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鱼类色彩图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的主要特征
鱼类是适应水栖生活的低级有颌脊椎动物,它具有比圆口类更为进步的机能结构,主要表现在:
1.出现了上下颌。从鱼类(盾皮鱼、软骨鱼、硬骨鱼)开始,有 了能活动的上颌和下颌.和无颌类相对,鱼类以上总称有颌类(或 颌口类) 。在脊椎动物进化史上,上下颌的出现是—个重大的转折点。自从有了上下颌,动物就能主动地去追捕咬牢食物,增加了动物获得食物的机会,并通过颌上牙齿的撕割和研磨等机械性加工,使原来不能利用的食物变为可利用的,从而开拓了广泛利用食物资源的领域。此外,上下颌也是防御的工具。一个“武装到牙齿”的动物,既能进攻,又能防御。而上下颌又是营巢、 钻洞、求偶、育雏等多种活动的工具。与主动捕食及多种活动相适应,动物的其他器官系统,如运动器官、感觉器官、神经系统也必然相应的得到发展。因此,颌的出现带动了动物体制结构的全面提高。
2.有了成对的附肢,即一对胸鳍和一对腹鳍。其基本功能是维持身体的平衡和改变运动的方向。偶鳍的出现大大加强了动物的游泳能力,并为陆生脊椎动物四肢的出现提供了先决条件。
3.脊柱代替了脊索。虽然雏形的脊椎骨是从圆口纲开始的,但是从鱼类开始,脊柱才逐渐成为支持身体和保护脊髓的主要结 构。新的支持结构取代了旧的支持结构,达就加强了支持、运动和保护的机能。
4.脑和感觉器官更为发达,脑分为明显的五部分。开始具有一对鼻孔和三个半规管的内耳,保护脑和成觉器官的头骨也较圆口类更为完整。脑和感觉器官的发达更能促进体内各部的协调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但是,局限于水中环境,鱼类在进化上也有局限性,体制结构在脊椎动物中还处于低级的水平。鱼类适应水栖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1.身体仅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头骨与躯椎间缺少颈部,头部不能灵活转动。
2.体形多呈梭形,在水中游泳时减少水的阻力。体表多被鳞片。
3.以鳃进行呼吸,鱼的呼吸动作是依靠口的开关、鳃弧的张缩以促使水的通入与流出。水由口进入咽,由鳃裂流出体外,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氧渗透进薄的鳃壁再入血管与血液中的红细胞结合,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则渗出水中。
4.血液循环是单循环。和鲤呼吸相联系,鱼类心脏只有一心房一心室。由心室压出的血液流至鳃,在鳃处,血液与外环境进行气体交换后,多氧血流到身体各器官和组织;经过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与组织进行气体交换后汇合成静脉,缺氧血流回心房,再 入心室,整个循环途径是一大圈,称为单循环。
鱼类分成两个独立的类群: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在分类学上,以前这两类是作为鱼纲之下的两个亚纲,但这两个类群早在泥盆纪有化石记录开始,就是两个独立的支系,目前较新的材料多已把达两类升为两个独立的纲,即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
鱼类的分类
现在已知全世界约有24,000种鱼类,分布在全世界各个水域中,其中我国有2,000多种,海水鱼有1,500多种,淡水鱼有800多种。鱼类按其骨骼性质来分,可分为两个独立的类群:软骨鱼纲及硬骨鱼纲。以前把这两类作为两个系,隶属于鱼纲。软骨鱼和硬骨鱼从有化石记录开始,就是两股道上发展来的,目前较新的材料都将这两类升为两个独立的纲,即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
现将现代生存的鱼类分为下列各纲和亚纲:
纲— 软骨鱼纲
亚纲一 板鳃亚纲
亚纲二 全头亚纲
纲二 硬骨鱼纲
亚纲一 肺鱼亚纲
亚纲二 总鳍亚纲
亚纲三 辐鳍亚纲
一、软骨鱼纲
终生保留软骨,常钙化,有发达的鳃间隔,鳃裂大多虞接开口于体表,无鳔,雄性有特殊的交接器——鳍脚,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歪尾。分为两个亚纲:
亚纲一 板鳃亚纲
因口大,横型在头部的腹面,又称横口类。
体被盾鳞,鳃裂开口于体表,无鳃盖褶。除少数能到淡水中生活外,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此亚纲沿两个方向发展:一支保存了迅速游泳的纺锤形体型——鲨总目;另一支则发展为扁平体型,适.于底栖,少活动的生活类型——鳐总目。但鳐类的胸鳍前端分化为头鳍,在水中行动迅速。
(一)鲨总目
体大多呈纺锤形,鳃裂侧位,胸鳍正常,不与吻的前缘愈合。
(一)虎鲨目
头大,吻钝,眼上侧位,无瞬膜,背鳍二个,其前均有一枚硬刺,有臀鳍,鳃裂五个,侧位。种类不多,仅分布在太平洋。虎鲨科 上、下颌前面的齿细尖,后面的齿阔扁,有圆而小的喷水孔,卵生。底栖生活。食贝类及甲壳类动物。我国产有宽纹虎鲨体侧有30多条条纹.
(二)六鳃鲨目
鳃裂为六--七对,背鳍一个,无硬刺,位于身体的后部,有臀鳍。
六鳃鲨科 口在头的腹面,上、下颌齿异形:上颌中部的齿有大的突起,两旁有一--二小突起,下颌齿扁,边缘作锯齿状。 卵胎生。 常见的有扁头哈那鲨鳃型七对,背鳍一个,上、下颌齿异形,底栖。肉食性。黄渤海产量较大。皮可制革,肉可食用,肝可制鱼肝油。
扁头哈那鲨
(三)鼠鲨目
是鲨总目中最大的一个目,包括现代的大多数种类。背鳍二个,无硬刺,有臀鳍,鳃裂五对。
1.须鲨科 为热带及亚热带水域的中小型鱼类,近海底层栖息。它的最后二--三
个鳃型位于胸鳍基部的上方。我国大多产在南海、东海。常见的有豹纹鲨、 及日本须鲨。
豹纹鲨
2.鲸鲨科 身体庞大,性情温和。食大量浮游生物和小型鱼类。属大洋性鱼类。每年五、六月洄游到我国北部湾。只一种鲸鲨 有二背鳍,大小不同,
胸鳍大,位于第三对鳃裂下,腹鳍小,尾鳍叉型,口宽,端位,鳃耙如海绵状。肝油可制机器油或制肥皂。皮可制革。肉、骨、内脏可制鱼粉。
3.鼠鲨科 体纺锤形,吻尖,尾叉型。本科为大型或中型鱼类。我国常见的有灰鲭鲨,暖海性上层鱼类。性情凶猛,常追捕鱼群。卵胎生。噬人鲨体庞大,口大,弧形,牙锐利。性凶猛。为大洋性活泼鱼类。吞食大型海生动物,有袭击小船和噬人纪录。
4.姥鲨科 鳃裂宽大,鳃弓上生有密而细长的鳃耙成过滤器,背鳍二个,第一背鳍大,第二背鳍与臀鳍都很小,尾鳍叉形,胸鳍很大。本科只姥鲨,
体呈纺锤形,鳃裂宽大,上起背部,下面几乎达喉部正中线,鳃裂均位于胸鳍基底之前。性温和,食小鱼及浮游生物。
姥鲨
5.真鲨科 体呈纺锤形,眼圆形,瞬膜发达,背鳍二个,无硬刺,第一背鳍位于胸、腹鳍之间,第二背鳍均与臀鳍相对。胎生。主要以鱼为食。本科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如黑印真鲨、拉沙真鲨
为中、小型鱼类。乌翅真鲨、大青鲨为大型鱼类。大青鲨的鳍为上等鱼翅。 6.皱唇鲨科 头长为全长的1/5—1/6,尾细长,眼为椭圆形,下眼脸大部分成为瞬膜,能上闭。暖温性近海栖息鱼类。我国常见的有白斑星鲨,背面和侧面灰褐色,沿侧线及侧线以上散布着许多不规则的白点。卵胎生。
灰星鲨 似白斑星鲨,但体无白色斑点。
7.双髻鲨科 头的前端向两侧突出,形成双髻状,眼在突出的两端,有瞬膜。我国常见的为路氏双髻鲨沿海各地均产,有经济价值,鳍可制作鱼翅。
路氏双髻鲨
(四)角鲨目
背鳍二个,无臀鳍,眼无瞬膜,鳃裂五对。
1.角鲨科 背鳍二个,具硬棘,臀鳍消失,鲤型狭小,都在胸绪的前方。为温带近海栖息的中、小型次要经济鱼类。卵胎
2.锯鲨科 以鱼类和软体动物为食。我国常见的有白斑角鲨 及短吻角鲨。吻延长突出,呈扁平的锯状,无瞬膜,无臀鳍,尾柄腹面有皮褶,尾鳍上叶宽,下叶窄。我国产日本锯鲨,吻长约为体长的1/4,边缘有锯齿,口腹位,牙细小呈圆锥状,鳃裂五个,前面侧位,后面腹位,均位于胸鳍基底前位。我国分布在黄海、东海。近海底层栖息。食小型鱼类和无脊椎动物。卵胎生。
3.扁鲨科 体平扁宽大,胸、腹鳍大,背鳍小,二个均位于尾部上方,鳃裂侧位。我国产日本扁鲨,亦称琵琶鲨。是由于它的胸鳍大和头部彼此相连,状如琵琶而得名。为近海栖息,常埋于泥沙中。食小鱼和沙中小动物。卵胎生。分布于我国黄海、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