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朗诵教案

合集下载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研习任务)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研习任务)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研习任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够分析古诗词的艺术特色,欣赏古诗词的美。

(3)能够运用古诗词中的诗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古诗词阅读能力。

(2)通过对比分析、讨论交流,提升古诗词鉴赏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古诗词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对古诗词的热爱。

(2)领略诗人的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选文:本单元共选入5首古诗词,分别为《离骚》(节选)、《庐山谣》、《梦游天姥吟留别》、《夜泊牛渚怀古》、《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单元研习任务:(1)熟读并背诵本单元古诗词。

(2)分析每首古诗词的意象、情感、艺术特色等,进行交流分享。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首古体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本单元古诗词。

(2)分析古诗词的意象、情感、艺术特色等。

(3)完成单元研习任务。

2. 教学难点:(1)古诗词的背景知识及作者的生平等。

(2)古诗词中的一些生僻字、难解句的解读。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古诗词背景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本单元古诗词,了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介绍本单元古诗词的作者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堂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每首古诗词的意象、情感、艺术特色等,进行解读和赏析。

4.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古诗词的诵读、翻译、赏析等练习。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与评价1.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本节课所学的古诗词。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语文词汇朗读教案

高中语文词汇朗读教案

高中语文词汇朗读教案教学目标:1. 增强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汇的认识和理解。

2. 提升学生的朗读技巧,包括语音、语调和节奏。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 通过朗读活动,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教学内容:- 选取一篇适合学生水平的文言文或现代文文章。

- 确定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 分析词汇的含义、用法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相关词汇。

- 简要介绍新课的背景信息,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词汇解析:-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阅读文章,指出并解释每个段落中的重点词汇。

-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词汇的含义,并尝试造句。

3. 朗读练习:- 分段进行朗读练习,教师先示范,然后由学生跟读。

- 注意指导学生正确的发音、语调和停顿。

- 对于难以理解的句子,教师应适时进行讲解。

4. 角色扮演:-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角色扮演。

- 小组成员需共同讨论如何更好地表达文中的情感和语气。

- 每组表演后,其他同学和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

5. 拓展活动:- 邀请学生准备一个短小的个人朗读节目,可以是诗歌、散文或者是小说片段。

- 学生需在家准备,课堂上进行展示,教师和同学们提供反馈。

6. 总结回顾:- 课堂结束前,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词汇和朗读技巧。

- 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如背诵文章中的关键段落,或写一篇关于所学词汇的小短文。

教学反思:-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应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研习任务)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研习任务)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研习任务)一、教学目标:1. 通过古诗词诵读,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音乐美、意境美和情感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 诗词欣赏:《春望》、《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乌衣巷》。

2. 诗词背景介绍:分析诗词产生的历史背景、诗人的生活经历。

3. 诗词解析:逐句解析诗词的意象、情感、手法等。

4. 诗词品鉴:引导学生从韵律、意境、情感等方面品味诗词之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诗词的意象、情感、手法,感受诗词的音乐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2. 难点:深入理解诗词中的文化内涵,提高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词背景、解析诗词意象、分析诗词情感、手法等。

2. 鉴赏法:引导学生品味诗词之美,培养审美情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法: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词的音乐美。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诗词背景,讲解《春望》。

2. 第二课时:解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3. 第三课时:解析《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4. 第四课时:解析《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5. 第五课时:解析《乌衣巷》。

6. 第六课时:诗词品鉴,总结本单元学习内容。

7. 第七课时:单元研习任务,进行诗词创作或评论。

8. 第八课时:作品展示,分享单元学习成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通过课堂讨论、作品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诗词内容、情感、手法的理解,以及对诗词美的鉴赏能力。

2. 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听学生诵读诗词,评价其语音、语调、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3. 学生的创作和评论能力:通过单元研习任务中的诗词创作或评论,评价学生的创作和评论能力。

古诗词诵读《静女》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静女》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静女》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静女》这首古诗。

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汇和典故。

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运用解读、比较等方法,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理解诗中表达的爱情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念。

二、教学重点:1. 诗的朗读和背诵。

2. 诗中关键词汇和典故的理解。

3. 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对诗的意境和主题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的原文和相关注释、译文。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徐再思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关注诗的《静女》,提问学生对“静女”形象的理解。

2. 朗读与背诵: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的原文,注意停顿、语气和韵律。

学生跟读,感受诗的节奏和美感。

教师鼓励学生自主背诵,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3. 词句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词汇和典故,解释生僻字词的含义。

学生通过解读、比较等方法,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4. 意境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5. 价值观引导: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表达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学生分享对诗中爱情观的理解和体会,引导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念。

6. 课堂小结: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诗的背诵和词句解析的练习。

学生选择一首类似的古代诗歌进行诵读和解析,作为课后作业。

8. 教学反思: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比较《静女》与其他古代诗歌在主题、意境、表达技巧等方面的异同。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教案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教案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燕歌行并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燕歌行并序》;(2)了解作者高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象、情感和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边塞将士的敬意和对战争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燕歌行并序》的诗意和韵律美;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2. 对诗中深层次情感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高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回顾《燕歌行》的上篇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燕歌行并序》,感受诗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难点词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4. 欣赏感悟(1)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边塞风光和将士的英勇事迹;(2)让学生体会作者对边塞将士的敬意和对战争的思考。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意象、情感和韵律美。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燕歌行并序》;3. 选择一首古代边塞诗,进行阅读分析。

六、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对《燕歌行并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七、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如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课堂互动效果。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八、教学拓展为了加深学生对边塞诗的理解,可以组织一次边塞诗朗诵比赛,让学生选择一首边塞诗进行朗诵,并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意境。

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九、教学资源1. 高适《燕歌行并序》原文及注释;2. 关于高适及《燕歌行》的相关背景资料;3. 边塞诗选集;4. 诗歌朗诵指导资料。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教案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教案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燕歌行(并序)》。

(2)理解诗文的内容和主旨,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领略诗人的艺术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欣赏和理解古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边塞将士的敬意和对战争的思考,培养爱国情怀。

(2)学会珍惜和平,关注社会现实,培养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诗中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的分析。

3. 诗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感悟。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中意象和情感的深入把握。

3.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高适的背景和作品风格。

(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的题目和序言,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内容,解决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分析讲解:(1)重点解析诗中的难句、生僻字词和修辞手法。

(2)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感悟诗文的主旨。

(2)进行情感交流,分享自己的感悟。

6. 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词的美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五、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燕歌行(并序)》。

2. 写一篇关于《燕歌行(并序)》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3. 选择一首类似的边塞诗进行鉴赏,分析其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文内容,提高思维能力。

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让学生感受边塞风光和战争场景,增强情感体验。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教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教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三)改进措施
1.针对课堂参与度不够的问题,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2.引入更多的教学方法,如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以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诗词结构及韵律:古代诗词的结构和韵律复杂,学生难以短时间内掌握。
(3)诗词意象及修辞手法:学生对古代诗词的修辞手法了解不多,难以分析诗词的表达效果。
(4)诗词鉴赏能力:学生缺乏诗词鉴赏的经验,难以独立分析、欣赏古代诗词。
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教师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互动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通过课后作业、实践活动等,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诗词背景知识:介绍杨万里的生平及创作风格,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底蕴。
2.诗词结构分析:分析《念奴娇过洞庭》的韵律特点、词牌格式,了解其严谨的结构。
3.诗词意象及修辞手法:解释诗词中的意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
4.诗词鉴赏方法:教授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如何抓住诗词的主题、理解意象、感受韵律等。
10.诗词应用实践:通过创作、表演、赏析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板书设计
①诗词背景:《念奴娇过洞庭》作者杨万里,宋代著名诗人,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豁达人生态度。
②诗词结构:《念奴娇过洞庭》采用词牌格式,具有严谨的结构,分为上片和下片。
③诗词意象:《念奴娇过洞庭》运用丰富的意象,如“洞庭湖”、“月光”、“清风”等,描绘出优美的自然景色。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诗词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诗词学习状态。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部语文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过洞庭游园·皂罗袍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部语文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过洞庭游园·皂罗袍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目录《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过洞庭》《游园·皂罗袍》《登岳阳楼》教学设计一、导入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岳阳楼,巍峨庄严,雄伟壮丽,古往今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登楼抒怀,它甚至汇成了一股中华文化雄浑激流。

孟浩然望洞庭,描绘出“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的雄伟景观;范仲淹登高楼,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伟大抱负。

宋代著名诗人陈与义也登上了岳阳楼,那么,他又抒发了什么情感呢?让我们随着陈与义登上岳阳楼来了解他的心境。

二、初步了解1、出示诗题目(书写课题):登岳阳楼让学生齐读,以不同感情读,兴奋的、悲伤的读着这个题目,你想知道哪些信息?预设:何人?何地?何时?何景(看到)何事?(做了哪些事)。

2、齐读文章,幻灯出示整首诗,正音。

师:结合注解,同桌之间互相逐句翻译,初步感知诗文,了解诗文大意。

师:通过注释的解读,同桌的帮助,相信你可以回答以上的问题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灵活引导学生分析文章3、朗读文章,分析情感①寻找意象触摸情感思考:孟浩然登上岳阳楼看到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雄伟景观,那么陈与义登临岳阳楼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请一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划出景色预设: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你能否展开自己的想想来描绘出诗人眼中所见的景?学生交流想象的作品追问:从刚才的描述中你加入了哪些词语,可以看到诗人笔下的意象有哪些特点?“夕阳迟、欲暮时”生:解释:黄昏,惨淡的夕阳缓缓下沉,洞庭湖笼罩在沉沉暮霭中。

师:在很多古典诗词中,不乏有“夕阳”影子,你能背几句吗?“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师:你发现了吗,诗歌中往往因有“夕阳”的渲染,诗歌就涂抹上了一种不寻常的色彩,烘托出诗人怎样的情感?(悲凉心痛,夕阳使人惆怅、感伤,增添了诗人的无限悲愁)“风霜里,老木沧波”师:风霜里:冰冷、寒气逼人老木沧波:满目枯木、渺渺沧波(请学生展开想象,描绘一下老木、沧波)师:此时又是处于什么季节?(秋天)每个季节在诗人眼中都有各自独特的情绪,秋在古诗词中通常表达的是什么情绪?碧云天,黄花地。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1)教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1)教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阅读理解练习: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古诗词,仔细阅读并理解其内容,回答相关问题,以加深对古诗词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解和鉴赏能力。
2.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古诗词的短文,可以是一篇赏析、读后感或者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讨论与反思:要求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并撰写一篇反思报告,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品质和语言能力。通过学习《念奴娇过洞庭》(1),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领会古诗词的美学特点,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同时,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文化元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思维品质,提高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此外,通过朗读和背诵,学生能够加强自己的语言能力,提高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念奴娇过洞庭》(1)的诗意和美学特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领会古诗词的美学特点,包括诗歌的意象、语言、情感等方面。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分析,把握诗中的景、物、人、情,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和审美情感。
(2)鉴赏《念奴娇过洞庭》(1)的艺术特色:本节课的重点还包括引导学生欣赏和鉴赏诗文的艺术特色,包括诗歌手法、结构、语言等方面。学生需要通过分析和讨论,理解诗中的修辞手法、意象运用、韵律节奏等,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分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启发;
-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借助图像、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文的意境;

【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 教案 (2)

【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 教案 (2)

统编新版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文本,感知形象;品读炼字艺术,体会杜诗严整章法;赏析气象宏伟诗境,感悟悲苦孤寂诗情。

思维发展和提升探究诗歌意蕴,诵读融情理于一体;学习情景交融手法,丰富联想想象,感受诗人苦痛忧思。

审美鉴赏和创造了解杜甫沉郁顿挫诗风,把握意象特征,体味雄浑阔大意境。

文化传承和理解激发灵性,陶冶情操,学习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积极面对人生中的“苦难”,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美读名句,涵泳诗情,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欣赏“坼”“浮”等炼字妙处。

教学过程一、导1.教师配音朗诵导入:他从巍巍大唐走来,从小就树立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理想,偏逢安史之乱,一生漂泊坎坷,在动荡和烽火中,看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惨状,于是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他就是杜甫。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公元758年,春天,身处沦陷区的他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赏花也溅伤心之泪,闻鸟亦感惊心不已。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公元763年,夏天,初闻官军胜利,他以为“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八年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终于结束,他涕泪满衣裳,更是欣喜欲狂,有了放歌纵酒飞身回洛阳的狂想。

这是他生平第一快诗。

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然而藩镇割据,外族入侵,危机四伏的大唐让他并未如愿,公元766年的这个秋天,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的杜甫,面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引起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

2.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时年五十七岁的他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朗诵教学设计高中语文教案

朗诵教学设计高中语文教案

朗诵教学设计高中语文教案教案标题:朗诵教学设计 - 高中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

2. 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朗诵的定义和特点。

2. 朗诵的分类和流派。

3. 朗诵的技巧和要求。

4. 文学作品的朗诵。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朗诵的定义和特点,以及朗诵在文学艺术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朗诵技巧对于有效表达的影响。

主体活动:步骤1:朗诵的分类和流派1. 介绍不同流派的朗诵形式,如古典诗词朗诵、现代诗歌朗诵、散文朗诵等。

2. 向学生展示不同流派朗诵的例子,并分析其特点和表现手法。

步骤2:朗诵的技巧和要求1. 介绍朗诵的基本技巧,如语调、节奏、停顿、音量、语速等。

2. 给予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让他们尝试不同的朗诵技巧,并进行实践演练。

3.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技巧的效果和表达方式。

步骤3:文学作品的朗诵1. 选择一篇经典的文学作品,如诗词、散文或小说片段,供学生进行朗诵。

2. 鼓励学生在朗诵中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同时注重对作品情感的准确传达。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班级朗诵比赛,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总结活动: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巩固学生对朗诵的理解和技巧。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朗诵体验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 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朗诵的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朗诵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语调、节奏、停顿、音量等方面。

2. 评估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情感传达的准确性。

3. 评估学生在小组或班级朗诵比赛中的表现和合作意识。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的朗诵比赛或演出,提供更广阔的展示平台。

2. 组织学生进行朗诵作品的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鼓励学生参观相关的艺术展览或演出,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教学资源:1. 选取适合高中学生的朗诵作品,包括诗词、散文和小说片段。

高中语文诵读诗歌教案

高中语文诵读诗歌教案

高中语文诵读诗歌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背诵所选诗歌,掌握其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

2. 通过诵读,提高学生的语言韵律感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诗歌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
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典诗歌,如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作为教学文本。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 简要介绍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 讨论学生对诗歌的初步印象和个人感受。

诵读指导
- 教师首先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展现诗歌的音乐美。

- 分析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指出停顿、重音和升降调的处理。

- 学生跟读,教师及时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诗歌解析
- 逐句讲解诗歌的含义,包括词汇解释、意象分析和情感表达。

-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进行互动讨论。

情感体验
-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和创作背景,尝试将自己代入诗歌情境中。

- 学生自由诵读,尝试用不同的情感和语调表达诗歌内容。

创意表达
-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以小组形式进行角色扮演或情景再现。

- 小组展示后,进行点评和经验分享。

课堂小结
- 总结学生的诵读表现和诗歌的学习要点。

- 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如写一篇关于诗歌的感悟或创作一首自己的诗。

教学反思
-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 思考如何更有效地结合诵读与诗歌鉴赏,提升教学质量。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研习任务)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研习任务)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研习任务)教案章节:第一章至第五章第一章: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2.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对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

2. 朗读技巧的掌握。

【教学难点】1. 诗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朗读时的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相关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诗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3. 讲解:解释难点词语和句子,解读诗文意境。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

第二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够独立朗读课文,理解诗文内容。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独立理解。

2. 写作技巧的运用。

【教学难点】1. 诗文中的隐喻和象征的理解。

2. 写作时的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相关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文。

2. 朗读:学生独立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3. 讲解:解释诗文中的隐喻和象征,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4. 写作:学生根据诗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运用学到的写作技巧。

5. 讨论:学生互相展示写作成果,进行评价和讨论。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

第三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文内容。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流利朗读。

2. 写作技巧的运用。

【教学难点】1. 诗文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

2. 写作时的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相关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文。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静女教案(1)部编版必修上册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静女教案(1)部编版必修上册
5.古诗词文化活动:推荐学生参加一些古诗词文化活动,如诗词大会、诗词朗诵比赛等,以提高学生的古诗词素养和表达能力。
(二)拓展建议
1.深入研究古诗词: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研究古诗词,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提升自己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2.创作古诗词: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创作古诗词,通过写作实践,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板书设计
1. 重点知识点:
①《静女》的作者背景:李清照,宋代女诗人。
②《静女》的创作年代:宋代。
③《静女》的诗歌背景: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赞美。
2. 关键词:
①《静女》
②李清照
③宋代
④爱情
3. 关键句:
①《静女》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
②《静女》展现了宋代女诗人的才华和情感。
③《静女》通过描绘美好的爱情形象,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赞美。
4. 行为习惯: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愿意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但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拖延完成作业的情况,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监督。
根据以上学情分析,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 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可以简要回顾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
2. 针对学生的能力水平,教师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和解读诗歌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含义和艺术特色。
(1)古诗词朗读和背诵:要求学生朗读并背诵《静女》,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
(2)古诗词解析:要求学生对《静女》进行解析,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和解析能力。
(3)古诗词创作:鼓励学生尝试创作古诗词,通过写作实践,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4)古诗词评论:要求学生撰写对《静女》的评论,通过分析和评价古诗词作品,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

教案: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指定的古诗词,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提升口语表达和朗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无衣:《诗经》中的一首战歌,表达了战士们英勇战斗、团结一心的精神。

2. 春江花月夜:唐代张若虚创作的脍炙人口的长篇抒情诗,描绘了春江美景和游子思乡之情。

3. 将进酒:唐代李白创作的豪放派诗歌,表达了对人生的热爱和豪放不羁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背诵指定的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 难点: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词的背景、作者生平等基本知识。

2. 示范法:教师示范诵读,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停顿和情感表达。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分享心得体会。

4. 实践法:学生自主练习诵读,相互评价、反馈,提高朗诵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本节课将学习的古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诗词:分析诗词的背景、作者生平等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

3. 示范诵读:教师示范诵读,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停顿和情感表达。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分享心得体会。

5. 实践演练:学生自主练习诵读,相互评价、反馈,提高朗诵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诵读展示:学生上台展示诵读,评价其发音、停顿和情感表达。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古诗词的背诵和文学鉴赏练习。

七、教学拓展1. 组织诗词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 邀请诗人讲座:邀请本地诗人或专家来校讲座,分享诗词创作经验。

3. 参观文化遗址: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了解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

古诗词诵读 《念奴娇 过洞庭》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 《念奴娇 过洞庭》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念奴娇过洞庭》。

(2)理解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词的结构特点和艺术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品质。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字词解释和意象分析。

2. 诗词的结构特点和艺术手法。

3. 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知识。

2. 深入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时代背景。

3. 鉴赏古典诗词的方法和技巧。

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预习诗词,了解作者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2 学生齐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 诗词解析2.1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词的结构特点和艺术手法。

2.2 学生自主学习,解读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2.3 教师讲解生僻字词和古文知识。

3. 情感体验3.1 学生分组讨论,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4. 应用拓展4.1 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或仿写。

4.2 学生进行诗词朗诵和表演。

5.2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6. 作业布置6.1 学生背诵诗词。

6.2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

6.3 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讲解内容。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诗词背诵、练习题和创作内容,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作能力。

3.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桂枝香·金陵怀古》。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解读古诗词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诗词朗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人生哲理和历史智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桂枝香·金陵怀古》。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旨。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和典故的理解。

(2)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哲理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桂枝香·金陵怀古》,提问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和期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停顿和韵律。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中的生僻字和典故。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主旨。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教师讲解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和典故。

5. 诗词朗诵:(1)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注意语气和表情。

(2)教师对学生的朗诵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进行诗歌的复习和背诵。

2. 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朗诵和解析。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的内容和技巧,并对下次课进行准备。

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2. 情境教学: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沉浸式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研习任务)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研习任务)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研习任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2. 提高学生的古诗词诵读能力,增强语感。

3. 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的基本特点:韵律、对仗、意象等。

2. 古诗词的诵读技巧:停顿、语气、情感等。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历史、哲学、道德等。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诵读技巧。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古诗词的诵读,学生跟随模仿。

3. 互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古诗词诵读的心得。

二、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词的文本、图片、音频等资料。

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分享优秀的古诗词诵读作品。

3. 实体教材:使用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教材。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一、课前准备1. 让学生预习本单元的古诗词,了解诗词内容。

2.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二、课堂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简介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三、课堂讲解与示范1. 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韵律、对仗、意象等。

2. 示范古诗词的诵读技巧:停顿、语气、情感等。

四、课堂互动与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古诗词诵读的心得。

2. 教师选取代表性的学生进行诵读练习,给予点评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诵读技巧。

第四章:单元研习任务一、任务目标1.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深入理解本单元的古诗词。

2. 提高学生的古诗词诵读能力,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3.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任务内容1. 自主学习古诗词的基本特点:韵律、对仗、意象等。

2. 自主学习古诗词的诵读技巧:停顿、语气、情感等。

3. 深入研究每首古诗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古诗词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古诗词的诵读,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古诗词鉴赏方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3. 通过古诗词学习,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历史和文化,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诗词的产生与发展1. 了解诗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学习诗词的基本特点和形式。

第二单元:诗歌的韵律与节奏1. 学习诗歌的韵律、节奏和音韵美。

2. 分析诗歌的韵脚、韵律类型及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诗词的基本知识、鉴赏方法。

2. 采用诵读法,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词的特点、魅力。

四、教学步骤1. 诗词的产生与发展:讲解诗词的起源、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基本特点和形式。

2. 诗歌的韵律与节奏:学习诗歌的韵律、节奏和音韵美,分析诗歌的韵脚、韵律类型及作用。

3. 诗词鉴赏:通过对具体诗词的鉴赏,使学生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4. 诗词创作: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 课堂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拓宽知识视野。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诗词诵读能力:通过课堂诵读,检查学生的发音、语调、节奏等方面,评价学生的诵读能力。

2. 学生诗词鉴赏能力: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3. 学生诗词创作能力:通过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的诗词创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2. 参考书籍:《古诗词鉴赏》、《中国古代诗词选读》等3. 网络资源:古诗词网站、诗词鉴赏博客等4. 音频资源:古诗词诵读音频、古筝音乐等5. 视频资源:古诗词朗诵视频、诗词解读视频等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单元:2课时2. 第二单元:3课时3. 诗词鉴赏:4课时4. 诗词创作:2课时5. 课堂讨论与交流:每课时预留10分钟八、作业与练习1. 诵读作业:每天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诵读,注意把握韵律和节奏。

古诗词诵读 《念奴娇 过洞庭》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 《念奴娇 过洞庭》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念奴娇过洞庭》的背景及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1.1.2 分析并解读《念奴娇过洞庭》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1.1.3 学会鉴赏古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诵读、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念奴娇过洞庭》的意境和情感。

1.2.2 学会通过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古典诗词的美,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1.3.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词背景介绍2.1.1 介绍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1.2 解读《念奴娇过洞庭》的写作背景和创作心境。

2.2 诗词文本解析2.2.1 解读诗词中的意象,如洞庭湖、月光、风等。

2.2.2 分析诗词中的情感变化,如离愁别绪、豁达开朗等。

2.2.3 探讨诗词中的哲理,如人生感悟、自然与人生的关系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3.1.1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洞庭湖的景象,引起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3.1.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苏轼的了解和认识。

3.2 诗词诵读3.2.1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念奴娇过洞庭》。

3.2.2 分析诗词的韵律、节奏和押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3.3 文本解析3.3.1 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3.3.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念奴娇过洞庭》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他们对诗词的理解深度。

4.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念奴娇过洞庭》的短文,或者选择一首类似的诗词进行鉴赏。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古诗词鉴赏书籍,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参考。

5.2 网络资源提供一些相关的网站或在线资源,如古诗词鉴赏网站、苏轼的介绍等,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课朗诵教案【篇一:优秀诵读课教学设计】“优秀诵读指导课”展示课教学设计设计思想:《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诵读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

更为重要的是,学会诵读,小者,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大者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

泰州市在中小学开展“诵读进教材”的活动,意义也就在此。

《我和你加在一起》是一首抒情小诗,诗人白连春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采用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段,反复铺陈、回环往复、渐次深入地表达了他对世界万物彼此相依的体会和赞美,抒发了诗人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本届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小学,缺少诵读的基本能力。

本节课拟通过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实践锻炼,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人蕴涵在文本中的真挚情感,体悟诗人对事物彼此依偎、共同生长的丰厚寓意,以及诗行中流淌着的生命节律和精神;在诵读中受到感染熏陶,习得诵读的基本技巧,如停与连,轻与重,缓与急,快与慢等,并懂得诵读的灵魂在于使自己的声音表达尽量与作者的情感保持一致。

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基本诵读技巧。

2.运用适当的技巧清晰响亮、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过程:课前活动(1)复习诗句的节拍,能够为这一首小诗划出诗行内的朗读节奏。

我和你加在一起白连春一只蝴蝶/是小的/,轻的微不足道的/,和花朵/加在一起就大了/,重了/,成了/春天的最爱一棵草/是小的/,轻的微不足道的/,和马/加在一起就大了/,重了/,成了/大地的最爱一粒尘埃/是小的/,轻的/,微不足道的和在田里插秧的父亲/加在一起就大了/,重了/,成了/我的最爱一滴水/是小的/,轻的/,微不足道的和在河边洗衣的母亲/加在一起就大了/,重了/,同样/成了我的最爱。

一个我/是小的/,轻的/,微不足道的和你加在一起/就成了/岁月的最爱只是/加法/太简单了(2)复习诗歌评论关于“意象”的相关知识。

(3)指导报幕的方法课内活动1.出示目标,直接导入。

出示学习目标——1)学习并掌握一些诵读技巧。

2)运用适当的技巧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由语文课代表带领全班学生齐读学习目标,了解课堂学习任务。

教师提示学习的是一首现代抒情诗。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示范朗读,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诵读的兴趣。

学生听读后要能够对教师的朗读做出评说:好在哪儿?为什么这样读就是“好”呢?教师适时点拨诵读成功的关键理解诗歌的内容,懂得诗歌的情感,学习必要的技巧等等。

3.介绍作者,知人论诗。

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认识到声音的情感出自读者的感悟,读者的感悟又源自诗歌本身,诗歌蕴含的情感则是体现了诗人自己的情怀,由此进入认识作者的环节。

白连春,1965年出生,四川泸州人。

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

1997年,《星星》诗刊组织全国读者投票选出最好的诗歌,白连春得了第一名。

2008年,获得全国首届大型农民工诗歌征文大奖赛最高荣誉特等奖。

他经历了常人难以承受的遭遇,不管再苦再累再清贫,20余年埋头笔耕,以1000余首诗歌、上百万字的中长篇小说,发表于全国各大文学刊物,成为当今中国文坛和诗坛极具人气和影响力的诗人。

他对社会和人生常怀热爱之情,感恩之心,笔端常常流露出底层生活的真切体验。

4.精段细品,举一反三。

从第一诗节入手,细细品味。

问题设计(1)这一节中诗人描写了哪几个意象?(2)诗人怎么写“一只蝴蝶”的?那么“花儿”呢?为什么不写?(3)诗人是在批评指责“蝴蝶”和“花朵”吗?为什么呢?学生思考,师生交流后形成答案(1)描写了“蝴蝶”、“花朵”、“春天”(2)“蝴蝶”是“小的”、“轻的”、“微不足道的”,“花儿”也是如此。

不写是因为诗歌创作的一大特色------“思维跳跃”。

(3)不是,他们本身确实平凡,但是一旦“加在一起”就变了:“就大了”、“重了”、“成了春天的最爱”。

在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理解的基础上,渐次介绍一些诵读技巧。

能够根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处理好诵读时语调的正确运用和变化,气息的停与连,语音的轻和重;能够根据对诗行节律的把握,处理好语速的快与慢;能够随着情感流动的节律,采用适当的语言技巧表情达意。

引导学生继续阅读诗歌的其他小节,逐渐完成对全诗的了解和认识。

问题设计(1)第一二两个小节与后面三个小节的第一行有什么变化?为什么要这样处理?(2)如何理解“只是加法太简单了”?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后,师生合作交流:(1)分行和不分行,目的是为了追求诗歌形式的优美。

(2)这个题目的答案不是唯一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诗歌创作的第三个技巧——语言含蓄。

可以说:世间万物的简单相加可以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精彩也可以说:世间万物的加法也许很简单,很平凡,但是我们一定要珍惜它,不能因为简单而视而不见还可以说:人生也许不止有这样美好的加法,也许还有减法的无奈、除法的残酷,但是我们可以像作者这样,热切地讴歌和赞美人生的加法。

5.形式多样,反复诵读。

引领学生从教师的独诵和视频材料的男女生对诵出,发现其他诵读这一首抒情小诗的形式,此环节目的是激发学生多向思维,激发他们大声诵读的兴趣。

学生会提出齐诵、轮诵、领诵等诵读方法。

也有个别学生要求吟唱。

可以适时播放《我和你加在一起》的音乐,让学生跟唱。

也有学生表现出表演诵读的兴致,可以根据时间,让学生尽情展示。

6.小结归纳,迁移运用。

(1)小结诗歌创作的特质,形成板书一思维跳跃形式优美语言含蓄(2)小结这一首小诗的主要内容,形成板书二第一乐章赞美平凡事物第二乐章赞颂勤劳亲人第三乐章赞叹丰富人生(3)小结朗诵技巧,形成板书三声音的停与连语气的缓与急语调的高与低语速的快与慢(4)提醒学生课余时间,理解和诵读白连春的另外两首抒情诗《在我的祖国,没有我不愿写的字》、《一颗泥土的心,卑微,渺小,朴素》。

【篇二:让朗读回归高中语文课堂】龙源期刊网 .cn让朗读回归高中语文课堂作者:王传军朗读是语文学科最基本、最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然而近年来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高中语文课堂少了学生琅琅的书声,多了教师急功近利的讲解。

这样做,貌似很适合抽象思维能力强的高中生,实则由于违背了语文学科要在“读中悟”的本性,效果并不佳。

想一想,中国古代的大文学家不都是在《三字经》《弟子规》的朗读声中成长起来的吗?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学科不仅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切用口与耳才好。

”很朴实地道出了朗读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必不可少。

一、朗读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文章文章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是一个整体,不是散装的零件,要把握这个整体,靠支离破碎和喋喋不休的讲解是办不到的。

因为细枝末节的详解如同解剖,使文章索然无味,而朗读却使文章鲜活起来,使学生能从整体上体会文章的妙处。

朗读在使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的过程中,眼、耳、口、脑等多种器官并用,既可以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又可以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和理解。

学生为了顺畅地朗读,必然会自己动手查找工具书和一些相关资料,扫清朗读的障碍,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一遍遍地读,每多读一遍,就多一层对文章的感悟,文章的行文思路、文章的深沉内涵也逐渐得以显现。

古人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学生一旦能够从宏观上整体把握文章,对文章细节知识点的领会就可以高屋建瓴了。

二、朗读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所谓语感,就是语言的感受能力,敏锐的语感就是那种一听就明、一说就清、一读就懂、一写就通的无意识的能力。

汉语丰富多彩,表情达意惟妙惟肖。

通过朗读,文章那抑扬顿挫的节奏、和谐悦耳的韵律、整散参差的句式、词语构成的习惯等,都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当文章诵于口、入于目、闻于耳的时候,学生全身心都在和语言进行碰撞,感受着语言的魅力。

无论是诗歌语言的凝练含蓄,文言文语言的古朴深沉,戏剧语言的庄重典雅,还是散文语言的清新飘逸,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生动,小说语言的自然流畅,都在学生的朗读声中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受到熏陶,久而久之,语言的感受能力就会得到稳步的提高。

课内的文章可以读,课外的优秀文章也可以拿到课堂上读。

除读的内容不受限制外,读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如,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全班齐读等。

如果再适时地开展一些诵读比赛,学生读书的热情会更高,语言的运用和表达能力自然而然就会提高。

三、朗读有利于学生进入更高的审美境界【篇三:诗歌朗诵教案】诗歌朗诵社团计划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特此组织“诗朗诵社团”。

朗诵是一门艺术,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而诗朗诵则把古诗文和朗诵相结合。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根据社团学员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以下计划:一、社团活动目的:1.通过各项活动,拓展学生的朗诵水平,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培养朗诵新秀。

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文学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2.把朗诵、文学欣赏、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审美修养,定期开展活动,提高学生的朗诵理论水平和对作品的欣赏能力。

3.健全组织,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好各项活动。

4.深化素质教育,通过朗诵社团开展表演、交流研讨等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让学生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二、社团活动计划第一次:总结上学期社团活动情况,提出本学期社团计划。

(共同讨论)第二次:指导诵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第三次:指导诵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第四次:指导诵读文言文《我爱你,妈妈》第五次:指导诵读《送沈子福归江东》—王维第六次:指导诵读《过故人庄》—孟浩然第七次:指导诵读《元日》—王安石第八次:指导诵读《望洞庭》—刘禹锡第九次:指导诵读《宿石邑山中》—韩翃第十次:举办古诗文朗诵比赛。

(社团全体成员)第十一次:指导诵读《少年行》—袁枚第十二次:指导诵读《乡村四月》—翁卷第十三次:指导诵读《出塞》—王昌龄第十四次:指导诵读《少年行》—王维第十五次:根据朗诵内容选配乐,配乐朗诵第十六次:总结收获,评选表彰优秀社员诗歌朗诵社团活动教案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教学目标: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难点:1.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教学方法和手段:讨论交流为主,多媒体教学,配以幻灯片,背景音乐等。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这首诗,结合对诗人身世、写作背景的了解,准确理解诗中深沉的爱国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