侮辱罪的定义及其构成要件(精)
侮辱罪
遇到法律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侮辱罪一、什么是侮辱罪(侮辱罪定义)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
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是公民的基本人身权利。
本罪的犯罪对象,只能是自然人,而非单位。
侮辱法人以及其他团体、组织,不构成侮辱罪。
在公众场合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和本法第299条之规定,应以侮辱国旗、国徽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客观方面表现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二、侮辱罪的构成要件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
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是公民的基本人身权利。
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所谓人格尊严,是指公民基于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地位、声望、工作环境、家庭关系等各种客观条件而对自己或他人的人格价值和侮辱罪的概念侮辱罪构成要件侮辱罪如何认定侮辱罪量刑标准侮辱罪立案标准侮辱罪司法解释侮辱罪辩护词侮辱罪案例侮辱罪的法律咨询侮辱罪律师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侮辱他人的行为行为的主要手段有:(1)暴力侮辱人身,这里所讲的暴力,仅指作为侮辱的手段而言。
例如以粪便泼人,以墨涂人,强剪头发,强迫他人做有辱人格的动作等,而不是指殴打、伤害身体健康的暴力。
如果行为人有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故意和行为,则应以伤害罪论处。
(2)采用言语进行侮辱,即用恶毒刻薄的语言对被害人进行嘲笑、辱骂,使其当众出丑,难以忍受,如口头散布被害人的生活隐私、生理缺陷等。
(3)文字侮辱,即以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漫画、信件、书刊或者其他公开的文字等方式泄漏他人隐私,诋毁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
侮辱罪的立案标准
侮辱罪的立案标准
侮辱罪是指以言语、文字、图画或其他方式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诽谤、贬低等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损害了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地位。
在我国刑法中,侮辱罪是一种侵犯名誉权的犯罪行为,其立案标准是非常明确的。
首先,侮辱罪的立案标准包括了侮辱行为的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
客观要件是指侮辱行为必须是以言语、文字、图画或其他方式进行的,而主观要件则是指犯罪人必须是故意的。
也就是说,犯罪人必须是有意识地进行了侮辱行为,而不是出于无意识或者疏忽造成的。
其次,侮辱行为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也就是说,侮辱行为必须是公然进行的,且有可能对被侮辱人的名誉造成实际的损害。
在实践中,司法机关在受理侮辱案件时,通常会对侮辱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是否构成犯罪。
另外,侮辱行为还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个人或者单位进行的。
也就是说,侮辱行为必须是针对某个具体的人或者单位进行的,而不是泛泛地对一类人或者一类单位进行的。
只有侮辱行为具有特定的
对象性,才能构成犯罪。
最后,被侮辱人对侮辱行为的客观存在和主观恶意的认定也是侮辱罪立案的关键。
被侮辱人必须能够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名誉权受到了侵害,而犯罪人的主观恶意也必须能够被证实。
只有在这两方面都得到了证实,才能够构成侮辱罪的犯罪事实。
综上所述,侮辱罪的立案标准是非常明确的,依法保护了公民的名誉权。
在实践中,司法机关在受理侮辱案件时,将会严格依法审查案件,确保对侮辱行为的认定是准确和公正的。
同时,也提醒广大公民,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做出侮辱他人名誉的行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上门骂人法律规定(3篇)
第1篇在我国,法律规定了公民的合法权益,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的尊严。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出于个人情绪或误解,采取上门骂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邻里和谐,也侵犯了他人的人格尊严。
本文将对上门骂人的法律规定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上门骂人的法律性质1. 侮辱罪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侮辱罪可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 诽谤罪诽谤罪是指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诽谤罪可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3. 故意毁坏财物罪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如果上门骂人在骂人的过程中故意毁坏他人财物,可能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4.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是指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情节严重的行为。
如果上门骂人未经他人同意擅自进入他人住宅,可能构成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
二、上门骂人的法律责任1. 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四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如果上门骂人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了名誉损害,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包括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
2. 刑事责任根据上述法律规定,上门骂人可能构成侮辱罪、诽谤罪、故意毁坏财物罪或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侵权人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3. 行政责任如果上门骂人的行为未构成犯罪,但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侵权人可能面临行政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
三、应对上门骂人的策略1. 保持冷静,不要激化矛盾面对上门骂人,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被对方的情绪所影响。
避免与对方发生肢体冲突或言语对抗,以免事态进一步恶化。
2. 记录证据,保护自身权益在骂人的过程中,尽量记录下侵权人的言行,包括录音、录像、文字记录等,以便事后维权。
被别人辱骂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辱骂,作为一种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言语行为,在我国法律中是被明确禁止的。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法维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被别人辱骂的法律后果,以帮助广大读者了解自己的权益,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辱骂的定义及构成要件1. 定义:辱骂是指以侮辱、诽谤、诬告等手段,对他人进行言语攻击,使其名誉受到损害的行为。
2. 构成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辱骂行为应具备以下要件:(1)侮辱、诽谤、诬告等言语攻击行为;(2)被攻击者的名誉受到损害;(3)攻击者具有主观过错。
三、被别人辱骂的法律后果1. 民事责任(1)停止侵害:被辱骂者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侮辱、诽谤、诬告等言语攻击行为。
(2)消除影响:侵权人应采取必要措施,消除其言语攻击行为给被侵权者名誉造成的负面影响。
(3)赔礼道歉:侵权人应向被侵权者公开赔礼道歉,以恢复其名誉。
(4)赔偿损失:侵权人应赔偿被侵权者因名誉受损所遭受的精神损害赔偿金。
2. 刑事责任(1)侮辱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侮辱罪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诽谤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诽谤罪是指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损害他人人格尊严,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3)诬告陷害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告发他人犯罪,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3. 行政责任(1)警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辱骂他人,情节较轻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
(2)拘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辱骂他人,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侮辱他人究竟如何认定
侮辱他人究竟如何认定一、侮辱和污辱有什么异同?一、侮辱和污辱有什么异同??污辱和侮辱意思有着言语和行为的不同。
污辱:意思是耻辱,指蒙受耻辱,卑鄙;卑污。
指低下卑污之地。
玷辱;玷污。
侮辱。
指奸污。
侮辱:意思是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以言行侮弄羞辱别人,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受轻慢的待遇,被欺辱;特指以下流的言行对待女性。
“污辱”和“侮辱”都有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的意思。
不同之处在于:“污辱”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侮辱”的对象一般是人。
另外,“污辱”还有“弄脏、玷污”的意思。
“侮辱”是语言上对别人,而“污辱”是行动上对别人。
侮辱是人身;污辱是人格;但要区分他是怎么一回事的话就得,侮辱一般是用了行动,而污辱只是嘴上的功夫。
污辱,本身就包含侮辱的意思,还有玷污的意思,两词都是欺负和辱没的意思,为近意词。
二、侮辱罪的相关规定(一)侮辱罪与强制猥亵、侮辱罪的关系侮辱罪的法益是他人的名誉,强制猥亵、侮辱罪的法益是他人的性的自己决定权。
但是,强制猥亵、侮辱他人的行为,一般也会同时侵犯他人的名誉。
所以,侮辱罪与强制猥亵、侮辱罪,不是对立关系。
换言之,公然对他人实施的强制猥亵、侮辱行为,虽然损坏了他人的名誉,触犯了侮辱罪,但由于侵害了更为重要的法益,应按强制猥亵、侮辱罪处罚。
(二)量刑处罚《刑法》刑法第246条的规定,犯侮辱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相关的权利。
(三)与民事领域中对人格权侵权侮辱行为的区别侮辱罪与侮辱侵权行为的主要区别在于:一,行为的严重程度不同,侮辱罪的侮辱行为须情节严重;第二,侮辱罪的侵害对象仅为自然人,侮辱侵权行为的侵权对象可能为自然人亦可能为法人;第三,侮辱罪的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侮辱侵权行为可能存在故意也可能存在过失。
(四)侮辱罪与诽谤罪的区别侮辱罪不一定使用捏造的方式,但诽谤罪须有捏造事实的行为;侮辱包含暴力侮辱行为,诽谤罪一般不使用暴力手段;实践中,侮辱通常在被害人在场的情况下进行,诽谤罪犯罪行为的实施不一定有被害人在场。
生活中的法律(刑法篇)
生活中的法律刑法篇(1)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
人格尊严和名誉权是公民的基本人身权利。
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还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能构成本罪。
虽有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但不属于情节严重,只属于一般的民事侵权行为。
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手段恶劣,后果严重等情形。
处罚根据本条规定,犯侮辱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犯罪处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3)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刑事责任犯交通肇事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五)严重超载驾驶的;(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4)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或者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
无论犯罪嫌疑人是否取得财物,也不论被抢财物价值的大小。
骂人的法律分析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A区居民李某与邻居张某因房屋采光问题产生纠纷。
张某在多次与李某沟通无果后,于一天下午在小区公共场合大声辱骂李某,导致李某情绪失控,双方发生肢体冲突。
事后,李某将张某告上法庭,要求张某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
二、案件争议焦点1. 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侮辱罪?2. 张某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三、法律分析1. 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侮辱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侮辱罪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在本案中,张某在公共场合大声辱骂李某,其行为具有公然性,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侮辱罪需情节严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1)侮辱他人,情节恶劣,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2)侮辱他人,造成他人精神损害,情节严重的;(3)侮辱他人,情节恶劣,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4)侮辱他人,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
在本案中,张某的行为虽然具有侮辱性,但未造成严重后果,不符合侮辱罪的构成要件。
因此,张某的行为不构成侮辱罪。
2. 张某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的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在本案中,张某在公共场合大声辱骂李某,其行为具有侮辱性,侵犯了李某的名誉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九条的规定,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在本案中,李某将张某告上法庭,要求张某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符合法律规定。
四、判决结果法院审理后认为,张某在公共场合大声辱骂李某,侵犯了李某的名誉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据此,法院判决张某向李某公开道歉,并赔偿李某精神损失费5000元。
五、案例分析本案中,张某的行为虽然具有一定的侮辱性,但未构成侮辱罪。
侮辱罪_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侮辱罪,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贬低他人的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侮辱罪是我国刑法中的一种侵犯公民人格权利的犯罪行为。
本文将从侮辱罪的定义、法律规定、构成要件、刑事责任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侮辱罪的定义侮辱罪,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贬低他人的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侮辱罪是一种侵犯公民人格权利的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三、侮辱罪的法律规定1. 我国《刑法》第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 我国《刑法》第246条之一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 我国《刑法》第246条之二规定:“侮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4. 我国《刑法》第246条之三规定:“侮辱外交代表、领事官员,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四、侮辱罪的构成要件1. 客观要件:侮辱行为必须具有公然性,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侮辱行为会使他人的人格、名誉受到损害,而故意实施该行为。
2. 客观要件:侮辱行为必须具有贬低性,即行为人通过侮辱行为使他人的人格、名誉受到损害。
3. 客观要件:侮辱行为必须具有严重性,即侮辱行为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损害了他人的名誉。
4. 主观要件:侮辱行为人具有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侮辱行为会造成他人的人格、名誉受到损害,而故意实施该行为。
五、侮辱罪的刑事责任1. 刑事责任:侮辱罪的刑事责任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和剥夺政治权利。
2. 刑事责任轻重:侮辱罪的刑事责任轻重,根据侮辱行为的严重程度、社会影响、被侮辱人的名誉损害程度等因素进行判断。
六、侮辱罪的辩护与诉讼1. 辩护:在侮辱罪案件中,被告人可以提出以下辩护意见:(1)行为人没有侮辱的故意;(2)侮辱行为不具有公然性;(3)侮辱行为不具有严重性;(4)侮辱行为不构成犯罪。
侮辱罪立案标准及案例
侮辱罪立案标准及案例侮辱罪是我国刑法中的一种犯罪行为,其行为对象主要是对他人的名誉进行侮辱。
那么,什么样的行为才构成了侮辱罪呢?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对于侮辱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规定的呢?本文将就侮辱罪的立案标准及相关案例进行探讨。
首先,侮辱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构成侮辱罪的行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件,一是明知是他人,而对他人进行侮辱;二是具有公开性,即通过言辞、行为或者其他方式公开进行;三是损害了他人的名誉,使其受到了社会公众的轻视、嘲笑或者其他不良影响。
只有具备了上述三个要件,才能构成侮辱罪。
其次,侮辱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规定的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侮辱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行为的客观性,即侮辱行为必须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的臆测或者猜测;二是损害的主观性,即侮辱行为必须是有意识地损害了他人的名誉,而不是无心之失或者无意识的行为。
只有在行为的客观性和损害的主观性同时具备的情况下,才能构成侮辱罪,才能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最后,我们来看一些侮辱罪的案例。
在司法实践中,侮辱罪的案例屡见不鲜,比如某人在公共场合对他人进行侮辱性言论,导致被侮辱者名誉受损;又比如某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侮辱性言论,引起公众对被侮辱者的不良评价。
这些案例都充分体现了侮辱罪的构成要件和立案标准,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司法经验和教训。
综上所述,侮辱罪是我国刑法中的一种犯罪行为,其构成要件和立案标准都有明确的规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得对他人进行侮辱性行为,以免触犯法律。
同时,对于侮辱罪的案件,司法机关也应该依法严肃处理,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侮辱他人罪立案标准
侮辱他人罪立案标准
一、言辞或行为具有明显侮辱性质
侮辱他人罪的立案标准首先要求言辞或行为具有明显的侮辱性质。
所
谓侮辱,是指通过诋毁、贬低、污蔑等方式,对他人进行辱骂、诽谤等行为,损害其名誉、尊严等合法权益。
具体言辞或行为可以体现为用语不当、语言恶劣、侮辱性姿态或者侮辱性手势等。
二、侮辱对象明确
侮辱他人罪的立案标准还要求对侮辱对象进行明确的界定。
侮辱他人
罪的对象可以是个人、群体、机构或者国家的代表等。
但是,必须能够明
确侮辱行为所指向的具体对象,不能存在抽象无形的侮辱对象。
此外,对
于公众人物而言,要求对方的名誉受到了实质性的损害,并非一般性的批
评或者评价。
三、主观故意
四、社会恶劣影响
侮辱他人罪的立案标准还需要考虑到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如果一些言
辞或行为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即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或者不良的影响,就应当被认定为具有社会恶劣影响的侮辱行为。
这种社会恶劣影响可
以通过侮辱行为的传播和扩散程度、社会公众对侮辱行为的关注程度等来
进行判断。
总的来说,侮辱他人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言辞或行为具有明显侮辱
性质、侮辱对象明确、主观故意存在以及具有社会恶劣影响等方面的要求。
只有当符合以上立案标准,依法可以对侮辱他人行为进行立案追究和处罚。
同时,对于侮辱他人罪的立案是否成立,还需进行具体的证据和事实的审查,确保依法公正地处理这类案件。
强制威胁侮辱罪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强制威胁侮辱罪,作为我国刑法中的一项重要罪名,旨在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
本文将从强制威胁侮辱罪的定义、法律规定、构成要件、法律适用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以期全面了解这一罪名的法律特征。
二、强制威胁侮辱罪的定义强制威胁侮辱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对他人进行侮辱、威胁,情节严重的行为。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人身权利,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三、强制威胁侮辱罪的法律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之一: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之二:利用信息网络,实施侮辱、威胁、恐吓等行为,情节严重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四、强制威胁侮辱罪的构成要件1. 客体要件:侵犯的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人身权利。
2. 客观要件: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对他人进行侮辱、威胁。
3. 主观要件: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的人格尊严和人身权利受到侵害。
4. 主体要件: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五、强制威胁侮辱罪的法律适用1.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强制威胁侮辱罪的刑事责任分为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 刑罚裁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之一、之二的规定,对于情节特别严重或者利用信息网络实施侮辱、威胁、恐吓等行为的,可以加重处罚。
3. 诉讼程序:强制威胁侮辱罪属于自诉案件,受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
同时,检察机关也可以依法提起公诉。
六、案例分析案例一:被告人甲因与他人发生矛盾,遂在网络上发布侮辱、诽谤他人的言论,情节严重。
侮辱罪的客观方面认定
社科文化侮辱罪的客观方面认定杨亚倩(四川大学,四川,成都 610207)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发展与经济水平不匹配,对于侮辱的定义也随之变化。
不同的法律部门对于侮辱的含义定义不同,对于侮辱的含义作出了不同的规定。
在中国刑法中存在一些关于侮辱罪的规定,如侮辱国旗、国徽罪,强制猥亵、侮辱罪等。
现今生活方式的改变,出现了侵权的新现象,侮辱罪的定罪界限也随之改变,对于侮辱罪的客观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关键词:侮辱罪;侮辱行为;客观方面我国刑法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侮辱罪的“侮辱”字面含义是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
日本刑法规定:“虽未指摘事实,但公然侮辱他人的,处拘留或者科料。
”西田典之教授认为,侮辱罪是指作出对他人蔑视的价值判断的表示,是通过公然发表由行为人做出的蔑视他人的抽象性判断而构成。
大部分我国台湾地区的学者认为侮辱是代表轻蔑的含义或者是出于令人难堪的故意,详细来说,其侮辱行为体现在用语言、行为动作、文字或者其他羞辱嘲讽等所有藐视别人的行为,台湾刑法典还将公然规定为此行为是否成立侮辱罪的标准。
法国刑法典规定:“针对履行职务中或者履行职务时的负责公共服务任务的人,使用言语、动作或威肋、,使用未公开的任何性质的文字或形象,或者寄送任何物品,足以伤害其尊严或者足以伤害对其所负担的职务应有之尊重的,构成侮辱罪。
”这一规定对侮辱行为对象进行了限制,认为只有履行职务时负责公共服务任务的人才构成侮辱罪。
该刑法对侮辱行为进行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使用未公开的任何性质的文字或形象,或者寄送任何物品,尤其强调了“未公开”,这与我国刑法侮辱罪中的“公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并且不需要构成“情节严重”而只需要伤害到尊严和对职业的尊重即可判侮辱罪,相比之下,中国刑法对于侮辱罪的要求更高。
一、侮辱行为的建构1、侮辱罪的构成要件我国传统刑法理论认为,犯罪构成由四个要件组成:(1)犯罪客体,是指受我国刑法保护而遭侵犯的社会关系;(2)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活动在客观上的外在表现,其中主要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因果关系等;(3)犯罪主体,是指刑法规定的实施犯罪行为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4)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所持有的一种心理态度,包括故意和过失。
骂人被法律处罚案例(3篇)
第1篇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骂人现象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和他人权益。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我国法律对骂人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
本文将通过对一起骂人被法律处罚的案例进行剖析,以警示世人。
一、案例背景2019年5月,某市发生了一起因骂人引发的纠纷。
当事人张某与邻居李某因邻里纠纷发生口角,张某在争吵中多次辱骂李某,甚至诅咒其家人。
李某不堪忍受,遂报警。
经调查,张某的行为已构成侮辱罪。
二、案件经过1. 报警李某在遭受张某的辱骂后,感到身心俱疲。
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李某决定报警。
警方接到报警后,立即展开调查。
2. 调查取证警方到达现场后,对张某进行了询问。
张某承认在争吵中辱骂了李某,并表示自己一时冲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违法。
警方随后调取了现场监控录像,证实了张某的违法行为。
3. 审理判决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本案中,张某在争吵中多次辱骂李某,情节恶劣,构成侮辱罪。
法院审理后,依法判处张某有期徒刑六个月,并赔偿李某精神损失费5000元。
三、案例剖析1. 骂人行为违法本案中,张某在争吵中多次辱骂李某,已构成侮辱罪。
侮辱罪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
张某的行为不仅侵犯了李某的人格尊严,还扰乱了社会秩序,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 法律制裁力度加大近年来,我国对侮辱、诽谤等违法行为加大了法律制裁力度。
本案中,张某因侮辱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充分体现了我国法律对侮辱行为的严厉打击。
3. 社会风气好转通过本案的审理和判决,有效震慑了侮辱、诽谤等违法行为,促进了社会风气的良好转变。
广大人民群众纷纷表示,要自觉抵制侮辱、诽谤等不良行为,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启示与警示1. 提高法律意识广大人民群众要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人格尊严,不参与侮辱、诽谤等违法行为。
强制猥亵、侮辱罪的司法认定和量刑标准
强制猥亵、侮辱罪的司法认定和量刑标准刑法第⼆百三⼗七条【强制猥亵、侮辱罪】以暴⼒、胁迫或者其他⽅法强制猥亵他⼈或者侮辱妇⼥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猥亵⼉童罪】猥亵⼉童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有下列情形之⼀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猥亵⼉童多⼈或者多次的;(⼆)聚众猥亵⼉童的,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猥亵⼉童,情节恶劣的;(三)造成⼉童伤害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四)猥亵⼿段恶劣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
强制猥亵、侮辱罪(⼀)强制猥亵、侮辱罪的概念与犯罪构成强制猥亵、侮辱罪,是指以暴⼒、胁迫或者其他⽅法强制猥亵他⼈或者侮辱妇⼥的⾏为。
1.构成要件的内容为,以暴⼒、胁迫或者其他⽅法强制猥亵他⼈或者侮辱妇⼥。
(1)⾏为主体不限于男性,妇⼥不仅可以成为强制猥亵、侮辱罪的教唆犯与帮助犯,⽽且可以成为直接正犯、间接正犯与共同正犯。
需要研究的是,丈夫可否成为强制猥亵妻⼦的主体?对此似应分清两种情形回答。
⾸先,对于公然强制猥亵妻⼦的部分⾏为,仍应认定为本罪。
如丈夫在公共场所强⾏扒光妻⼦⾐裤的,仍应认定为强制猥亵罪。
因为即使在具有夫妻关系的前提下,这种可以使他⼈有⽬共睹的⾏为,明显伤害了其妻⼦的性的决定权(妻⼦同意的除外)。
对此应当没有疑问。
其次,对于⾮公然强制猥亵妻⼦的⾏为,不能认定为强制猥亵罪。
将丈夫强制猥亵妻⼦的⾏为分为公然与否来认定是否构成强制猥亵妇⼥罪,是因为在具有夫妻关系这种特殊场合,丈夫的⾏为是否侵害了妻⼦的性的决定权,主要取决于是否公然这⼀因素,⽽不是认为强制猥亵、侮辱罪以公然为前提。
换⾔之,“公然”并不是强制猥亵、侮辱罪的构成要件要素,但为了限制处罚范围,在丈夫强制猥亵妻⼦的情况下,不得不将“公然”作为限制条件,⽽这⼀限制条件⼜是以本罪的性质为根据的。
(2)强制猥亵的对象没有限制,强制侮辱的对象是妇⼥。
男⼦强制猥亵男⼦以及妇⼥强制猥亵男⼦的,也成⽴本罪。
辱骂他人罪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辱骂他人罪的定义辱骂他人罪,是指以言语或者其他方式对他人进行侮辱、诽谤,情节严重,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辱骂他人罪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一种。
二、辱骂他人罪的构成要件1. 主体:辱骂他人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 客观方面:辱骂他人罪表现为以言语或者其他方式对他人进行侮辱、诽谤,情节严重。
侮辱行为包括公然贬低他人人格、名誉,如使用侮辱性语言、暴力等手段;诽谤行为包括捏造事实,对他人进行诬陷、诽谤,损害他人名誉。
3. 主观方面:辱骂他人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侵犯他人名誉权,仍然故意为之。
4. 侵害对象:辱骂他人罪的侵害对象为他人,即被侮辱、诽谤的公民。
三、辱骂他人罪的法律后果1. 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辱骂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侮辱、诽谤罪情节严重的情形包括:(1)侮辱、诽谤他人,造成他人精神损害的;(2)侮辱、诽谤他人,情节恶劣,引起他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的;(3)侮辱、诽谤他人,造成他人重大经济损失的;(4)侮辱、诽谤他人,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2. 民事责任(1)赔礼道歉: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侵权人应当承担赔礼道歉的民事责任。
对于辱骂他人罪,侵权人应当向被侵权人赔礼道歉。
(2)赔偿损失:侵权人因侮辱、诽谤他人而给被侵权人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3)消除影响、恢复名誉:侵权人应当采取必要措施,消除对被侵权人名誉的侵害,恢复被侵权人的名誉。
3. 行政责任对于辱骂他人行为,如果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包括:(1)警告;(2)罚款;(3)行政拘留;(4)吊销许可证。
四、总结辱骂他人罪是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对于辱骂他人罪,我国法律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辱骂他人事件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在现实生活中,辱骂他人是一种常见的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他人的名誉,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法律后果。
本文将围绕辱骂他人事件的法律后果展开论述,以期为人们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辱骂他人事件的构成要件1. 主体:辱骂他人行为的主体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2. 行为:辱骂他人行为是指以言语、文字等形式,对他人进行侮辱、诽谤、诬告、诬陷等行为。
3. 侵犯客体:辱骂他人事件侵犯的客体为被侮辱人的名誉权。
4. 法律后果:辱骂他人行为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三、辱骂他人事件的法律后果1. 民事责任(1)停止侵害:被侮辱人有权要求侮辱人停止侵害其名誉权的行为。
(2)消除影响:侮辱人应采取必要措施消除因侮辱行为给被侮辱人造成的不良影响。
(3)赔礼道歉:侮辱人应向被侮辱人赔礼道歉,以消除影响。
(4)赔偿损失:侮辱人应赔偿被侮辱人因侮辱行为所遭受的损失,包括精神损害赔偿。
2. 行政责任侮辱他人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可能承担以下行政责任:(1)警告:公安机关可以对侮辱他人行为的人给予警告。
(2)罚款:侮辱他人行为的人可能被处以罚款。
(3)拘留:情节严重的侮辱他人行为的人可能被处以拘留。
3. 刑事责任侮辱他人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能构成以下犯罪:(1)侮辱罪:侮辱他人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构成侮辱罪。
(2)诽谤罪: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诽谤罪。
四、案例分析以下是一起辱骂他人事件的案例分析:案情简介:甲与乙系邻居,因邻里纠纷,甲在乙家门口辱骂乙,并扬言要报复乙。
乙忍无可忍,报警处理。
处理结果:公安机关对甲进行治安拘留,并要求甲向乙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同时,甲赔偿乙的精神损害赔偿。
案例分析:本案中,甲的行为已构成侮辱他人行为,侵犯了乙的名誉权。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公安机关对甲进行了治安拘留。
侮辱罪立案标准及量刑标准是什么-
侮辱罪立案标准及量刑标准是什么?立案标准如下:(一)根据刑法第246条的规定,涉嫌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应予立案。
根据本条规定,犯侮辱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人们受到他人言词或者行为侮辱的,可以要求对方停止侵害,并承担精神损失赔偿。
另外,侮辱他人并不是简单的民事侵权行为,严重者会构成犯罪。
在我国刑法里面,有侮辱罪这个罪名,受害人可以到公安机关报案,寻求司法帮助。
那么,侮辱罪立案标准及量刑标准是什么?下面我们通过本文具体了解下。
▲一、侮辱罪立案标准及量刑标准是什么?根据《刑法》刑法第246条的规定,涉嫌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应予立案。
侮辱罪是情节犯,行为人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予以立案追究。
《刑法》同时规定,犯侮辱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告诉才处理”,根据《刑法》第98条的规定,是指被害人告诉才处理。
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
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犯侮辱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二、民事侵权侮辱行为与侮辱罪的界限是什么?1、行为的严重程度不同。
构成侮辱罪的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行为;民事侵权的侮辱行为,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第1款规定,仅限于“造成一定影响”的侮辱行为。
2、行为的对象不同。
侮辱罪的对象只能是自然人;而民事侵权侮辱行为的对象可能为法人。
《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法人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第2款规定:“以书面、口头形式诋毁、诽谤他人名誉,给法人造成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
侮辱他人法律案例(3篇)
第1篇本案涉及一起因侮辱他人引发的纠纷。
原告(以下简称甲)与被告(以下简称乙)系同村村民,平日里关系尚可。
2019年10月,甲在村子里开办了一家小卖部,乙则经营一家五金店。
由于两家店铺相邻,甲乙二人时常会因生意上的竞争而引发矛盾。
2019年11月,乙在村子里散布谣言,声称甲的小卖部售卖假冒伪劣商品,严重损害了乙的五金店的生意。
甲得知此事后,深感愤怒,认为乙的行为严重侮辱了自己的人格尊严,遂将乙告上法庭。
二、案件事实1. 乙在村子里散布谣言,称甲的小卖部售卖假冒伪劣商品。
2. 甲得知此事后,认为乙的行为侮辱了自己的人格尊严。
3. 甲与乙进行过多次协商,但乙拒不承认错误。
4. 甲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将乙诉至法院。
三、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对判决、裁定不服的,可以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前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四、法院判决1. 法院认为,乙在村子里散布谣言,称甲的小卖部售卖假冒伪劣商品,侮辱了甲的人格尊严,侵犯了甲的名誉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条的规定,判决乙赔偿甲精神损害抚慰金人民币5,000元。
2. 法院同时判决乙在村子里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对甲名誉权的侵害。
五、案例分析1. 本案中,乙的行为构成了侮辱他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乙在村子里散布谣言,侮辱甲的人格尊严,已构成侵权。
2. 本案中,甲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条的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神精病骂人法律后果(3篇)
第1篇导语:在我国,骂人行为在法律上被称为侮辱罪,而神精病患者由于其特殊身份,骂人行为在法律上也有其特殊规定。
本文将围绕神精病骂人的法律后果展开论述,旨在提高公众对法律的认识,维护社会和谐。
一、侮辱罪的定义及构成要件侮辱罪,是指故意用言语、文字等形式,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侮辱罪的构成要件包括:1. 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损害他人名誉,仍故意为之。
2. 公然:侮辱行为是在不特定人或多数人面前进行的,或者虽然是在特定人面前,但能够被不特定人或多数人所知。
3. 侮辱行为:包括言语侮辱、文字侮辱、肢体侮辱等形式。
4. 情节严重:侮辱行为对被侮辱人的名誉造成了严重影响,或者侮辱行为具有恶劣社会影响。
二、神精病骂人的法律后果1. 神经病患者的刑事责任能力根据我国《刑法》第十八条的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但是,如果精神病人实施侮辱行为时,能够辨认或者控制自己的行为,则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2. 神经病患者的刑事责任减轻根据我国《刑法》第十八条的规定,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 神经病患者的强制医疗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零一条的规定,对于实施侮辱行为的精神病人,如果其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可以强制医疗。
4. 神经病患者的民事责任即使精神病人实施了侮辱行为,但由于其特殊身份,其民事责任也相对减轻。
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
监护人尽到监护责任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三、案例分析案例一:张三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在一次发病期间,他当众侮辱了李四。
经鉴定,张三在侮辱李四时,其精神状态处于发病期,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侮辱罪的定义及其构成要件
一、侮辱罪概念及其构成
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1、侮辱罪客体要件
侮辱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
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是公民的基本人身权利。
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所谓人格尊严,是指公民基于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地位、声望、工作环境、家庭关系等各种客观条件而对自己或他人的人格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认识和尊重。
所谓名誉,是指公民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名望声誉,是一个公民的品德、才干、信誉等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
所谓名誉权,是指以名誉的维护和安全为内容的人格权。
侮辱罪的犯罪对象,只能是自然人,而非单位。
侮辱法人以及其他团体、组织,不构成侮辱罪。
在公众场合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和本法第299条之规定,应以侮辱国旗、国徽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侮辱罪客观要件
侮辱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1)侮辱他人的行为。
行为的主要手段有:(1)暴力侮辱人身,这里所讲的暴力,仅指作为侮辱的手段而言。
例如以粪便泼人,以墨涂人,强剪头发,强迫他人做有辱人格的动作等,而不是指殴打、伤害身体健康的暴力。
如果行为人有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故意和行为,则应以伤害罪论处。
(2)采用言语进行侮辱,即用恶毒刻薄的语言对被害人进行嘲笑、辱骂,使其当众出丑,难以忍受,如口头散布被害人的生活隐私、生理缺陷等。
(3)文字侮辱,即以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漫画、信件、书刊或者其他公开的文字等方式泄漏他人隐私,诋毁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
2)侮辱行为必须公然进行。
所谓“公然”侮辱,是指当着第三者甚至众人的面,或者利用可以使不特定人或多数人听到、看到的方式,对他人进行侮辱。
公然并不一定要求被害人在场。
如果仅仅面对着被害人进行侮辱,没有第三者在场,也不可能被第三者知悉,则不构成侮辱罪。
因为只有第三者在场,才能使被害人的外部名誉受到破坏。
3)侮辱对象必须是特定的人。
特定的人既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数人,但必须是具体的,可以确认的。
在大庭广众之中进行无特定对象的谩骂,不构成侮辱罪。
死者不能成为侮辱罪的侮辱对象,但如果行为人表面上侮辱死者,实际上是侮辱死者家属的,则应认定为侮辱罪。
4)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还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能构成侮辱罪。
虽有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但不属于情节严重,只属于一般的民事侵权行为。
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手段恶劣,后果严重等情形,如强令被害人当众爬过自己的跨下;当众撕光被害人衣服;给被害人抹黑脸、挂破鞋、带绿帽强拉游街示众;当众胁迫被害人吞食或向其身上泼洒粪便等污秽之物;当从胁迫被害人与尸体进行接吻、手淫等猥亵行为;因公然侮辱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者自杀身亡;多次侮辱他人,使其人格、名誉受到极大损害;对执行公务的人员、妇女甚至外宾进行侮辱,造成恶劣的影响;等等。
3、侮辱罪主体要件
侮辱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侮辱罪。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构成侮辱罪主体。
对于以期刊杂志刊登侮辱、诽谤他人文章的,根据新闻出版署1988年11月24日发布的《期刊管理暂行条例》第5条、第36条规定,任何期刊凡违反本规定,刊登侮辱、诽谤他人的内容的,由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区别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收入;停止出售;没收或销毁违法期刊;定期停刊;停业整顿;撤销登记等行政处罚。
4、侮辱罪主观要件
侮辱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目的。
间接故意、过失不构成侮辱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