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医疗服务指标

合集下载

医疗服务满意度指标

医疗服务满意度指标

医疗服务满意度指标1. 引言本文档旨在详细阐述医疗服务满意度指标,以帮助医疗机构和相关利益相关者更好地评估和改进其服务质量。

通过使用这些指标,我们可以确保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满足患者的期望和需求。

2. 医疗服务满意度指标概述医疗服务满意度指标是用来衡量患者对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的工具。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疗机构了解患者的反馈,从而改进其服务并提供更好的患者体验。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医疗服务满意度指标:2.1 患者满意度调查得分患者满意度调查得分是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得到的分数,通常用于衡量患者对医疗机构的整体满意程度。

这个指标可以通过使用标准化的问卷来收集数据,并可以通过计算平均分数或百分比来表示。

2.2 等待时间等待时间是患者在医疗机构中等待接受医疗服务的时间。

这个指标可以通过测量患者从到达医疗机构到开始接受治疗之间的时间来计算。

较短的等待时间通常被认为是服务质量较高的指标。

2.3 医疗质量医疗质量是指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这个指标可以通过评估患者的治疗结果、康复情况以及医疗错误的发生率来衡量。

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通常能够提供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和再次就诊的可能性。

2.4 患者参与度患者参与度是指患者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程度。

这个指标可以通过评估患者对医疗决策的参与程度、对治疗计划的遵守程度以及对健康管理的积极参与程度来衡量。

高患者参与度通常表明患者对医疗服务有更多的控制感和满意度。

2.5 医疗服务可及性医疗服务可及性是指患者能够获得所需医疗服务的能力。

这个指标可以通过评估医疗机构的服务范围、服务时间以及对特定患者群体的覆盖率来衡量。

高医疗服务可及性通常意味着患者能够方便地获得所需的医疗服务。

3. 数据收集和分析为了收集和分析医疗服务满意度指标的数据,医疗机构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患者满意度调查、实地观察、访谈和数据分析。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使用问卷调查、访谈记录和医疗记录等工具来收集。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考核指标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考核指标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考核指标近年来,我国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不断改善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为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我认为应对医疗机构进行考核指标的进一步改善。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我对医疗机构考核指标的建议:首先,要注重医疗机构的人员素质和培训。

医疗机构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医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在医疗机构考核中应增加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情况、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的考核指标。

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不断提升自身医疗水平,并将所学知识和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其次,要注重医疗机构的设施和设备。

设施和设备的先进性和完备性也是影响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医疗机构考核中应增加对设施和设备的考核指标。

医疗机构应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保证设施的完好和满足工作需要,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第三,要注重医疗机构的服务态度和交流沟通。

医疗服务不仅仅是技术操作的过程,更是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

良好的服务态度和沟通技巧可以减少患者的焦虑和抵触心理,提升患者对医疗机构的满意度。

因此,在医疗机构考核中应增加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沟通能力的考核指标。

医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始终保持微笑和亲切的服务态度,并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倾听。

最后,要注重医疗机构的服务效率和规范操作。

医疗机构考核指标应包括服务效率和规范操作等相关内容。

医疗机构应制定适当的服务流程和操作规范,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医疗服务的高效和安全。

总之,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考核指标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关键。

通过对医疗机构的人员素质和培训、设施和设备、服务态度和交流沟通、服务效率和规范操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可以全面提升医疗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提供更加优质和高效的医疗服务。

医疗质量改进指标

医疗质量改进指标

医疗质量改进指标1.患者满意度: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和体验。

这个指标能够帮助医疗机构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

2.医疗错误率:评估医疗人员的错误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医疗错误可能包括诊断错误、治疗错误、用药错误等。

通过监测和记录错误率,可以帮助医疗机构识别问题和改进措施,降低错误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3.临床效果指标:包括治愈率、生存率、康复率等。

通过评估患者的临床效果,可以了解医疗服务的质量和疗效。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疗机构评估和改进临床实践标准,提高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4.并发症发生率:评估医疗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并发症是指由医疗活动引起的不良事件,可能包括感染、出血、手术失败等。

通过监测并发症发生率,可以帮助医疗机构评估和改进手术技术和医疗操作规范,提高医疗安全。

5.门诊复诊率:评估患者门诊就诊后的复诊率。

高复诊率可能意味着治疗不彻底、疾病复发或是医患沟通不畅等问题。

通过监测和改进门诊复诊率,可以提高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6.医疗资源利用率:评估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医疗资源利用率包括医疗设备的利用率、医生工作时间的利用率等。

通过评估医疗资源利用率,可以帮助医疗机构了解资源分配情况,优化资源利用方式,提高医疗效率。

7.手术等待时间:评估患者进行手术的等待时间。

长时间的手术等待可能导致疾病的进展和患者的不满。

通过改善手术等待时间,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8.医疗费用指标:评估医疗服务的费用水平。

医疗费用指标包括平均费用、住院日均费用等。

通过评估医疗费用指标,可以对医疗服务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帮助医疗机构优化费用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9.医生科研成果指标:评估医生的科研成果和学术影响力。

医生的科研成果可以反映医生的专业水平和学术贡献。

通过评估医生科研成果指标,可以鼓励医生参与学术研究,提高医疗水平和学术发展。

医疗服务绩效考核指标

医疗服务绩效考核指标

医疗服务绩效考核指标在当今的医疗体系中,医疗服务绩效考核指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这些指标不仅有助于评估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的工作表现,还能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优化资源配置,以及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一、医疗服务质量相关指标1、治愈率治愈率是衡量医疗效果的直接指标之一。

它反映了在一定时期内,经过治疗后患者病情完全康复的比例。

高治愈率通常意味着医疗团队的技术水平较高,治疗方案有效。

然而,治愈率的计算需要考虑疾病的复杂性和患者的个体差异,对于某些慢性疾病或绝症,治愈率可能不是最适用的指标。

2、好转率除了完全治愈,患者病情的好转程度也是重要的考量。

好转率可以包括症状减轻、病情稳定、功能恢复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计算好转率,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医疗服务对患者病情的积极影响。

3、医疗差错发生率医疗差错是医疗服务中应极力避免的情况,如误诊、误治、手术失误等。

医疗差错发生率越低,表明医疗服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越高。

4、患者满意度患者的满意度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主观指标。

通过问卷调查、面谈等方式收集患者对医疗过程、医护人员态度、就医环境等方面的评价。

患者满意度的提高,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对医疗机构的信任。

二、医疗效率相关指标1、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日是指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平均天数。

较短的平均住院日意味着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和负担,同时也能提高医院的病床周转率。

2、门诊等候时间患者在门诊等候就诊的时间过长会影响就医体验和医疗效率。

通过监测门诊等候时间,可以采取措施优化就诊流程,如增加挂号渠道、合理安排医生排班等。

3、医疗费用控制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目标之一。

考核指标可以包括平均住院费用、门诊费用的增长幅度,以及医保费用的合理使用情况等。

三、医疗安全相关指标1、院内感染发生率院内感染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通过监测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可以评估医院的感染防控措施是否有效,如清洁消毒、无菌操作、医护人员手卫生等。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考核指标(医疗机构)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考核指标(医疗机构)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考核指标(医疗机构)背景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是国家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内容。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旨在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为了全面推进改革,各级医疗机构需要制定符合计划要求的考核指标。

本文主要介绍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考核指标的相关内容。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讨论医疗机构如何制定符合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要求的考核指标。

旨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快医疗卫生改革进程,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基本原则制定医疗机构的考核指标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以患者为中心,符合医疗服务需求;2.与国家政策和医疗卫生改革方案相一致;3.可操作性强,易于落实;4.能够量化考核,符合科学性原则;5.突出重点领域,全面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提升。

考核指标下面是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考核指标的主要内容:1. 医疗质量和安全1.不良事件率:按照不同等级划分,分别统计不同类型的不良事件,统计周期为一年;2.门诊复诊率:门诊患者复诊率的统计;3.住院死亡率:按照不同疾病进行统计,统计周期为一年;4.门诊住院评分:按照不同科室,对门诊住院患者的诊疗结果进行评分,统计周期为一年;5.不良药物反应统计:按照不同类别进行统计,分析药物管理是否合规,统计周期为一年。

2. 医疗过程管理1.拒收率:按照不同等级划分,统计不同类型的拒收情况;2.就诊时限:按照不同等级进行统计,分析患者等待就诊的时间;3.就诊满意度评价:采用患者问卷的方式,评估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4.医疗费用合理性评估:对同一疾病患者的医疗费用进行对比,评估是否合理;5.医疗资源利用率:对医疗机构各项资源使用情况进行评估。

3.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1.健康宣传和教育:对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2.慢性病管理:对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和服务进行评估;3.预防接种规模和效益评价:对预防接种工作的规模和效益进行评估。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考核指标的通知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考核指标的通知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考核指标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2015.11.26•【文号】国卫办医函〔2015〕1056号•【施行日期】2015.11.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正文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考核指标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5〕105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按照《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卫医发〔2015〕2号)和《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5-2017年)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5〕33号)有关要求,为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相关工作,我委组织制定了《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考核指标》。

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工作提出以下要求:一、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认真梳理行动计划落实情况,对照考核指标(附件1、2),对辖区内有关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进行评估考核,逐条核查落实情况并进行评分、排名。

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整改,务求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请于2015年12月5日前将评估考核情况报我委医政医管局。

二、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评估考核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各医疗机构改善服务工作亮点和创新举措,树立并宣传先进典型。

要按照有关工作要求,对照行动计划第1至9项任务分别遴选“优质服务示范医院(科室、岗位、个人)”,向行业内公示无异议后,填写《优质服务示范医院(科室、岗位、个人)推荐表》(附件3),并撰写典型事迹材料,于2015年12月21日前报我委医政医管局。

典型事迹材料不超过2000字,并附相关视频、图片及媒体报道等资料。

三、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按照计划和方案要求,在巩固2015年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做好2016年改善服务相关工作。

医疗服务质量的核心指标

医疗服务质量的核心指标

医疗服务质量的核心指标1. 患者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核心指标之一。

通过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或面谈,了解他们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可以评估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

患者满意度包括对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人员的态度、医疗环境的舒适程度以及医疗过程中的沟通和信息获取等方面。

2. 治疗效果治疗效果是评估医疗服务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跟踪患者的疾病治疗情况和康复进展,可以评估医疗机构提供的治疗是否有效。

治疗效果的评估可以基于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疾病复发率以及康复时间等指标。

3. 安全性医疗服务的安全性是关乎患者生命和健康的重要指标。

医疗机构应该采取措施确保医疗过程中的安全,例如避免手术失误、药物错误以及医疗器械的不当使用等。

医疗机构的安全性可以通过评估医疗事故发生率、感染控制措施的效果以及患者的意外事件报告等方面进行评估。

4. 可及性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是评估医疗质量的重要方面之一。

可及性包括患者获得医疗服务的便利程度和时间。

医疗机构应该提供充足的医疗资源和服务,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评估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可以基于患者就诊等待时间、预约难易程度以及医疗资源分配的公平性等指标。

5. 效率医疗服务的效率是评估医疗机构运作的重要指标。

医疗机构应该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

评估医疗服务的效率可以基于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医疗流程的优化程度以及医疗机构的等候时间等指标。

综上所述,患者满意度、治疗效果、安全性、可及性和效率是评估医疗服务质量的核心指标。

医疗机构应该关注这些指标,持续改进服务质量,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提升医疗保健行业的服务质量关键指标和持续改进

提升医疗保健行业的服务质量关键指标和持续改进

提升医疗保健行业的服务质量关键指标和持续改进医疗保健行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直接关乎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保障患者的权益和满意度,关键指标和持续改进成为了医疗保健行业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介绍如何提高医疗保健服务质量的关键指标以及持续改进的方法。

一、关键指标的设定为了评估医疗保健服务的质量,确保患者获得高效、安全和满意的医疗保健,有必要设定关键指标。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关键指标:1. 患者满意度: 医疗保健行业的服务质量应该以患者满意度为核心指标。

通过定期进行满意度调查,收集患者对医院、医生和护士的评价,可以了解患者对服务的满意程度,并及时改进不足之处。

2. 就医等候时间: 患者等待就医的时间是影响患者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合理分配资源和优化流程,可以缩短患者的等候时间,提高就医效率。

3. 医疗错误率: 减少医疗错误是提高医疗保健服务质量的重要任务。

建立科学的医疗系统和规范的操作流程,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可以有效降低医疗错误率,提高患者安全性。

4. 重要疾病的治愈率: 对于一些重要疾病,如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治愈率是评估医疗保健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医院应该采取措施提高治愈率,包括引进先进的诊疗技术、加强团队合作等。

二、持续改进的方法为了不断提高医疗保健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持续改进方法:1. 数据分析和反馈: 收集医疗保健服务的相关数据,如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治愈率等,进行数据分析并及时反馈给相关的医务人员。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找出问题所在,为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

2. 培训和教育: 医务人员是医疗保健服务的核心。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对于提升医疗保健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3. 引进新技术和设备: 不断引进新的医疗技术和设备,可以提高医疗保健服务的水平。

医疗机构应该密切关注新技术的发展,积极引进和应用,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价与改进

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价与改进

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价与改进一、引言医疗服务质量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可预见的未来也将继续是重要研究方向。

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值也在提高。

而医患矛盾的频繁发生,就是在提醒我们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性。

对医疗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和改进,可以提高医疗机构的竞争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医疗服务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医疗服务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技术质量、环境质量、人文关怀、便利性等几个方面。

1. 技术质量技术质量是医疗服务的基础,是最能直接影响患者疾病治疗效果的指标。

医疗服务技术质量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医生资质、医疗设备、医疗技术、药品管理等。

2. 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医疗机构管理质量的直接体现,能够直接影响患者的就诊体验。

评价医疗服务环境质量的指标主要有医院建筑和医疗设施、清洁卫生情况、安全管理等。

3. 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医患沟通、关注患者需求、尊重患者权益等方面都属于人文关怀范畴。

评价人文关怀主要从患者满意度、患者投诉率等各个方面考虑。

4. 便利性便利性不仅是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医患双方的基本需求。

随着医疗模式的不断变革,便利性评价的指标也在不断扩展。

比如就医预约、医疗保险、药品配送等方面都是便利性指标。

三、医疗服务质量评价的方法评价医疗服务质量的方法多样,主要可以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类。

1. 定量分析定量分析一般采用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评价等方式,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出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价结果。

由于定量分析具有客观性、可比较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服务质量评价。

2. 定性分析定性分析则是从患者关注的主要问题出发,通过深度访谈、重点小组讨论等方式,直接获取患者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得出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价结果。

由于定性分析更具有针对性,因此在医疗服务质量评价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医疗服务质量改进的措施评价出医疗服务质量的不足之后,如何进行改进也是医疗机构不可回避的问题。

医疗质量指标改进报告

医疗质量指标改进报告

医疗质量指标改进报告一、引言医疗质量一直是医疗机构和病人关注的重要问题。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我院深入分析和总结了近一年来的医疗质量指标,制定了一系列改进措施,现将结果向全院汇报。

二、医疗质量指标概况经过统计,我院医疗质量指标包括手术并发症率、门诊处方合理性、住院患者病情变化、医疗纠纷案件等多个方面。

具体指标结果如下:1. 手术并发症率通过对近一年的手术并发症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其中心脏手术并发症最高,占总手术的10%,其次是骨科手术并发症,占总手术的8%。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提升医护人员的手术技能,完善手术设备和手术室环境等。

2. 门诊处方合理性调研发现,过度开出抗生素、滥用高危药物等问题存在于我院门诊部。

为了提高门诊处方的合理性,我们制定了规范用药的操作指南,并定期开展药品知识培训,引导医生合理开药,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住院患者病情变化近一年来,我院住院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主要表现为低风险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高风险事件的比例较高,占总住院人数的20%。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加强了低风险患者的监测和评估,提升了医生和护士对低风险患者的关注程度,并加大了高风险因素的预防力度。

4. 医疗纠纷案件医疗纠纷案件一直是医疗质量的一大难题。

我院通过加强医患沟通和理性解决纠纷,成功降低医疗纠纷案件数量。

同时,我们建立了医疗纠纷调解机制,通过专业的调解人员进行调解,提高了解决纠纷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改进措施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我院制定了以下改进措施:1. 提升医护人员技能培训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临床操作能力,从根本上保障医疗质量的提高。

2. 优化医疗流程通过优化医疗流程,减少患者等候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患者满意度问题的发生。

3. 完善医疗设备与环境加大对医疗设备的更新力度,提供更先进、更安全的设备,保障医疗质量的提高。

改善服务方便群众就医专项活动考核指标

改善服务方便群众就医专项活动考核指标

改善服务方便群众就医专项活动考核指标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不断推进改革,致力于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就医服务。

为了确保改革措施能够落地生根,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准确的考核指标体系。

本文将探讨改善服务方便群众就医专项活动的考核指标,并为其提供一种适合的格式。

一、医疗资源配置指标1. 卫生资源覆盖率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是改善服务的重要保障。

建立医疗机构的数量与服务需求的匹配机制,确保每个地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

评估指标可包括医院、诊所、社区卫生中心的分布情况和服务能力,以及人均医疗资源配比等。

2. 专科医生比例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与专科医生的数量和质量息息相关。

计算每个地区的专科医生比例,以确保各地区能够提供多样化、专业化的医疗服务。

此指标旨在客观评估医疗机构对各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3. 基层医疗资源建设加强基层医疗资源的建设是实现服务便利化的必然要求。

评估指标可包括社区卫生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的设施设备、人员配置、服务范围等方面的情况。

此外,还需考虑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之间的协同发展情况。

二、医疗服务质量指标1. 医疗服务满意度满意度调查是评价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或面谈,了解他们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包括等待时间、医生态度、诊疗效果等方面。

此指标将直接反映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

2. 医疗事故率医疗事故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统计每个地区医疗事故发生的数量和比例,以此评估医疗机构的安全性和安全管理水平。

此项指标为医疗机构提供改进服务质量的方向指引。

3. 门诊就诊时间群众就医时,排队等候是一项常见的不便之处。

评估医疗机构门诊就诊时间的长短,以及医生看完患者所需的平均时间,将为改善服务方便性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此项指标体现了医疗机构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效果。

三、医保政策实施指标1. 医保覆盖范围医保政策的全面落实是服务便捷性的基础。

评估医保政策的覆盖范围,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等,以及患者就医时的费用报销情况。

医疗服务质量的核心指标

医疗服务质量的核心指标

医疗服务质量的核心指标
医疗服务质量是衡量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绩效的重要指标。

为了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我们需要关注以下核心指标:
1. 患者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是评估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可以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评价和意见,从而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患者满意度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面谈等方式进行评估。

2. 治疗效果
治疗效果是评估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

医疗机构应该通过科学的方法评估医疗技术和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并及时调整和改进。

治疗效果可以通过疾病治愈率、康复率、存活率等指标进行评估。

3. 医疗安全
医疗安全是医疗服务质量的基本要求。

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医疗安全管理,防止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医疗安全指标包括手术安全、药品安全、感染控制等方面。

4. 医疗等候时间
医疗等候时间是评估医疗服务效率的指标之一。

医疗机构应该
合理安排医疗资源,减少患者等候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5. 医疗费用
医疗费用是患者关注的重要指标之一。

医疗机构应该合理定价,提供透明的费用信息,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

6. 医疗人员素质
医疗人员素质是医疗服务质量的核心要素。

医疗机构应该加强
医疗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医疗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

综上所述,以上核心指标是评估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


疗机构应该持续关注这些指标,不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
满意度和治疗效果。

医疗服务质量的核心指标

医疗服务质量的核心指标

医疗服务质量的核心指标1. 介绍医疗服务质量是衡量医疗机构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满足患者需求和期望的程度。

为了全面评估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我们需要关注一些核心指标。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这些核心指标,以帮助医疗机构更好地管理和提高服务质量。

2. 核心指标概述医疗服务质量的核心指标分为四个方面:患者满意度、医疗安全、医疗效果和医疗效率。

下面我们将分别详细介绍这些指标。

2.1 患者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诊疗过程中的沟通与尊重:如医务人员是否耐心倾听患者需求,是否及时告知诊疗方案和风险等。

- 医疗环境与设施:如医院环境、诊疗设备、病房条件等。

- 服务态度:如医务人员是否热情、礼貌、细心等。

- 诊疗效果:如疾病是否得到有效治疗,患者恢复情况等。

2.2 医疗安全医疗安全是指在医疗过程中,患者避免受到意外伤害的能力。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药物安全:如药品不良反应、药物配伍禁忌等。

- 医疗设备安全:如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等。

- 感染控制:如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防控措施等。

- 诊疗流程安全:如诊疗流程是否规范,是否存在误诊、漏诊等。

2.3 医疗效果医疗效果是指医疗过程结束后,患者健康状况的改善程度。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疾病治愈率:如疾病治愈率、好转率等。

- 患者生存质量:如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状况等。

- 康复速度:如患者康复速度是否符合预期等。

2.4 医疗效率医疗效率是指医疗机构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资源利用的程度。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诊疗时间:如患者就诊、检查、治疗等环节的时间长度。

- 医疗费用:如患者就诊、住院等环节的费用支出。

- 床位周转率:如医院床位的使用效率,床位空置时间等。

3. 结论医疗服务质量的核心指标是评估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

关注这些核心指标,有助于医疗机构发现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和期望。

医疗质量改进指标

医疗质量改进指标

医疗质量改进指标指标概述医疗质量改进指标是用于评估和监测医疗服务提供者在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方面的表现的关键要素。

这些指标旨在帮助医疗机构与医护人员提高医疗质量,提供更安全、有效和可靠的医疗服务。

目标1. 提供安全医疗服务:通过减少医疗错误和不良事件,保护患者的安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2. 提供有效医疗服务:确保医疗服务的有效性,帮助患者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3. 提供及时医疗服务:确保患者在需要医疗服务时能够及时获得,并减少等待时间。

4. 提供病人中心的医疗服务:关注患者的需求和期望,提供个性化、综合性的医疗服务。

5. 提供可靠的医疗服务:确保医疗服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变异性并提高治疗效果的一致性。

6. 提供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促进医疗团队内部和团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常用指标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医疗质量改进指标:1. 患者满意度指标: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评估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反映医疗服务的质量。

2. 治疗成功率指标:评估治疗方案的成功率,反映医疗服务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3. 医疗错误率指标:评估医疗错误的发生率,包括药物错误、手术错误等,反映医疗服务的安全性。

4. 医疗感染率指标:评估医疗感染的发生率,包括院内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等,反映医疗服务的卫生质量。

5. 住院时间指标:评估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反映医疗服务的效率和及时性。

6. 门诊候诊时间指标:评估患者的平均门诊候诊时间,反映医疗服务的及时性和效率。

7. 抗生素使用率指标:评估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率,反映医疗机构对抗生素的合理管理。

结论医疗质量改进指标是评估和监测医疗服务提供者的关键工具,可以帮助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医疗机构应根据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指标,不断改进和优化医疗服务,提供更好的医疗体验。

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评估指标(2023年)

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评估指标(2023年)

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评估指标(2023年)一、诊前相关指标1、门诊患者预约诊疗率=预约诊疗人次数/总诊疗人次数×100%2、门诊号源下放比例=下放到下级医疗机构号源数量/医院号源总数量×100%3、是否提供预就诊服务4、择期手术患者入院后手术等待时间=∑{实施手术时间-患者入院时间}/同期出院患者择期手术总台次数二、门诊相关指标1、门诊患者预约到院后平均等待时间=∑{进入诊室诊疗的时钟时间-到达分诊台或通过信息系统(自助机、APP 等)报到的时钟时间}/诊疗人次数2、门诊提供MDT 服务的病种数(此指标适用于三级医院和医联体内牵头医院)3、是否设置新型门诊(麻醉、疼痛、药学等)服务(此指标适用于三级医院和医联体内牵头医院)4、是否开展“先诊疗、后付费”三、急诊急救相关指标1、120 呼叫反应时间=∑{T2(救护人员到达事发现场的时钟时间)-T1(求救者拨打求救电话的时钟时间)}/总出车次数2、是否设置急诊急救五大中心(此指标适用于三级医院和医联体内牵头医院)3、急诊留观患者平均滞留时间=∑(急诊留观患者转出留观区的时钟时间-转入留观区的时钟时间)/同期留观患者人次数。

四、住院相关指标1、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日间手术台次数/同期出院患者择期手术总台次数×100%2、临床路径入径率和出径率2.1入径率=入径患者人数/符合入径患者人数×100%2.2出径率=出径患者人数/入径患者人数×100%3、中医医院以中医为主治疗的出院患者比例(中医院)3.1出院患者的中医药治疗费用比例=中医药治疗费用/住院治疗费用×100%3.2中医医院以中医为主治疗的出院患者比例=以中医为主治疗的出院患者人次数/同期出院患者总人次数×100%4、分娩镇痛率=实施椎管内分娩镇痛人次数/同期自然分娩人次数×100%。

5、是否建立“一站式”入出院服务中心6、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的病区占比=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的病区数/总病区数×100%7、出院患者当日结算率=患者出院当日结算人次数/同期患者出院总人次数×100%。

医疗服务质量评估指标

医疗服务质量评估指标

医疗服务质量评估指标
1.治疗效果指标:包括疾病治愈率、康复率、复发率等。

这些指标反
映了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的技术水平和治疗效果。

2.患者满意度指标: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
意程度。

满意度指标反映了医疗服务是否符合患者的期望,从而评估医疗
服务的质量。

3.医疗错误率指标:包括手术操作错误率、药品误用率、感染率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是否存在错误和失误,以及对患者
安全的保护程度。

4.医疗资源利用率指标:如医疗机构的床位利用率、手术室利用率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医疗资源的利用程度和效率,从而评估医疗服务的经济性
和效益性。

5.医疗服务安全指标:包括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和意外事故发生率。

这些指标反映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安全保障程度。

6.服务可及性指标:如就医等候时间、挂号费用等。

可及性指标反映
了患者获得医疗服务的便利程度和公平性。

7.医疗费用指标:包括医疗费用水平、医保覆盖率等。

这些指标反映
了医疗服务的经济性和负担能力。

8.临床路径指标:包括患者住院平均日费用、住院平均天数等。

临床
路径指标反映了医疗机构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规范性和效率。

在评估医疗服务质量时,可以综合考虑以上指标,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评估方法和标准。

评估结果可以为患者选择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参考,并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改进和提升的方向。

医院医疗服务和行风建设目标考核指标

医院医疗服务和行风建设目标考核指标

医院医疗服务和行风建设目标考核指标随着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和医院管理的日益严格,对医院的考核越来越重要。

医院医疗服务和行风建设的目标考核指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医院提供了科学、客观的考核依据,促进医院的良性发展。

一、医疗服务目标考核指标1. 门诊患者满意度医院门诊患者满意度是衡量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医患沟通满意度、医疗技术水平满意度、医疗设备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以客观反映医院门诊服务质量。

2. 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是反映医院住院服务效率的指标之一。

通过对住院患者的入院、出院数据进行统计,计算获得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数,以此评估医院住院服务的效率。

3. 门诊就诊人次门诊就诊人次反映了医院门诊服务的接受程度和规模。

通过对一定时间内门诊就诊人次的统计,可以评估医院门诊服务的受欢迎程度和接待能力。

4. 临床质量指标临床质量指标主要包括手术并发症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等,这些指标可以直接反映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和质量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进行科学的考核。

二、行风建设目标考核指标1. 医务人员廉洁自律程度医院行风建设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医药费用开支等方面进行评估,以客观反映医务人员廉洁自律程度。

2. 患者投诉率医院行风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患者投诉率。

通过对患者投诉的种类、数量进行统计评估,反映医院的服务态度、患者关怀程度和医疗纠纷处理能力。

3. 人员考勤和工时管理医院行风建设中,人员考勤和工时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对医务人员的考勤记录、加班情况进行统计,以评估医院的工作纪律和管理效能。

4. 环境卫生评估医院行风建设中,环境卫生是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医院环境卫生的评估,反映医院在卫生保洁方面的管理情况,为医院的行风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医院医疗服务和行风建设目标考核指标的制定和实施,对医院的正常运转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指标

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指标

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指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需要制定一系列指标来衡量和评估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一、可及性指标1.医疗服务覆盖率:衡量医疗卫生服务能够覆盖的人口比例。

应该关注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以及贫困地区和特殊人群的医疗服务覆盖情况。

2.医疗服务机构密度:衡量单位面积或人口拥有的医疗服务机构数量,反映医疗服务机构的分布是否均衡。

需要注意城市和农村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以及基层医疗机构的数量和质量。

3.医疗服务可及性:衡量个人获得医疗服务的便利程度。

包括就医难度、候诊时间、预约制度等方面的指标,以及远程医疗和在线咨询等新型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二、质量指标1.医疗资源配置:衡量医疗资源的分配是否合理。

需要关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医疗机构之间的资源配置是否均衡,有无医疗资源过度集中的问题。

2.医疗技术水平:衡量医疗技术的先进程度。

包括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医疗技术的引进和创新,以及医疗机构人员的培训和专业能力的提升等方面。

3.医疗服务质量:衡量医疗服务的效果和满意度。

包括患者康复率、术后感染率、医疗事故率等指标,以及患者对医疗技术、服务态度等方面的评价。

三、公平性指标1.医疗服务费用:衡量医疗服务费用的合理性和可承受性。

包括医保覆盖范围、自费部分的比例、医疗费用的透明度等指标,以及不同地区、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医疗服务费用差异。

2.医疗服务的制度安排:衡量医疗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安排。

包括医保制度的完善程度、医疗救助制度的覆盖范围、医疗服务的支付方式等方面。

3.医疗资源的配置公平性:衡量医疗资源的分配是否公平。

需要关注不同地区、不同居民群体之间医疗资源的配置差异,以及贫困地区和特殊人群的医疗资源配置情况。

四、效率指标1.医疗服务效率:衡量医疗服务的经济和资源利用效率。

包括医疗服务的就诊时间、治疗方案的准确性、医疗机构的管理效率等指标。

上半年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考核指标自评表

上半年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考核指标自评表

上半年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考核指标自评表一、前言为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优化患者就医体验,根据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要求,本医疗机构积极开展相关工作。

现将上半年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考核指标自评情况进行汇报。

二、自评内容1. 优化服务流程(1)预约诊疗服务【自评内容】我院积极开展预约诊疗服务,通过电话、网络、现场等多种方式提供预约挂号,方便患者就诊。

上半年共接待预约患者XX人次,预约成功率XX%。

为提高预约诊疗服务效果,我院对预约系统进行了升级,增加了预约时段,满足了不同患者的需求。

(2)挂号、缴费、检查、取药等环节【自评内容】为缩短患者排队等候时间,我院在挂号、缴费、检查、取药等环节采取了以下措施:1)增设挂号窗口,提高挂号效率;2)实行电子发票,减少缴费排队;3)优化检查流程,提高检查效率;4)增加取药窗口,减少取药排队。

通过以上措施,患者平均等候时间缩短了XX分钟。

2.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1)诊疗行为规范【自评内容】我院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加强病历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上半年,我院对病历质量进行了XX次检查,发现并整改问题XX个。

同时,加强医师培训,提高诊疗水平,确保患者得到规范的诊疗服务。

(2)临床路径管理【自评内容】我院积极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制定并落实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上半年,共实施临床路径XX个,覆盖XX个专业。

通过临床路径管理,提高了诊疗效率,降低了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得到提升。

3. 改善患者就医体验(1)就诊环境【自评内容】为改善患者就诊环境,我院采取了以下措施:1)优化就诊区域布局,提高就诊效率;2)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确保就诊环境整洁;3)增设休息区,提供便捷的饮水、充电等服务;4)加强导诊服务,为患者提供清晰的就诊指引。

(2)医患沟通【自评内容】我院注重医患沟通,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

上半年,共开展健康教育活动XX场,覆盖XX人次。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考核指标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考核指标
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
2
平台信息共享功能
4
区域内信息化平台具备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病理检查等资料和信息共享功能,未有不得分
规划信息处负责平台建设,医政医管处、基层处、妇幼处、中医药管理处负责督促医疗机构接入平台,委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3
检查结果互认
4
医疗机构通过省级、市级等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合格的,在相应级别行政区域内检查检验结果实行互认,且相关医疗机构能提供执行记录得满分;有政策无记录或有记录无政策得60%分;均无不得分
医政医管处、妇幼处分别负责
连续医疗服务
6
服务体系建立情况
2
建立以单病种一体化临床路径为基础的连续医疗服务及质控体系满分,未有不得分
医政医管处、妇幼处、基层处
7
平台健康档案共享功能
3
区域内信息化平台具备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得满分,未有不得分
规划信息处负责平台建设,基层处负责电子健康档案业务工作,委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考核指标
一级指标
指标序号
二级指标
分数
指标含义
责任处室
预约诊疗制度
1
平台预约功能
4
区域内信息化平台具备预约功能且覆盖超过80%的三级公立医院得满分,覆盖60%—80%的得2分,覆盖40%—59%的得1分,覆盖40%以下的不得分
规划信息处负责平台建设,医政医管处、妇幼处、中医药管理处负责督促医疗机构接入平台,委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宣传处、医政医体有宣传得1.2分,每增加1种宣传手段的加0.4分,直至满分;需提供当地媒体宣传材料
宣传处、医政医管处
合计
50
医政医管处
+6=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考核指标体系(医疗机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分值执行标准扣分理由得分优化诊区设施布局,营造温馨就诊环境(12分)优化诊室布局(4分)诊室和检查室布局(2分)2有门诊病种分析报告和相应的门诊管理制度,且落实,得基础分1.5分,实行二级分诊得满分;门诊病种分析报告包含分析目的、方法、结果(分时段的病种数量排序等)及应对措施挂号、缴费窗口布局(2分)2有门诊病人流量和楼层诊室分析报告得基础分1分。

在此基础上,每层设置挂号缴费窗口得1分;部分层面设置挂号缴费窗口得0.5分;仅大厅设有挂号缴费窗口不得分保持环境整洁(3分)就诊区域卫生情况(1分)1有巡查、维护措施记录的得基础分0.5分;检查当日评分0.5分,检查区域发现1处垃圾扣0.1分,扣完为止卫生间卫生情况(1分)1卫生间清洁、无味、防滑得0.6分;满足清洁/无味/防滑任何两项得0.4分;满足清洁/无味/防滑任何一项得0.2分;检查当日评分0.4分,发现一处便池不能使用扣0.1分,扣完为止禁烟落实情况(1分)1有禁烟标示得0.5分。

另外0.5分中,专家实际走访就诊区域,未查到烟蒂或吸烟情况得满分,每查到1处烟蒂或吸烟情况扣0.1分,直至扣完为止设置醒目标识(2分)标识情况(1分)1就诊区域设置建筑平面图、科室分布图得1分,设置其中一种得0.5分,两种均未设置不得分安全警示情况 (1分)1 就诊区域设置放射源等安全警示得1分,未设置不得分提供便民设施(3分)便民及无障碍设施情况(2分) 2为患者提供自助预约/挂号/查询,饮水/应急电话,轮椅/推车,纸/笔等便民设施,满足1项得0.5分放射防护情况(1分) 1放射检查时为患者提供更衣条件和符合规范的放射防护得满分,仅提供符合规范的放射防护得0.5分 推进预约诊疗服务,有效分流就诊患者(9分)扩大预约比例(4分) 预约诊疗率 (4分)4提供上周所有开诊日的预约诊疗率,三级医院预约诊疗率≥50%得满分4分、低于5%不得分,介于5%-50%按等比例得分;预约诊疗率=预约诊疗人次/总诊疗人次 推进双向转诊(3分) 双向转诊情况(1分)1有双向转诊协议且落实得满分;有协议未落实或有落实未有协议的得0.6分;未有协议未落实不得分预约诊疗情况(2分)2 具有且执行“预约优先”制度得基础分1.2分,具有不执行或不具有但执行得基础分0.8分,不具有不执行不得基础分。

在此基础上,预约方式(网络、电话、窗口、诊间、社区等)满足4种及以上得0.8分,满足2-3种以上得0.5分,少于或等于1种不得分;预约优先是指是否对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的患者优先安排就诊实现分时预约(2分) 住院患者分时预约检查率 (1分)1 提供上周所有开诊日的住院患者分时预约检查率,住院患者分时预约检查率达100%得满分1分,检查率80%-100%得0.6分,低于80%不得分;住院患者分时预约检查率=住院患者分时预约检查人次/住院患者预约检查人次门诊患者分时段预约就诊率 (1分)1提供上周诊疗日的门诊患者分时预约检查率,门诊患者分时预约检查率占预约就诊患者的比例达50%得满分1分,比例位于30%-50%得0.6分,低于30%不得分;门诊患者分时段预约就诊率=门诊患者分时段预约就诊人次/门诊患者预约就诊人次合理调配诊疗资源,畅通急诊绿色通道(12分)合理调配资源(4分)医师资源调配情况(2分)2专家随机抽取上周诊疗日上午所有门诊医生出诊人数和平均接诊病人数,平均接诊病人数超过60人的不得分;平均接诊病人数48-60人得1.6分;平均接诊病人数低于48人得满分2分急诊临检项目报告出具时间(1分)1专家随机抽取当天10份报告,采样到出具报告的平均时间≤30分钟得满分1分,30-60分钟得0.6分,超过60分钟不得分急诊生化、免疫项目报告出具时间(1分)1专家随机抽取当天10份报告,采样到出具报告的平均时间≤2小时得满分1分,2-8小时得0.6分,超过8小时不得分推行日间手术(2分)日间手术开展率(2分)2提供上个考核年度的日间手术开展率,日间手术开展率≥20%得满分2分,10%-20%得1.6分,5%-10%得1.2分,低于5%不得分,日间手术开展率=日间手术量/(住院手术量+日间手术量)加强急诊力量(4分)急诊衔接情况(1分)1有制度且落实得1分,有制度未落实或有落实无制度得0.6分,无制度无落实不得分;急诊衔接是指急诊与院前急救的医疗信息共享与医疗服务是否衔接急诊科固定的急诊医师占在岗医师的比例(1分)1比例≥75%得满分1分,50%-75%得0.8分,30%-50%得0.6分,低于30%不得分,比例=急诊科固定医师数/急诊医师上岗总数急诊科固定的急诊护理人员占在岗护理人员的比例(2分)2比例≥75%得满分2分,50%-75%得1.2分,低于50%不得分,比例=急诊科固定护士人员数/急诊护士上岗总数及时救治重患(2分)绿色通道 情况(1分)1有绿色通道制度且执行得1分;有制度未执行或有执行无制度得0.6分;无制度无落实不得分分区救治情况 (1分)1 有红黄绿分区救治制度且执行得1分;有制度未执行或有执行无制度得0.6分;无制度无落实不得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改善患者就医体验(8分) 加强信息引导(4分)信息技术提醒情况(1分)0.5 有利用新信息技术(微博、微信、网站等)进行提示服务,2种及以上形式得满分0.5分;1种得0.3分,未有不得分信息技术预约情况(1分) 0.5有利用新信息技术(微博、微信、网站等)进行预约服务,2种及以上形式得满分0.5分;1种得0.3分,未有不得分信息技术支付情况(2分)1 移动支付且一站式支付的得满分1分,仅移动支付或仅一站式支付得0.5分;非移动支付且非一站式支付不得分加强信息管理(2分)信息化建设情况(1分)1住院病人与门诊病人均有电子病历得满分1分,仅住院病人或门诊病人有电子病历得0.6分,住院和门诊病人均无电子病历不得分药房自动化设备配置情况(1分)1 有配备药房自动化设备,直接在总分上加1分提供信息查询(2分) 自助查询服务(2分)2提供查询设备得基础分1.2分,在此基础上有打印加0.3分,有电话查询加0.3分,有网络查询加0.3分,所加分不得超过指标总分2分改善住院服务流程,实现住院全程服务(10分)完善入、出、转院服务流程(4分)住院告知服务(2分)2有制度且执行得满分2分,有制度未执行或有执行无制度得1.2分,无制度无执行不得分;住院告知服务是指入、出院事项实行门诊告知或者床边告知转院(科)服务情况(2分)2有制度且执行得满分2分,有制度未执行或有执行无制度得1.2分,无制度无执行不得分;转院(科)服务是指加强转院科患者的交换,及时传递患者相关信息,提供连续医疗服务改善住院条件(3分)探视和陪护制度落实情况(1分)1有制度且有执行得满分1分;有制度未执行或有执行无制度得0.6分;无制度无执行不得分;探视和陪护制度落实是指严格执行探视和陪护制度,为住院患者创造安静、整洁、安全的住院环境住院特殊帮扶(1分)1有制度且有执行得满分1分;有制度未执行或有执行无制度得0.6分;无制度无执行不得分;住院特殊帮扶是指为行动不便的住院患者提供陪检等服务临床营养服务(1分)1有制度且有执行得满分1分;有制度未执行或有执行无制度得0.6分;无制度无执行不得分;临床营养服务是指改善患者膳食质量的相关服务开展患者随访(3分)患者随访情况(3分)3有制度且有执行得满分3分;有制度未执行或有执行无制度得1.8分;无制度无执行不得分;随机抽取5位本年度出院3个月以上的需随访的患者随访记录,若50%以上接受过则认为有执行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落实优质护理要求(10分)加强护理力量(8分)临床护理岗位护士占全院护士的比例(2分)2提供检查当日比例,比例≥95%得满分2分,75%-95%得1.2分,低于75%不得分,比例=临床护理岗位护士数/全院护士数普通病房实际护床比(2分)2提供检查当日比例,比例≥0.4得满分2分,0.2-0.4得1.2分,低于0.2不得分,专家现场核对3个病房,比例=普通病房实际护士数/开放(编制)床位数重症监护病房护患比(2分)2提供检查当日比例,比例为2.5-3.1得满分2分;低于2.5分得1.6分;高于3.1得1.2分,专家现场核对,比例=重症监护病房实际护士/患者数(床位数)新生儿监护病房护患比(2分)2提供检查当日比例,比例为1.5-1.8得满分2分;低于1.5分得1.6分;高于1.8得1.2分,专家现场核对,比例=新生儿监护病房护士/患者数(床位数)落实优质护理(2分)优质护理开展率(1分)1三级医院优质护理开展率达100%得1分,80%-100%得0.8分,60%-80%得0.6分,低于60%不得分;优质护理开展率=优质护理开展病房数/病房总数优质护理知晓情况(1分)1有优质护理管理制度得0.5分,无优质护理管理制度得0.3分;随机抽取5名护士了解优质护理知晓情况,知晓率超过50%得0.5分,低于50%不得分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11分)落实患者安全措施(4分)病人手术部位标记情况(1分)1随机抽取当天5位手术病人,若全部对手术部位标志或有标志有等价效果的得满分1分,发现1例无标志的扣0.2分患者识别情况(1分)1随机抽取当天5位住院病人,若全部都对患者有身份识别措施的得满分1分,发现1例无身份识别措施的扣0.2分手卫生情况(1分)1有手卫生制度且执行得满分1分,有制度但执行不力或有执行无制度得0.6分,无制度无执行不得分,执行情况由医生和护士现场演示预防患者跌倒情况(1分)1有制度且执行得满分1分,有制度未执行或有执行无制度得0.6分,无制度无执行不得分;预防患者跌倒制度执行是指是否具有预防患者跌倒的设施并提供服务等推广临床路径(1分)临床路径管理率(1分)1三级医院上考核年度出院病人临床路径管理比例≥50%得满分1分,30%-50%得0.8分,10%-30%得0.4分,低于10%得0.6分加强合理用药(4分)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2分)2医院提供上季度使用率,比例低于60%得满分2分,60%-80%得1.2分,高于80%不得分,比例=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数/住院患者总数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每百人天)(2分)2医院提供上季度使用强度,使用强度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得满分2分,40-60DDDS得1.2分,高于60DDDS不得分诚信诊疗收费(2分)公开医疗价格情况(1分)1有制度有执行得满分1分,有制度未执行或有执行无制度得0.6分,无制度无执行不得分单病种支付范围(1分)1支付范围较去年提高得满分,降低不得分注重医学人文关怀,促进社工志愿服务(6分) 体现良好风貌(2分) 医务人员风貌 (2分)2专家随机抽查医务人员胸卡情况,查到1个未携带胸卡的扣0.3分,5个及以上该项不得分注重心理疏导(1分)医务人员心理疏导情况(1分) 1 有制度有执行得满分1分,有制度无执行或有执行无制度得0.6分,无制度无执行不得分,专家询问5位手术后病人,若3位以上回答有则算该项执行保护患者隐私(2分) 保护患者隐私情况(2分)2 有制度有遮挡得基础分1.2分,有制度无遮挡或有遮挡无制度得0.8分,无制度无遮挡不得分;在此基础上,不在住院患者床头卡写入院诊断得0.8分,写入院诊断不得分加强社工和志愿者服务(1分)社工和志愿者服务情况(1分)1 有社工和志愿者得满分1分;有社工无志愿者或有志愿者无社工得0.6分,均无不得分妥善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4分) 推进三调解一保险机制建设(2分)医疗纠纷解决途径和流程情况(2分) 2有制度有记录得满分2分,有制度无记录或有记录无制度得1.2分,无制度无记录不得分规范院内投诉管理(2分) 院内投诉管理情况(2分)2有制度、有专门机构、有反馈得满分;三项满足2项得1.6分;三项满足1项得1.2分;三项均不满足不得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