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中印对比
印度和中国经济改革的对比分析
印度和中国经济改革的对比分析摘要:中国与印度两国的经济改革在改革的背景、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问题等方面具有相似之处。
但在改革的动因与执行力、突破口、对外开放的侧重点、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点等方面明显不同。
两国经济改革的对比,启示我们在改革中,要推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协调发展,在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中提升改革效果。
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改革发展之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关键词: 中国印度经济改革比较启示中国与印度是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都是发展中的大国。
近年来随着两国经济改革的推进,发展速度很快,经济规模大增,与俄罗斯、巴西,南非一起被国际社会称为“金砖五国”,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已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两国的发展与经济改革密切相关,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印度自1991年经济改革以来也取得了重要成就。
2011年是印度经济改革20周年,对比两国的经济改革对于两国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与印度经济改革的相似之处中国与印度的具体国情不同,但两国在经济改革的背景、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问题等方面具有较多相似之处。
1.经济改革的背景相似改革的背景,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就是在什么样的前提下开始进行改革的。
中国和印度都是世界人口大国,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两国的经济发展大体在同一水平。
从宏观角度来看,中印两国都以计划经济为主要的经济发展方式。
中国以指令性计划经济为主,印度则以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相结合的方式为主。
可以说,两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当时苏联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
因而中国和印度的改革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苏联发展方式的自觉反思。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中印两国一直试图实行赶超战略。
但在经济改革之前,两国的企业普遍没有自生能力,因而很难实现赶超。
发展中国家由于资本比较稀缺、劳动力相对比较丰富而廉价。
因此,对各个企业而言,在从事的产业、生产的产品以及工艺技术结构的选择上,应主要选择劳动密集型而不是资本密集型。
中印经济发展比较与启示-最新资料
中印经济发展比较与启示文献标识码:A随着印度经济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南亚的这个大国与中国相提并论,“龙象之争”的说法甚嚣尘上。
中印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两个国家,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11.9%,印度为8.7%,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
两国自实施改革政策以来,由于选择的发展道路不同,发展成果和潜力也有不少差异。
一、中印经济发展模式比较中国和印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目前看来都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各自都避开了劣势,发挥了优势,在现有条件下都是较好选择。
我们仅从经济结构、环境因素和教育水平几个方面对中印经济进行具体比较。
(一)经济结构基础的对比中印两国当前的经济结构基础截然不同。
中国在制造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印度则直接跳过了工业化过程,着眼于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
中国产业结构的特点仍然是第二产业占居首位。
而印度产业结构的最大特征是服务业比率高,其中的软件研发部门更是一枝独秀、突飞猛进。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两国产业结构的差别。
中国的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高达51%,和印度的第三产业占本国经济比重相当。
中国的经济规模及出口市场分别是印度的3倍及8倍,投资及出口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而另一方面,印度已发展起一个世界级的服务业,以优秀的语言人才、良好的技术基础设施及廉价的劳动力吸引跨国公司在其设立后台服务。
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3%来自于投资,40%来自于消费。
而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仅有27%来自于投资,却有逾60%来自于消费。
从表2可以看出国内内需对印度经济增长的贡献。
在利用外资方面,印度远不如中国。
2007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DI)总量达到747 68亿美元,稳居发展中国家FDI流入量之首。
相较于中国,印度吸引FDI的流入量不是很多,2007年FDI流入量为191.56亿美元,比中国FDI流入量的1/3还要少。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制造业驱动,伴随着国内高储蓄、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境外直接投资和外贸扩张,是一种兼顾内需和外向的发展模式。
中印两国宏观经济管理比较其启示论文
中印两国宏观经济管理比较及其启示中图分类号:f1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6-000-02摘要中国和印度,这两个文明古国在经历了长时期的殖民和战争的创伤之后,针对本国国情采用不同手段开始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在印度的发展史上,一直注重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研究,而发展迅猛的印度,也在改革发展中对中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关键词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软件业在当今国际社会中,中国和印度是两个正在崛起的大国,这两个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经济总量扩张。
在经济转型中,中国和印度都选择了政治稳定条件下的渐进式改革,但在改革的突破口、通向市场化的道路、对外开放以及经济增长的模式方面却存在着差异。
经济发展模式和战略的选择,既深刻地受制于时代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又会对以后的经济发展进程产生路径依赖,从而产生长期的重大影响。
一、早期计划经济模式发展时期中印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独立后的印度为消除殖民地经济的影响,建立了以公营和私营并存的混合经济发展计划为手段,以“社会主义类型”为目标,建立一个独立自主、消灭贫困和争取社会公正的国家。
印度主要依靠外国经济援助弥补本国的不足,重点发展国营经济,加速民族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保持较低的储蓄投资比例,较低的对外经济依存,较大的服务经济成分,较多的劳动力参与,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且秉持着经济独立自主的计划战略目标,从而逐渐形成具有印度特色的经济增长方式。
中国解放以后,基本上照搬前苏联斯大林的集权计划经济模式,通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和土地改革运动,建立起计划性的社会主义工农业基础,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农村集地化。
中国的工业化模式基本上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利用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从农业那里汲取工业化资金。
在新中国最初建立的那段特殊发展时期里,以“集中统一、自上而下”为特点的计划经济体制对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重建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并使人民均享增长带来的利益,这是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目标。
中印经济发展的比较分析
%。 即便 印度 迅 速 加 大对 基 础 印度 的经 济 总量 与 人 均 G 要 低 于 指 标 是 9 DP
2 , 界排 名 l 位 。 0 8年 , 国 G 中 国 ,但 其产 业 结 构 中服 务业 的 比重较 设 施 的投 资力 度 ,若要 赶上 现 今 中 国基 % 世 2 20 中 DP
就 。两 国经 济的 发展 具 有较 高 的 可 比性。鉴于 此 , 文通 过 两 国经济 的发展 比较 , 发现 我 国在 经 济发 展 中存 在 的 问题 。 本 来 [ 词 ]中 国; 印度 ;经 济发 展 ; 比较 关键
[ 中图 分类 号】F 2 . [ 3 03 文献 标 识 码】 [ 章编 号 】10 —6 6 (0 0)I-090 文 0 99 4 2 1 0 3 -2 1
61 第 %) 2 %。 9 中 印作 为 世 界上 经 济 发 展 最 快 的两 产量 已 由 19 年 的 1 6 吨增 加到 2 0 工 业就 占了 4 . , 三产 业 占 4 .5 90 . 亿 7 08 个 国家 ,的确 有 许 多相 似 点 ,如 :中 印 年 的 23 亿 吨 ,增 长 了 3 %。 . 4 3 二 、软环 境 比较 世界 经 济论 坛 ( E ) 布的 《 球 w F发 全
位 ,仅次 于美 国和 日本 。 P P法计 算 , 上 升 ,且 第 三 产 业增 长 迅 猛 。 由此 也 可 增 长 的最 主 要 因 素 。 于基 础 设 施 原 因 , 按 P 由
中 国的 G P在 2 0 年和 2 0 D 07 0 8年分 别 为 以发现 印度经济发展 的问题 :尽管 印度 在 印度 出 口商 品 的平 均 时 间 要 比 中 国多 70 1 15 . 美元 和 7 14 3亿 9 6. 美元 。 占世 独 立后 就 开 始 实 施工 业 化 战 略 ,但 印度 l 3亿 6天 。 界总 量 为 1. %和 l.%,是世 界上 仅 第二 产 业 的 发 展 在 国 民经 济 中始 终 没 有 07 8 1 4 次 于 美 国的 经济 大 国 。
中印经济形势比较分析
中印对比看改革开放的影响中国和印度同为四大文明古国,在当代世界也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巧的是地理上相邻,人口也相近,近代也同曾面临殖民主义的威胁又同为金砖国家.印度和中国人口加起来占全世界40%左右,所以印度和中国的崛起不仅代表着各自国家的崛起,也不仅代表亚洲的崛起,更是对解决贫困人口有着重要的世界意义.另外论了解程度的话,我们对日本、韩国、越南、朝鲜的了解比对印度的了解多,也许是因为同为或者说同曾为汉字文化圈的原因吧。
我们和印度在近代历史上命运如此相似,也许是出于曾经上的领土纠纷,又或许是国情有些相似且地理相邻的缘故两个国家都在互相比较,既然我们在讨论一件事物是时候,就有必要去了解它,去了解这个陌生的邻居1947年印度独立,1949年新中国诞生,经济起点也相近。
印度从英国殖民体系中独立出来,继承英国遗留的工业体系和制度,中国这一边1945结束抗日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内战,百废待兴。
不光我们在发展,世界也在发展,印度也是如此,而2017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GDP总量约为印度的5倍,而改革开放可以说是居功至伟.其实除了总所周知的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外,印度1991年也实行了一次某种意义上的改革开放。
图1:2017年全球GDP前20强(来自世界经济信息网)1.印度的改革开放两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不得不面对自己社会所存在的问题。
印度国内100多个民族,各种语言林立,也不像中国一样有主体民族和统一的文字,不同的邦的官方语言也不尽相同,联邦制度,且各邦的权利过高,宗教矛盾突出。
而且种姓制度的余毒的影响残留至今,即便印度政府也想要淡化种性观念。
这是内部矛盾,而印度雄踞南亚次大陆,地理位置优于我国,不过也有印巴分治带来的边境冲突,和与中国的边界纠纷。
而在教育方面,1949年前后两国文盲率大致相当。
印度从独立到1986年为止,文盲率仍高达%63。
77,但辍学率也高达31%,毋庸置疑贫穷是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
中国与印度的经济的比较分析
中国与印度的经济的比较分析摘要近年来,中国和印度近几年高速发展的经济让世界的目光重新回到了亚洲,国际社会出现了一股“中印比较热”,但是一样的高速发展的背后,确有着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
我国和印度在经济结构上形成鲜明对比,我国以制造业为核心,印度靠服务业带动。
本文通过对中国和印度经济的宏观经济指标、经济发展模式和对外经济战略等发面进行了比较,进而加深对我国经济与印度经济的了解。
关键词:中国印度、经济、发展、比较1 中国和印度的经济的原因概括来说,将中国和印度的经济进行比较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首先,作为发展中的两个大国,中国和印度是最具有可比性的。
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与亚洲“四小龙”不好比较,他们都是小的国家或地区,与英法美德等西方发达国家也不好比较,他们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而中国与印度都属于现代化的后发国家,最有可比性:论历史和文明,两国都是著名的文明古国;论人口规模,两国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人口大国;论自然资源,两国各有所长;论二战后发展的起始条件,两国都贫穷落后;论最初的发展战略,两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国家计划主导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论经济改革,中国早于印度但两国都已取得成效。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持续了多年的高速增长。
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经济也持续了好几年的高速增长。
以上诸因素很自然地使人们把比较的眼光集中在中国和印度身上。
其次,中国和印度是亚洲两个发展中的大国,其快速发展势必对整个亚洲乃至整个世界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一直把西方发达国家作为自己比较和追赶的对象,“赶英超美”是中国早就确定的战略目标。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稳步发展的势头,某些西方人担心中国的强大会对他们造成威胁,因而频频在“中印比较热”上制造新热点、新话题,借以分散中国紧盯西方发达国家的注意力。
尽管借中印比较,抬高印度,唱衰中国,难以破坏中国的崛起,但至少会分散一些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的关注。
中印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89页PPT资料
当然,要发生这样的变化,一个充分条件 是工业化与城市化必须同时并进,因为城 市可以创造更多的消费活动、城市生活需 要更多的社交、城市的生活费用通常也要 比乡村更加昂贵、而且城市的工作与生活 节奏也要比乡村快得多。所有这些将会大 大地降低人们的生育欲望,从而产生经济 增长与人口增长的负相关效应。
印度在刚刚开始改革的时候,其贫困人口 要占到全国总人口的36%,但是在市场化 改革仅 8 年之后,其贫困人口占全国总人 口的比例就显著地下降了八个百分点,平 均每年降低一个百分点。
毫无疑问,中国与印度在解决贫困问题上 的巨大突破既为全世界发展中国家走出贫 困树立了信心,也为世界解决贫困问题提 供了可能。
在今天的世界经济中,那些既未向市场经 济转型、又没有实行对外开放的国家,至 今没有发生经济增长也就不足为怪了。
如果我们沿着这样的逻辑作更进一步的推 理,那么中国和印度的崛起还将为改善世 界人权状况做出巨大的贡献。无数的事实 证明,人权状况的改善极大地依赖于经济 上的脱贫。
(2)中国和印度的崛起与15世纪西 方国家的崛起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
中国和印度的崛起有助于减少和消除世界性的贫困,但 是在西方国家崛起的过程中则制造了世界性的贫困。在 西方国家崛起的过程中,我们不仅看到发生了在他们各 自国内的阶级分化与收入分配对于资本的过度倾斜,以 及由此而产生的贫困,而且还看到了由西方国家的殖民 活动与帝国主义战争所造成的世界性贫困增长,从而使 得整个世界日益被分化为发达的工业化富国与不发达的 发展中穷国。
2、亚洲的复兴
亚洲的复兴是从1950 年代开始的,但是走出亚洲 经济复兴第一步的并不是中国和印度,而是日本, 这是因为中国与印度在争得民族独立与解放之后, 出于对西方国家的“ 敌意 ”而选择了被事实证 明是缺乏效率的“ 计划经济体制 ”,结果未能 实现有效的经济增长,从而也就不能有效地解决 多个世纪积累起来的贫困。
5.中印对比-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课程研究小组报告课题名称: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中印比较(10年)小组负责人:胡岚林学号: 201000904023小组成员:陈龙强学号: 201000904001小组成员:吴慧彬学号: 201000904037小组成员:李荣华学号: 201000904022小组成员:雷嘉杏学号: 201000904024报告执笔人:雷嘉杏二O一三年十二月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中印比较(10年)摘要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
支持经济增长的人认为它可以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并且增加就业机会。
由于中印都是世界人口大国,两者人口总数占世界总人口的40%左右,因此发生在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从一开始就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在当今国际社会中,中国与印度是两个正在崛起的大国,这两个世界最大的的发展中国家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经济总量扩张。
在经济转型中,中国与印度都选择了政治稳定条件下的渐进式改革,但在改革的突破口、通向市场化的道理、对外开放以及经济增长的模式方面却存在着差异。
经济发展模式和战略的选择,既深刻地受制于时代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又会对以后的经济发展进程产生路径依赖,从而产生长期的重大影响。
现在中国与印度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两个国家,这两国既存在差异也有相同之处。
中国与印度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选择的发展道路不同,发展成果也有不少差异。
针对两国经济相应的比较有利于我国取长补短,进一步发展本国经济。
关键字:经济增长、中国、印度、比较一、经济增长的概念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
《中印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中印经济发展比较分析服务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竞争的核心,是衡量一国国际贸易竞争力的重要标准,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更是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中印两国作为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环境和人口数量上有相似之处,但服务贸易发展情况却大不相同。
多角度对两国服务贸易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对于优化我国服务贸易结构、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具有指导意义。
一、中印服务贸易发展情况总体比较(一)两国规模均不断上升,我国约为印度两倍2008-2019年,中国服务贸易收支总额由3017亿美元增至749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10.3% ;印度服务贸易收支总额由1617亿美元增至345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7.6%。
总体来讲,中印两国服务贸易收支总额除个别年份受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出现小幅下降外,基本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我国增速略高于印度,2019年我国服务贸易收支总额约为印度两倍多。
从服务贸易收支总额占GDP比重看,2008-2019年,中印两国占比均比较稳定,变化不大。
但是印度占比约为中国的两倍,印度占比稳定在12%左右,中国占比稳定在6%左右。
(二)我国长期保持逆差,印度长期保持顺差2008-2019年,我国服务贸易收入、支出、收支差额(逆差)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5% 、13.1%、39.3% ,逆差由111 亿美元增长至2611亿美元;印度服务贸易收入、支出、收支差额(顺差)年均增长率为7.1% 、8.9% 、6.3%,顺差由505亿美元增长至837亿美元。
从分项增长速度上看,中印服务贸易收入增长速度较为接近,但支出增长速度差异较大,中国高出印度4个百分点以上,主要是由于近年来中国旅行项下支出增长较快。
总体来讲,我国服务贸易长期保持逆差,且逆差规模快速扩大;印度服务贸易长期保持顺差,且顺差规模保持平稳增长。
二、中印服务贸易收支结构比较分析(一)从收入结构上看,我国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印度集中在技术密集型行业2019年,中国服务贸易收入主要集中在其他商业服务、运输服务、旅行,分别占比28.3% 、18.9%% 、14.7%,合计占比61.9% ;印度主要集中在“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旅行,分别占比46.0%、21.7% 、15.0% ,合计占比82.7%。
中印两国对外直接投资比较分析
中印两国对外直接投资比较分析关于中印两国对外直接投资比较分析一、背景介绍二、中印两国对外直接投资概述三、中印两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劣比较四、中印两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与难点五、中印两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未来发展趋势一、背景介绍中国和印度这两个拥有庞大人口和极具发展潜力的亚洲经济大国,长期以来都是世界上最活跃的跨国投资国家。
然而,中印两国其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存在差异,必须进行比较分析才能更好地了解双方的对外直接投资情况。
二、中印两国对外直接投资概述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而印度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仍然相对较小。
根据2019年统计数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已经达到了18929亿美元,而印度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没有超过1200亿美元。
中国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逐渐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在海外不断扩张。
而印度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从事服务业和科技领域,投资范围相对较窄。
中印两国的主要投资行业也大不相同,中国的投资涵盖了制造业、能源、矿业等领域;印度则更为集中于软件和信息技术行业。
三、中印两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劣比较从对外直接投资效益角度来看,中国和印度均面临不少问题。
在受到国际贸易摩擦和全球市场不景气的环境中,如何促进中印两国的对外投资效益提升,仍需进一步探讨。
就中印两国的投资环境而言,中方已经实现了较大的投资宽松化,同时也提高了法律和政策法规的透明度并大力打击腐败问题。
而印度目前仍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比如市场开放度低、法律体系欠缺、官僚主义等问题。
从对外投资风险和收益的角度分析,两国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国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对外投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不错的回报。
而印度的对外投资收益往往不尽如人意,率先进入的投资项目虽然增加了海外业务,但也引发了一些问题,比如资金流出、人员管理效率低下等。
四、中印两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与难点中印两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着不少问题和难点。
针对中国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因素和市场因素不同步,投资政策和营商环境不尽如人意。
从中印对比浅看中国经济
中国当今经济发展态势:
• 经济增长依然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房地产拉动, 内需不足,对外经济依赖性强; • 第三产业迟迟得不到实质性发展; • 国企、央企等大型利益集团“以逸待劳”,轻而易 丼获取社会财富,相反,民间中小企业发展屡步为艰; • 银行借贷偏向国有企业,歧视中小企业; • 国内缺乏合法、有效的融资渠道; • ……
时政联系:
• 众所瞩目的吴英案,在 2012年5月21日,浙江 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 実判决,以集资诈骗罪 判处吴英死刑,缓期二 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 终身,并处没收其个人 全部财产。该案因涉及 中国民间借贷诸多法律 问题而引发社会广泛关 注。 • 2012年3月28日,国务 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 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 革试验区,为全国金融 改革提供经验。
我印象中的印度:
LOGO
同中国一样,人口众多,人民素质不高,受教育水平低; 人民生活水平极其低下; 脏乱、贫困是其城市的主要特征; 总之,对于印度不屑一顾……
由NordriDesign™提供
LOGO
中印现状简单比较
中国
GDP总量 人均GDP 民主制度 媒体 69884.70亿 5432 ? 政府掌控
从以上对比,不难发现印度资产和财产的股票化、证券化程度远 高于中国,也就是说其金融证券化发展的更好,更能调动和配置 资源;
其次,印度的银行体系更容易为创业者、融资者提供资金支持, 尤其是那些迫切需要资金的个体私营企业和广大青年创业群体, 而中国,恰好相反,嘿,就是这么奇怪;
总之,印度的银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系能更好的为民间企业服务,促进创业,而 中国恰好相反,没有充足的想、资金供应不说,公司注册、审批 过程既慢又黑,还有冗杂的税收都压在中国的企业家和未来想创 业的年轻人身上。
中印经济发展比较与启示
潜力与前景
印度经济增长潜力较大,未来有望继续保 持快速增长。
中印两国贸易总量比较
贸易规模
中国与印度的贸易总量相对较小,但近年来呈增长趋势。
贸易结构
中印贸易以中间品为主,中国从印度进口原材料和初级产品, 向印度出口加工制成品。
贸易平衡
中国对印度存在贸易顺差,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较大。
04
中印经济发展的启示与建 议
中印两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
01
02
03
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 训
坚持改革开放,充分利 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 种资源,拓展经济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空间;
发挥人口和劳动力资源 优势,积极承接国际产
业转移;
中印两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
注重技术创新和产 业升级,提高国际 竞争力;
印度经济发展的经 验教训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 略,实现经济发展 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
中印两国经济发展趋势
01
中国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 合作,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 。
02
印度经济发展趋势
03
印度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中印两国经济发展趋势
印度将加强服务业发展,特别是在 业务流程外包和呼叫中心等领域。
VS
印度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 ,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社会稳定和治安问题较为突出,影响投资环 境;
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创新机制有待完善。
中印两国经济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中国经济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 级;
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人才培养,提 高核心竞争力;
中印两国经济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印度经济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中印宏观经济发展比较(MBA小组作业)
人口大国
• 2015年,印度人口达到13.1亿人,中国人口13.7亿人
地理环境
• 耕地面积中国1.1亿公顷,印度1.6亿公顷;
支柱产业
• 印度的着力发展以软件、信息外包服务为主的高端服务行业; • 中国以正在实现从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的工业制造转型;
印度经济综述
印度经济发展综述
2
制度改革
• 印度信息产业的崛起是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但是制度因素是一个重要因素。建 立竞争机制、引入市场化竞争 机制; 放宽准入、扩大开放;改善金融供给,疏通资 金进入实体经济的通道;建章立制、规范市场等都是印度成功的经验。 • 中国服务业应借鉴印度的模式,通过制度改革和创新,引入竞争机制建立进入与 退出的机制,对非垄断性行业的国有企业,应要求其改制成为非国有企业,政府 应退出,鼓励非国有经济进入; 政府政策的扶持,一要倾斜在吸纳就业人数多、 投资能力弱的 服务业企业上,二是要倾斜在跟踪世界一流水平的高新技术项目 上;制度化建设还应体现在扩大开放程度,规范服务业行为等方面;
第6任 英迪拉· 甘地(Indira Gandhi)1980 年1月14日—1984年10月31日 印度国大党 第7任 拉吉夫· 甘地(Rajiv Gandhi)1984年 10月31日—1989年12月2日 印度国大党 阿塔尔· 比哈里· 瓦杰帕伊(Atal Bihari Vajpayee)1998年3月19日— 2004年5月22日 印度人民党
1
提高国内需求
• 对于发展中的人口大国,经济发展应同时发展国际贸易和国内市场 需求,并极大地提高国内需求,就要解决大量中低收入阶层的就业 问题,尤其要解决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以提高广大人民的 收入水平,从而拉动国内经济快速增长。向内地转移劳动密集型的 制造业,发展高端制造业是发展中大国的必经之路。
中印比较
三、原因分析
7、劳动力 中印两国人口众多,2015年中国总人口为13.74亿,印度总人口为13.11亿,分列世界前两位。中国汉族人口占到 总人口的90%以上,汉语被其他少数民族广泛转用或兼用,民族融合程度高于印度。而印度全国民族多样,印度斯坦族 仅占其总人口的一半左右,主要官方语言就有18种,造成了民族间的孤立与分离。从人口素质看,中国2010年识字率
达到95.1%,居于世界前列;印度人口识字率仅为69.3%。
印度人口结构年轻,中国人口老年化。2014年,中国和印度的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是17.2%和29.2%, 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分别是73.6%和65.3%,65岁以上(含)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是9.2%和5.5%。印度劳 动参与率较低,2013年中国的劳动力参与率为71.3%,显著高于印度同期的54.2%。
8、知识经济与创新 中国的科研投入、产出均远高于印度。2013年中国R&D为1908亿美元,而印度R&D仅为153亿元;中国人均
R&D为141美元,而印度仅为12美元;2012年中国研发支出占GDP比重仅2.01%,印度更低至0.82%;2013年中国每
万人研究人员(全时当量)25.9人,而印度仅为3.6人;2014年中国每万人专利授权量为1.29份,而印度仅为0.03份。
速为7.7%。印度仍将是亚洲乃至世 界经济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
原因分析
03
三、原因分析
人口结构
工业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结构 农业发展水平 基础设施
金融实力
教育与医疗
劳动力
知识经济与创 新。
人口结构
中印经 济总量 高、人 均低。
1960-1978年 间,中国GDP 总量略低于印 度
中印的经济优劣势对比
中印的经济优劣势对比.txt不要放弃自己!-------(妈妈曾经这样对我说,转身出门的一刹那,我泪流满面,却不想让任何人看见!)看到这一句小编也心有感触,想起当初离家前往几千里外的地方的时候,妈妈也说过类似的话,但是身为男儿,必须创出一片天,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中印的经济优劣势对比2010-11-26 0(中印改革开放对比分析之三)根据发展经济学理论,一国的经济增长无非是在劳动力、资本、技术的合理配置下取得的,制度、文化、市场、自然资源拥有量等因素提供了发展的重要的外部环境。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市场(主要指国内市场)和自然资源限制等因素已经不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缺乏以上两项但取得了良好发展的例子随处可见。
我们从经济相关的变量入手,对中印经济进行比较。
1、是人口陷阱,还是人口红利?印度人口约11.19亿人(2006年),从1983年到2006年就业数据(A.C.Dhas and M.Helen,2008)来看,总就业人口从3.0275亿增加到3.8491亿人,增幅不大,就业率还不到34.4%。
而新增的就业人数,据估算,从2007年开始到2023年,每年增加2600万左右。
印度的教育经费主要投入到高等教育,识字率只有61%(2001年)。
这些人无法就业,也很难培训成为产业工人。
麦肯锡公司研究结果表明,到2010年印度软件业将创造230万个就业机会,而间接创造的就业机会将达到650万个。
而据研究机构估计,印度每年只能培养40万名工程师。
仅靠信息工业和服务业,无法满足就业需求。
印度存在就业面窄、劳动力素质不匹配等问题,劳动人口由于难以被社会吸纳,有落入人口陷阱的可能性[1]。
中国的每年新增就业人口据估计从2010年开始,从2500人左右回落,到2020年达到1300万人,之后再度回升。
每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约600万人,而中国的识字率约为90.9%(2001年)。
另外,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培养了大约2亿产业工人。
论中印经济之比较
论中印经济之比较班级:经济097 姓名:康祖恩学号:5400109345印度经济从一开始就是混合经济,即公有与私有的混合。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经济所有制是单一的,直到改革开放开始,中国才由单一的公有经济走向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这也是一种混合经济。
两个国家混合经济的差别,主要集中在公私经济的比例以及公私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上。
由于混合经济的一部分是公有经济,而公有经济在两国都是计划管理,这种计划在不断开放的市场条件下日益束缚公有经济的发展,所以,在这种调整中,必然包含对原有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于是,对内改革成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印经济发展的必然。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在20世纪末本世纪初形成了一股“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洪流,两国在对内改革的同时都认识到了国外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的重要性,于是两国都开启了对外经济交流的新篇章。
印度抛开了贸易保护政策,中国抛开了意识形态,对外开放在两国发展很快。
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和印度经济建设的核心就是改革开放,抓住了这一点,也就抓住了中印这二十几年经济建设的最重大的内容。
所以,对中印两国在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比较,笔者选择了改革开放。
同时,在这一阶段,世界经济正面临着一场新的革命——知识经济,笔者将从两国的软件产业发展的视角出发,对此做出比较分析。
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发展变化,印度的半管制混合经济弊端日益明显,公有经济缺乏活力,私有经济受到诸多限制,到20世纪70年代末,印度经济日渐不景气。
1980年,英·甘地政府认为工业化是经济进步的必需条件,开启了以工业为中心的渐进式的经济改革:一边提高公有经济的活动,一边缩小对私有经济的限制。
为达到这一目标,英·甘地政府决定发起一场恢复公营企业效率的活动,对因主观原因造成的病态企业予以严厉处理,将有希望恢复活力的病态企业与优质企业进行合并。
就私营企业政策而言,政府则放宽了小企业的投资限额,对企业的生产扩张放宽限制,简化审批,部分行业的生产放宽投资限制并简化手续,认可超许可能力的产量并简化审批手续。
从宏观角度简述中印近代化过程的异同和影响
从宏观角度简述中印近代化过程的异同和影响典型的殖民地性质的工业化1.不是独立自主的经济,2印度经济畸形发展,3除铁路,纺织个别工业部门领域外,工业化水平低。
英国实行的代议制文官制度与西方教育制度促进政治、教育的现代化。
印度的近代工业,棉纺织业,与英国同时开办,政府不支持,排斥压制。
教育,19c30年代,高等教育,加尔各答,孟买,马德拉斯,大学,文理科学院培养公务职员,商业公司职员,印度第一批近代知识分子,洋奴,改革志士资产阶级政治运动19世纪中后期,社会组织,政改要求,1885国大党,民族运动全国斗争阶段小资产阶级极端派,争取独立,1905,通过要求印度自治战后罗拉特法,新治安法,加强对民族运动的镇压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用爱感化一切(宗教政治化政治宗教化宗教民族主义积极促进群众性的民族独立运动消极宗教至上论,国家公权力削弱,行政计划执行力度与经济发展减缓),宗教所追求的正义和谐,提升人的道德境界的目标要用政治手段实现,政治要以宗教目标为指导才有意义。
男耕女织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社会,工业为农业服务,城市为农村服务总罢业,商人工人学生,1919.4.13.阿姆利则惨案英国,战败国奥斯曼帝国,印度穆斯林2目标:印度教徒与穆斯林的同一阵线,说服国大党接受非暴力不合作政策民族独立运动与民族主义思想推动民族资本的发展民族工商业民族资本催生民族独立运动(1905-1908 布烟糖盐抵制英货提倡国货)与资产阶级政党独立后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初步的现代化尼赫鲁民族主义优先发展基础工业与重工业取消进口贸易保护主义,缺乏竞争印度政体印度议会制防止军事政变与军事独裁确保印度多样化社会的协调发展与国家统一很大程度上保证并促进印度经济的稳步发展没有政变有多次的短期政治危机,政党间暴力流血冲突,暗杀事件中印对比中,贬低印度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是幼稚行为历史必然性现代化进程缓慢:人口问题民族问题宗教种姓,即使是社会主义也无法避免近代教育。
8017 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发展比较分析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和印度这两个拥有高人口数量的国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
中国和印度的经济都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然而二者的发展模式、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使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二、人口及劳动力市场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中国和印度在人口数量上不相上下,都突破了10亿大关。
但是,中国的人口已经逐年减少,而印度的人口却在不断增长。
中国的人力资源比印度更丰富,但在教育投入、技术质量、产业结构等方面,中国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三、产业结构中国和印度的产业结构不同。
中国的经济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出口贸易占据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当大的一部分。
印度的经济则以服务业和农业为主,并且该国的服务业发展已经超越制造业。
随着全球化及技术的发展,服务业已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产业,印度因其语言优势、知识产权的保护、成本低廉及人才的高素质等特点而成为服务业的“新宠”。
四、国际投资中国和印度拥有良好的国际投资环境,但二者的吸引力略有差距。
中国依靠高销售的出口与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在中国建厂合作,吸引了大量的外资。
而印度则依赖于服务外包等发展模式吸引国际资本,因此在服务业、信息技术及通讯等领域具有一定竞争优势。
五、政治体制中国、印度的政治体制不同,对于国家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中国的政治体制高效且稳定,能够快速作出决策,及时推进经济发展。
而印度的政治体制相对缓慢、繁琐,经常出现政治动荡,这也影响了印度的经济增长。
六、总结中国和印度在经济发展方面各有千秋,在产业结构、政治体制、教育投入、国际投资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但是,不管是中国还是印度都要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下大力气,才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七、个人观点作为一个人工智能语言模型,本系统难以给出个人观点。
但笔者认为,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尤其是在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方面要更加注重。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大全
宏观经济学案例国民收入核算理论案例1:部分国家的GDP比较。
案例适合国内生产总值(GDP)概念和核算方式.案例内容表1 部分国家1980-1995年间的GDP比较(单位:10亿本币)案例分析作为目前世界通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是对一个领土面积内的经济产出总量和国民收入水平的度量。
它被定义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里所生产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力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GDP可以通过三种方法计算得到:分别为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和固定资产转移价值的总和,也即国民经济各行业增加值的总和。
用公式表示如下:行业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GDP=Σ各行业增加值。
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向政府支付的份额的角度,来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
按照这种计算方法,GDP由全国各行业汇总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利息、租金以及其他财产收入组成。
计算公式为: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利息和租金以及其他财产收入.支出法也称使用法,顾名思义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去向。
按照支出法,GDP由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出口减进口后的差额)五项组成.计算公式为:GDP=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在此基础上可以得出GDP最常见的计算公式:GDP=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进口.从理论上讲,上述三种方法计算得到的GDP应该是一致的,因为它们是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事物进行核算。
中印经济对比
中印经济分析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在《全球需要更好的经济“金砖”》一文中首次提出“金砖”的概念,原来的“金砖(BRIC)”引用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首字母,与英文的“砖(Brick)”类似,故称“金砖国家”。
如今“金砖国家”进入公众视野已有十年时间。
“金砖国家”在经济上保持高速增长,成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支重要力量。
如今,“金砖国家”已经成为了世界新兴经济体的代名词。
据有关国际组织统计,截止2010年,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总面积的27%、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3%的“金砖国家”。
总共国内生产总值已经占到了世界总量的18%,贸易额则占到世界的15%。
可以预料,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比重还将进一步的扩大。
截止2011年,中国实现GDP 7.32万亿,比去年增加9.3%,保持了世界第二经济体的地位。
而印度则实现GDP 1.85万亿,比去年增加6.86%。
中印两国作为“金砖国家”中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在世界经济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印经济发展的异同,以便两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为人类伟大的进步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新兴经济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的中印两国,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相似的地方:首先,在历史上中国与印度有着十分相似的国家命运,古印度与古中国都是历史十分悠久的文明古国,她们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但到了近代,却都又不同程度上地沦为西方殖民地。
其次,中国与印度都同属新兴经济体,有着令西方发达经济体无比羡慕的高经济增长率,同时也都成为了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
再者,中国与印度都是世界人口大国,截止2011年,印度人口已经达到12.1亿,而中国则达到了13.7亿之巨,庞大的人口基数在为经济带来惊人的人口红利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管理与就业压力。
最后,在经济的高速发展过程中,中国与印度都同样面临着人口爆炸,环境污染,就业压力大、教育落后、贫富差距严重等一系列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统计,每年约有 9000 名印度妇女因为嫁妆达不到婆家的要求 而丧命,更多人致残或身体留下永久的伤害。进入21世纪以来,嫁妆 命案发案率仍以每年 4.4%的速度增长,而婚姻不幸的家庭中,75%的 婚姻问题与嫁妆直接相关。妇女地位低下,是嫁妆问题存在的根源。
中国和印度女性社会地位对比
世界各国女性社会地位排名 前五名分别是冰岛、瑞典、加拿大、丹麦、芬兰,这 几个国家女性社会地位都比男的高哦! 中国排名 28 名,亚洲国家中 泰国、马来西亚、中国排 名前三,印度排名165,属于女性社会地位比较低的国家。
你不了解的印度——女性生存现状
印度女子遭受的苦难是从胎里就开始的,许多母亲怀 孕后都到医院进行胎儿性别测定。在一个家庭里,如果第 一胎是女儿,她还有活下来的希望,第二胎的机会就小了, 第三胎生存的希望就十分渺茫。如果一个女子能够挣脱 “层层设防”,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话,必定是有神灵的保 佑。如果这个女子能够撕破那张种姓制度的大网,堂堂正 正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她必定是一个奇女子。
你不了解的印度——女性生存现状
因此,印度人一旦家里生了一个女儿,就要为女儿筹集一大笔钱, 若添了一个儿子,那就是多了一个发财机会。这种重男轻女的习俗影 响了印度人的生育观。有的父母第一胎生了一个女儿,心中不快,决 定再生一个,如果生下的又是女儿,那就努力生第三胎、第四胎,直 到生了儿子才罢休。在印度,咒骂男人的话是“但愿你生个女儿”, 因为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了。没有钱的人家是嫁不出去女儿的。所以女 孩子生下来就被看做是一种负债。而且几乎没有任何地位。
中国和印度交通对比
中国高铁
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始于2004年中国铁路长远规划,经过多
年的高速铁路新线建设和对既有铁路的高速化改造,中国已经建
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以及最高运营速度的高速铁路网。至2013年 12月底,中国时速达20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新线运营里程已经
达到15,448.7公里,占到了全球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的50%以上,
且另有近3000公里的既有线铁路被改造成了时速200公里以上的 高速铁路。
中国和印度交通对比
印度铁路
铁路是印度最大的国营部门,亦为主要运输手段,总 长度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1997年铁路线总长6.25 万公里,其中电气化铁路 1.4 万公里,约占铁路总长的 22.4%;1997/1998 年度客运量 3800 亿人公里,货运量为 2870亿吨公里,客、货运输收入2710亿卢比。
你不了解的印度——女性生存现状
在印度,一般而言,嫁妆是来自女方父母的礼物,也是 婚后生活的必用品。虽然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嫁妆习俗, 但印度高额的嫁妆使婚姻如同买卖,年轻的男子根据自身 条件要求不同档次的嫁妆,仿佛成了贴上标签的商品。 印度人送女儿出嫁,要准备一大笔钱作彩礼送给男方。 送的礼越多,女方在夫家的地位就越高。成婚那天,男方 可以邀请诸多亲朋好友来热闹,而参加婚礼的客人不必送 礼,相反还可拿到一个红包,当然都由女方送。如果男方 的亲朋好友队伍庞大,那么女方父母的负担就令人咋舌了。
综合分析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调查与分析实训
中国与印度领土面积比较
领土面积:中国960万平方千米; 印度297万平方千米
中国与印度人口比较
总人口:中国13亿; 印度11亿
劳动力人口:中国7.914亿; 印度4.964亿
中上海)
印度一线城市(新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