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考试题(一)
经典国学常识200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经典国学常识200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b71f1f1551810a6f524869e.png)
经典国学常识200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1有些知识点需要适当解读,才能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打印出来阅读更加方便。
绝大多数的补充资料来源于网络。
由于本人学识浅陋,所注释内容难免有错,愿与方家交流。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A、月亮B、姻缘【解析】本诗句出自北宋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意思是: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
这句话常用于表达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
2、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C)2A、新婚B、搬家C、妻子生了个男孩D、考试通过【解析】在古代,把生了男孩子称作“弄璋之喜”,生了女孩子称作“弄瓦之喜”。
“弄璋”、“弄瓦”典出自《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璋乃玉器,而且是上好的玉器,瓦是陶器,指纺车上的零件。
“寝床弄璋”、“寝地弄瓦”,有人认为是祝福男贵女贤,生男给他玩一块好玉,以示将来作君子;生女给她玩纺线用的陶锤,以示将来温顺无邪,善于料理内务。
也有人认为古人透露出了典型的重男轻女思想,生男放在床上弄璋,而生女则放在地上弄瓦。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解析】屠苏,是酒名。
古代中国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
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此诗为王安石初次拜相、始行新政时所作,是一首“主旋律”作品。
经典国学常识80题(含答案),一定要让孩子掌握!(1)
![经典国学常识80题(含答案),一定要让孩子掌握!(1)](https://img.taocdn.com/s3/m/f61b5809a216147917112845.png)
经典国学常识80题(含答案),一定要让孩子掌握!国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集中体现,学习国学,是了解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爸妈们可以收藏起来,有空时和孩子一起学学,给孩子拓展知识面~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月亮B、姻缘2.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A、新婚B、搬家C、妻子生了个男孩D、考试通过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4.“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5.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忠耿正直B、刚愎自用6.《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A、浑水摸鱼B、反戈一击C、笑里藏刀D、反客为主7.“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A、窗户B、卧具C、井上的围栏8.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A、胡适之B、周作人C、郁达夫D、唐三藏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10.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11.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2.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A、隔岸观火B、暗度陈仓C、背水一战D、破釜沉舟13.《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A、乌B、巫C、肖D、萧14.“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A、男角B、女角15.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B、十八种武术动作16.假如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A、50元B、100元C、200元17.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戊B、戍C、戌18.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体现名家的这一特点?A、“白马非马”B、“指鹿为马”19.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A、早上B、中午C、傍晚2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C、公生明,偏生暗2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A、《孟子》B、《庄子》22、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A、欧阳修B、欧阳洵23、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A、李贺B、李商隐24、“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25、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A、左雄右雌B、左雌右雄26、“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27、“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A、大草原B、盛产羊毛的地方 C 、众多宫殿D、美丽的地方28、《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A、玄奘B、鉴真29、唐代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是:A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国学经典测试100题含答案
![国学经典测试100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00f1bd59eef8c75ebfb300.png)
国学经典测试100题(含答案)1.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虚龄。
他们是:()A:孔子和孟子 B:老子和庄 C:汉高祖和汉武帝 D:周武王和周文王正确答案:A2.九十年,国祚废。
中的“祚”读作()A: zhà B: zhá C: zuò正确答案:C3.《千字文》中的“克念作圣”是指。
()A:能够克服圣人易犯的错误 B:克服自己的私念才能成为圣人 C:做一位圣人正确答案:B4.现存《论语》共多少篇?A:19 B:20 C:25 D:28 正确答案:B5.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出自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一首词,请问这首词的词牌名是:()A:《满江红》 B:《临江仙》正确答案:B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目哪篇古文?()A:《醉翁亭记》 B:《岳阳楼记》正确答案:B7.《孙子兵法》的作者是A:孙武 B:孙膑正确答案:A8.为下列字选择正确读音。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乐”A:lè B:yuè正确答案:B9.河姆渡遗址位于:()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正确答案:B10.是()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黎民百姓。
A:瑶姬 B:后羿 C:精卫 D:神农氏正确答案:B11.“跑龙套”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龙套”指的是()。
.A:一种戏服 B:一种游戏 C: 主角正确答案:A12.岳宗泰岱中提到了五岳之首是指()A:泰山 B:华山 C:衡山正确答案:A13.在《西游记》书中孙悟空是向()借来宝丹,才能够抵住铁扇公主的芭蕉扇A:如来佛祖 B:灵吉菩萨 C:观音菩萨 D:弥勒佛正确答案:B 14.“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A:21点至23点 B: 23点至凌晨1点 C:凌晨1点至3点 D:24点正确答案:B15.《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乌、巫、肖A:乌 B:巫 C:肖正确答案:C16.出自岳飞《满江红》的词句是()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最新推荐】100道小学经典国学常识题(1)
![【最新推荐】100道小学经典国学常识题(1)](https://img.taocdn.com/s3/m/d13392015727a5e9856a61bb.png)
100道小学经典国学常识题“一”型测试题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2.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 )。
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的《》。
4.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是( )的《》。
5.“天下第一行书”指( )的《》。
6.“天下第一关”指( )。
“二”型测试题7.“两司马”指汉辞赋家( )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
8.“二陆”指西晋文学家( )和陆云。
9.书法史上的“二王”指东晋时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和( )父子。
10.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指唐代诗人( )和( )。
11.“二程”指北宋时期哲学家、教育家程颢和( )兄弟。
12.“乐府双璧”指《木兰诗》和《》。
13.“二拍”指明末( )编著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4.“二乔”指( )时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
“三”型测试题15.“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子( )、曹植。
16.“三苏”指北宋文学家( )与子苏轼、苏辙。
17.“三袁”指明代后期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宗道、( )、袁中道三兄弟。
18.“三玄”指《》、《老子》、《庄子》三书的统称。
19.“春秋三传”简称“三传”,指解释《春秋》的《》、《公羊传》、《穀梁传》。
20.“三吏三别”指唐朝杜甫创作的组诗,包括《新安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六篇。
21.“三言”指明末冯梦龙纂辑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喻世明言》、《》、《醒世恒言》。
22.《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刘备、( )、张飞。
23.“三皇”通常指伏羲、( )、神农。
24.“三教”指儒教、( )、佛教。
25.“三纲”指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26.“三才”指天、地、( )。
27.“三牲”指用于祭祀的牛、羊、( )。
28.“三省”指中书省、( )、尚书省。
29.“连中三元”中的“三元”指封建科举考试( )、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解元、( )、状元。
30.殿试三鼎甲:指状元、榜眼、( )。
小学国学试题
![小学国学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2287ac0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14.png)
小学国学试题一、题目:小学国学试题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优秀品质和传统美德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小学生国学试题,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国学知识,增强文化自信。
1. 问:《诗经》是我国古代哪个时期的重要文学作品?答:《诗经》是我国古代先秦时期的重要文学作品。
2. 问:《论语》是我国古代哪个思想流派的代表作?答:《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流派的代表作。
3. 问:下列哪位是唐代著名的诗人?A. 杜牧B. 白居易C. 杜甫D. 李清照答:选项 A、B、C、D 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4. 问:《红楼梦》是我国哪个朝代的长篇小说?答:《红楼梦》是我国清代的长篇小说。
5. 问:以下哪本书是《四书五经》中的一部?A. 《大学》B. 《论语》C. 《中庸》D. 《诗经》答:选项 A、B、C 都是《四书五经》中的一部。
6. 问:下列哪位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历史学家?A. 司马迁B. 杜甫C. 曹操D. 卓文君答:选项 A 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历史学家。
7. 问:下列哪位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A. 鲁迅B. 李白C. 唐伯虎D. 范仲淹答:选项 A 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
8. 问:以下哪本书是我国古代的医学经典?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本草纲目》D. 《孙子兵法》答:选项 A、B、C 都是我国古代的医学经典。
9. 问:下列哪部古代戏曲是我国的国粹?A. 京剧B. 西洋音乐剧C. 欧洲歌剧D. 中国古代曲艺答:选项 A 是我国的国粹古代戏曲。
10. 问:我国的国歌是什么曲子?答:我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以上是小学国学试题,希望同学们通过认真学习国学知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国学不仅是学术知识,更是培养品德和提升人格的重要工具。
让我们一起努力,爱国爱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国学经典考试题库及答案
![大学国学经典考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901f0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ca.png)
大学国学经典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风”指的是什么?A. 地方民歌B. 宫廷乐歌C. 祭祀歌曲D. 战争歌曲答案:A2.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四书”?A. 《大学》B. 《中庸》C. 《孟子》D. 《道德经》答案:D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4.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唐代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答案:A5.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体现了哪种哲学思想?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墨家思想答案:B6.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强调了什么的重要性?A. 创新B. 纪律C. 勤奋D. 团结答案:B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哪部经典?A. 《易经》B. 《尚书》C. 《礼记》D. 《左传》答案:A8.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体现了哪种学习态度?A. 谦虚B. 勤奋C. 好奇D. 坚持答案:A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团队合作B. 终身学习C. 尊师重道D. 个人主义答案:B10. 下列哪部作品是《左传》的注解?A. 《春秋繁露》B. 《春秋谷梁传》C. 《春秋公羊传》D. 《春秋左氏传》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春秋三传”?A. 《春秋》B. 《左传》C. 《谷梁传》D. 《公羊传》E. 《国语》答案:B, C, D12.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了儒家的哪些思想?A. 个人修养B. 家庭和睦C. 国家治理D. 世界和平E. 经济发展答案:A, B, C, D13. 下列哪些是《道德经》中提到的“道”的特征?A. 无形B. 无名C. 无为D. 有为E. 有形答案:A, B, C14. “礼之用,和为贵”这句话体现了哪种社会价值观?A. 个人主义B. 集体主义C. 和谐D. 竞争E. 法治答案:B, C15. 下列哪些作品是《诗经》中的“雅”?A. 《大雅》B. 《小雅》C. 《周南》D. 《召南》E. 《鲁颂》答案:A, B, E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6. 《诗经》共分为风、雅、________三部分。
国学经典教育考试试题题库
![国学经典教育考试试题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ebdd3e74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06.png)
国学经典教育考试试题题库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论语》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著作?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2.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易经》B. 《尚书》C. 《诗经》D. 《礼记》3.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A. 老子B. 孔子C. 墨子D. 庄子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以下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苏轼5. “温故而知新”是《论语》中哪一篇的内容?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________”是《孟子》中的名句,意指仁者爱人,智者知人。
7. 《左传》是《________》的注解,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
8. “________”是《诗经》中的一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9. “________”是《尚书》中的一篇,记载了大禹治水的故事。
10. “________”是《易经》中的重要概念,代表变化无常。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涵。
12. 阐述《道德经》中“道”的概念及其对个人修养的启示。
13. 描述《春秋》作为一部编年体史书的特点。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论语》中孔子关于“仁”的教导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指导意义。
15. 分析《易经》的哲学思想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五、附加题(10分)16. 请列举并简述中国古代“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哪四部经典,并说明它们各自的特点。
参考答案:1. A2. A3. D4. D5. A6. 仁者爱人,智者知人7. 春秋8. 关雎9. 禹贡10. 变11. 《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强调个人修养是社会和谐与国家治理的基础。
修身即个人道德修养,齐家指家庭和睦,治国是治理国家,平天下则是实现世界和平。
国学经典考题
![国学经典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58ae19630b1c59eef8c7b481.png)
一、判断题(共20道,每题2分,共40分)1、乐从内心发出,礼在外貌上表现。
()正确错误2、在知行认识上王夫之的观点和朱熹的“知先行后“观点一致。
()正确错误3、颜之推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教育中庸之人,使之完善德性,增长知识。
()正确错误4、朱熹认为,为学应当从博学开始,进而使博学与专精结合起来。
()正确错误5、黄宗羲的教育思想主要见于《学校》、《取士上》和《取士下》三篇中。
()正确错误6、颜之推认为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德艺同厚”。
()正确错误7、“道无定体,学贵实用”意思是修道不讲固定的形式,学习贵在适用。
()正确错误8、孔子认为学习靠多闻多见,去伪存真。
()正确错误9、强调师生相处应当自然和谐,要求学生不要对教师心存畏惧,并要求教师能带头“责善”的教育家是孔子。
()正确错误10、孔子认为“过,则勿惮改。
”,意思是有过错,不要怕改正。
()正确错误11、梁启超曾提出“诗界革命”,并参与了戊戌变法。
()正确错误12、按照朱熹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
因此,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正确错误13、《师说》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完整的对教师职责的论述。
()正确错误14、“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说明荀子认为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不取决于愚与敏,如果能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学有所成。
()正确错误15、《中庸》就是以“中立”的哲学理念为指导,以自然和社会的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
()正确错误16、《孟子》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是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正确错误17、只要用教化来规范人民,就能取得成功。
()正确错误18、“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语出黄宗羲的《习性诸论》。
()正确错误19、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正确错误20、君子是因为从乐中得到了道而感到欢乐。
国学经典平时作业1
![国学经典平时作业1](https://img.taocdn.com/s3/m/922dd65af01dc281e43af005.png)
国学经典概论
平时作业(1)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诗经》是一部周代诗歌的总集,一共305篇,全书分为《风》、
《雅》两部分。
( )
2.孟子的“君贵”思想,继续并发展了《尚书》以来的民本思想,也代表了中国政治理论健康发展的方向。
( )
3.对于《春秋》做出详细解释的是《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
( )
4.纪事本末体史籍出现的比较晚,它是在纪传体史籍的基础上出现的。
( )
5.在诸子之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
(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指事:
2.象形字:
3.《周礼》:
4.别史:
5.赋体诗: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20世纪“国学”的三次大洗礼。
2.简述《中庸》重点谈及的三个问题。
3.简述《史记》的五种体例。
4.简述宋明理学发展的五个阶段。
四、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简要论述汉字的特殊性。
2.何为训诂学?学习训诂学有什么意义?。
国学经典选读-1国学经典选读形考通用考试电大网考答案
![国学经典选读-1国学经典选读形考通用考试电大网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f09806856a561253d36fc3.png)
一. 单选题(共10题,共6分)3.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此句的恰当6.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的意思是()(0.6二. 判断题(共10题,共6分)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句中的“说”:3. 关于“敬鬼神而远之”,孔子的态度是对鬼神采取尊敬而不迷信的态度,要懂得死亡的真实性和承认4.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诸也。
”此句中“好古”:是指喜爱先哲的遗典、古代的典章等。
(0.6分)5. 孔子大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是说要启发学生,举一个例子不懂,就不要举三个例子使人更加迷惑了;对于举一不能反三的学生就不用回复他了。
(0.6分)7.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此句意思是:孔子答道:“把心力专一地放在使人民8.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句中“愠”:10.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此句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为人要诚实守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并且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0.6分)三. 填空题(共10题,共8分)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0.8分)2.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
”(0.8分)3.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0.8分)4.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0.8分)5.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
”(0.8分)6.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而已矣。
”(0.8分)7. 子曰:“兴于诗,立于,成于乐。
国学知识试题_12篇
![国学知识试题_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9ec43c54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8e.png)
国学知识试题_1国学知识试题_1精选2篇(一)1. 中国古代的国学是指什么?国学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经典文献、历史和哲学思想等方面的知识,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所在。
2. 《论语》是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言论集?《论语》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言论集,是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
3. 中国古代哲学家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孟子主张人性本善。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只要受到正确的教育和培养,就能够实现完善的道德品质。
4. 《诗经》是中国古代的哪位君主收集整理的?《诗经》是中国古代的周朝君主——周宣王和周穆王的文学作品集,它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5. 古代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哪些书籍?古代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它们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经典。
6.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代表作?《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代表作,它是道家思想的经典之一,强调“道”是宇宙的根本原则。
7. 中国古代的国学教育形式有哪些?中国古代的国学教育形式主要有私塾教育和儒学院教育两种。
私塾教育是由有一定知识和能力的人在家中教授学生,儒学院教育则是在设立的专门学习儒家经典的机构进行。
8. 中国古代的国学教育对于塑造学生的什么品质有重要作用?中国古代的国学教育对于塑造学生的品德和礼仪观念有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经典文献和古代典籍,学生能够受到正确的教育和熏陶,培养出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9.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君子”是指什么样的人?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君子是指具备高尚道德品质的人。
君子应该具备诚实守信、忠诚孝顺、正直宽容、勇于担当等优秀品质。
10. 中国古代的经典文献包括哪些内容?中国古代的经典文献主要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周易》、《尚书》、《礼记》、《春秋》、《诗经》、《周礼》等,涵盖了哲学、历史、政治、文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11. 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主张什么样的社会秩序?儒家思想主张建立有序和谐的社会秩序。
国学达人挑战赛经典试题及答案(大全)
![国学达人挑战赛经典试题及答案(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1809212102de2bd970588b1.png)
国学达人挑战赛经典试题及答案(大全) 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试题一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的后面四句是什么?(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2、被赞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王维)3、李贺《梦天》诗云:“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这里“齐州”是指哪里?:(代指中国)4、“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B)A、曹操、曹丕、曹植B、苏洵、苏轼、苏辙C、班彪、班固、班超D、杜甫、杜牧、杜荀鹤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试题二1、“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这里说的“六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春秋)2、“有余力,则学文。
”意思是说“平时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多学习。
”三国时期的董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勤奋好学的人的名字吗?请说出三个(匡衡苏秦杨时车胤张衡范仲淹……)3、“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副对联说的是(C)A、贾谊B、诸葛亮C、屈原D、文天祥4、现存《论语》多少篇(20)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试题三1、东汉末年,曹操在和袁绍作战时,处于下风,他的许多部下对胜利没有信心,都和袁绍进行联络,以防后路。
后来官渡之战后,曹操打败了袁绍,从袁绍那里缴获了一些书信,曹操看也不看,就让人烧毁了。
有人问曹操,为什么不查查是哪些人和袁绍勾结。
曹操说:“这些跟我打仗的人谁没有家庭儿女,谁在绝望时也会找出路。
当时,我也没有信心,何况他们?所以,不能去追问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弟子规》原文中的句子回答)(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2、儒家讲人生过程有八个过程,也称“八条目”,请至少讲出三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3、背诵两句与“月”有关的经典诗句。
4、谁去世后,孔子悲呼“噫!天丧予!天丧予!”(D)A、颜征在B、孔鲤C、子路D、颜回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试题四1、请背出《论语》中孔子“教”与“学”理念的句子(不少于5句)(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3)学而进习之(4)温故而知新(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国学经典教育考试试题题库
![国学经典教育考试试题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2237809b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6d.png)
国学经典教育考试试题题库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人生智慧。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国学经典,许多教育机构和学校都会设置国学经典教育考试,以考查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以下是一套国学经典教育考试试题题库的示例内容:一、选择题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2.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体现了哪种思想?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墨家思想二、填空题1. “________,温故而知新”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答案:学而不厌2.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________”三部分。
答案:颂三、简答题1. 请简述《易经》中的“变”与“不变”的哲学思想。
2. 孔子提出的“仁”的概念在《论语》中有哪些具体表现?四、论述题1. 论述《道德经》中“无为而治”的思想及其对现代社会管理的启示。
2. 请结合《孟子》中的“性善论”,谈谈你对人性本善的看法。
五、案例分析题1. 阅读以下《论语》中的一段话:“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请分析孔子此言所表达的观点,并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
2. 请分析《庄子》中的“逍遥游”思想,并讨论其对现代人追求自由生活的意义。
结束语:国学经典教育考试试题题库的设置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
通过这些试题,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古代圣贤的智慧,还能够将这些智慧应用到现代生活中,实现个人修养的提升和社会和谐的发展。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在国学经典的学习中获得成长和启迪。
2024年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知识竞赛经典题库及答案(共113题)
![2024年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知识竞赛经典题库及答案(共113题)](https://img.taocdn.com/s3/m/c7818f54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8d.png)
2024年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知识竞赛经典题库及答案(共113题)1、《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经过跋山涉水,九九八十一难后修得正果,他被加封。
沙僧和孙悟空分别被封为金身罗汉和斗战胜佛2、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属于阴阳的转化3、古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旨在强调调养四时阴阳的重要性4、肝火犯肺,属于木侮金5、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6、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7、“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中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8、武术具有增强体质、防身自卫、修身养性、娱乐观赏等作用。
9、武术运动按照功能分类,可以分为健身武术、学校武术、竞技武术Q10、传统武德的内涵为:仁、义、礼、智、信。
11、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国最早记载“磁石召铁”即天然磁矿石能吸铁的文献资料名为(《吕氏春秋》)θ12、著名二胡曲《听松》《二泉映月》是由音乐家(华彦钧)创作的。
1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出自著名文学家(欧阳修)之手。
14、“七月七日长生殿”的下句是(夜半无人私语时)o15、中国苏州园林之四大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集中了江南园林建筑风格,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历史上四个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其中狮子林代表(元)代的建筑风格。
16、盛唐诗人,善边塞诗,以七绝善长,有“七绝圣手”之称的是(王昌龄)17、“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这是一首(辛弃疾)词的上阕,根据词牌特点,判断它是哪个词牌(南乡子)o18、京剧中的“大花脸”属于生旦净末丑中的(净)19、清末4种揭露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的作者分别是(李宝嘉)、(吴研人)、(刘鹦)、(曾朴)。
20、三国演义中孔明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进出的是(金牛道)021、“饮中八仙”指(贺知章)、(汝阳王)、(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考试题(一)
一、判断题(共20道,每题2分,共40分)
1、孟子认为有无先天善良本性是人和禽兽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正确
2、强调师生相处应当自然和谐,要求学生不要对教师心存畏惧,并要求教师能带头“责善”的教育家是孔子。
()错误
3、颜之推提倡“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是指人要博览群书,不要接触世务,籍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错误
4、孔子认为学习*多闻多见,去伪存真。
()正确
5、黄宗羲的教育思想主要见于《学校》、《取士上》和《取士下》三篇中。
()正确
6、王夫之认为所谓后天之性就是指人的自然之质。
(错误
7、黄宗羲和王夫之开创了清初经世致用的学风。
()正确
8、《对贤良策》提出独尊儒术;设立太学;量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
其教育作用是: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
性待教而后善。
()错误
9、梁启超把教育看作是振兴民族精神的最重要的途径。
()正确
10、一个人的聪明与坚强是在顽强的学习中培养出来的。
()正确
11、朱熹认为,为学应当从博学开始,进而使博学与专精结合起来。
()正确
12、中学语文教材选有梁启超的作品《少年中国说》。
()正确
13、教育对于人民来说就像寒暑,不及时对人民教育就会有伤世风。
()正确
14、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
对“公”和“私”的正确说法是:用天下光明正大的道理去处理事物,便是为公;用利于自己的心意去处理事情,便是为私。
()正确
15、荀子提出“性善论”,充分肯定和强调了教育的作用。
()错误
16、荀子否定道德先验论,肯定人之善是后天环境与教育的产物,论述了环境对人成长的作用,强调人的主观努力,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
()正确
17、《大学》着重阐述了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治乱的关系,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修养的目标。
()正确
18、孔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
()错误
19、颜之推主张父母在子女面前要严肃庄重,树立一定的威信,不主张父母对子女的慈爱。
()错误
20、《中庸》就是以“中立”的哲学理念为指导,以自然和社会的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
错误
二、单项选择题(共44道,每题1分,共44分)
21、王夫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
D.必须重视实践
22、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著作是()。
C.《学记》
23、《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
”这句话体现了( )。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4、“国民教育之道之端”中“道”的意思是()。
A.途径、方法
25、颜之推特别重视为人之道的教育,最主要的主张是()。
A.强调为人厚重
26、“学而优则仕”体现了()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之一。
A.孔子
27、朱熹的“教人有序不可说等”的最准确理解是()。
B.循序渐进
28、朱熹:“国家建立学校之官,遍于郡国,盖所以幸教天下之士,使之知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而待朝廷之用也。
”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A.修身
29、礼云:“欲不可纵,( )不可满。
”D.志
30、自天子以至于(),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A.庶人
31、《中庸》是()四十九篇中的一篇。
C.《礼记》
32、“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而止矣。
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讲过的()的关系。
D.行与知
33、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不包括()。
A.《广师说》
34、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
A.格物
35、《传习录》是他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分为上、中、下卷。
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著作。
A.哲学
36、王夫之所说的“先天之性”不应理解为()。
B.后天的学习
37、朱熹认为小学教育重在“教事”不同,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
A.教理
38、是故君子有()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A.诸
39、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集()中有充分反映。
B.《论语》
40、黄宗羲认为,学习贵在()。
A. 适用
41、梁启超认为教育活动大致可分三种,其中没有()D. 家庭教育
42、黄宗羲认为()是成才的必然途径。
B.致知
43、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
A.则能尽人之性
44、“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是()的知行理论。
B.王夫之
45、黄宗羲大胆地对()进行了革新。
C.教学手段
46、孔子在()方面提出了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主张。
A.教育
4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C.教育者要以身作则,重视身教。
48、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中,( )占首位。
B.道德教育
49、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反映了孔子提倡一种( )的教学方法。
B.因材施教
50、《大学》篇中。
“明明德”的目的就是为了要()。
B.治民
51、孔子在()上主张“仁者爱国”、“克己复礼”。
B.政治
52、我们需要怎样做才能见闻广博、心智聪明?()A.努力勤勉、钻研学问。
53、要贯彻“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堂教学就必须实现()的中和。
B.主导与主体
54、王阳明的“心即理”是指()。
D.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相统一
55、《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 )。
B.循序渐进原则
56、“世人多不举女,贼行骨肉,岂当如此,而望福于天乎?”这句话的主要观点是()。
A. 不要“重男轻女”
57、“气日以滋,理日以成”中“滋”的意思是()。
C.滋长
58、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的治国思想。
C.讲究礼节
59、“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
”说明对待“贤俊者”和“顽鲁者”这两类孩子的态度是()。
D. 不偏爱对待。
60、王守仁的一生,著作甚丰。
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
B. 《传习录》
61、黄宗羲认为教师的职责应该是()。
C.传道授业解惑
62、《中庸》一开头就指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只是继承了思孟学派()的思想。
C.初本论
63、研究礼乐的结果是()。
D.以上皆非
64、王守仁是宋明()的集大成者,是明朝中期有影响的教育家。
D.主观唯心主义
三、多项选择题(共8道,每题2分,共16分)
65、明清三大学者是()。
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66、孟子的教育内容是()。
A.人伦教育B.道德教育
67、《大学》强调的是()的统一。
A.知B.情C.意D.行
68、荀子把教师提高到与()同等的地位。
A.天B.地C.君D.亲
69、梁启超认为教育活动大致可分为()。
A.培养政治人才的教育B.广泛的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70、朱熹把一个人的教育分为()。
A.小学D.大学
71、用来实行天下通理的天下通德有()。
A.智慧B.仁爱D.道义
72、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颜之推提倡()。
A.虚心务实B.博习广见C.勤勉惜时D.相互切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