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02中西医结合基本方法实验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注意对传统理论的阐释和发展
通过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肾虚动物实验和补肾中药 的研究,认为:
肾上腺皮质功能是中医肾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肾 开
内耳(耳蜗/前庭器)组织中含有醛固酮受体;
窍 肾上腺盐皮质激素-醛固酮可能是“肾-耳”联系的物质基 于 础;
耳 甲状腺功能也是中医肾本质内容之一;
研 究
质与作
寒热本质 寒证——机能水平偏低,反应缓慢 的研究
有神用 关经部
肽位
热证——机能偏亢,反应迅速
类在 神中
实热证——早期交感神经、垂体-肾上 腺素系统机能亢进,随之垂体-甲状腺
经枢 递,
系统亢进
虚热证——垂体-甲状腺系统机能活跃
虚证研究 (阴虚阳虚)
体内微量元素紊乱,锌含量下降,铜含量上 升,两者比值下降。补肾中药含丰富的锌。
⑥ 有可观的(定性、定量)观察指标,可明 确界定并记录之结果。
第一节 实验研究方法
目的
对于未知领域(初试、盲试)发现某种
概 物质、现象、揭示规律

对于预见、估计或有争议观点证明研究 对象的存在(证实)、不存在(证伪)
对于已知事物之间的比较选择最佳物质、 数量、作用、方法等。
第一节 实验研究方法
第一节 实验研究方法

导 思Fra Baidu bibliotek
指导思想

、 遵循中西医理论体系,着重探讨中医和

本 西医之间的异同点,探索中西医之间的

务 结合途径,逐步形成中西医结合的新见

注 解和理论。


第一节 实验研究方法

导 思
作用
想 、
可以克服中医药实践的局限性
基 检验及进一步发展中医药理论
本 任
可以提高中医临床效果检验速度和准确
4、寻找中西医结合的结合点(契合点)
一是共同 结合点
二是互补 结合点
中医基础理论:以状态为中心,着力于状态的
类 似
调整控制(状态识别与整体调控)


西医免疫学说:免疫状态识别强调整体联系和动
态变化的免疫网络理论
中药归经理论:中药作用所及/中药效应的定向
有 共
定位(归经是功能与作用部位的综合)


药物受体理论:西药作用于效应细胞的受体部位
(一)微循环方法
2、常用的微循环研究方法
(2)直接生理学方法:在人体(动物)知觉部位,借助显微镜,
直接观察活体微循环的形态、分布、微流速度以及其动态变化。
观察部位
手指甲襞(甲皱)甲下及甲周微血管分布及充盈状态

口唇粘膜
体 观
鼻粘膜:使用粘膜微循环显微镜直接观察粘膜微血管

皮肤微循环(血流量)测局部温差/133氙检测其廓清速率
(一)微循环方法
1、微循环研究在现代中医学中的应用
(2)作为中医辨证与临床分型的协助、参考指标
肝阳上亢——舌乳头显著增大,微血管丛开放增多,微血管扩张,血 流加快(肝炎偏亢,气血上冲) 阴虚阳亢证——舌乳头增大,管襻开放增多,微血管异形,血流淤滞 (体现其虚实夹杂病理) 阴阳两虚证——舌乳头缩减,管襻纤细缩短,血流缓慢(反映气血阴 阳不足病理状态) 痰湿壅盛——微血管异形,红细胞聚集,血流缓慢,微血管渗出,血 色黯红等(痰湿阻络,气血瘀滞)
科学的思维方式往往可以引导研究工作 者正确选题、合理的实验设计、对实验 结果能合理分析推导;其实验成果往往 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实验研究的思维方式中西医结合与西医的区别
生理病理研究:观察重点应尽量着重整体观察 (不是局部/离体观察)……设计整体慢性实验
证与证候、疾病研究:观察方法应采用“多输入多输出”的系统方法……多指标与特异性指标的 选择(微观指标/宏观指标双向)
病情观察:观察结果应从动态分析和“多输出” 信息的综合分析来判断
药物与方剂研究:在对含有单体的复杂体系研究 时,在研究单体特征时,应侧重总体特征与规律 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实验研究确立的思维方式
强调观察整体 立足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 强调“三个结合”:宏观与微观
整体与局部 辨证与辨病
3、把握现代医药学的发展趋势
甲状腺激素是维持听觉功能的重要因素;
甲状腺激素也是“肾-耳”联系的物质之一;
传统补肾中药方(六味地黄汤)可预防/减轻实验性耳聋。
第二节 实验研究方法
(一)微循环方法 (二)超微结构研究方法 (三)膜学研究方法 (四)血液流变方法 (五)电生理研究方法 (六)病理学研究方法 (七)免疫学研究方法 (八)组织培养研究方法
中西医结合研究采取科学实验进行中医客 观化研究、中医生理病理研究、中医现代 化研究,均须循中医之理,突出中医特点, 不能以西医学的研究方法把中西医结合研 究引入“还原论”的枢臼中。
2、确立中西医结合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观察事物、分析与解决问 题的角度、形式和方法。它可以支配研 究者的思考路线与实践方式。并体现研 究者的行为风格。
体内激素水平低下 西医治疗:补充外源性激素,甚至终生替代。 中医治疗 :给补肾中药改善机体下丘脑垂体肾上
腺轴之功能,自动调节激素水平。 中西医结合治疗 :激素加补肾中药减少激素用量、
副作用,帮助激素撤退停药。
举例
失血(急性) 西医治疗:输液输血。 中医治疗 :人参、归芪补气生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 :输液输血加参芪标本兼治。
务性
及 注
加速中医药规范化
意 点
为中医药学提供新的事实材料
第一节 实验研究方法
指 导
注意点
思 想
1.要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
、 基
2.确立中西医结合思维方式
本 任
3.要把握现代医药学的发展趋势
务 及
4.要寻找中西医结合的结合点(契合点)。

意 5.要注意对传统理论的阐释和发展

1、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
举例
脑动脉硬化症(脑血栓、缺氧) 西医治疗 :高压氧治疗缺点血浆前列环素下降(有抗血栓
形成作用);载脂蛋白B100上升(有促动脉硬化作用)氧自由基 损伤产物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下降。
中医治疗 :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 :高压氧加补阳还五汤血浆前列环素上升;
载脂蛋白B100下降;载脂蛋白A1上升;提高SOD抗自由基损伤作用调动 体内对抗自由基损伤机会
意义 是客观地搜集科学事实,获得感性材料
概 的过程。
是形成、发展、检验科学理论的实践基
述 础之一。
是以发现新事实或解释已发现的事实。 可以验证理论假说的客观性,在一定范
围内予以肯定或否定。
第一节 实验研究方法
评价
(1)优点

①充分应用现代科技条件能延长人的感观。
述 ②变多因素为单因素,纯化对象。
③安全、低耗、易控制。
④可重复性大、可反复进行。
第一节 实验研究方法
评价
概 (2)缺点 述 把研究对象认为地从整体中分割出来,
不便观察事物的整体联系,因而实验结 果具有相对性。
举例
西医治疗多惯用“缺什么补什么”的“替代疗 法”,如缺激素补激素,缺血补血,缺氧输氧等。 中医则对“不足”多采取“扶正”调动机体固有 的内部调节机制“调动疗法”。

眼球结:膜球结膜透明,微血管沿白色巩膜表面分布,对比清晰,无损伤, 适用于慢性实验
物 实
耳廓微循环:在透射光下观察/测耳廓温差/兔耳开窗术观察微循环形成各项指标。

地鼠颊囊:制备容易,薄而光亮,血管平行致密局部滴药反应迅速
其他有创性观察:肠系膜/软脑膜/肝/肾微循环(连体置外观察)
(二)超微结构研究方法
(一)微循环方法
1、微循环研究在现代中医学中的应用 (5)作为疗效判断的定性/定量观察指标 通过补肾中药或活血化瘀、行气导滞、化痰通络等中药治疗, 其疗效可通过微循环状态改善得到反映
如:丹参、冠心Ⅱ号治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慢肝等—— 微血管清晰、流速恢复正常、红细胞解聚等 川芎嗪治疗脑血栓——瘫侧缩短的微管襻变大增多,渗出减少。 补肾治疗矽肺——微血管清晰度好转,管襻增长,乳头下V丛增 加,甲皱循环改善。
1.超微结构方法与中医临床研究 病理舌象:厚苔的形成与上皮增殖加速、
细胞退化过程延迟、细胞间结合力增加 和剥脱减慢有一定关系。这些因素是相 互配合的,其中以退化延迟、剥脱减慢 两个因素最重要。
(二)超微结构研究方法
2.超微结构方法与中医药实验研究 中药大黄造成的小白鼠“虚证”模型,
在心、肾能引起超微结构的变化。
(一)微循环方法
2、常用的微循环研究方法 微循环研究方法主要有形态学方法、生化学方法和生理学方法, 目前中医现代化研究较多采用生理学方法和形态学方法
(1)间接生理学方法:通过测量微循环经外的机体变化来 推导局部微循环变化。具体观察项目——容积脉波描记、组 织血流量、体表温度、血压、脉搏、呼吸频率与幅度,以及 中医望诊察皮肤色泽、神志等。
高血压病:甲皱微循环血管口径缩小,管襻畸形率增加阴虚阳亢 型(偏阴虚/偏阳亢)——微血流淤滞较轻;非阴虚阳亢型(多 为阴阳两虚/痰湿壅盛——微血流淤滞严重)
(一)微循环方法
1、微循环研究在现代中医学中的应用 (3)为舌诊客观化提供微观依据(对爪甲色诊也有同样意义)
3种舌质舌尖微循环改变(是舌质形成的病理基础之一) 淡白舌——微血管丛减少,管襻口径变细,血色淡红血流呈低灌注 状态,血色淡。 红绛舌——微血管丛扩张,微血流流速、流态变异。 青紫舌——异形微血管丛、淤血微血管丛、微血管周围渗出与出血 血色黯红。
概 备,人为控制或模拟人类的生理现象、 述 疾病过程,在一定条件下排除干扰,突
出主要实验因素,去研究和发现问题、 进而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一节 实验研究方法
实验方法六个要素
① 有明确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
概 ② 有科学的实验程序设计

③ 应用专门的实验仪器设备设计 ④ 人为模拟某种作用或过程
⑤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排除无关/干扰因素, 突出实验因素)过程
利用中药大黄制作大鼠慢传输型便秘动 物模型,电镜下结肠肌间神经丛cajal间 质细胞消失,神经元、胶质细胞退行性 变,平滑肌细胞的肌纤维结构破坏,大 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三)膜学研究方法
生物膜是由脂质、蛋白质、糖等物质共同组成 的一种双分子膜结构,主要包括细胞的作用膜 和细胞内的具有多种特定功能的细胞器。
由淡红舌——红绛舌——青紫舌,其舌质蕈状乳头中呈树枝形/花 瓣形的微血管丛(属正常形态)比例递减;而呈网孔形/发团形的 微血管丛(属管襻排列紊乱)比例递增。而微观变异的严重程度亦 渐剧
(一)微循环方法
1、微循环研究在现代中医学中的应用
(4)经络与微循环相关性研究
督脉循行线上的命门、脊中、至阳以及身柱四个 穴位,其左右两侧旁开1cm非经对照部位的表 面及深部组织的血流灌注量 :经脉线上的微循 环血流灌注均高于两侧旁开对照部位;认为腧穴 的实质是具有特异性舒缩频率的微循环单元
第二节 实验研究方法
(九)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十)核技术研究方法 (十一)影像学研究方法 (十二)基因组学研究方法 (十三)蛋白质组研究方法 (十四)代谢组学研究方法
(一)微循环方法
微循环基本结构:微A——后微A——毛细 血管前括约肌——毛细血管床——毛细血管 后微V——微V及微A短路支。
凡是具有血瘀病理和病证(气滞、气虚、 血涩、血瘀等)都可在不同程度上显现出 微循环的改变
(一)微循环方法
1、微循环研究在现代中医学中的应用
(1)血瘀本质 研究中作为血瘀
血色黯红、黯紫
异形微血管襻增多、微血管膨大、 变形。
病理的客观指标
血流减慢、淤积、血细胞聚集。
微血管周围渗出、出血,对寒冷 反应敏感。
医学科学的现代发展有两个转变——医学模式和药学模式的转变
医学 生 模式 物
药学 模式
化学 药物 抑杀 替代
生物心理社会 自然工程技术
生物药物 平衡调节
现代整体医学 为人类健康建 造“绿色通道”
重视自然疗法
中医学在这一大趋势中存在明显优势,中西医结合研究应把握 这一趋势,务必使研究成果集中中、西医学优势而发展之。
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学
第五章 中西医结合基本方法
第一节 实验研究方法 第二节 动物模型研究方法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第四节 病证药结合研究方法 第五节 多学科研究方法
第一节 实验研究方法
一、概述 二、中西医结合实验研究常用方法
第一节 实验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方法:科学技术人员根据研究 的对象、目的、任务,利用科学仪器设
(阻断/兴奋)(也是功能与部位的综合)
5、注意对传统理论的阐释和发展
实验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是通过符合 中西医结合原则和宗旨的实验方法,为 传统(或经典)的已证明是正确科学的 理论提供科学阐释,明确其物质基础, 建立可重复验证的客观指标,用现代语 言描述,从而发展了中医理论。
5、注意对传统理论的阐释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