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关于小学语文单元导读课的若干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小学语文单元导读课的若干思考
嵊泗菜园第一小学李群英
拜读了很多关于“单元导读课”的理论文献,观看了不同主题不同年段的单元导读课,聆听了许多来自第一线教师的实践心得,觉得自己对“单元导读课”这种新型的课有了些许的认识和体会,我把自己的点滴思考跟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一、单元整组教学的基本流程,决定了三种课型。
单元整组教学的基本流程是“整体感知(单元导读课)——部分感悟(部分感悟课)——整体回顾(单元总结课)。单元导读课居于整组教学之首,又称单元整组教学的起始课或感知课。
二、单元导读课的概念及基本模式。
1.何谓单元导读课
从刚才的录像课,还有上学期我们菜园一小展示的关于单元导读课的课例研究活动中,大家都已知道单元导读课就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对整组内容的整体感知。它以单元导语为教学切入点,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各种课堂学习方式,初步感受单元主题,做好学习规划,激发学习欲望,全面铺垫单元学习背景。
它的一般流程是这样的:1.连接起点,激发学习兴趣。
2.浏览整组课文,了解学习内容。
3.学习导语,明确学习要求。
4.尝试实践,规划学习策略。
刚才忻锋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录像课,这几个流程基本都已一一体现,说明这堂课是一堂非常典型的单元导读课,它已抓住了单元导读课的基本模式:那么单元导读课的基本模式到底怎样呢?它如何操作呢?
2.单元导读课基本模式一般为“激趣——引学——导读——促行”,说白了,就是进行四个“导”:”导趣、导读、导学、导行。
(1)导趣:就是激发对本单元学习的兴趣,形成阅读期待。
对小学生来说,再也没有比“兴趣“更好的法宝了。有了兴趣,学习将是一种快乐的旅行,是一次享受的盛宴。单元导读课是学生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文本,文体中蕴含的故事、哲思、美景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得当的教材处理让文本与学生的第一次接触有“眼前一亮”的感觉,继而产生“一探究竟”动力,那么阅读期待就此形成。总之,激趣应贯穿导读课课堂始终,并让这种兴趣延伸至后面两周的学习。(忻老师以图片展示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愿望。)儿童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有直观感觉的图片音乐容易吸引孩子,这些直观真实的图片如果用得巧,用得精,用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就可以以直观形象来缩短语文教材理性的认识,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2)导读:就是全面感知内容,激发学生的深度阅读期待。
“导读”里的“读”,不是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反复读,而是指整体的浏览感知,是将课文、资料袋、插图有机融合。学生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疑惑点和兴趣点,选择定向阅读,进行阅读分享,激发深度阅读期待。只要把握好导读的度,非但不会影响后面的阅读,而且会激发出更大探究欲望,实践欲望,这种深层的学习期待,将伴随孩子经历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从而为学生主动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打下基础。单元导读中获得一种整体感受的力量是逐篇教学所不能比拟的。这一种力量为深入感悟打下了基础,成了整个单元教学的情感主旋律。(忻锋老师的录像课中,这一环节体现得很明显,她利用质疑问难和图片展示的形式,引领学生感知了课文的内容。)
(3)导学:就是引领学生读好导语,让学生根据单元导语的指向和自己的求知兴趣,
来形成自己的单元学习目标。
单元导语实际上是学习该单元的“路标”,它几乎覆盖了学习整个单元所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的要求,把握了它,也就把握了学习该单元的方向。随着孩子的自主意思的觉醒,学习自主能力的增强,教师要利用单元导语,让学生自由地读,反复地读,从读通读顺,到读出思考,读出目标。
(4)导行:就是引导、鼓励学生主动搜集相关资料,为后面的学习铺垫一种共同的学习情绪,营造一种共同的学习氛围,从课内延伸课外,扩大语文学习的平台。
我们往往以综合性实践活动“导行”,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出诸多切实可行的活动建议,拓宽学习和运用领域。“导行”最后一个环节要大胆,让学生自己去经历语文实践的过程,让他们心中有底,胸有成竹,明白在相对长的时间里,我怎么做,我该怎么做,让他们将课堂和生活世界结合起来,让孩子通过与大量的语文材料(如图片,文字、他人语言,环境等)和语文方式(读、问、写)直接接触,开阔视野,积聚问题,解决问题,制定策略,逐渐形成整理并运用信息于课内外学习活动的能力。
“单元导读课”就是起到了这样一种整体导航的作用。可以说,进入单元教学的第一个课时,就为单元的最后一课时埋下了伏笔,真可谓“一卒虽小,可夺帅也”,让学生“身未动,心已远”矣!
三、单元导读课需要注意的地方。
单元导读课,我们菜园一小从上学期就已经在开始思考,实践,这学期我们的动作又大了一步,申报了“以语文导读课为载体,提高语文整体整组教学有效性,模式研究”的团体课题,现在我们全员进入实施阶段,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1.“单元导读课”慎防模式化。
实施“单元整组教学”,要防止“单元导读课”模式化。一旦模式化,就流于形式,缺少了思维的含量,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该如何防止呢?可以采用以下几个策略:(1)导读课时间可长可短,不求40分钟的完整。(2)导读内容要求可随年级和单元而异。(3)根据单元内容采用不同的驱动方式,如认知兴趣驱动、情感驱动、生活经历驱动、生活体验驱动、阅读积累驱动等。忻锋老师的录像课,采用的就是认知兴趣驱动的方式。
2.学生之间差距谨防拉大。
“单元整组导读”旨在提高整体把所握能力,产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这样的学习方式,无疑拉大差距。在实施“单元整组教学”时容易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单元主题的把握和学法的整体感悟,无论是字、词、句基础的掌握,还是课文内容的理解,都有一定跨度,很容易顾此失彼,让基础薄弱的学生无法参与课堂的问题分析,任务制定上来。注重制定任务、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易让中下孩子在学习时间分配上本末倒置,加上作业难以检查好坏优异,会使部分养成惰性,对于语文基础知识不求甚解,时间一长,差异拉大,这和“教育缩小差异”的原理相悖。单元导读课,要处理培养能力和差异教学的关系。
3.有了单元导读课,部分感悟课得重组板块。
“单元整组教学”打破了以往一篇篇课文教学模式,导读课和总结课占一课时,而很多老师上完导读课后,接着的分块教学还是按照老经验老套路进行,容易产生三个矛盾:一是课时紧张;二是重复教学内容,从而让课堂低效;三是分块教学和导读整体感知的顺承切入问题。现行可供参考的教学设计、教案都不是建立在导读教学基础之上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对教科书呈现的教学内容要进行再加工,或调整,或补充,或删除,或拓展,或开发……使分散的活动有机联系起来,实现多样化活动的综合优化,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真正达到省时、高效的语文课堂,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一定还有很多问题或困惑值得我们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