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根离子检验的困惑解析
离子色谱法 水中硫酸根测定 不确定度分析
离子色谱法 水中硫酸根测定的不确定度分析1. 目的对离子色谱法测定硫酸根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找出影响不确定的因素,评估不确定度,以如实反应测量的置信度和准确性。
2. 适用范围本文件适用于依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对水中硫酸根测定的不确度度分析。
3. 职责 3.1 3.2 3.34. 离子色谱法测定原理水样经0.45um 微孔滤膜过滤后,直接进样分析,用峰面积定量,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测定结果。
如样品浓度较高,稀释至适当浓度后再进样分析。
5. 测量方法简述(见流程图)按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规定方法,通过1支10ml 单标移液管移取500mg/l 硫酸根储备标液10ml 至50ml 容量瓶,用纯水稀释定容至标线,此时标准溶液浓度为100mg/l 。
分别用1ml 、2ml 和5ml 单标移液管移取相应体积的标准溶液至5只50ml 容量瓶中,用纯水稀释至标线配制成标准系列溶液,用1ml 一次性注射器吸取1.0ml 各浓度标液,经0.45um 微孔滤膜过滤后注入离子色谱仪,以保留时间定性,以外标法采用峰面积定量。
每种溶液测定3次,取平均结果,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浓度-峰面积曲线为标准工作曲线进行校准。
样品在用纯水稀释至适当浓度后,用1ml 一次性注射器吸取1.0ml 的水样, 经0.45um 微孔滤膜过滤后进样,重复测定5次。
测定时室温保持在20±5℃硫酸根测定流程图6.硫酸根测定的数学模型C 样=C 0*V 2/V 1 (1)式中:C样一样品中S042-的含量,mg/L;C一从工作曲线求得试样中S042-的含量,mg/L;V1一水样的体积,ml;V2一水样稀释后的体积,ml。
7.硫酸根测量不确定度计算公式由式(1)可见,硫酸根测量的不确度u/(C样)来自工作曲线求得试样中S042-的含量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度、样品稀释带来的标准不确定度和样品重复测定的不确定度:u/(C样)=CCu)(样=222]u(R)[]u(V)[]u(C)[RVC++(2)式中:u(C样)一C样的不确定度u(C)一C的不确定度u(V)一样品稀释的不确定度u(R)一样品重复测定的不确定度8.不确定度因果图C R硫酸根V因果图1 硫酸根测定9.硫酸根样品计算的不确定度计算u/(C)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由二部分组成:即由标准贮备液配制成标准使用液及标准系列所产生的测量不确定u1/ (C标),及由浓度-峰面积拟合直线求得C时所产生的不确定度u2/ (C标) .9.1 标准系列配制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u1/ (C标)的计算(属B类不确定度)使用国家环保总局标样研究所提供的硫酸根标准溶液(C储=500mg/l, 不确定度为1%),用10ml移液管吸取标准溶液10.0ml至50ml容量瓶中,用纯水稀释至刻度,此时硫酸根浓度C标为100mg/l。
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方法
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方法
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方法:
1. 沉淀反应法:将待检样品与金属离子反应,如Ba2+、Sr2+或Pb2+,产生沉淀。
添加硫酸根离子(SO42-)后,若产生白色沉淀,可以初步确认存在硫酸根离子。
2. 酸碱滴定法:将待检样品与氯化银溶液反应,过量氯化银与硝酸钾溶液滴定,生成硫酸根离子沉淀。
终点可通过滴定溶液颜色由黄变红来判断。
3. 火焰试验法:将待检样品在火焰中加热,硫酸根离子会发出明亮的绿色火焰。
4. 紫外光谱法:利用硫酸根离子在紫外光谱范围的吸收特性,通过测量吸光度的变化来间接测定硫酸根离子的存在。
5. 离子交换色谱法:使用离子交换色谱技术,将待检样品中的硫酸根离子与其他离子分离,并通过测定离子峰的出现来判断硫酸根离子的存在。
6. 红外光谱法:利用硫酸根离子的红外光谱特征峰,通过测定红外光谱图谱来判断硫酸根离子的存在。
7. 电化学法:利用电化学分析技术,如离子选择性电极或离子色谱仪,通过测量样品中硫酸根离子的电位或浓度来判断其存在与否。
注意:在实际检验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或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酸雨中硫酸根离子的测定实验反思
酸雨中硫酸根离子的测定实验反思酸雨中硫酸根离子的测定实验反思:一、原理在酸雨中测定硫酸根离子是否存在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实验手段?对于本次研究性学习来说,硫酸铵和过氧化氢两种物质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溶解金属盐类和还原二价铁的作用。
实际操作中应注意什么?由于本组同学较少接触过这种试剂,因此本实验没有做进行详细的指导。
虽然经过几天的学习之后我发现大部分的同学能够独立完成所有的试剂制备步骤,但仍旧出现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如下:1.大部分的同学没有按照要求将制得的硫酸钠溶液与水进行混合,致使其溶液里面含有大量的空气而导致浓度偏低,且影响最终的结果。
2.同样,由于没有严格地按照操作程序,并且缺乏时间观念,致使制得的硫酸钡没有及时转移到磨口瓶内加热,从而影响到硫酸钡沉淀析出,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3.有些小组对于已制得的硫酸铜晶体,既未放入干燥器内干燥也没有放入试管中冷却保存,致使后来发生粘连等不良状况,从而使最后的结果受到影响。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老师对同学们提出了改进建议。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实验过程中必须做到严格认真,防止出错;其次需要在整个操作流程当中仔细观察、随机应变,尤其是在看到有问题或者是遇到难点时,应向有关老师咨询相关知识或进行查阅资料来解决困难;第三,要培养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精神。
我觉得,每一个人只要肯付出努力,就会有收获!,酸雨中测定硫酸根离子是否存在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实验手段?在本实验当中我采取了分别溶解锌粒、锡粒、铁钉以及金属铜粉末的方式,即依靠酸性介质( HClO4)去除 CaSO4和 Fe2O3等,同时通过测定 FeCl3的颜色来判断其含量的变化。
在操作前还特意考虑了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例如若要得到比较纯净的铁,则应尽量减少Fe2O3在溶液当中的含量,并且控制适宜的温度进行保温,因此还额外准备了冷却的保温装置。
但是由于天气炎热的缘故,往往造成溶液的 pH 值过高,这主要是由于 NaOH 与 HClO4会产生中和反应,且由于操作的疏忽而使稀硫酸溅出到水槽中,因此这两个方案均被舍弃,只剩下第三个方案,即利用不锈钢小试管的余热烘烤硫酸铜晶体直至其全部融化,然后倒入硫酸银晶体,再继续加热直至沸腾,即可初步得到铜离子。
硫酸根离子检验常见问题解析微课教学设计
1、 电脑屏幕颜色设置为“16位色”即可,不用过高;(windowsXP系统设置方法:桌面右键-属性-屏幕保护-选择色位;win7系统设置方法:桌面右键-屏幕分辨率-高级设置-监视器 -选择色位。)
2、 电脑屏幕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及以下,不用过高;(windowsXP系统设置方法:桌面右键-属性-屏幕保护-选择分辨率;win7系统设置方法:桌面右键-屏幕分辨率-选择分辨率。)
(1)有关离子反应方程式
(2)总结
第10-11张PPT
150秒
三、结尾
(20秒以内)
内容:感谢您认真听完这个微课
第11至张PPT
20秒以内
教学反思(自我评价)
以下两项适用于录屏软件制作微课
硬件准备
完成以下准备可以提高微课的视觉效果:
1、麦克风音量控制90%左右,既可避免音量过小,又可避免系统杂音;
电脑设置
第1-2张PPT
20秒以内
二、正文讲解
(4分20秒左右)
第一节内容:
硫酸根离子检验的基本原理
第3张PPT
60秒
第二节内容:
(问题1)稀盐酸和氯化钡溶液滴加的先后顺序,以及稀盐酸的作用。
(问题2)讨论能否用稀硝酸代替稀盐酸。
(问题3)讨论能否用硝酸溶液代替氯化钡溶液。
第4-9张PPT
450秒
第三节内容:
10分钟左右系列名称本微课名称硫酸根离子检验常见问题解析知识点描述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是高中化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利用ba能生成白色不溶于水的沉淀进行检验
《硫酸根离子检验常见问题解析》微课设计
录制时间:2016年9月25日 微课时间:10分钟左右
对硫酸根离子检验方法的新认识
对硫酸根离子检验方法的新认识作者:陆燕海来源:《化学教学》2011年第11期硫酸根离子检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中、高考时常有涉及考查该检验方法的试题。
众所周知,公认的硫酸根离子检验方法严密而细致的论述为:先向待检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无白色沉淀时再加入BaCl2溶液,如果能生成白色沉淀即可证明待检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
无论是现行的中学教材还是一些大学用书,都能看到这样的介绍,很多同行对此也深信不疑!笔者也曾如是,直到一次课堂实验的意外,让笔者对这种检验方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高二下学期(使用苏教版《实验化学》教材),在进行牙膏中某些主要成分检验实验的教学时,笔者原想趁机复习一下高一已学的SO42-、NH4+、CL-等离子检验方法,便在原有实验方案基础上增设了一组探究实验。
同学们将牙膏样品(中华牌牙膏清新系列)加蒸馏水后搅拌、静置并取上层澄清溶液为样品,在滴稀盐酸酸化后再加BaCl2溶液检验SO42-时,却意外发现会出现明显的白色浑浊。
但无论是从教材中列出的牙膏成分表,还是牙膏生产厂家的产品说明,都未发现牙膏中含可溶性硫酸盐的介绍。
这一意外现象令笔者也着实困惑不已。
课后,笔者又重新走进实验室,对该实验作深入的探究。
笔者重新用该牙膏加蒸馏水并搅拌、静置,配制了澄清液(若静置后溶液仍不够澄清,必要时需离心处理)。
但取澄清液滴几滴稀盐酸酸化后,滴加BaCl2溶液,白色沉淀如期而至,重复多次实验结果依旧。
当笔者更换市场上常见的其他品牌的一些牙膏产品用于试验时,有趣的事情却发生了:部分品牌的牙膏的澄清液白色沉淀明显,有些牙膏的澄清液中白色沉淀较少,而有些则几乎看不到浑浊现象。
笔者还发现,澄清液能出现白色浑浊的牙膏产品的说明书上清一色地注明含可溶性氟盐(添加了氟化钠或单氟磷酸钠),即均属含氟牙膏。
难道溶液中F-的存在对SO42-的检验会有影响?笔者又做了下面实验。
实验l用小试管取绿豆大一小粒NH4F晶体(因本校实验室无NaF,故以此代替),加2mL 蒸馏水振荡溶解。
硫酸根离子定性检验之我见
硫酸根离子定性检验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4-01-21T13:20:35.327Z 来源:《素质教育》2013年10月总第135期供稿作者:许丽华
[导读] 在进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时,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充分考虑几种离子所造成的干扰。
许丽华山东省肥城第六高级中学271600
摘要:SO42-的定性检验是中学化学学习离子反应的应用之一,SO42-的定性检验在不同的情景中其检验方法也不尽相同。
教科书在谈及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时未能充分考虑几种离子的干扰,笔者就此谈一点个人看法。
关键词:SO42-的定性检验盐酸酸化离子干扰 BaCI2溶液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化学1(必修)》,笔者对教科书中P46相关硫酸根离子的检验谈点自己的看法。
宝贵意见。
突破02 浓硫酸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高一化学同步重难点专项突破(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氧化硫,接着再次验证二氧化硫是否全部被氧
化吸收,最后才验证二氧化碳。
练习1:下列现象反映了硫酸的哪些主要性质
(1)浓硫酸滴在木条上,过一会儿,木条变黑。 (1)脱水性;
(2)敞口放置浓硫酸时,质量增加。
(2) 吸水性;
(3)锌粒投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
(3) 酸性;
为己有”,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有水则吸);
若原物质中无“H2O”,只是含有氢原子和氧
原子,则“H2O”是通过反应生成的,体现了浓
硫酸的脱水性(无水则脱),浓硫酸的脱水性就
是其具有强腐蚀性的原因之一。
吸水性的应用:可以作干燥剂, 可以干燥的气体,如
H2、O2、Cl2、CO2、CO、CH4、SO2、N2、NO2、NO、HCl。
粉末
CuSO4·
浓硫酸
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
5H2O
固体由白色变为黑色
浓硫酸 蔗糖
海绵状,并放出有刺激
性气味的气体
硫酸的酸性比盐酸
强
浓硫酸表现酸性和
强氧化性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发生物理变化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强氧化性
解析:将浓硫酸滴入浓盐酸中,浓硫酸被稀释,放出大量的热,促进了氯化氢的逸出,A项错
误;浓硫酸与铜反应需在加热条件下进行,B项错误;浓硫酸使CuSO4·5H2O失去结晶水,表现
(2)钡盐的选择。
−
所用的钡盐不能是Ba(NO3)2,一般用BaCl2,因为在酸性条件下,S 、
−
−
HS−
、SO
等会被溶液中的N
氧化为S
,
2
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及有关应用
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使用高纯度试剂
选用高纯度的试剂,减少杂质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引入校正因子
针对可能存在的系统误差,引 入校正因子进行修正,提高结 果的准确性。
应用先进技术
采用如光谱法、电化学法等先 进技术,提高硫酸根离子检验
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THANKS
实验步骤与操作注意事项
01
操作注意事项
02
1. 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环境的清洁和整洁,避免杂质的
干扰。
2. 准确称取试样和滴定剂,避免误差的产生。
03
实验步骤与操作注意事项
3. 在滴定过程中,要控制滴定速度,使反应充分进行。 4. 滴定终点要准确判断,避免过早或过晚停止滴定。
结果计算与误差分析
实验步骤与操作注意事项
1. 避免污染
实验过程中需保持清洁,避免杂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控制实验条件
保持恒定的温度、湿度等实验条件,以获得准确可靠的数据。
3. 正确使用仪器
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损坏仪器或影响实验结果。
结果解读与局限性讨论
结果解读
根据光谱比对结果,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硫酸根 离子。若样品光谱与标准光谱一致,则表明样品 中含有硫酸根离子;若不一致,则表明样品中不 含或含有其他离子。
干扰物质排除技巧分享
沉淀法
利用沉淀反应将干扰物质 与硫酸根离子分离,如加 入氯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 。
掩蔽法
加入掩蔽剂与干扰物质形 成络合物,使其暂时失去 干扰能力,如加入酒石酸 钾钠掩蔽铁离子。
离子交换法
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将硫酸 根离子与其他离子分离, 达到排除干扰的目的。
硫酸根离子检验的困惑解析
硫酸根离子检验的困惑解析
邢入德
【期刊名称】《化学教学》
【年(卷),期】2011(000)005
【摘要】本文通过对多种版本教材中硫酸根离子检验表述的分析,认为教材编写和题目设计中,对被分析溶液的"未知"程度导致了命题不严谨.并提出了限制被检验离子溶液为已知状态以及溶液条件的出题方案.
【总页数】2页(P73-74)
【作者】邢入德
【作者单位】黄埭中学,江苏,苏州,21514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8
【相关文献】
1.浅谈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的检验 [J], 彭晓莉
2.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检验问题的实证研究 [J], 黄新阶;姚志红
3.解析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J], 左艳
4.硫酸根-氯离子共存环境下砂浆硫酸根离子扩散性能研究 [J], 邹锦宇;张研;陈达
5.硫酸根离子和限制饲料摄入量对口服硒中毒的影响——铜与硫酸根离子对硒中毒影响的比较研究〈Ⅱ〉 [J], 危克周;H.D.Stowe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硫酸根离子检验知识点
硫酸根离子检验知识点《关于硫酸根离子检验知识点,咱唠唠嗑》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硫酸根离子检验这个知识点,这可是化学世界里一个相当重要的玩意儿呢!咱得先知道,为啥要检验硫酸根离子呀?这就好比在茫茫人海中要找出那个特别的人一样。
在化学的混合物里,我们得把硫酸根离子这个“家伙”给揪出来,看看它到底在不在那里捣鬼。
那怎么检验呢?嘿嘿,这就用到了一个神器——氯化钡溶液。
就像孙悟空有金箍棒一样,我们有氯化钡来打妖怪。
把它往可能有硫酸根离子的溶液里一倒,如果出现了白色沉淀,那就有点意思了。
不过啊,可别高兴得太早。
这白色沉淀可不一定就是硫酸根离子搞出来的。
还有可能是碳酸根离子这些家伙也来冒充呢!就像生活中有些人总爱装模作样。
所以这时候,我们得来点狠招,加稀盐酸!如果沉淀溶解了,那就是碳酸根离子这个捣蛋鬼在捣乱;要是沉淀不溶解,哈哈,那基本上可以确定就是硫酸根离子没跑啦!我记得我刚开始学这的时候,那叫一个晕乎啊!老是分不清这沉淀那沉淀的。
有次做实验,我满心欢喜地以为找到了硫酸根离子,结果却是个大乌龙,尴尬得我哟!不过没关系,咱多练练就有经验了。
就像打游戏,刚开始总是被虐,慢慢就厉害了。
其实检验硫酸根离子这个知识点虽然重要,但也别把它想得太可怕。
就跟交朋友一样,多了解了解,熟悉了就知道它的脾气了。
而且,一旦掌握了,那感觉可太棒啦!化学的世界就是这么有趣又神奇,一个小小的硫酸根离子检验都能让我们学到这么多东西。
所以啊,大家别看到化学就头疼,试着去发现其中的乐趣,就像探索一个神秘的宝藏一样。
好啦,说了这么多,希望我的这些感受和见解能让大家对硫酸根离子检验这个知识点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让我们一起在化学的海洋里快乐畅游吧!。
酸雨中硫酸根离子含量的测定的实验反思
酸雨中硫酸根离子含量的测定的实验反思首先我们测定了样品的硫酸根离子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加入0.2ml硫酸铜溶液于100g样品中所得结果为-3.7g,但加入1ml硫酸铁溶液后再次测定时的结果就变成了-14.00g,同样再次滴加硫酸铜溶液也没有什么作用。
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滴加的量太少以及标准溶液未过期等原因造成的。
在下一个日子里又重复着进行了多组对比实验,终于找到了使实验步骤正确顺利完成的方法和道理:即实验所需量取瓶、搅拌勺必须放在漏斗顶部;试剂配制好要快速塞紧管口,并迅速倒入容器内摇匀且保证准确无误;每次装置接触空气之前都应让导气管与大气相通避免泡沫产生等等。
随后把硫酸盐溶液转移到石英坩埚中,采用了另外的滤纸进行吸附,这样既增加了滤纸浸湿的面积而且还防止了固体析出。
当我们观察到其中一块纸片呈深蓝色时马上意识到白纸不够用了,虽然赶忙去倒入白色瓷板,但还是慢了一拍,最终还是错失了检测蓝光中颜色信息,实际操作效果很不令人满意。
我知道自己再次犯了没有熟悉掌握方法的毛病,回想起来整个事件的发生真是“得从头”开始思考,因为上课十分关注老师讲解的内容,所以当初做过一些题目时总认为高枕无忧只要努力听课和答题背会就能拿优秀,并没有意识到或者说没想到老师给我指出今天实验的成功归根到底还是基础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相结合,临时抱佛脚无济于事这个问题真心觉得惭愧……据我自己近期测定的数据显示下降速度由第一天的6.6g/ l 降至1.0g/ l,落差达到四倍左右,由此推算下去最后值(1)也肯定小于现阶段的稳态值,所以其中肯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甚至更糟糕的地方。
就像每天穿衣服打扮一样认为会跟别人一模一样才是美,却忽略了千姿百态各异精彩纷呈的魅力……毕竟短短几年的大学生活哪怕全凭借运气能真正参悟透点什么并非易事!稍许反省过后我做了进一步细致化准备工作便开始使用以上的模式重新尝试设计其他实验研究,更加谨慎了一些,主要对手边的材料认真斟酌详细使用确保万无一失,基本全班的三十二位专业同学花费七周分批脱产全天候训练营打磨演绎具体操作流程,初衷就是旨在培养具备持续不断坚韧不拔耐磨抗拉长寿命之安全经典耐碱性的烧杯玻璃水浴皿。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2+
2能检验SO4 吗?
加入BaCl2溶液
实验探究
得出结论
现象 1 稀H2SO4 离子方程式 现象 2 Na2SO4溶液 离子方程式 现象 3 Na2CO3溶液 离子方程式
产生白色沉淀
Ba +
2+
2SO4
= BaSO4↓ = BaSO4↓ BaCO3↓
产生白色沉淀
Ba +
Ba
2+
2+
2SO4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探究
白色沉淀
实验分析 得出结论
2不能排除SO3 的干扰
学习新知
二、只用Ba
提出问题
2+
2能检验SO4 吗?
实验探究
2+ 2为了排除CO3 、Ag 和SO3 的干扰, 2必须用酸配合钡盐来检验SO4 。
得出结论
学习新知
三、如何用酸和Ba
(一)试剂选择
稀HCl
2+
2来检验SO4?
酸
钡盐
BaCl2溶液 Ba(NO3)2溶液
提出问题
实验探究
Ba
2+
2可用来检验SO4
得出结论
学习新知
二、只用Ba
提出问题
2+
2能检验SO4 吗?
实验探究
当某未知溶液遇到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
2淀,一定说明其中有SO4 吗?
得出结论
学习新知
二、只用Ba
提出问题
2+
2能检验SO4 吗?
实验2
实验探究
得出结论
学习新知
二、只用Ba
提出问题
最佳方案 方案8
关于中量元素肥料产品中硫酸根离子
关于中量元素肥料产品中硫酸根离子1硫酸根检定的重要性1.1 硫是作物必需营养元素硫不是叶绿素的成分,但影响叶绿素的合成,这是由于叶绿体内的蛋白质含硫所致。
大部份蛋白质中都有含硫氨基酸。
硫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也很重要。
二硫键可以共价交叉联结两个多肽链或一个多肽键的两端,使多肽结构稳定。
两个各胱苷肽分子的硫氢基相结合形成二硫键。
铁氧还蛋白是一种含硫基化合物,参与亚硝酸还原、硫酸盐还原、分子态氮的固定、氨的同化以及光合作用等过程。
在无机养分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中都有铁氧还蛋白参与。
另外硫还参与三羧酸循环促进有氧呼吸,还可形成脂肪酸。
1.2 土壤硫素输出远大于输入我国南方丘陵山区水稻栽培素有利用硫磺、石膏作沾秧根和塞兜的习惯。
随着20世纪60年代以后化肥工业的发展,硫素曾作为一些化肥副成分被带入士壤。
近20年来随着无硫或低硫高浓度化肥品种的增加和应用以及环境保护立法,土壤硫素输出远大于输入。
1.3 硫酸根检定的重要性由于土壤硫素缺乏问题日益严重,硫的缺乏已成为影响我省花生、蔬菜等生长的重要原因,所以必须在缺硫的土壤增施中量元素硫。
而硫肥的好坏是以硫酸根含量的高低为标志的,所以必须认真做好硫酸根的检定。
2硫酸根测定方法硫酸根测定一般使用重量法、容量法、光度法。
2.1三种方法的原理2.1.1重量法将试样溶液用盐酸调至弱酸性,在加热近沸下加入适当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定量地沉淀试样溶液中的硫酸根,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
沉淀经过滤、洗涤、烘干、称量、计算硫酸根的含量。
2.1.2容量法在试样溶液中,加入对硫酸根离子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将硫酸根沉淀为硫酸钡。
过量钡盐在溶液的PH值为10,镁盐存在的条件下,以铬黑T为指标剂,用EDTA进行反滴定,间接测定硫酸根的含量。
2.1.3光度法试样溶液中加入铬酸钡悬浮液,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根离子置换出的铬酸根离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间接求出硫酸根的含量。
2.2三种方法的对比2.2.1重量法为仲裁法三种方法中,重量法是化学分析的经典方法,准确度最高,为仲裁法。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
硫酸根离子是检测在水中存在的重要离子之一,它是污染物的主要指标之一。
对于某些饮用水厂,检测水中硫酸根离子的量及其分布对饮用水的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如何准确有效地检验出水中的硫酸根离子,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方法可以分为实验室检验和现场检测两种,实验室检验方法
以分析萃取法为主,常用的分析方法为紫外分光光度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浊度计法及电导率法等。
其中,紫外分光光度分析是目前普遍用于检测硫酸根离子的主要方法,基本原理是硫酸根离子在一定分光光度条件下与指示剂发生色变,根据折算关系计算出相应的离子浓度。
而现场检测的方法中,最常见的是自动监测方式,即用相应的仪器仪表自动采
集水中溶解氧、硫酸根离子、水温、PH等参数值,该方法具有快速、精确且方便
操作等诸多优点,提高了检测硫酸根离子的准确性。
在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根离子时,它的表现形式会很明显,比如在室温下,可
会呈现出棕黄色沉淀;在高温高硫酸根离子浓度的水中可呈深黄色溶液;在多硫酸根离子及污染物高浓度的水中,可出现类似煤油或洗衣粉的沉渣,甚至会有气体放出。
总之,从水中观察到有类似这些现象,很有可能是硫酸根离子积聚导致的。
综上所述,硫酸根离子在水中的存在对饮用水的质量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在
检验水质时,一定要精确有效地检测出水中的硫酸根离子,以保障人们的生活质量。
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方法及原理
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方法及原理硫酸根离子(SO42-)是一种常见的阴离子,在许多化学和环境应用中都有重要的作用。
检测和测量硫酸根离子的存在和浓度是很重要的,因为硫酸根离子可以引起环境污染,以及在工业和农业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来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存在。
1.硬水检测法硬水中通常含有高浓度的硫酸根离子。
可以通过一种称为石碱滴定法的方法来检测硫酸根离子含量。
该方法利用硫酸根离子和硬水中的钙离子发生沉淀反应,然后通过滴定的方式测量所需的水溶液体积,从而计算出硫酸根离子的浓度。
2.铁氯化物法硫酸根离子可以与铁离子产生一种紫色络合物。
通过向水溶液中加入一些铁氯化物,可以观察到溶液的颜色变化。
如果溶液变为紫色,则表示存在硫酸根离子。
这种方法是一种快速而粗略的检测方法,不适合定量测量。
3.工业应用硫酸根离子在一些工业过程中也是很重要的。
例如,在矿石提取和废水处理过程中,需要测量硫酸根离子的浓度。
这可以通过使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或光谱分析法来实现。
离子选择性电极是一种特殊的电极,可以选择性地测量特定离子的浓度,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光谱分析法则利用硫酸根离子与特定试剂反应后形成的特征光吸收或荧光特性来测量其浓度。
4.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的简单测试如果只是想快速判断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可以使用一种简单的测试方法。
将一些溶液放置在铯盐或钾盐的火焰中进行加热,如果呈现蓝紫色的火焰,则表示溶液中存在硫酸根离子。
这些方法只是硫酸根离子检测的几种常用方式,根据不同需要和实验条件,可能会采用其他更为精密的分析方法。
总的来说,检测硫酸根离子可采用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仪器方法和特异性好、响应时间短的化学试剂,结合所需的分析精度和检测灵敏度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一,硫酸根离子1,检验原理:硫酸和硫酸盐中的硫酸根离子能和氯化钡中的钡离子结合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硫酸钡白色沉淀,利用此反应可以检验物质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
2,检验试剂:氯化钡和稀硝酸。
3,检验方法: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向其中滴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说明原溶液中含有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
二,碳酸根离子1,检验原理:利用碳酸盐中的碳酸根离子和盐酸产生的氢离子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
2,检验试剂: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3,检验方法:取少量试样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并通入澄清石灰水,生成白色浑浊,说明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三,氯离子1,检验原理:利用盐酸或盐酸盐中的氯离子和硝酸银中的银离子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银。
2,检验试剂:硝酸银和稀硝酸。
3,检验方法: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溶液中含氯离子。
四,铵根离子1,检验原理:利用铵盐中的铵根离子与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检验试剂:氢氧化钠溶液和红色石蕊试纸。
3,检验方法:取少量试样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有气泡产生,闻到刺激性气味,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说明溶液中含铵根离子。
五,碳酸氢根离子1,检验依据:组成里含有HCO3-的盐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该气体可以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
2,检验试剂: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3,检验方法:取少量待测样品,加入少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试样为碳酸氢盐。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Na2SO3 溶液
现象
原 理
现象
原 理
现象
原 理
先加入硝酸
无明显现象
再加入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Na2SO4与硝酸不反应 有气泡产生
Na2SO4+ BaCl2=BaSO4 +2NaCl
无明显现象
Na2CO3+2HNO3=2NaNO3+CO2 +H2O
有气泡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
Na2SO3被硝酸氧化成Na2SO4,同时生成NO气体
(2)不用HNO3酸化,防止SO32-被HNO3氧 化成SO42-而造成干扰。
[讨 论]:
1、设计一实验证明Na2SO3是否变质? 2、如何用实验方法鉴别NaCl、Na2SO4、 NaNO3、Na2CO3?
NaCl、Na2SO4、NaNO3、Na2CO3
+ Ba(NO3)2
有白色沉淀生成
无白色沉淀生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实验探究一]:
Na2SO4 溶液
Na2CO3 溶液
Na2SO3 溶液
先加入BaCl2溶液
再加入足量盐酸
现象
原 理
现象
原 理
现象
原 理
产生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不溶解
Na2SO4+ BaCl2= BaSO4 +2NaCl
BaSO4不与盐酸反应
产生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溶解,产生气体
Na2CO3+ BaCl2=BaCO3 +2NaCl BaCO3+2HCl= BaCl2+CO2 +H2O
Na2SO4、Na2CO3
继续加HCl
易错辨析硫酸根检验的误区及方法-完整版PPT课件
易错辨析:
SO24-检验的方法及误区
➢ 1.易错警示 ➢ 2误区及方法
原理
只加可溶性钡盐,不酸化
试 剂
SO24-
检验
检验的 误区
误将 Ag+、Pb 2+
判断成
SO
2- 4
检验的方法
误将 SO23-判断成 SO24-
加足量
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
蕊试纸变蓝;
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 BaCl2 溶液,产生的 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根据实验不能确认其在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B )。
A.Br-
B.SO24-
C.H2SO3
D.NH+ 4
转 解析
待测液 稀盐酸酸化 取清液
滴加 BaCl2溶液
有无白色沉淀 (判断有无 SO24-)
典例剖析
【典例】 下列四种溶液中一定存在 SO24-的是( C )。
A.向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向乙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入盐酸, 沉淀不溶解
C.向丙溶液中加入盐酸使之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有 白色沉淀产生
D.向丁溶液中加入硝酸使之酸化,再加入硝酸钡溶液,有
白色沉淀产生
解析显/隐
解析 甲溶液中可能存在 SO23-、CO23-或 Ag+;乙溶液可能 存在 Ag+;丁溶液用硝酸酸化,若溶液中存在 SO23-和 HSO- 3 , 会被氧化成 SO24-,无法判断。
体验自悟
【体验】 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 Br-、SO24-、H2SO3、NH+ 4 ) 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絮语:关于SO42−检验的问题,很多人认为很简单,意思是说就按照教材中说的去做,先加稀盐酸后加BaCl2溶液,经过我质疑之后,很多人又说没有办法。
说来惭愧,每当讲到SO42−检验时,心里就没底,网上的争论也非常的热。
我思索了二十三年,写了二十三年,这一稿自认为很满意了,请编辑审查!硫酸根离子检验的困惑解析邢入德江苏省黄埭中学江苏苏州 215143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多种版本教材中硫酸根离子检验表述的分析,认为教材编写和题目设计中,被测溶液的“未知”程度导致了命题不严谨,并提出了限制被测溶液为已知状态的命题方案。
关键词 SO42−离子检验正文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是中学阶段必须掌握的几种离子的检验之一,也是考试说明圈定的知识点。
关于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一直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各种版本的教材各说其辞。
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SO42−的检验变得如此纠结和困惑1 关于硫酸根离子检验的各种表述(1)人教版第一册(必修)第82页,1995年10月第2版:“由此可见,用可溶性钡盐溶液和盐酸(或稀硝酸)可以..检验硫酸根离子(SO42−)的存在。
”(2)人教版第一册(必修加选修),2003年6月第1版:“在实验室里.....,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时,常常..先用盐酸(或稀硝酸)把溶液酸化,以排除CO32−等离子可能造成的干扰。
再加入BaCl2[或Ba(NO3)2]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出现,则说明原溶液中有SO42−存在”。
(3)人教版“化学1”第6页,2007年3月第3版:“在溶液中解离能产生SO42−的化合物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BaSO4沉淀。
利用这一反应可以检验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
例如,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SO4+ BaCl2=BaSO4↓+2NaCl。
”(4)沪教版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第17页,2007年1月第1版:“在实验室里,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时,常常先用盐酸把溶液酸化,排除CO32−等离子可能造成的干扰,再加入BaCl2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出现,则说明原溶液中肯定有SO42−存在。
”(5)苏教版“化学1”第22页,2009年6月第5版:“人们常用..向溶液中加入酸性氯化钡溶液的方法来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
”(6)鲁教版“化学1”第46页,2007年7月第3版:“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都能描述化学反应,但离子方程式的描述更加本质,所表示的不仅仅是一个化学反应,而是一类化学反应,并揭示了这类化学反应的实质。
例如,可溶性钡盐与可溶性硫酸盐(或硫酸)在溶液中反应的实质是Ba2+与SO42−结合生成难溶性的硫酸钡(BaSO4),其离子方程式为:Ba2+ + SO42−= BaSO4↓。
利用离子反应可以检验某种(或某些)离子是否存在。
”不难看出,上述表述中,(2)、(4)、(5)的表述基本相同,都是给出了检验SO42−的具体方案,这也是现在课堂教学中被广泛接受的一种,(1)、(3)、(6)只是给出了检验SO42−的反应原理。
根据(2)、(4)、(5)的表述,有人设计出下面一道常见的试题:三位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方案,并都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设计的方案一致,即可证明试液中含有SO42−。
方案甲:试液BaCl2溶液足量稀盐酸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方案乙:试液BaCl2溶液足量稀盐酸无沉淀白色沉淀试评价上述各种方案是否严密,并分别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是方案乙严密,理由是方案甲中Ag +会干扰,方案丙中SO 32−被稀硝酸氧化会干扰,方案乙因排除了Ag +、SO 32−的干扰而被认为严密。
2 对经典检验方法的挑战最近,又有人发现,向“未知溶液”中先加稀盐酸,后加BaCl 2溶液的方案也不严谨,若“未知溶液”中同时含有SO 32−和NO 3−,先加稀盐酸后,发生如下反应:3SO 32−+2H + + 2NO 3− =3SO 42−+2NO ↑+ H 2O ,新生成的SO 42−对检验会产生干扰,于是乎围绕“未知溶液”中SO 42−的检验的问题,又展开了新一轮的探究,并形成了许多检验方案。
(1)把溶液先用盐酸酸化,若没有气泡生成(或试管口气体没有颜色变化),再加入BaCl 2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出现,则说明原溶液中肯定有SO 42−存在。
这一方案是在有意识回避SO 32−和NO 3−共存的情况。
(2)有人提出先测“未知溶液”的酸碱性,若溶液呈酸性,则不可能出现SO 32−和NO 3−共存的情况,此时可以先加入稀盐酸,以排除Ag +、Hg 22+等离子的干扰,然后加入BaCl 2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若溶液呈碱性,则不可能含有Ag +、Hg 22+,但可能含有SO 32−和NO 3−,此时先加过量Na 2S 溶液,再逐滴加入过量盐酸,利用S 2−的还原性比SO 32−强的性质,NO 3−与过量的S 2−先反应而除去,使SO 32−免于被NO 3−氧化,2NO 3−+3S 2−+8H +=2NO ↑+3S↓+4H 2O ,同时SO 32−也被S 2−还原而除去,SO 32−+2S 2−+6H +=3S↓+3H 2O ,剩余的S 2−与H +结合,生成H 2S 气体从溶液中逸出,再将S 滤除,至此SO 32−和NO 3−的干扰即被排除。
如果“未知溶液”中还含有SiO 32−、C 17H 35COO −等离子,在盐酸条件下分别生成沉淀,过滤除去。
最后向溶液或滤液中加入BaCl 2溶液,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沉淀。
(3)还有人参照特殊专业对SO 42−的定量检测,列举出重量法、比浊法、EDTA 滴定法、分光光度法、光度滴定法、电位滴定法、直接滴定法、离子色谱法等方法,其中有的方法准确度极高,1 m L 溶液中含10μg SO 42−都能检测出来。
可能受这种争论的影响,现行各种版本的教材在表述上显得非常纠结,使用“在实验室里”、“可以”、“常常”、“常用” 这些模糊字眼,其中人教版、鲁教版干脆抛弃了“盐酸酸化论”,只告诉反应实质:Ba 2+ + SO 42−= BaSO 4↓,BaSO 4不溶于水,不溶于稀盐酸。
3 “未知溶液”惹的祸关于SO 42−的检验方法,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各种教材遮遮掩掩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很多人对教材的严谨性提出质疑“未知溶液”惹的祸。
在教材表述以及离子检验的命题中,都没有界定离子存在的环境到底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这就造成混乱。
多数教材关于SO 42−的检验方法,都是针对或暗指Ag +、SO 32−、CO 32−等几种离子造成的干扰,但都没有明确说明溶液的成分是指定的或已知的,读者都是按“未知溶液”去理解的,既然溶液成分是未知的、开放的,设计方案时就应考虑到更方案丙: 试液Ba(NO 3)2溶液足量稀硝酸无沉淀白色沉淀多离子可能造成的干扰,如F −、PO 43−、HPO 42−、C 2O 42−、AlO 2−、SiO 32−、C 17H 35COO −等更多我们不知道性质的离子,它们的钡盐是否溶于水是否白色沉淀是否溶于稀盐酸在“未知溶液”中检验SO 42−时为什么不考虑它们的干扰既然离子存在的环境是未知的,试图定制一个绝对化、万能的检验方案,当然是经不起推敲的。
回顾前述题目中的检验方案(甲、乙、丙),题目对“试液”未作限制,应是“未知溶液”,既然是“未知溶液”,那么方案乙的严密性就值得商榷。
有些教材在编写上还存在另一个误区,关于离子的检验到底应告诉反应原理,还是检验方案我认为,受篇幅限制,教材中编写的应是反应原理,而非检验方案。
反应原理是指发生的反应和有关物质的性质,而检验方案则要求具体、严谨,有的教材把离子的检验定位于反应原理,所以表述上非常简洁,有的教材把离子的检验定位于检验方案,所以表述上非常纠结。
4 解决问题的途径(1)把被检验的离子限制在已知状态。
在离子检验试题的设置上,如果把样品置于完全开放的状态,不仅试题的科学性值得怀疑,也不利于探究学习的开展,若把离子限制在已知溶液中,试题可操作性就强。
例一,设计实验方案,证明K 2SO 4和NaCl 溶液中含有SO 42−;例二,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 +、Cl −、CO 32−、SO 32−、SO 42−,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SO 42−这样把问题限制在半开放状态,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开展实验探究,也避免了众多人的质疑。
然而很多编者或命题人根本不从学习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不体谅学习者的难处,总喜欢让学生在“未知溶液”中检验某种离子,好象这样更能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殊不知已把学生引入死胡同。
比如,前述SO 32−和NO 3−共存的情况,如果干扰SO 42−检验的离子只有这两种,即溶液是已知的,处理起来比较容易,如果在“未知溶液”中考虑SO 32−和NO 3−共存的情况,问题就麻烦了!(2)采取极端思维的方式命题。
例如,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A.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SO 42−;B.向某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SO 42−;C.向某溶液中加入Ba(NO 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SO 42−。
显然,这三种说法都是错误的。
这种采取极端思维方式命题,让学生知道Ag +、SO 32−、CO 32−、Mg 2+会对SO 42−的检验产生干扰就达到目的了。
5 几点感言(1)在教学中,有的老师总想为学生设计出一些万能“公式”、“定理”、“方法”,以不变应万变,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关于SO 42−的检验方法,应只告诉检验时发生的反应,Ba 2+ +SO 42−=BaSO 4↓,BaSO 4不溶于水、不溶于稀盐酸的性质,以及可能干扰的离子,方法不能太具体,其实SO 42−不一定来自可溶性硫酸盐,还可能是稀硫酸,所加的Ba 2+溶液也不一定是BaCl 2溶液,还可能是Ba(OH)2溶液或Ba(NO 3)2溶液,至于加哪种含Ba 2+的溶液,是否需要加稀盐酸,要看“已知溶液”中实际干扰的离子是什么,也就是说并不需要造一个万能的公式。
(2)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不应忽视中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层次,中学阶段应注重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教学,提倡探究学习,但不能违反教学的基础性,偏离教学的正常方向,从而加大了教学的难度,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引入茫茫无边的未知世界。
(3)不只是SO 42−的检验如此,其它离子的检验也不宜在“未知溶液”环境中进行。
作者简介邢入德,中学高级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1987年参加工作。
电话0 Email:投稿时间2010年9月12日发表于《化学教学》2011年第5期邢入德老师:您好!您的文章《揭秘硫酸根离子检验的困惑》,因为文章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请您根据我们的要求进行修改,谢谢!文章能说明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问题症法提出(三)和解决途径(四)都很有特色,但第一部分太长,建议压缩!要求:1.第一部分引用的教材请说明具体版次,不要用“最早”“现行”等词;2.摘要写的像“引言”,需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