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与社会下册文明探源中华文明探源中华文明的曙光课件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文明探源复习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文明探源复习课件

知识点二 新石器时代
1.生产生活特点:在旧石器时代,人们靠__采__集__、__狩_猎___为生; 在新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依靠__人__工_种__植___的粮食和__饲__养___的家 畜为生,出现了__定_居___ 的聚落。 2.改进生产工具的原因:伴随着农耕牧业的出现,生产工具有 了显著的改进。
重点整合
中国两个原始聚落比较
聚落
河姆渡聚落
半坡聚落
时间
距今约7000年
距今约五六千年
地点
浙江余姚河姆渡
陕西西安半坡村
建筑特 点
干栏式房屋
半地穴式房屋
农作物
水稻

生产工 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

耕地,能够生产黑陶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生产彩陶 ,用骨制箭头、鱼叉和鱼钩打 猎捕鱼,会纺线、织布、制衣
第一课 原始先民的家园
知识点三 典型原始农业聚落★
1.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聚落出现在西亚地区的 _约__旦__河_谷__,距今约__9_0_0_0_年。 2.中国的原始农业聚落
图8-1-4
图8-1-5
(1)时间和区域:距今9000年前后,__长__江__和__黄__河___的中下 游以及__辽__河__流域也开始出现农业聚落。 (2)遗址:浙江余姚的__河_姆__渡__遗_址__和陕西西安的__半__坡__遗_址___。
第八单元 文明探源
第一课 原始先民的家园
第一课 原始先民的家园
知识点一 古人类遗址
1.作用 (1)帮助人类认识___自_己__的__起_源___。 (2)为人类___进_化__说__提供了证据。 (3)展现了远古人类的生活区域与生活状态。
2.考古成果 (1)发现了大量的__打__制___工具。 (2)根据骨骼遗骸复原原始先民的__体__貌___特征,推测他们的 __生__活_环__境___,想象他们的__生__活_方__式__。

7.8.3中华文明探源

7.8.3中华文明探源

二、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古史传说: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的 历史依靠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 传说时代:古史传说中所描述的远古 时代
炎帝
•发明耒耜,教人农耕 •尝遍百草,发明医药 •发明陶器 衣裳 •教人们打井
轩 辕 氏
•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生产的发展带来了剩余产品 •社会分工推动了商品交换 •原来:公有制;人人平等
•私有制;分化为不同的 社会阶层(阶级的分化)
早期的城市
•由原始农业聚落发展而来 •城墙;住宅区;手工业区;墓葬区等 •公共设施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黄河流域,距今约5000年的古城遗址 •河南省淮阳平粮台古城
第三课 中华文明探源
早期农业的出现
(距今一万年前后,新石器时代)
•黄河中下游地区 粟作农业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稻作农业区
这种农业生产模式一直延续到今天
手工业的兴起——陶器
•陶器是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蛋壳黑陶杯:“四千年前地球文明
最精致之制作
中国文字的雏形——刻画符号
阶级的分化
原始宗教(精神生活) •在新石器时代,中华大地上还出现了自然 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形式,有巫师专门
负责宗教活动 •不少遗址还发现了专门用来祭祀的大型祭
坛、神庙
原始宗教(精神生活) 内
河南省濮阳市西水坡
蒙 古 翁 牛 特 旗
安 徽 含 山
一、中华文明的曙光
•早期农业(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早期手工业(陶器的制作) •文字的雏形 •阶级的分化(公有制-私有制;人人平等- 不同的社会阶层) •原始聚落逐渐向城市迈进 •原始宗教(精神生活)
这些文物印证了炎黄传说中的哪些内容?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华文明探源》课件PPT模板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华文明探源》课件PPT模板

新知讲解 粟
粟:俗称小米,原产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中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 物。粟适合在干旱而缺乏灌溉的地区生长。
新知讲解
(2)观察的地图,说说长江流域自然环境 条件以适宜的农作物。
• 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丰沛,水 网密布,气候温暖。
• 由此,南方形成了水稻作农业 区,这种农业生产模式一直延 续至今。
中华 文明
中华文明孕育于中 国的黄河流域和长 江流域。那今天, 随老师一起回到新 石器时代,去探K TO ADD CAPTION TEXT
2 新知讲解
点击此处添加文本内容,如关键词、部分简单介绍等。点击此处添加文本内容 如关键词、部分简单介绍等。点击此处添加文本内容,如关键词、部分简介绍
新知讲解
水稻: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耕种与食用的历史都相当悠 久。水稻起源于地处亚洲亚热带地区的中国长江下游地区, 后逐渐向西向南传播,中世纪引入欧洲南部。
新知讲解
半坡—粟 粟(粟作农业区)
河姆渡—稻 水稻(稻作农业区)
新知讲解
二、手工业兴起 1.阅读课本P107-P108,说说手工业兴起的原因及表现?
输入标题
CLICK TO ADD CAPTION TEXT
中华文明探源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课件
输入标题
CLICK TO ADD CAPTION TEXT
目录 CONTENTS
1 新知导入 2 新知讲解
3 合作探究 4 拓展练习
输入标题
CLICK TO ADD CAPTION TEXT
1 新知导入
考古学家在多处新石器 遗址中发现有刻划符号的 陶器,他们推测,这可能 是中国文字的雏形。
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陶文
新知讲解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8.3《中华文明探源》 第一课时中华文明的曙光课件(共19张PPT)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8.3《中华文明探源》 第一课时中华文明的曙光课件(共19张PPT)
距今一万年前后,黄河流域和长江 流域的一些地区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北方 粟作农业区
南方 稻作农业区
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逐渐兴起
1、中国新石器时代遗 址分布有什么特点?
2、长江和黄河流域周 围分布着哪些重要遗址?
3、从自然环境条件分 析,为什么远古时期的 长江和黄河的中下游地 区是先民们的重要聚居 地?
原始宗教 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
图腾崇拜
将某种动物或植物等特定物体视作与本氏族有亲属 或其他特殊关系的崇拜行为。原始社会中宗教的最 初形式之一。图腾为印第安语totem的音译,即指一 个氏族的标记或图徽。处于氏族社会的原始人相信 本氏族起源于某一动物、植物或其他特定物类,并 认为这种物类是其氏族的象征和保护者,因而对之 加以特殊爱护并举行各种崇拜活动。而且,原始人 一般对这些物体持禁杀、禁食或禁止触摸等谨慎和 敬畏态度。原始氏族社会的这类现象即被称为图腾 崇拜。
文字的雏形
陶器上的这些刻画符号说 明了什么?
文字的萌芽
半坡遗址出土的 陶器上的陶文
阶级的分化
山东日照市东海峪龙山文化遗 址出土。器形分为三部分,上 面是一个敞口侈沿深腹的小杯; 中间是透雕中空的柄腹;下面 是覆盆状底座,由一根细长管 练成统一的整体。杯壁厚度均 匀,薄如蛋壳,质地细腻坚硬。 该器形仅见于少数大中型墓葬, 极可能落 规模不断扩大
公共设施是衡量城市 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城市
原始宗教
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自 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 形式,有巫师专门负责宗 教活动。
原始宗教——图腾崇拜的产生
龙虎堆塑图,距今6000年左 右,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墓主为一壮年男子,身长 1.84米,仰身直肢,头南足 北。墓主左右两侧有用蚌壳 堆塑的龙虎形象,龙居东, 头朝北,背向西,身长1.39 米,高0.67米;虎位西,背 朝东,身长1.39米,高0.63 米。蚌壳堆塑龙虎图,反映 了墓主人的权力和地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文明探源》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文明探源》课件

(2)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发现了较大的灰烬堆,说明北京人已 掌握了控制和管理___火__的技术。有了__火___,人类受寒冷气候和 地域的影响大大降低,活动范围逐步扩大;人类可以用火烧烤食 物、照明取暖、驱赶野兽;促进了人类__体__质__的发展和___脑__的 进化,大大提高了人类__适_应__自__然_环__境__的能力。 3.山顶洞人:距今约__三__万__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__龙__骨_山__顶部 的洞穴里,他们已经会__人__工_取__火_。
知识点三 社会分化★★
1.社会分化出现的原因:生产发展带来了_剩__余_产__品__,社会分工推 动了____商__品_交__换_。 2.社会分化的表现 (1)原来共同分享资源的__公_有___制慢慢解体,__私__有___制出现了。 (2)先前人人平等的社会关系悄然改变,人们因___财__富___和 ___权_力____的不同而分化为不同的___社__会_阶__层____。
文字的发明
第八单元 文明探源
第八单元 文明探源
第三课 中华文明探源
知识点一 早期农业
距今一万年前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一些地区就进入了 __新__石_器__时代,并出现了早期___农__业。其中北方出现了__粟__作__ 农业区,南方出现了__稻__作__农业区。这种农业生产模式一直延 续到今天。
3.古代埃及文明的表现★ (1)距今___55_0_0_年前后,尼罗河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小国。距今 __5_0_0_0_年前后,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2)文字:古代埃及人创造了_象__形__文_字__,真正的文字就是从象形文 字发展起来的。古埃及大部分文学作品写在_纸__草__卷_上。
知识点二 手工业★
1.出现的原因:在新石器时代,随着农业的发展, __手__工__业也逐渐兴起。 2.陶器的制作和发展:__陶__器__是新石器时代人们日 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1)最初的陶器:很简朴、粗糙,以实用为主。 图8-3-2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文明探源 第三课 中华文明探源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文明探源  第三课 中华文明探源
陶 制 排 水 管
为什么远古时期的长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会成为先民们的 重要聚居地呢?(温馨提示:从气候、水文、土壤、地形 角度)
文字 雏形出现
中华文明
……
“虽然古埃及文明早已消亡,美索 不达米亚文明和印度河文明也早已不 复存在,但是中国文明却不间断地延 续了下来。今天,中国可以为拥有世 界上最古老持久的文明而自豪。”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蛋壳黑陶杯
“四千年前地球文 明最精致之制作”
陶制排水管 平梁台古城
河姆渡出土的黑陶钵 牛河梁出土的玉龙猪
简 介:玉琮于墓葬中出土时 有如下特征:墓葬规格高, 规模大,墓主人必属部族酋 长,大祭司巫师之上层人物, 从发掘现场可以看到,墓主 身份越显赫,殉葬品中的琮 就越多,似乎要显示生前的 一切,及其在各部落中享用 财富与权势的程度。
通过今天的角色扮演,你觉得要 成为一名合格的文物研究员,要具备 怎样的素质呢?
史由证来,孤证不立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
1. 我国黄河、长江流域出现的早期农业大约距今 ( )前。 A. 五千年 B.七千年 C.一万年 D. 一万二千年 2. 在长江下游的良渚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玉器, 这些玉器在古代是( ) A.代替货币用的 B.装饰用的 C.做器皿用的 D.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2012年10月第1版)> 第八单元 文明探源 > 第三课 中华文明探源
我是的小小文物研究员……
ysg
玉琮简介
你能解读出关于玉琮的什么信息?
研究员们能从以下文物中分析出什么历史信 息,从而探寻中华文明的曙光?
玉琮
浙江良渚遗址
舞蹈文彩陶盆 先民的歌舞活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过去是如何被记载下来的》文明探源精品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过去是如何被记载下来的》文明探源精品PPT教学课件

2020/11/30
11
清朝康熙帝
清朝乾隆帝
2020/11/30
土尔扈特部明末清初时属于我国蒙古的 一部分,康熙帝时期迁徙到伏尔加河下 游生活。受沙皇的统治,但他们决不服 从。1771年,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 一边战斗一边前进,在缺粮挨饿、疾病 流行的折磨下,历时半年,历尽千难万 险,付出人员减半的巨大牺牲,乾隆帝 年间终于踏上了家乡的故土,投入了祖 国的怀抱,清朝政府对其作了周到的照 顾、妥善的安置 。
PPT素材:
PPT背景:
PPT图表:
PPT下载:
PPT教程:
资料下载:
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
PPT论坛:
PPT课件:
语文课件: 数学课件:
英语课件: 美术课件:
科学课件: 物理课件:
化学课件: 生物课件:
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
2020/11/30
5
年代 每10年为一个“年代”
十位数即该年代数。
2020/11/30
13
中国纪年法之---民国纪年法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告中华民国 成立,决定改用公历,但以民国纪年,于 是1912年即为民国元年。民国纪年从1912 年一直沿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由于历史的原因,今天的台湾及台湾民间 还有用民国纪年的。
2020/11/30
甲子表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八单元文明探源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第2课时课件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八单元文明探源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第2课时课件新人教版
在我国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了大 量的石制农具,反映了当时原始农业发展的状况。 浙江绍兴出土的丝织品残片和黄河上游地区出土 的绳纹蚕纹陶器,证明当时人们已懂得纺织养蚕。 半坡遗址出土的船形彩陶壶,证明已经用船作为 交通工具。 半坡出土的陶埙和河南舞阳出土的骨笛,证实这 一时期已经出现了原始音乐。
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当时哪些社会情况?
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人民的聚居地,黄河经常泛滥, 我国人民自古就有同洪水等自然灾害长期斗争的历 史。
大禹治水是历史上人们顺应自然规律,成功改造自 然的史例。
中国原始社会的基本轮廓:
• 神话传说(女娲造人等)
• 元谋人 约一百七十万年前 • 北京人 约70万—20万年前 • 山顶洞人 • 河姆渡氏族 约一万八千年前
二、同步听课法
有些同学在听课的过程中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比如老师讲到一道很难的题目时,同学们听课的思路就“卡壳“了,无法再跟上老师的思路。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老师讲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具体问题,同学们应马上举手提问,争取让老师解释得在透彻些、明白些。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公式、定理、定律,而接下去就要用它去解决问题,这种情况下大家应当先承认老师给出的结论(公式或定律)并非继续听下去,先把问题记 下来,到课后再慢慢弄懂它。
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传说时代
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的历史依靠口 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成为古史传说。 古史传说中所描述的远古时代被称为传说 时代。
炎帝: 发明耒耜、教人农耕,尝 遍百草、发明医药,发明 陶器,开辟集市。 黄帝:
建造宫殿,发明车船,
制造衣裳,教人们打井。
这些文物印证了炎黄传说中的那些内容?
这些文物印证了炎黄传说中的哪些内容?

《中华文明的曙光》文明探源-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中华文明的曙光》文明探源-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中华文明的曙光
世界早期文明分布图
思考:为什么古埃及、两河流域、古 印度、爱琴海、中美州等早期文明 都陆续从地球上消亡?
答案:外族入 侵、自然灾害、 瘟疫疾病等。
思考: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 为什 么在人类早期文明当中, 唯独中华 文明绵延至今?
答案:有一个相 对封闭和独立 的发展空间。
蒙古高原
塔克拉玛干沙漠 青藏高原
随着农业技术的提高,人口迅速增长, 早期城市开始出现。
阶层分化
人们因财富和权力的不同而分 化成不同的社会阶层。
生产发展出现剩余产品,私有制开始 出现。先前人人平等的社会关系发生 改变,出现了阶层分化。
奋进之旅
让我们一起来努力
“虽然古埃及文明早已消亡, 美索不达米 亚文明和印度河文明也早已不复存在, 但是中 国文明却不间断地延续了下来。今天, 中国可 以为拥有世界上最古老持久的文明而自豪。”
中华 文明
发现之旅
让我们一起来考古
考古地图
3 4
5 6
1 2
7




址 的
1




水稻: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耕种与食用 的历史都相当悠久。水稻起源于地处亚洲亚热 带地区的中国长江下游地区, 后逐渐向西向南 传播, 中世纪引入欧洲南部。

气候适宜, 黄土深厚, 易于开垦和耕作
粟:俗称小米, 原产于中国北稻方
宽阔的街道和隐蔽的排水沟
不要小看侬, 阿拉 也是城里人哦
6
内蒙古翁牛特旗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玉器 想一想:这件文物形态像什么?
龙(long)是原始
人的图腾, 是不存 在于现实的虚幻生 物。龙的传说是中 国民间一个文化仓 库。龙的图腾是整 个中华民族信奉的 旗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文字萌芽
•刻划符号
•想一 想
•1、陶器的产生说明当时出现了哪个行业? •2、最初的陶器可能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3、你觉得它后来可能演变为什么用处?
•组卷网

•3、阶级分化
•四千年地球文 明最精致之作
•阅读•猜书一本猜P1:10它内是容用,来找干出什阶么级的分?化的原因和表现。
• “龙山文化时期蛋壳黑陶杯,多在墓中

•中华文明探 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舞蹈纹彩陶盆
•牛河梁女神庙遗址 出土的女神头塑
•牛河梁女神庙遗 址

•中华文明探源
•龙虎堆塑
•内蒙古翁牛特旗 出土新石器时代玉 器
•安徽含山出土的 新石器时代玉器

•合作讨 论
•1、四大文明区域的地理环境有何共同特点? •2、这些文明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初一历史与社会下册文明探 源中华文明探源中华文明的
曙光课件人教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类早期的几个文明区域, 同学们还记得诞生于大河流域的几个文明吗? •文明诞生的标志:
•早期农业 •文字萌芽
•阶级分化 •早期城市
•原始宗教

•1、早期农业
•(1)中国早期农 业主要分布在哪里 ?
•(2)这些地区有 哪些条件适合农业 的发展? • •(3)对比书本 P25页图5-35《中 国水稻、小麦的集 中产区分布图》, 你发现了什么?
•祖先崇拜:是一种宗教形式,在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 族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图腾崇拜过渡过来。即在亲缘意识 中萌生、衍化出对本族始祖先人的敬拜思想。
•图腾崇拜:是将某种动物或植物等特定物体视作与本氏族 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的崇拜行为,原始人相信每个氏族 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物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 一般以动物居 多,作为氏族图腾的动物(如熊、狼、蛇 ……),即是该氏族的神圣标志。
•思考:蛋壳黑陶杯哪些人能享用?

这说明了什么?
• •阅读书本内容,找出农业聚落扩大发展的原因。
•4、早期城市
•农业聚落
• 结合图片,比较书本 P110页最后一段和P101 页中间段落所述,你发现 平粮台古城和河姆渡、半 坡遗址相比,有何不同之 处?
•平粮台古城遗址

•5、原始宗教:
•阅读书本P111内容,思考原始宗教的形式有哪些? •自然崇拜:就是对自然神的崇拜,它包括了天体、自然力和自 然物三个方面,如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鸟兽鱼虫、风雨雷电 等,这是人类依赖于自然的一种表现,是最原始的宗教形式。
发现,但并非在普通规格的墓葬内发掘出
土,而是出自较大型的墓葬。在墓中也往
往是单独摆放,不与其他的随葬物品混杂
,可见其地位显要。蛋壳黑陶杯的造型一
般都是头重脚轻,器壁超薄易碎。因此推
断这类器物不可能是生活中的日常用品,
应是龙山文化时期富贵人家享用的随葬礼
器,而且极可能是一种显示尊贵身份的礼
器……”

——《半岛晨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