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优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中国建筑的特征》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中国建筑的特征》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8《中国建筑的特征》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内容,明确“文法”“可译性”等词语。

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课文结构层次。

3.审美鉴赏与创造:欣赏中国建筑之美。

4.文化传承与启示: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难点:对文中部分术语和主要观点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梁思成:他有着诸多令人赞叹的身份:才女林徽因的丈夫、国学大师梁启超的儿子、人民英雄纪念碑主持设计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参与设计者、享誉世界的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近代建筑之父。

1901年4月出生于日本东京,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父亲梁启超的影响下,梁思成对祖国有着浓厚的爱国情怀。

1924年,梁思成远赴美国攻读建筑学。

一天,正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书的梁思成收到父亲从国内寄来的包裹,里面是一本古籍善本《营造法式》。

这是中国第一本详细论述建筑工程做法的官方著作,是迄今为止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建筑著作。

从1932年到1940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二人共同走过中国的15个省、19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物都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全国、全世界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比如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

经过对古建筑的系统调查研究,梁思成得到了丰硕的成果。

1934年,他编著了《清式营造则例》一书,这一部书成为初学中国古建筑的入门必读教材,研究中国古建筑不可缺少的资料,也是如今古建筑修整工作人员常用的工具书。

除了建筑学家,他还是建筑教育家。

1928年,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加拿大举行婚礼,回国后,赴沈阳东北大学任教,创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学系。

梁思成是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他的学生们总会记得梁思成给自己上课的样子:“先生虽然个头不大,但两眼炯炯有神,而且带着对建筑学专业的无比热爱和自信。

人教版高中高三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高三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高三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内容,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对中国建筑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课文学习,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中国建筑的特征。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一些中国著名建筑图片,如故宫、颐和园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建筑的特点。

(2)简要介绍中国建筑的历史背景,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中国建筑有哪些特征?3.课文解析(1)分析课文第一段,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

(2)分析课文第二段,让学生了解中国建筑在结构上的特点。

(3)分析课文第三段,让学生了解中国建筑在审美上的特点。

4.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中国建筑与其他国家建筑相比,有哪些独特之处?(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课后作业(1)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中国建筑特点的短文。

(2)收集有关中国建筑的相关资料,了解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

四、教学策略1.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建筑实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国建筑的特点。

2.采用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结合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通过课后作业的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六、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2.中国建筑图片3.相关资料本节课通过学习《中国建筑的特征》,让学生了解了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中国建筑的特征》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优质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2.培养学生对中国建筑的欣赏和理解能力;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欣赏和分析中国建筑;3.学生能够据此设计一栋符合中国建筑特征的建筑物。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介绍中国建筑的特点,引发学生对中国建筑的兴趣。

2.展示一些中国传统建筑的图片,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这些建筑的第一印象。

Step 2: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1.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如屋檐翘起、工艺精细、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等。

2.向学生展示更多的中国传统建筑图片,并要求他们说出建筑中体现了哪些特征。

Step 3:分析中国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不同点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比较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的不同之处。

2.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并讨论不同意见。

Step 4: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的意义1.导入讨论题目,即中国传统建筑除了作为实用的住宅或寺庙外,还有哪些意义。

2.让学生发表个人意见,并进行讨论。

Step 5:设计一栋符合中国建筑特征的建筑物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栋符合中国建筑特征的建筑物。

2.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设计,并讨论不同设计的优缺点。

Step 6:总结和评价1.让学生总结所学的中国建筑的特征。

2.分享一些优秀的建筑设计,并引导学生评价这些设计是否符合中国建筑的特征。

拓展实践: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一些著名的中国传统建筑,如故宫、承德避暑山庄等,让他们亲身感受中国建筑的魅力。

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是否能够对中国建筑的特征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分析;2.学生完成的设计作品是否符合中国建筑的特征,是否能够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论证。

教学反思:1.及时调整课堂的教学节奏和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2.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发表个人观点和思考问题的能力;3.拓展实践环节可以增加学生对中国建筑的实际体验,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建筑的历史演变和主要特点;(2)掌握中国建筑的分类及其代表作品;(3)能够分析中国建筑的艺术特色和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比较中国建筑实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2)运用文献资料,了解中国建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3)采用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建筑艺术的热爱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3)提高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国际视野和审美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建筑的历史演变和主要特点;(2)中国建筑的分类及其代表作品;(3)中国建筑的艺术特色和价值。

2. 教学难点:(1)中国建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分析中国建筑的艺术特色和价值。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搜集中国建筑的相关资料和图片;(2)制作多媒体课件;(3)准备相关建筑实例的介绍和分析。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点;(2)收集中国建筑的图片或资料;(3)准备小组讨论和汇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中国建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2)提问:“你们对中国建筑有什么了解?”;(3)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建筑的历史演变和主要特点;(2)学生分享收集到的中国建筑图片或资料;(3)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中国建筑的分类及其代表作品;(2)教师分析中国建筑的艺术特色和价值;(3)教师举例说明中国建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中国建筑的特点和价值;(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2)强调中国建筑的艺术价值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3)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自己喜欢的的中国建筑图纸;3. 参观当地的中国建筑,拍摄照片并介绍其特点。

《中国建筑的特征》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中国建筑的特征》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8.《中国建筑的特征》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8《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过程与方法:了解本文的说明方法,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华民族在世界建筑史上的突出贡献,激发对我国古代建筑的热爱,提高对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1.了解本文的说明方法,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2.了解中华民族在世界建筑史上的突出贡献,激发对我国古代建筑的热爱,提高对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图片导入:北京故宫、厦门、苏州园林、凤凰古城。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不仅拥有巍峨的山川、秀美的河山,还有数不尽的名胜古迹、雄伟的古代建筑艺术。

这些古老的建筑闪烁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的光芒,它们究竟有何特色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思成的文章《中国建筑的特征》,从中我们一定能得出答案。

二.知人论世1.知人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

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

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

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

1927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后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

1928年回国。

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

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

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著作有《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营造法式注释》《梁思成文集》(4卷),作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北京市计划图。

2.人物关系梁思成与林徽因。

梁思成评价林徽因:林徽因是个很特别的人,她的才华是多方面的。

他诙谐地说:“所以做她的丈夫很不容易。

中国有句俗话,‘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认识一些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如宫殿、寺庙、园林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兴趣和自豪感,提高他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1.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2. 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实例。

三、教学难点1. 中国古代建筑的构造特点。

2. 中国古代建筑的审美理念。

四、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中国古代建筑图片。

2. 视频素材:中国古代建筑纪录片。

3. 参考书籍: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书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建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古代建筑的美。

2.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材质、色彩等方面的特点。

(2) 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实例:介绍故宫、寺庙、园林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建筑。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中国古代建筑模型制作,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理解和认识。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分析中国古代建筑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典型实例的识别能力。

3. 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升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古建筑,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

2. 邀请古建筑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3. 开展古建筑保护志愿者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通用9篇)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通用9篇)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通用9篇)《中国建筑的特征》篇1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3、激发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知识链接:文体知识科普作品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作品。

“科普”一词就是指“科学普及”。

科普作品传统上以文字或图画作为基本载体。

不过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科普作品也常常以视频媒体等其他形式出现。

科普作品的主要功能和目的就是宣传普及科学知识。

它有以下特点:1. 科普作品所述内容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性。

阅读对象主要是不熟悉该学科的非专业人士。

但这种专业性是有限制的。

这就和一般的文学作品或娱乐作品区分开来。

2. 科普作品具有一定的娱乐性、普及性、可读性和通俗性。

在叙述内容上要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能引起普通读者兴趣。

这就和专业学术文献区分开来。

3. 科普作品在陈述专业科学知识时要求把握一定程度的严谨性。

想象与科学现实之间的差别一般需要明确指出,或者至少要保证读者不会混淆两者。

这就和科学幻想作品(简称科幻)区分开来。

4. 科普作品允许适当地虚构作品情节、人物、环境等等,已增加可读性。

这就和一般的科学新闻、科学纪实或科学报告区分开来。

作家: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

19xx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xx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大学,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

1928年回国。

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专业术语,如“木构架”、“斗拱”、“瓦当”等。

(2)能够分析并概括中国建筑的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3)能够运用文章中的信息,对具体建筑进行欣赏和评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作者梁思成及其在建筑领域的贡献。

(2)运用比较法,分析中国建筑与其他文化建筑的差异。

(3)运用实例分析法,结合课文中的插图,分析中国建筑的特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热爱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专业术语,理解中国建筑的特点。

2. 分析作者的论证方法,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专业术语。

2. 对中国建筑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和概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中国古建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建筑的特点。

(2)简介作者梁思成及其在建筑领域的贡献。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中国建筑的特点。

(2)让学生结合插图,分析课文中的专业术语。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如“木构架”、“斗拱”、“瓦当”等。

(2)分析中国建筑的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3)比较中国建筑与其他文化建筑的差异。

4. 实例分析(1)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分析具体建筑的特点。

(2)让学生选取一个建筑实例,进行欣赏和评价。

5. 小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建筑的特点。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研究中国建筑。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内容,总结中国建筑的五个特点。

2. 选取一个你感兴趣的建筑实例,分析其特点及意义。

3. 调查身边的传统建筑,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中国建筑的特征》优秀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优秀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优秀教案教案主题: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和文化背景。

2.掌握中国建筑特征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理解中国建筑特征的文化背景。

2.掌握中国建筑特征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1.发现中国建筑特征中蕴含的深厚文化。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投影仪、电脑。

2.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学生观看一段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视频。

2.老师提问:你们观察到了哪些中国建筑的特征?二、讲解(20分钟)1.通过投影仪展示中国古代建筑的图片。

2.讲解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如平面布局、建筑形式、装饰样式等。

3.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特征的文化背景,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

4.组织学生讨论:中国传统建筑与其他国家建筑的不同之处。

三、实践(30分钟)1.学生分组观察周围的建筑物,找出其中的中国传统建筑特征。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中国传统建筑特征进行深入研究。

3.每个小组设计一篇海报,介绍自己研究的特征,包括特征的表现形式、文化内涵等。

四、呈现(20分钟)1.每个小组依次展示自己设计的海报,并简要介绍自己研究的特征。

2.其他小组提问和评论,共同分享观点。

五、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中国建筑的特征和文化背景。

2.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学拓展:1.学生可以到图书馆或互联网上寻找更多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特征的资料。

2.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中国传统建筑,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报告。

3.学生可以模仿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设计并制作小型模型建筑物。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4篇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4篇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4篇高中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教案篇一课标摘引:《课程标准》中关于必修5册实用类文本的有关叙述是: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

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准确解读,以及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力。

文本分析:《中国建筑的特征》隶属必修五第四单元,是自然科学小论文,属于实用类文本。

在文章中,作者首先指出了中国建筑体系是独特的,接着,作者将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九点,然后,作者提出了中国建筑的“文法”问题,最后,作者提出了“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

无论是从全文来看,还是从每一部分来说,都条分缕析。

所以,理清思路,归纳概括文章的要点,是突破本文的关键。

另外,本文中作者所提出了诸如“文法”、“可译性”等新概念,对它们的准确理解不同于文学类文本,根据《课程标准》以及实际情况,须从局部内容的分层归纳上去解决问题的。

学情分析:本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已经学过《宇宙的边疆》等自然科学小论文。

因此,学生对这种科学小论文已经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其论述的严谨性,和语言的简介性。

但对于文中提出的诸如“文法”、“可译性”等新概念,对其的准确理解还需要引导。

学习目标:1、学生能够抓住关键词概括并说出中国建筑的特征和其中蕴含的逻辑顺序,能够解释“文法”“词汇”以及“可译性”概念的含义,说出本文的写作意图。

2、根据自然科小论文富在文学性的特点,能够找出本文运用的比喻句,结合上下文说说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1、抓住关键词概括并说出中国建筑的特征和其中蕴含的逻辑顺序,能够解释“文法”“词汇”以及“可译性”概念的含义,说出本文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1、对建筑术语如“所”“斗拱”“举架”的理解。

2、对作者提出的新概念“文法”“词汇”以及“可译性”的理解评任任务: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习结果展示,完成文本研读部分的第1、2、3、4等四问题,来达成学习目标一。

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范文

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范文

语⽂《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范⽂ 中国古代建筑在中国古代传统⽂化⼤⼟壤中⽣长、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化特⾊。

接下来是⼩编为⼤家整理的语⽂《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范⽂,希望⼤家喜欢! 语⽂《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范⽂⼀ ⼀、课⽂与课标、⾼考的对应点 发展独⽴阅读能⼒。

从整体上把握⽂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表达效果。

善于透视关键语词所传递的语⾔信息,逐渐形成简洁、严密、清晰的语⾔风格,对提⾼阅读和写作⼩论⽂的能⼒,是⼗分有益的。

⼆、教学⽬标 知识与能⼒ 1.引导学⽣理清⽂章线索,列出课⽂的结构提纲。

2.学习本⽂科普⽂章的语⾔特⾊,并指导学⽣在说明⽂或议论⽂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3.通过对课⽂的⼀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学⽣探究问题的能⼒。

过程与⽅法 合作探究,学习科普⽂章的语⾔特⾊,能够在说明⽂或议论⽂写作中有意识的学习借鉴。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提⾼对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同时激发⾃⼰对我国建筑⽂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这是⼀篇较长的课⽂,条理清晰,⽂字简练,重点是引导学⽣快速与读后,筛取主要信息,分清层次,理解⽂章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科普⽂章的语⾔特⾊,并挖掘⾃然科学论⽂后隐含的⼈⽂内涵。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准备:发放预习学案 教学过程: 导⼊新课:欣赏中国四⼤名楼和四合院的图⽚,并根据图⽚说说中国建筑的有些什么特征。

导引:中国的建筑可谓博⼤精深,刚才我们只是见识了⼀鳞半⽖,下⾯让我们跟着梁思成先⽣更深⼊地⾛进中国建筑之中,感受中国建筑的特征。

⼆、作者介绍:说说你对梁思成的了解?(检查预习作业第3题)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整理⽂章的结构脉络。

(检查预习作业第4题) 【明确】这篇说明⽂具有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特点,把握好本⽂的篇章结构,便于读懂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3篇)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3篇)

第1篇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结构方面的特征。

2. 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及民族忧患感。

3. 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了解中国建筑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1.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2. 中国古代建筑结构方面的特征。

教学难点:1. 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

2. 把握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我国古代建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建筑类型。

2. 学生分享对我国古代建筑的了解,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a. 地域分布广泛:我国古代建筑遍布全国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b. 结构独特:以木结构为主,注重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c. 造型优美:建筑造型多样,富有艺术感。

2. 中国古代建筑结构方面的特征:a. 木质结构:采用榫卯结构,使建筑具有极高的抗震性能。

b. 砖石结构:在宫殿、寺庙等大型建筑中,采用砖石结构,以增强建筑稳定性。

c. 瓦当、屋顶、斗拱等装饰: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色。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我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2.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巩固练习1. 教师展示我国古代建筑图片,要求学生说出建筑类型及特点。

2. 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古代建筑。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2. 学生分享对本节课的收获。

六、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渊源。

2. 写一篇关于我国古代建筑特点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展示、课堂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和结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在课后作业中,鼓励学生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

《中国建筑的特征》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建筑的特征》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建筑的特征》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并能够描述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点。

2.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步骤:
Step 1: 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介绍中国建筑特征的视频,引起学生对中国传统建筑的
兴趣,并让学生对视频中的建筑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

Step 2: 学习建筑特征(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点,并
由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Step 3: 建筑特征探究(2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点,包括屋檐特点、建筑材料、建筑风格等,并由学生通过图片、文章等探究中国建筑的特点。

Step 4: 练习与拓展(20分钟)
1.学生阅读一篇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短文,并根据文中提供的问题回
答问题。

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作业,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中国传统建筑进行
深入研究,并用PPT或海报的形式展示并进行讲解。

Step 5: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并进行学生评价。

Step 6: 课后拓展(自主学习)
要求学生继续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并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建筑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

教学资源:
1.视频资料:介绍中国建筑特征的视频
2.图片资料:中国传统建筑的图片
3.文章资料: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短文
4.PPT或海报制作工具:展示小组作业
教学评价:
1.小组讨论和汇报
2.阅读理解题目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小组作业的展示及讲解效果。

最新-《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优秀5篇

最新-《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优秀5篇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优秀5篇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下面是小编为大伙儿找到的《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优秀5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建筑的特征篇一高二语文组【课标要求】1.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2.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3.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课标分解】1.本单元学习自然科学小论文,要把握这一文体的相关特征。

2.熟读课文,积累字词句,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

3.通过阅读文章,了解建筑领域的相关知识,体会中国的建筑美。

4.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点,体会比喻手法的运用效果。

【预习案】一、预习提示1.通读文章,扫清字词,完成预习案习题。

充分利用书下注释和网络资源了解文中相关的专业名词和术语。

2.再读文章,理清文章结构,总结归纳中国建筑的九个特征。

3.三读文章,体会文章的语言特征,品析比喻手法的运用。

二、知识衔接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

广东省新会县人,是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长子。

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72年。

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

在学术研究方面,梁思成教授自20世纪30年代起,对我国古代建筑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他生前写的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

同时他还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议,并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10篇优秀版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10篇优秀版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和领会科普文章语言特色,并加以借鉴和运用。

2.用心探究和体会中国建筑的特征,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情。

3.理清作者说明线索。

【教学模式】读写结合式模式就是学生在反复吟咏成诵,充分感悟文本基础上,并以此为素材而进行的文本再创造,以读悟写,以写促读的一种双向互进教学共赢的教学法。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透过学生质疑、探究、归纳、整合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学习愉悦的方法。

【教学过程】温故知新激情导课请同学跟老师一齐重温下面的名句,大声朗读,看看它们描述的对象是什么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王勃《滕王阁序》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一个是滕王阁,一个是阿房宫。

一楼是点,一宫是面,一点一面构成了中国的建筑群,那么中国的建筑有什么特征呢?让我们跟随着我国当代建筑大师梁思成一齐去探究。

自主探究整体把握快速阅读全文,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哪些是属于结构特征?哪些是属于装饰特征?它们是按什么顺序一一展开的呢学生自主探究预设生成:中国建筑总体特征(12)(1)立体构成:台基房屋屋顶(2)平面布局:建筑群组成左右对称坐北朝南有主有次户外空间中国建筑结构特征(35)(3)结构方法框架结构(4)斗拱作用(5)举折举架作用中国建筑外部特征(外观、颜色、装饰等)(69)(6)介绍屋顶(7)着色特点(8)装饰特征(9)用材特点九大特征精要地概括出中国建筑的特征,既有形象生动的描述,又有理论层面的解释,从总体到结构到外部的说明顺序一一展开,其中(3)(4)(5)属于结构特征,(6)(7)(8)(9)属于装饰特征。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及原文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及原文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及原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提高对中国传统建筑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中国建筑特点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及其寓意。

2. 教学难点:对中国建筑特点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历史演变和特点。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中国建筑的认识和见解。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建筑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建筑的特点。

四、教学内容1. 中国建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木结构、砖石结构、土木结构等。

3. 中国建筑的装饰艺术:雕刻、彩绘、门窗等。

4. 中国建筑的寓意:如对称、天人合一、吉祥图案等。

5. 典型建筑案例分析:如故宫、颐和园、悬空寺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建筑,思考中国建筑的特点。

2. 讲解:介绍中国建筑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基本特征。

3. 讨论:分组讨论中国建筑的装饰艺术和寓意,分享各自的见解。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建筑案例,如故宫、颐和园等。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对中国建筑特点的理解和运用。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建筑,总结其中国建筑的特点。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建筑,如寺庙、园林、民居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加深对中国建筑特点的理解。

2. 开展建筑艺术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一座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作品,可以是建筑模型或绘画作品,展示对中国建筑的认识和感悟。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评估学生对中国建筑特点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检验学生对中国建筑特点的理解和运用。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清说明线索。

2、掌握本文主要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我们的文化宝库中有许许多多和房屋建筑有关的成语。

(学生七嘴八舌、脱口而出)教师在黑板上做好记录:金碧辉煌、美轮美奂(这两个成语需要特别注意字:“碧”“轮”)鳞次栉比、登堂入室(鳞次栉比,是形容房屋很多的。

登堂入室,后来的意思成了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红墙绿瓦、雕梁画栋、琼楼玉宇、碧瓦朱甍、富丽堂皇、钩心斗角2、北京清华园中有一座雕像,被人称为这所著名大学中的第十二座雕像:儒雅的梁思成先生,戴一副眼镜,正微微地笑着,平静,坦然,好像刚刚走出家门,到他创建50周年的清华建筑系去上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先生的一篇科普文章《中国建筑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学生总体把握课文:学会怎样把长文章读短。

导引:可引导学生由透视“特征”内涵入手,指导学生如何快速阅读课文,探究文本的内容,以把握课文核心信息。

“特征”的限定范畴:题目“中国建筑的特征”,偏正短语,简洁、严密、醒目、层次分明。

中心词“特征”二字统摄全文,是关键的信息点,指事物作为标志的显著特色。

定语逻辑严密,分为两个层面:“建筑”一词,界定了作者研究的专业学术领域;“中国”一词,气宇轩昂,视野宏观,表现了作者作为中国建筑学一代宗师开阔的视角和强烈自豪的民族情感。

三、以图片感知中国建筑的一些特征导引:我们就从黑板上这10个成语入手来总结中国建筑的特征(1)从颜色上,我们中国建筑以哪些颜色为主色调?(鲜艳的红、绿、黄) 师:(老师边勾画成语中有关颜色的词语)的确如此,大红、大绿、大黄是我们中国大型建筑的主色调,譬如故宫!再者,从装饰来看,雕刻、绘画、塑像融合其中。

(2)下面我们来欣赏中国四大名楼和四合院的图片,并根据图片了解一些中国建筑的特征。

①第一幅:岳阳楼。

(师解说:黄色琉璃瓦、红色木质主体;上还点缀吉祥兽雕塑;房檐是典型的钩心斗角!)请学生仿照教师解说来叙述下面一幅图片,②第二幅:滕王阁。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及原文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及原文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及原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中国建筑特点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建筑的兴趣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建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木结构、砖石结构、庭院布局、装饰艺术等。

3. 中国建筑的主要类型:宫殿、寺庙、园林、民居等。

4. 中国建筑的区域特点:北方建筑、南方建筑、边疆建筑等。

5. 中国建筑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主要类型和区域特点。

2. 教学难点:中国建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主要类型和区域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中国建筑案例,如故宫、颐和园等。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建筑的传承与发展问题。

4. 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建筑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建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主要类型和区域特点。

3. 分析:分析具体的中国建筑案例,如故宫、颐和园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建筑的魅力。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建筑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7. 反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延伸:1. 开展中国建筑考察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如寺庙、园林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中国建筑的魅力。

2. 邀请建筑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中国建筑的历史、特点和价值,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 开展中国建筑手工艺制作活动,如剪纸、模型制作等,培养学生对中国建筑艺术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中国建筑的特征优秀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优秀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和优秀代表建筑,了解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建筑设计风格。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建筑的鉴赏能力,能够分析和评价建筑作品。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建筑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中国建筑的特征和文化内涵。

2.中国优秀建筑代表作品的介绍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学生对中国建筑的文化内涵和设计风格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对中国传统建筑的认识和了解。

-提问:中国传统建筑有哪些特点?2.学习(30分钟)-分组阅读并分析有关中国传统建筑的资料或案例,让学生发表对其的见解。

-分组讨论后,每个小组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讨论结果:a.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特点和材料特点。

b.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

c.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特点。

3.探究(20分钟)-通过观看图片或视频资料,对中国优秀建筑代表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4.拓展(20分钟)-小组合作任务:选取一个中国优秀建筑代表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展示。

-引导学生对该建筑作品的流派、结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形式等进行分析和解读。

-进行展示和分享,让其他小组成员提问和评论。

5.归纳总结(15分钟)-整理总结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优秀代表建筑的特色。

-提问:你们对中国传统建筑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和感悟?6.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一个中国传统建筑主题,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份调研报告。

五、板书设计:-结构和材料特点-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特点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间相互交流和分享,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鉴赏能力。

此外,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和展示,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但是,今后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的互动环节,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对中国建筑的了解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筑的特征》优秀教学设计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

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

1928年回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并通过学习,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的文化宝库中有许许多多和房屋建筑有关的成语。

(学生七嘴八舌、脱口而出)教师在黑板上做好记录:
金碧辉煌、美轮美奂(这两个成语需要特别注意字:“碧”“轮”)
鳞次栉比、登堂入室(鳞次栉比,是形容房屋很多的。

登堂入室,后来的意思成了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红墙绿瓦、雕梁画栋、琼楼玉宇、碧瓦朱甍、富丽堂皇、钩心斗角
2、北京清华园中有一座雕像,被人称为这所著名大学中的第十二座雕像:儒雅的梁思成先生,戴一副眼镜,正微微地笑着,平静,坦然,好像刚刚走出家门,到他创建50周年的清华建筑系去上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先生的一篇科普文章《中国建筑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学生总体把握课文:学会怎样把长文章读短。

导引:可引导学生由透视“特征”内涵入手,指导学生如何快速阅读课文,探究文本的内容,以把握课文核心信息。

“特征”的限定范畴:题目“中国建筑的特征”,偏正短语,简洁、严密、醒目、层次分明。

中心词“特征”二字统摄全文,是关键的信息点,指事物作为标志的显著特色。

定语逻辑严密,分为两个层面:“建筑”一词,界定了作者研究的专业学术领域;“中国”一词,气宇轩昂,视野宏观,表现了作者作为中国建筑学一代宗师开阔的视角和强烈自豪的民族情感。

三、以图片感知中国建筑的一些特征
导引:我们就从黑板上这10个成语入手来总结中国建筑的特征
(1)从颜色上,我们中国建筑以哪些颜色为主色调?(鲜艳的红、绿、黄) 师:(老师边勾画成语中有关颜色的词语)的确如此,大红、大绿、大黄是我们中国大型建筑的主色调,譬如故宫!再者,从装饰来看,雕刻、绘画、塑像融合其中。

(2)下面我们来欣赏中国四大名楼和四合院的图片,并根据图片了解一些中国建筑的特征。

①第一幅:岳阳楼。

(师解说:黄色琉璃瓦、红色木质主体;上还点缀吉祥兽雕塑;房檐是典型的钩心斗角!)
请学生仿照教师解说来叙述下面一幅图片,②第二幅:滕王阁。

(绿色琉璃瓦,红色木质主体,有雕梁画栋,房顶还有动物雕塑。


③第三幅:蓬莱阁。

(有雕梁画栋,柱子上有楹联。

)师:看到楹联了,其实这也是中国建筑装饰的一个特点,下一个学生,严妍。

④第四幅:黄鹤楼。

(黄顶,红木支撑,每一层还都有回廊。

)导引:接下来看一个四合院,听着解说看大屏幕。

解说:四合院在建筑上有一套固定的规格:北面是正房,东西是厢房,南面是倒座,东西南北四面都是房子,中间是天井,整体由廊子贯通。

坐北朝南,北边的就是正房,南边是南厢房,东边的房子叫东厢房,西边的叫西厢房。

老式中国家庭居住在四合院时,老人住北房(上房),中间为大客厅(中堂间),长子住东厢,次子住西厢,佣人住倒座房,女儿住后院,互不影响。

导引:中国的建筑可谓博大精深,刚才我们只是见识了一鳞半爪,下面让我们跟着梁思成先生更深入地走进中国建筑之中,感受中国建筑的特征。

四、探究课文检测学生理解程度
1、导引:梁思成先生向我们讲了中国建筑的9大特征,在早读预习的基础上,请把这9大特征概括为三个角度。

(大屏幕出现问题)概括需要注意全面、准确、精炼。

(给大家3分钟时间,同桌互助合作完成这项任务。


2、导引:时间到,我请两组代表回答问题,男生代表一组,女生代表一组。

虽然总说“女士优先”,但冲锋陷阵的时候当然是男子汉大丈夫挺身而出了。

(男生:①②③是中国建筑的构成,④⑤⑥中国建筑的结构,⑦⑧⑨是中国建筑的装饰
女生:①②是从总体上来谈中国建筑的,③④⑤属于结构特征,⑥⑦⑧⑨属于装饰特征。

)3、导引:抛开男女生的立场,平心而论,你更赞成哪一组的说法?(赞成女生回答的人数多),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我也赞成女生的归纳。

那位女生能再巩固一下我方的观点,批驳一下对方的见解。

①的中心句应该是“个别的建筑物,一般的主要有三个主要部分构成”②的中心句是第一句“在平面布置上,中国所称为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一节一些练习性的建筑物,围绕着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

这都是从不同角度总括中国建筑的特征。

③的重点讲的是“立柱”“横梁”④是“斗拱”⑤是“举折”“举架”这是中国建筑构成的主要部件,也可以说是主体结构的部件。

所以总结为主体结构特征为好。

问:那么,为什么认为它的分析好?(她先找出每一部分的关键句、关键词,然后根据关键句、关键词总结概括。


4、导引:接下来我们来探究第二个问题: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 问: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比喻)
(小结: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

“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从装饰到位置,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


5、导引:一篇说明文,运用比喻手法,好处也是很多的。

最后,我们来找出本文的比喻句,并说说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

师:回答问题的模式请看大屏幕:①把……比喻成……
②生动形象的说明了……
回答模式相应变成:①把……比喻成……②生动形象的说明了……
(①以弟兄关系来比喻中国周边国家的建筑与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的关系,②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它们属于一个系统(大家庭),从而可见中国建筑的影响力之大已超出了国家的界限。

①以“帷幕”比喻墙壁,②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中国建筑中墙壁的作用:“隔断内外”,“划分内部空间”,而不担负承重的任务。

①以“文章”比喻建筑,用“大文章”比喻宏大壮观的建筑,用“小品”比喻小巧别致的建筑,②让读者利用对文章大小的感觉经验,来体会建筑规模大小的不同,恰切明了。


五、课堂小结
现在我们共同来总结一下本节课学习目标,(看大屏幕) 1、了解中国文化——中国建筑的特征
2、锻炼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导引:中国建筑有什么特征呢?从总体上来谈中国建筑的,从结构特征,从装饰特征。

总体上:有台基、房屋本身、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构成;一所房子有回廊、抱厦、厢、耳、过厅、庭院或天井组成。

从结构特征上看:木质,有柱、梁、斗拱、举折、举架等构成。

从装饰特征来看:瓦面弯曲、红为主色、有彩色绘画图案、浮雕,构件交接的部分都大半露出。

怎样概括文段呢?(抓中心句、关键词)
说明文运用比喻手法如何阐释?(①把……比喻成……②生动形象的说明了……)
六、作业
试比较《谈中国诗》和该文的异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