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关于小学语文单元导读课的若干思考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探究与思考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探究与思考随着小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及深刻的体会文学的艺术魅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究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内容、方法及其对学生的影响,并对此提出自己的思考。
一、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内容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内容,是以一个特定的文本、故事或话题为中心,对它进行深入探讨和全面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引发各种认识发现,并最终深刻体会作品的哲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和思维能力。
二、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方法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可以采用多个方法来进行。
常用的方法有:一是心理投入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文本的心理世界,共同体会文本的主题。
二是语境分析法,通过对文本的语境分析,让学生明白文本的内涵,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三是形象比喻法,通过联想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的共鸣,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力度。
四是层次探究,通过不断深入探究,从各个层面发掘文本的主旨,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三、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对学生的影响通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文本,提高文本的理解能力,更好的体会文本的艺术魅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建立以文本、文学鉴赏为中心的积极的思想活动气氛,进一步影响学生的思维习惯,增强学生辨析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良好的学习态度。
四、思考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它本身也带有一定的难点。
尤其是在如何挖掘文本的主题和展开思考时,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而文本的复杂度和理解难度也是影响学生的因素之一。
另外,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的内在含义,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本文通过介绍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内容、方法及其对学生的影响,探讨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从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第四单元单元导读课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单元导读课教学反思第四单元单元导读课教学反思本节单元导读课结束了,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导读课至关重要,但是要导得好,可真是不容易。
以前大家都不重视单元导读课,可是近两年我很重视单元导读课,因为我觉得“单元导读课”有三大好处:第一,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单元学习的整体意识,把握单元文化主题。
第二,可以让孩子们对课文先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激发学习课文的期待,为单课学习做准备。
第三,教会孩子们在学习这一单元时可以用到的阅读方法,并且能指导学生收集有关本单元的学习资料。
在今天这节课上,我比较成功地和孩子们一起掌握了“抓中心句解段,借助插图解文,展开想象悟情”的`阅读方法,在这节课上我没有过多渲染什么,而是实实在在地在和孩子们交流学习上的心得,真真实实地参与了小组讨论,孩子们也真的走进了特定的文本“东北大森林的春季”的美景中,他们闭上眼睛想象着美景,想象着小动物们是多么的幸福,做到了读者与作者的融合。
在这节课的备课过程中,我对集体备课做了小的调整,没有播放“家乡美景的视频”,而是用图片做了代替,因为视频停留在头脑中的时间太短,会让孩子们来不及欣赏。
另外我把对单元主题的总结放在了最后,我觉得只有在充分的感受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孩子们才有可能概括和体会到本单元的主题。
但是,不足之处还是有很多的:首先是在说自己喜欢的段落时,孩子们却在读完以后就说了体会,而我却没有制止,用时过长。
其次,在课堂语言和组织课堂的能力上还是有所欠缺,有时会接不上孩子的话语,还有就是课堂的重难点的学习和实践把控上不好,导致压堂5分钟。
以下是个人想法,愿意与君共享:实践证明,要上好导读课,就必须考虑以下三个问题:一、导趣单元导读课一定要设计的有趣,否则很容易上成默读课。
学生会失去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就是去了教师的价值。
二、导法阅读方法有很多,我觉得还是应该多渗透给孩子们阅读各类文体的文章的方法,如:如何浏览,如何默读,如何细读,甚至如何准确完成阅读题,我觉的都可以交给学生技巧,也就是方法。
关于单元导读课的几点思考--六下第六单元
关于“单元导读课”的几点思考——以苏教版六下第六单元为例文/黄春青“单元导读课”是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而产生的一种新课型。
实践中,我将“单元导读课”定位于指导学生对于整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整体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铺垫学习该单元所需核心方法,并通过师生合作,确立适合单元特点的主要学习目标。
笔者结合自身参与课题研究的经验,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谈一谈对于“单元导读课”的几点思考:一、说说教材苏教版六下第六单元以“咏物抒怀”为主题,安排了《广玉兰》《夹竹桃》《古诗两首》(《竹石》《墨梅》)三篇课文。
其中《广玉兰》和《夹竹桃》都是文质兼美的散文,分别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和夹竹桃的喜爱之情;《竹石》和《墨梅》两首古诗,借石灰和“墨梅”表现了诗人郑燮和王冕的胸襟与志向。
二、谈谈思考1.设计单元导语——导趣布鲁姆曾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2011版《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进行单元导读课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单元内容,充分挖掘本单元的兴趣点,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单元导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可以设计这样的单元导语:“一枝一叶总关情”,花香、色美、形秀的广玉兰,花影迷离的夹竹桃,坚强不屈的石灰,素洁的墨梅,这些看似平凡的事物,在作者的心中却有着非凡的意义,本单元,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语言文字,一起感受这些平凡的事物带给我们的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设计单元导语,把本单元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地方,采用设置悬念的方式把学生的心深深地吸引住。
2.巧用“比较”策略——导法《现代汉语词典》对“比较”的解释是:“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物辨别异同或高下。
”“单元导读课”中,教师可以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自主发现本单元学习内容在“表达形式”上的规律。
如本单元导读课教学时,课前,教师结合“翻转课堂”相关经验,通过微视频对“咏物抒怀”这一语文知识进行介绍,让孩子们对其有初步的认识,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紧接着,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广玉兰》《夹竹桃》《古诗两首》三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通过教师的引领和点拨,促使学生发现三篇课文中具有共性特征的表达方式——“咏物抒怀”,让学生从表达形式的角度,对单元学习内容有整体的感受。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单元导读课教学目标设立的思考
二年级单元导读课教学目标设立的思考二年级是低年段的第二个年级,在一年级的基础上,学生的识字量在逐步增大,自主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都在稳步提升。
作为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更应该具有向中年级过渡的意识,视觉应该放得更为长远,要充分挖掘单元整体的育人价值,在单元教学中进行整体教学,从导读课到推进课再到总结课,依托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那么单元导读课究竟应该设立怎么的目标,其设立的依据是什么,这是我们应该重点思考的,笔者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了思考。
一、单元导读课目标的设立,应该建立在文本共性的基础上。
对整本二年级上册的教材进行分析和解读,不难发现,有些单元的课文题材和体裁各不相同,组合在一起就显得生硬和呆板,甚至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使得教者在教学中有些无从下手,对单元教学的整体目标不能准确把握。
我们在学期初重组了八个单元文章,将课文重新梳理和整合,分为识字单元、古体诗单元、儿童诗歌单元、童话故事单元、名人故事单元等。
教师对每个单元的文本特征比较清晰,在教学一个单元的课文时就容易达成各项题材和体裁上的教学目标。
例如,《水乡歌》《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株紫丁香》《乡下孩子》四首儿童诗歌散落在教材的三个单元,为了丰富学生对儿童诗歌的了解,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能力,我们将教材重组、整合成一个单元进行教学。
虽篇幅短小,但读来琅琅上口,浅显易懂,生动活泼,文质兼美,是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的极佳文字材料。
教者就可以在同样的体裁中挖掘诗歌独特的育人价值:感受儿童诗歌语言的音韵美,激发对儿童诗歌的喜爱之情;走近文本,根据文本所传递的情感信息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并通过有感情地诵读表达出来;培养想象能力,引导有能力的学生进行仿写、创作。
在此基础上,设立儿童诗单元导读课的教学目标:诵读古体诗和儿童诗,感受两者的区别;积累最有特色的语言文字;初读,了解每首诗的大致内容,初步明确学习儿童诗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导读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交流
小学语文教材导读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交流语文教材的导读在小学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学生接触和理解语文知识的起点,更是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交流能力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导读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交流,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一、导读的目的导读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思考和交流能力。
通过导读,学生可以对教材内容有整体的把握,并培养对文字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此外,导读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教材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促进主动学习。
因此,在进行导读时,我们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并给予充分的发言机会。
二、导读的方法(一)教师引导法教师引导是导读的基本方法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讲解和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在导读以前,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问题,并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通过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从而进一步引导他们理解教材内容。
(二)学生合作法学生合作是导读的另一种有效方法。
在进行导读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共同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
通过互动交流,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此外,学生合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促进他们的交流与合作。
(三)情境引导法情境引导法是一种将学生引入特定情境的导读方法。
通过将学生置身于故事情节或文本背景中,让他们感受和理解教材内容。
例如,可以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模拟情景,进行角色扮演,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和思考。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培养他们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
三、导读的注意事项(一)充分准备导读前,教师应充分准备教材内容,并了解学生的学情和兴趣爱好,以便选择合适的导读方式和引导问题。
同时,教师还要准备一些相关的辅助教具和素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思考。
第五单元单元导读课反思
《第五单元单元导读课》教学反思
卢龙县刘家营小学武强今天根据总校教学安排我上了一节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节单元导读课,这节课在学校领导、总校领导大力帮助和支持下较顺利完成。
现将自己在讲课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感受做如下总结。
首先,对于单元导读课,我个人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在学校的试课的过程中得到了学校张校长、沈校长、和学校两位主任及总校杨校长的点播和提醒,进行了大胆尝试有了一定的进步,同时教研组教师也给予了一定帮助。
在此一并感谢。
其次,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再次体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如,在教学中还有较明显的怯场现象,是自己的课堂教学出现缺少必要的连贯性,在教学中声音提不上来的现象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也深有体会。
另外,教学课堂师生的互动性也缺少一定的体现,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突出亮点,教学的一些过程缺少课堂的体现,如,学生的读书方法,(虽然在教学中时常提醒学生,但作为中年级的学生也应有适当的教学提示。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使课堂更有利于今后的精读课、略读课、和单元字词整理课及单元作文指导课的教学,应加入少量个别的字词指导,和写作方法的体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上好单元教学课,使单元教学各种课型合理有机的成为一体,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
最后,教学课堂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在今后的单元课堂教学课
型的教学中我一定在县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下,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实际,力争使单元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
单元导读课反思
《单元导读课》听课反思郑上路小学李莉我认为所谓的“单元导读课”实际上就是每一组课文学习之前的“入门课”或者“铺垫课”。
我们腾出一节课的时间,老师以引领的方式带领孩子到“本单元”里走一趟。
大致浏览一下本单元的所有内容,明确其单元的重点与难点,培养学生建立单元整组的学习意识。
带着这种意识学习,对于学生更好的把握本单元大有好处,还可以满足孩子们先睹为快的心理,引发阅读期待,为课文学习做好准备。
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收集本单元的学习资料,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这课到底具体怎么实施,环节如何设置,教材处理到什么地步,都是单元导读课所要关注的问题。
听了李娜娜老师的课,我受益匪浅。
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故事长廊”。
故事对孩子们来说是伴着他们成长起来的伙伴,是生活中的调味品,所以学生对故事都怀有一种强烈的感情,所以这单元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充满期待的、是非常有趣的。
那么“导学、激趣”就是本单元导读课的重中之重。
从整节课来看,“有趣、情趣”非常突出。
上课伊始,李老师讲了《狐狸的点子》的故事,把学生内心对于故事的喜爱之情激发了出来,使学生对学习本单元充满了期待。
老师的语言魅力也使故事更增色不少。
当然其他环节也是非常充满情趣的。
其次,单元导读课要注重整合性。
李老师的整个教学环节都是围绕着“故事长廊”进行的:由讲故事引入本单元;让学生统揽教材看一看本单元都有哪些好故事;找到一篇最喜欢的故事读一读,看看吸引你的是什么,其实这就是让学生初步感受故事的魅力;学生把最喜欢的本组中的故事推荐给其他同学;让学生说一说所知道的课外的故事等等,这些都是围绕着本单元的专题来进行的。
所以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老师的教学意识都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任何事情都无完美,所以李老师的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商榷。
首先在单元导读中明确提到”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走进故事长廊,感受它的魅力,体会其中的道理。
我们还要练习复述,并搜集一些故事。
关于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深度反思
关于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深度反思引言本文旨在对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进行深度反思,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
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总结和经验的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效果。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在进行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时,我们首先要确保教学目标的明确性。
教师应该清楚地知道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并将其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只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并让学生知道他们需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成果。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小学语文单元教学应该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运用故事讲解、情景模拟、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风格,灵活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实践与应用的结合小学语文单元教学应该注重实践与应用的结合。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地考察、参观展览、进行小型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实际意义,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在小学语文单元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展,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评价与反馈的及时性在小学语文单元教学中,评价与反馈应该及时给予。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测验、作业评价、口头反馈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价。
同时,教师还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不足和进步的方向,激励他们更好地学习。
结论通过对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深度反思,我们可以发现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实践与应用的结合、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以及评价与反馈的及时性等因素对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出改进和提高,我们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
”单元导读型“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单元导读型”教学的思考与探索参加“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课题研究一年来,初步明确了单元主题教学的几个教学模块,并对这几个模块的教学也有了一定的感受和理解,下面就谈一谈对第一课型:单元导读型的理解和体会。
什么是导读?按字面意思理解为引导学生去读,它是一个整体感知的过程,一个目标导向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调节和反思总结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带着一种求知的欲望,去主动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从而明确本组课文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与策略甚至预期一个理想的学习效果.单元导读课,是在一个单元教学之前进行,教学时间一般为1个课时,单元导读课的主要目的有:整体感知单元学习专题与学习内容;整体把握单元学习要求;引导课外的实践活动与资料积累;激发学习的兴趣,孕育求知欲望,其中兴趣的激发是基点,是导读的根本所在;整体感知单元内容与专题是要点;引导课外的实践活动与资料积累是生长点。
通过课题组多次的导读教学尝试与思考,我认为引领学生导读,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那么,如何引领学生导读呢?一、激趣导入显艺术。
导入一组课文的学习好似引领学生去见一位陌生人,第一印象尤为重要.或使学生对其产生好感,或产生熟悉感、亲切感,通过引导对本组课文产生“一见钟情”之效果,激发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
(一)、聊谈唤起生活体验——牵起情感线:拉家常最是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课堂上“拉家常”也能产生这样的效果。
“你的童年生活里有过让人激动的时刻吗?是不是也有挺幼稚的镜头或是最尴尬的镜头呢?幸福地回忆你过去的日子,把你的童年趣事与我们一起分享,”“假期里,你去过什么风景优美的地方吗?那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养过小动物吗?介绍一下它吧。
如果没养过,也可以说说你曾经想养的小动物。
”……就是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聊谈话题,这样亲切的对话交流,在不知不觉中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起了学生想亲近该组课文的情感,为一组课文的学习打下了温暖的情感底色。
(二)、欣赏燃起阅读期待——搭建图文桥:形象大于思维。
单元导读课的思考
单元导读课的思考单元导读课是在单元课文学习之前要上的一种课型,“单元导读课”作为我县“单元整合新课型”十种课型的一种,经历近四年的研究,如今从最初的摸索、试验,经过不断完善,到今天已经有了更多、更丰富的内容,更有了可操作性、实用性。
人教版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单元导读课就着眼单元整体,围绕单元主题进行单元概览,使学生在情感、知识、方法上先行一步,为本单元的学习做好学习准备,打下感情基础,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诱发他们的阅读期待。
上完单元导读课,以往要2课时完成的讲读课文这时我们只要一课时就可以了,至于自读课文我们1节课可以完成2篇,语文园地的内容更是,等到学习时不少同学已经会背了,略作讲解即可,这样为单元学习节省时间,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单元导读课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激发兴趣,产生阅读期待导读课应以情趣为主要手段,用生动活泼的话语激起孩子的阅读期待,引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产生阅读热情。
如: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主题下的《检阅》一课,当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可以用这样的话“当我们学习课文时,你会走进伯莱克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
再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节导读课通过一幅幅配乐的农家画面,让孩子们感受田园的诗情和画意。
让他们想读,要读这组课文。
通过《渔歌子》的吟唱激发他们读诗词的兴趣,为他们轻松地理解,背诵下来做铺垫,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二、激活思维,产生探究欲望以质疑为单元导入主线,带着提问题的想法读课文,整体感知单元内容,激活了学生思维,产生探究欲望。
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以“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为主题,导读课上我让学生针对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到文中去找答案;读文之后,我适当引导孩子质疑,如课文《牧场之国》四次提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不是语言的重复,学习课文的时候,我们会重点研究,把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引导文中。
再如《乡下人家》一文在描绘鲜花时用到了“朴素”“华丽”这一对反义词,有怎样的用意?学文时就会知道了,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
单元导读课教学反思
单元导读课教课反省“单元导读课”,是阅读教课的前奏,能够极大地提升“讲堂的实效性”,也是我们一定向来商讨下去的。
下边是为大家整理的单元导读课教课反省,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单元导读课教课反省篇一我以为所谓的“单元导读课” 实质上就是每一组课文学习以前的“入门课”或许“铺垫课”。
用电影中的行话说:单元导读恰似电影首映式,出色镜头给你看一段,主要人物出场见会面,为的就是抓住你的心。
我们腾出一节课的时间,老师以引领的方式率领孩子到“本单元”里走一趟。
大概阅读一下本单元的所有内容,明确其单元的要点与难点,培育学生成立单元整组的学习意识。
带着这类意识学习,关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本单元大有益处,还可以知足孩子们先睹为快的心理,引起阅读期望,为课文学习做好准备。
同时还能够指导学生采集本单元的学习资料,这在很大程度上浮换了学生的学习踊跃性。
提及来简单做起来难啊。
单元导读课对我及学校的老师来说都是一种新的试试。
这课究竟详细怎么实行,环节怎样设置,教材办理到什么地步,都是单元导读课所要关注的问题。
本单元的主题是“以诚待人”。
故事对孩子们来说是教他们以诚待人,并对孩子们的成长有所启迪,因此这单元的学习关于学生来说是充满期望的、是特别风趣的。
那么“导学、激趣”就是本单元导读课的重中之重。
其次,单元导读课要着重整合性。
整个教课环节都是环绕着“以诚待人”进行的:由讲导读引入本单元;让学生统揽教材看一看本单元都有哪些好故事 ;找到一篇最喜爱的故事读一读,对故事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哪些语句让你感觉最深?这些都是环绕着本单元的专题来进行的。
所以我感觉这节课的教课环节仍是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任何事情都无完满,因此这节导读课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商榷。
第一在单元导读中明确提到“阅读本组课文,理解要点词句和段落,思虑故事带给我们的启迪。
”但是我在引领学生达成本单元的学习目标的时候,却忽视了“要点词句”这一重要的目标,只提到了“故事带给我们的启迪”。
单元导读课教学反思范文(2篇)
单元导读课教学反思范文“单元导读课”实际上就是每一组课文学习之前的“入门课”或“起始课”。
教学一个单元的课文之前,教师先拿出一节课的时间,用“导游”的身份带孩子们到“单元”里走上一遭,大概浏览一下本单元内所有的课文内容。
“单元导读课”有三大好处:第一,帮助学生建立单元学习的整体意识,把握单元文化主题。
第二,满足孩子们先睹为快的心理,对课文先整体把握,引发阅读期待,为单课学习做准备。
第三,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可以指导学生收集有关本单元的学习资料。
围绕“整体感知,培养兴趣,激活阅读”的教学目标,为“单元导读课”设计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板块,即“解读导语,通览课文,寻找相关链接”三大教学环节。
教师应根据教材主题、内容的不同,力争做到组组课文导读的形式和内容都各有不同。
单元导读课教学反思范文(2)单元导读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教学课程,它是学生进入新的学习单元之前的一堂课,目的是向学生介绍新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觉得在本次单元导读课教学中,我做得还是比较不错的,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觉得我在本次课堂上的教学设计和调动学生兴趣方面并没有做得很好。
课前我应该提前调查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兴趣爱好,并根据他们的需求和兴趣来设计教学内容。
这样可以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另外,我也应该更多地运用一些多媒体和互动的教学方式,比如使用图片、视频等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其次,在本次课堂上,我觉得我在教学内容的讲解和组织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讲解新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时,我应该更加清晰地表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我也应该更多地使用一些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另外,在组织课堂活动时,我应该更好地安排学生的活动,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最后,我觉得我在课堂管理和学生互动方面需要改进。
在本次课堂中,我在课堂纪律的维持和学生管理方面并没有做得很好,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比较活跃,而另一些学生则比较消极。
单元导读课教学反思
单元导读课教学反思今天给大家聊聊我在做单元导读课时的一些小小心得吧。
说实话,每次站在讲台上,心里总会咯噔一下,虽然提前准备得很充分,但还是有那么点小紧张,毕竟是要面对一大群学生啊。
每次一开课,班里就开始热闹了,学生们三三两两在讨论,声音嘈杂,活力四射,我自己都忍不住偷偷笑了。
大家肯定都知道,单元导读课就是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给学生们做个“入场券”,让他们了解接下来的学习内容,拉开整个学期的帷幕。
这就像是我们开车前先做个检查,保证一切顺利,才好开始旅程。
其实导读课这事儿,看似简单,但要做到让学生既感兴趣又能收获满满,真的需要点技巧。
讲道理,导读课可不是死板的“知识灌输”,它更多的是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欲。
比如我一开始就不想直接讲枯燥的知识点,而是先给大家画个大饼:这学期你们将会学到好多有趣的内容,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还有许多课外的东西,能让你们的眼界更开阔,思维更灵活。
大家听了之后,那眼睛就亮了,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真的,教学有时候就是要这样,先给学生们打个预防针,让他们对即将到来的学习之旅充满期待。
我特别喜欢和学生们聊些轻松的事儿,像是生活中的小趣事,或者是课外的有趣话题。
这些话题跟课本没什么关系,但却能拉近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上课的时候,我就发现,大家的注意力并不是那么容易被吸引过去,但只要话题一有点新鲜感,他们就马上投入其中。
尤其是当我讲到一些比较生活化、贴近他们兴趣的内容时,感觉整间教室都活跃了起来。
像是讲到古诗词的时候,我就把其中的一些诗句和现代的流行文化结合起来,大家立马就感兴趣了。
比如我说:“你们知道吗,李白的那句‘床前明月光’不就是在告诉我们晚上别玩手机,早点睡觉嘛?”大家哄堂大笑,气氛一下子就轻松了许多。
不过,想要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内容真正产生兴趣,仅仅是讲些幽默话题可不够,还得让他们明白这门课到底能带给他们什么好处。
于是,我就开始和他们分享一些课文背后的“秘密”。
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导读型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年级语文第七单元导读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习单元导语,了解本单元主题;阅读第七单元安排的1个识字和四篇课文,能找出单元主题在各课中的体现。
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
教学重点:读文并找出文中的单元主题,即我们都有好品质。
教学流程:一、谈话引出单元主题(方法:读一读,说一说)师:同学们,第二单元中的内容你们还记得吗?《胖乎乎的小手》这篇课文中的兰兰用她那小小的双手不仅为爸爸拿过拖鞋,给妈妈过洗手绢,还给姥姥挠过痒痒呢!《棉鞋里的阳光》中的小峰的妈妈给奶奶晒棉被,小峰也给奶奶晒棉鞋,想让奶奶穿上棉鞋更暖和。
《月亮的心愿》中的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连盼望已久的郊游都不想去。
文中的兰兰、小峰、珍珍他们都尊敬长辈,关心和体贴父母、孝敬父母。
他们都是好孩子。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几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又是什么呢?1、出示单元导读:你爱劳动,我爱集体,他很诚实。
我们都有好品质,我们都是好孩子。
(全班读、男女生读、师引读。
)2、请同学们说说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师小结:本组课文是以好孩子、好品质为专题编排的。
相信同学们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学习一定会对课文写得具有好品质的主人公有更深的了解。
并从中受到教育,愿意做一个好孩子。
二、导学,整体把握单元内容1、快速翻翻第七单元,看看这一单元有哪些课文?2、出示阅读要求:认真读课文,想想课文说的都是谁?你们喜欢谁?二、引导逐篇读文,体会主题“好品质“1.《识字七》学习目标:说说对子中都写了些什么?与什么有关?学习要求:1、学生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桌。
2、读完后同桌说说对子中都写了写什么?学习方法:自读---交流---展示上台展示读,师播放课件理解这些对子中写得是有关品质的。
全班齐读男女生对读学生找一找有关描写好品质的词语。
2《小白兔和小灰兔》学习目标:两人小组共同读课文,互相说一说这篇课文讲的是谁?都做了什么?你喜欢故事中的谁?学习要求:1、两人小组共同读课文。
关于小学语文单元导读课的若干思考
关于小学语文单元导读课的若干思考嵊泗菜园第一小学李群英拜读了很多关于“单元导读课”的理论文献,观看了不同主题不同年段的单元导读课,聆听了许多来自第一线教师的实践心得,觉得自己对“单元导读课”这种新型的课有了些许的认识和体会,我把自己的点滴思考跟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一、单元整组教学的基本流程,决定了三种课型。
单元整组教学的基本流程是“整体感知(单元导读课)——部分感悟(部分感悟课)——整体回顾(单元总结课)。
单元导读课居于整组教学之首,又称单元整组教学的起始课或感知课。
二、单元导读课的概念及基本模式。
1.何谓单元导读课从刚才的录像课,还有上学期我们菜园一小展示的关于单元导读课的课例研究活动中,大家都已知道单元导读课就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对整组内容的整体感知。
它以单元导语为教学切入点,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各种课堂学习方式,初步感受单元主题,做好学习规划,激发学习欲望,全面铺垫单元学习背景。
它的一般流程是这样的:1.连接起点,激发学习兴趣。
2.浏览整组课文,了解学习内容。
3.学习导语,明确学习要求。
4.尝试实践,规划学习策略。
刚才忻锋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录像课,这几个流程基本都已一一体现,说明这堂课是一堂非常典型的单元导读课,它已抓住了单元导读课的基本模式:那么单元导读课的基本模式到底怎样呢?它如何操作呢?2.单元导读课基本模式一般为“激趣——引学——导读——促行”,说白了,就是进行四个“导”:”导趣、导读、导学、导行。
(1)导趣:就是激发对本单元学习的兴趣,形成阅读期待。
对小学生来说,再也没有比“兴趣“更好的法宝了。
有了兴趣,学习将是一种快乐的旅行,是一次享受的盛宴。
单元导读课是学生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文本,文体中蕴含的故事、哲思、美景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师得当的教材处理让文本与学生的第一次接触有“眼前一亮”的感觉,继而产生“一探究竟”动力,那么阅读期待就此形成。
总之,激趣应贯穿导读课课堂始终,并让这种兴趣延伸至后面两周的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小学语文单元导读课的若干思考
嵊泗菜园第一小学李群英
拜读了很多关于“单元导读课”的理论文献,观看了不同主题不同年段的单元导读课,聆听了许多来自第一线教师的实践心得,觉得自己对“单元导读课”这种新型的课有了些许的认识和体会,我把自己的点滴思考跟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一、单元整组教学的基本流程,决定了三种课型。
单元整组教学的基本流程是“整体感知(单元导读课)——部分感悟(部分感悟课)——整体回顾(单元总结课)。
单元导读课居于整组教学之首,又称单元整组教学的起始课或感知课。
二、单元导读课的概念及基本模式。
1.何谓单元导读课
从刚才的录像课,还有上学期我们菜园一小展示的关于单元导读课的课例研究活动中,大家都已知道单元导读课就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对整组内容的整体感知。
它以单元导语为教学切入点,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各种课堂学习方式,初步感受单元主题,做好学习规划,激发学习欲望,全面铺垫单元学习背景。
它的一般流程是这样的:1.连接起点,激发学习兴趣。
2.浏览整组课文,了解学习内容。
3.学习导语,明确学习要求。
4.尝试实践,规划学习策略。
刚才忻锋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录像课,这几个流程基本都已一一体现,说明这堂课是一堂非常典型的单元导读课,它已抓住了单元导读课的基本模式:那么单元导读课的基本模式到底怎样呢?它如何操作呢?
2.单元导读课基本模式一般为“激趣——引学——导读——促行”,说白了,就是进行四个“导”:”导趣、导读、导学、导行。
(1)导趣:就是激发对本单元学习的兴趣,形成阅读期待。
对小学生来说,再也没有比“兴趣“更好的法宝了。
有了兴趣,学习将是一种快乐的旅行,是一次享受的盛宴。
单元导读课是学生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文本,文体中蕴含的故事、哲思、美景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师得当的教材处理让文本与学生的第一次接触有“眼前一亮”的感觉,继而产生“一探究竟”动力,那么阅读期待就此形成。
总之,激趣应贯穿导读课课堂始终,并让这种兴趣延伸至后面两周的学习。
(忻老师以图片展示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愿望。
)儿童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有直观感觉的图片音乐容易吸引孩子,这些直观真实的图片如果用得巧,用得精,用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就可以以直观形象来缩短语文教材理性的认识,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2)导读:就是全面感知内容,激发学生的深度阅读期待。
“导读”里的“读”,不是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反复读,而是指整体的浏览感知,是将课文、资料袋、插图有机融合。
学生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疑惑点和兴趣点,选择定向阅读,进行阅读分享,激发深度阅读期待。
只要把握好导读的度,非但不会影响后面的阅读,而且会激发出更大探究欲望,实践欲望,这种深层的学习期待,将伴随孩子经历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从而为学生主动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打下基础。
单元导读中获得一种整体感受的力量是逐篇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这一种力量为深入感悟打下了基础,成了整个单元教学的情感主旋律。
(忻锋老师的录像课中,这一环节体现得很明显,她利用质疑问难和图片展示的形式,引领学生感知了课文的内容。
)
(3)导学:就是引领学生读好导语,让学生根据单元导语的指向和自己的求知兴趣,
来形成自己的单元学习目标。
单元导语实际上是学习该单元的“路标”,它几乎覆盖了学习整个单元所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的要求,把握了它,也就把握了学习该单元的方向。
随着孩子的自主意思的觉醒,学习自主能力的增强,教师要利用单元导语,让学生自由地读,反复地读,从读通读顺,到读出思考,读出目标。
(4)导行:就是引导、鼓励学生主动搜集相关资料,为后面的学习铺垫一种共同的学习情绪,营造一种共同的学习氛围,从课内延伸课外,扩大语文学习的平台。
我们往往以综合性实践活动“导行”,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出诸多切实可行的活动建议,拓宽学习和运用领域。
“导行”最后一个环节要大胆,让学生自己去经历语文实践的过程,让他们心中有底,胸有成竹,明白在相对长的时间里,我怎么做,我该怎么做,让他们将课堂和生活世界结合起来,让孩子通过与大量的语文材料(如图片,文字、他人语言,环境等)和语文方式(读、问、写)直接接触,开阔视野,积聚问题,解决问题,制定策略,逐渐形成整理并运用信息于课内外学习活动的能力。
“单元导读课”就是起到了这样一种整体导航的作用。
可以说,进入单元教学的第一个课时,就为单元的最后一课时埋下了伏笔,真可谓“一卒虽小,可夺帅也”,让学生“身未动,心已远”矣!
三、单元导读课需要注意的地方。
单元导读课,我们菜园一小从上学期就已经在开始思考,实践,这学期我们的动作又大了一步,申报了“以语文导读课为载体,提高语文整体整组教学有效性,模式研究”的团体课题,现在我们全员进入实施阶段,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1.“单元导读课”慎防模式化。
实施“单元整组教学”,要防止“单元导读课”模式化。
一旦模式化,就流于形式,缺少了思维的含量,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该如何防止呢?可以采用以下几个策略:(1)导读课时间可长可短,不求40分钟的完整。
(2)导读内容要求可随年级和单元而异。
(3)根据单元内容采用不同的驱动方式,如认知兴趣驱动、情感驱动、生活经历驱动、生活体验驱动、阅读积累驱动等。
忻锋老师的录像课,采用的就是认知兴趣驱动的方式。
2.学生之间差距谨防拉大。
“单元整组导读”旨在提高整体把所握能力,产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这样的学习方式,无疑拉大差距。
在实施“单元整组教学”时容易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单元主题的把握和学法的整体感悟,无论是字、词、句基础的掌握,还是课文内容的理解,都有一定跨度,很容易顾此失彼,让基础薄弱的学生无法参与课堂的问题分析,任务制定上来。
注重制定任务、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易让中下孩子在学习时间分配上本末倒置,加上作业难以检查好坏优异,会使部分养成惰性,对于语文基础知识不求甚解,时间一长,差异拉大,这和“教育缩小差异”的原理相悖。
单元导读课,要处理培养能力和差异教学的关系。
3.有了单元导读课,部分感悟课得重组板块。
“单元整组教学”打破了以往一篇篇课文教学模式,导读课和总结课占一课时,而很多老师上完导读课后,接着的分块教学还是按照老经验老套路进行,容易产生三个矛盾:一是课时紧张;二是重复教学内容,从而让课堂低效;三是分块教学和导读整体感知的顺承切入问题。
现行可供参考的教学设计、教案都不是建立在导读教学基础之上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对教科书呈现的教学内容要进行再加工,或调整,或补充,或删除,或拓展,或开发……使分散的活动有机联系起来,实现多样化活动的综合优化,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真正达到省时、高效的语文课堂,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一定还有很多问题或困惑值得我们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
夸美纽斯指出:寻求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使学生可以多学……我认为单元导读课就是这样一种方法,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变教师的“灌”为“导”,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为“面”的把握,形成知识的体系。
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不管是“单篇教学”还是“单元整体教学”,能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就是一种好方法。
因此,“单元导读课”值得老师们在实践中去尝试实践,进一步探索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