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各种名词解释
GIS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事件过程:有一个相关联的对象,当相应的事件发生时运行代码。
子过程:没有相关联的对象,必须被调用才能运行,无返回值函数(FUNCTIONS):没有相关联的对象,必须被调用才能运行,有返回值过程级变量:只在申明变量的过程中可见。
模块级变量:在所申明的模块中有效。
公有级变量:在项目的所有模块中均有效。
类:是一个蓝本或模板,它定义了由其生成的对象所具有的属性和方法。
对象:是由类创建的具体事物。
类库:是包含多和类的单个文件。
COM:组件对象模型,是用来连接软件组件或模块的一个协议,COM类:用接口来组织属性与方法,一个COM类会有很多接口。
接口:接口是定义方法和属性的一个逻辑组查询接口:当对一个类进行实例化时,你只能使用一个接口,但实例化后,你就可查询任何其它的接口。
在同一个对象上使用附加的接口。
多态性:类可以提供具有不同执行的相同接口。
抽象类:是用来组织特定的子类,不可创建和实化成对象,无实际对象。
CoClass :Creatable Class 可创建类,可由NEW关键字实例化的一种类。
枚举:是在一个对象中包含的对象包,有一个简单接口,该接口有2个方法:Next:引用枚举中的下一项;Reset:将指针移回枚举的顶端。
Map:是图层的集合。
要素层:是一种FeatureClass类型的数据集。
FeatureClass:是具有简单要素类型(点、线、多边形)、普通属性集和普通空间参考的数据集。
Workspace:是一个包含数据的文件夹ArcInfo Workspace:一个包含coverage和INFO子目录的目录。
Shapefile Workspace:包含Shapefiles的目录。
Access Workspace:包含表和要素数据集的个人geodatabase.SDE Workspace包含表、要素数据集和层的ArcSDE实例。
Raster Workspace:包含格网和图像。
TIN Workspace:包含TINs要素数据集(FeatureDatasets):是要素类的集合。
GIS重要名词解释
GIS重要名词解释:1、宗地:是地籍调查的基本单元,是指被权属界线所封闭的一个地块。
2、元数据:关于数据的数据,对数据内容的全面描述,其目的是促进数据集的高效利用和充分共享。
使用元数据的理由:性能上:完整性、可扩展性、特殊性、安全性;功能上,差错功能、浏览功能、程序生成。
3、C/S和B/S:C/S是Client/Server的简称,是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的网络架构;B/S是Browser/Server的简称,是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网络架构。
4、缓冲区:缓冲区又称为影响区或影响带,是指围绕某一地理要素的一定宽度的区域5、拓扑结构:空间拓扑结构是指两个空间目标在拓扑变换下保持不变的空间关系,比如相邻、相交、相接等关系。
6、SQL:SQL全称是“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一种数据库查询和程序设计语言,用、于存取数据以及查询、更新和管理关系数据库系统。
包括数据操作、数据定义和数据控制。
7、实用型GIS:实用型地理信息系统或者称为面向项目的信息系统,是一类有具体应用目标,为特定区域或者专题(专业)的管理决策服务的实用GIS。
8、电子地图: 电子地图是地图制作和应用的一个系统,是由电子计算机控制所生成的地图,是基于数字制图技术的屏幕地图,是可视化地图。
9、投影变换:投影变换是研究从一种地图投影点的坐标变换为另一种地图投影点的坐标的理论和方法。
10、数字高程模型: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
它是用一组有序数值阵列形式表示地面高程的一种实体地面模型,是数字地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简称DTM)的一个分支。
一般认为,DTM是描述包括高程在内的各种地貌因子,如坡度、坡向、坡度变化率等因子在内的线性和非线性组合的空间分布。
71、数据字典:是描述数据的信息集合,是对系统中所有使用数据元素定义的集合。
gis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软件系统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建模,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2、数据:指某一目标定性,定量描述的原始资料。
包括数字,文字,符号,图形,图像,以及它们能够转换的数据等形3、信息: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像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信息与数据的联系与区别(1)信息与数据是不可分离的;(2)信息是内涵,数据是载体。
信息由与物理介质有关的数据表达,数据中所包含的意义就信息;(3)数据是记录下来的某种可以识别的符号,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也可以加以转换,但其中包含的信息内容不会改变。
(4)信息可以离开信息系统而独立存在,也可以离开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和阶段而独立存在;而数据的格式往往与计算机系统有关,并随载荷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5)数据是原始事实,而信息是数据处理的结果;(6)不同知识、经验的人,对于同一数据的理解,可得到不同信息关系:数据是信息的表达形式,是信息的载体;而信息是数据中蕴含的事物的含义,是数据的内容。
数据只有通过解释才有意义,才能成为信息。
4、地理数据:是与地理环境要素有关的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5、地理信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数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6、空间数据:地理现象的空间位置及其相互关系,其数据称为空间数据。
7、游程编码结构:是逐行将相邻同值的栅格合并,记录合并后栅格的值及合并栅格的数量(目的;8、压缩栅格数据量,消除数据间的冗余)9、属性数据:地理现象的名称类型和数量等,其数据称为属性数据。
24、空间特征:是指空间对象的位置及与相邻对象的空间关系或拓扑关系;时间特征是指空间对象随着时间演变而引起的空间和属性特征的变化。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
1、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 即gis )——一门集计算机科学、 信息学、地理学等多门科学为一体的新兴学科, 它是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支持下, 运用系 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以提供对规划 、管理、决策和研究所需信息的空间信息系统。
2.栅格——栅格结构是最简单最直接的空间数据结构, 是指将地球表面划分为大小均匀 紧密相邻的网格阵列, 每个网格作为一个象元或象素由行、列定义, 并包含一个代码表示 该象素的属性类型或量值, 或仅仅包括指向其属性记录的指针。
因此, 栅格结构是以规则 的阵列来表示空间地物或现象分布的数据组织,组织中的每个数据表示地物或现象的非几何属性特征。
特点:属性明显, 定位隐含, 即数据直接记录属性本身, 而所在的位置则根据行列号转换为相应的坐标,即定位是根据数据在数据集中的位置得到的,在栅格结构中,点用一个栅格单元表示;线状地物用沿线走向的一组相邻栅格单元表示,每个栅格单元最 多只有两个相邻单元在线上;面或区域用记有区域属性的相邻栅格单元的集合表示,每个 栅格单元可有多于两个的相邻单元同属一个区域。
3.矢量——它假定地理空间是连续, 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尽可能精确地表示点、线、 多边形等地理实体, 坐标空间设为连续, 允许任意位置、长度和面积的精确定义。
对于点实体, 矢量结构中只记录其在特定坐标系下的坐标和属性代码;对于线实体, 用一系列坐标对的连线表示;多边形是指边界完全闭合的空间区域,用一系列坐标对的连线表示。
4. “拓扑”(topology)一词来源于希腊文,它的原意是 “形状的研究”。
拓扑学是 几何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在拓扑变换下能够保持不变的几何属性——拓扑属性(拓扑属 性:一个点在一个弧段的端点, 一个点在一个区域的边界上;非拓扑属性:两点之间的距离, 弧段的长度, 区域的周长、面积) 。
gis名词解释
1.信息:定义:信息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它以文字、数据、符号、声音、图像等形式记录下来,进行传递和处理,为人们的生产,建设,管理等提供依据。
特性:1)客观性:任何信息都是与客观事实相联系的,这是信息的正确性和精确度的保证;2)适用性:问题不同,影响因素不同,需要的信息种类是不同的。
所建立的信息系统的明确目的性所决定了信息的适用性;3)传输性:信息可在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传输信息的传输网络,被形象地称为“信息高速公路”。
4)共享性:信息与实物不同,信息可传输给多个用户,为用户共享,而其本身并无损失,这为信息的并发应用提供可能性。
2.数据:定义:指某一目标定性、定量描述的原始资料,包括数字、文字、符号、声音、图像等符号。
特性:数据是对客观现象的表示,是用以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数据本身并没有意义。
数据的格式往往和具体的计算机系统有关,随载荷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
3.信息与数据的关系:数据是信息的表达、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是形与质的关系。
只有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才成为信息,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才有意义,成为信息。
信息可以离开信息系统而独立存在,也可以离开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和阶段而独立存在;而数据的格式往往与计算机系统有关,并随载荷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
4.地理信息:定义:是指与研究对象的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它表示地理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图、文、声、像等的总称。
特性:1)地域性:地理信息属于空间信息,位置的识别与数据相联系,它的这种定位特征是通过公共的地理基础来体现的。
这是地理信息区别于其它类型信息的最显著标志;2)多维结构:在二维空间编码基础上,实现多专题的第三维信息结构的组合,为地理系统多层次的分析和信息的传输与筛选提供方便。
3)时序特征:时空的动态变化引起地理信息的属性数据或空间数据的变化。
可以按时间尺度将地理信息划分为超短期的(如台风、地震)、短期的(如江河洪水、秋季低温)中期的(如土地利用、作物估产)长期的(如城市化、水土流失)超长期的(如地壳变动、气候变化)实时的GIS系统要求能及时采集和更新地理信息,使得地理信息具有现势性5地学信息:定义:指与人类居住的地球有关的信息都是地学信息特性:具有无限性、多样性、灵活性等特点。
Gis所有的名词解释
(1) (2) (3) (6) (10) (11) (13) (15) (15) (17) (19) (22) (23) (24) (25) (25) (26) (26) (26)Address matching一种用来在两个使用地址的文件将进行关联的机制。
地理坐标和属性可以从一个地址转换成另一个。
举例来说,一个学生包含地址的文件可以映射到一个街道图层上,该图层包含了学生居住点的点图层的地址。
ADS弧段数字化系统。
一种数字化和编辑的简单系统,用来向图层上添加弧段和标签点。
Allocation在最大阻抗或资源容量范围内于网络终止拍到最近中心的弧段的过程。
AM/FM是英文Automated Mapping/Facilities Management的缩写,是一种基于地理信息上的设备和生产技术管理的计算机图文交互系统,也是一种将图形技术与数据库管理技术相结合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采用AM/FM系统,能实现输配电网络系统的规划、建设、报装、调度、运行、检修和营业用电的计算机辅助管理,是目前在公共事业单位对分散设备(相对发电厂、钢厂等在地理上相对集中的集中设备而言)进行计算机辅助管理的先进、实用和理想的应用软件系统。
AM/FM系统是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上,根据设备工程管理的需要和生产技术管理的要求而开发的一种用于生产运行单位的新的信息管理系统,在很多场合也用AM/FM/GIS来代表AM/FM系统。
Annotation1.对图层特征物进行描述的文本,用来显示而不用于分析.2.在图层中用来标签其他特征物的一个特征类。
其信息包含一个字符串,字符串显示位置和文本特征信息(颜色,字体,大小等)。
又见 TAT。
ANSI美国国家标准组织是一个全国性的标准化协调组织。
也是一个批准与撤消公认标准的组织,ANSI 与国际标准组织关系密切,尤其是ISO,共同致力于发展国际标准,因其在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影响,他们在SQL 与空间扩展SQL方面的工作引起了GIS 界的极大关注。
gis名词解释
gis名词解释GIS(地理信息系统)是指通过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的一套技术和工具。
它将地理空间信息与属性数据相结合,通过数据的空间分布和关联分析,帮助用户理解和解决与地理空间相关的问题。
GIS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术,以下是一些与GIS相关的名词解释:1. 地理信息:指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的信息,包括点、线、面等地理要素的位置、属性和关系等信息。
2. 数据采集: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技术获取地理信息数据的过程,包括地面调查、遥感影像获取等。
3. 数据存储:指将采集到的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组织和储存的过程,可以使用数据库、文件系统等方式进行存储。
4. 数据管理:指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组织、管理和维护的过程,包括数据录入、编辑、更新、查询和删除等操作。
5. 数据分析:指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属性分析的过程,通过对数据的统计、计算和模型建立等方法,得出地理信息的特征和规律。
6. 数据展示:指将地理信息通过地图、图表、报告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的过程,帮助用户理解和传达地理信息数据。
7. 空间数据:指地理信息数据中与地理空间有关的信息,包括地理要素的位置、形状、大小等属性。
8. 属性数据:指地理信息数据中与地理要素属性有关的信息,包括地理要素的名称、类型、数量等属性。
9. 数据关联:指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模式。
10. 地图投影:指将地球表面上的地理空间数据投影到平面上的过程,以便进行地图的制作和使用。
11. 空间分析:指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运算和分析,从中提取出地理信息的空间关系、模式和趋势等。
12. 地图制作:指将地理信息数据转化为地图的过程,包括地图的设计、制图元素的选取和排版等操作。
13. 位置精度:指地理空间数据中位置信息的准确程度,通常使用误差范围或误差半径来衡量。
14. 空间查询:指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条件过滤,提取符合条件的地理要素和相关信息的过程。
GIS名词解释
GIS名词解释GIS(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集成了空间数据获取、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等功能的计算机系统。
它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地理信息,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人口、资源等各种地理现象和现实问题。
GIS的核心概念是“地理”。
地理信息系统将地理信息与空间位置相关联,通过电子化的方式进行存储、处理和展示。
利用GIS,人们可以通过空间分析和地理建模来解决空间问题、制定规划、辅助决策、优化资源利用、提升生活质量等。
在GIS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和理解。
1. 空间数据(Spatial Data):指以空间位置为基础的数据,可以表示为二维或三维的矢量数据或栅格数据。
空间数据是GIS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点、线、面等几何要素及其属性信息。
2. 数据采集(Data Collection):是指获取和收集地理信息数据的过程。
常见的数据采集方法包括GPS定位、数字化、遥感技术等。
数据采集的质量、准确性和全面性直接影响到GIS分析和决策的结果。
3. 数据存储(Data Storage):是指将采集到的地理信息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过程。
常见的数据存储形式包括数据库、文件系统和云存储等。
4. 数据管理(Data Management):是指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组织、分类、存储、更新、查询和维护等操作的过程。
数据管理旨在提高数据的可访问性、有效性和一致性,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5. 空间分析(Spatial Analysis):是指对空间数据进行操作、计算和分析,以发现地理模式、相互关系和隐含规律。
常见的空间分析方法包括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网络分析、地形分析等。
6. 地理可视化(Geovisualization):是指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将地理信息呈现给使用者。
地理可视化可以是简单的静态地图,也可以是交互式的动态地图、三维场景或虚拟现实等形式。
GIS名词解释
LBS位置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又称定位服务,是指通过移动终端和移动网络的配合,确定移动用户的实际地理位置,从而提供用户所需要的与位置相关的服务信息,是利用用户位置信息进行增值服务的一种移动通信与导航融合的服务形式。
(2005)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利用人造卫星进行点位测量导航技术的一种,由美国军方组织研制建立,从1973年开始实施,到90年代初完成。
(1998)XML(可扩展标识语言)是通用标识语言标准(SGML)的一个子集,它是描述网络上的数据内容和结构的标准。
(2004)OGC(OpenGIS协会,OpenGIS Consortium)是一个非赢利性组织,目的是促进采用新的技术和商业方式来提高地理信息的互操作(Interoperablity),OGC会员主要包括GIS相关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制造商,数据生产商以及一些高等院校,政府部门等,其技术委员会负责具体标准的制定工作。
(2004)SIG空间信息栅格(spatial information grid,SIG)是一种汇集和共享地理上分布的海量空间信息资源,对其进行一体化组织与协同处理,从而具有按需服务能力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吴信才)(2004)4D产品指数字线化图(DLG)、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字栅格图(DRG)。
(2005)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简称DEM)是在高斯投影平面上规则格网点平面坐标(x,y)及其高程(z)的数据集。
DEM的水平间隔可随地貌类型不同而改变。
根据不同的高程精度,可分为不同等级产品。
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简称DOM)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对扫描处理的数字化的航空相片/遥感相片(单色/彩色),经逐象元进行纠正,再按影像镶嵌,根据图幅范围剪裁生成的影像数据。
GIS名词解释
数据:是通过数字化或记录下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不仅数字是数据,而且文字、符号和图象也是数据,数据本身并没有意义。
信息:是用数字、文字、符号、语言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以便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作为生产、管理和决策的依据。
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
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筛选、排序、归并、转换、存储、检索、计算,以及分析、模拟和预测等等操作。
传输技术(Transmission technology):指成分利用不同信道的传输能力构成一个完整的传输系统,使信息得以可靠传输的技术。
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它属于空间信息,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多维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特征。
空间信息:是反映地理实体空间分布特征的信息。
空间分布特征包括实体的位置、形状及实体间的空间关系、区域空间结构等。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决策支持系统。
它的定义由两方面组成,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学科,是描述、存储、分析和输出空间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技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地理数据:是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描述自然、社会和人文景观的数据,主要包括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和表格等。
空间数据:是指用来表示空间实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其分布特征诸多方面信息的数据,它可以用来描述来自现实世界的目标,它具有定位、定性、时间和空间关系等特性。
空间数据是一种用点、线、面以及实体等基本空间数据结构来表示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世界的数据。
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演化的特征、结构、格局、过程、地域分异与人地关系等。
GIS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数字城市:数字城市的概念是从"数字地球"发展而来,是数字地球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是综合运用GIS (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测绘技术、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技术、对城市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技术系统。
GPS:全球定位系统。
它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进行点位测量导航技术的一种,系统包括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 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 信号接收机)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不是一个单一星座系统,是一个包括GPS 、GLONASS、COMPASS、Galileo 等在内的综合星座系统。
地理信息产业:地理信息产业是以现代测绘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综合性高技术产业,是采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地理信息资源进行生产、加工、开发、应用、服务、经营的全部活动,以及涉及这些活动的各种设备、技术、服务、产品的实体的集合体。
OPENGIS:由美国OGC(OPENGIS 协会)提出。
是通过新的技术和商业方式提高地理信息处理的互操作性,以一定的规范、标准使用于网上的任何地理数据和地理数据处理达到"无边界",解决地理数据的共享。
投影变换(地图投影):指建立地球表面上的点与投影平面上点之间一一对应关系的数学方法。
投影变换是解决地球椭球面上地物绘制到平面图纸上的问题。
实用型GIS:在较成熟的工具型gis 软件基础上,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应用目的而设计的用于解决一类或多类实际问题的地理信息系统,它具有地理空间实体和解决特殊地理空间分布的模型。
如lis、cgis、ugis。
拓扑关系(topological relation):指满足拓扑几何学原理的各空间数据间的相互关系。
即用结点、弧段和多边形所表示的实体之间的邻接、关联和包含等关系。
拓扑结构(topological structure):明确定义空间结构关系的一种数学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由硬件、软件、数据和人员所组成的一种集成处理空间地理信息的技术体系。
GIS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概念:1. 空间地理信息:指代地球表面和地下的各种现象和要素的地理位置和属性信息。
例如,地形、地貌、土壤、水体、道路等。
2. 数据:GIS的核心是对空间地理信息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数据可以分为两类,即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
矢量数据是用点、线、面等几何模型来表示地理对象的信息,栅格数据则是将地理信息分割成一个个单元格,每个单元格包含一个特定的属性值。
3. 空间分析:通过GIS可以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例如地理查询、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等,以便获取地理数据的更深层次的信息。
4. 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用于存储和管理大量的地理信息数据的软件系统。
通过这个系统,可以方便地对地理数据进行插入、查询、修改和删除等操作。
5. 地图制图:GIS技术可以将各种地理数据转化为地图形式,以便进行可视化和空间分析。
地图制图是GIS中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6. 网络分析:通过GIS可以进行网络分析,例如路径分析、躲避障碍物、服务区分析等。
这对于交通规划、物流配送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7. 空间模型:为了更好地描述和分析地理现象,GIS使用了不同的空间模型,例如栅格模型、矢量模型、层状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地理现象。
8. 元数据管理:GIS采集、处理和分析的地理数据可以很庞大,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数据,GIS系统需要建立元数据库,对数据的来源、属性、质量等进行描述和记录。
GIS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农业、气象、交通、水资源管理等。
通过对地理信息的整合和分析,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更准确、更有针对性的信息支持,帮助他们做出更好的决策。
GIS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数据:是通过数字化或直接记录下的可以被鉴别的符号,是一种未经加工的原始资料。
2.信息:是向人们或机器提供的关于现实世界各种事实的知识,是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它不随载体物理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3.地理信息系统: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
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学科,是描述、存储、分析和输出空间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技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4.对象模型:也称为要素模型,将研究的整个地理空间看成一个空域,地理现象和空间实体作为独立对象分布在该空域中。
5.场模型:也称域模型,是把地理现象作为连续变量或体来看待,如大气污染度、地表温度、土壤湿度和地形地貌等。
6.数据处理:就是对采集的各种数据,按照不同的方式方法对数据形式进行编辑运算,清除数据冗余,弥补数据缺失,形成符合用户要求的数据文件格式。
7.空间内插:是一种通过已知点数据推求同一区域其他未知点数据的计算方法。
8.空间外推:则是通过已知区域数据,推求其他区域数据的方法。
9.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描述性数据信息,说明数据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有关特征的背景信息。
其目的是促进数据集的高效利用,并为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服务。
10.数据库:是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存储在一起的互相有关联的数据集合。
11.数据模型:就是表达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方式,数据库中的数据结构、操作集合和完整性规则集合组成数据库的数据模型。
12.空间数据的查询:一般定义为从空间数据库中找出所有满足属性条件和空间约束条件的地理对象。
13.缓冲区分析:是GIS的基本空间操作功能之一,是指在点、线、面实体的周围,自动建立的一定宽度的多边形。
14.叠置分析:是将有关主题层数据层面进行叠加,产生新数据层面的操作,其结果综合了原来两层或多层要素所具有的属性。
GIS名词解释
GIS名词解释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于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的技术。
它能够将地理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地理现象。
下面将对几个常见的GIS名词进行解释。
1. 地理数据:地理数据是指与地理位置有关的信息。
它可以包括地理坐标、地形高程、土地利用类型、气候数据等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如卫星遥感、GPS测量、地面调查等。
2. 空间数据:空间数据是地理数据的一种形式,它包括地理对象的地理位置信息和形状信息。
例如,一条河流可以用线段表示,一个湖泊可以用多边形表示。
空间数据可以被存储在地理数据库中,并用于地理分析和可视化。
3. 属性数据:属性数据是与地理对象相关的非空间信息。
它描述了地理对象的性质、特征和属性。
例如,一个城市对象的属性数据可以包括人口数量、GDP、人均收入等。
GIS可以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相结合,从而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4. GIS数据模型:GIS数据模型是一种组织和存储地理数据的方式。
常见的GIS数据模型包括矢量数据模型和栅格数据模型。
矢量数据模型将地理对象表示为点、线、面等几何图形,而栅格数据模型将地理对象表示为像素网格。
5. 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是GIS中的一项重要功能,它使用地理数据和各种地理算法来探索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例如,通过空间分析可以确定两个地理对象之间的距离、面积或重叠程度,还可以进行空间插值、地理加权回归等分析。
6. 地图制图:地图制图是GIS中最常见的应用之一。
它将地理数据可视化为地图,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
地图制图可以使用不同的符号、颜色和注记来表达地理信息,并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分级、分类和标注。
7. 地理编码:地理编码是将地址或地名转换为地理坐标的过程。
通过地理编码,我们可以根据给定的地址找到相应的地理位置。
地理编码在导航、地理搜索和地理定位等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8.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领域:GIS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GIS部分名词解释
1、地理信息:与地球表面空间位置数据相关联的信息,是对表达地理特征和地理现象之间关系的地理数据的解释。
2、GIS :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的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惯例、计算、分析和表达数据的能力。
3、GIS 组成: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空间数据、应用人员。
4、GIS 的基本功能:数据采集与编辑、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处理与变换、空间分析与统计、产品制作与显示、二次开发与编程。
应用功能:资源管理、区域规划、国土监测、辅助决策。
5、大地水准面:假设海水面处于静止平衡状态下,将其延伸到大陆下面,构成一个遍及全球的闭会曲面,这个曲面就是大地水准面。
是测量作业的基准面。
坐标系:经线和纬线是地球表面上两组正交的曲线,这两组正交的曲线构成的坐标为地理坐标系。
将椭球面上的点通过地图投影的方法投影到平面上所形成的坐标系为平面坐标系。
高程:由高程基准面(平均海水面)起算的地面点高度。
绝对高程:地面点至平均海水面的垂直高度。
相对高程:地面点之间的高程差。
WGS-84:国际地心坐标系;1954北京坐标系、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现用(陕西泾阳县永乐镇国家大地原点1980西安坐标系);1956黄海高程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GIS 系统硬件GIS 主机外部设备网络设备软件系统地信功能软件基础支撑软件操作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地理数据,具有空间特征、属性特征、时间特征(随时间变化)应用人员6、地图的数学基础:地图投影、控制点、比例尺、地图定向。
7、地图比例尺:地图上微小线段的长度l与实地相对应线段L的水平长度之比为地图比例尺。
1M=lL地图投影: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不可展开的地表曲面映射到平面上或可展开成平面的曲面(圆锥面、圆柱面等)上,最终在地表面点和平面点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地图定向:确定地图上图形的地理方向。
在大于1:10万的各种比例尺地形图上绘制出三北方向和三个偏角的图形。
GIS名词解释
GIS名词解释【数据】是通过数字化并记录下来可以被识别的符号,用以拟定或定量地描述事物的特征和状况。
【信息】是用数字、文字、符号、语言等介质来表示事件、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以便向人们提供关于现实世界的事实的知识,作为生产、管理和决策的依据。
【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现实,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的系统。
【空间数据的分类】是指根据系统功能的及国家规范和标准,将具有不同属性或特征的要素区别开来的过程,以便从逻辑上将空间数据和数据组织不同的数据层,为数据采集、存储、管理、查询和共享提供依据。
【空间数据的编码】也称为特征码,是指将数据分类结果用一种易于被计算机和人识别的符号系统表示出来的过程。
【曲面数据的输入】曲面数据主要是指数字地形模型数据,通常采用对已知高程的离散数据点进行空间插值的方法来生成。
【空间数据压缩】即从空间坐标数据集合中抽取一个子集,使这个子集在规定的精度范围内最好地逼近原集合,而又去的尽可能大的压缩比。
【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库指的是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物理存储介质上存储的与应用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和,一般是以一系列特定结构的文件的形式组织在存储介质之上的。
空间数据库应包括数据库存储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
【空间索引】是指依据空间实体的位置或空间实体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的顺利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其中包含空间实体的概略信息,如标识码、最小外接矩形以及存储地址。
【范围索引】即在记录空间实体的坐标时,同时记录每个空间实体的最大和最小坐标。
【DTM】DTM就是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
地形表面形态的属性信息一般包括高程、坡度、坡向等。
【空间叠合分析】是指在相同的空间坐标系统条件下,将同一地区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的空间和属性数据重叠相加,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
GIS复习(名词解释)
GIS复习一.名词解释1. GIS 定义(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ervice/Science)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分析、显示和应用地理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2. 空间数据质量空间数据质量是指空间数据在表达地理实体的空间特征、属性特征以及时间特征时能够达到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以及三者之间统一性的程度。
3. 空间元数据地理数据和信息资源的描述性信息。
它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的内容、质量、条件和其他特征进行描述与说明,以便用户有效地定位、评价、比较、获取和使用地理空间数据.4. 实体式矢量结构实体式数据结构是指以实体为单位来组织空间数据,对于构成多边形边界的各个线段,以多边形为单元进行组织。
5. TIN不规则三角网,由不规则空间取样点和断线要素得到的一个对表面的近似表示6. 空间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空间数据的集合。
7. 缓冲区分析缓冲区分析是根据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其周围一定宽度范围内的缓冲区多边形实体,然后与其他要素图层进行叠置分析。
8. 网络分析网络分析是指依据网络拓扑关系,通过考察网络元素的空间及属性数据,以数学理论模型为基础,对网络的性能特征进行多方面研究的一种分析计算。
9. 叠置分析叠加分析是将同一地区的两组或两组以上的要素进行叠加,产生新的要素的分析方法。
10. 空间索引是指依据空间对象的位置、形状以及空间对象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其中包括空间对象的概要信息,如对象的标识、最小外包矩形及指向空间对象实体的指针。
11. 四叉树索引四叉树是一种对空间进行规则递归分解的空间索引结构,将已知范围的空间划成四个相等的子空间。
如果需要可以将每个或其中几个子空间继续划分下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基于四叉树的空间划分。
12. 空间数据可视化空间数据可视化是指运用地图学、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地学信息输入、处理、查询、分析以及预测的数据及结果采用图形符号、图像,并结合图表、文字、视频等可视化形式显示,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以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为处理对象,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采集、存储、显示、处理、分析、输出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为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来源和技术支持。
简单地说,GIS就是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和应用地球表面的空间信息,它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和人员组成的有机体,用于高效地采集、存储、更新、处理、分析和显示各种类型的地理信息。
2. 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它属于空间信息,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多维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特征。
3. 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相比,它更加侧重于将地理信息视作为一门科学,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实现,主要研究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地理信息科学在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同时,还指出了支撑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4. 地理数据:是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描述自然、社会和人文景观的数据,主要包括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和表格等。
5. 地理信息流:即地理信息从现实世界到概念世界,再到数字世界(GIS),最后到应用领域。
6. 数据信息:数据是通过数字化或记录下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是客观对象的表示,是信息的表达,只有当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7. 信息系统:是具有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数据能力的系统,它能够为单一的或有组织的决策过程提供有用的信息。
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和用户四大要素。
8. 四叉树数据结构:是将空间区域按照四个象限进行递归分割(2n×2n,且n≥1),直到子象限的数值单调为止。
凡数值(特征码或类型值)呈单调的单元,不论单元大小,均作为最后的存储单元。
这样,对同一种空间要素,其区域网格的大小,随该要素分布特征而不同。
9. 不规则三角网模型:简称TIN,它根据区域有限个点集将区域划分为相连的三角面网络,区域中任意点落在三角面的顶点、边上或三角形内。
如果点不在顶点上,该点的高程值通常通过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在边上用边的两个顶点的高程,在三角形内则用三个顶点的高程)。
10. 拓扑关系:拓扑关系是指网结构元素结点、弧段、面域之间的空间关系,主要表现为拓扑邻接、拓扑关联、拓扑包含。
根据拓扑关系,不需要利用坐标或距离,可以确定一种地理实体相对于另一种地理实体的位置关系,拓扑数据也有利于空间要素的查询。
11. 拓扑结构:为在点、线和多边形之间建立关联,以及彻底解决邻域和岛状信息处理问题而必须建立的数据结构。
这种结构应包括以下内容:唯一标识,多边形标识,外包多边形指针,邻接多边形指针,边界链接,范围(最大和最小x、y坐标值)。
12. 游程编码:是逐行将相邻同值的网格合并,并记录合并后网格的值及合并网格的长度,其目的是压缩栅格数据量,消除数据间的冗余。
13. 空间数据结构:是指适合于计算机系统存储、管理和处理的地学图形的逻辑结构,是地理实体的空间排列方式和相互关系的抽象描述。
14. 矢量数据结构:是利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的点、线、面及其组合体来表示地理实体空间分布的一种数据组织方式。
这种数据组织方式能最好地逼近地理实体的空间分布特征,数据精度高,数据存储的冗余度低,便于进行地理实体的网络分析,但对于多层空间数据的叠合分析比较困难。
15. 栅格数据结构:基于栅格模型的数据结构简称为栅格数据结构,指将空间分割成有规则的网格,在各个网格上给出相应的属性值来表示地理实体的一种数据组织形式。
16. 空间索引:是指依据空间对象的位置和形状或空间对象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其中包含空间对象的概要信息。
作为一种辅助性的空间数据结构,空间索引介于空间操作算法和空间对象之间,它通过筛选作用,大量与特定空间操作无关的空间对象被排除,从而提高空间操作的速度和效率。
17. 空间数据编码:是指将数据分类的结果,用一种易于被计算机和人识别的符号系统表示出来的过程。
编码的目的是用来提供空间数据的地理分类和特征描述,同时为了便于地理要素的输入、存储、管理,以及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和共享的需要。
18. Delaunay三角网:即由狄洛尼三角形组成的三角网,它是在地形拟合方面表现最出色的三角网,因此常被用于TIN的生成。
狄洛尼三角形有三个最邻近的点连接而成,这三个相邻点对应的Voronoi多边形有一个公共的顶点,此顶点同时也是狄洛尼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
19. Voronoi多边形:即泰森多边形,它采用了一种极端的边界内插方法,只用最近的单个点进行区域插值。
泰森多边形按数据点位置将区域分割成子区域,每个子区域包含一个数据点,各子区域到其内数据点的距离小于任何到其它数据点的距离,并用其内数据点进行赋值。
20. 栅格数据压缩编码“有键码、游程长度编码、块码和四叉树编码等。
其目的,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数据量记录尽可能多的信息,其类型又有信息无损编码和信息有损编码之分。
21. 边界代数算法:边界代数多边形填充算法是一种基于积分思想的矢量格式向栅格格式转换算法,它适合于记录拓扑关系的多边形矢量数据转换为栅格结构。
它不是逐点判断与边界的关系完成转换,而是根据边界的拓扑信息,通过简单的加减代数运算将边界位置信息动态地赋给各栅格点,实现了矢量格式到栅格格式的高速转换,而不需要考虑边界与搜索轨迹之间的关系,因此算法简单、可靠性好,各边界弧段只被搜索一次,避免了重复计算。
22. DIME文件:美国人口普查局在1980年的人口普查中提出了双重独立地图编码文件。
它含有调查获得的地理统计数据代码及大城市地区的界线的坐标值,提供了关于城市街道,住址范围以及与人口普查局的列表统计数据相关的地理统计代码的纲要图。
在1990年的人口普查中,TIGER取代了DIME文件。
空间数据的处理---------------------------------------------------------------------------------------------------------------------23. 空间数据内插:即通过已知点或分区的数据,推求任意点或分区数据的方法。
24. 空间数据压缩:即从所取得的数据集合S中抽出一个子集A,这个自己作为一个新的信息源,在规定的精度范围内最好地逼近原集合,而又取得尽可能大的压缩比。
25. 坐标变换:实质是建立两个平面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包括几何纠正和投影转换,他们是空间数据处理的基本内容之一。
26. 仿射变换:是GIS数据处理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几何纠正方法。
它的主要特性为:同时考虑到因地突变形而引起的实际比例尺在x和y方向上的变形,因此纠正后的坐标数据在不同方向上的长度比将发生变化。
27. 数据精度:是考察数据质量的一个方面,即对现象描述的详细程度。
精度低的数据并不一定准确度也低。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28. 空间数据引擎:是一种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法,即在常规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上添加一层空间数据库引擎,以获得常规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之外的空间数据存储和管理的能力。
代表性的是ESRI的SDE。
空间数据引擎在用户和异种空间数据库的数据之间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接口,它是一种处于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之间的中间件技术。
使用不同厂商GIS的客户可以通过空间数据引擎将自身的数据提交给大型关系型DBMS,由DBMS统一管理;同样,客户也可以通过空间数据引擎从关系型DBMS中获取其他类型GIS的数据,并转化成客户可以使用的方式。
29.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操作和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提供可被多个应用程序和用户调用的软件系统,支持可被多个应用程序和用户调用的数据库的建立、更新、查询和维护功能。
30. 空间数据库:是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物理存储介质上存储的与应用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和,一般是以一系列特定结构的文件的形式组织在存储介质之上的。
31. 空间数据模型:是关于现实世界中空间实体及其相互间联系的概念,为描述空间数据组织和设计空间数据库模式提供了基本的方法。
一般而言,GIS空间数据模型由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和物理数据模型三个有机联系的层次所组成。
32. 分布式数据库:是一组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在物理上分布于计算机网络的不同结点上,而逻辑上属于同一个系统。
它具有分布性,同时在逻辑上互相关联。
33. 对象-关系管理模式[/型]:是指在关系型数据库中扩展,通过定义一系列操作空间对象(如点、线、面)的API函数,来直接存储和管理非结构化的空间数据的空间数据库管理模式。
空间分析的原理与方法----------------------34. 缓冲区分析:是根据分析对象的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他们周围一定距离的带状区,用以识别这些实体或主体对邻近对象的辐射范围或影响度,以便为某项分析或决策提供依据。
35. 叠合分析:是指在统一空间参照系统条件下,每次将同一地区两个地理对象的图层进行叠合,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
36. 空间分析:是基于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它以地学原理为依托,通过分析算法,从空间数据中获取有关地理对象的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形态、空间形成、空间演变等信息。
37. 网络分析:是运筹学模型中的一个基本模型,即对地理网络和城市基础设施网络进行地理分析和模型化。
它的根本目的是研究、筹划一项网络工程如何安排,并使其运行效果最好。
38. 透视图:从数字高程模型绘制透视立体图是DEM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应用。
透视立体图能更好地反映地形的立体形态,非常直观。
与采用等高线表示地形形态相比有其自身独特的优点,更接近人们的直观视觉。
调整视点、视角等各个参数值,就可从不同方位、不同距离绘制形态各不相同的透视图制作动画。
39. 网络:是一个由点、线的二元关系构成的系统,通常用来描述某种资源或物质在空间上的运动。
40. 变量筛选分析:是通过寻找一组相互独立的变量,使相互关联的复杂的多变量数据得到简化的空间统计分析方法。
常用的有主成分分析法、主因子分析法、关键变量分析法等。
41. 变量聚类分析:是将一组数据点或变量,按照其在性质上亲疏远近的程度进行分类的空间统计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