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蚕长大了》教案.docx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第3课蚕长大了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第3课蚕长大了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第3课蚕长大了第3课蚕长大了(教材P27~29)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蚕长大了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蚕的幼虫生长过程中伴随着眠和蜕皮现象。

2.知道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

3.知道蚕的身体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刺激。

4.知道蚕的幼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身体有口、眼、足、气门等结构,与取食、运动、呼吸等功能相适应。

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查阅资料和积累经验,掌握正确的养蚕方法。

2.能用文字和图画描述幼蚕的形态特征。

3.会借助尺子、放大镜等工具观察幼蚕的生长变化。

4.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幼蚕身体变化及生命活动现象。

科学态度目标1.对养蚕活动及研究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兴趣。

2.能够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3.能够理解坚持做好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能体会动物健康生活需要适宜的环境,人类行为影响动物生存。

2.知道蚕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到人类生活与动物息息相关。

教学重难点重点:交流养蚕过程中的新发现,观察蚕幼虫的生命活动。

难点:认识蚕幼虫的身体结构及对应的功能。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4龄期的幼蚕、桑叶、棉签、放大镜、尺子、蚕的幼虫生命活动观察记录表、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蚕吐丝结茧的视频、给蚕结茧用的小架子或小格子、教学课件。

聚焦1.引入:(教学提示:提前通知学生把自己养的蚕连同蚕房及桑叶一起带到学校。

)同学们饲养的蚕宝宝现在长得怎么样了?(预设:长大了;长得白白胖胖的。

)2.布置任务:蚕宝宝就是蚕的幼虫。

请相邻小组之间互相观察对方养的蚕,看看哪一组的蚕长得好,并交流养蚕的成功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

聚焦3.提问:大家还记得刚出生的蚕的幼虫是什么样的吗?(预设:黑色的,小小的,像蚂蚁一样,身上有很多细毛。

)4.揭题: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大的蚕。

部编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长大了》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长大了》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长大了》教案检查时间:验印主备人:执教时间:年月日教学单元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总(8 )课时课题3.蚕长大了第(3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

2幼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科学探究目标经历小蚕不断长大的过程,描述幼蚕的形态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对养蚕活动研究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蚕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到人类生活与动物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观察蚕幼虫的生命活动,认识蚕的幼虫的身体结构及对应的功能。

教学难点为蚕的吐丝结茧做好准备;坚持长期观察记录。

教学准备、资源蚕幼虫、适量桑叶、学生活动手册等。

四龄的蚕幼虫、适量桑叶、玻璃片、棉签、放大镜、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个性化修改)一、聚焦:1.出示各小组蚕的生长变化图、观察日记、记录表等。

分享一下作为“小蚕农”的经验。

2.出示几张不同时期的蚕的幼虫的图片。

蚕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就是蚕的幼虫,刚出生的蚕的幼虫是什么样的?3.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又是什么样子的呢?4.揭示课题:蚕长大了二、探索:PPT出示1.从孵化到现在,你观察到了蚕的哪些活动现象?(1)蚕吃桑叶、排便的图片及视频资料。

(2)示正在蜕皮的蚕的图片和眠的图片。

出新皮,叫蜕皮,休眠是蚕要蜕皮的征兆)2.对于蚕的幼虫,你还有哪些想知道的秘密?3. 小组活动观察蚕:(1)放大镜观察蚕的口器(2将蚕放在玻璃片上,观察它的运动方式。

(3用棉签轻轻触碰蚕的身体,观察蚕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三、研讨交流(1. 小组交流汇报各自发现,可以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蚕的幼虫身体结构是怎样的?身体的哪些部分感知周围环境?2. 进行补充小结:蚕的身体分节,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用口进食的,利用三对胸足协助把持住桑叶进食。

胸足,腹足和尾足并非真正的足,蚕主要用腹足爬行,爬行时中间身体拱起来,前面身体再向前伸。

3.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些什么?4.给蚕提供干净的环境,新鲜的桑叶,清新的空气。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蚕长大了》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蚕长大了》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3.蚕长大了【教材简析】第一节课学生启动了蚕的饲养活动,通过一段时间对蚕宝宝的照顾,以及观察记录活动,学生对自己饲养的蚕有了一定的感情。

本节课要对四龄的蚕进行观察,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引领学生展示他们的观察记录,交流这一段时间发现的蚕的生长、发育以及饮食、运动等行为的新变化以及饲养蚕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观察蚕幼虫的身体结构及行为特征,发现蚕宝宝的外部形态特征,引领学生关注蚕未来的生长变化,指导学生为五龄蚕的吐丝结茧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通过前课的引导,大部分学生对蚕的饲养活动继续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与观察欲,部分学生可能也拥有了一些初步的养蚕经验,对于蚕的形态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学生对各部位的名称以及对应的功能还不熟悉,对观察到的现象还不能进行科学的解释,通过课堂的教学活动和同学的发现交流,帮助学生解惑答疑。

养蚕活动是一个学生长期探究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鼓励和引导,以帮助学生在这长期的饲养观察活动中进行深入细致地观察,并坚持记录。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对蚕的观察,了解蚕幼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有口、眼、足、气门等结构,与取食、运动、呼吸等功能相适应;发现它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在生长过程中会伴随着眠和蜕皮等现象。

[科学思维]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比较分析幼蚕身体变化与生命活动变化的联系。

能在教师引导下,分析蚕的身体结构与其生命活动相适应。

[探究实践]能用尺子、放大镜等工具对蚕进行观察,利用文字和画图的方式描述和记录幼蚕的形态特征,认识到蚕的结构特征及生命活动现象。

[态度责任]通过饲养蚕,理解坚持做好观察记录的重要性,对养蚕活动及研究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兴趣,领悟到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重点]交流养蚕过程中的新发现,观察蚕幼虫的生命活动,认识蚕的幼虫的身体结构及对应的功能。

[难点]区别即将吐丝的蚕,为蚕的吐丝结茧做好准备。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师课前需要了解学生前期养蚕观察记录情况。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_《蚕长大了》优质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_《蚕长大了》优质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2.3蚕长大了虫有什么区别?新知探究聚焦:刚出生的蚕的幼虫与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有什么区别?学生观察并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做出回答。

科学探索求真知,教师点拨解疑难。

新知探究探索一:观察蚕房中蚕的生活。

1、观察蚕的生长变化播放视频《蚕的生长过程》课件出示:蚕的生长变化观察记录表(体长单位:毫米)总结蚕的观察。

2、观察蚕的蜕皮播放视频《观察蚕的蜕皮》课件出示(1)观察现象(2)观察过程(3)蚕蜕皮的表现蚕刚开始蜕皮时,身体两侧的气孔部位出现黑线,并随着蜕下的皮逐渐消失。

蜕皮的顺序有时是先把口器上的皮蜕下来,接着从头到尾地蜕,有时是先从头到尾蜕完后再蜕下口器上的皮。

蜕皮后的蚕身体更白,足明显变大。

经过两周左右的时间,蚁蚕身体逐渐长大,颜色也逐渐从黑色变成了白色,成了学生熟悉和喜爱的蚕宝宝。

蚕每蜕皮一次增加一龄,蜕皮4次后的5龄蚕再经过半个月左右,就会结茧变蛹。

从蚁蚕开始到结茧变蛹前这个阶段的蚕称为蚕的幼虫阶段。

科学探索求真知,教师点拨解疑难。

观察分析: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个过程叫蜕皮。

蚕一生要蜕好几次皮。

蚕每蜕一次皮,其生长就进入一个新的龄期。

观察结果: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播放视频《蚕为什么蜕皮》3、蚕的龄期(1)蚕的龄期蜕去旧皮之后,蚕的生长就入一个新的龄期,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蜕皮4次。

从蚁蚕到第一次蜕皮为第1龄;眠起后进入第2龄;第二次蜕皮后进入第3龄;第三次蜕皮后进入第4龄;第四次蜕皮又称大眠。

大眠后就进入第5龄。

(2)蚕各龄期的特点研讨探究研讨一:怎么知道蚕还活着正常情况下:蚕会运动、进食、排便,这说明蚕还活着。

蚕蜕皮前:蚕蜕皮前食欲减退乃至完全停食,身体颜色变得暗淡。

它吐出少量的丝,将腹足固定在蚕座上,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了一样,这叫做“眠”。

研讨二:这一次看到的蚕和上一次有什么不一样?1、这一次看到的蚕比上一次看到的大了一些,颜色变白了,食量也更大了,蚕房里的丝更多了。

【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3《蚕长大了》教案.docx

【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3《蚕长大了》教案.docx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2. 3《蚕长大了》教学设计【资料】如把蚕的头部放入水中,身体留在外面,蚕不会死。

相反,如把蚕的身体放入水中,头部留在外面,蚕就会死掉。

⑥蚕的腹部后端的背侧有一突起,叫尾角,尾角的坚挺程度能反映蚕的健康状况。

⑦蚕有1对尾足,可用来挟持他物并固着身体。

3、打开“活动手册”,用图画记录下我们看到的蚕的幼虫和食物。

【提示】用文字和画图的方法描述幼蚕的形态特征4、讨论(1)蚕宝宝是怎样吃桑叶的?【提示】蚕用口器咀嚼桑叶,在进食时3对胸足会把持住桑叶协助进食。

一般的喜欢从外面一圈一圈的吃。

(2)蚕宝宝是怎样运动的?【提示】蚕主要用腹足爬行,尾足也起了一定的协助作用,爬行时中间身体拱起来,前面身体再向前伸,呈波浪式重复前行(3)蚕宝宝的身体很柔弱,不能用手触摸。

用棉签轻轻地触碰蚕身体的各个部分,看它有什么反应?【提示】当用棉签轻轻触碰蚕时,蚕的身体会扭动起来。

三、问题研讨1、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身体发生哪些变化?【提示】蚕的身体由短变长、由细变粗,体色由黑色变成白色,身体表面有许多细毛变得光滑等。

2、蚕用身体哪些部分感知周围环境?【提示】蚕用口器咀嚼桑叶,用胸足把持住桑叶协助进食,用眼睛感受光亮,用气门呼吸,用尾足挟持他物并固着身体,用腹足使身体前进。

3、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什么?【提示】①每天提供新鲜干燥的桑叶讨论交流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研讨回答探究蚕身体特征与行为等相适应的关系总结课堂探索% Z 我看到的蛋的切虫和它的食物用图画记录蚕的幼虫特征和食物一、赠送部分科学习题,用不到请删除1.春暖花开,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如右图所示),脚上裹着厚厚的花粉。

蜜蜂的行为,有助于植A.受精B.种子发芽C.传粉D.开花【答案】C【解析】【解答】蜜蜂采蜜可以帮助传粉,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o【分析】像油菜花那样由蜜蜂等虫子传播花粉的叫做虫媒花。

2.如图所示,桃花是()。

A.完全花B,单性花【答案】A C.不确定物的()o【解析】【解答】如图所示,桃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蚕长大了》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蚕长大了》教案

龄期。

怎么知道蚕还活着呢?蚕会运动、进食、排便,这说明蚕还活着。

这一次看到的和上一次有什么不一样?这一次看到的蚕比上一次看到的大了一些,颜色也变白了,蚕房里的丝更多了。

介绍幼虫:幼虫是动物个体发有中颇具形态和生理特点并有胚胎性质的发育阶段;一般具有暂时性专有器官成构造、以适应其生活方式的需要,但在直接发育形式下的幼体则无此情形。

通俗来讲就是“幼虫小时候”。

用放大镜观察蚕的幼虫和它的食物。

1.观察蚕的幼虫。

分析:蚕的外形是圆筒状,分头、胸、腹三部分。

头小,两侧各分布着6只黑褐色的单眼,下方有咀嚼式口器,下唇中间有1小孔,为吐丝孔。

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各有1对胸足。

腹部由10个体节组成,第3、4、5、6节各有1对腹足,为蚕的运动器官。

第13节有1对尾足,可用来挟持他物,并固着身体。

第11节背面有一尖形肉质突起,称为尾角。

尾角能平衡蚕体内的水压,使蚕前后水压保持相同,利于蚕的生长发育。

在胸部第1节和腹部前8节每节两侧各生有1个黑点,是气门,是蚕的呼吸器官。

2.观察蚕的幼虫。

结论:蚕的幼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每部分都有重要的器帮助学生了解蚕幼虫的外部特征,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提升观察研究动物外部形态特征的能力。

格子房,蚕也会在盒子的角落里结茧。

观察蚕吐丝的过程。

用图画记录下来。

蚕吐丝结茧需要经历结制茧网、结制茧衣、结制茧层、结制蛹衬四个过程。

探究蚕是用什么感知食物的。

实验准备:一个密闭的蚕盒,新鲜桑叶和陈桑叶若干,8条大小、健康状态差不多的蚕宝宝。

实验步骤:(1)将蚕宝宝们集中放在蚕盒的左下角,在蚕盒右上角放入几片新鲜桑叶,将蚕盒密闭,约半个小时后打开蚕盒,观察现象。

(2)将蚕宝宝重新集中放在蚕盒左下角,在蚕盒右下角放入几片新鲜桑叶,在蚕盒左上角放入几片陈桑叶。

观察并记录蚕宝宝的行为。

实验记录:时间(分钟) 5 8 10 12昂起头的蚕的数目(条) 3 2 1 0向目的地前进的蚕的数目(条) 2 4 6 8无反应的蚕数目(条) 3 2 1 0实验现象:(1)在黑暗状态下,8条蚕宝宝都找到了桑叶。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3.蚕长大了 教案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3.蚕长大了 教案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3.蚕长大了教案3.蚕长大了【教学目标】1.知道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2.知道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3.知道蚕的身体结构及其作用。

4.知道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5.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知道蚕在生长的过程中的变化。

2.知道蚕的身体结构及其作用。

3.知道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教学准备】放大镜、直尺、天平、学生自己饲养的蚕、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同学们饲养的蚕卵孵化出蚕宝宝了吗?蚕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呢?2.学生相互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课题。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前,明确观察要求。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观察器材和观察方法。

(2)学生参照随堂学部分,围绕四大问题进行讨论,明晰观察过程。

一是怎样确定蚕是活的?用什么工具观察?二是蚕在不同时间发生的变化。

三是蚕用什么吃食物?2.观察中,围绕随堂学部分展开实验、观察。

(1)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实验,并思考:怎样记录蚕的样子和它的食物?(2)教师指导学生用图画的形式做好记录。

3.观察后,汇报交流记录结果。

(1)学生展示各自画好的蚕和它的食物。

(2)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改进图画。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交流蚕的生长变化。

(1)学生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

(2)关于蜕皮学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也有一些问题,希望与同学交流。

交流活动能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生命的可变化性。

2.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1)蚕的外形是指蚕身体的颜色、形状,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

行为是指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蚕是怎样吃桑叶的等。

(2)讨论蚕的身体结构和它的生存有什么关系。

3.蚕还会长成什么样?(1)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并指导学生下一步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及方法。

2021-2022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2-3《蚕长大了》教案

2021-2022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2-3《蚕长大了》教案

2021-2022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2-3《蚕长大了》教案一. 教材分析《蚕长大了》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了解昆虫的生长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昆虫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蚕的生长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蚕的生长过程。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理解昆虫的生长特点。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操作法、讨论法进行教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蚕的生长图片或视频。

2.准备观察蚕的生长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等。

3.准备讨论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蚕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生长。

2.呈现(10分钟)展示蚕的生长过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蚕的生长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观察,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

4.巩固(10分钟)小组讨论,总结蚕的生长过程和昆虫的生长特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昆虫的生长过程会有所不同?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昆虫的生长特点。

7.家庭作业(5分钟)观察其他昆虫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8.板书(5分钟)蚕的生长过程: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昆虫的生长特点:外部形态变化、内部结构变化、生活习性变化。

教学过程各环节时间分配: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10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总计60分钟。

以上教案根据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2-3《蚕长大了》进行编写,希望能对你的教学有所帮助。

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学情境分析在《蚕长大了》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旨在营造一个充满探究氛围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到科学学习中。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蚕长大了教案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蚕长大了教案

3.蚕长大了【教学目标】1.知道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2.知道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3.知道蚕的身体结构及其作用。

4.知道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5.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知道蚕在生长的过程中的变化。

2.知道蚕的身体结构及其作用。

3.知道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教学准备】放大镜、直尺、天平、学生自己饲养的蚕、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同学们饲养的蚕卵孵化出蚕宝宝了吗?蚕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呢?2.学生相互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课题。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前,明确观察要求。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观察器材和观察方法。

(2)学生参照随堂学部分,围绕四大问题进行讨论,明晰观察过程。

一是怎样确定蚕是活的?用什么工具观察?二是蚕在不同时间发生的变化。

三是蚕用什么吃食物?2.观察中,围绕随堂学部分展开实验、观察。

(1)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实验,并思考:怎样记录蚕的样子和它的食物?(2)教师指导学生用图画的形式做好记录。

3.观察后,汇报交流记录结果。

(1)学生展示各自画好的蚕和它的食物。

(2)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改进图画。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交流蚕的生长变化。

(1)学生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

(2)关于蜕皮学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也有一些问题,希望与同学交流。

交流活动能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生命的可变化性。

2.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1)蚕的外形是指蚕身体的颜色、形状,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

行为是指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蚕是怎样吃桑叶的等。

(2)讨论蚕的身体结构和它的生存有什么关系。

3.蚕还会长成什么样?(1)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并指导学生下一步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及方法。

(2)教师根据研讨情况总结。

小学科学3《蚕长大了》教案

小学科学3《蚕长大了》教案

小学科学3《蚕长大了》教案《蚕长大了》教案引言:本教案是为小学三年级科学课程设计的,主题为《蚕长大了》。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将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教案将分为三个部分:导入活动、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

一、导入活动(15分钟)1. 观察图片和演示蚕吐丝的视频:教师在课堂前准备好关于蚕的图片和蚕吐丝的视频。

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 蚕是如何吐丝的?- 蚕吐丝有什么作用?通过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可展示一些蚕吐丝的制品,如丝绸等,使学生更加了解蚕的价值。

2. 提问引导: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蚕是从什么开始长大的?- 蚕吃什么东西?通过提问引导,让学生思考蚕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理论学习(30分钟)1. 蚕的生命周期:教师向学生介绍蚕的生命周期,包括孵化、蛹化和羽化阶段。

并提醒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要留意这些阶段的变化。

2. 蚕的生长过程: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向学生详细讲解蚕的生长过程。

包括蚕的孵化、吃桑叶、蜕皮、吐丝、蛹化等。

教师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准备后面的实践活动。

三、实践活动(60分钟)1. 观察蚕的生长过程:教师给每个学生一只蚕和充足的桑叶,让他们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并记录每个阶段的变化。

学生需要定期观察蚕的活动,包括蚕吃桑叶、蛹化等。

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2. 制作蚕吐丝工艺品:在学生观察蚕的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蚕吐丝工艺品的制作。

让学生亲手体验蚕吐丝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合作分享: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分享他们观察到的蚕的生长过程和制作的蚕吐丝工艺品。

每个小组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展示板,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四、总结与评价(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提出以下问题:- 你最喜欢蚕的哪个阶段?为什么?- 通过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和制作蚕吐丝工艺品,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进行总结,强调蚕的生长过程和制作工艺品的重要性。

教科版新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 3《蚕长大了》教学设计

教科版新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 3《蚕长大了》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第3课蚕长大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2.了解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3.了解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科学探究1.能够掌握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

2能够运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

3.能够运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4会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

5.能够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

科学态度1.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2.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体会动物健康生活需要适宜的环境,人类行为影响动物生存。

2.知道蚕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到人类生活与动物息息相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教学难点:运用科学的方法观测与描述蚕的身体变化。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ppt、4 龄期或 5 龄初期的幼蚕、桑叶、棉签、放大镜、尺子、蚕的饲养盒等。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经过精心孵化,蚕卵里孵出了小蚕,经过这几星期的饲养,我们的蚕宝宝慢慢地长大了,同学们也通过画图.写日记、用表格记录等多种方式记录着小蚕的生长变化。

同学们饲养是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分享吧!(交流中提问:刚出生的蚕的幼虫是什么样的?长大一些的幼虫又是什么样的?)二、交流蚕的生长变化1.我们的蚕出生很多天了,说说你是怎样照顾它们的?学生交流。

2.在这个过程中,你发现蚕有了哪些变化?学生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

(交流时,让学生出示自己的记录单、照片、图画、标本等。

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

)3.了解什么叫“蜕皮、眠”。

说说蚕蜕皮的过程。

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2.3《蚕长大了》(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2.3《蚕长大了》(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课程内容:
1. 蚕的孵化过程:介绍蚕卵的孵化条件和时间,让学生观察蚕卵的孵化过程。
2. 蚕的幼虫阶段:讲解幼虫的生长特点,如吃桑叶、生长速度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幼虫的生活习性。
3. 蚕的蛹阶段:介绍蛹的形成过程和蛹的特征,让学生观察蛹的形态变化。
4. 蚕的成虫阶段:讲解成虫的生长特点和繁殖过程,让学生了解蚕丝的制作过程。
2.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蚕的生长过程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蚕的生长特点。
(2)实物展示:教师展示蚕的实物,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蚕的各个阶段,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教学软件:利用教学软件进行互动式教学,让学生通过游戏和问答等方式,巩固对蚕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的掌握。
(4)分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蚕的生长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A. 有翅膀,可以飞行
B. 无翅膀,不能飞行
C. 有触角,可以感知周围环境
D. 有口器,可以咀嚼食物
答案:A
(5)蚕丝的制作过程包括( )等步骤。
A. 取丝、晒干、络丝、缫丝、整理
B. 取丝、干燥、络丝、煮丝、整理
C. 取丝、干燥、煮丝、络丝、整理
D. 取丝、晒干、煮丝、络丝、整理
答案:A
3. 判断题
(4)蚕的成虫阶段:学生可能对成虫的生长特点和繁殖过程不够了解,难以通过观察和实践来掌握。
(5)观察和实践:学生可能对观察和实践的操作不够熟练,难以通过动手制作蚕丝来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针对以上难点,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通过实物展示、视频教学、分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核心知识。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蚕的生长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科版(2024秋)三年级下册2.3蚕长大了教案

教科版(2024秋)三年级下册2.3蚕长大了教案
10.实践能力
-动手操作
-观察现象
-总结经验
教学反思与改进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昆虫的生长特点时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直观演示和实验操作,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例如,我可以在课堂上展示蚕的生命周期模型或实物,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和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同时,我还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昆虫的生长特点。
本节课旨在通过探究蚕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深入了解昆虫的生长特点,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1.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学生能够学会使用恰当的词汇描述昆虫的生长变化,并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将学会分享观点、倾听他人意见,培养合作精神。
当堂检测:
1.请简述蚕的生长过程。
2.请列举昆虫的生长特点。
3.请描述蚕从卵到幼虫、再到蛹和成虫的各个阶段特征。
4.请解释外骨骼、翅膀、触角等昆虫的生长特点及其功能。
5.请讨论蚕的生长过程对生态保护的意义。
6.请提出一个问题,关于蚕的生长过程或昆虫的生长特点,并尝试回答。
7.请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并记录蚕的生长过程。
2.创新思维: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已有的知识,对蚕的生长现象进行解释。我将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能力:学生将在课堂上进行观察、操作和实践,通过自己动手,深入了解昆虫的生长过程。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将学会观察细节、耐心等待、细心操作,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9.探究精神: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科学】【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蚕长大了》教案

【科学】【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蚕长大了》教案
④皮已蜕至最后一对腹足处。
⑤蚕宝宝的旧皮已蜕至尾足的后面。
⑥蚕宝宝蜕下的旧皮。
蚕刚开始蜕皮时,身体两侧的气孔部位出现黑线,并随着蜕下的皮逐渐消失。蜕皮的顺序有时是先把口器上的皮蜕下来,接着从头到尾地蜕,有时是先从头到尾地蜕完后再蜕口器上的皮。蜕皮后的蚕身更白,足明显变大。播放蚕宝宝脱皮全过程视频资料。
4.会养蚕,能够经历小蚕不断长大的过程,能用文字和画图描述幼蚕的形态特征。
5.能够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幼蚕身体变化及生命活动现象。
6.对养蚕活动研究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兴趣。
7.能够领悟到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8.能够感悟到在一段时间里坚持做好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9.能体会到动物健康生活需要适宜的环境,人类行为影响动物生存。
学生交流、回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聚焦:刚出生的蚕的幼虫与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有什么区别?
蚕卵已经孵化出了蚕宝宝,蚕宝宝就是蚕的幼虫。刚出生的蚕的幼虫是什么样的?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又是什么样子呢?
刚出生的蚕的幼虫
刚出生的蚕的幼虫是黑色的,很小,像蚂蚁一样。
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
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变白了,变大了,会吐丝和蜕皮。
为蚕结茧做准备及观察蚕吐丝的过程。我们将继续为蚕的生长发育做好积极准备,并及时将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当然,我们也可以像观察蚕这样去观察饲养生活中的其他小动物。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蚕的身体由短变长、由细变粗,体色由黑色变成白色,身体表面有许多细毛且变得光滑,排出的粪便颗粒越来越大,吃的桑叶也越来越多,这些变化表明我们的蚕在逐渐地长大。蜕皮4次后的5龄蚕,再经过半个月左右,就会结茧变蛹。从蚁蚕开始到结茧变蛹前这个阶段称为蚕的幼虫阶段,是继蚕卵之后蚕生长发育的又一个重要阶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3课 蚕长大了》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3课 蚕长大了》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7课动物的繁殖》教案一、教学分析: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的第7课动物的繁殖,主要介绍动物的繁殖方式以及动物与植物之间的依赖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动物的繁殖可以分为卵生和胎生两种方式,并且认识到动物的生存与植物密切相关。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比较和分类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教学难点在于学生如何收集、分析和整理动物繁殖后代的信息。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常见动物繁殖方式有两种,即卵生和胎生。

2. 了解昆虫、鱼类、鸟类等动物大多是卵生动物,而胎生动物一般都是通过哺乳喂养幼崽。

3. 了解动物的生存与植物之间的依赖关系,包括以植物为食和依赖植物筑巢繁殖后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运用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知道常见的动物繁殖方式有两种,即卵生和胎生。

教学难点:收集、分析、整理动物繁殖后代的信息。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动物的繁殖方式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模糊,对于植物与动物的依赖关系也需要进一步学习。

学生的探究意识逐渐增强,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的方法获取相关信息。

五、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情景模拟和案例分析,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收集、整理和分析动物繁殖的相关信息。

3. 实践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观察的方式获取动物繁殖的信息。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

2. 多媒体课件:准备与动物繁殖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3. 实物或图片:准备一些常见动物的卵和胎儿的图片或模型,以便让学生观察和比较。

4. 资料:准备一些有关动物繁殖的资料,供学生查阅和分析。

七、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引入活动1. 利用多媒体资料或实物展示一些动物的繁殖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动物繁殖的思考。

可以展示图片或视频,包括昆虫、鱼类、鸟类等动物的繁殖方式,如蝴蝶产卵、鱼类产卵、鸟类孵化等。

三年级科学下册《蚕长大了》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蚕长大了》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2.3(蚕长大了)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能在喂养过程中了解蚕的幼虫的生长变化规律以及生活习性。

●了解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了解蚕的幼虫期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紧密相关。

2. 科学探究目标●会用测量、拍照、图画以及文字记录等方法记录喂养过程中的发觉。

●能够对蚕的开展变化做出预测。

3. 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坚持不懈的记录的重要性。

●乐于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珍爱生命,体会对小动物的关爱。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动物的生长变化受到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观察、比拟蚕的幼虫在不同阶段的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多种方法对蚕的生长进行观察并记录。

(教学打算)教师打算:、放大镜、有关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蜕皮的图片及多媒体资料。

学生打算:蚕的喂养盒、蚕的生长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交流谈话1.可爱的蚕宝宝已经渐渐长大了,在这段时间里,你是怎么照顾它们的?2.它们样子有变化吗?大家肯定有许多新的发觉,今天我们来交流一下。

二、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1.在你的蚕房中,蚕宝宝生活的好吗?它们的“家〞有什么变化?〔学生交流自己的发觉。

〕2.用放大镜观察蚕的幼虫1用棉签轻轻触碰蚕宝宝的身体,它有什么反响?它是怎样运动的?〔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蚕,提示学生不要用手触摸。

〕2蚕宝宝每次能吃多少桑叶,它是怎样吃桑叶的?〔学生观察交流蚕吃食物的特点。

〕3蚕宝宝的身体外形是什么样的?〔学生在活动手册上画一画蚕的外形。

〕3.出示图片和视频,了解蚕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

三、交流蚕的生长变化1. 在你们的精心照顾下,蚕宝宝已经长大了,它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结合前期的观察记录单、照片和图画来交流自己的发觉和体会。

〕2. 你了解蚕宝宝用身体的哪局部感知外部的环境吗?。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3课 《蚕长大了》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3课  《蚕长大了》教案

教科版三下第二单元第3课《蚕长大了》教学设计讲授新课聚焦:刚出生的蚕的幼虫与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有什么区别?蚕卵已经孵化出了蚕宝宝,蚕宝宝就是蚕的幼虫。

刚出生的蚕的幼虫是什么样的?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又是什么样子呢?刚出生的蚕的幼虫刚出生的蚕的幼虫是黑色的,很小,像蚂蚁一样。

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变白了,变大了,会吐丝和蜕皮。

探索:观察蚕房中的蚕的生活。

它们的“家”有什么变化?怎么知道蚕还是活着呢?这一次看到的和上一次有什么不一样?提醒:不要用手触摸蚕,因为它们非常柔弱。

观察准备:蚕、蚕房和放大镜。

观察方法:从蚁蚕孵出开始,观察蚕宝宝的吃食、排便和活动情况,了解蚕的生活和它们的“家”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观察对象4龄蚕进食情况食量大,能吃下一整片叶子排便情况墨绿色、颗粒状,能看见棱角。

活动情况有些在蚕盒里爬动;有些在吃食;有些蚕的头搞搞仰起,不吃也不动,在休眠;有些蚕在蜕皮,蚕盒里能看到蚕蜕下的旧皮。

观察结果:蚕的生长需要食物,会排便,需要定期清理蚕沙,保持蚕盒的卫生。

蚕在生长过程中会经历蜕皮的过程,蜕去旧皮后,蚕进人新的龄期。

怎么知道蚕还活着呢?蚕会运动、进食、排便,这说明蚕还活着。

这一次看到的和上一次有什么不一样?这一次看到的蚕比上一次看到的大了一些,颜色也变白了,蚕分享交流收获和遇到的问题。

学生交流,小组代表回答。

小组活动观察蚕。

学生汇报交流,科代表回答。

白白的,胖胖的,长长的,有很多脚等,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蚕长大了。

为了使蚕健康生长,我们需要给蚕提供干净的环境,新鲜的桑叶,清新的空气。

房里的丝更多了。

介绍幼虫:幼虫是动物个体发有中颇具形态和生理特点并有胚胎性质的发育阶段;一般具有暂时性专有器官成构造、以适应其生活方式的需要,但在直接发育形式下的幼体则无此情形。

通俗来讲就是“幼虫小时候”。

用放大镜观察蚕的幼虫和它的食物。

1.观察蚕的幼虫。

分析:蚕的外形是圆筒状,分头、胸、腹三部分。

《第3课蚕长大了》教案

《第3课蚕长大了》教案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如何照顾蚕宝宝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个过程让学生们学会了合作、交流和分享,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表现较为内向,发言不够积极。为了鼓励这些学生,我将在下次活动中给予他们更多关注和支持。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但在课后,我了解到仍有部分学生对蚕的食物来源和生长环境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牢固。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巩固。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讲解《蚕长大了》这一课时,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在课堂上,我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发现他们对蚕宝宝的兴趣非常浓厚。以下是我对今天教学的一些思考:
首先,通过提问方式导入新课,学生们对蚕的生长产生了好奇心,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后续的教学中,我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蚕的生长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观察实际的蚕宝宝,并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观察记录和讨论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照顾蚕宝宝”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蚕的生长发育基本概念。蚕是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完全变态昆虫。这个过程展示了生物的生长变化和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蚕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外部特征和需求,以及如何照顾蚕宝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三下第二单元第 3 课《蚕长大了》教学设计课题认识其他动物的卵单元二学科科学年级三1.知道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蚕的幼虫身体逐渐长大,伴随着眠和蜕皮现象。

2.知道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

3.描述蚕的幼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身体有口、眼、足、气孔等结构与取食、运动、呼吸等功能相适应。

4.会养蚕,能够经历小蚕不断长大的过程,能用文字和画图描述幼蚕的形态特征。

学习5.能够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幼蚕身体变化及生命活动现象。

目标6.对养蚕活动研究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兴趣。

7.能够领悟到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8.能够感悟到在一段时间里坚持做好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9.能体会到动物健康生活需要适宜的环境,人类行为影响动物生存。

10.知道蚕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到人类生活与动物息息相关。

重点交流养蚕过程中的新发现,观察蚕幼虫的生命活动,认识蚕的幼虫的身体结构及对应的功能。

难点区别即将吐丝的蚕,为蚕的吐丝结茧做好准备;坚持长期观察记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可爱的蚕宝宝已经慢慢长大了,在这段时间里,你是怎么照顾学生交激发学它们的?它们样子有变化吗?大家一定有许多新的发现,今天流、回答。

生学习兴我们来交流一下。

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蚕卵2~3 天就会孵化趣。

出小蚕。

刚出牛生的蚕宝宝又黑又小像只小蚂蚁,身上长满细毛,被称为“蚁蚕”,也叫“ 1 龄蚕”。

救蚁蚕体长 2~3 毫米,体宽约 0.5 毫米。

经过两周左右的时间,蚁蚕身体逐渐长大,颜伍也逐渐从黑变成了白色,成了我们熟悉和喜爱的蚕宝宝。

蚕每蜕皮一次增加一龄,蜕皮4次后的 5龄蚕再经过半个月左右,就会结茧变蛹。

从蚁蚕开始到结茧变蛹前这个阶段的蚕称为蚕的幼虫阶段,是继蚕卵之后蚕生长发育的又一个重要阶段。

讲授新课聚焦:刚出生的蚕的幼虫与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有什么区别?蚕卵已经孵化出了蚕宝宝,蚕宝宝就是蚕的幼虫。

刚出生的蚕的幼虫是什么样的?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又是什么样子呢?刚出生的蚕的幼刚出生的蚕的幼虫是黑色的,很小,像虫蚂蚁一样。

长大一些的蚕的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变白了,变大了,幼虫会吐丝和蜕皮。

探索:观察蚕房中的蚕的生活。

它们的“家”有什么变化?怎么知道蚕还是活着呢?这一次看到的和上一次有什么不一样?提醒:不要用手触摸蚕,因为它们非常柔弱。

观察准备:蚕、蚕房和放大镜。

观察方法:从蚁蚕孵出开始,观察蚕宝宝的吃食、排便和活动情况,了解蚕的生活和它们的“家”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观察对象 4 龄蚕进食情况食量大,能吃下一整片叶子排便情况墨绿色、颗粒状,能看见棱角。

活动情况有些在蚕盒里爬动;有些在吃食;有些蚕的头搞搞仰起,不吃也不动,在休眠;有些蚕在蜕皮,蚕盒里能看到蚕蜕下的旧皮。

分享交流白白的,收获和遇胖胖的,到的问长长的,题。

有很多脚等,这些变化说明学生交了什么?流,小组蚕长大代表回了。

答。

为了使蚕健康生长,我们小组活动需要给蚕观察蚕。

提供干净的环境,新鲜的桑叶,清新的空气。

观察结果:蚕的生长需要食物,会排便,需要定期清理蚕沙,保持蚕盒的卫生。

蚕在生长过程中会经历蜕皮的过程,蜕去旧皮后,蚕进人新的龄期。

学生汇报怎么知道蚕还活着呢?交流,科, 这说明蚕还活着。

蚕会运动、进食、排便代表回这一次看到的和上一次有什么不一样?答。

这一次看到的蚕比上一次看到的大了一些,颜色也变白了,蚕房里的丝更多了。

介绍幼虫:幼虫是动物个体发有中颇具形态和生理特点并有胚胎性质的发育阶段;一般具有暂时性专有器官成构造、以适应其生活方式的需要,但在直接发育形式下的幼体则无此情形。

通俗来讲就是“幼虫小时候”。

用放大镜观察蚕的幼虫和它的食物。

1. 观察蚕的幼虫。

分析:蚕的外形是圆筒状,分头、胸、腹三部分。

头小,两侧各分布着 6 只黑褐色的单眼,下方有咀嚼式口器,下唇中间有帮助学生1 小孔,为吐丝孔。

胸部由 3 个体节组成,各有 1 对胸足。

腹了解蚕幼部由 10 个体节组成,第3、 4、 5、6 节各有 1 对腹足,为蚕的虫的外部运动器官。

第 13 节有 1 对尾足,可用来挟持他物,并固着身体。

特征,还第 11 节背面有一尖形肉质突起,称为尾角。

尾角能平衡蚕体内要有意识的水压,使蚕前后水压保持相同,利于蚕的生长发育。

在胸部地培养学第 1 节和腹部前 8 节每节两侧各生有 1 个黑点,是气门,是蚕生养成细的呼吸器官。

致观察的2. 观察蚕的幼虫。

习惯,提升观察研究动物外部形态特征的能学生分小力。

组观察,汇报交流,猜测及查阅相结论:蚕的幼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每部分都有重要关资料并的器官,腹部有10 个体节。

回答。

播放观察蚕的幼虫、观察蚕宝宝的身体特征视频资料。

观察蚕的食物。

蚕的口器与蚊子的刺吸式口器不同,属于咀嚼式口器,非常适于咀嚼桑叶。

进食时,使用胸足协助口器把持桑叶,由上到下进食桑叶,在桑叶上会留下弧形的痕迹。

随着蚕的生长,食量会慢慢变大。

蚕在进食后,就会开始排泄,排泄物是墨绿色颗粒,随着蚕的长大,排泄物的颗粒也渐渐变大。

尤其是4、 5龄蚕的排泄物,可以看出其形状近似短圆柱形。

我们观察到蚕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腹部有10 个体节,通过观察蚕吃食物和蚕的运动,知道了蚕的头部有口器,主要作用是取食;腹部有足,主要作用是运动;身体两侧的小黑点主要作用是呼吸。

介绍:蚕龄蚕宝宝在幼虫阶段共要蜕皮四次,每蜕一次就算增加一岁。

从蚁蚕到第一次蜕皮为第一次蜕皮为第一龄;眠起后进入第二龄;再次蜕皮后进入第三龄;第三次蜕皮后进入第四龄 , 第四次蜕皮又称大眠。

大眠后就进入第五龄,五龄的蚕宝宝长得极快,体长可达6~7 厘米,体重可达蚁蚕体重的 1 万倍左右。

研讨: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蚕刚孵化出很小,很黑,像蚂蚁一样,身体很柔软。

的样子生长过程中身体由短变长,由细变粗,体色由黑色变成白发生的变化色,身体表面有许多细毛变得光滑等。

蚕用身体的哪些部分感知周围的环境?蚕宝宝头上虽然有六个单眼,但是视力非常不好,只能大概感受亮和暗,看不清具体东西。

所以大部分情况下,蚕是靠嗅觉好味觉器官来寻找和辨别食物的。

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什么?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食物,还需要注意保持蚕盒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幼蚕以桑叶为食,给桑叶要有一定的时间和数量,每天可以在清晨、中午、下午和晚上睡觉前各给桑叶一次,睡觉前可多放一些。

对于 4、5 龄大蚕可适当增加给桑叶的次数。

桑叶的数量以蚕能基本吃完为宜。

如果桑叶剩的太多,那就说明多给了,如果桑叶被吃得只剩叶脉,那么说明给少了。

1、2 龄小蚕最适宜的温度是 26~28℃; 4、5 龄大蚕,最适宜的温度是 24~25℃,相对湿度是75%左右。

蚕盒要放在阴凉通风的位置,发现病蚕或者死蚕要及时剔除,以免蚕病蔓延。

拓展:观察蚕吐丝的过程,用图画记录下来。

1.观察蚕的蜕皮。

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蚕蜕皮前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

从蚁蚕到吐丝结茧,蚕共需要蜕四次皮。

①蚕宝宝开始蜕皮了,头部的皮已开,向后缩。

②整个头部的皮向后缩,胸足已露出来。

为蚕结茧③头部和胸部的皮已全部蜕下,并缩至腹部处。

做准备及④皮已蜕至最后一对腹足处。

观察蚕吐⑤蚕宝宝的旧皮已蜕至尾足的后面。

丝的过⑥蚕宝宝蜕下的旧皮。

程。

我们蚕刚开始蜕皮时,身体两侧的气孔部位出现黑线,并随着蜕下将继续为的皮逐渐消失。

蜕皮的顺序有时是先把口器上的皮蜕下来,接蚕的生长着从头到尾地蜕,有时是先从头到尾地蜕完后再蜕口器上的皮。

发育做好蜕皮后的蚕身更白,足明显变大。

播放蚕宝宝脱皮全过程视频积极准资料。

备,并及观察蚕吐丝。

蚕到了 5 龄末期(蜕皮四次以后的5~8 天),就时将观察逐渐体现出老熟的特征:先是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色学生猜到的内容变成叶绿色,在吐丝前会排泄出像水一样的排泄物;食欲减退,测、交流记录下食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继而完全停食,回答。

来。

当然,体躯缩短,腹部也趋向透明,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我们也可上下左右摆动寻找营茧场所,此时的蚕称为熟蚕或适熟蚕。

熟以像观察蚕不进食,并且它的身体发黄发亮后,就要开始吐丝了。

蚕这样去在蚕房中搭些小架子,或用纸做一些小格子,为蚕宝宝结茧做观察饲养准备。

一旦发现蚕成熟了,就可以把它们放在架子或格子房上;生活中的如果没有架子或格子房,蚕也会在盒子的角落里结茧。

其他小动观察蚕吐丝的过程。

用图画记录下来。

学生继续物。

进行观察和记录。

蚕吐丝结茧需要经历结制茧网、结制茧衣、结制茧层、结制蛹衬四个过程。

探究蚕是用什么感知食物的。

实验准备 :一个密闭的蚕盒,新鲜桑叶和陈桑叶若干,8 条大小、健康状态差不多的蚕宝宝。

实验步骤 :(1) 将蚕宝宝们集中放在蚕盒的左下角,在蚕盒右上角放入几片新鲜桑叶,将蚕盒密闭,约半个小时后打开蚕盒, 观察现象。

(2) 将蚕宝宝重新集中放在蚕盒左下角,在蚕盒右下角放入几片新鲜桑叶,在蚕盒左上角放入几片陈桑叶。

观察并记录蚕宝宝的行为。

实验记录 :时间(分钟)581012昂起头的蚕的数目(条)3210向目的地前进的蚕的数目(条)2468无反应的蚕数目(条)3210实验现象: (1) 在黑暗状态下,8 条蚕宝宝都找到了桑叶。

(2)一条稍大的蚕先昂起头,似乎在嗅着桑叶的气味,然后果断地朝新鲜桑叶爬过去。

其他的蚕也慢慢昂起头,之后也纷纷向新鲜桑叶爬去。

实验结论 : 蚕是用嗅觉感知食物的。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蚕的身体由短变长、由细变粗,体色由黑色变成白色,身体表面有许多细毛且变得光滑,排出的粪便颗粒越来越大,吃的桑叶也越来越多,这些变化表明我们的蚕在逐渐地长大。

蜕皮 4 次后的 5 龄蚕,再经过半个月左右,就会结茧变蛹。

从蚁蚕开始到结茧变蛹前这个阶段称为蚕的幼虫阶段,是继蚕卵之后蚕生长发育的又一个重要阶段。

板书 3 蚕长大了一、赠送部分科学习题,用不到请删除1.在做蚕豆种子发芽实验的时候,把浸泡后的蚕豆种子放在一个铺有棉花的盘子里,保持湿润,这样做是为了 ( )。

A.给种子发芽提供充足的水分B.让棉花不被风吹走C.让种子不被冻坏【答案】 A【解析】【解答】把浸泡后的蚕豆种子放在一个铺有棉花的盘子里,保持湿润,这样做是为了给种子发芽提供充足的水分, A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种子萌发需要足够的水分和空气,有适宜的温度,还需要一颗完整的种子。

2 .一朵桃花的某个结构被虫吃掉,这朵花就结不出桃子,这个关键的结构是 A. 萼片 B花.瓣 C雄.蕊()。

D雌.蕊【答案】 D【解析】【解答】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

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故答案为: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