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双语)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课程编码:1311011学分:2.5总学时:40,其中,理论学时:40适用专业:植物生产类,农业资源与环境先修课程:植物学、基础生物化学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使用专业为农学、植保、园艺、农业资源与环境等农科专业。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植物学、生物化学、化学、物理等课程二、教学目的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植物的生命活动是在水分代谢、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基本代谢的基础上,表现出种子的萌发、营养器官的生长、开花、受精、果实和种子的成熟等生长发育过程。
植物生理学是植物学学科和农学学科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被称之为“合理农业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向学生讲授植物生命活动中的物质代谢、能量转化、信息传导、形态建成、生长发育、环境因素对植物生理活动的影响、植物对逆境的抗性等基本理论和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总体目的和要求是使学生:1、了解植物生理学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2、了解植物体内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基本情况和过程,了解这些代谢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理解外界条件对植物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
4、了解植物逆境种类及其对植物的危害,理解植物抗逆性的生理基础,掌握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原理、途径和方法。
5、理解植物生理学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后续课程如作物耕作学、栽培学、遗传育种等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6、理解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实验教学,掌握研究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解决农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二.各部分教学内容及其重点、难点绪论(0.5学时)1、教学基本要求⑴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定义。
⑵了解植物生理学研究的范畴和内容。
〈植物生理学〉理论大纲农学、植保、园艺、资环、水保本科
《植物生理学》理论课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1014102适用专业:农学、植保、园艺、资环、水保本科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开设学期:第三学期教学时数:44+26一、编写说明1、课程简介:植物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农、林、园艺等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从理论研究阐明植物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及形态建成的综合反应。
其内容有:细胞生理;光合、呼吸、营养、水分等代谢生理;生长发育生理;逆境生理。
为农学研究及生产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2、地位和任务:植物生理学是是高等农林院校农学、植保、园艺、资环、水保本科等植物生产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学习该课程,不但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准备,也可为毕业后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提供必要的基础。
3、总体要求:(1)在讲清植物生理功能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注意理论的实践性和地区性特点;注意引进学科新内容,介绍前沿新动向。
(2)在保持本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难点。
(3)在对重点章节或实验可在讲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学,配合复习题及作业,使学生能全面地掌握本学科涉及的基本知识内容,并能够为农业生产服务,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4)注意与有关学科的衔接,并要注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起到专业基础课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4、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植物学、高等数学、普通化学、通用物理、通用化学和生物化学等。
5、修订的依据:本大纲修订的依据如下: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要求;国家各类指导委员会对课程教学的要求;我校对本科生人才培养定位的有关规定。
二、教学大纲内容绪论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任务、发展简史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2、教学内容:植物生理学的概念,研究内容。
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发展和现状。
植物生理学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和面临的任务。
植物生理学的学习方法。
3、重点与难点:植物生理学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1.课程类别:《植物生理学》是生物工程专业的选修课,植物模块课程之一。
2.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基本规律,揭示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科学。
它以数理化、生物化学,植物学等课程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植物体内主要代谢活动机理,掌握植物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本原理,植物形态建成的生理基础以及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理解环境对植物生命活动作用的基本原理。
3.参考教材与参考书目《植物生理学》(第四版):潘瑞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植物生理学》曹仪植、宋占午编,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植物生理学》高荣孚主编,中国林业出版,1998《植物生理学》陈润政等编,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植物生理学》王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4.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植物生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难点是作用机理。
5.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6.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本课程采用(10%)、其中考试(20%)和期末考试(70%)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核。
7.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安排2-3实验。
8.先修课与后续课程本课程是生物工程专业中一门选修课,要求安排在植物生物学,生物化学课开完以后开课。
9.它有关说明一.教学目的二.教学内容三.学时分配与考核方式四.教材与参考书目一.教学目的植物生理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
因此本课程分理论讲授和实验两大部分。
实验部分单独开课,另有教学大纲,。
理论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掌握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生理过程及各生理过程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植物各生理过程的机理及其研究最新动态;植物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关系。
在不同逆境条件下,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植物对逆境的适应。
植物生理学理论是指导农业生产、林业生产的理论基础,使学生明白只有紧密结合生产实践,才能赋予本学科强大的生命力。
(完整版)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简介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基本规律,揭示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科学。
它以数理化、生物化学、植物学等课程为基础,又是园林和生物科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
2、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了解植物体内主要代谢活动机理,掌握植物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本原理,植物形态建成的生理基础以及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深刻了解环境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和植物对逆境的抗性以及该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了解一些主要植物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和进行植物分析的基本技术和原理,用植物生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来分析、讨论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1) 植物细胞生理 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了解各种细胞器、生物膜的超微结构,掌握其生理功能特点以及植物细胞原生质的特性,植物细胞全能性和植物信号传导的意义。
( 2)代谢生理 掌握呼吸代谢的主要途径,光合作用的机理(包括C 3、C 4和CAM 的代谢途径),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蒸腾的基本理论,掌握离子吸收、运转的基本规律和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理解同化物运输分配规律。
(3)生长发育生理 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掌握植物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植物生长、成花、开花、结实和衰老的主要生理机制。
(4)环境生理 了解正常环境条件与植物的相互关系以及逆境(干旱、水涝、极端高低温和大气污染等)引起植物异常生理变化的规律,掌握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可能方课程编码: 060255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教学对象: 园林本科学时学分: 54学时(理论36学时,实验18学时)3学分 编写单位: 编 写 人: 审 定 人:编写时间: 2012 年7 月法。
植物生理是在生产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人们在生产中采用各种栽培耕作措施,目的在于调节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满足植物高产、优质的要求,诸如:通过溶液培养,了解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必需的矿质元素,为合理施肥打下理论基础;对植物一生中生态需水与生理需水的测定,为制定合理灌溉方案和适时、适量、高质、高效地灌溉提供理论依据;对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在防止器官脱落、插条生根、促进萌发、防止倒伏、控制休眠、调节生长、安全贮藏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春化作用和光周期现象的发现,对栽培引种和良种培育做出重大贡献;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和应用,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基础理论,为育种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掌握呼吸作用的基本规律,为种子萌发,防止烂秧,以及农产品贮藏提供了合理而有效措施;光合作用的研究,为合理密植,合理间种套作,合理利用光能和高光效培育良种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高温、低温、干旱、水涝、盐碱、有毒物资(工业废气、废水、废渣)污染以及病、虫危害等逆境对植物伤害的研究,可在人们的干预下,提高作物对环境的抗性;4、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本课程进行课堂教学所运用的主要教学手段和方法是以ppt理论讲授为主。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80学时5学分【课堂教学学时】26【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植物学、生物化学、………【授课专业】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黑体,四号字)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基本规律,揭示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科学。
它以数理化、生物化学,植物学等课程为基础,又是生物科学和农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
通过本课程的自学,并使学生介绍植物体内主要新陈代谢活动机理,掌控植物与环境展开物质和能量互换的基本原理,植物形态投入使用的生理基础以及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深刻介绍环境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和植物对逆境的抗性。
介绍一些主要植物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和展开植物分析的基本技术和原理,用植物生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去分析、探讨实验结果,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基本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黑体,四号字)绪论(2学时)基本要求:通过自学,掌控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介绍植物生理学的自学方法。
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2学时)1.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2.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发展及其基本任务;3.植物生理学的发展方向与农业现代化。
4.植物生理学的学习方法。
重点: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难点: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第一章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4学时)基本建议: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植物细胞的主要结构和功能特点,明确植物细胞是有机体的结构单位,又是进行生命活动的功能单位。
了解细胞的化学组成、原生质的性质。
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4学时)1.高等植物细胞结构概述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高等植物细胞结构;原生质的性质一、物理特性:张力、粘性和弹性、流动性;胶体性质:不断扩大界面、胶体颗粒的双电层、凝胶促进作用与溶胶促进作用。
;液晶性质。
植物生理学第八版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第八版教学大纲植物生理学第八版教学大纲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内部生理过程的学科,它涉及植物的生长、发育、代谢、营养吸收和适应环境等方面。
植物生理学的教学大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对于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教学目标植物生理学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对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植物生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植物生理学研究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植物生理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植物的营养与代谢、植物的适应与调节等方面。
其中,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是植物生理学的基础,它包括植物的种子萌发、根系生长、茎叶发育、花果形成等过程。
植物的营养与代谢是植物生理学的重要内容,它包括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营养吸收和物质转运等过程。
植物的适应与调节是植物生理学的核心内容,它包括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植物内部生理过程的调节。
三、教学方法植物生理学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实验、讨论和实地考察等。
讲授是教学的基本方法,通过讲解教师可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实验是植物生理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讨论是植物生理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的方式,通过讨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植物生理学的知识。
实地考察是植物生理学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可以使学生亲自接触和观察植物,加深对植物生理学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植物生理学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考试、实验报告、课堂表现和综合评价等。
考试是植物生理学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通过考试可以检测学生对植物生理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实验报告是植物生理学教学评价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报告可以评估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写作能力。
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说明植物生理学是高等专科学校生物专业的主要基础课,内容主要是讲授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和代谢机理。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要有全面、系统的认识,并能运用唯物辩证法去观察、分析自然界中有关植物生命活动现象,明确植物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了解植物生理学发展简史,掌握本学科特点和学习方法。
本课总学时为90学时,其中讲授54学时,实验教学36学时。
学时分配表讲授内容:绪论一、植物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二、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简史三、植物生理学的特点与学习方法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意义;弄清水势的概念以及细胞水势、渗透势、压力势之间的关系;掌握植物水分代谢的基本过程和有关机理,明确植物体内保持水分动态平衡与农业产量的关系。
第一节植物对水分的需要一、植物的含水量二、水分在体内存在的状态:束缚水、自由水、原生质胶体性质三、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是细胞原生质的重要成分(二)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三)是进行各种代谢的介质(四)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五)使植物体保持固有姿态第二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一、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一)细胞渗透性吸水:自由能与水势,扩散与渗透作用,细胞与其外液构成一个渗透系统、细胞水势的组分及细胞水势,渗透势、压力势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细胞吸胀吸水二、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一)根系吸水动力:根压和蒸腾拉力(二)影响根系吸水的外界条件1.土壤水分状况2.土壤温度3.土壤通气条件4.土壤溶液浓度第三节蒸腾作用一、蒸腾作用的概念与生理意义(一)蒸腾作用的概念(二)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1.水分吸收和运输的动力2.矿质吸收和运输的条件3.降低叶温二、蒸腾作用指标(一)蒸腾速率(二)蒸腾系数(三)蒸腾效率三、蒸腾的部位与方式四、蒸腾作用的气孔调节及其机理(一)保卫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二)淀粉──糖理论(三)钾离了泵设想五、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一)内部因素:气孔频度、气孔大小、以及叶片的其它特征等(二)外界条件:光照、空气相对湿度、温度、风等第四节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一、水分运输的途径与速度二、水分沿导管上升的动力第五节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一、作物需水规律、水分临界期二、合理灌溉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通过本章学习,使学习掌握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其生理作用,了解植物吸收、利用矿质元素的方式、过程和原理,明确农业上合理施肥增产的道理。
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过程和功能的学科,探讨了植物如何生长、发育、适应环境以及与环境互动的过程。
本教学大纲旨在提供一个系统的植物生理学教学框架,以培养学生对植物生理学基本知识和应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2. 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以及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3. 掌握植物分子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的基本原理;4. 理解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光合作用、水分平衡和营养吸收等方面的知识;5.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植物生理学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5学时)- 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植物生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2.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10学时)- 植物的种子萌发和胚胎发育;- 植物的幼苗生长和器官发育;- 植物的开花、结果和种子散布。
3.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15学时)- 植物对光的反应和光合作用;- 植物对水分和温度的调节机制;- 植物对盐分和营养的吸收机制。
4. 植物分子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10学时) - 植物的基因表达和调控;- 植物代谢和能量转化;-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5. 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0学时)- 植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机制;- 植物与其他生物的互动关系;- 植物的生态适应和生态位。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植物生理学的整体认识。
2. 实验教学:安排一定数量的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3. 讨论和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和解决植物生理学实际问题,并进行课堂展示和讨论。
4. 翻转课堂:鼓励学生在课堂前预习相关材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互动,增加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五、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植物生理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完整版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060255 课程编码:专业必修课课程性质:教学对象:园林本科 3学分54学时(理论36学时,实验18学时)学时学分:编写单位:人:写编人:审定月编写时间:2012 年7一、课程说明、课程简介 1揭示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科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学。
它以数理化、生物化学、植物学等课程为基础,又是园林和生物科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
2、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了解植物体内主要代谢活动机理,掌握植物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本原理,植物形态建成的生理基础深刻了解环境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和植物对逆境的抗以及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了解一些主要植物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和进行植物分析性以及该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的基本技术和原理,用植物生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来分析、讨论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了解各种细胞器、生物膜的超微结植物细胞生理 (1)构,掌握其生理功能特点以及植物细胞原生质的特性,植物细胞全能性和植物信号传导的意义。
的( 2)代谢生理 CAM和C掌握呼吸代谢的主要途径,光合作用的机理(包括C、43,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蒸腾的基本理论,掌握离子吸收、运转的基本代谢途径)规律和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理解同化物运输分配规律。
掌握植物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生长发育生理(3)植物生长、成花、开花、结实和衰老的主要生理机制。
了解正常环境条件与植物的相互关系以及逆境(干旱、水涝、极)环境生理4(端高低温和大气污染等)引起植物异常生理变化的规律,掌握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可能方 1法。
植物生理是在生产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人们在生产中采用各种栽培耕作措施,目的在于调节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满足植物高产、优质的要求,诸如:通过溶液培养,了解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必需的矿质元素,为合理施肥打下理论基础;对植物一生中生态需水与生理需水的测定,为制定合理灌溉方案和适时、适量、高质、高效地灌溉提供理论依据;对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在防止器官脱落、插条生根、促进萌发、防止倒伏、控制休眠、调节生长、安全贮藏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春化作用和光周期现象的发现,对栽培引种和良种培育做出重大贡献;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和应用,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基础理论,为育种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掌握呼吸作用的基本规律,为种子萌发,防止烂秧,以及农产品贮藏提供了合理而有效措施;光合作用的研究,为合理密植,合理间种套作,合理利用光能和高光效培育良种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高温、低温、干旱、水涝、盐碱、有毒物资(工业废气、废水、废渣)污染以及病、虫危害等逆境对植物伤害的研究,可在人们的干预下,提高作物对环境的抗性;4、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本课程进行课堂教学所运用的主要教学手段和方法是以ppt理论讲授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32学时
学分:2学分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
开课学期:第3学期
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学科。
本课程是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在科学态度、实验技能、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初步锻炼;使学生能运用所学植物生理学知识,说明和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理解植物体内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过程及其机理。
二、课程基本要求
课程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植物生理学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并对植物生理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动态有所了解,为后续课程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方法与考核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通过阅读参考书目、资料查询和专题讨论,加深对植物生理学基本原理的了解,并掌握该学科的发展动态。
2.课程考核方法:闭卷考试
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80%)。
五、大纲正文
绪论(2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和现状,了解植物生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教学内容】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及现状,植物生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2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水分的生理作用和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与运转过程、途径及动力,理解气孔运动的机理,了解植物的需水规律。
【教学内容】植物体内的含水量,植物体内水分的存在状态,水分的生理作用,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蒸腾作用的概念、意义和指标,气孔蒸腾,水分运输的途径,水分运输的动力,水分运输的速度。
植物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与运转和气孔运动的机理,难点是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与运转。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2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植物必需元素的概念、种类及其生理作用。
熟悉常见的缺素症,掌握植物根吸收矿质的特点,理解生物固氮作用、硝酸还原作用,了解作物的需肥规律。
【教学内容】植物体内的元素及其含量,植物必需元素的作用,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植物叶片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转与分配,生物固氮作用,硝酸盐的还原。
作物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和植物对矿质元素吸收,难点是植物矿质元素吸收的过程和植物体内氮素的同化。
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4课时)
【教学目的】了解叶绿体的结构,叶绿体色素的成分、性质及功能,理解光合作用的机理,掌握光呼吸的概念,理解光呼吸的过程及意义,认识C3和C4植物的不同,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外条件。
【教学内容】光合作用的概念与意义,光合作用的度量。
叶绿体与光合色素。
光能的吸收、能量转换与同化力的形成,C3途径、C4途径、CAM途径(景天酸代谢途径),C3植物、C4植物、CAM植物的比较,光合作用的产物。
光呼吸(C2循环),光呼吸的生物化学过程,光呼吸的生理功能,光呼吸的调节控制,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外因素。
光能利用率与产量的关系,改善光合性能对提高产量的作用,C3植物与C4植物的光合效率。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叶绿体的结构、功能和光合作用的机理。
难点是光合作用的机理和光呼吸的化学过程。
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4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呼吸作用在植物体生命活动中的意义,掌握呼吸作用的类型及其生化过程,理解氧化磷酸化机理,了解影响呼吸作用的内外因素以及调控呼吸作用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呼吸作用的度量及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呼吸作用与作物栽培;呼吸作用与作物抗病,呼吸作用与粮食贮藏,呼吸作用与果蔬贮藏。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呼吸作用的类型及生化过程和调控呼吸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难点是呼吸作用的化学过程和氧化磷酸化机理。
第五章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与分配(2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同化物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形式和途径,理解同化物运输的机理,掌握植物体内同化物分配与再分配的规律,理解光合产物分配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教学内容】有机物运输的形式、运输的途径、运输的方向和运输的机理,代谢源与代谢库及其相互关系,有机物质分配的规律,光合产物分配与产量形成的关系,有机物质运输与分配的调控。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同化物运输的途径、形式和同化物在植物体内分配与再分配的规律,难点是有机物质运输的机理。
第六章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2学时)
【教学目的】区分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了解次级代谢产物的概念,能例举生活中常见的次级代谢产物。
【教学内容】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的概念,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类,次级代谢产物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类,难点是次级代谢产物的应用。
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2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细胞接收胞外信号的步骤。
【教学内容】跨膜信号转换,第二信使,蛋白质磷酸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第二信使,难点是蛋白质磷酸化。
第八章植物生长物质(2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植物激素与生长调节剂的概念及其生理效应,了解各种激素的作用机理及其合成过程,了解各种激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生长素的分布与运输,生长素的存在形式与代谢,生长素的生理效应,生长素的作用机理,赤霉素的分布与运输,赤霉素的生理效应,赤霉素的作用机理。
细胞分裂素的分布与代谢,细胞分裂素的生理效应,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机理。
脱落酸的分布,脱落酸的生理效应,脱落酸的作用机理,乙烯的生物合成,乙烯的生理效应,乙烯的作用机理。
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的生理效应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难点是激素的作用机理和激素的合成过程。
第九章植物的生长生理(6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低温和光周期对植物开花的影响,理解植物成花诱导的生理生化基础和光敏色素在成花中的作用,掌握春化作用和光周期理论在农业上的应用以及各种因素对花芽分化的影响。
了解种子的休眠,种子的寿命。
掌握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教学内容】春化作用的发现,春化作用的条件,春化作用的机理,春化作用的用于,光周期现象的发现,光周期的概念及反应类型,植物对光周期的适应性。
光敏色素与植物的成花诱导,营养状况与植物的成花。
植物生长的慢--快--慢特性,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植物的向性运动,植物的感性运动,植物的昼夜节律运动。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低温和光周期对植物开花的影响以及春化作用和光周期诱导在农业上的应用。
难点是光敏色素与植物的成花诱导。
重点是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和种子休眠的原因,难点是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变化。
第十章植物的生殖生理(2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花粉的化学组成、花粉的贮藏与萌发条件,了解授粉、受精引起的代谢变化以及种子和果实成熟的生理生化变化。
【教学内容】花粉的化学组成,花粉的寿命与贮藏。
柱头的授粉能力,花粉与柱头的相互识别,花粉萌发与花粉管伸长,授粉后花粉与柱头的代谢变化。
受精作用,受精引起的代谢变化。
单性结实。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种子和果实成熟的生理生化变化,难点是花粉与柱头的相互识别。
第十一章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2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植物的衰老生理变化
【教学内容】植物衰老、脱落的概念、类型与意义,植物衰老的调节,休眠的器官、类型和生理生化变化。
植物休眠的人工控制。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衰老、脱落、休眠的意义及其休眠的生理生化变化,难点是植物衰老与休眠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调控。
第十二章植物的生理(2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逆境胁迫下植物的生理变化,理解干旱、水涝、寒冷、盐分过多、环境污染对植物的伤害,掌握高等植物的抗旱、抗寒、抗盐的措施。
【教学内容】植物抗性的生理生化基础。
植物的抗寒性、抗涝性、抗盐性,环境污染对植物的伤害。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植物的抗寒性和植物的抗旱性,难点是逆境胁迫下植物的生理变化。
六、参考文献
1 张继澎. 植物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刻,2006
2 潘瑞炽,王小菁,李娘辉.植物生理学〈第五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武维华. 植物生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 李合生. 现代植物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 王忠. 植物生理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6 余叔文,汤章城主编.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第二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7 许智宏,刘春明. 植物发育的分子机理.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8
8 曹仪植,宋占午. 植物生理学. 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
9 何钟佩. 作物激素生理及化学控制.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
10 李宗霆,周樊. 植物激素及其免疫检测技术.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11 Lincoln Taiz, Eduardo Zeiger. Plant Physiology (3rd). Sunderland, Massachusetts: Sinauer Associates, Inc.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