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生理学复习

合集下载

微生物生理复习题及答案

微生物生理复习题及答案

微⽣物⽣理复习题及答案第⼀章绪论1、什么是微⽣物⽣理学?研究热点是什么?微⽣物⽣理学是从⽣理⽣化的⾓度研究微⽣物的形态与发⽣、结构与功能、代谢与调节、⽣长于繁殖等的机理,以及这些过程与微⽣物⽣长发育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研究热点:环境修复;微⽣物发电、⽣物燃料;资源开发利⽤。

2、简要说明微⽣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微⽣物⽣理学既是⼀门基础学科⼜是⼀门应⽤学科。

它的发展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既依赖于微⽣物学、⽣物化学、细胞⽣物学、遗传学基础学科的理论和技术,还需要数学、物理学、化学、化学⼯程、电⼦信息学和设备制造⼯程等的理论和技术。

3、简述微⽣物⽣理学中常⽤的技术与⽅法。

(1)电⼦显微技术,⼀种公认的研究⽣物⼤分⼦、超分⼦复合体及亚细胞结构的有⼒⼿段,也是研究微⽣物不可缺少的⼿段。

(2)DNA分⼦铺展技术,可⽤来检查细菌、噬菌体的染⾊体结构,还可进⾏动态跟踪。

(3)超速离⼼技术(4)光谱分析技术,包括可见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

(5)层析技术,⼀种基于被分离物质的物理、化学及⽣物学特性的不同,使它们再某种基质中移动速度不同⽽进⾏分离和分析的⽅法。

纸层析,薄层层析,柱层析。

(6)电泳技术,⽤于对样品进⾏分离鉴定或提纯的技术。

等电聚焦电泳,双向电泳,⽑细管电泳,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7)同位素⽰踪技术,利⽤放射性核素作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标记的威廉分析⽅法。

(8)基因芯⽚与⾼通量测序技术第⼆章微⽣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1.细胞壁及细胞膜的⽣理作⽤是什么?(2)控制细胞⽣长扩⼤(3)参与胞内外信息的传递(4)防御功能(5)识别作⽤(ps1、维持细胞形状,控制细胞⽣长,保护原⽣质体。

细胞壁增加了细胞的机械强度,并承受着内部原⽣质体由于液泡吸⽔⽽产⽣的膨压,从⽽使细胞具有⼀定的形状,这不仅有保护原⽣质体的作⽤,⽽且维持了器官与植株的固有形态.另外,壁控制着细胞的⽣长,因为细胞要扩⼤和伸长的前提是要使细胞壁松弛和不可逆伸展.2.细胞壁参与了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细胞壁允许离⼦、多糖等⼩分⼦和低分⼦量的蛋⽩质通过,⽽将⼤分⼦或微⽣物等阻于其外。

微生物生理学题目参考答案【微生物生理学】

微生物生理学题目参考答案【微生物生理学】

微生物生理学复习题1.写出三个以上你所熟知的微生物生理学奠基人(中英文均可,英文可只写Family name)及各自主要贡献(一句话)。

Ⅰ.巴斯德 and 柯赫奠定了微生物生理学的基础:建立微生物基本操作,证实疾病病原菌学说。

Ⅱ. 贝捷克林发现固氮微生物,细菌的无氧呼吸。

Ⅲ.布赫纳——微生物生理学进入了分子水平。

(发现酵母的无细胞提取液可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2.微生物细胞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按照在细胞中的部位与功能,可分为哪三部分?各自包括哪些主要结构?答:可分为基本结构、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三部分。

基本结构:是指一个细胞生存不可缺少的,或一般微生物通常具有的结构。

例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类核和核糖体。

外部结构:包括细胞表面附属物如荚膜、鞭毛、纤毛等。

内部结构:包括除染色体外的细胞质内的所有物质和结构,如内膜系统、某些细菌产生的芽孢等等。

3.比较G+、G-真细菌的细胞壁结构、组成。

(G+:肽聚糖、磷壁酸、壁醛酸、表面蛋白;G-:脂多糖、脂蛋白、磷脂、蛋白质)一、细胞壁:组成物质可分为两类:一是构成细胞壁的框架类物质,如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二是位于框架12类物质间的填充类物质或称间质,如各种位于其间的蛋白质等。

不同微生物的细胞壁结构和化学组成各不一样。

在传统的微生物分类鉴定中,可作为一个重要指标。

(一)革兰氏阳性细菌(1)肽聚糖:【(N-乙酰氨基葡萄糖G )-β(1-4)糖苷键-(N-乙酰胞壁酸M )】---(G--M --G--M --G-M )交替相连形成多聚体。

(N-乙酰胞壁酸)上连接有段肽链【L-丙氨酸---D-谷氨酸---DA 氨酸---D-丙氨酸---(D-丙氨酸)】,故称肽聚糖。

其中(D-丙氨酸)在肽聚糖合成中存在,肽链交联即被水解。

β(1-4)糖苷键可在溶菌酶作用下裂解生成N-乙酰氨基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的双糖单位。

肽桥交联方式:(四类)课本P7(革阳细胞壁肽聚糖肽链交联程度>>革阴)1. 其中一个DA 上的氨基与另一上第四个成肽键。

微生物生理复习题及复习资料

微生物生理复习题及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生理学?研究热点是什么?微生物生理学是从生理生化的角度研究微生物的形态与发生、结构与功能、代谢与调节、生长于繁殖等的机理,以及这些过程与微生物生长发育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研究热点:环境修复;微生物发电、生物燃料;资源开发利用。

2、简要说明微生物生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微生物生理学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学科。

它的发展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既依赖于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基础学科的理论和技术,还需要数学、物理学、化学、化学工程、电子信息学和设备制造工程等的理论和技术。

3、简述微生物生理学中常用的技术与方法。

(1)电子显微技术,一种公认的研究生物大分子、超分子复合体及亚细胞结构的有力手段,也是研究微生物不可缺少的手段。

(2) 分子铺展技术,可用来检查细菌、噬菌体的染色体结构,还可进行动态跟踪。

(3)超速离心技术(4)光谱分析技术,包括可见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

(5)层析技术,一种基于被分离物质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的不同,使它们再某种基质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进行分离和分析的方法。

纸层析,薄层层析,柱层析。

(6)电泳技术,用于对样品进行分离鉴定或提纯的技术。

等电聚焦电泳,双向电泳,毛细管电泳,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7)同位素示踪技术,利用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威廉分析方法。

(8)基因芯片与高通量测序技术第二章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1.细胞壁及细胞膜的生理作用是什么?细胞壁的作用:(1)稳定细胞形态(2)控制细胞生长扩大(3)参与胞内外信息的传递(4)防御功能(5)识别作用(1、维持细胞形状,控制细胞生长,保护原生质体。

细胞壁增加了细胞的机械强度,并承受着内部原生质体由于液泡吸水而产生的膨压,从而使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这不仅有保护原生质体的作用,而且维持了器官与植株的固有形态.另外,壁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因为细胞要扩大和伸长的前提是要使细胞壁松弛和不可逆伸展.2.细胞壁参与了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细胞壁允许离子、多糖等小分子和低分子量的蛋白质通过,而将大分子或微生物等阻于其外。

微生物学复习知识点

微生物学复习知识点

绪论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数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微生物一词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

从分类学上讲,微生物包括Whittaker 提出的五界系统(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中的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和有的学者提出的病毒界的生物。

三域中的古菌、细菌都是微生物,真核生物域也有很多是微生物,如真菌。

微生物具有:①种类多、分布广,②体积小、面积大,③吸收多、转化微生物学和微生物的概念不一样。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在微生物学的发展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在4000 多年前就开始了利用微生物酿酒,在唐朝就开始了栽培食用菌,在宋朝就开始了种人痘预防人花。

世界上第一个看到微生物的人是荷兰学者Leeuwen Hoch,他用自制的能放大300 倍的显微镜看到了雨水中的微小生物。

法国学者巴斯德通过研究葡萄酒变质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的研究(胚种学说) 。

德国医生柯赫通过对炭疽病的研究为病原微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1939 年考雪第一次在电镜下看到了烟草花叶病毒的形态,从此揭开了病毒形态的奥秘。

弗来明发现的青霉素和瓦克斯以曼发现的链霉素把微生物的研究推进到抗生菌研究高潮。

而华特生和克里克提出DNA 双螺旋模型以后,又把微生物的研究推进到了分子微生物学时代。

柯汉基因工程理论的提出为人类利用基因工程菌生产干扰素、胰岛微生物农药、生物固N、食用菌栽培是我国农业微生物研究的重要内容。

生产发酵饮料、酶制剂、有机酸是我国轻工行业的几大支柱产业之一。

利用微生物生产抗生素、疫苗、辅酶A 等生化药品是医药工业赖以第一章原核微生物微生物的细胞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种细胞结构。

细菌是典型的原核细胞,其细胞的基本构造包括: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核糖体、颗粒状内含物,细菌细胞的特殊构造包括:质粒、间体、荚膜、芽胞、鞭毛与菌毛。

细菌分 G+细菌与 G-细菌,G+菌的细胞壁由一层组成,其化学组成为肽聚糖、磷壁酸及多糖;G-细菌的细胞壁由二层组成,其化学组成内壁层为肽聚糖,外壁层为脂多糖、脂蛋白、蛋白质和类脂。

微生物生理学复习大纲

微生物生理学复习大纲

微⽣物⽣理学复习⼤纲第三章微⽣物营养与物质运输1、微⽣物六⼤营养要素碳源、氮源、能源、⽔、⽣长因⼦、⽆机盐2、微⽣物五种营养物质的运输⽅式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移、膜泡运输3、五种营养物质的运输⽅式的异同单纯扩散:这种形式不需要能量,是以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浓度差为动⼒,即基于分⼦的热运动⽽进⾏的物质运输过程。

当外界的营养物质的浓度⾼于细胞内该物质的浓度时,通过扩散作⽤使物质进⼊细胞内促进扩散:是顺浓度梯度,将外界物质运⼊细胞内,不需要能量。

与被动运输不同的是,这种形式需要⼀种存在于膜上的载体蛋⽩参与运输。

主动运输:是营养物质逆浓度差和膜电位差运送到细胞膜内的过程。

主动运输过程不仅像促进扩散⼀样需要载体蛋⽩,⽽且还需要能量。

基团转移:许多原核⽣物还可以通过基团转移来吸收营养物质。

在这⼀过程中营养物质在通过细胞膜的转移时发⽣化学变化。

这种运输⽅式也需要能量,类似主动运输。

膜泡运输:⼩分⼦物质的跨膜运输主要通过载体实现,⼤分⼦和颗粒物质的运输则主要通过膜泡运输。

第五章⾃养微⽣物的⽣物氧化1、光合磷酸化是指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

2、环式光和磷酸化与⾮环式的异同:环式光合磷酸化:是存在于光合细菌中的⼀种原始产能机制,可在厌氧条件下进⾏,产物只有ATP,⽆NADP(H),也不产⽣分⼦氧,是⾮放氧型光合作⽤。

环式光和磷酸化:⾼等植物和蓝细菌与其他光合细菌不同,它们可以裂解⽔,以提供细胞合成的还原能⼒。

它们含有光合系统Ⅰ和光合系统Ⅱ,这两个系统偶联,进⾏⾮环式光合磷酸化。

特点是不仅产⽣ATP,⽽且还产⽣NADP(H)和释放氧⽓,是放氧型光合作⽤第四章、异氧微⽣物的⽣物氧化(⼀)EMP 途径因葡萄糖是以1,6-⼆磷酸果糖(FDP)开始降解的,故⼜称双磷酸⼰糖途径(HDP ),这条途径包括⼗个独⽴⼜彼此连续的反应。

其总反应是:C6H12O6+2(ADP+Pi+NAD+)→2CHCOCOOH+2(A TP+NADH+H+)葡萄糖经EMP途径⽣成两分⼦丙酮酸,同时产⽣两个A TP,整个反应受ADP、Pi和NAD +含量的控制。

微生物复习答案

微生物复习答案

微生物复习资料最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1.芽胞与细菌有关的特性是cA.抗吞噬作用B.产生毒素C.耐热性D.侵袭力2.下述哪些不是所有微生物的共同特征:DA.个体微小B.分布广泛C.种类繁多D.只能在活细胞中生长繁殖3.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DA.螺旋体B.放线菌C. 细菌D.病毒4.真菌区别与细菌的本质特征是: AA. 具有包括核膜、核仁在内高分化的细胞核B.有单细胞或多细胞等不同形态;C.有多种繁殖方式;D. 细胞壁中不含有肽聚糖5.在放线菌发育过程中,吸收水分和营养的器官为:AA.基内菌丝B.气生菌丝C.孢子丝D.孢子6.对于湿热灭菌不恰当的说法是:cA.是最常用的灭菌方法 B.在同一温度下,灭菌效果比干热好C.湿热比干热的穿透力弱 D.在湿热状态下菌体蛋白容易变性凝固7.灭菌是指:DA. 减少微生物的数量B. 抑制微生物C. 杀灭病原微生物D. 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8.G-菌细胞壁的特有的成分是cA.粘肽肽聚糖 B.脂蛋白 C.脂多糖 D.磷壁酸9.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阶段,以哪两位为代表的科学家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cA、巴斯德、列文虎克B、柯赫、列文虎克C、巴斯德、柯赫D、巴斯德、弗莱明10.果汁、牛奶常用的灭菌方法为:AA.巴氏消毒B.干热灭菌C.间歇灭菌D.高压蒸汽灭菌11.兄弟姐妹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物质是:BA.异种抗原B.同种异体抗原 C.自身抗原 D.半抗原12.G+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 AA.肽聚糖B.几丁质C. 磷壁酸D.酵母多糖13.真菌孢子的主要作用是: CA.抵抗不良环境的影响B.抗吞噬C.进行繁殖D.引起炎症反应;14.关于正常菌群的描述,正确的是 CA.口腔中的正常菌群主要是需氧菌;B.正常情况下,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有害C.一般情况下,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D.在人的一生中,正常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稳定15.下列哪种细胞不参与体液免疫应答 AA.T淋巴细胞 B.B淋巴细胞 C. 巨噬细胞 D.树突状细胞16.细菌致病性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DA.基本结构 B.特殊结构 C.侵入机体的部位 D.侵袭力和毒素17.判断消毒灭菌是否彻底的主要依据是:DA.繁殖体被完全消灭 B.芽胞被完全消灭 C.鞭毛蛋白变性D.菌体DNA变性18.组成病毒粒子衣壳的化学物质是: CA.糖类B. 核酸C. 蛋白质D.脂肪19.关于细菌的核,错误的描述是 AA.具有完整的核结构 B. 无核仁 C.是细菌生命活动必需的遗传物质D.无核膜20.浆细胞是: CA.有吞噬功能的细胞 B.由T细胞分化而来C.产生抗体的细胞 D.抗原提呈细胞21.细菌的繁殖方式是:AA.二分裂 B.孢子繁殖 C.复制 D.有丝分裂22.防止微生物进入工作介质的方法为: CA. 消毒B. 灭菌C.无菌操作D. 无菌23.细菌细胞膜的功能不包括: DA.物质交换作用B.维持细菌的外形C.物质转运D.呼吸作用24.有关衣原体发育周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A. 始体较原体大,有致密的核质;B.始体在发育周期中无感染性;C. 原体具有感染性;D.始体在空泡内以二分裂形式繁殖形成子代原体;25.关于菌毛的说法正确的是: CA.性菌毛与细菌粘附有关B.是细菌的运动器官C.有普通菌毛与性菌毛之分D.普通菌毛可传递遗传物质26.对细胞壁的功能描述错误的是 BA.维持细菌故有形态 B.抗吞噬作用C.有抗原性D.与细胞膜一起维持细胞内外物质交换27.抗原表面能与相应抗体结合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 AA.表面决定簇B.半抗原C.共同抗原D.类属抗原28.抗体是: BA.由致敏淋巴细胞产生B.由浆细胞产生C.多为丙种球蛋白D.均为糖蛋白29.免疫是指: DA.机体抗感染的过程 B.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异物的过程C.机体对病原微生物防御的过程 D.机体清楚自身突变细胞的能了30.以下那种微生物具有特殊的发育周期 BA.支原体B.衣原体C.立克次体D.螺旋体31.将外毒素转变为类毒素: DA.可增强毒素的免疫原性;B.可降低毒素的免疫原性;C.可增强毒素的毒性D.可脱去毒素的毒性;32.异物是指: DA.异种物质B.同种异体物质C.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D.以上均是33.有关荚膜的错误描述是: DA.具有免疫原性,可用于鉴别细菌B.具有抗外界高热的作用C.具有抗吞噬作用D.一般在机体内形成34.初次应答时,产生的抗体具有哪种特点AA.IgM先于IgG产生 B.潜伏期较短 C.抗体含量较高 D.抗体维持时间较长35.病毒的繁殖方式为:AA. 复制B. 孢子繁殖C. 二分裂D. 菌丝断裂36.对于紫外线杀菌,不恰当的是:DA.紫外线的杀菌作用与波长有关B.紫外线破坏细胞的DNA构型C.紫外线的穿透力弱D. 紫外线的杀菌是机理是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37.免疫对机体: CA.有利 B.有害 C.有利也有害 D.无利也无害38.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DA.淋巴结; B. 脾脏; C. 胸腺; D. 骨髓;39.类毒素是 BA.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B. 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C.内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D.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并改变了抗原性的物质40.裸露病毒体的结构是: AA.核心+衣壳 B.核心+衣壳+包膜 C.核衣壳+刺突 D.核酸+包膜41.对于正常菌群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BA.正常菌群、宿主与外界环境间应维持动态平衡 B.正常菌群对人体有害无益C.一般情况下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 D.口腔中的正常菌群主要为厌氧菌42.下列结构中控制细菌主要遗传性状的结构为: CA.细胞壁B. 质粒C.核质D. 细胞膜43.对病毒干扰现象错误的叙述是DA.只发生在活病毒之间B.可使感染自然终止C.与干扰素产生有关D.与病毒竞争细胞受体有关44.对细菌芽胞描述错误的是 CA.一个芽胞发芽只生成一个菌体 B.芽胞是细菌的休眠状态C.不能保存细菌的全部生命物质 D.对外界抵抗力强45.病毒的致病因素是 DA.内毒素;B.外毒素;C.侵袭力;D.以上均不对:46.常用于房间空气消毒的方法有: BA. 高压蒸气灭菌法B. 紫外线照射法C. 过氧乙酸喷雾D. 漂白粉喷洒47.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是B ;A. 柯赫B. 列文虎克C.巴斯德D.斯坦利48.培养基和手术器械常用的灭菌方法为:DA.巴氏消毒B.干热灭菌C.间歇灭菌D.高压蒸汽灭菌49.用于耐高温,耐湿等物品的最佳灭菌方法是: AA.高压蒸汽灭菌法B.间歇蒸汽灭菌法C.流通蒸汽消毒法D.巴氏消毒法50.青霉素和头孢霉素杀菌的机制是 DA.破坏磷壁酸 B.裂解肽聚糖骨架 C.损伤细胞膜D.抑制短肽侧链与五肽交连桥的联接51.T细胞分化的场所是: CA.骨髓;B.淋巴结;C.胸腺;D.脾脏;52.属于细菌细胞特殊结构的为AA. 荚膜B. 细胞壁C. 细胞膜D. 核质体53.构成抗原的条件不包括:DA.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B.自身体内的正常物质C.特异性D.具有一定化学组成与结构的复杂大分子胶体物质54.用理化方法杀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BA.消毒B.灭菌C.无菌D.无菌操作55.控制病毒遗传变异的病毒成分是DA. 包膜B.衣壳C.壳粒D.核心56.决定病毒体感染细胞的关键物质是: DA.刺突B.衣壳C.包膜D.核酸57.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DA.荚膜 B.透明质酸酶 C.菌毛 D.芽胞58.兄弟姐妹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映的物质是:BA.异种抗原B.同种异体型抗原C.自身抗原D.人工合成抗原58.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效果好的原因不包括DA.蒸汽的穿透力比干热空气强B.微生物蛋白质吸收水分后,遇热容易变性凝固C.蒸汽与物品接触后,凝固成水并放出潜热,迅速提高灭菌物体的温度D.湿热灭菌的灭菌温度比干热灭菌高,所以灭菌的效果好60.消毒灭菌一般应控制在微生物生长的哪一时期: BA.迟缓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61.不符合菌落的描述是 BA.一个菌落由一个细菌繁殖而成B.是一个细菌细胞C.一个菌落包含成千上万个细菌 D.肉眼可见62.构成病毒衣壳的化学成分是: CA. 类脂B. 核酸C. 蛋白质D. 肽聚糖63.放线菌属于D:A.病毒界 B.原核生物界 C.真菌界 D.真核生物界64.芽胞决定了细菌的哪一种特性:CA.抗吞噬B.与细菌的分裂有关C.细菌的耐热性D.与细菌产生毒素的能力有关65.不属于正常体液与组织中的抗菌物质是 AA.抗生素 B.溶菌酶 C.补体 D.乙型溶素66.在真核微生物细胞中能量代谢场所是 : BA. 细胞膜B. 线粒体C. 核蛋白体D. 质粒67.关于外毒素哪项是错误的: BA. 大多数由 G+菌产生B. 化学成分为脂多糖C. 毒性D. 可脱毒成为类毒素68.关于消毒剂作用原理是 DA.使菌体蛋白变性B. 破坏细菌细胞膜C.使菌体酶失去活性D..以上均正确69.破坏物体上热原质的最佳温度和时间是: DA. 160℃,45minB. 250℃,30minC. 180℃,45minD. 121℃,45min70.具有免疫记忆的细胞是: CA.巨噬细胞 B.NK细胞C.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71.关于菌毛的说法错误的是: BA.性菌毛可传递遗传物质B.与细菌的运动有关C.是细菌的特殊结构D.普通菌毛与细菌粘附有关72.抗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其特异性取决于:DA. 抗原的异物性B. 抗原的分子量大小C. 抗原的化学本质D. 抗原分子表面的特殊化学基团73.突变使细菌遗传物质发生下列那种改变CA.质粒丢失;B.溶原性转换C. 核苷酸序列改变D.基因重组74.抗原物质的免疫原性取决于:DA.高分子量B.异物性程度C.化学结构的复杂性D.以上均是75.能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是:CA.半抗原 B.药物C.抗原 D. 免疫原76.下列微生物器官耐温顺序为: AA.营养体>孢子>芽孢B.芽孢>孢子>营养体C.孢子>营养体>芽孢D.芽孢>营养体>孢子77.下列那种因素不是先天性非特异性免疫BA.屏障作用B. 细胞性免疫C.单核吞噬细胞系统D.正常的体液因素78.下列关于鞭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A.化学性质为蛋白质B. 为细菌的运动器官C.具有传递遗传物质的功能D.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可延穿刺线扩散生长79.不能耐受高温或化学药物灭菌的药液、毒素等可使用B方法除菌A.巴氏消毒法 B.过滤除菌 C.紫外线灭菌 D.低温抑菌法80.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微生物是:CA.细菌B.衣原体C.支原体D.立克次体81.单纯扩散和促进扩散的主要区别是: CA.物质运输的浓度梯度不同B.前者不需能量 , 后者需要能量C.前者不需要载体 , 后者需要载体D.前者不需能量需要载体 , 后者需要能量需要载体82.属于中枢免疫器官的是:DA.淋巴结; B. 脾脏; C. 扁桃体; D.骨髓83.鞭毛与细菌有关的特性是 CA.抗吞噬作用B.产生毒素C.运动功能D.侵袭力84.关于消毒剂作用原理正确的是:DA. 使菌体蛋白变性B.使菌体的酶失活C.破坏细菌的细胞膜D. 以上均正确85.下列微生物中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是DA酵母菌 B.放线菌 C. 细菌 D.病毒86.噬菌体是指: AA. 寄生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体内的病毒B.一种具有简单细胞结构的微生物;C.能独立自主生活的微生物;D. 具有DNA和RNA核酸的微生物87. G+菌和G-菌细胞壁的共有成分为:AA.肽聚糖B.几丁质C. 磷壁酸D.脂多糖88. G+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是AA. 磷壁酸B.脂多糖C.脂蛋白D. 肽聚糖89.有关芽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CA.是灭菌是否彻底的判定标准 B.芽胞是细菌的休眠状态C.是细菌的繁殖体 D.对外界抵抗力强90.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AA.单细胞、结构简单B.有细胞壁;C. 二分裂繁殖D. 单细胞、有原始的核;91.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CA.超敏反应 B.自身免疫疾病C.肿瘤 D. 免疫耐受109题每一个问题从前面的备选答案中选配一个最合适的、最正确的答案,每个92~答案可选一次或几次,也可以一次也不选9294题的选项:~A.荚膜B.核糖体C.胞质颗粒D.质粒92.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结构是:B93.与细菌营养物质储存有关的结构是:A94.控制细菌次要生长特性的物质: D95~96题的选项:A.二分裂B.孢子繁殖C.复制D.芽殖95.细菌的繁殖方式:A96.霉菌的繁殖方式: B97~99题的选项:℃,5分钟 B. 71-75℃,15秒℃,30分钟℃,20分钟97.高压蒸汽灭菌法的温度和时间是: D98.巴氏消毒法的温度和时间是:B99.流通蒸汽灭菌法的温度和时间是:C100~101题的选项:A.核质B.中介体C.性菌毛D.质粒100.与细菌遗传物质传递有关的结构C101.控制细菌遗传,生长繁殖与代谢的结构是:A102~105题的选项:A.细胞壁B.性菌毛C.芽孢D.普通菌毛102.具有维持细菌形态作用的结构是: A103.与细菌粘附作用及致病性有关的结构是 : D104.与细菌遗传物质传递有关的结构是: B105.作为判断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是:C106~103题的选项:A.干热灭菌法B.滤过除菌法C.紫外线照射D.巴氏消毒法106.适用于液体药剂和空气除菌的是: B107.玻璃器皿的灭菌常用: A108.适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灭菌常用的是: C109.常用于奶制品灭菌的是: D二、判断题1.所有消毒剂浓度越大,消毒效果越好×;2.G+菌细胞壁粘肽含量比G-菌的高√ ;3.异物进入机体都具有免疫原性×;4.半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但不能单独与抗体结合× ; 5.微生物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有了它们才使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否则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将无法繁衍下去√ ;6.芽胞的抵抗力强,是构成细菌毒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7.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机理是直接杀死或中和病毒× ;8. 杀灭芽胞最有效的方法是间歇灭菌法× ;9.补体不属于正常体液与组织中的抗菌物质× ;10.病毒几乎可以感染的所有的细胞生物,但就某一种病毒而言,它仅能感染一定种类的微生物、植物或动物√ ;11.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12.高压蒸汽灭菌的温度一般采用121℃,15~20分钟; √13.免疫是对机体有益无害的一种生理功能; ×14.病原菌必须由适宜的侵入门户进入机体才能引起疾病; √15.一般来说,抗原通常不是机体自身的正常组成成份; √16.抗原物质与宿主间的种属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其免疫原性就越强; √17.凡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带菌者,以及有皮肤创伤、化脓感染的人员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生产的工作; √18. 同种细菌毒力相同,不同种细菌毒力不同; √19.半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但不能单独与抗体结合; ×20.所有的病毒都可含有两种类型的核酸DNA和RNA; ×21.紫外线的穿透能力低,仅适用于表面灭菌和无菌室、培养间等空间的灭菌;√22.一般来说,抗原通常不是机体自身的正常组成成份; √23.灭菌不一定能达到消毒的要求,而消毒则能达到灭菌的目的; ×24. 初次反应一定时间后,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抗体量迅速上升,且维持时间较长;√25.质粒是原核生物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三、名词解释1.抗原: 是一类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效应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物质;2.毒素: 细菌产生的毒素有内毒素和外毒素两种;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其毒性成分为类脂A,菌体死亡崩解后释放出来;外毒素是由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代谢的过程中释放至菌体外的蛋白质,具有抗原性强、毒性强、作用特异性强等特点 ; P223.正常菌群: 是定居于人体表和开放性腔道中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群;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对人类无害;/寄居在人体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的微生物,通常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对人体是无害的;P974.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是存在于人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组与免疫相关的具体有酶活性的球蛋白,能辅助抗体介导溶菌溶细胞作用;补体不是单一成分,目前已知是由30多种血清蛋白、膜结合蛋白和补体受体组成的多分子系统,故又称补体系统; P1675. 生长曲线:把生长现象在图上用曲线表示出来;/根据细菌的生长曲线,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可分为四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退期; P186.灭活: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手段杀死病毒、细菌等,但是不损害它们体内有用抗原的方法;7.灭菌:利用理化方法杀死物体或介质中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致病的和非致病的各种微生物,以及细菌的芽孢; P988.菌落:是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微生物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团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的集团;/将细菌在琼脂平板上划线培养后,由当然细菌繁殖而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P209.荚膜:某些细菌能分泌黏液状物质包围于细胞壁外,形成一层和菌体界限分明、不易着色的透明圈;主要由多糖组成,少数细菌为多肽;其主要的功能是抗吞噬作用,并具有抗原性;/是有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向细胞壁外分泌的一层黏液性物质,厚度在μm以上;P1310. 抗体: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11.免疫应答:是指从一个抗原刺激开始,机体内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感应后,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表现出一定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效应的过程;12.类毒素:类毒素细胞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仍保留免疫原性,为类毒素;13.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14.鞭毛:是从细菌细胞膜伸出于菌体外的细长弯曲的蛋白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见于革兰阴性菌、弧菌和螺菌;15.消毒: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杀死细菌芽胞的方法,如注射使用的酒精;16.转化:是某一基因型的细胞从周围介质中吸收来自另一基因型的细胞的DNA 而使它的基因型和表型发生相应变化的现象;17. 接合:两个通过直接接触,在暂时的沟通中进行基因转移的过程为接合;18.生长因子:是指具有刺激细胞生长活性的细胞因子;19. 菌群失调:正常菌群之间的数量和组成发生明显的改变即为菌群失调,多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20.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免疫,是获得免疫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抵抗感染能力; 21.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或;它和特异性免疫一样都是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遗传特性,但是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一生下来就具有,而特异性免疫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才能获得;22.热原质:即菌体中的脂多糖,大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23.芽胞:是指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方式,称为内芽胞endospore,简称芽胞;24.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成分,脂多糖对宿主是有毒性的; 25.无菌操作:用于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组织或其它无菌范围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26.侵袭力:是指细菌突破机体的防御机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及扩散、蔓延的能力;27. 条件致病菌:又称为机会致病菌,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可致病的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四、填空题1.细菌群体生长的生长曲线可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退期;2. 与细菌运动有关的结构是鞭毛;与细菌侵袭力有关的结构是荚膜;与细菌抵抗力强有关的结构是芽孢;3. 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抗原称为完全抗原,具有免疫反应性 ,而没有免疫原性的抗原称为半抗原;4.微生物根据其结构及化学组成可分为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非细胞型微生物三种类型 ;5.细菌生长与繁殖的条件包括:适当的营养、适宜的温度、合适的PH和必要的气体环境 ;6. 紫外线杀菌机理是干扰DNA的复制 ,导致细菌死亡和变异 ;7.病原菌侵入机体能否致病与毒力、侵入数量、侵入途径、机体的免疫状态等有密切关系8.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包括充足的营养、适宜的温度、合适的酸碱度和必需的气体环境;9.类毒素是由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制备而成,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毒素; 10.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装配与释放;11.骨髓是哺乳动物和人的造血器官,其中的多能干细胞可分为化为各类血细胞,它是人和哺乳动 B 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12. 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分为自动免疫和被动两种类型 ;13. 定居于人的皮肤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的微生物群叫做正常菌群;14.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抗原决定簇,它是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的一些特殊化学基因;15.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感应阶段、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 16.细菌体内的遗传物质有染色质和质粒两种,其中质粒不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17.病毒体的基本结构由核心和衣壳构成; 又称核衣壳;18.病原菌的致病作用与它的毒力、侵入数量和侵入途径有关;19.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特殊结构有芽孢、鞭毛、菌毛和荚膜等;20.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抗原决定簇 ,它是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的一些特殊化学基因;21.湿热灭菌法包括高压蒸汽灭菌法、煮沸法、巴氏消毒法、流通蒸汽消毒法和间歇蒸汽灭菌法;22.微生物根据其结构及化学组成可分为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非细胞型微生物三种类型23.骨髓是哺乳动物和人的造血器官,其中的多能干细胞可分为化为各类血细胞,它是人和哺乳动物 B 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24.病毒体的基本结构有核心和衣壳构成,又可称为核衣壳;25.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26. 芽胞具有很强的抵抗不良环境能力,芽胞是否被杀灭被作为判定灭菌是否彻底的标准,最有效的杀灭芽胞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27.细菌体内的遗传物质有染色质和质粒两种,其中染色质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质粒控制次要性状的;28. 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包括:机体的屏障结构、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和非特异性体液免疫分子;29. 细菌的毒力包括毒素和侵袭力;30.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31.革兰氏染色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四个基本步骤,其中脱色是最关键的一步;32. 免疫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33. 机体对某些并无直接毒害作用的抗原或半抗原物质出现异常反应称为过敏或变态反应;34. 寄居在人体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的微生物,通常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对人体是无害的,这类微生物称为:正常菌群;五、简答题1. 试比较G+菌与G-菌细胞壁结构的特征和区别2. 简述三大种类微生物的特征答:微生物种类繁多,至少有十万种以上;按其结构、化学组成及生活习性等差异可分成三大类;一、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完整的细胞器如内质网、核糖体及线粒体等;真菌属于此类型微生物;二、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原始核质,没有核膜与核仁;细胞器不很完善;这类微生物种类众多,有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放线菌;三、非细胞型微生物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亦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

《微生物》复习资料答案

《微生物》复习资料答案

《微生物》复习资料最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1.芽胞与细菌有关的特性是( c )A.抗吞噬作用B.产生毒素C.耐热性D.侵袭力2.下述哪些不是所有微生物的共同特征:(D)A.个体微小B.分布广泛C.种类繁多D.只能在活细胞中生长繁殖3.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D )A.螺旋体B.放线菌C. 细菌D.病毒4.真菌区别与细菌的本质特征是: ( A )A. 具有包括核膜、核仁在内高分化的细胞核B.有单细胞或多细胞等不同形态;C.有多种繁殖方式;D. 细胞壁中不含有肽聚糖5.在放线菌发育过程中,吸收水分和营养的器官为:(A)A.基内菌丝B.气生菌丝C.孢子丝D.孢子6.对于湿热灭菌不恰当的说法是:( c )A.是最常用的灭菌方法 B.在同一温度下,灭菌效果比干热好C.湿热比干热的穿透力弱 D.在湿热状态下菌体蛋白容易变性凝固7.灭菌是指:(D)A. 减少微生物的数量B. 抑制微生物C. 杀灭病原微生物D. 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8.G-菌细胞壁的特有的成分是( c )A.粘肽(肽聚糖) B.脂蛋白 C.脂多糖 D.磷壁酸9.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阶段,以哪两位为代表的科学家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

(c)A、巴斯德、列文虎克B、柯赫、列文虎克C、巴斯德、柯赫D、巴斯德、弗莱明10.果汁、牛奶常用的灭菌方法为:(A)A.巴氏消毒B.干热灭菌C.间歇灭菌D.高压蒸汽灭菌11.兄弟姐妹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物质是:( B )A.异种抗原B.同种异体抗原 C.自身抗原 D.半抗原12.G+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 A )A.肽聚糖B.几丁质C. 磷壁酸D.酵母多糖13.真菌孢子的主要作用是:( C )A.抵抗不良环境的影响B.抗吞噬C.进行繁殖D.引起炎症反应;14.关于正常菌群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口腔中的正常菌群主要是需氧菌;B.正常情况下,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有害C.一般情况下,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D.在人的一生中,正常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稳定15.下列哪种细胞不参与体液免疫应答 ( A )A.T淋巴细胞 B.B淋巴细胞 C. 巨噬细胞 D.树突状细胞16.细菌致病性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 D )A.基本结构 B.特殊结构 C.侵入机体的部位 D.侵袭力和毒素17.判断消毒灭菌是否彻底的主要依据是:( D )A.繁殖体被完全消灭 B.芽胞被完全消灭 C.鞭毛蛋白变性D.菌体DNA变性18.组成病毒粒子衣壳的化学物质是:( C )A.糖类B. 核酸C. 蛋白质D.脂肪19.关于细菌的核,错误的描述是( A )A.具有完整的核结构 B. 无核仁 C.是细菌生命活动必需的遗传物质D.无核膜20.浆细胞是:( C )A.有吞噬功能的细胞 B.由T细胞分化而来C.产生抗体的细胞 D.抗原提呈细胞21.细菌的繁殖方式是:(A)A.二分裂 B.孢子繁殖 C.复制 D.有丝分裂22.防止微生物进入工作介质的方法为:( C )A. 消毒B. 灭菌C.无菌操作D. 无菌23.细菌细胞膜的功能不包括:( D)A.物质交换作用B.维持细菌的外形C.物质转运D.呼吸作用24.有关衣原体发育周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A. 始体较原体大,有致密的核质;B.始体在发育周期中无感染性;C. 原体具有感染性;D.始体在空泡内以二分裂形式繁殖形成子代原体;25.关于菌毛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性菌毛与细菌粘附有关B.是细菌的运动器官C.有普通菌毛与性菌毛之分D.普通菌毛可传递遗传物质26.对细胞壁的功能描述错误的是( B )A.维持细菌故有形态 B.抗吞噬作用C.有抗原性D.与细胞膜一起维持细胞内外物质交换27.抗原表面能与相应抗体结合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 ( A )A.表面决定簇B.半抗原C.共同抗原D.类属抗原28.抗体是:( B)A.由致敏淋巴细胞产生B.由浆细胞产生C.多为丙种球蛋白D.均为糖蛋白29.免疫是指:( D )A.机体抗感染的过程 B.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异物的过程C.机体对病原微生物防御的过程 D.机体清楚自身突变细胞的能了30.以下那种微生物具有特殊的发育周期?( B )A.支原体B.衣原体C.立克次体D.螺旋体31.将外毒素转变为类毒素: ( D )A.可增强毒素的免疫原性;B.可降低毒素的免疫原性;C.可增强毒素的毒性D.可脱去毒素的毒性;32.异物是指:( D )A.异种物质B.同种异体物质C.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D.以上均是33.有关荚膜的错误描述是:( D )A.具有免疫原性,可用于鉴别细菌B.具有抗外界高热的作用C.具有抗吞噬作用D.一般在机体内形成34.初次应答时,产生的抗体具有哪种特点 ( A )A.IgM先于IgG产生 B.潜伏期较短 C.抗体含量较高 D.抗体维持时间较长35.病毒的繁殖方式为:(A)A. 复制B. 孢子繁殖C. 二分裂D. 菌丝断裂36.对于紫外线杀菌,不恰当的是:(D)A.紫外线的杀菌作用与波长有关B.紫外线破坏细胞的DNA构型C.紫外线的穿透力弱D. 紫外线的杀菌是机理是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37.免疫对机体:( C )A.有利 B.有害 C.有利也有害 D.无利也无害38.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D)A.淋巴结; B. 脾脏; C. 胸腺; D. 骨髓;39.类毒素是( B )A.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B. 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C.内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D.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并改变了抗原性的物质40.裸露病毒体的结构是:( A)A.核心+衣壳B.核心+衣壳+包膜C.核衣壳+刺突D.核酸+包膜41.对于正常菌群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B )A.正常菌群、宿主与外界环境间应维持动态平衡 B.正常菌群对人体有害无益C.一般情况下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 D.口腔中的正常菌群主要为厌氧菌42.下列结构中控制细菌主要遗传性状的结构为:( C )A.细胞壁B. 质粒C.核质D. 细胞膜43.对病毒干扰现象错误的叙述是(D)A.只发生在活病毒之间B.可使感染自然终止C.与干扰素产生有关D.与病毒竞争细胞受体有关44.对细菌芽胞描述错误的是( C )A.一个芽胞发芽只生成一个菌体 B.芽胞是细菌的休眠状态C.不能保存细菌的全部生命物质 D.对外界抵抗力强45.病毒的致病因素是( D )A.内毒素;B.外毒素;C.侵袭力;D.以上均不对:46.常用于房间空气消毒的方法有:( B )A. 高压蒸气灭菌法B. 紫外线照射法C. 过氧乙酸喷雾D. 漂白粉喷洒47.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是(B)。

微生物生理学笔记(南开大学)

微生物生理学笔记(南开大学)

6
南开考研系列资料 微生物生理学
QQ:535075271
只是折叠、装配、转运的帮助者,不带有决定折叠的三维信息,而是 在蛋白折叠和装配过程中,通过识别与稳定折叠中间体,促进正确结 构 的 形 成 。 分 为 三 大 类 : 核 质 素 ( nucleoplasmin )、 伴 侣 蛋 白 (chaperones)、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二十四、分子伴侣的功能? (1)参与新生肽链的折叠与蛋白的装配;分子伴侣通过稳定新生肽 链未折叠构象而促进正确折叠。(2)蛋白质的转运:分子伴侣通过稳 定蛋白质的可转运构象,参与并促进其转运和分泌。(3)抗逆反应 (Stress Response):分子伴侣通过抑制蛋白质的不正确相互作用, 从而抵抗恶劣的环境。 二十五、Dna K:热激蛋白 Hsp 70 在大肠杆菌中的称谓;在蛋白质 折叠中促进蛋白质转运,由 2 个结构域组成,N—端结构域保守。有 ATPase 活性,C—末端结构域可变性强,能结合伸展的肽链。有两 个协同因子 Dna J 和 Grp E 调节行使功能。 二十六、Gro EL:Hsp 60 在大肠杆菌中的称谓,其促进蛋白折叠的 作用,由 14 个亚基组成双层饼状,每层 7 个亚基,具有多个结合肽 链的位点。 二十七、Gro ES:Hsp 10 在大肠杆菌中的称谓,起促进蛋白折叠的 作用,由 7 个亚基组成形成单饼状,常与 Gro EL 以复合物形式存在。 二十八、信号肽(Signal Peptide):是指专门负责新生肽链穿越内质 网,起信号作用的肽链,位于肽链的 N 端,一般长度为 15—35 个氨 基酸残基。
Gly,Ser,A 可以是上述氨基酸,也可以是 Leu,Val,Ile。
三十、SRP:信号肽识别颗粒;在新生肽链进入内质网膜的过程中,起

医学微生物复习资料

医学微生物复习资料

1、医学微生物复习资料2、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与核质等各类细菌都有,是细菌的基本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仅某些细菌具有,为其特殊结构。

3、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者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者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之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又称细菌L型。

4、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

5、根据功能不一致,菌毛可分为普通菌毛与性菌毛两类。

6、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者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称之芽孢。

产生芽孢的细菌都是G+菌。

7、革兰氏染色:原理:(1)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结构较致密,肽聚糖层厚,脂质含量少,乙醇不易透入;而格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较疏松,肽聚糖层少,脂质含量多,乙醇易渗入。

(2)革兰阳性菌的等电点低(pI2~3),革兰阴性菌等电点较高(pI4~5),在相同pH条件下,革兰阳性菌所带负电荷比革兰阴性菌多,与带正电荷的结晶紫染料结合较牢固且不易脱色。

(3)革兰阳性菌细胞内含有大量核糖核酸镁盐,可与结晶紫与碘牢固地结合成大分子复合物,不易被乙醇脱色;而革兰阴性菌细胞内含极少量的核糖核酸镁盐,吸附染料量少,形成的复合物分子也较小,故易被乙醇脱色。

方法:(1)初染:将结晶紫染液加于制好的涂片上,染色1min,用细流水冲洗,甩去积水。

(2)媒染:加卢戈碘液作用1min,用细流水冲洗,甩去积水。

(3)脱色:滴加95%酒精数滴,摇动玻片数秒钟,使均匀脱色,然后斜持玻片,再滴加酒精,直到流下的酒精无色为止(约30s),用细流水冲洗,甩去积水。

(4)复染:加稀释石炭酸复红染10s,用细流水冲洗,甩去积水。

结果:G+菌:紫色G—菌:红色8、根据细菌所利用的能源与碳源的不一致,将细菌分为自养菌与异养菌两大营养类型。

9、某些细菌生长所必需的但自身又不能合成,务必由外界供给的物质称之生长因子。

10、营养物质进入菌体内的方式有被动扩散与主动转运系统。

《微生物》复习 答案

《微生物》复习 答案

《微生物》复习资料最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1.芽胞与细菌有关的特性是( c )A.抗吞噬作用B.产生毒素C.耐热性D.侵袭力2.下述哪些不是所有微生物的共同特征:(D)A.个体微小B.分布广泛C.种类繁多D.只能在活细胞中生长繁殖3.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D )A.螺旋体B.放线菌C. 细菌D.病毒4.真菌区别与细菌的本质特征是: ( A )A. 具有包括核膜、核仁在内高分化的细胞核B.有单细胞或多细胞等不同形态;C.有多种繁殖方式;D. 细胞壁中不含有肽聚糖5.在放线菌发育过程中,吸收水分和营养的器官为:(A)A.基内菌丝B.气生菌丝C.孢子丝D.孢子6.对于湿热灭菌不恰当的说法是:( c )A.是最常用的灭菌方法 B.在同一温度下,灭菌效果比干热好C.湿热比干热的穿透力弱 D.在湿热状态下菌体蛋白容易变性凝固7.灭菌是指:(D)A. 减少微生物的数量B. 抑制微生物C. 杀灭病原微生物D. 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8.G-菌细胞壁的特有的成分是( c )A.粘肽(肽聚糖) B.脂蛋白 C.脂多糖 D.磷壁酸9.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阶段,以哪两位为代表的科学家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

(c)A、巴斯德、列文虎克B、柯赫、列文虎克C、巴斯德、柯赫D、巴斯德、弗莱明10.果汁、牛奶常用的灭菌方法为:(A)A.巴氏消毒B.干热灭菌C.间歇灭菌D.高压蒸汽灭菌11.兄弟姐妹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物质是:( B )A.异种抗原B.同种异体抗原 C.自身抗原 D.半抗原12.G+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 A )A.肽聚糖B.几丁质C. 磷壁酸D.酵母多糖13.真菌孢子的主要作用是:( C )A.抵抗不良环境的影响B.抗吞噬C.进行繁殖D.引起炎症反应;14.关于正常菌群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口腔中的正常菌群主要是需氧菌;B.正常情况下,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有害C.一般情况下,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D.在人的一生中,正常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稳定15.下列哪种细胞不参与体液免疫应答 ( A )A.T淋巴细胞 B.B淋巴细胞 C. 巨噬细胞 D.树突状细胞16.细菌致病性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 D )A.基本结构 B.特殊结构 C.侵入机体的部位 D.侵袭力和毒素17.判断消毒灭菌是否彻底的主要依据是:( D )A.繁殖体被完全消灭 B.芽胞被完全消灭 C.鞭毛蛋白变性D.菌体DNA变性18.组成病毒粒子衣壳的化学物质是:( C )A.糖类B. 核酸C. 蛋白质D.脂肪19.关于细菌的核,错误的描述是( A )A.具有完整的核结构 B. 无核仁 C.是细菌生命活动必需的遗传物质D.无核膜20.浆细胞是:( C )A.有吞噬功能的细胞 B.由T细胞分化而来C.产生抗体的细胞 D.抗原提呈细胞21.细菌的繁殖方式是:(A)A.二分裂 B.孢子繁殖 C.复制 D.有丝分裂22.防止微生物进入工作介质的方法为:( C )A. 消毒B. 灭菌C.无菌操作D. 无菌23.细菌细胞膜的功能不包括:( D)A.物质交换作用B.维持细菌的外形C.物质转运D.呼吸作用24.有关衣原体发育周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A. 始体较原体大,有致密的核质;B.始体在发育周期中无感染性;C. 原体具有感染性;D.始体在空泡内以二分裂形式繁殖形成子代原体;25.关于菌毛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性菌毛与细菌粘附有关B.是细菌的运动器官C.有普通菌毛与性菌毛之分D.普通菌毛可传递遗传物质26.对细胞壁的功能描述错误的是( B )A.维持细菌故有形态 B.抗吞噬作用C.有抗原性D.与细胞膜一起维持细胞内外物质交换27.抗原表面能与相应抗体结合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 ( A )A.表面决定簇B.半抗原C.共同抗原D.类属抗原28.抗体是:( B)A.由致敏淋巴细胞产生B.由浆细胞产生C.多为丙种球蛋白D.均为糖蛋白29.免疫是指:( D )A.机体抗感染的过程 B.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异物的过程C.机体对病原微生物防御的过程 D.机体清楚自身突变细胞的能了30.以下那种微生物具有特殊的发育周期?( B )A.支原体B.衣原体C.立克次体D.螺旋体31.将外毒素转变为类毒素: ( D )A.可增强毒素的免疫原性;B.可降低毒素的免疫原性;C.可增强毒素的毒性D.可脱去毒素的毒性;32.异物是指:( D )A.异种物质B.同种异体物质C.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D.以上均是33.有关荚膜的错误描述是:( D )A.具有免疫原性,可用于鉴别细菌B.具有抗外界高热的作用C.具有抗吞噬作用D.一般在机体内形成34.初次应答时,产生的抗体具有哪种特点 ( A )A.IgM先于IgG产生 B.潜伏期较短 C.抗体含量较高 D.抗体维持时间较长35.病毒的繁殖方式为:(A)A. 复制B. 孢子繁殖C. 二分裂D. 菌丝断裂36.对于紫外线杀菌,不恰当的是:(D)A.紫外线的杀菌作用与波长有关B.紫外线破坏细胞的DNA构型C.紫外线的穿透力弱D. 紫外线的杀菌是机理是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37.免疫对机体:( C )A.有利 B.有害 C.有利也有害 D.无利也无害38.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D)A.淋巴结; B. 脾脏; C. 胸腺; D. 骨髓;39.类毒素是( B )A.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B. 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C.内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D.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并改变了抗原性的物质40.裸露病毒体的结构是:( A)A.核心+衣壳 B.核心+衣壳+包膜 C.核衣壳+刺突 D.核酸+包膜41.对于正常菌群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B )A.正常菌群、宿主与外界环境间应维持动态平衡 B.正常菌群对人体有害无益C.一般情况下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 D.口腔中的正常菌群主要为厌氧菌42.下列结构中控制细菌主要遗传性状的结构为:( C )A.细胞壁B. 质粒C.核质D. 细胞膜43.对病毒干扰现象错误的叙述是(D)A.只发生在活病毒之间B.可使感染自然终止C.与干扰素产生有关D.与病毒竞争细胞受体有关44.对细菌芽胞描述错误的是( C )A.一个芽胞发芽只生成一个菌体 B.芽胞是细菌的休眠状态C.不能保存细菌的全部生命物质 D.对外界抵抗力强45.病毒的致病因素是( D )A.内毒素;B.外毒素;C.侵袭力;D.以上均不对:46.常用于房间空气消毒的方法有:( B )A. 高压蒸气灭菌法B. 紫外线照射法C. 过氧乙酸喷雾D. 漂白粉喷洒47.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是(B)。

微生物期末复习资料

微生物期末复习资料

微生物期末复习资料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微生物: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单细胞或简单多细胞、甚或是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题:1.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残忍”的破坏。

2.1347年的一场由鼠疫杆菌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的人(约2 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

3.2021年SARS在我国一些地区迅速蔓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严重地被打乱,这是因为SARS有很强的传染性,它是由一种新型的病毒所引起。

4.微生物包括: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5.著名的微生物学家Roger Stanier提出,确定微生物学领域不应只是根据微生物的大小,而且也应该根据有别于动、植物的研究技术。

6.重点研究微生物与寄主细胞相互关系的新型学科领域,称为细胞微生物学。

7.公元6世纪(北魏时期),我国贾思勰的巨著“ 齐民要术”详细地记载了制曲、酿酒、制酱和酿醋等工艺。

8.19世纪中期,以法国的巴斯德和德国的科赫为代表的科学家,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离、培养、接种和灭菌等一系列独特的微生物技术,从而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同时开辟了医学和工业微生物学等分支学科。

巴斯德和科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9.20世纪中后期,由于微生物学的消毒灭菌、分离培养等技术的渗透和应用的拓宽及发展,动、植物细胞也可以像微生物一样在平板或三角瓶中分离、培养和在发酵罐中进行生产。

10.目前已经完成基因组测序的3大类微生物主要是模式微生物、特殊微生物及医用微生物。

而随着基因组作图测序方法的不断进步与完善,基因组研究将成为一种常规的研究方法,为从本质上认识微生物自身以及利用和改造微生物将产生质的飞跃。

【大学考试资料】-微生物生理学核心复习要点

【大学考试资料】-微生物生理学核心复习要点

1.写出三个以上你所熟知的微生物生理学奠基人(中英文均可,英文可只写Familyname)及各自主要贡献(一句话)。

2.微生物细胞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按照在细胞中的部位与功能,可分为哪三部分?各自包括哪些主要结构?3.比较G+、G-真细菌的细胞壁结构、组成。

(G+:肽聚糖、磷壁酸、壁醛酸、表面蛋白;G-:脂多糖、脂蛋白、磷脂、蛋白质)4.从嗜热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来阐释其耐热的机理。

5.不同真菌细胞壁中多糖组成的一般规律。

6.微生物细胞膜的生理功能?7.真细菌细胞膜的主要脂类有:8.酵母细胞中有关甾醇的情况。

9.细菌鞭毛和真核微生物鞭毛的组成、特点及运动方式。

10.哪些细菌具有发达的内膜系统?为什么?11.细胞型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可分为哪五类?12.依据微生物获取能源、碳源、氢或电子供体的方式,将微生物分为哪四种营养方式?13.化能无机营养菌的四大类群为:14.微生物对小分子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通过哪四种方式,各有何特点?15.基团转运的典型例子有哪两种,大概情况如何?16.到目前为止,大肠杆菌中发现了两种蛋白质转运系统,分别是:17.影响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因素有哪些?18.参与促进扩散的膜运输蛋白一般可分为哪两种?19.4种运送小分子营养物质方式的比较。

20.什么是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发酵?21.ATP几乎是生物组织和细胞能够直接利用的唯一能源。

除了ATP外,一些特定的高能化合物如:PEP、1,3-2P-GA、酰基磷酸 (Ac-P)、酰基硫代酯(ScCoA)等也可以作为能量载体。

22.化能异养微生物的有氧分解代谢可划分为哪三个阶段,具体内容如何?23.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的关系24.25.简述淀粉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及果胶酶等胞外酶的组成、产生菌的种类及在有机物质转化和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6.分解脂肪的微生物都具有脂肪酶。

在脂肪酶作用下,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甘油经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作用可被迅速地降解。

微生物学课后复习题及答案

微生物学课后复习题及答案

微生物学课后复习题及答案一、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通常是指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到的一大类形态微小、结构简单的较为低等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

2、简述生物界的六界分类系统及三界分类系统。

在1886年,海格尔(Hacckel)提出了划分生物的三界法,即植物界、动物界和原生生物界(Protista)。

其中,原生生物界主要由低等的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组成。

在1969年,魏塔克提出了五界系统,即原核生物界(Monera)、原生生物界、真菌界(fungi)、植物界和动物界。

在1977年由我国学者王大耜建议,把无细胞结构的病毒也当作一界,称为病毒界(Vira),从而形成了划分生物的六界系统。

3、简述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并举例说明。

(1)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杆菌的平均长度:2 微米;1500个杆菌首尾相连= 一粒芝麻的长度;10-100亿个细菌加起来重量= 1毫克面积/体积比:人= 1,大肠杆菌= 30万;这样大的比表面积特别有利于它们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微生物的其它很多属性都和这一特点密切相关。

(2)吸收多,转化能力强消耗自身重量2000倍食物的时间:大肠杆菌:1小时人:500年(按400斤/年计算)微生物获取营养的方式多种多样,其食谱之广是动植物完全无法相比的!——纤维素、木质素、几丁质、角蛋白、石油、甲醇、甲烷、天然气、塑料、酚类、氰化物、各种有机物均可被微生物作为粮食(3)繁殖快、易培养大肠杆菌一个细胞重约10 –12 克,平均20分钟繁殖一代24小时后:4722366500万亿个后代,重量达到:4722吨48小时后:2.2 ×10 43个后代,重量达到2.2 ×10 25 吨相当于4000个地球的重量!(4)适应力强,易变异抗热:自然界中细菌生长的最高温度可以达到113 ℃;有些细菌的芽孢,需加热煮沸8小时才被杀死;抗寒:有些微生物可以在―12℃~―30℃的低温生长;抗酸碱:细菌能耐受并生长的pH范围:pH 0.5 ~ 13;耐渗透压:蜜饯、腌制品,饱和盐水(NaCl, 32%)中都有微生物生长;抗压力:有些细菌可在1400个大气压下生长;微生物对青霉素的抗性,体现了它的变异性。

微生物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微生物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微生物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微生物生理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微生物代谢常用的研究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长因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3、化能无机营养菌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

4、同步培养法中的机械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5、细菌个体生长的三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细菌细胞质中储藏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7、光能无机营养菌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

8、微生物产ATP的方式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1、肽聚糖中的双糖单位,其中的β-1,3糖苷键很容易被溶菌酶(lysozyme)所水解。

()2、磷壁酸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壁磷壁酸,另一类是膜磷壁酸(或脂磷壁酸)。

()3、鞭毛蛋白是一种抗原物质,又称为H抗原。

()4、细菌借助鞭毛以推进方式作直向运动,以翻腾方式作短转向运动。

()5、科赫发现酪酸发酵可以分为由糖变成乳酸和由乳酸变成酪酸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都由生物完成,并且还分离到了乳酸菌。

微生物学复习总结

微生物学复习总结

第一章1、简述微生物及其主要类群微生物:一大类微小生物的总称。

是对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简单多细胞、甚至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原核类(细菌、放线菌、蓝细菌/蓝藻、支原体)、真核类(酵母菌、霉菌、大型真菌)、非细胞类(病毒与亚病毒)、原生生物类(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2、试述微生物的共同特征及其对人类的利弊答:特征:①体积小,比面值大;②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等;③吸收多,转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

优点:育种潜力大:青霉素生产菌的培育。

缺点:菌种退化(多向变异);耐药性;新型病原菌的出现。

⑤生长旺,繁殖快,有用菌:发酵周期短,生产效率高。

病原菌:瘟疫爆发、农牧渔业损失、微生物武器。

⑥分布广,种类多:3、列举在微生物学开创和奠基中有突出贡献的3位科学家及其主要贡献答:㈠1676年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制造了简单的显微镜,描述了细菌,找到了微生物存在的直接证据;㈡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主要贡献:①否定生物自生说,创立了胚种说。

②建立发酵的微生物原说。

③建立传染病的微生物原说。

④发明巴氏消毒法。

㈢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病原细菌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发明了固体培养基的细菌纯培养法。

证实了炭疽病因,分离纯化了炭疽杆菌,发现了结核杆菌。

制定了科赫原则(①此种病原微生物是从患者身上分离的,②能人工培养得到纯化物。

③纯化物人工感染敏感动物出现相同症状)4、试述微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主要阶段及其主要特点答:㈠感性认识阶段,未见个体,具有利用和控制经验。

㈡形态学发展阶段,列文虎克描述了细菌,找到了微生物存在的直接证证据。

㈢生理学发展阶段,建立了一系列研究微生物的独特方法和技术,开创了寻找病原微生物的黄金时期,把微生物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了生理学研究。

㈣生理生化和代谢研究。

微生物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及其产物㈤分子生物学技术水平研究,微生物学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黄金时期,微生物工程,其特点有:①微生物学成为十分热门的前沿基础科学。

微生物生理学复习(2010)

微生物生理学复习(2010)

微生物生理学复习题1.写出三个以上你所熟知的微生物生理学奠基人(中英文均可,英文可只写Familyname)及各自主要贡献(一句话)。

2.微生物细胞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按照在细胞中的部位与功能,可分为哪三部分?各自包括哪些主要结构?3.比较G+、G-真细菌的细胞壁结构、组成。

4.古菌的细胞壁、细胞膜组成有什么特点?5.哪些细菌具有发达的内膜系统?为什么?6.影响物质被动扩散速度的内在因素(分子大小,极性,电荷,顺式结构,反式结构)和外在因素有哪些?a7.纤维素分解的机理是什么?C1酶 Cx酶β-葡萄糖苷酶8.EMP、HMP、ED途径的特征酶、功能分别是什么?9.二羧酸循环如何代谢二碳化合物?a10.TCA循环的关键酶是什么?TCA循环的功能是什么?厌氧条件下如何合成TCA循环中的中间产物?a11.细菌的酒精发酵由什么途径进行?同型: EMP或ED;异型: HMP,HP12.什么是同型乳酸发酵和异型乳酸发酵?分别由什么途径进行?13.叙述乳酸菌的特点a14.和线粒体的呼吸链相比,细菌呼吸链有何特征?厌氧微生物有无呼吸链?15.叙述氧还环模型产生质子动力的机理a16.写出大肠杆菌的呼吸链。

NADH2 FAD Q Cytb Cyto(d) O217.什么是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发酵?18.过氧化物小体中和线粒体中进行的脂肪酸氧化有什么区别?(底物不同,第一步的酶不同,氧化程度不同)19.酵母菌氧化一分子硬脂酸为CO2和H2O能产生多少ATP?如何产生的?20.E.coli分解一分子葡萄糖为CO2和H2O产生多少ATP?如何产生的?a21.化能无机营养菌有哪几类?各自的能源是什么?22.颗粒状氢化酶和可溶性氢化酶的作用分别是什么?a23.叙述氧化亚铁硫杆菌获得能量的机理及其电子传递链的作用。

a24.化能无机营养菌生长缓慢的原因是什么?(生长底物简单,能量产生少,能量消耗多(能量大量消耗在从简单底物合成复杂的细胞组分以及逆呼吸链产生合成所需的还原力)25.什么是放氧性光合作用、非放氧性光合作用?光能营养型微生物有哪些(3类)?a26.叙述嗜盐微生物产生ATP的机理。

微生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真菌细胞的质膜中具有甾醇,原核生物的质膜中很少或没有甾醇。

载色体亦称色素体或叫光合膜:是光合细菌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羧酶体又称多角体是自养细菌特有的内膜结构,由3.5nm厚的蛋白质单层膜包围,是自养细菌固定CO2的场所类囊体(th ylakoid)是蓝细菌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内质网指细胞质中一个与细胞基质相隔离、但彼此相通的囊腔和细管系统,由脂质双分子层围成高尔基体是一种内膜结构,由许多小盘状的扁平双层膜和小泡组成,与细胞的分泌活动和溶酶体的形成等有关是合成、分泌糖蛋白和脂蛋白以及进行酶切加工的重要场所。

磁小体是趋磁细菌细胞中含有的大小均匀、数目不等的Fe3O4 / Fe3S4颗粒,外有一层磷脂、蛋白或糖蛋白膜包裹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溶酶体是胞质中一类包着多种水解酶的小泡溶酶体的标志酶是酸性水解酶微体是一种单层膜包裹的、与溶酶体相似的小球形细胞器,但其所含的酶与溶酶体所含的不同一.什么是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原核微生物是细胞内有明显核区,但没有核膜包围;核区内含有一条双链DNA 构成的细菌染色体;能量代谢和很多合成代谢均在质膜上进行;蛋白质合成“车间”--核糖体分布在细胞质中。

真核微生物是细胞核具有核膜、核仁,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一类微生物。

二.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异同点?相同点:不论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它们的遗传物质的本质相同;在它们的细胞中同时具有DNA 和RNA ;一般都有产生能量与合成细胞物质的完整的酶系统;ATP 是生物用来进行能量转换的物质之一;细胞的元素组成,糖代谢,核苷酸与氨基(除赖氨酸以外)生物合成途径基本相同;蛋白质和核酸生物合成的方式也基本相同比较项目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细胞大小 较小(通常直径小于2um ) 较大(通常直径大于2um )细胞壁主要成分 多数为肽聚糖 纤维素、几丁质等细胞器 无 有鞭毛结构 如有,则细而简单如有,则粗而复杂鞭毛运动方式 旋转马达式 挥鞭式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 有性、无性等多种细 胞 核 核膜 无 有组蛋白 无 有DNA 含量 高(约10%) 低(约5%)核仁 无 有有丝分裂 无 有细 胞 质 线粒体 无 有叶绿体 无 光合自养生物中有高尔基体 无 有核糖体 70S 80S(指细胞质核糖体)贮藏物 PHB 等间体 部分有 无三.何谓鞭毛?原核与真核微生物鞭毛结构有何特点?原核微生物鞭毛:有些细菌细胞的表面,着生有一根或数根由细胞内伸出的细长、波曲、毛发状的丝状体结构即为鞭毛。

安农大微生物生理学 复习

安农大微生物生理学 复习

微生物生理学绪论一、微生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有哪些?研究对象:微生物生理学是研究微生物的正常功能和现象的科学,也就是研究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功能、生长繁殖、营养代谢、形态发生、遗传变异等活动中的生理规律。

研究范围:1.研究微生物细胞的重建方式与一般规律。

2.研究微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3.研究微生物生理活动与人类的关系。

二、试叙微生物生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与方法。

1.培养技术:微生物的类群众多,且都要求适合于自身的培养环境,因而发展了多种多样的培养技术。

2.染色技术:染色技术构成了以染色反应为基础的细菌细胞化学。

细菌的每一基质都产生一个固定的染色反应,如我们要观察细胞的某一特殊构造,就需经过一特殊的染色。

3.显微观察技术:相差,暗视野,荧光和电子显微镜的观察技术(扫描、透射)。

4.生化技术:对细菌结构及其代谢产物、降解产物、合成产物进行的分离,纯化和分析的技术。

5.生物物理技术:测量细菌的能量和电泳性质时,用凝胶扩散沉降试验、免疫反应、酶活性等。

在免疫反应酶活性方法中,多使用光谱仪、质谱仪、各种层析、标记元素等。

6.生物合成技术:在生物合成中,多使用磁共振和顺磁共振、超速离心、超滤、聚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粘度计、旋光仪、比浊计、各种测压技术和分子放射自显影技术等。

三、您对21世纪微生物生理学的展望有哪些认识?吕文虎克(荷兰人,1632-1723)巴斯德(法国人,1822-1895)为微生物生理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柯赫(德国人,1843-1910)21世纪微生物生理学的展望:1.微生物生理学的基础研究继续得到加强。

2.继续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发现新的化合物、新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催化剂。

3.与其他学科实现更广泛的交叉。

4.在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中,微生物生理学将发挥重要作用。

四、试叙微生物生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微生物生理的内容涉及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动植物生理学、遗传学、免疫学以及微生物学等多种学科。

《微生物生理学》复习题A(专升本)

《微生物生理学》复习题A(专升本)

《微生物生理学》复习题A(专升本)一、填空题1、根据产物合成途径可把次级代谢产物分为5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D、PK途径的两种关键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赖氨酸生物合成的两条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固氮酶的组分有两种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5、获得微生物同步细胞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6、代谢调节的两种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1、细胞壁(cell wall)是位于细胞外表面的一种坚韧而具有弹性的结构层。

()2、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肽聚糖单体由双糖单位、四肽侧链,两部分构成。

()3、细胞膜,是细胞壁以内包围着细胞质的一层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半透膜,并非细胞生存所必需的结构。

()4、磷脂中的脂肪酸有饱和与不饱和两种,膜的流动性高低主要取决于它们的相对含量和类型。

()5、许多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在细胞表面具有两层排列的蛋白质结构,称为S层。

()6、氮是组成核酸和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7、能荷:是指在全部腺苷酸分子中的能量,相当于多少个AMP,它代表了细胞的能量状态。

()8、八孢裂殖酵母的营养体只能以单倍体形式存在。

()9、丝状蓝细菌,是一类只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进行固氮作用的原核微生物。

()10、甲基营养微生物有很高的甲醛代谢能力,利用甲基营养菌的这个特点可以开发微生物甲醛降解技术。

微生物生理学复习思考题(1)

微生物生理学复习思考题(1)

微生物生理学复习思考题(1)《微生物生理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 微生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有哪些?2. 巴斯德、科赫和弗莱明等科学家在微生物生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中有哪些重要的贡献?3. 微生物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等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对微生物生理学的研究有何深远的影响?4. 微生物生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对当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有何重要意义?第二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试比较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异同。

2. 请解释三域学说(Three Domain Proposal)。

3. 为什么将16S rRNA或18S rRNA作为生物进化的标尺?4. 试比较G+与G-细胞壁的组成与结构。

5. DAP(diaminopimelic acid)、teichoic acid、DPA (dipicolinic acid)、LPS (lipopolysaccharide)分别是什么? 这些化合物分别出现在细菌细胞的什么结构中?有何功能?6. 论述不同微生物细胞制备原生质体的原则与依据。

7. 生物膜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的要点是什么?膜的流动性有哪些表现方式?膜的流动性受哪些因素的影响?8. 解释细胞膜流动性和不对称性及其生物学上的意义。

9. 试比较细菌质膜—间体系统与真菌内膜系统生理功能。

10. 以大肠杆菌为例,说明原核生物核质的特性。

11. 简述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组成和结构。

12. 线粒体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主要与哪些代谢反应有关?13. 化学渗透学说的主要论点是什么?14. 说明溶酶体和微体的结构与功能。

15.请解释下列名词:流动镶嵌模型、生物膜的相变温度、L型细菌、小菌落突变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生长1. 比较跨膜运输4种方式的特点,并说明离子载体的运输机制。

2.举例说明ATP动力型主动运输系统。

3. 以大肠杆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糖磷酸转移酶系统(PTS)为例解释基团转位。

4.哪些因素与谷氨酸分泌透性有关?为什么?5.论述核苷酸的分泌透性与细胞内Mn2+浓度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第一章 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真菌细胞的质膜中具有甾醇,原核生物的质膜中很少或没有甾醇。

载色体亦称色素体或叫光合膜:是光合细菌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羧酶体又称多角体是自养细菌特有的内膜结构,由3.5nm 厚的蛋白质单层膜包围,是自养细菌固定CO2的场所内质网场所。

磁小体芽孢溶酶体所含的不同一.什么是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原核微生物是细胞内有明显核区,但没有核膜包围;核区内含有一条双链DNA 构成的细菌染色体;能量代谢和很多合成代谢均在质膜上进行;蛋白质合成“车间”--核糖体分布在细胞质中。

真核微生物是细胞核具有核膜、核仁,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一类微生物。

二.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异同点?相同点:不论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它们的遗传物质的本质相同;在它们的细胞中同时具有DNA和RNA;一般都有产生能量与合成细胞物质的完整的酶系统;ATP是生物用来进行能量转换的物质之一;细胞的元素组成,糖代谢,核苷酸与氨基(除赖氨酸以外)生物合成途径基本相同;蛋较长者四.荚膜有何生理作用?(一)保护作用:①保护细菌免受干旱损坏②防止噬菌体的吸附和裂解③免受细胞吞噬(二)贮藏养料(三)作为透性屏障或离子交换系介质(四)附着作用(五)细菌间的信息识别作用(六)堆积代谢废物五.何谓细胞壁?细菌细胞壁有什么物质组成的?细胞壁(cellwall)是位于细胞表面,内侧紧贴细胞膜的一层较为坚韧,略具弹性的细胞结构;约占细胞干重的10-25%。

③阻拦酶蛋白和某些抗生素等大分子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大于800)进入细胞,保护细胞免受溶菌酶、消化酶等有害物质的损伤。

④赋予细菌具有特定的抗原性、致病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

九.什么是细胞膜?简述其生理作用及组成。

细胞膜是外侧紧贴细胞壁而内侧包围原生质的一层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膜。

脂类:占20~30%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主要:蛋白质:占60~70%hopanoid(藿烷类化合物)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在其质膜的构造和功能上十分相似,在化学组成中,真菌细胞的质膜中具有甾醇,而在原核生物的质膜中很少或没有甾醇。

作用:1、控制内外物质的运送、交换;2、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屏障;3、合成细胞壁各种组分(LPS,肽聚糖,磷壁酸)和荚膜大分子的场所;4、进行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的产能基地;5、许多酶和电子传递链的所在部位;6、鞭毛着生点并为其运动提供能量。

十.何谓间体,间体的主要功能?间体是细菌细胞内唯一的“细胞器”,由细胞膜内陷而成的一种层状、管状或囊状物,其结构和化学组成与细胞膜相同。

一般位于细胞分裂部位或其邻近部位。

常见于G+菌,在有些G-细菌中不明显。

功能:1)呼吸作用电子传递系统的中心,相当于高等生物的线粒体,间体上有细胞色素氧化酶,玻珀酸脱氢酶等呼吸酶系。

3)4)5)质粒是独立存在于细菌染色体外或附加在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

特点:124功能:12●●●并利用光能进行生长的细菌。

●光能异养型此类细菌不能以CO2作为主要碳源或惟一碳源,需以简单的有机物(如有机酸、醇等)作为供氢体,利用光能将CO2还原为细胞物质。

●化能无机自养型是一类能从无机物氧化过程中获得能量,并以CO2作为惟一碳源或主要碳源进行生长的细菌。

由于无机物氧化时产能有限,以致此类细菌的生长较迟缓。

●化能有机异养型一类以有机物作为能源和碳源的细菌,大多数细菌均属此类,已知的所有致病菌均属此种类型的●●●●一.C作用:特点是什么?微生物生长所必需且需要量很少,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化合物。

三类:维生素,氨基酸以及嘌呤和嘧啶碱基。

维生素:它们组成各种酶的活性基的成分,缺乏酶,便没有活性,代谢活动将无法进行,生命将终止。

维生素需要量一般都很低,浓度在1-50ng/ml。

氨基酸: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和酶的结构物质,需要量一般在20-50μg/ml之间。

嘌呤、嘧啶及其衍生物:某些微生物需要核酸降解物来维持生长,乳酸菌需要嘌呤和嘧啶用以合成核苷酸,所需浓度10-20μg/ml。

四.向培养基中加入牛肉膏、酵母膏及植物汁液有何作用?培养基中无前体物质,不同微生物对生长因子的需求种类不同,当对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生长因子的本质还不了解时,加入牛肉膏、酵母膏及植物汁液以满足其需要。

六什么叫自养菌、异养菌?自养型生物以无机碳(CO2)为碳源,还原细胞物质。

异养型以有机碳为碳源。

七.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按能量与营养物质划分时各分为那几类?各有何特点?分解代谢是指营养物质在分解酶类催化下,由结构复杂的大分子变成简单的小分子物质的反应合成代谢在合成酶催化下,不同的小分子结构的物质被合成为大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合成代谢发酵是指微生物在无外源电子受体时,以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产生ATP的生物学过程有氧呼吸是以分子氧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基质生物氧化,产生ATP的过程。

在有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或兼性厌氧微生物可将葡萄糖彻底氧化一.生物氧化放出的能量途径有哪几条?1.葡萄糖酵解途径2.发酵作用3.呼吸作用4.天然多聚物的氧化分解二.微生物糖酵解的途径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1.EMPEMP③EMP⑤EMP制。

2.HMPHMP①HMP③HMP④HMP3.EDEDED1.ED2.ED3.ED4.14.WD途径因该途径中的特征酶是磷酸解酮酶,所以又称磷酸解酮酶途径。

根据磷酸解酮酶的不同,把具有磷酸戊糖解酮酶的叫PK途径,把具有磷酸己糖解酮酶的叫HK途径。

5.葡萄直接氧化途径有些细菌不具备己糖激酶,但具有葡萄糖氧化酶,能利用空气中的氧,把葡萄糖直接氧化成葡萄糖酸再经磷酸化进行降解。

三.何为微生物发酵?根据微生物发酵葡萄糖所形成的主要产物类型,可将葡萄糖发酵分为那几种类型?其中由酵母菌完成的是那几种发酵?由细菌完成的是那几种发酵?所谓发酵是指微生物在无外源电子受体时,以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产生ATP的生物学过程。

①酒精发酵②甘油发酵③乳酸发酵④丁酸发酵⑤丁醇-丙酮发酵⑥混合酸发酵⑦丁二醇发酵⑧丙酸发酵酵母菌的酒精发酵和甘油发酵细菌的酒精发酵,乳酸发酵,丁酸发酵,丁二醇发酵,丙酸发酵四酵母菌的第I、II、III型发酵是在什么条件下进行的?产物是什么?(1)酵母的一型发酵(PH3.5-4.5)在酵母菌的乙醇发酵中,酵母菌可将葡萄糖经EMP途径降解为两分子丙酮酸,然后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醛,乙醛作为氢受体使NAD+再生,发酵终产物为乙醇,这种发酵类型称为酵母的一型发酵。

(2)酵母的二型发酵但当环境中存在亚硫酸氢钠时,它可与乙醛反应生成难溶的磺化羟基乙醛。

由于乙醛和亚硫酸盐结生成时,乙酰-CoA变成丁酰-CoA,再被还原生成丁醇。

八.何谓混合酸发酵、丁二醇发酵?这两类发酵的细菌主要有那些?发酵路线与产物各是什么?两种发酵的主要酶类有那些?肠杆菌属如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属中的一些细菌,能够利用葡萄糖进行混合酸发酵。

先通过EMP途径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然后由不同的酶系将丙酮酸转换成不同的产物,如乙酸、乳酸、甲酸、乙醇、CO2和H2,还有一部分生成琥珀酸。

而肠杆菌、赛氏杆菌、欧文氏菌属中的一些精心整理CoA要借助肉毒碱(camitine),即L-3羟-4-三甲基铵丁酸,而被转运入线粒体内一般10个碳原子以下的活化脂肪酸不需经此途径转运,而直接通过线粒体内膜进行氧化。

十三.呼吸作用和发酵作用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呼吸作用与发酵作用的根本区别在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受体不同。

十四呼吸链中的电子传递体由那些物质组成?最重要的中间电子传递体成员有那些?载体除醌及其衍生物以外,其余的都是一些带有辅基的蛋白质,电子传递通过这些辅基来完成。

这些带有辅基的蛋白质的氧化还原电位在NAD+和氧之间。

组成:十七.特点:传递系统中,氧化NADH最常见的电子受体是分子氧,但微生物还能利用其它的电子受体。

外源电子受体包括分子氧和其它的外源电子受体(有无机元素、无机离子、无机氧化物和某些有机物)。

异:无氧呼吸的最终电子受体不是氧,而是像NO3-、SO42-、S2O32-、CO2等一类外援受体,由于部分能量随电子传递传给最终电子受体,电子传递链壁有氧呼吸时短,所以生成的能量不如有氧呼吸产生的多。

同:无氧呼吸也需要细胞色素等电子传递体,并在能量分级释放过程中伴随着磷酸化过程,也产生能量用于生命活动.1.以硝酸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无氧呼吸2以硫酸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无氧呼吸3以CO2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无氧呼吸4延胡索酸呼吸十八. ATP形成有那几种方式?什么叫底物水平磷酸化?电子传递磷酸化?光合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

呼吸链(或氧化)磷酸化。

光合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含高能建的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可直接偶联到这类微生物称为化能自养微生物.根据生长时提供能源的无机物类型不同,化能自养菌主要分为硝化细菌、硫细菌、氢细菌和铁细菌等类群;硫细菌:能过利用一种或多种的还原态或部分还原态的硫化合物(包括硫元素,硫化物,硫代硫酸盐,)作能源.硝化细菌:NH同亚硝酸一样可以作为能源最普通的无机氮化合物,能被硝化细菌所氧化。

3铁细菌:在低pH环境中能利用亚铁放出的能量生长。

氢细菌:在该菌中,电子直接从氢传递给电子传递系统,然后在呼吸链传递过程中偶联产生ATP。

二.光合微生物分为那两种类群?主要代表性微生物有那些?放氧型光合作用:植物、藻类和蓝细菌在光合作用中同化的电子来自水的光解,并伴随有氧的释放,称为放氧型光合作用。

●非放氧型光合作用:在光合细菌中,同化CO2的电子不能来自水的光解,只能来自还原态的H2、硫化物或有机物,没有氧的放出产三NAD+四.G-,少数为途径:①CO2⑦甲基辅酶M通过甲基还原酶系统还原为甲烷。

●亚硝化细菌对氨的氧化氨氧化为羟胺羟胺氧化为亚硝酸第五章微生物的合成代谢什么叫合成代谢?生物合成三要素具体是什么,各有何作用?合成代谢又称同化作用或生物合成,是从小的前体或构件分子(如氨基酸和核苷酸)合成较大的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的过程。

生物合成三要素:能量、还原力和小分子前体物。

作用:1、生物合成消耗能量 2.所有微生物都要消耗一些ATP,用以维持其生命的完整。

3.溶质主动运输和基团转移运输的过程要消耗能量,然而很难计算ATP的消耗量。

4.有些ATP是以热的形式散失了5.具有鞭毛的微生物,它们的运动也消耗能量。

6.所有微生物在正常生长情况下,都含有少量自由ATP,常称为ATP库。

还原力主要指NADH和NADPH,NADPH在微生物合成代谢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作用除了作为供氢体促进代谢中间产物还原成发酵产物和通过呼吸链产生ATP外,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通过转氢酶NaDH,三.自养:1异养型四.特点:五.共生固氮体系,自生固氮体系和联合固氮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