型DOM 数字正射影像图DLG 数字线划图DRG 数字栅格图6.何谓遥感遥感具有哪些特点(5分)7.答:遥感,即遥远的感知,是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使用传感器,接收记录物体或现象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并对信息进行传输加工处理及分析与解译,对物体现象的性质及其变化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理论与技术。
特点:①感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②信息量大,具有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③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的特点④其他特点:用途广,效益高,资料性、全天候、全方位等.B卷1.绿色植物在光谱反应曲线可见光部分中的反射峰值波长是( B )。
(1分)A μmB μmC μmD μm2.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数据源包括多光谱数据源、高光谱数据源、全色波段数据源和SAR数据源。
(3分)3.数字化影像的最小单元是像元,它具有位置和灰度两个属性。
(2分)4.函数I=f(x,y,z,λ,t)表示的是一幅三维彩色动态图。
遥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遥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遥感技术的特点?A.大范围获取信息B.实时获取信息C.针对性强D.数据更新快答案:C.针对性强。
遥感技术具有大范围获取信息、实时获取信息、数据更新快等特点,而针对性强并不是遥感技术的特点。
2、下列哪一项不是遥感技术的应用?A.环境监测B.土地资源调查C.交通流量监测D.医学诊断答案:D.医学诊断。
遥感技术主要应用于环境监测、土地资源调查、交通流量监测等领域,而医学诊断并不是遥感技术的应用。
3、下列哪一种遥感图像的分辨率最高?A. LANDSAT图像B. SPOT图像C.气象卫星图像D.资源卫星图像答案:B. SPOT图像。
SPOT图像的分辨率最高,可以达到2.5米左右,优于其他的遥感图像。
4、下列哪一项是遥感技术的核心部分?A.传感器B.数据传输设备C.数据处理设备D.数据分析设备答案:A.传感器。
遥感技术的核心部分是传感器,它能够感知地面景物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转换成电信号或其他形式的信息。
二、简答题1、什么是遥感技术?其基本原理是什么?答: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传感器对目标物所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进行远距离感知的技术。
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磁波的反射、散射、透射等特性,获取目标物的信息。
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
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目标物的高分辨率、大范围、实时观测,具有快速、便捷、经济等优势。
2、遥感技术有哪些主要应用领域?请举例说明。
答: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土地资源调查、城市规划、交通流量监测、农业管理、地质调查、气象观测等领域。
例如,在环境监测方面,遥感技术可以用来监测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在土地资源调查方面,遥感技术可以用来监测土地利用状况、土地资源分布等;在城市规划方面,遥感技术可以用来获取城市空间布局、城市交通状况等信息;在交通流量监测方面,遥感技术可以用来获取道路交通状况、车辆行驶状况等信息;在农业管理方面,遥感技术可以用来监测作物生长状况、病虫害发生状况等;在地质调查方面,遥感技术可以用来获取地质构造信息、矿产资源分布等;在气象观测方面,遥感技术可以用来获取云层分布信息、气候变化趋势等。
遥感原理与应用期末复习
遥感原理与应⽤期末复习《遥感原理与应⽤》复习内容遥感原理课程⼤纲 (1)第1章电磁波及电磁波谱 (1)§1.1 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物体的发射辐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地物的反射辐射.....................................................................................................................................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遥感平台及运⾏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遥感平台的种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遥感原理及应用期末复习题
遥感原理及应用期末复习题遥感原理与应用习题第一章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名词解释:1、遥感2、遥感技术3、电磁波4、电磁波谱5、绝对黑体6、绝对白体7、灰体8、绝对温度9、辐射温度10、光谱辐射通量密度11、大气窗口12、发射率13、热惯量 14、热容量 15、光谱反射率 16、光谱反射特性曲线填空题: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____ 、____ 、____ 、____ 、 ____ 、____ 、 ____ 等组成。
2、绝对黑体辐射通量密度是 ____ 和 ____ 的函数。
3、一般物体的总辐射通量密度与 ____ 和 ____ 成正比关系。
4、维恩位移定律表明绝对黑体的 ____ 乘 ____ 是常数2897.8。
当绝对黑体的温度增高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 ____ 方向移动。
5、大气层顶上太阳的辐射峰值波长为____ μm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1、绝对黑体的①反射率等于1 ②反射率等于0 ③发射率等于1 ④发射率等于0。
2、物体的总辐射功率与以下那几项成正比关系①反射率②发射率③物体温度一次方④物体温度二次方⑤物体温度三次方⑥物体温度四次方。
3、大气窗口是指①没有云的天空区域②电磁波能穿过大气层的局部天空区域③电磁波能穿过大气的电磁波谱段④没有障碍物阻挡的天空区域。
4、大气瑞利散射①与波长的一次方成正比关系②与波长的一次方成反比关系③与波长的二次方成正比关系④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关系⑤与波长的四次方成正比关系⑥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关系⑦与波长无关。
5、大气米氏散射①与波长的一次方成正比关系②与波长的一次方成反比关系③与波长无关。
问答题:1、电磁波谱由哪些不同特性的电磁波组成?它们有哪些不同点,又有哪些共性?2、物体辐射通量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常温下黑体的辐射峰值波长是多少?3、叙述沙土、植物和水的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一般规律。
4、地物光谱反射率受哪些主要的因素影响?5、何为大气窗口?分析形成大气窗口的原因,并列出用于从空间对地面遥感的大气窗口的波长范围。
测绘科学技术: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题及答案.doc
测绘科学技术: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问答题 试简要阐述目视解译的解译原则。
本题答案: 2、名词解释 间接法纠正 本题答案: 3、填空题 世界遥感技术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经历了( )、( )和( )。
本题答案: 4、问答题 什么是遥感图像大气校正?为什么要进行遥感图像大气校正? 本题答案: 5、名词解释 非监督法分类 本题答案: 6、问答题 黑体辐射遵循哪些规律? 本题答案: 7、名词解释 卫星轨道参数 本题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8、名词解释绝对温度本题答案:9、填空题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有三种形式()、()、()。
本题答案:10、问答题图像之间配准的两种方式指什么?本题答案:11、名词解释多光谱扫描仪本题答案:12、名词解释BIL本题答案:13、问答题传感器从大气层外探测地面物体时,接收到哪些电磁波能量?本题答案:14、名词解释与太阳同步轨道本题答案:15、单项选择题下列关于主组分分析变换特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变换前后方差总和不变,而是把原来的(不)方差等量地再分配到新的组分图像中。
B.各个组分之间相关系数为0或近于0,假彩色合成效果更好。
C.第一组分取得方差的绝大部分(一般占80%以上),即信息量最大,其余各组分方差值依次减少,包含的信息也剧减,但可能没有重要信息。
D.是一种数据压缩技术,即把原来的多变量数据在信息损失最小的前提下,变换为尽可能少的新的变量,以减少数据的维数。
遥感原理与应用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题一、填空题1、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2、陆地卫星的轨道是轨道,其图像覆盖范围约为。
SPOT 卫星较之陆地卫星,其最大优势是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
3、热红外影像上的阴影是目标地物与背景之间辐射差异造成的,可分为和两种。
4、TM影像为专题制图仪获取的图像。
其在、、方面都比MSS图像有较大改进。
5、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即、、。
6、全球定位系统在3S技术中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和。
7、固体自扫描是用固定的探测元件,通过遥感平台的运动对目标地物进行扫描的一种成像方式。
目前常用的探测元件是,它是一种用电荷量表示信号大小,用耦合方式传输信号的探测元件。
8、按照传感器的工作波段分类,遥感可以分为、、、、。
9、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总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
这种现象只有当大气中的分子或其他威力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会发生。
大气散射的三种情况是、、。
10、Landsat的轨道是同步轨道,SPOT卫星较之陆地卫星,其最大优势是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
二、名词解释1、多波段遥感2、维恩位移定律3、瑞利散射与米氏散射4、大气窗口5、多源信息复合6、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7、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8、平滑与锐化9、多光谱变换10、监督分类11、遥感与遥感技术系统12、动遥感与被动遥感13、磁波与电磁波谱14、直摄影与倾斜摄影15、光机扫描成像与固体自扫描成像16、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17、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18、平滑与锐化19、影像变形与几何校正20、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三、简答题1、微波遥感的特点有哪些?2、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遥感影像地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5、简要回答计算机辅助遥感制图的基本过程6、遥感识别地物的原理7、感根据传感器的工作波段可分为哪几类?8、太阳辐射的光谱特性有哪些?9、美国陆地卫星MSS 的工作原理。
《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重点复习版
第一章遥感的定义广义:遥感指是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物和自然现象远距离感知的一种探测技术。
狭义:是指在高空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运用各种传感器(如摄影仪、扫描仪和雷达等)获取地表的信息,通过数据的传输和处理,从而实现研究地面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及其环境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现代应用技术。
遥感特点:宏观性,综合性(覆盖范围大);多波段性;多时相性(重复探测,有利于进行动态分析)按探测电磁波的工作波段分(既是研究对象):光学遥感;热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研究内容:波谱特性、空间特性、时间特性,遥感信息及地学规律应用领域:资源调查方面、环境监测评价、区域分析规划、全球性宏观研究电磁波谱:将各种电磁波按其在真空中的波长长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
(可见光0.4-0.76um,热红外波段:8~14µm微波:1mm~1m大气窗口: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
它是选择遥感工作波段的重要依据。
地物反射率大小的影响因素(3点):波长(μ),入射角(θ),地表颜色与粗糙程度(ε)地物反射率:地物对某一波段的反射能量与入射能量值比地物反射光谱曲线(掌握定义):根据地物反射率与波长之间的关系而绘成的曲线。
地物电磁波光谱特征的差异是遥感识别地物性质的基本原理。
遥感影像之所以出现不同的色调和灰度跟地物的波谱反射特性有关。
1)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反射率存在差异:雪、沙漠、湿地、小麦的光谱曲线2)同类地物的反射光谱具有相似性,但也有差异性。
不同植物;植物病虫害3)地物的光谱特性具有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
✓水、植被、土壤三种地物的反射光谱曲线的绘制及其描述.❤植被的波谱特征可见光有个小的反射峰值位置在0.55um,两侧0.45um,0.67um有两个吸收带。
这是由于叶绿素对蓝光红光的吸收作用强,对绿光的反射作用强。
近红外0.7-0.8um有一个反射“陡坡”,峰值在1.1um左右。
影响植被波谱特征的主要因素❖植物类型植物生长季节病虫害影响等❤土壤的波谱特征❖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的反射曲线呈比较平滑的特征,没有明显的反射峰和吸收谷,随着波长的增大而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广义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2.狭义遥感:在高空或者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得地面电磁波辐射信息,通过数据的传输和处理揭示地面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3.传感器是收集、量测和记录遥远目标的信息的仪器,是遥感技术系统的核心。
传感器一般由信息收集、探测系统、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4部分组成。
4.遥感平台是装载传感器的运载工具5.主动遥感:传感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收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
如:雷达。
被动遥感: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地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的反射能量。
太阳是被动遥感最主要的辐射源多波段遥感:在可见光和红外波段间,再细分成若干窄波段,以此来探测目标。
6.遥感分类:按照遥感的工作平台分类: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按照探测电磁波的工作波段分类: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等。
按照遥感应用的目的分类:环境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地质遥感等.按照资料的记录方式:成像方式、非成像方式(如:雷达辐射计等)按照传感器工作方式分类:主动遥感、被动遥感7.遥感的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
1.电磁波:由振源发出的电磁振荡在空气中传播。
2.电磁辐射:这种电磁能量的传递过程(包括辐射、吸收、反射和透射)称为电磁辐射。
3.电磁波谱:将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按其长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
4.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一、内容:1、0.3~2.5μm(可见光与近红外):地表以反射太阳辐射为主,地球自身热辐射可忽略不计。
2、2.5~6μm(中红外):地表以反射太阳辐射、地球自身热辐射均为被动RS辐射源。
3、6μm以上(远红外):以地球自身热辐射为主,地表以反射太阳辐射可忽略不计。
二、意义:1、可见光和近红外RS影像上的信息来自地物反射特性。
2、中红外波段遥感影像上信息既有地表反射太阳辐射的信息,也有地球自身热辐射信息。
3、热红外波段遥感影像上的信息来自地物本身的辐射特性。
5.绝对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绝对黑体则是吸收率≡1,反射率≡0,与物体的温度和电磁波波长无关。
6.黑体辐射规律:普 5.图2.11太阳辐照度分布曲线分析:太阳光谱相当于5800K的黑体辐射;据高分辨率光谱仪观察,太阳光谱连续的光谱线的明亮背景上有许多离散的明暗线,称为弗朗和费吸收线,据此可以探测太阳光球中的元素及其在太阳大气中的比例;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其中0.38 ~0.76μm的可见光能量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46%,最大辐射强度位于波长0.47μm左右;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0.3 ~3.0μm波段,包括近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和中红外。
这一波段区间能量集中,且相对稳定,是被动遥感主要的辐射源;经过大气层的太阳辐射有很大的衰减,衰减最大的区间便是大气分子吸收最强的波段;各波段的衰减是不均衡的。
6.大气散射: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遇到空气分子、尘粒、云滴等质点时,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7.瑞利散射:当微粒的直径比辐射波长小得多时,此时的散射称为瑞利散射。
(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氮、氧、二氧化碳等分子)。
特点:散射率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波长越长,散射越弱;影响:瑞利散射对可见光的影响较大,对红外辐射的影响很小,对微波的影响可以不计。
问题:多波段遥感中一般不使用蓝紫光的原因?无云的晴天,天空为什么呈现蓝色?朝霞和夕阳为什么都偏橘红色?蓝紫光波长短,散射强度较大,红光,红外,微波波长较长,散射强度弱。
8.米氏散射:当微粒的直径与辐射光的波长差不多时(即d≈λ)称为米氏散射(烟、尘埃、水滴及气溶胶等)。
为何红外遥感探测时要避免使用云雾天气所成的影像?云雾的粒子大小和红外线的波长接近,所以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主要是米氏散射,红外遥感不可穿云透雾9.无选择性散射:当微粒的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即d>λ)所发生的散射称为无选择性散射。
为何云雾呈白色?空气中存在较多的尘埃或雾粒,一定范围的长短波都被同样的散射,使天空呈灰白色的。
问题:1、太阳光为何是可见的?2、蓝色火焰为何比红色火焰高?6、微波为何能穿云透雾?10.大气窗口:通常将这些吸收率和散射率都很小,而透射率高的电磁辐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11.典型地物的反射波谱曲线分析:(1)植被反射波谱曲线:规律性明显而独特。
可见光波段(0.38~0.76μm)有一个小的反射峰,两侧有两个吸收带。
这是因为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光反射作用强。
在近红外波段(0.7~0.8 μrn)有一反射的“陡坡”,至1.l μm附近有一峰值,形成植被的独有特征。
这是由于植被叶细胞结构的影响,除了吸收和透射的部分,形成的高反射率。
在中红外波段(1.3~2.5μm )受到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特别是在水的吸收带形成低谷。
(2)土壤反射波谱曲线: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的反射率没有明显的峰值和谷值,一般来讲土质越细反射率越高,有机质含量越高和含水量越高反射率越低,此外土类和肥力也会对反射率产生影响。
由于土壤反射波谱曲线呈比较平滑的特征,所以在不同光谱段的遥感影像上,土壤的亮度区别不明显。
(3)水体反射波谱曲线:水体的反射主要在蓝绿光波段,其他波段吸收都很强,特别到了近红外波段,吸收就更强,所以水体在近红外影像上常呈黑色。
但当水中含有其他物质时,反射光谱曲线会发生变化。
水中含泥沙时,由于泥沙散射,可见光波段反射率会增加,峰值出现在黄红区。
水中含叶绿素时,近红外波段明显抬升,这些都成为影像分析的重要依据。
(4)岩石反射波谱曲线:岩石的反射波谱曲线无统一的特征,矿物成分、矿物含量、风化程度、含水状况、颗粒大小、表面光滑程度、色泽等都会对曲线形态产生影响 1. 遥感平台:遥感过程中,搭载传感器(成像设备)的工具 2. 近极轨道:指卫星轨道面倾角在90度附近的轨道 3.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地球连线之间的夹角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变化的轨道4星下点:卫星在轨道上成像时,卫星与地心的连线在地表上的交点。
5遥感为什么要使用近极轨道? 答:近极轨道可以获取包括南、北极在内的全球遥感图像,其轨道覆盖范围大,可以较大范围地观测地球。
另外,考虑到光照条件等因素对遥感摄影的影响。
故遥感要使用近极轨道。
6遥感为什么要使用太阳同步轨道? 答:使用太阳同步轨道可保证卫星在相同太阳高度角对同一地区成像,便于图像间对比分析。
7陆地卫星轨道特点(重点)近圆形的轨道 :保证获取相同比例尺影像 近极地轨道:较大范围对地观测 轨道与太阳同步:保证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对同一地区成像,便于不同时间影像的对比分析 可重复轨道:可周期性获取同一地点的遥感影像,体现遥感多时相性,便于动态监测8扫描成像:利用扫描镜对目标地物以瞬时视场为单位进行逐点逐行收集电磁波能量,再通过探测元件(光敏 /热敏)把接收到的电磁波能量转换成电信号,在磁介质上记录或再经过电/光装置转换为光能,在设置于焦平面的胶片上形成 影像。
探测波段:可包括紫外、红外、可见光和微波波段。
优点(相对于光学摄影遥感):一是扩大了探测的波段范围; 二是便于数据的存储与传输,航天遥感多用这类传感器。
9垂直摄影:摄影机主光轴垂直于地面或偏离垂直线在 3°以内。
取得的像片称为水平像片或垂直像片。
航空摄影测量和制图大都是这种像片。
10倾斜摄影:摄影机主光轴偏离垂线大于 3o ,取得的像片称倾斜像片。
11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的区别 投影距离对比例尺的影响:垂直投影的缩小和放大与投影距离无关,并有统一的比例 尺。
中心投影则受投影距离(遥感平台的高度)的影响,像片比例尺与平台的高度H 和焦距f 有关。
投影面倾斜的影 响:当投影面倾斜时,垂直投影的影像仅比例尺有所放大(图3.13a ),像点ao ,bo 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在中心投影 像片上(见图3.13b ),ao ,bo 的比例关系有显著的变化,各点的相对位置和形状不再保持原来的样子,地面上 AO=BO 而像片上3. 地形起伏的影响:垂直投影时,随起伏变化,投影点之间的距离与地面实际水平距离成比例缩小,相对位置不变;中心投影时,地面起伏越大,像上投影点水平位置的位移量就越大,产生投影误差。
(像点位移 12成像光谱仪原理简介:成像光谱仪基本上属于多光谱扫描仪,其构造与 CCD 线阵列推动式扫描仪和多光谱扫描仪相同,区别仅在于通道数多,各通道的波段宽度很窄。
由于高光谱数据能以足够的光谱分辨率区分出那些具有诊断性光谱特征的地表物质,而这是传统宽波段遥感数据所不能达到的,由此可见,高光谱数据在遥感地物定量分析上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13微波遥感的特点:全天候、全天时、对某些地物具有特殊光谱特征、对地表有一定穿透能力(冰、雪、森林、土壤等)、对海洋遥感具有特殊意义、分辨率较低,但特性明显14遥感图像特征--空间分辨率:是指图像上能够分辨的最小单元所对应地面尺寸。
空间分辨率主要与传感器的瞬时视场角、观测高度有关。
在正视情况下,瞬时视场角所对应的地面单元的尺寸等于瞬时视场角乘以传感器的高度。
光谱分辨率:反映了传感器的光谱探测能力。
它包括传感器探测的波谱宽度、波段数、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
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特性有关:取决传感器对光谱成份的敏感度。
辐射分辨率:反映了传感器对电磁波探测的灵敏度。
时间分辨率:是相邻两次对地面同一区域进行观测的时间间隔。
1 模拟图像:普通像片那样的灰度级及颜色连续变化的图像。
数字图像:是以数字形式表示的遥感影像。
包括把模拟图像分割成同样形状的小单元,以各个小单元的平均亮度值或 中心部分的亮度值作为该单元的亮度值进行数字化的图像。
把前一部分的空间离散化处理叫 采样,而后一部分的亮度值的离散化处理叫 量化,采样、量化结合起来叫图像的数字化)。
数字量与模拟量的本质区别在于: 模拟量是连续变量,而数字量是离散变量2 辐射校正:消除图像数据中依附在辐射亮度中的各种失真的过程就是辐射较正。
辐射校正的结果,会改变图像的色调和色彩。
3 几何校正:图像校正是指从具有畸变的图像中消除畸变的处理过程,消除几何畸变的叫几何校正4 遥感影像变形的原因a 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 ----- 航高:航速:俯仰:翻滚:偏航: b 地形起伏的影 响c 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 像点位移、像元对应地面宽度不等 d 大气折射的影响e 地球自转的影响5 几何校正的步骤①选择控制点:在遥感图像和地形图上分别选择同名控制点,以建立图像与地图之间的投影关系, 这些控制点应该选在能明显定位的地方,如河流交叉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