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神经肌肉组织的一般生理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作电位的传播(局部电流学说)
神经细胞和肌细胞的某一部位产生动作电位后, 并不停留在局部,而是沿着细胞的表膜以一定的 速度传播到同一个细胞的其他各部。
传播机制:兴奋部位与邻接的静息部位之间存在 电位差,从而产生局部电流(动电流)。 静息电位一般是-70mv(-10——-110mv),反极 化产生的峰电位一般是+40mv(+30-+60mv), 电位差高达110mv——动作电流
峰电位和后电位反映着细胞兴奋周期的不同时期: 峰电位——绝对不应期;峰电位下降波的最后一 段时间——相对不应期;负后电位——超常期; 正后电位——低常期。
动作电位的发生机制
去极化:钠离子在浓度差和电位差推动下 迅速向膜内扩散,迅速消除静息时的极化 状态。
反极化:膜内外的极化状态反转。(钠离 子浓度差与电位差达到电——Hale Waihona Puke Baidu学平衡)
第二章神经肌肉组织 的一般生理
§1 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
兴奋性的概念 细胞对刺激的反应——兴奋与抑制 刺激与反应的关系 细胞兴奋性的变化
兴奋性:指组织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反应的能 力或特性;或指组织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 电位的能力。
兴奋性高低的主要标志是:细胞内新陈代 谢过程改变的速度,以及引起这些改变所需要 的强度。
阈强度:作用于组织细胞的其它因素恒 定不变时,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反应的最小 刺激强度,又称为刺激的阈值。
达到这一临界强度(阈强度)的刺激称为 阈刺激;强度没有达到阈值的刺激称为阈 下刺激;高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上激。
刺激的时间:
刺激引起细胞发生反应,除需要一定 的刺激强度外,尚需刺激作用一定时间。
如果刺激作用时间过长,细胞就将对 刺激发生适应作用而不引起反应。
细胞的兴奋性越高,它对刺激的适应 作用就越快。
强度——时间曲线
刺激强度和刺激作用时间是引起细胞发生反应
的两个必要条件,刺激强度越大,引起细胞反应所 需的刺激作用时间越短;刺激强度越小,所需的作 用时间越长。如果把这两个因素的依从关系用图解 表示,就得到接近于等边双曲线式的强度——时间 曲线。
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代表着具有一定强度和作 用时间的刺激阈值,因此,强度——时间曲线实际 上就是阈值曲线。
当细胞受到刺激而发生兴奋后,它的兴奋性 迅速从正常水平下降为零,即完全失去了兴奋性, 此时对任何新刺激都不能发生反应。
相对不应期:(3ms)
继而出现相对不应期。此时细胞的兴奋性开 始逐渐恢复,但还没有达到正常水平,较强的刺 激可以引起反应,但阈刺激尚不能引起反应,而 且反应的强度也低于正常。
超常期:(12ms)
体内细胞都具有兴奋性,但只有神经细胞 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了最高的兴奋性。只要内外 环境发生微小变化神经细胞就能迅速改变它内 部的新陈代谢来适应变化了的条件。正因为此 特点,使神经系统成为整体生理活动中起着控 制和调节功能的基础。
细胞对刺激的反应 ——兴奋与抑制
任何活细胞在受到刺激的作用后,其内部 新陈代谢过程可能发生两种不同形式的基 本变化:
结论
生物学意义:当细胞的内外环境
发生改变时,只有通过细胞内部的新 陈代谢发生相应的改变,才能使细胞 与环境之间经常保持动态平衡,同时 也使细胞内部经常保持相对恒定和互 相协调。
刺激与反应的关系
刺激的性质:
适宜刺激:凡是在自然状态下能够引起 某种细胞发生反应的刺激,叫该细胞的适 宜刺激。
同一种细胞可以有若干种适宜刺激。 例如:多种激素常常是一种细胞的适宜刺激。 刺激的强度:
细胞的动作电位
定义:当细胞接受刺激发生兴奋时, 细胞膜原来的极化状态立即消失, 并在膜的两侧发生一系列的电位变 化。这种在细胞兴奋时所出现的特 殊电位变化过程——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的变化过程
神经细胞和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曲线由两部分构成, 即峰电位和总后电位(负后电位、正后电位)。
峰电位是细胞兴奋活动的表现,后电位是兴奋后 的恢复过程。
各种可兴奋组织都可绘制出类似曲线,并用来 比较它们在 不同条件下兴奋性的差异。
兴奋性的衡量指标:
阈强度:固定刺激作用时间,用不同 强度的刺激实验,测得刚刚能够引起反应 的最小刺激强度,即阈强度。
时值:固定刺激强度的条件下,测得 刚刚能够引起反应所需的最短作用时间, 即时值。
细胞兴奋性的变化
绝对不应期:(0.3-0.4ms)
新陈代谢过程增加或加速,表现为:细胞的 活动由相对静息——显著活动状态,或者 由较弱的活动——较强的活动状态,这种 反应过程叫兴奋。
新陈代谢过程减慢或减弱,表现为:显著 活动——相对静息;或较强活动——较弱 活动状态,这种反应过程叫抑制。
兴奋与抑制一般取决于两方面条件: 刺激的 强度和性质,细胞的功能状态。
此时细胞的兴奋性反跳式上升到稍高 于正常水平,以致原来的阈下刺激也能引 起反应,而且反应的强度也有所提高。
低常期:(20ms)
细胞的兴奋性稍低于正常水平,刺激 的阈值高于条件刺激。
§2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细胞的静息电位
概念:细胞在静息(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 膜两侧的电位差——静息电位或称膜电位。
复极化:膜内外钾离子浓度差和反极化形 成的电位差,推动钾离子向膜外扩散,直 到恢复静息电位水平。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比较
比较项目 静息电位 是否跨膜电位 是
动作电位 是
变化情况
通常状况下能稳定 快速、短暂、可逆的 的电位(自律性细 电位变化 胞除外)
产生条件 细胞未受到刺激 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
离子形成基础 钾离子外流(钾离 钠离子内流(钠离子
产生机制:细胞膜两侧离子分布的不均匀性、细 胞膜的通透性。
静息状态下
细胞膜内钾离子 高于膜外约30倍
水合钾离子直径约3.96 埃,细胞膜孔径约
3-4埃
浓度差推动钾离子向细胞膜外转移
正负离子相互吸引,形成阻碍钾离子 进一步外移的力量
化学梯度与电学梯度相等时
细胞膜处于电极化状态
膜内正、外负 的极化状态
子平衡电位)
平衡电位)
传播情况 不能
能,且为非衰减性
意义
是细胞安静时处于 是细胞受到刺激时产 极化状态的标志 生兴奋的标志
动作电位的特点
“全或无”现象
要么产生,要么不产生。 一旦产生即达最大值。
脉冲式产生
只能单个产生,不能融合。
非衰减性传导
动作电位能够以相同的幅度、波形在同一个 细胞膜上传导,不会因为传导距离的延长而减弱 或消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