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和加工硬化解读
第3章材料形变
3.1本章综述 3.2金属材料的形变
3.2.1金属形变基础 3.2.2金属的弹性变形 3.2.3滑移系统 3.2.4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3.2.5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3.2.6合金的塑性变形 3.2.7塑性变形对础
第三章
材料在加工制备过程中或是制成零部件后的工作 运行中都要受到外力的作用。材料受力后要发生变 形,外力较小时产生弹性变形;外力较大时产生塑 性变形,而当外力过大时就会发生断裂。图5.1为 低碳钢在单向拉伸时的应力一应变曲线。
② 孪生是一种均匀切变。而滑移是不均匀的。
③ 孪生的两部分晶体形成镜面对称的位向关系。而滑 移后晶体各部分的位向并未改变。
④孪生对塑性变形的贡献比滑移小得多。但孪生能改 变晶体取向,使滑移转到有利位置。
⑤ 由于孪生变形后,局部切变可达较大数量,所以在 变形试样的抛光面上可以看到浮凸,经重新抛光后,表面 浮凸可以去掉,但因已变形区和未变形区的晶体位向不同, 所以在偏光下或侵蚀后仍能看到孪晶。而滑移变形后的试 样经抛光后滑移带消失。
(2)弥散分布型两相合金(两相尺寸、性能相 差很大)
聚合型合金的塑性变形
材料科学基础
第三章
该类合金具有较好的塑性,合金的变形能力取 决于两相的体积分数。可按照等应力(变)理论 来计算合金在一定应变条件下的平均流度应力 和在一定条件下的平均应变,则由混合定律计 算得:P172式。而实际上这类合金滑移首先 发生在较软的相中。
滑移系主要与晶体结构有关。晶体结构不同,滑移系不同; 晶体中滑移系越多,滑移越容易进行,塑性越好。
结论:① 滑移面和滑移方向往往是金属晶体中原子排列的最 密排面和最密排晶向。
如fcc: {111} <110>
机械制造基础-塑性
锻压生产方式示意图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单晶体塑性变形当金属受外力作用时,外力可分为正应力和切应力,正应力使金属产生弹性变形或破断。
OR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单晶体的滑移–实验表明,晶体只有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才会发生塑性变形。
室温下,单晶体的塑性变形主要是通过滑移和孪生进行的。
滑移是指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晶体的另一部分沿滑移面作整体滑动,图为单晶体在切应力作用下的滑移变形过程。
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位错运动引起塑性变形(实际的晶体结构)–单晶体的滑移是通过晶体内的位错运动来实现的,而不是沿滑移面所有的原子同时作刚性移动的结果,所以滑移所需要的切应力比理论值低很多。
因此,位错运动的结果,实现了整个晶体的塑性变形。
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多晶体的塑性变形(通常的金属)–多晶体的塑性变形是其单个晶粒塑性变形的综合。
其中每个晶粒的塑性变形,仍主要以滑移方式进行。
–由于构成多晶体的晶粒位向不同,还有晶界的阻碍,在其滑移、变形时,分先后次序逐批进行。
同时,还伴有晶间的滑移与转动。
F图3-3 多晶体塑性变形示意图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冷加工纤维组织金属在外力作用下进行塑性变形时,金属内部的晶粒也由原来的等轴晶粒(见图a)变为沿加工方向拉长的晶粒,当变形度增加时,晶粒被显著拉长成纤维状,这种组织称为冷加工纤维组织(b) 。
(a)(b)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利用金属的冷变形强化可提高金属的强度和硬度,这是工业生产中强化金属材料的一种重要手段。
但在压力加工生产中,冷变形强化给金属继续进行塑性变形带来困难,应加以消除。
在实际生产中,常采用加热的方法使金属发生再结晶,从而再次获得良好塑性。
这种工艺操作称为再结晶退火。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热变形加工可使金属中的气孔和疏松焊合,并可改善夹杂物、碳化物的形态、大小和分布,提高钢的强度、塑性及冲击韧度。
用温热变形得到的工件,其强度和尺寸精度比热变形高,而变形抗力比冷变形低。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3)
同一滑移面上若有大量的位错移出,则在晶体表 面形成一条滑移线。
位错在晶体中移动时所需切应力很小,因为当位错中心前 进一个原子间距时,一齐移动的只是位错中心少数原子, 而且其位移量都不大,形成逐步滑移,这就比一齐移动所 需的临界切应力要小得多,这称为“位错的易动性”。
研究表明,亚晶界的存在使晶体的变形抗力增加, 是引起加工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3.形变织构
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当金属按一定的方向变形量 很大时(变形量大于70%以上),多晶体中原来任 意位向的各晶粒的取向会大致趋于一致,这种有 序化结构叫作“变形织构”,又称为“择优取 向”,
金属材料的加工方式不同形成不同类型的织构: 拉拔时形成的织构称为丝织构,其特征是各个晶 粒的某一晶向平行于拉拔方向;轧制时形成的织 构称为板织构,其特征是不仅某一晶面平行于轧 制平面,而且某一晶向也平行于轧制方向。
3.变形引起的内应力
在金属塑性变形过程中,大约有10%的能量转化为内应力而残留在金属中, 使其内能增加。
这些残留于金属内部且平衡于金属内部的应力称为残余内应力。它是由于金 属在外力作用下各部分发生不均匀的塑性变形而产生的。
内应力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Βιβλιοθήκη (1)宏观内应力(第一类内应力)
金属材料在塑性变形时,由于各部分变形不均匀,使整个工件或在较大的 宏观范围内(如表层与心部)产生的残余应力。
3.1.2多晶体金属塑性变形的特点
大多数金属材料是由多晶体组成的。 多晶体塑性变形的实质与单晶体一样。 要考虑到晶粒彼此之间在变形过程中的约束作用,以及晶界对塑性变形的影
第三章_金属冷塑性变形解析
在变形过程中,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位错密度 的变化规律如下:
bL
二、储存能的测定方法 储存能的确定是很难的。 其测量的方法有:热量法、X-射线法,还可根据 某些物理或机械性能来间接确定。
采用热量法测定储存能,我们还必须关注材料的 化学成分、晶粒尺寸、变形程度和变形温度。 总体情况是:1)变形程度增加,储存能增大; 2)变形方式不同,剩余功的变化会导致储存能的 变化;如铜,拉伸时是3.2-5.7 J/mol,压缩时是 3.8-8.3J/mol,拉拔时是-95J/mol。 3)低和中应变条件下,细晶的储存能比粗晶大, 但高应变条件下,储存能与晶粒无关。
轧制织构不仅有平行于轧制方向的特殊结晶学 方向,而且在轧制面上还有一个低指数平面。
面心立方晶格金属和合金有相当简单而又显著
的轧制织构,这就是{110}<112>;同时带有各不相
同的大量次级织构,在铜金属中,直到变形很大而
接近{112}<111>时,这些次级织构还都是杂乱的。
次级织构对再结晶织构退火的生长有影响。
图3.2 Stored energies of deformation for different orientations in the α fibre of cold-rolled iron and steel
3.2 金属组织结构的变化
• 金属塑性变形的物理实质基本上就是位错的运动, 位错运动的结果就产生了塑性变形。 • 在位错的运动过程中,位错、溶质原子、间隙位 置原子、空位、第二相质点都会发生相互作用, 引起位错的数量、分布和组态的变化。从微观角 度来看,这就是金属组织结构在塑性变形过程中 或变形后的主要变化。
第三章 金属在冷塑性变形中的组织结构与性 能变化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第三章金属的塑性变形对组织性能
重冷塑性变形的金属,经1小时加热后能完全再结晶的 最低温度来表示。
最低再结晶温度:
T再=0.4T熔点 式中温度单位为绝对温度(K)。
8
学习情境三:金属的塑性变形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3.2
(3)再结晶温度影响因素:
1)变形程度 ➢2)金金属属再纯结度晶前:塑纯性度变越形高的, 最相低对再变结形晶量温称度为也预就先越变低形 度➢。3)预;加先热变速形度越大, 金属的晶体缺陷就越多, 组织越不 稳➢➢杂再定质结, 最和晶低合是再金一结元扩晶素散温(过度高程也熔, 需就点一越元定低素时;)间阻才碍能原完子成扩;散和晶 ➢界➢当提迁预高移先加, 可变热显形速著度度提达会高一使最定再低大结再小晶结后在晶,较最温高低度温再;度结下晶发温生度;趋于某 一➢高原稳纯始定度晶值铝粒。(越99粗.9大9,9再%结)最晶低温再度结越晶高温。度为80 ℃; ➢工业纯铝(99.0%)最低再结晶温度提高到290 ℃。
3
学习情境三:金属的塑性变形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3.2
3、热加工晶粒大小控制措施
(1).控制较低的加工终了温度 (2).控制较大的变形程度 (3).控制较快的冷却速度
0
学习情境三:金属的塑性变形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3.2
3、产生残余内应力 ➢定义:外力去除后,金属内部残留下来的应力。
产生原因:金属发生塑性变形时,内部变形不均匀, 位错、空位等晶体缺陷增多,会产生残余内应力。
➢1)宏观内应力 ➢2)微观残余应力 ➢3)晶格畸变应力
1
学习情境三:金属的塑性变形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3.2
3
学习情境三:金属的塑性变形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3.1
第一节 金属的塑性变形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一、二章(绪论+铸造成型):1缩孔、缩松:液态金属在凝固的过程中,由于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因而在铸件最后凝固部位出现大而集中的孔洞,这种孔洞称为缩孔,细小而分散的孔洞称为缩松。
2顺序凝固:指采用各种措施保证铸件结构各部分,从远离冒口部分到冒口之间建立一个逐渐递增的温度梯度,实现由远离冒口的部分最先凝固再向冒口方向顺序凝固的凝固方式。
3同时凝固:由顺序凝固的定义可得。
4偏析:铸件凝固后截面上不同部位晶粒内部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称为偏析。
5:宏观偏析:其成分不均匀现象表现在较大尺寸范围,也称为区域偏析。
6微观偏析:指微小范围内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
7流动性:液态金属自身的流动能力称为“流动性”。
8充型能力: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叫充型能力。
9正偏析:当溶质的分配系数K>1的合金进行凝固时,越是后来结晶的固相,溶质的浓度越低,这种成分偏析称之为正偏析。
10逆偏析:当溶质的分配系数K<1的合金进行凝固时,越是后来结晶的固相,溶质的浓度越高,这种成分偏析称之为逆偏析。
11:自由收缩:铸件在铸型中收缩仅受到金属表面与铸型表面的摩擦阻力时,为自由收缩。
12:受阻收缩:如果铸件在铸型中的收缩除了受到金属表面与铸型表面的摩擦阻力,还受到其他阻碍,则为受阻收缩。
13:析出性气孔:溶解于熔融金属中的气体在冷却和凝固的过程中,由于溶解度的下降而从合金中析出,当铸件表面已凝固,气泡来不及排除而保留在铸件中形成的气孔。
14:反应性气孔:浇入铸型的熔融金属与铸型材料、芯撑、冷铁或熔渣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气体在、铸件中形成的孔洞,称为反应气孔。
15:侵入性气孔:浇注过程中熔融金属和铸型之间的热作用,使型砂和型芯中的挥发物挥发生成,以及型腔中原有的空气,在界面上超过临界值时,气体就会侵入金属液而不上浮逸出而形成的气孔。
三章(固态材料塑性成型)1金属塑性变形:是指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材料产生预期的变形,以获得所需形状、尺寸和力学性能的毛坯或零件的加工方法。
8.金属的塑性变形和加工硬化
8.金属的塑性变形和加工硬化1.加工硬化:金属在冷塑性变形过程中,随着变形程度增加,其强度和硬度提高而塑性(延伸率、面缩率)则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2.面心立方金属单晶体的应力-应变曲线。
ⅰ硬化系数θ较小,一般认为在此阶段只有一个滑移系统起作用,强化作用不大,称位易滑移阶段。
ⅱ硬化系数θ最大且大体上是常数,对于各种面心立方金属具有相同的数量级,故称为线性硬化阶段。
ⅲ硬化系数θ随变形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故称为抛物线强化阶段。
3.对应力-应变曲线影响的主要因素。
4.面心立方金属形变单晶体的表面现象。
ⅰ除了照明特别好(暗场),用光学显微镜一般看不到滑移线。
ⅱ光学显微镜在暗场下可以看到滑移线,线长随应变的增加而递减,电镜观察到的单个滑移线比第一阶段粗而短。
ⅲ出现滑移带,带中包括许多靠的很近的滑移线,应变增加,带间不在增加新的线,形变集中在原来的带中,滑移带端出现了碎化现象。
5.面心立方金属单晶体的加工硬化理论。
6.多晶体是通过晶界把取向不同,形状大小不同,成分结构不同的晶粒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
晶界对塑性变形过程的影响,主要是在温度较低时晶界阻碍滑移进行引起的障碍强化作用和变形连续性要求晶界附近多系滑移引起的强化作用。
ⅰ障碍强化作用ⅱ多系滑强化作用ⅲ多晶体变形的不均匀性7.金属多晶体应力-应变曲线ⅰ点阵类型和金属种类的影响ⅱ变形温度于应变速率的影响a.随温度升高可能开动新的滑移系统。
b.随温度升高可在变形过程中出现回复和再结晶现象,引起金属软化,减弱加工硬化。
c.随温度升高可能出现新的塑性变形机理,使加工硬化减弱。
8.细化晶粒对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有何影响?有哪些途径可以细化晶粒?细化晶粒可以提高韧性,有助于防止脆性断裂发生,可以降低脆性转化温度,提高材料使用范围,在低强度钢中,利用细化晶粒来提高屈服强度有明显效果。
细化途径:(1)改变结晶过程中的凝固条件,尽量增加冷却速度,另一方面调节合金成分以提高液体金属过冷能力,使形核率增加,进而获得细化的初生晶粒。
第三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
主要工艺:微细晶粒超塑性、相变超塑性
小结
1.认识单晶体金属塑性变形的主要方式-滑移的主 要特点;
2.认识多晶体金属塑性变形的特点和晶界与晶粒位 向对塑性变形的影响; 3.掌握金属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结构、组织与性能 的变化规律,加工硬化产生的原因和实际意义;
滑移的同时必然伴随着晶体的转动。
孪生
孪生: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 相对于另一部分沿一定晶面(孪生面)和晶 向(孪生方向)发生切变的变形过程。
孪生的特点
金属晶体中变形部分与未变形部分在孪生面
两侧形成镜面对称关系。 发生孪生的部分(切变部分)称为孪生带或 孪晶。
孪生带的晶格位向发
生变化,发生孪生时 各原子移动的距离是 不相等的。
一、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主要方式:滑移、孪生
单晶体
弹性变形
滑移变形
孪生变形
滑移变形在晶体表面留下变形痕迹 孪晶变形在晶体内部留下变形痕迹
滑移
滑移是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 沿一定的晶面(滑移面)上的一定方向(滑 移方向)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滑动。
滑移示意图
机械工程材料
滑移的特点
滑移与位错
多晶体由许多晶粒组成,各个晶粒位向不同,且存在许 多晶界,变形复杂。
2、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多晶体由许多晶粒组成,各个晶粒位向不同, 且存在许多晶界,变形复杂。
(A)晶界的影响
晶界起强化作用
( B)晶粒位向的影响
轴向拉力F,试样横截面积A , 外力F作用在滑移面上,沿滑 移 方向的分切应力为:
晶界的影响
金属在热轧时变形和再结晶的示意图
热加工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⑴
①改善铸锭组织,表现在:
第3章 金属材料的塑性成形——压力加工
其优劣主要取决于金属本身和变形时的外部条件。
影响可锻性的因素
(1) 金属的成分:纯金属好于合金,fcc好于bcc好 于hcp,低碳钢优于高碳钢,低碳低合金钢优于 高碳高合金钢;有害杂质元素一般使可锻性变坏
(2) 金属的组织:单相组织好于多相组织;铸态下 的柱状组织、粗晶粒组织、晶界上存在偏析或有 共晶莱氏体组织使可锻性变差
2、研究与开发塑性加工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技术与模具 CAD/CAE/CAM技术等。
3、研究与开发柔性成形技术、增量成形技术、净成形技 术、近净成形技术、复合成形技术等。
4、研究与开发使环境净化的加工技术,如低噪音、小/ 无震动、节省能源、资源或再利用的加工技术。
§3.2 金属的塑性加工成形性
金属的塑性加工成形性/可锻性(Forgeability) : 用来衡量金属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而不易 产生裂纹的能力,是金属重要的工艺性能之一;
(3) 加工条件 1) 变形温度:一般变形温度的升高,可提高金 属的可锻性;但注意过热、过烧问题
不同合金系8种典型金属的可锻性
Ⅰ—纯金属及单相合金(铅合金、 钼合金、镁合金);Ⅱ—纯金属及 单相合金(晶粒长大敏感者)(铍、镁 合金、钨合含、钛合金);Ⅲ—具 有不溶解组分的合金(高硫钢,含 硒不锈钢);Ⅳ—具有可溶组分的 合金(含氧化物的钼合金,含可溶 性碳化物和氮化物的不锈钢); Ⅴ—加热时形成有塑性第2相的合 金(高铬不锈钢);Ⅵ—加热时形成 低熔点第2相的合金(含硫的铁、含 锌的镁合金);Ⅶ—冷却时形成有 塑性第2相的合金(碳钢和低合金钢 、-钛合金和钛合金);Ⅷ—冷 却时形成脆性第2相的合金(高温合
可显著减小总变形力,用小设备加工大零件。
第三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
纯金属的最低再结晶温度 与其熔点之间的近似关系: T再≈0.4T熔 其中T再、T熔为绝对温度.
金属熔点越高, T再也越高.
T再与ε的关系
T再℃ = (T熔℃+273)×0.4–273,如Fe的T再=(1538+273)×0.4–273=451℃
影响再结晶退火后晶粒度的因素
钛合金六方相中的形变孪晶
奥氏体不锈钢中退火孪晶
二、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分析单晶体的塑性变形,实际上就是分析 晶内变形。 单晶体塑性变形的主要方式有滑移和孪晶。 根据晶体结构 理论,任何一块单 晶体都包含有若干 不同方向的晶面。
外 力 在 晶 面 上 的 分 解 切 应 力 作 用 下 的 变 形 锌 单 晶 的 拉 伸 照 片
580º C保温8秒后的组织
580º C保温15分后的组织 700º C保温10分后的组织
第四节
金属的热加工
• 一、冷加工与热加工的区别
• 在金属学中,冷热加工的界限是以再结晶温
度来划分的。低于再结晶温度的加工称为冷 加工,而高于再结晶温度的加工称为热加工。
轧制
模锻
拉拔
• 如 Fe 的再结晶温度为451℃,其在400℃ 以下的加 工仍为冷加工。而 Sn 的再结晶温度为-71℃,则其 在室温下的加工为热加工。 • 热加工时产生的加工硬化很快被再结晶产生的软化 所抵消,因而热加工不会带来加工硬化效果。
铁素体变形80%
碎拉长的晶粒变为完整
的等轴晶粒。
650℃加热
• 这种冷变形组织在加热
时重新彻底改组的过程
称再结晶。
670℃加热
• 再结晶也是一个晶核形成 和长大的过程,但不是相 变过程,再结晶前后新旧 晶粒的晶格类型和成分完 全相同。
第3章 金属材料成形过程中的行为与性能变化
3.1 金属的凝固(solidification of metal) 金属的凝固( metal) 3.2 铸造、焊接过程中材料行为及性能变化 铸造、 3.3 冷塑性变形过程中的材料行为及性能变化 3.4 热塑性变形过程中的材料行为及性能变化 退出
第3章 金属材料成形过程中的行为与性能变化
作业: , , , , 。 作业:3,4,6,9,10。
本章结束
返 回
图3-1 纯金结晶时冷却曲线示意图
返回
图3-2 纯金属结晶过程示意图 返回
图3-3 钢锭中的树枝状晶体
返回
图3-4 树枝状晶体生长示意图
返回
图3-5 形核率和长大速率与过冷度的关系曲线
返回
图3-6 铸件的宏观组织形成过程示意图
•零件常用的成形方法: 零件常用的成形方法: 零件常用的成形方法 整体凝固成形。 铸 件——整体凝固成形。 整体凝固成形 焊 件——局部熔化(凝固)连接成形。 局部熔化( 局部熔化 凝固)连接成形。 其它件——塑性成形(包括切削成形), 塑性成形(包括切削成形) 其它件 塑性成形 如锻件、冲压件及机制件。 如锻件、冲压件及机制件。 •成形过程中材料内部组织结构有变化 材料行 成形过程中材料内部组织结构有变化→材料行 成形过程中材料内部组织结构有变化 为、性能变化。 性能变化。
3.2铸造、焊接过程中材料行为及性能变化 3.2铸造、焊接过程中材料行为及性能变化
3.2.1 铸锭组织(ingot microstructure) 铸锭组织( microstructure) •实际结晶时,液态金属在模腔中凝固,存在①模壁作用 实际结晶时,液态金属在模腔中凝固,存在① 实际结晶时 方向性散热,最终形成三晶区的铸锭组织。 ②方向性散热,最终形成三晶区的铸锭组织。 图3-6 表面细等轴晶区:模壁激冷( 及非自发形核→细 表面细等轴晶区:模壁激冷(大△T )及非自发形核 细 小晶粒薄层,无实用价值。 小晶粒薄层,无实用价值。 且方向性散热→垂直模壁单相长 柱 状 晶 区:△T↓且方向性散热 垂直模壁单相长 且方向性散热 柱晶, 大 →柱晶 , 致密但粗大 , 性能有方向 柱晶 致密但粗大, 性且柱晶间为薄弱环节。 性且柱晶间为薄弱环节。 晶区:温度均匀,到处同时形核、各向长大, 中心 等轴 晶区:温度均匀,到处同时形核、各向长大, 晶粒较小,性能较好。 晶粒较小,性能较好。
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第3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
吊钩内部的纤 维组织 (左:合理; 右:不合理, 应使纤维流线 方向与零件工 作时所受的最 大拉应力的方 向一致)
43
3)热加工常会使复相合金中的各个相沿着加工变形 方向交替地呈带状分布,称为带状组织。 带状组织会使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产生方向性,特 别是横向塑性和韧性明显降低。一般带状组织可以通过 正火来消除。
滑移面 +
滑移方向
=
滑移系
原子排列 密度最大的 晶面
滑移面和 该面上的一 个滑移方向
三种典型金属晶格的滑移系
晶格 滑移面 {110}
体心立方晶格 {111} {110}
面心立方晶格
密排六方晶格
{111}
滑移 方向
滑移系
6个滑移面
×
2个滑移方向
=
12个滑移系
BCC
4个滑移面
×
3个滑移方向
=
12个滑移系
35
这是因为此时的变形量较小,形 成的再结晶核心较少。当变形度 大于临界变形度后,则随着变形度 的增大晶粒逐渐细化。当变形度 和退火保温时间一定时,再结晶 退火温度越高,再结晶后的晶粒 越粗大。
36
再结晶晶粒大小随加热温 度增加而增加。
临界变形度处的再结晶 晶粒特别粗大
变形度大于临界变形 度后,随着变形度的增 大晶粒逐渐细化
41
(2) 出现纤维组织 在热加工过程中铸态金属的偏析、 夹杂物、第二相、晶界等逐渐沿变 形方向延展,在宏观工件上勾画出 一个个线条,这种组织也称为纤维 组织。纤维组织的出现使金属呈现 各向异性,顺着纤维方向强度高, 而在垂直于纤维的方向上强度较低。 在制订热加工工艺时,要尽可能使 纤维流线方向与零件工作时所受的 最大拉应力的方向一致。
第三章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二、再结晶 1. 再结晶过程及其对金属组织、性能的影 响 变形后的金属在较高温度加热时,由于原 子扩散能力增大,被拉长(或压扁)、破碎的 晶粒通过重新生核、长大变成新的均匀、细小 的等轴晶。这个过程称为再结晶。变形金属进 行再结晶后,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明显降低,而 塑性和韧性大大提高,加工硬化现象被消除, 此时内应力全部消失,物理、化学性能基本上 恢复到变形以前的水平。再结晶生成的新的晶 粒的晶格类型与变形前、变形后的晶格类型均 一样。
二、再结晶 1. 再结晶过程及其对金属组织、性能的影 响 变形后的金属在较高温度加热时,由于原 子扩散能力增大,被拉长(或压扁)、破碎的 晶粒通过重新生核、长大变成新的均匀、细小 的等轴晶。这个过程称为再结晶。变形金属进 行再结晶后,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明显降低,而 塑性和韧性大大提高,加工硬化现象被消除, 此时内应力全部消失,物理、化学性能基本上 恢复到变形以前的水平。再结晶生成的新的晶 粒的晶格类型与变形前、变形后的晶格类型均 一样。
3.3 塑性变形后的金属在加热时组织和性能的 变化 金属经塑性变形后,组织结构和性能发生 很大的变化。如果对变形后的金属进行加热, 金属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又会发生变化。随着加 热温度的提高,变形金属将相继发生回复、再 结晶和晶粒长大过程。
一、回复 变形后的金属在较低温度进行加热,会发生回复 过程。 产生回复的温度T回复为: T回复=(0.25~0.3)T熔点 式中T熔点表示该金属的熔点, 单位为绝对温度 (K)。 由于加热温度不高, 原子扩散能力不很大, 只是 晶粒内部位错、空位、间隙原子等缺陷通过移动、复 合消失而大大减少,而晶粒仍保持变形后的形态, 变 形金属的显微组织不发生明显的变化。此时材料的强 度和硬度只略有降低,塑性有增高,但残余应力则大 大降低。工业上常利用回复过程对变形金属进行去应 力退火、以降低残余内应力,保留加工硬化效果。
金属塑性变形机制-加工硬化参考讲义
金属塑性成形理论基础(二)加工硬化参考讲义塑性变形不但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外形和尺寸,而且会使金属内部组织和各种性能等发生变化。
多晶体经冷塑性变形后,金属内部组织将发生如下变化:①晶粒沿变形最大的方向被拉长,晶粒由多边形变为扁平形或长条形,当变形量很大时,各晶粒可以被拉成纤维状;②晶粒碎化成亚晶块(亚晶粒),塑性变形伴随着大量位错产生,由于位错交互作用,使晶粒“碎化”成许多位向略有差异的亚晶块(或称亚晶粒);③产生形变织构,金属塑性变形量足够大(70%以上)时,还会使晶粒发生转动,即各晶粒的某一晶向都不同程度地转到与外力相近的方向,从而使多晶体中原来任意位向的各晶粒取得接近于一致的位向,形成所谓“择优取向”,这种组织称为形变织构。
金属中变形织构的形成,会使它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等明显地出现各向异性,所以对材料的工艺性能和使用都有很大影响。
冲压复杂形状零件(如汽车覆盖件等)时,产生不均匀塑性变形而可能导致工件报废。
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利用织构现象来提高硅钢板的某一方向的磁导率,使其在用于制造变压器铁芯时使变压器的效率大大提高。
冷塑性变形后的金属由于内部组织的变化,将引起力学性能的明显变化-加工硬化。
加工硬化的概念: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显著提高而塑性和韧性明显下降,这一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加工硬化产生的原因:金属发生塑性变形时,由于位错密度增加,位错间的交互作用增强,相互缠结,造成位错运动阻力的增大,引起塑性变形抗力提高。
而金属塑性变形中,晶粒沿变形方向拉长而造成晶粒变形和晶格扭曲,也使滑移变形阻力增大。
另一方面由于晶粒破碎细化,使强度得以提高。
另一方面由于晶粒破碎细化,使强度得以提高。
加工硬化是有双重作用的,不利的一面是:变形抗力增大,动力消耗增大,同时脆性断裂危险性也增大。
另一方面,加工硬化具有很重要的工程意义。
首先,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强化材料的手段,可以用来提高金属的强度,这对于那些不能通过热处理方法得以强化的合金尤为重要;其次,加工硬化是金属的冷成形加工的保证。
金属的塑性变形和加工硬化课件
金属的屈服准则和流动法则
屈服准则
描述金属开始屈服的条件,常用的有Von Mises屈服准则和 Tresca屈服准则。
流动法则
描述金属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应力的变化与变形的关系,常用 的有Prandtl-Reuss流动法则和Coulomb-Mohr流动法则。
02 金属塑性变形的过程
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比较
高性能金属材料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金属构件的疲劳寿命
02
研究金属其疲劳寿命,为金属构件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金属材料的可回收性和可持续性
03
研究金属塑性变形和加工硬化对材料可回收性和可持续性的影
响,为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加工硬化在金属材料的改性效果中起着重要作用,如通过 加工硬化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抗腐蚀性能、磁性能和热性 能等。
加工硬化在金属材料连接技术中的应用
金属材料连接技术
加工硬化可以用于金属材料的连接技术中,如通过焊接、铆接和粘 接等工艺,将两个或多个金属材料连接在一起。
金属材料连接工艺
加工硬化在金属材料的连接工艺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通过控制焊 接温度、焊接速度和焊接压力等,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焊接接头。
弹性变形
金属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形变,当外力去除后,金属能够恢复原状。
塑性变形
金属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形变,当外力去除后,金属不能恢复原状。
金属的塑性变形机制
滑移
金属晶体中的原子在切向应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晶面和晶向相对滑移。
孪生
金属晶体中的一部分原子或分子的位置发生改变,以适应外力作用下的形变。
金属塑性变形的影响因素
纳米尺度实验技术
利用纳米压痕、原子力显微镜等纳米尺度实验技 术,研究金属在纳米尺度下的塑性变形和加工硬 化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多系滑移强化作用
• 多晶体材料中,一个晶粒产生滑移变形而不破坏 晶界连续性,相邻的晶粒必须有相应协调变形才 行。多晶体的塑性变形,一旦变形传播到相邻的 晶粒,就产生了多系滑移。位错运动遇到的障碍 比单系滑移多,阻力要增加。而且随着变形量的 增加,阻力增加很快,这就是多系滑移所产生的 强化作用。 • 在不同的晶体结构中,多系滑移强化和障碍强化 所起作用的大小是不同的。体心和面心立方晶体 金属中,滑移系统多,多系滑移强化效果比障碍 强化大得多;室温下变形的六方金属晶界的障碍 强化是主要的。
二、 BCC晶格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高纯度的BCC金属室温的应力应变曲线与FCC 金属的曲线相似。 如果含有微量杂质原子或在低温形变时,将产 生明显的屈服现象而得不到三个阶段的硬化曲 线。
图3.4 铌单晶体的加工硬化
三、HCP晶格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HCP金属的应力应变曲线的第Ⅰ阶段硬化率 θⅠ与FCC金属相近,但通常限于一组基面滑移 ,出现很长的第Ⅰ阶段,远远超过其他结构的 晶体,以致其第Ⅱ阶段还未充分发挥时试样就 已经断烈了。但条件合适时也会出现完整的三 个阶段。
2、影响应力一应变曲线的主要因素 1) 取向的影响
FCC金属单晶体的应力一应变曲线形状和试样的 取向关系很密切。
图3.3 单晶铝不同取向拉伸时 的应力-应变曲线 ---室温;—77K
2)金属的层错能和纯度的影响
层错能的高低影响到第Ⅲ阶段前的变形发展。 室温下的层错能高的金属,扩展位错很容易束 集及产生交滑移, Ⅱ 值不超过 4 % -5 %,应力 应变曲线很快进入第Ⅲ阶段;层错能低的金属, 因为扩张位错不易束集,位错交割困难,不易 产生多系滑移,则 Ⅱ可能超过20%以上。 杂质原子明显地影响到第Ⅰ阶段的长度。主要 从杂质原子对层错能影响和形成弥散的第二相 两个方面。
加工硬化第三阶段有加工软化现象。 Cottrell和Stoke发现,如纯铝在90K变形至第 二阶段,继之升高温度,于室温下再进行实验 时,就有明显的屈服降落。这说明低温时的硬 化会部分地突然去除,显然低温变形时形成的 位错结构是不稳定的,到室温时发生某种变化 。由此证明,铝在室温下出现的屈服点,并不 是由于点缺陷的扩散或杂质原子偏聚到位错线 ,钉扎了位错所造成的。 由以上实验结果可知,易滑移阶段只在主滑移 系统上运动,第二阶段次滑移系统上的位错参 与了滑移变形,第三阶段则产生了螺位错的交 滑移。
在各种结构的金属中,面心立方金属的硬化机 理研究得比较深入,下面重点以FCC金属为例 加以说明。
一、FCC晶格单晶体的塑形变形 1、应力一应变曲线
图3.2 面心立方单晶体典型的应力-应变曲线
典型曲线的三个阶段特征: 第一阶段特征: 1)加工硬化率( Ⅰ)很低; 2)滑移线细而长且均匀分布; 3)加工硬化速率对晶体位向和杂质十分敏感; 4)滑移线上的位错数可以很大; 5)三类晶体结构中,没有螺位错存在,这可能 是由于在相邻滑移面上两个异号螺位错相遇时, 由于交滑移而湮灭了。只有在层错能低的合金( 如Cu-10%Al)中才可以看到螺位错。 其位错组态常呈刃位错多极子排列。
• 晶界对塑性变形过程的影响,主要是在温度较 低时晶界阻碍滑移进行引起的障碍强化作用和 变形连续性要求晶界附近多系滑移引起的强化 作用。 1.晶界的障碍强化作用 • 由于晶界两侧晶粒取向不同,滑移从一个晶粒 延伸到下一个晶粒是不容易的,晶界存在着阻 碍塑性变形进行的作用。 • 要实现塑性变形从一个晶粒传递到下一个晶粒, 就必须外加以更大的力,这就是晶界的障碍强 化作用。
3) 温度的影响 温度升高时,0略有降低, Ⅲ而则显著降低,
Ⅱ
则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FCC金属形变单晶体的表面现象
面心立方晶体研究发现,无论层错能高低,只要是 处于同一个阶段形变,都具有相同特征的表面现象。 各阶段观测研究的结果简述如下: 第1阶段;用光学显微镜一般看不到滑移线。 第Ⅱ阶段:光学显微镜在暗场下可以看到滑移线, 线长随应变的增加而递减。电镜观察到的单个滑移 线比第1阶段的粗而短。 第Ⅲ阶段:出现滑移带,带中包括靠得很近的滑移 线。应变增加时,带间不再增加新线,形变集中在 原来的带中,带端出现了碎化现象。所谓碎化现象, 系指相互连接着的滑移带的侧向移动现象。
图3.5 锌单晶的加工硬化
3.2 金属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使用的大多数金属材料都是多晶体。多晶体是 通过晶界把取向不同、形状大小不同、成分结 构不同的晶粒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多晶体的 塑性变形是许多单晶体塑性变形的集合。但是, 由于组成多晶体的各个晶粒取向不同,由于存 在着晶界及晶粒大小有差别,使得多晶体的塑 性变形和强化有许多不同于单晶体的特点。
第3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和加工硬化
3.1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加工硬化-金属塑性变形中,变形程度增 加,其强度和硬度提高而塑性则降低。 金属在冷塑性变形过程中,为什么会出 现强化现象 ? 如何实现强化 ? 受哪些因素 影响以及其强化的变化规律如何呢?
首先来分析纯金属单晶体的塑性变形过程
图3.1 典型金属的应力-应变曲线
第二阶段特征: 1)加工硬化率( Ⅱ )很高,且和应变量呈线 性关系; 2)加工硬化率对金属的种类或合金的成分(只 要为面心立方晶体)不敏感,对晶体的位向也不 敏感; 3)滑移线长度随应变量有如下规律:
2 l2
4)每根滑移线上位错数大致不变; 5)其位错结构缠结,形成胞状结构。
一、晶界在塑性变形中的作用
为了显示晶界对变形的影响,可将由几个晶粒 组成的大晶体承受变形并观察和测量它的变形 分布情况。如下图:
图3.6 总变形量相同时多晶铝的几个晶粒各处的实际变形量
由图可知: 1)总变形量相同时,在多晶体内,不仅各晶 粒所承受的实际变形量不同,而且每个晶粒内 部各处的实际变形程度也不一致。 2)在晶粒边界处变形程度都比晶粒内部小, 这既表明晶界处较难变形;也显示出晶界在促 进变形的不均匀分布上起很大作用。
第三阶段特征: 1)加工硬化速率( Ⅲ )降低,曲线呈抛物 线型; 2)变形温度和层错能对第三阶段有影响; 3)该阶段是一个热激活过程,该阶段开始时 的应力随温度的增加而快速减少; 4)内部组织变化的特征是:出现了滑移带。 随着变形量的增加,滑移都集中于滑移带内, 在滑移带之间不再出现新的滑移痕迹,而在滑 移带内可以看到交滑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