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

合集下载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2008版)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2008版)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 2008 更新版)
门类代码及 名称
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
二级学科代码 010101 010102 010103 010104
二级学科名称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 外国哲学 逻辑学 伦理学 美学 宗教学 科学技术哲学 政治经济学 经济思想史 经济史 西方经济学 世界经济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国民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财政学 金融学 产业经济学 国际贸易学 劳动经济学 统计学 数量经济学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物理电子学 电路与系统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系统工程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导航、制导与控制 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应用技术 建筑历史与理论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城市规划与设计 建筑技术科学 岩土工程 结构工程 市政工程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1 中国语言文学 050105 050106 050107 050108 050201 050202 050203 050204 050205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05 文学 050206 050207 050208 050209 050210 050211 050301 0503 新闻传播学 050302 050401 050402 050403 050404 0504 艺术学 050405 050406 050407 050408 060101 060102 戏剧戏曲学 电影学 广播电视艺术学 舞蹈学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传播学 艺术学 音乐学 美术学 设计艺术学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英语语言文学 俄语语言文学 法语语言文学 德语语言文学 日语语言文学 印度语言文学 西班牙语语言文学 阿拉伯语语言文学 欧洲语言文学 亚非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新闻学

0602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

0602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

中国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级研究生开始使用)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一级学科名称:中国史(代码: 0602 )二级学科名称:专门史(代码:060201 )二级学科名称:中国古代史(代码:060202 )二级学科名称:中国近现代史(代码:060203 )学制:三年学习方式:全日制二、本学科情况介绍本学科点经过多年建设,目前已经集中了一批有相当研究水准的学术力量,形成了一支结构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共计20人,其中有教授9人、副教授7人、讲师4人。

学科带头人冷东教授,香港大学博士,现为广州大学十三行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国亚洲研究会会员、马来西亚黄雅烈博士高等学院客座研究员,担任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明史学会理事,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理事,广东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广州市地方史学会副会长,广州市地方志学会副会长、广东华侨史学会理事等职务。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明清史、岭南文化、广州十三行等领域研究。

主持完成国家社科规划项目一项、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一项及多项省厅级课题,出版学术著作8部,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获广东省社会科学成果奖2项,广州市优秀中青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

本学科点的其他学术骨干分别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等领域各有所长,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十余项、省部级项目二十余项,出版专著二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三百余篇,取得多项省市级科研奖励,特别在岭南文化及十三行研究方面在国内学术界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三、培养目标中国史是以探讨中国社会进程及其规律为要旨的综合性学科,它与哲学、政治学、民族学、考古学、社会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史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继续拓宽和加深学生基础知识,同时紧跟学术研究前沿动态,明确并加强专业方向基础知识的系统训练,掌握独立从事科研和教学的必要技巧,使学生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素质: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敬业精神,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2012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代码册

2012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代码册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代码册
说明
1.《2012年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代码册》(以下简称“代码册”)是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以下简称“新目录”)并参照200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修订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旧目录”)编制的。

2.“代码册”编制的原则: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全部使用“新目录”中代码和名称;二级学科使用“旧目录”中的代码和名称;“新目录”中新增加的一级学科全国不统一设二级学科,招生单位可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要求自主设置二级学科。

3.本“代码册”对“新目录”中可授予不同学科门类学位的一级学科,在相应学科门类中分别编制了学科代码(第3位为“7”或“8”)。

4.本“代码册”中学科名称后括号内四位(六位)数字为该学科在“新目录”中原一级(二级)学科代码。

5.各有权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的招生单位,自主设置二级学科代码的规则是:二级学科代码的前四位与该二级学科所在的一级学科代码相同,后两位从“20”开始依次排序。

6.附《专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目录专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目录》。

7、名称前加“*”的可授予硕士、博士专业学位;“建筑学”可授予学士、硕士专业学位,其它授予硕士专业学位。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5)(对外汉语学院)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有志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发现和分析问题,理论素养深厚、专业知识扎实、学术视野开阔并具备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学期间参与学术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独立完成符合学术规范的学位论文。

毕业后能胜任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以及传承与传播中华文化的相关工作。

二、培养方式与修读年限(一)培养方式:采用经典研读、课堂讲授、案例教学、跨文化比较、讨论和研究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培养学生敏锐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对国外中国文学及传统文化研究成果开展再研究的能力。

(二)修读年限:3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国际汉学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一)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

学位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等公共必修和研究方法类等公共选修课程。

学位基础课为本专业的学位必修课程。

学位专业课包括面向本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和结合研究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考核分考试和考查。

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考查成绩按等级制计分。

跨专业入学(原则上本科专业与硕士专业跨一级学科可认定为跨专业)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由导师根据学生本科课程成绩和现专业要求决定是否补修本专业相关课程,补修课程学分另计,不能替代规定的学分。

本专业应修总学分至少为32分,且分项学分不低于以下要求,方可进入毕业论文答辩程序。

其中学位公共课的政治理论课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指定选修,1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理工科、医科研究生指定选修,1学分);公共外国语为4学分;《研究伦理与学术规范》自主学习,网上考核,不计算学分。

学位公共课的选修部分的课程为“第二外语”、“计算机应用”、“文献检索技术”、“研究方法类公共选修课”等,研究生可选修其中一门(2学分)。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pdf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pdf
7
应用统计学(授予理学或经济学学位) 动力学与控制 固体力学 流体力学 工程力学
基础力学与力学交叉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车辆工程 微机电工程
光电信息技术与工程 光电子技术与光子学 精密仪器技术与工程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材料物理与化学 材料学
材料加工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冶金物理化学 钢铁冶金
有色金属冶金 粉末冶金
冶金资源与环境工程 冶金信息工程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工程热物理 热能工程
动力机械及工程 流体机械及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化工过程机械 能源环境工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电机与电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702 物理学
0703 化学 0704 天文学 0705 地理学 0706 大气科学 0707 海洋科学
070102 070103 070104 070105 070106 070201 070202 070203 070204 070205 070206 070207 070208 070209 070301 070302 070303 070304 070305 070306 070401 070402 070403 070404 070501 070502 070503 070504 070505 070506 070601 070602 070603 070701 070702 070703 070704 070705
040201 040202 040203 040204 040205 040206 040207 040208 040209 040210 040211 040212 040213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501)适用专业:050101文艺学、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501Z1对外汉语、0501Z2语文教育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学术后备人才,具体要求如下:1.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2.掌握从事本专业研究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学术发展方向和最新成果;3.具有在高等院校或中学独立从事科研或教学工作的能力,以及在文化宣传、新闻出版、党政管理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实践能力;4.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学术交流能力;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要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应用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文艺学文艺美学、文艺批评、西方文论、文学创作理论、中国古代文论、叙事学及小说理论、西方文学美学关键词(双语课)。

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3.汉语言文字学汉字研究、汉语史研究、古汉语词汇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汉语句法语义研究、汉语篇章语义研究。

4.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文学、宋元文学、明清文学、近代文学。

5.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流派研究、中国现当代各体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东北文学与文化研究、儿童文学研究。

6.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欧美文学研究、东方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理论与实践。

7.对外汉语对外汉语本体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

8.语文教育语文课程改革与实践、语文教学与反思、语文教师教育。

三、学制与学分基本学制为三年,学习年限为两年半到四年。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8学分,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记6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我校学位授予标准,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世界史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世界史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世界史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60300)2016年修订一、培养目标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中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高级人才的重任。

世界史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是:1、掌握基本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世界史硕士生应具备较好的理论修养、正确的研究方法和基本的专业知识。

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了解与世界史专业相关的流派、理论与发展动向,学会本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

应深入了解人类历史在不同时期与不同地区的基本事实与现象,在此基础上对某些方向某些课题作更深入的学习,并选择合适的题目写作学位论文。

应了解一般的世界史文献档案性质和种类,具备基本的目录学知识,知道文献档案的积累与收藏情况。

应具有良好的专业外语知识,能够进行阅读、对话和一般性写作;应了解计算机基本使用方法,随时注意学习新的研究方法与手段。

应努力扩大知识面,尽可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在学习中将其与历史知识有机地结合,达到对历史过程的更深刻理解。

2、具备良好的学术素质和高尚学术道德世界史硕士生应培养人文精神,树立专业思想,对世界史具有浓厚的兴趣,对世界史学科的学术意义与社会功能有明确的认识;应具有一定的学术判断能力;应具有独立思考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具有使用专业外语的能力,并能够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学习和研究。

硕士生应遵守国家法律,诚实守信,作风端正,具有良好的政治与思想品德;坚持学术操守,遵守学术道德与规范,学术品行良好,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注释规范,注意史料的搜集与整理,培养严谨学风;了解并遵守有关的保密制度和纪律。

3、具备基本的学术能力具备利用各种研究手段与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准确把握学术动态、自主完成论文写作、团队意识等科学研究的能力;具备从事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等实际工作的能力;具备能清晰、准确地陈述自己观点的学术交流能力;具备讲授世界史知识的能力,向社会传播和普及世界史知识的能力以及参与涉内涉外文化交流的能力等。

2020年考研专业简介之(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

2020年考研专业简介之(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

(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所属门类门类/领域代码:06门类/领域名称:历史学一级学科/领域代码:0651一级学科/领域名称:文物与博物馆二级学科代码:065100二级学科名称:(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专业介绍此专业为专业硕士。

专业硕士和学术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方向各有侧重。

专业硕士主要面向经济社会产业部门专业需求,培养各行各业特定职业的专业人才,其目的重在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

(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培养目标暂无数据(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就业方向暂无数据(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相关职位暂无数据相近二级学科接收调剂院校新增招生院校开设此专业的院校共有院校43所2019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2019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2019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2019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电话:23…/(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2019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电话:…/(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2019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2019 吉林大学/文学院/(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2019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2019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2019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2019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2019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2019 安徽大学/历史系/(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201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 2019 厦门大学/历史系/(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2019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2019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2019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2019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2019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2019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2019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2019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2019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2019 西北大学/专业学位中心/(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2019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2019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 2019 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2019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2019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2019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2019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2019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2019 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及设计艺术学…/(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 2019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考古…/(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 2019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2019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2019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2019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欧洲文…/(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 2019 安徽大学/历史系/(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2019 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2019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 2019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专业学位)文物与博物馆[065100]。

最新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代码表

最新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代码表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代码册
说明
1.《2012年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代码册》(以下简称“代码册”)是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以下简称“新目录”)并参照200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修订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旧目录”)编制的。

2.“代码册”编制的原则: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全部使用“新目录”中代码和名称;二级学科使用“旧目录”中的代码和名称;“新目录”中新增加的一级学科全国不统一设二级学科,招生单位可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要求自主设置二级学科。

3.本“代码册”对“新目录”中可授予不同学科门类学位的一级学科,在相应学科门类中分别编制了学科代码(第3位为“7”或“8”)。

4.本“代码册”中学科名称后括号四位(六位)数字为该学科在“新目录”中原一级(二级)学科代码。

5.各有权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的招生单位,自主设置二级学科代码的规则是:二级学科代码的前四位与该二级学科所在的一级学科代码相同,后两位从“20”开始依次排序。

6.附《专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目录专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目录》。

注:名称前加“*”的可授予硕士、博士专业学位;“建筑学”可授予学士、硕士专业学位,其它授予硕士专业学位。

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

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年颁布)说明一、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国家教委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和我省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按照相近学科合并的原则,设置学科组30个。

二、本目录中二级学科的代码为6位阿拉伯数字,4位数的是一级学科。

一、哲学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010106 美学010102 中国哲学010107 宗教学010103 外国哲学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010104 逻辑学010105 伦理学二、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020202 区域经济学020101 政治经济学020203 财政学(含税收学)020102 经济思想史020204 金融学(含保险学)020103 经济史020205 产业经济学020104 西方经济学020206 国际贸易学020105 世界经济020207 劳动经济学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0208 统计学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020209 数量经济学020201 国民经济学三、法学(含公安学)030101 法学理论030107 经济法学030102 法律史03010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30109 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私030104 刑法学法、国际经济法)030105 民商法学(含劳动法、社会保障) 030501 治安学侦察学030106 诉讼法学四、政治学(含社会学、管理学)030201 政治学理论030204 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030202 中外政治制度的建设)030203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运030205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030206 国际政治030304 民俗学030301 社会学120401 行政管理030302 人口学120404 社会保障030303 人类学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只设一级学科)五、教育学与教育管理040101 教育学原理040108 职业技术教育学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040109 特殊教育学040103 教育史040110 教育技术学040104 比较教育学040201 基础心理学040105 学前教育学040202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40106 高等教育学040203 应用心理学040107 成人教育学120403 教育经济与管理六、体育学040301 体育人文社会学040303 体育教育训练学040302 运动人体科学040304 民族传统体育学七、中国语言文学(含新闻传播学)050101 文艺学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050301 新闻学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050302 传播学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八、外国语言文学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050205 日语语言文学050202 俄语语言文学050211 外国语言文学及应050203 法语语言文学用语言学050204 德语语言文学九、艺术学050401 艺术学050405 戏剧戏曲学050402 音乐学050406 电影学050403 美术学050407 广播电视艺术学050404 设计艺术学050408 舞蹈学十、历史学060101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060105 专门史060102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060106 中国古代史060103 历史地理学060107 中国近现代史060104 历史文献学(含古文字学)060108 世界史十一、数学070101 基础数学070104 应用数学070102 计算数学070105 运筹学与控制论0701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十二、物理学(含光学工程)070201 理论物理070206 声学070202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070207 光学070203 原子与分子物理070208 无线电物理070204 等离子体物理0803 光学工程070205 凝聚态物理十三、化学与化工070301 无机化学081701 化学工程070302 分析化学081702 化学工艺070303 有机化学081703 生物化工070304 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081704 应用化学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081705 工业催化十四、地理、地质、环境科学070501 自然地理学070902 地球化学070502 人文地理学070904 构造地质学07050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83001 环境科学070901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083002 环境工程十五、生物学071001 植物学071007 遗传学071002 动物学071008 发育生物学071003 生理学071009 细胞生物学071004 水生生物学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05 微生物学071011 生物物理学071006 神经生物学071012 生态学十六、力土水(力学、建筑、土木、水利、测绘、地矿)080101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081501 水文学及水资源080102 固体力学081502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080103 流体力学081503 水工结构工程080104 工程力学081504 水利水电工程081301 建筑历史与理论081601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081302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081602 摄影测量与遥感081303 城市规划与设计(含园林设计)081603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081304 建筑技术科学信息工程081401 岩土工程081801 矿产普查与勘探081402 结构工程081802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081403 市政工程081803 地质工程081404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81901 采矿工程081405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081902 矿物加工工程081406 桥梁与隧道工程081903 安全技术及工程十七、机械(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702 热能工程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080703 动力机械及工程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080704 流体机械及工程080204 车辆工程080705 制冷及低温工程080701 工程热物理080706 化工过程机械十八、材料、冶金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080601 冶金物理化学080502 材料学080602 钢铁冶金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080603 有色金属冶金十九、电气(电子、通信、控制、系统工程、仪器)080801 电机与电器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08080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80803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080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071101 系统理论080805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071102 系统分析与集成080901 物理电子学081103 系统工程080902 电路与系统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1105 导航、制导与控制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401 精密仪器与机械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二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二十一、轻纺与交通工程082101 纺织工程082203 发酵工程082102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082204 皮革化学与工程0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082301 道路与铁道工程082104 服装082302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082201 制浆造纸工程082303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082202 制糖工程082304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二十二、兵器科学与技术082601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082603 火炮、自动武器与弹082602 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药工程082604 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二十三、农学090101 作物栽培学与耕种学090702 森林培育090102 作物遗传育种090703 森林保护学090201 果树学090704 森林经理学090202 蔬菜学090705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090301 土壤学090706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090302 植物营养学090707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090401 植物病理学120301 农业经济管理090402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120302 林业经济管理090403 农药学120405 土地资源管理090701 林木遗传育种二十四、畜牧学090501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090603 临床兽医学090502 动物营养与饲养科学090801 水产养殖090503 草业科学090802 捕捞学090601 基础兽医学090803 渔业资源090602 预防兽医学二十五、农业工程083201 食品科学082803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083202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082804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083203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82901 森林工程083204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82902 木材科学与技术082801 农业机械化工程 082903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082802 农业水土工程二十六、基础医学100101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100103 病原生物学100102 免疫学10010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100105 法医学100701 药物化学100106 放射医学100702 药剂学100301 口腔基础医学100703 生药学100401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00704 药物分析学100402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100705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100403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100706 药理学100404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120402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100405 卫生毒理学0831 生物医学工程二十七、临床医学100201 内科学100211 妇产科学100202 儿科学100212 眼科学100203 老年医学100213 耳鼻咽喉科学100204 神经病学100214 肿瘤学100205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100215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100206 皮肤病与性病学100216 运动医学100207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100217 麻醉学100208 临床检验诊断学100218 急诊医学100209 护理学100302 口腔临床医学100210 外科学二十八、中医药学100501 中医基础理论100509 中医妇科学100502 中医临床基础100510 中医儿科学100503 中医医史文献100511 中医五官科学100504 方剂学100512 针灸推拿学100505 中医诊断学100601 中西医结合基础100506 中医内科学100602 中西医结合临床100507 中医外科学1008 中药学100508 中医骨伤科学二十九、工商管理(一级学科)120201 会计学120203 旅游管理120202 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120204 技术经济及管理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三十、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120501 图书馆学120503 档案学120502 情报学。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2008更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2008更
0804仪器科学与技术
080401
精密仪器及机械
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080502
材料学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0806冶金工程
080601
冶金物理化学
080602
钢铁冶金
080603
有色金属冶金
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80701
工程热物理
0819矿业工程
081901
采矿工程
081902
矿物加工工程
081903
安全技术及工程
0820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082001
油气井工程
082002
油气田开发工程
082003
油气储运工程
0821纺织科学与工程
082101
纺织工程
082102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0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082104
服装设计与工程
中国古代文学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050107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0502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
050202
俄语语言文学
050203
法语语言文学
050204
德语语言文学
050205
日语语言文学
050206
印度语言文学
050207
西班牙语语言文学
050208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081602
摄影测量与遥感
081603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中国史(一级学科、历史学门类).doc

中国史(一级学科、历史学门类).doc

人文学院中国史一、适用学科、专业:中国史(一级学科、历史学门类)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具有良好政治品质、拥有坚实宽广的历史学理论与知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博士生应完成历史学的基本训练,对相关的历史文献与资料有较好的把握,并能把握国际学术前沿,具有跨专业或跨学科的学术素养,在中国历史的相关领域具有独立从事带有创新性的较为重大的研究课题的能力,应能胜任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工作。

三、主要研究方向:1、中国古代史重点为各断代史,古代学术、思想与文化史。

2、中国近现代史重点为中国现代思想的形成研究。

3、专门史重点为中国社会、经济与文化思想的互动关系研究。

4、历史文献学重点为出土文献和上古文献的研究四、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1、导师负责制与集体培养相结合,实行导师负责制。

成立包括导师在内的博士生指导小组,导师为组长,指导小组成员应具有高级职称或为本研究领域的专家。

2、博士生培养以学术研究为主。

根据培养要求及学位论文需要,确定个人培养计划,使学生具备宽广的学术基础,掌握创造性的研究方法,并在学科前沿有所建树。

3、脱产的在读博士生可以担任工作量为一年的助教,以聘任合同的方式确定工作内容与要求。

4、普博生的学制一般为3-4年;直博生和提前攻博生(含硕士生阶段)的学制为4-5年。

五、知识结构及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1、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本专业的博士生,应当对相关的各类历史资料有较全面的认识,对历史学相关门类在中国的学科发展历程有一定的了解,对自己所从事的方向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有深入的把握,并能掌握国内外关于本专业最近的理论进展动态,将这些知识用于自己的研究之中。

至少应该掌握两门外语。

第一外国语应达到可以进行学术交流的水平,并具有一定的专业写作能力,第二外国语则至少能够顺利阅读本专业的相关文献。

2、课程设置及学分构成普通博士生在读期间,各类课程的最低限度学分为:公共必修课程8学分,必修环节5学分,学科专业课程6学分,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1学分,总学分不得少于20学分(不包括自学课程)。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代码表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代码表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代码册
说明
1.《2012年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代码册》(以下简称“代码册”)是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以下简称“新目录”)并参照200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修订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旧目录”)编制的。

2.“代码册”编制的原则: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全部使用“新目录”中代码和名称;二级学科使用“旧目录”中的代码和名称;“新目录”中新增加的一级学科全国不统一设二级学科,招生单位可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要求自主设置二级学科。

3.本“代码册”对“新目录”中可授予不同学科门类学位的一级学科,在相应学科门类中分别编制了学科代码(第3位为“7”或“8”)。

4.本“代码册”中学科名称后括号内四位(六位)数字为该学科在“新目录”中原一级(二级)学科代码。

5.各有权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的招生单位,自主设置二级学科代码的规则是:二级学科代码的前四位与该二级学科所在的一级学科代码相同,后两位从“20”开始依次排序。

6.附《专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目录专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目录》。

135101音乐
135102戏剧
135103戏曲
135104电影
135105广播电视
135106舞蹈
135107美术
135108艺术设计
注:名称前加“*”的可授予硕士、博士专业学位;“建筑学”可授予学士、硕士专业学位,其它授予硕士专业学位。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史专题 先秦诸子研究 秦汉史专题
42

发 164002MX702 秦汉典籍与传世文字资料研读 40 2
展 164002MX703 先秦-秦汉出土文献导读
40 2
方 164002MX704 魏晋南北朝史专题
40 2
向 164002MX705 隋唐五代史专题 课 164002MX706 辽宋金元史专题
40 2
164002MX720 中国近现代城市史
40 2
164002MX721 中国近现代学术史
40 2
164002MX722 中华民国史专题研究
40 2
164002MX723 港澳台史研究
40 2
164002MX724 近现代东北史专题
40 2
164002MX725 伪满洲国与日本侵华史专题
40 2
40 2
164002MX733 东北亚国际关系史
40 2
164002MX734 战后美国与东北亚关系
40 2
164002MX735 中日关系史导论
40 2
Ⅲ Ⅱ 学生须在导 Ⅱ 师指导下选 Ⅲ 修至少 8 学分 Ⅲ 的课程(另 1 Ⅲ学 Ⅲ 分为 Ⅲ 经典文献阅 Ⅲ 读报告)。 Ⅲ 为鼓励学科 Ⅳ 交叉,选修其 Ⅳ 他一级学科 Ⅳ (考古学、世 Ⅲ 界史)各类相 Ⅲ 关课程的,也 Ⅲ 可计入发展 Ⅳ 方向课课程
近代东北移民史专题 中国历史自然地理 历史人文地理专题 历史城市地理 ※旅游与人文遗产保护 ※旅游教育学研究 ※旅游地域文化研究 中国当代史学思潮 中国史学思想通论 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学专题 中国古代学术史专题 魏晋南北朝史学史 明清史学史专题 中国古代经学史 当代西方明清史研究
40 2

40 2

40 2
( 二 ) 中国近现代史 1.李侃主编:《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2001 年版。 2.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 3.罗尔纲编:《太平天国通史》,中华书局,1992 年版。 4.夏东元:《洋务运动史》,华东师大出版社,1992 年版。 5.刘大年:《中国近代史诸问题》,人民出版社 1965 年版。 6.张开沅、林增平主编:《辛亥革命史》,中华书局,1976 年版。 7.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商务印书馆,1997 年版。 8.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东方出版社,1996 年。 9.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武汉出版社,2012 年版。 10.郭廷以:《近代中国史》,上海书店,1989 年版。 11.(法)谢和耐,耿升译:《中国社会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60 3

基 础 128OOOMX002 基础外国语
80 4 Ⅰ、Ⅱ

学 164002MX001 史学理论与方法 科
164002MX101 中国史前沿问题 基
础 164002MX102 中国历史文献研读

60 3 60 3 60 3

Ⅰ 必修,总计 9 学分。

164002MX401 中国古代史专题
四、培养方式
1.凡报考本学科的学生,在确定录取后,由本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小组提供一 份经典文献目录,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阅读(至少两本)。在第二学期的期末,学生需 提交两份书面经典文献阅读报告,计 1 学分。
2.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 第一责任人。各专业方向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硕士研究生指导小组,每个小组一般由 3-5 人组 成,在配合导师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
60 3

164002MX402 中国近代史专题
60 3
164002MX403 中国现当代史专题
60 3
专 164002MX404 历史文献学与中国史学史专题 60 3
业 164002MX405 中国东北地方史
60 3
主 164002MX406 中国历史地理学专题
60 3
干 164002MX407 中国思想史专题
60 3
课 164002MX408 中国古代原典导读
60 3
Ⅰ 学生须在导 Ⅰ 师指导下至 Ⅰ 少选择 3 门, Ⅰ 计 9 学分的课 Ⅰ 程。多选课程 Ⅱ 可计入发展
Ⅱ 方向课课程
164002MX409 中国近现代文献导读与检索
60 3
Ⅰ 学分。
164002MX410 164002MX411 164002MX701
(1)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研讨班、专题报告或启发式等多种教学 方式,将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和课外读书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研究生创新能 力的培养。
(2)考核方式 “史学理论与方法”为闭卷考试,其余各门课程均以课程论文为主。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应该以各专业的学术史为依据,既可以选择学术述评,也可以是所选定的研究 领域具有一定前沿性的实证性或者理论性专题研究,重点突出研究专题的学术性、逻辑性、 思想性和理论的体系性。
七、文献阅读
文献阅读是学术型学位硕士培养的重要环节。阅读和考核要求如下:(1)各专业方向 学生必读原典不少于 10 本,选读书目不少于 20 本。(2)阅读过程中须领会基本史料的价 值,汲取研究成果之所长,用批判和思辨的方法,理解文献中有价 值的信息,用于自身基础 知识框架的建构与完善。(3)各专业均在专业主干课中设有经典文献导读课程,在专业方 向课中设有读书会课程。学生文献阅读的成果,将以书面发言的方式,在课程中展示并供学
学分。 Ⅲ
Ⅳ Ⅲ
Ⅲ Ⅲ


Ⅳ Ⅲ
Ⅲ Ⅲ

Ⅳ Ⅲ

Ⅳ Ⅳ
164002MX736 164002MX737 164002MX738 164002MX739 164002MX740 164002MX741 164002MX742 164002MX743 164002MX744 164002MX745 164002MX746 164002MX747 164002MX748 164002MX749 164002MX750
硕士研究生课程,并计入发展方向课选课门数内(所选择学校与专业,要具有与东北 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相当或更高的层次与学术水准)。学生所选择的这类课程由导
师指定,并在个人培养计划中标明“跨门类课程”或“跨院校课程”。 (3)生源为跨门类或者同等学力的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选择 1-2 门本学科 的本科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补修课程一般不列入培养方案,但必须列入硕士研究 生个人培养计划中,只记成绩,不计学分。
中国史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602)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有道德、有知识、有见识、有能力的适应社 会发展需要的学术后备人才。使学生具备以下素质:
1. 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 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3. 系统掌握本学科的理论、专业知识和研究动态,掌握本学科的学术研究方法,熟悉
40 2 40 2
164002MX707 宋代制度史
40 2
164002MX708 中国中古史史料导读
40 2
164002MX709 蒙元史专题
40 2
164002MX710 明清政治史专题
40 2
164002MX711 明清经济制度史
40 2
164002MX712 明清社会史专题
40 2
164002MX713 明清史料与文献专题
3.根据专业和培养计划需要,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校授课,在必要情况下,鼓 励学生跨专业、跨院系或到国内著名高校学习部分课程,或联合培养研究生。
五、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学分不低于 34 学分
中国史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学 时分
开课 学期
备注
公 128000MX001 马克思主义理论
164002MX726 中国近现代史料学
40 2
164002MX727 东北古代史专题
40 2
164002MX728 高句丽渤海史专题
40 2
164002MX729 东北民族关系史
40 2
164002MX730 近代东北经济社会史专题
40 2
164002MX731 明清东北史专题
40 2
164002MX732 日本近世思想史专题

40 2

40 2

40 2

40 2

40 2

40 2

40 2

40 2
4
40 2
4
40 2

60 3

60 3

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特作如下规定: (1)本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准备从事基础教育工作者,建议在研究生院开设的 教师教育公共选修课或本院开设的“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中选修两门课程。 (2)硕士研究生根据培养计划需要可以跨门类或跨校选修一门相同或相近专业的
40 2
164002MX714 明清对外关系史专题
40 2
164002MX715 中国近现代社会史专题
40 2
164002MX716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专题
40 2
164002MX717 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史专题
40 2
164002MX718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
40 2
164002MX719 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
学位论文主要由研究计划、开题报告、论文进展报告和学位论文终稿四个部分组成。 1.个人研究计划 学生在入学后三个月之内,应该在导师的指导下,拟定论文研究的选题范围,并制定相 应的研究计划,然后提交历史文化学院备案。 2.论文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一般要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完成。开题报告要以公开方式进行。 开题报告与论文通讯评阅的时间不应少于 8 个月。论文开题报告审查的重点在于考查学位论 文的文献与资料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论文选题定位与研究设计和分析能力。论文开题报 告合格后计 1 学分。 3.论文评阅与答辩 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必须经过导师认可,并且按照学校相关规定通过专家评阅认定合 格后,方可进行答辩。学位论文的答辩应在毕业前一个月内进行。 论文答辩时,答辩小组审核的重点是考查论文的文献综述、研究设计、论文的逻辑性、 规范性和体系性等方面,确认学位论文达到了硕士毕业生应该具备的水平,并表现了作者一 定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素养和能力。 论文未通过者,应该修改论文,然后再次申请答辩。两次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半年。 答辩的具体要求,参见《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后记 3 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