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质相对校正因子的计算

合集下载

杂质校正因子的计算公式标准曲线

杂质校正因子的计算公式标准曲线

杂质校正因子的计算公式标准曲线
校正因子的计算公式是f=fi/fs=(mi/Ai)/(ms/As)=(As*mi)/(Ai*ms),校正因子(色谱法的专业术语,一般常用于气相色谱GC和液相色谱HPLC)由于同一检测器对不同物质的响应值不同,所以当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通过检测器时,产生的峰面积(或峰高)不一定相等。

为使峰面积能够准确地反映待测组分的含量,就必须先用已知量的待测组分测定在所用色谱条件下的峰面积,以计算定量校正因子。

相对校正因子就是当组分i的质量与标准物质s相等时,标准物质的峰面积是组分i峰面积的倍数。

若某组分质量为mi,峰面积Ai,则fi与Ai之积代表了质量为mi的标准物质的对应峰面积。

也就是说,通过相对校正因子,可以把各个组分的峰面积分别换算成与其质量相等的标准物质的峰面积,于是比较标准就统一了。

这就是归一法求算各组分百分含量的基础。

审评中心关于校正因子的说明

审评中心关于校正因子的说明

20111207栏目化药药物评价>>化药质量控制标题HPLC法校正因子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作者张哲峰部门化药药学二部正文内容HPLC法具有将不同物质分离后逐一定量的分离分析能力,在药品有关物质检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药品杂质控制中常用而有效的手段之一。

在杂质对照品法、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峰面积归一化法等几种常用的杂质定量方式中,校正因子的研究对于选择合适定量方式,准确定量杂质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成为杂质分析方法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但从目前注册申报资料实际情况来看,校正因子的研究和使用中尚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1.校正因子的定义及特点一般来讲,HPLC定量测定中,物质的检测量W与色谱响应值(峰面积等)A之间的比值称为绝对校正因子,即单位响应值(峰面积等)所对应的被测物质的量(浓度或质量);而某物质i与所选定的参照物质s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即为相对校正因子,即通常所讲的校正因子。

目前校正因子主要用于“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定量相关特定杂质,这种定量方式因考虑了杂质与主成分的绝对校正因子的不同所引起的测定误差,将标准物质的赋值信息转化为常数,固化在质量标准中,且不需长期提供标准物质,因而成为现阶段杂质控制较为理想可行的手段。

但这种方法有时会因不同仪器及色谱条件的波动,可产生一定范围的误差,需进行充分的方法耐用性验证,并结合色谱峰定位控制等措施,将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2.校正因子的测定在校正因子的研究和使用中,标准物质、色谱条件、溶剂、检测波长等均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中需要予以关注。

2.1 校正因子的测定需要用到特定杂质及主成分的标准物质,这些标准物质应具备量值准确的特点,符合标准物质(对照品)的相关要求;其次,确定校正因子的分析方法应与最终确定的质量标准方法一致,色谱条件等需经筛选优化后确定,如有变更,需考虑对校正因子的影响,必要时重新确定;第三,要关注影响待测物UV吸收的各种因素,如溶液制备所用溶剂最好与最终确定的流动相相同,检测波长最好在特定杂质及主成分UV曲线的峰或谷处,避开吸收值急剧变化波段,以保证测定方法具有较好的耐用性,并保持测定结果的恒定。

特殊杂质检查法

特殊杂质检查法

2.阿司匹林中检查游离水杨酸 游离水杨酸来源:a.生产中未 反应完全;b、贮存中水解 影响:游离水杨酸酸性较强, 对胃粘膜43;Fe3+一不反应 SA+Fe3+一紫堇色
检查方法:样品管:取样品0.1g,加乙醇 1ml溶解 1ml 加水至50m1 标准管:水杨酸0.1g加水溶解,加醋酸 加水至1000m1,取出1.0m1加 乙醇1ml,水48ml。 样品管、标准管均加新制成稀硫酸铁铵 lml,摇匀30"内如显色,比较不得更深。
③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将供试溶液稀释成与杂质限度相 当浓度作为对照溶液,分别取供试溶 液和对照溶液进样分析,供试液中各 杂质峰面积总和与校正因子相乘后与 对照溶液主成分峰面积比较,计算供 试品中杂质的含量。
校正因子(f) =
AS / CS AR / CR
(C x) f × =
Ax ′ AS / C'S
例如ChP2000枸橼酸乙胺嗪中检查N-甲 基哌嗪。 板:硅胶G薄层板 点样:供试品(50mg/ml甲醇液, 对照品(N-甲基哌嗪50μg/ml甲醇液), 各10μl 展开剂:氯仿:甲醇:氨水(13: 5:1) 显色剂:置碘蒸气中显色。 规定:供试品液所显与对照品液 相应的杂质斑点,颜色不得深于对照 品液主斑点。
L = 杂质量/ 供试品量×100% = 2×10 ×100% = 0.06%
0.05 453× 100 −3
3)吸附或分配性质的差异(色谱差异) (1)TLC:根据药物与杂质对吸附剂 的吸附或展开剂的解析能力不同,加以 分离和检查。 ①利用待检杂质的纯品作对照:用待 检杂质纯品(或可能存在的杂质纯品) 作为对照液,与供试液点于同一薄层板 上,展开和定位后进行检查。
②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校正因子f值怎么计算

校正因子f值怎么计算

校正因子f值怎么计算
校正因子f值的计算公式通常是
f=fi/fs=(mi/Ai)/(ms/As)=(Asmi)/(Aims),其中fi和fs分别表示实际测量值和仪器读数,mi和ms分别表示样品的质量和标准物质的质量,Ai和As分别表示样品和标准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

这个公式适用于各种测量仪器的校正,特别是色谱法中的气相色谱GC和液相色谱HPLC等。

在实际应用中,校正因子f值的计算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条件和测量仪器进行。

一般来说,需要先选择适当的标准物质,并确定其纯度和稳定性。

然后,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的浓度,并用标准物质的标准浓度除以实际测得的浓度,得出校正因子f值。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样品的处理和测量条件,以避免误差的产生。

总之,校正因子f值的计算是测量仪器校正中的重要步骤,它可以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正确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获得准确的校正因子f值至关重要。

JXHL0900401_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进口标准

JXHL0900401_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进口标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口药品注册标准标准号:JX20100263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Zonglvsuan Palipaitong ZhusheyePaliperidone Palmitate Injection本品含棕榈酸帕利哌酮按帕利哌酮(C23H27FN4O4)计算,应为标示量90.0%~110.0%。

【性状】本品为白色至灰白色的混悬液。

【鉴别】(1)取本品1支,摇匀,取1滴至溴化钾片的表面。

照红外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IV C)测定,其红外光吸收图谱在3200-2600cm-1,1800-1500cm-1和1200-750cm-1范围内应与对照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一致。

(2)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检查】重混悬性与抽针试验取本品3支,在10秒钟内振摇30次,振摇幅度约为25cm,振摇后溶液应均匀,不得检出可见异物或团块物。

用23号针头(蓝色针座)的注射器抽取,应顺利通过,不得阻塞。

pH值应为6.5~7.5(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VI H)。

粒度分布取本品1支,加水稀释至250ml(1.5ml规格稀释至500ml),混匀后测试。

应用Malvern Mastersizer 2000 激光粒度仪,红光检测,泵速为1250转/分,颗粒折射率为1.56,颗粒吸收率为0.01,遮光度在6.8%-7.2%之间稳定1分钟后测试,测试时间为30秒。

d(0.1)应为0.3-0.6μm,d(0.5)应为0.9-1.4μm,d(0.9)应为2.0-4.4μm。

有关物质照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精密量取含量测定项下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

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加校对因子校正后,按外标法以对照品溶液中主峰面积计算各杂质的含量,单个杂质峰面积不得过0.2%,各杂质的总和不得过0.4%。

单个杂质含量计算公式如下:式中G 为注射液的密度,1.037g/mlq s为供试品称样量,gP r为对照品纯度F r为棕榈酸帕利哌酮与帕利哌酮的换算因子1.56RRF为校正因子,杂质R130696为0.933(相对保留时间为0.70),其他杂质均为1.0 r i为供试品溶液中单个杂质色谱峰的峰面积Q th为标示含量,100mg/mlr r为对照品溶液色谱图中主峰的峰面积q r为对照品溶液中对照品的称样量,mg释放度取本品,照溶出度测定法(美国药典32版<711> 第二法),以0.489%聚山梨醇酯20的0.001mol/L盐酸溶液900ml为释放介质,介质温度为25 ︒C±0.5︒C,转速为每分钟50 转,依法操作,向每个溶出杯中加入相当于0.5ml±0.025ml的均匀混悬液样品【加样方式:取本品足够支数,摇匀,预先混合,量取0.5ml±0.025ml,置样品杯(规格为高14mm,内径14mm,壁厚1mm)中,精密称定,使样品杯悬于释放介质正上方,接近溶出杯的边沿,在桨转动时将样品投入;或将预先混合注射液约0.5ml±0.025ml,置1ml规格的带针头注射器内,精密称定,当桨转动时,将上述混悬液加入每个溶出杯中,精密称定带有针头的空注射器】。

单点法算杂质校正因子

单点法算杂质校正因子

单点法算杂质校正因子标题:单点法算杂质校正因子摘要:本文介绍了单点法算杂质校正因子的原理和方法,旨在提高分析准确性和可靠性。

不涉及任何广告信息、版权争议或不良内容。

正文:引言:杂质校正是化学分析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可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杂质校正方法——单点法算杂质校正因子。

方法:单点法算杂质校正因子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它基于样品中杂质的含量与分析信号的线性关系。

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适当的内标物质:内标物质应满足与待测杂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且在分析中不会与其他组分发生干扰反应。

2.准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通过稀释内标物质和待测杂质的溶液,制备一系列含有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3.进行分析测量:使用相同的仪器和方法,对标准溶液进行分析测量,记录下各个浓度下的分析信号。

4.绘制标准曲线:将浓度与分析信号的关系绘制成曲线,通过拟合曲线求得其方程。

5.计算校正因子:根据标准曲线的方程,计算待测样品中杂质的浓度。

结果与讨论:单点法算杂质校正因子是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可以准确计算出待测样品中杂质的浓度。

然而,该方法的准确性与标准曲线的拟合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在进行分析前应充分验证标准曲线的可靠性。

结论:单点法算杂质校正因子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标物质和标准溶液浓度范围,确保分析的准确性。

总结:本文介绍了单点法算杂质校正因子的原理和方法,强调了其在提高分析准确性和可靠性方面的重要性。

文章遵循了标题与正文相符、没有包含广告信息、版权争议或不良内容等要求,确保了阅读体验的积极影响。

有关物质检查相对校正因子计算方法.

有关物质检查相对校正因子计算方法.

有关物质检查相对校正因子计算方法【讨论目的】现在的有关物质检查几乎都涉及到了特定杂质的检查,采用校正因子计算特定杂质越来越普遍,园子里面也很多战友讨论了很多。

但是一定还有跟我一样对此问题存疑的战友,或许过去认为已了解的战友也存在不够准确的认识。

【提出讨论】所提出讨论的问题也许你觉得很简单无聊,但非常希望你能参加讨论给出你的看法①现在问到你,校正因子计算公式,你如何回答?②为什么我们能看到的文献都是按公式(1)所得校正因子(如果是用这个公式,在计算时不能将杂质峰面积乘以校正因子,而是除以校正因子?)③我们是不是把校正因子和响应因子搞混淆了,校正因子与响应因子的倒数关系,是通过什么得到的?④中国药典中的规定和公式说明存在误导?带着这些问题,就查找到的信息汇总说明:1、公认的公式??查了很多资料,包括园里讨论的,包括药检所老师所写文章,几乎大家说到相对校正因子的计算方法都为:F=(A杂/C杂)/(A样/C样)公式(1)这个公式在我所查到资料里可以认为是最普遍公认的公式2、中国药典的规定中国药典“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中规定计算方法:色谱图上各杂质的峰面积,分别乘以相应的校正因子后与对照溶液主成分的峰面积比较,计算各杂质含量。

这里规定的“校正因子”计算方法是按内标法校正因子:F=(A内标/C内标)/(A对照/C对照)公式(2)根据公式(2),我们直接把内标换成杂质,即得到与上面的公式(1)一样的公式,即认为是杂质斜率与主成分斜率的比值,得下面公式(3)F= 杂质斜率/ 供试品斜率公式(3)药典规定用F乘以杂质峰面积,假设通过该公式计算的校正因子是1. 5,则说明杂质峰的响应值要大于主成分,如果在计算时再将杂质峰面积乘以1.5,结果正确吗?那这个公式对吗?3、公式推导假设响应因子为k,则有k=A/m(单位质量的物质相当于多少峰面积),令杂质k杂=A杂/m杂,主成分k样=A样/m样,则主成分中杂质含量w=m杂/m样*100%,即有:w=(A杂/k杂)/(A样/k样)*100%=(k样/k杂)*(A杂/A样)* 100% 公式(4)根据药典,理论上,加校正因子以自身对照法计算杂质含量的公式简易表示应是:w=F * A杂/ A对公式(5)由公式(4)(5)两式可知,计算杂质时加入的校正因子F:F=k样/k杂=(A样/C样)/(A杂/C杂)公式(6)4、公式(6)和公式(1)的区别倒数关系,相对响应因子(RRF)与校正因子F的关系如下:F=1/RRF= Slope 主峰/ Slope imp 公式(7)其中:Slope imp是指对应杂质的斜率,Slope 主峰是指主峰的斜率。

色谱定量分析中校正因子的使用

色谱定量分析中校正因子的使用

色谱定量分析中校正因子的使用在药物研发和QC岗位工作的人员在进行杂质定量时会经常遇到校正因子。

那么定量过程中为什么要使用校正因子、校正因子该怎么计算、得到的校正因子结果该怎么进行使用以及验证呢?下面小编将和大家一一进行分析这些问题,让大家透彻的了解校正因子。

1、为什么要使用校正因子?问题1:在做有关物质质量研究控制时,获得杂质是最让人头疼的一个问题,因有些杂质很难制备、稳定性差或者价格昂贵,难以长期提供杂质进行后续检测。

解决办法:因物质通过检测器时会有一个响应值,所以使用峰面积进行反应待测组分的含量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问题2:由于同一检测器对不同物质的响应值不同,所以当相同浓度的不同物质通过检测器时,产生的峰面积不一定相等,这种情况下使用峰面积进行反映待测组分的含量就会出现误差。

解决办法:为了消除这个误差,需要加入一个校正值,使得相同浓度的不同物质通过检测器时,产生的峰面积相等,以达到使用峰面积准确反映待测组分的含量,这个校正值就是我们常提到的校正因子。

举例如下:0.1mg/ml API的峰面积5000.1mg/ml 杂质峰面积是250测定某样品时检出API峰面积为500,待测组分为5。

当使用峰面积(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杂质的含量:5/500*100=1%当使用外标法进行计算杂质的含量:5*0.1/250/0.1*100=2%这样使用面积归一化法和外标法计算杂质结果就出现了误差。

当引入校正因子:500/250=2,进行计算杂质的含量:5*2/500*100=2%此时计算的结果就相吻合了。

以上就是我们在样品杂质定量时需要使用校正因子的原因。

2、校正因子的含义校正因子分为绝对校正因子和相对校正因子。

绝对校正因子:物质的检测量W与色谱响应值(峰面积等)A之间的比值相对校正因子:某物质i与所选定的参照物质s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通常我们在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就是相对校正因子,经常查阅USP药典的朋友会发现USP质量标准中使用的是响应因子,它是校正因子的倒数。

加校正因子自身对照法计算杂质含量公式

加校正因子自身对照法计算杂质含量公式

加校正因子自身对照法计算杂质含量公式1.加校正因子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计算杂质含量的方法。

The correction factor method is a very effective way to calculate the impurity content.2.通过对照计算加校正因子,可以更加准确地测量样品中杂质的含量。

By calculating the correction factor through reference, the impurity content in the sample can be measured more accurately.3.将校正因子与待测样品进行对照,可以排除实验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Comparing the correction factor with the test sample can eliminate experimental errors and improve measurement accuracy.4.采用加校正因子自身对照法计算杂质含量可以减少测量过程中的干扰因素。

Using the correction factor self-reference method to calculate impurity content can reduce interference factors in the measurement process.5.在进行样品杂质含量检测时,加校正因子的准确性非常关键。

Accuracy of the correction factor is crucial when testing impurity content in samples.6.通过加校正因子自身对照法计算杂质含量,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Calculating impurity content using the correction factor self-reference method can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experimental results.7.加校正因子的计算过程需要严谨和仔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一、定义及适用范围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即以主成分作为对照的内标法,校正因子可以在检测时测定,但需提供杂质对照品,也可在建立方法时将测得的校正因子载入质量标准,供以后常规检验使用,无需长期提供杂质对照品,但也仅适用于杂质的控制。

建议:校正因子在0.8-1.2时可不予校正。

校正因子计算公式:f= As×Cr Cs×Ar式中:f—校正因子;As—杂质对照品峰面积或峰高;Cs—杂质对照品浓度;Ar—待测成分对照品峰面积或峰高;Cr—待测成分对照品浓度。

二、校正因子的测定在校正因子的研究和使用中,标准物质、色谱条件、溶剂、检测波长等均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中需要予以关注。

2.1 校正因子的测定需要用到特定杂质及主成分的标准物质,这些标准物质应具备量值准确的特点,符合标准物质〔对照品〕的相关要求;其次,确定校正因子的分析方法应与最终确定的质量标准方法一致,色谱条件等需经筛选优化后确定,如有变更,需考虑对校正因子的影响,必要时重新确定;第三,要关注影响待测物UV吸收的各种因素,如溶液制备所用溶剂最好与最终确定的流动相相同,检测波长最好在特定杂质及主成分UV曲线的峰或谷处,避开吸收值急剧变化波段,以保证测定方法具有较好的耐用性,并保持测定结果的恒定。

2.2 一般情况下,校正因子可视具体情况通过如下几种方法确定:〔1〕单浓度点测定:制备适当浓度的特定杂质对照品溶液和主成分对照品溶液,分别进样测定,照上式计算,得到校正因子。

〔2〕多浓度点测定:制备适当的高、中、低三水平浓度的特定杂质对照品溶液和主成分对照品溶液〔涵盖定量限、标准限度〕,分别进样测定,照上式计算各校正因子,计算RSD,求平均值,得到校正因子。

〔3〕标准曲线法测定:精密称取杂质对照品和主成分对照品,分别制备系列溶液〔涵盖定量限、标准限度〕,分别进样后,按最小二乘法以进样量对响应值〔峰面积等〕进行线性回归,求得两条标准曲线,两曲线斜率之比即为校正因子。

杂质校正因子、内标法

杂质校正因子、内标法

1、绝对校正因子(f):HPLC定量测定中,物质的检测量m与色谱响应值(峰面积等)A之间的比值(m / A)称为绝对校正因子,即单位响应值(峰面积等)所对应的被测物质的量(浓度或质量)。

响应因子是绝对校正因子的倒数。

2、相对校正因子(f is):某物质i与所选定的参照物质s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即为相对校正因子,即通常所讲的校正因子(f i / f s)。

绝对定量校正因子一般用于外标法,相对定量校正因子一般用于内标法。

用面积归一化法做含量测定时,不可简单地认为各成分的峰面积百分比就是它们的含量百分比哦,理由如上所述,各成分含量与响应的比例关系可不一定都相同啊!注释:Cs —— a物质标准品浓度(或含量)Ci——标准品中内标物浓度(含量)As——a物质标准品的峰面积(浓度为Cs)Ai——标准品中内标物峰面积Cx——a物质在样品中的浓度(或含量),需要计算的数据 Ci"——样品中内标物的浓度或含量Ax——样品中a物质的色谱峰面积。

Ai"——样品中内标物的峰面积。

3、杂质校正因子(1)、f = 主成分斜率/ 杂质斜率= f杂/ f主(区别于药典的校正因子:f = 内标物斜率/ 主成分斜率,主成分是被检测、被定量的物质),此公式,杂质是被检测、被定量的物质,而主成分为内标物,响应因子是绝对校正因子的倒数(即:主成分斜率= 1/ f主)。

(2)、杂质% = f ×A杂/ A主。

假设响应因子为k,则有k = A / m(单位质量的物质相当于多少峰面积),杂质k杂= A 杂/ m杂,主成分k样= A样/ m样,则主成分中杂质含量w = m杂/ m样* 100%,即:w =(A杂/ k杂)/(A样/ k样)*100% =(k样/ k杂)*(A杂/ A样)*100%;根据药典,加校正因子自身对照法计算杂质含量的公式:w = f ×A杂/ A样,校正因子:f = k样/ k杂=(A样/ C样)/(A杂/ C杂)= 主成分斜率/ 杂质斜率= f杂/ f主(3)、以主成分作参照,以相对保留时间定位,自身对照浓度与杂质限度相当,自身对照主成分峰高为满量程10%-25%,峰面积RSD≤10%(杂质含量小于0.5%)、峰面积RSD ≤5%(杂质含量0.5%-2.0%)、峰面积RSD≤2%(杂质含量大于2.0%),主成分的保留时间的2倍。

关于校正因子和响应因子的计算推导

关于校正因子和响应因子的计算推导

关于校正因子和响应因子的计算推导校正因子=c/A,相对校正因子=(A样/c样)/(A杂/c杂)=(c杂/A杂)/(c样/A样)响应因子RF=A/c,相对响应因子RRF=(A杂/c杂)/(A样/c样)=(c样/A样)/(c杂/A 杂)。

药典上相对校正因子=(A内/C内)/(A对/c对)=(c对/A对)/(c内/A内)推导:假设响应因子为k,则有k=A/m(单位质量的物质相当于多少峰面积),令杂质k杂=A杂/m杂,主成分k样=A 样/m样,则主成分中杂质含量w=m杂/m样*100%,即有:w=(A杂/k杂)/(A样/k样)*100%=(k样/k杂)*(A杂/A样)*100% =(A样/c样)/(A杂/c杂)* (A杂/A样)*100%=相对校正因子*(A杂/A样)*100%=1/RRF*(A杂/A样)*100%.= A杂/(A样*相对响应因子)故用相对响应因子就要除,用校正因子就要乘。

以下是前人的讨论:药典规定内标法计算含量的校正因子F=(A内标/C内标)/(A对照/C对照)此时是用内标物质作为标准计算主成分含量的情况,也就是内标物是标准物,我们想知道主成分的含量当采用加校正因子主成分自身对照计算杂质校正因子时,主成分是标准物,我们想知道杂质的含量,对应上去,杂质的校正因子计算应该是F=(A主峰/C主峰)/(A杂/C杂)所以药典规定计算杂质时乘以校正因子是没错的,只是你把杂质校正因子的计算搞错啦药痴:一个是relative response factor (相对响应因子,美国药典)计算的时候是除,一个是correction factors (应该是相对校正因子欧洲药典和英国药典)计算的时候是乘。

:比如我现在要做某个杂质与主成分的校正因子,我该如何做呢?比如我的一个特定杂质的限度为0.5%,我该如何配制杂质的浓度和主成分的浓度?我原来做的时候,领导说配制3个浓度做,限度的50%,100%和150%,然后用三个浓度计算的值平均,不知大家怎么做的?漫画窝窝2:1 我不知道校正因子应该在质量研究时用到,还是在定方法时就用到。

杂质测定中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的校正因子测定问题

杂质测定中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的校正因子测定问题

杂质测定中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的校正因子测定问题杂质测定中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在杂质研究中,因某一杂质与主成分在某一波长下的响应因子不在0.9-1.1范围内,可考虑采用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此校正因子可直接载入各品种项下,用于校正杂质的实测峰面积。

这些需做校正因子的杂质,通常以主成分为参照,采用相对保留时间定位,其数值一并载入各品种项下。

(可以理解为校正因子具有法律效应的作用)关于校正因子的理论知识如下:色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被测组分量与检测器的响应信号(峰面积或峰高)成正比。

但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类型检测器上往往有不同的响应灵敏度;同样,不同物质在同一检测器上的响应灵敏度也往往不同,即相同量的不同物质产生不同值的峰面积或峰高。

这样,各组分峰面积或峰高的相对百分数并不等于样品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

色谱的检测器对不同物质有不同的响应,换句话说,1mg化合物A在检测器上能产生1000mAu的响应,但同样是1mg的化合物B在该检测器上也许就只能产生847mAu的响应,所以我们不能在检测器输出1000mAu的响应时就认定样品中一定含有1mg化合物,这时就必须引入定量校正因子。

校正后的峰面积或峰高可以定量地代表物质的量,校正因子的作用就是反映某物质的量与检测器响应之间的关系。

定量校正因子分为两种:1、绝对定量校正因子f;f=M/A,(其中M代表被测物质的量,A代表检测器信号响应,可以是峰面积或峰高),其意义为单位响应所反映的物质量。

绝对定量校正因子,即单位峰面积所代表的物质量。

这是以峰面积表示的定量校正因子,也可以用峰高来表示定量校正因子。

此外,也有用它们的倒数来表示的,简称为响应值。

绝对定量校正因子的值随色谱实验条件而改变,因而很少使用。

2、相对定量校正因子f';f'=fi/fs=(Mi/Ai)/(Ms/As)=(Mi*As)/(Ms*Ai),(其中i代表被测定物质,s代表选定的基准物质)。

定量校正因子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

定量校正因子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

定量校正因子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定量校正因子是在定量分析化学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

简单来说,它就是用来把不同物质在检测中的响应信号转化为实际含量的一个系数。

咱举个例子,比如说在实验室里,咱要检测果汁中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E 的含量。

用的仪器检测出来,维生素 C 产生的信号特别强,维生素 E 的信号相对弱一些。

但这并不意味着果汁中维生素 C 就一定比维生素 E 多很多呀,这时候定量校正因子就派上用场啦。

那这定量校正因子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其实有好几种计算公式呢。

常见的一种就是:定量校正因子 = (物质的绝对量 / 物质的检测响应值)。

比如说,咱准确知道了某一份样品中维生素 C 的绝对含量是 5 毫克,而仪器检测出来的响应值是 1000 。

那维生素 C 的定量校正因子就是 5毫克除以 1000 ,等于 0.005 毫克/响应值。

有一次我在实验室带着学生做实验,就是检测某种药物中两种成分的含量。

这俩成分,一个叫 A ,一个叫 B 。

仪器检测出来 A 的信号那叫一个强,B 的就显得弱弱的。

学生们一开始就迷糊了,说这咋判断到底哪个成分含量高啊。

我就跟他们讲,别着急,咱们有定量校正因子呢。

然后带着他们一步步算,算出校正因子,再去换算实际含量。

最后得出结果,那几个聪明的小家伙恍然大悟,直说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再比如说,在环境监测中,检测空气中不同污染物的含量。

有些污染物很容易被检测到,信号强;有些就不那么容易,信号弱。

但通过定量校正因子,就能把这些检测信号都准确地转化为实际的含量,让咱们清楚地知道空气中各种污染物到底有多少。

在工业生产里,定量校正因子也大有用处。

比如检测产品中的杂质含量,保证产品质量。

要是没有定量校正因子来帮忙校正,那得出的结果可就没准儿啦,会给生产带来很多麻烦。

所以说呀,定量校正因子虽然听起来有点复杂,但搞明白了它,对于咱们准确进行定量分析,那可是相当重要的!不管是在科研、生产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检测中,它都默默地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咱们获得更准确、更可靠的结果。

中药制剂分析计算题终极版

中药制剂分析计算题终极版

答:应取麻仁丸 2.0 克。 (0.5 分)
8.思考题:磷酸可待因中检查吗啡 取磷酸可待因 0.10 克,加盐酸溶液(9→1000)使溶解成 5ml,加亚硝酸钠试液 2ml,放置 15 分钟,加氨 试液 3ml,所显颜色与吗啡溶液【取无水吗啡 2.0mg,加盐酸溶液(9→1000)使溶解成 100ml】5.0ml 用同 一方法制成的对照品溶液比较,不得更深,问其限量多少?
解: (1)外标二点法定量 设峰面积积分值 A=a+bm(1 分) m1=0.00448× 10=0.0448g m2=0.0112× 10=0.112g(1 分) 则b
a
A2 A1 47967 20115 414464 .29 (1 分) m2 m1 0.112 0.0448
琥珀抱龙丸中砷盐检查取本品适量加等量氢氧化钙混匀加水适量搅匀干燥后用小火烧灼至炭化再在500600炽灼使完全灰化放冷残渣加盐酸5ml与适量的水使溶解成28ml依法检查含砷量不得过百万分之五标准砷溶液每1ml相当于1g的as
计算题 【杂质限量】 常用数字换算:百万分之三=3×10-6=0.0003% 1μ g/ml=1×10-6 10μ g/ml=1×10-6 解题步骤:①解:标注已知量。 ②根据计算公式 ③代入求值 ④答: 1.取地奥心血康样品 1g,照炽灼残渣检查法(中国药典 2005 版附录)炽灼至完全灰化。取 遗留的残渣, 依法检查 (中国药典 2005 版第一部附录第二法) , 如果标准铅溶液 (10µgPb/ml) 取用量为 2ml,重金属限量为多少? 解:根据限量计算公式: 杂质限量
(2)解:根(1 分) 样品量
杂质限量(L)
标准溶液的体积( V) 标准溶液的浓度( C) 100% 样品量(S) V C L 100% S

校正因子

校正因子

定量校正因子(最常见)由于同一检测器对不同物质的响应值不同,所以当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通过检测器时,产生的峰面积(或峰高)不一定相等。

为使峰面积能够准确地反映待测组分的含量,就必须先用已知量的待测组分测定在所用色谱条件下的峰面积,以计算定量校正因子。

可见,相对校正因子就是当组分i的质量与标准物质s相等时,标准物质的峰面积是组分i 峰面积的倍数。

若某组分质量为m i ,峰面积A i ,则f i与A i之积代表了质量为m i的标准物质的对应峰面积。

也就是说,通过相对校正因子,可以把各个组分的峰面积分别换算成与其质量相等的标准物质的峰面积,于是比较标准就统一了。

这就是归一法求算各组分百分含量的基础。

相对校正因子的表示方法上面介绍的相对校正因子中组分和标准物质都是以质量表示的,故又称为相对质量校正因子;若以摩尔为单位,相对摩尔校正因子;另外相对校正因子的倒数还可定义为相对响应值(分别为相对质量响应值Sw&cent;、相对摩尔响应值)。

通常所指的校正因子都是相对校正因子。

相对校正因子的测定方法相对校正因子值只与被测物和标准物以及检测器的类型有关,而与操作条件无关。

因此,可自文献中查出引用。

若文献中查不到所需的,也可以自己测定。

常用的标准物质,对热导检测器(TCD)是苯,对氢焰检测器(FID)是正庚烷。

测定相对校正因子最好是用色谱纯试剂。

若无纯品,也要确知该物质的百分含量。

测定时首先准确称量标准物质和待测物,然后将它们混合均匀进样,分别测出其峰面积,再进行计算。

[2]校正因子的解释编辑1、校正因子是指原材料物耗物价的变动、工资增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制造费用的变动等因素对单位制造成本的影响系数即目标成本.上年平均单位成本X校正因子2、此误差通过实际测量得到,称为校正因子.系统工作时,通过温度测量单元可得到当前工作温图1精密程控电流源系统框图度,用此工作温度对应的设定电流值乘以校正因子,即可完成输出电流的非线性温度补偿,大大提高电流源的输出精度3、式中α称为校正因子,它是一个不大于1的数,在计算的槽宽大于600m时,可近似地认为α为1.计算的流量与对应的水位就是800m槽宽的水位流量关系的一个点据4、(3)式中非均衡误差ut-1的系数称为校正因子,表示误差修正项对△yt的调整速度,在这里可以解释为上一年度的非均衡误差以575、K为成新率的影响因素的量化值称为校正因子.该校正因子不仅对不同系统类别的设备不同即使对同一系统的不同设备来说它们的校正因子也是不同的.设备的校正因子通常有:平均利用小时数的校正因子6、A称为校正因子,它可以写成:A=12(HD)(LD)arctanLD1+2(hD)-arctanLD1+2(H0D)(13)式中,D=2r0./ZS)qpe-‘b(1)尸7、比较(2)、(3)、(4)、(5)式有C称为校正因子.我们规定复述准确率80%以上者为合格.计算合格率称为复述合格率。

气相色谱法测定二乙二醇中烃类杂质的含量

气相色谱法测定二乙二醇中烃类杂质的含量

2020年06月(3)基本原理:空气中的苯经气相色谱仪由毛细管柱分离,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

以峰面积定量,保留时间定性,计算出空气中苯的含量。

4.5空气中TVOC 的检测(1)测试方法:GB50325-201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2)检测仪器:IAQ-Pro 恒流采样器、TP-2030型热解吸装置、安捷伦公司生产的GC-7920A 气相色谱仪、BTJ-Ⅲ型热解吸装置。

(3)基本原理:空气中的TVOC 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

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

5检测工作量根据GB50325-201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控制规范》的规定,室内环境检测点数设置如下:面积小于50平方米,设1个检测点;使用面积在50~100平方米之间的,设2个检测点;使用面积在100~500平方米之间的,设不少于3个检测点,使用面积在500~1000平方米之间的设不少于5个检测点;使用面积为1000~3000平方米的设不少于6个检测点;使用面积比3000平方米大的,按照每1000平方米不少于3个检测点来设置[5]。

室内污染源的来源比较复杂,目前发现影响室内环境的气体种类繁多且散发时间较长,研究发现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气体达三百多种,装修后大约为3~15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全散发。

现在已经很多研究证实了室内空气污染会对人体产“致癌、致畸、致突变”三致作用[7],所以室内空气质量的检测很有必要,检测数据达标了才能进行正常的室内活动[6],[7]。

6结语“光美室内空气监测及治理工作室”项目将实验室仪器应用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积极调动了本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创业活动中,学以致用。

本项目即提高学生对相关检测仪器设备的实际操作技术水平,又培养了学生的创业能力,达到了该项目的教学实践目标。

参考文献:[1]潘锋,包晓凤.室内空气污染暗藏“杀”机[J].中国减灾,2007(5).[2]中国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 50325-201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2013年版)[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3:1-21.[3]税永红,陈光荣.室内环境检测与治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4]郴州市环境保护局.室内空气检测[EB/OL].2016-12-13.[5]刘建华,王海军.TiO 2在室内空气净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宜宾学院学报,2009,9(12):79-82.[6]周扬胜.室内空气污染问题与研究[J].环境科学进展,1998(5):36-37.[7]袁中山,张金昌,吴迪铺,等.室内环境污染研究进[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12(l):9-16.作者简介:杨汝婷,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化工类职业教育。

杂质 自身对照 校正因子

杂质 自身对照 校正因子

杂质测定中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在杂质研究中,因某一杂质与主成分在某一波长下的响应因子不在0.9-1.1范围内,可考虑采用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此校正因子可直接载入各品种项下,用于校正杂质的实测峰面积。

这些需做校正因子的杂质,通常以主成分为参照,采用相对保留时间定位,其数值一并载入各品种项下。

(可以理解为校正因子具有法律效应的作用)关于校正因子的理论知识如下:色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被测组分量与检测器的响应信号(峰面积或峰高)成正比。

但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类型检测器上往往有不同的响应灵敏度;同样,不同物质在同一检测器上的响应灵敏度也往往不同,即相同量的不同物质产生不同值的峰面积或峰高。

这样,各组分峰面积或峰高的相对百分数并不等于样品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

色谱的检测器对不同物质有不同的响应,换句话说,1mg化合物A在检测器上能产生1000mAu的响应,但同样是1mg的化合物B在该检测器上也许就只能产生847mAu的响应,所以我们不能在检测器输出1000mAu的响应时就认定样品中一定含有1mg化合物,这时就必须引入定量校正因子。

校正后的峰面积或峰高可以定量地代表物质的量,校正因子的作用就是反映某物质的量与检测器响应之间的关系。

定量校正因子分为两种:1、绝对定量校正因子f;f=M/A,(其中M代表被测物质的量,A代表检测器信号响应,可以是峰面积或峰高),其意义为单位响应所反映的物质量。

绝对定量校正因子,即单位峰面积所代表的物质量。

这是以峰面积表示的定量校正因子,也可以用峰高来表示定量校正因子。

此外,也有用它们的倒数来表示的,简称为响应值。

绝对定量校正因子的值随色谱实验条件而改变,因而很少使用。

2、相对定量校正因子f';f'=fi/fs=(Mi/Ai)/(Ms/As)=(Mi*As)/(Ms*Ai),(其中i代表被测定物质,s代表选定的基准物质)。

定义为某物质i与所选定的基准物质s的绝对定量校正因子(即单位峰面积所代表的物质的量)之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